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管内囊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国华 叶晓健 +3 位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袁文 何海龙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骶管内囊肿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手术治疗的骶管内囊肿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和手术后疗效 ,分析其特点。结果  2 8例随访结果发现 ,囊壁部分切除治疗骶... 目的 探讨骶管内囊肿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手术治疗的骶管内囊肿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和手术后疗效 ,分析其特点。结果  2 8例随访结果发现 ,囊壁部分切除治疗骶管内囊肿的疗效满意 ,随访中未发现囊肿复发和神经损伤再加重。结论 骶管内囊肿是相对较常见的疾病 ,该病尤其是在 4 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较多 ,与退变性腰椎疾病的表现有很大的相似处。本病最好的诊断方法是行腰骶椎MRI检查。治疗上采用手术简单的囊壁部分切除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发病机理 临床特点 治疗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内囊肿 被引量:2
2
作者 史良 乔京元 +2 位作者 阎涛 苏亦兵 张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1,共2页
骶管内囊肿的发病率约为1%~4.6%,其中约20%~3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常需手术治疗。但其临床特征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或椎管肿瘤等[2]。随着MRI的普遍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10年6月~2014... 骶管内囊肿的发病率约为1%~4.6%,其中约20%~3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常需手术治疗。但其临床特征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或椎管肿瘤等[2]。随着MRI的普遍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10年6月~2014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42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男17例,女2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手术治疗 症状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症 临床症状 临床特征 椎管肿瘤
原文传递
症状性骶管内囊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潘兵 符楚迪 代燎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5-316,共2页
骶管内囊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慢性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其临床特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症状性骶管内囊肿共20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症状性 外科治疗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特征 慢性腰腿痛
原文传递
HASTE MRI脊髓成像对骶管内囊肿诊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广保 谭子琨 林竹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61-2662,共2页
目的采用常规MRI及MRI脊髓成像对比评价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临床上以腰骶部疼痛或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以及间歇性跛行作为主诉的病人84例,所有病人均于Siemens 3TMRI成像系统上进行腰椎检查。MRI... 目的采用常规MRI及MRI脊髓成像对比评价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临床上以腰骶部疼痛或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以及间歇性跛行作为主诉的病人84例,所有病人均于Siemens 3TMRI成像系统上进行腰椎检查。MRI脊髓成像采用半傅里叶单次激发快速自选回波序列(half fourier single shot turbo-spin echo,HASTE),采集参数:TR/TE 4500/828 ms,采集时间4.5 s。采集层厚20~50 mm。结果囊肿大小不一,最大者位于骶1~2水平,58%的病变位于骶2水平。86.9%的病变单发。横断面显示19例含有神经,占29.3%。矢状面显示59例病变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占70.2%。MRI脊髓成像显示蛛网膜下腔及囊肿均呈高信号,病变与蛛网膜下腔的关系清晰。多发和双发的11例中,常规MRI只显示清楚3例,MRI脊髓成像则清晰显示11例病变的数目。结论常规MRI及MRI HASTE序列能够充分显示骶管内囊肿的形态、位置及是否含有神经、是否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为手术提供详细的术前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MRI MRI脊髓成像
下载PDF
骶管内囊肿14例诊断分析
5
作者 杨华 邢维平 尚显文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诊断 部疼痛 坐骨神经痛 鞍区感觉障碍
下载PDF
症状性骶管内囊肿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6
作者 童平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内囊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2 0例症状性骶管内囊肿行手术治疗者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对1 6例发生并发症的病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1 5例患者经早期发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后,...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内囊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2 0例症状性骶管内囊肿行手术治疗者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对1 6例发生并发症的病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1 5例患者经早期发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在出院前治愈;1例因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者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症状性骶管内囊肿术后患者易发生脑脊液漏、骶尾部压疮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护理对策,才能为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骶管内囊肿 手术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管内囊肿20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任立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7-558,共2页
关键词 L5S1椎间盘突出症 骶管内囊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管内囊肿 诊断特点 手术指征 囊肿
下载PDF
骶管内囊肿9例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1期84-85,共2页
目的骶管囊肿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间经手术治疗的9例骶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型骶管囊肿4例,神经根型囊肿5例。结果术后2例腰骶部钝痛、会阴部麻木患者明显减轻;3例会阴部烧灼感3完... 目的骶管囊肿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间经手术治疗的9例骶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型骶管囊肿4例,神经根型囊肿5例。结果术后2例腰骶部钝痛、会阴部麻木患者明显减轻;3例会阴部烧灼感3完全缓解;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1例缓解,1例减轻;2例下肢放射痛并间歇性跛行患者1例减轻,1例改善不明显。1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消失,无感染病例出现。囊液经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脑脊液,囊壁病理检查为纤维结缔组织。结论有明确症状的骶管内囊肿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临床应严格适应证选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MRI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骶管内囊肿16例
9
作者 张旭辉 魏宽海 曹飞 《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显微外科 手术治疗 应用
下载PDF
手术治疗骶管内囊肿1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青坡 刘志平 孙国绍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7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讨骶管内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病理特点分别行囊肿切开减压引流、囊壁部分或全部切除,'交通孔'封闭,术后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5例会阴部烧灼感患者4... 目的 探讨骶管内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病理特点分别行囊肿切开减压引流、囊壁部分或全部切除,'交通孔'封闭,术后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5例会阴部烧灼感患者4例完全缓解,1例减轻;3例腰骶部疼痛并会阴部麻木患者减轻;3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2例减轻,1例改善不明显;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转为阴性.随访时未发现症状再加重.结论 腰骶椎MRI检查是诊断骶管内囊肿的最好方法,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骶管内囊肿 阳性患者 MRI检查 切开减压引流 会阴部 治疗方法 影像学特点 部疼痛 中期疗效 直腿抬高 症状 明确诊断 完全缓解 功能障碍 病理特点 阴性 通孔 随访
原文传递
骶管内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旭辉 裴国献 +1 位作者 魏宽海 曹飞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技术 影像学 脊柱外科 诊断和治疗 疗效 水平
原文传递
骶管内硬膜外囊肿25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巍 周宇 +3 位作者 陈方海 刘树平 刘跃洪 官春兰 《四川医学》 CAS 2003年第7期681-682,共2页
目的 探讨骶管内硬膜外囊肿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5例骶管内硬膜外囊肿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 ,并与椎间盘突出症对比两者的差异。结果  2 5例患者均有腰骶疼痛 ,长时间坐位和直立位加重 ,平卧后减轻... 目的 探讨骶管内硬膜外囊肿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5例骶管内硬膜外囊肿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 ,并与椎间盘突出症对比两者的差异。结果  2 5例患者均有腰骶疼痛 ,长时间坐位和直立位加重 ,平卧后减轻 ,9例伴有下肢放射痛 ,5例伴有肛门坠胀 ,9例会阴灼痛 ,1例尿潴留 ;体征 :均有骶部弥散性叩痛 ,鞍区感觉障碍 1例 ,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本组手术治疗 11例 ,同时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6例 ,14例继续门诊观察治疗。结论 对疑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若与临床症状、体征不符合时 ,应进一步行骶部影像学检查。神经症状重 ,影像学显示囊肿大应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硬膜外囊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红 牛志霞 张卫军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 3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病人均行椎板减压后 ,对囊肿的处理有 3种方法 :13例患者的囊肿大部分切除后 ,重新缝合残余的囊肿以包绕囊内神经根 ;8例患者囊肿大部分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 ;2...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 3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病人均行椎板减压后 ,对囊肿的处理有 3种方法 :13例患者的囊肿大部分切除后 ,重新缝合残余的囊肿以包绕囊内神经根 ;8例患者囊肿大部分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 ;2例患者囊肿切口旷置。平均随访 30 2个月 ,观察手术的疗效。并对其临床表现 ,手术中的病理特点 ,手术后的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以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特点。结果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相通。囊肿切除后重新缝合包绕神经组与囊肿切除肌肉填塞组优良率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包括皮肤糜烂和颅内感染。结论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 ,肌肉填塞封堵交通孔最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蛛网膜囊肿 围手术期 护理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春永 叶君健 +2 位作者 许卫红 林建华 朱维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420-421,共2页
关键词 管内蛛网膜囊肿 外科治疗 1998~2003年
下载PDF
8例骶管内珠网膜囊肿的诊治
15
作者 吴钢 杨阜滨 樊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7期1023-1023,共1页
关键词 管内珠网膜囊肿 治疗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管内神经根袖囊肿的诊治(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甲 陆建猛 蒋国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6期405-406,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管内神经根袖囊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患者的护理
17
作者 张红 黄慧群 +1 位作者 刘翠青 陈华 《护理学报》 2009年第22期36-37,共2页
总结12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消除其思想顾虑;训练床上大小便,为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做适应性准备;术后做好脑脊液漏的观察和护理,避免造成伤口感染甚至逆行颅内感染;做好皮疹、便秘的观察和护理,... 总结12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消除其思想顾虑;训练床上大小便,为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做适应性准备;术后做好脑脊液漏的观察和护理,避免造成伤口感染甚至逆行颅内感染;做好皮疹、便秘的观察和护理,保证患者的舒适感,使其安心卧床。本组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结果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蛛网膜囊肿 脑脊液漏 护理
下载PDF
腰骶管内脊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18
作者 刘时璋 常彦海 +2 位作者 徐洪海 李勇 袁景和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8-28,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22—71岁,平均41.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平均1.2年。临床表现均存在腰骶部疼痛不适,下肢疼痛麻木12例,骶尾会阴部麻木不适6例,小便费力困难者3例。疾病早期均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22—71岁,平均41.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平均1.2年。临床表现均存在腰骶部疼痛不适,下肢疼痛麻木12例,骶尾会阴部麻木不适6例,小便费力困难者3例。疾病早期均按腰腿痛给与对症处理,症状均未缓解。5例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会阴部疼痛、麻木,大小便费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脊膜囊肿 会阴部疼痛 治疗 诊断 麻木不适 疾病发展过程 临床资料
下载PDF
骶管内神经周围囊肿12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苏广志 卢微 +1 位作者 李瑞英 霍英斌 《黑龙江医学》 2002年第7期507-507,共1页
关键词 管内神经周围囊肿 坐骨神经痛 MRI诊断 症状 治疗
下载PDF
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低场MRI表现及其分析
20
作者 谷洪 徐毅 +1 位作者 郑健辉 张茂根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5期250-25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1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低场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13例手术病理及随访的骶管内脊膜囊肿,男8例,女5例,MR扫描采用SE序列T_1WI、T_2W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5例加做MR增强扫描。结果:13例骶... 目的:通过分析1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低场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13例手术病理及随访的骶管内脊膜囊肿,男8例,女5例,MR扫描采用SE序列T_1WI、T_2W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5例加做MR增强扫描。结果:1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囊肿境界清楚,囊壁菲薄,T_1WI囊液呈均质低信号,T_2WI囊液呈高信号,5例扫描均无强化表现。结论:骶管内脊膜囊肿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低场MRI可作为诊断骶管内脊膜囊肿的敏感检查方法,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并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脊膜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