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导向器与导航下引导骶髂螺钉置入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高博 吴碧 +4 位作者 阎敏 江伟 汪红 陈曦 刘跃洪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22-225,237,共5页
目的 比较3D打印螺钉导向器与导航下引导骶髂螺钉置入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骶髂关节损伤32例患者资料,按照螺钉引导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螺钉导向器组(17例)和导航组(15例),其中导向器组... 目的 比较3D打印螺钉导向器与导航下引导骶髂螺钉置入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骶髂关节损伤32例患者资料,按照螺钉引导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螺钉导向器组(17例)和导航组(15例),其中导向器组男13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7.81±9.73)岁;Tile分型,B型10例,C型7例。导航组男12例,女3例;年龄23~58岁,平均(36.23±9.35)岁;Tile分型,B型9例,C型6例。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采用Majeed评分在术后1年对骨盆功能进行评价,采用Matta评分对骨折复位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和神经损伤并发症出现。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82±0.25)个月。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向器组出血量稍多,与导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向器组置钉时间要少于导航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tta评分标准:导向器组优12例,良4例,可1例;导航组优11例,良3例,可1例(P>0.05)。术后1年随防时,按照Majeed评分标准:导向器组评分67~93分,平均(85.76±6.86)分;导航组评分68~92分,平均(86.47±7.37)分(P>0.05)。结论 采用3D打印螺钉导向器引导置入骶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损伤,具有术中置钉时间少、置钉准确等优点,且不需要导航等高科技设备,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3D打印导向器 导航 骶髂螺钉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导航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2
作者 张文辉 王春丽 +5 位作者 范立真 杨玉平 张金龙 张辉 刘杰 台会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45-3849,共5页
背景:骨科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相关报道证明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众多优点,但其置钉准确性暂时尚无明确报道。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创伤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 背景:骨科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相关报道证明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众多优点,但其置钉准确性暂时尚无明确报道。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创伤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共计131例,其中S_(1)螺钉131枚,S_(2)螺钉46枚,合计螺钉177枚。按照是否行机器人辅助分为2组,观察组63例行机器人辅助导航下置入骶髂螺钉,男36例、女27例,年龄19-72岁,平均(45.3±17.6)岁,其中单纯S_(1)螺钉固定39例、S_(1)S_(2)螺钉均固定24例,合计骶髂螺钉数目87枚;对照组68例行C臂透视下徒手置入骶髂螺钉,男41例、女27例,年龄23-67岁,平均(42.6±21.3)岁,其中单纯S_(1)螺钉固定46例、S_(1)S_(2)螺钉均固定22例,合计骶髂螺钉数目90枚。术后CT扫描,依据SMITH等方法评估S_(1)螺钉数、S_(2)螺钉数、总螺钉数等级并计算置钉准确率。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S_(1)螺钉准确置钉62枚(62/63),准确率为98%;S_(2)螺钉准确置钉24枚(24/24),准确率100%;总螺钉数准确置钉86枚(86/87),准确率99%;②对照组S_(1)螺钉准确置钉58枚(58/68),准确率85%,S_(2)螺钉准确置钉19枚(19/22),准确率86%;总螺钉数准确置钉77枚(77/90),准确率86%;③两组患者S_(1)螺钉准确率、S_(2)螺钉准确率、总螺钉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机器人辅助导航下置入骶髂螺钉比C臂透视下徒手置钉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仍有着较低的置钉失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骶髂螺钉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骶骨骨折 置钉 准确率 骨盆后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骨盆髋臼骨折术中骶髂螺钉置入准确性及学习曲线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3
作者 陈林 李磊 +3 位作者 兰家平 温洋 张旭林 刘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目的 探究骨盆髋臼骨折术中3D打印技术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其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分为常规组(56例)和3D打印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线性回归分... 目的 探究骨盆髋臼骨折术中3D打印技术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其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分为常规组(56例)和3D打印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线性回归分析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与手术例数的相关性,评价3D打印技术的学习曲线。结果 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导针穿刺次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骶髂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D打印组与常规组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与手术例数均呈明显负相关(r=-0.842、-0.590,P<0.001),3D打印组回归方程为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69.839-4.413×手术例数,R^(2)=0.709,常规组为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16.243-0.111×手术例数,R^(2)=0.348。结论 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应用3D打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增加手术安全性,且随着手术例数增加,3D打印技术辅助下置钉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盆髋臼骨折 骶髂螺钉置入准确性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骨科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比较的Meta分析
4
作者 张国旭 曾剑波 +5 位作者 李静 谢骐骏 周冠斌 管建豪 陈文创 陈海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32-2938,共7页
目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徒手闭合操作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且反复透视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危害。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已经成为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徒手闭合操作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且反复透视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危害。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ClinicalTrials.gov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到2022年12月。搜集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临床疗效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并提取文献数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标准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队列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透视频率、钻孔次数、Majeed术后功能评分、Matta骨折复位优良率、Gras螺钉位置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①共纳入13篇文献,2篇为随机对照试验,均提及随机方法;11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1篇8分,9篇7分,1篇6分,文献质量较好;共纳入748例患者,其中机器人组430例,徒手组318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MD=-28.30,95%CI:-40.20至-16.40)、术中出血量(MD=-6.36,95%CI:-10.06至-2.66)、术中透视时间(MD=-12.13,95%CI:-19.54至-4.72)、术中透视频率(MD=-17.39,95%CI:-29.00至-5.78)、术中导针钻孔次数(SMD=-9.50,95%CI:-14.27至-4.73)和Gras螺钉位置优良率(OR=8.65,95%CI:3.26-22.92)均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③机器人辅助组可显著降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OR=0.10,95%CI:0.02-0.48,P<0.05);④两组骨折愈合时间(MD=-0.08,95%CI:-0.21,0.06)、Matta骨折复位优良率(OR=2.06,95%CI:0.97-4.39)、Majeed功能评分(MD=0.91,95%CI:-0.31-2.1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骶髂关节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辐射伤害,提高螺钉位置优良率,降低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但对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无显著改善。未来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盆后环 机器人 机器人手术 骶髂关节螺钉 螺钉 META分析
下载PDF
骶髂螺钉联合前环内支架系统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刘东 王志强 +2 位作者 陈林 阳波 温洋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1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探讨徒手置入骶髂螺钉联合前环内支架系统(INFIX)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采用徒手置入骶髂螺钉联合前环内支架系统治疗2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PAC... 目的探讨徒手置入骶髂螺钉联合前环内支架系统(INFIX)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采用徒手置入骶髂螺钉联合前环内支架系统治疗2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PACS系统骨盆CT了解有无骶骨变异,规划骶髂螺钉通道。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骨折复位、患者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CT图像判断螺钉的穿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2.6±5.6)月。手术时间50~116 min,平均(67.5±4.7)min;术中出血量30~120 mL,平均(51.6±6.3)mL。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5±3.6)周;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根据CT图像判断螺钉的穿透情况:0级30枚,1级5枚,2级穿透1例,无3级穿透。末次随访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优1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86%;用Majeed评分标准功能评价:优18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6.43%。术后1例骶1螺钉穿出骶孔,屈髋直腿抬高时感下肢放射性疼痛,取出骶髂螺钉后症状逐渐好转。1例出现骶髂螺钉松动退钉,感臀部不适,取出骶髂螺钉后好转。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激惹,口服甲钴胺3月后症状消失。无髂外血管及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利用PACS系统规划骶髂螺钉通道,徒手置入骶髂螺钉联合前环内支架系统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效果好,操作简单,骶髂螺钉可安全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内置外固定架 骶髂螺钉 骨盆环损伤
下载PDF
改良经皮三维打印导板与传统透视辅助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峰 雷青 +5 位作者 蔡立宏 蒋明辉 阳宏奇 王康 丁州 刘文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03-1710,共8页
目的:三维打印(以下简称“3D打印”)贴骨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固定骨盆骨折疗效可靠,但安装导板时需要较广泛的软组织剥离。本研究旨在比较改良经皮3D打印导板与传统透视下辅助骶髂螺钉植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5月... 目的:三维打印(以下简称“3D打印”)贴骨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固定骨盆骨折疗效可靠,但安装导板时需要较广泛的软组织剥离。本研究旨在比较改良经皮3D打印导板与传统透视下辅助骶髂螺钉植入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诊治的骨盆后环骨折患者28例,并随机分为2组。导板组采用改良经皮导板辅助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骨折;透视组采用透视辅助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骨折。记录2组每枚螺钉植入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分别按照改良Gras分类和Majeed功能评分系统评估螺钉位置和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其中导板组14例患者植入15枚骶髂螺钉,透视组14例患者植入14枚骶髂螺钉。导板组和透视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30(25.8±2.8)min和30~60(48.1±7.5)min(P<0.001),透视次数分别为9~15(12.2±1.9)和40~96(64.7±16.3)(P<0.001),螺钉偏移分别为2~4(2.6±0.7)mm和3~6(4.2±0.9)mm(P<0.001),切口长度分别为4~5(4.6±0.5)cm和0.8~1.2(1.0±0.1)cm(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0(7.8±1.7)mL和2~5(3.1±1.3)mL(P<0.001)。2组骨折复位Matta标准评分均达到优、良(P=0.584)。改良Gras分类评估螺钉位置:导板组I类12枚,II类3枚,III类0枚;透视组I类10枚,II类3枚,III类1枚。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导板组与透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结论:改良经皮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骨折对比传统透视辅助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提高植钉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三维打印 导板 骶髂螺钉
下载PDF
数字化仿真技术确定最佳骶髂螺钉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谭培勇 项舟 +3 位作者 宋彬 黄子星 张加劲 李佳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4-640,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数字化仿真技术的最佳骶髂螺钉通道测量方法,用于指导计算机导航下的进钉。方法:将8例成人无病变骨盆CT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建立骶椎阴模,利用透视阴模内表面的方法确定最佳骶髂螺...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数字化仿真技术的最佳骶髂螺钉通道测量方法,用于指导计算机导航下的进钉。方法:将8例成人无病变骨盆CT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建立骶椎阴模,利用透视阴模内表面的方法确定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利用计算机辅助作图结合空间解析几何计算测量相关参数。结果:8例16侧的S1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均可用此方法确定。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参数值:半径,均>7.3mm,其中男8.75±0.72mm,女8.38±0.67mm;进钉深度,男78.44±3.43mm,女74.07±6.04mm;与矢状面夹角,男72.62°±5.01°,女79.65°±7.59°;与横截面夹角,男13.28°±6.33°,女9.60°±4.17°;与冠状面夹角,男9.99°±7.67°,女2.01°±1.58°;与S1椎体上表面夹角,男14.91°±6.48°,女7.62°±5.88°;S1最佳进钉终点位于导航出口位透视图像上上下方向最大径的2∶5处,左右方向最大径1∶1处及入口位上下方向最大径3∶1处;S1最佳进钉点位于导航出口位透视图像上上下方向最大径的3∶5处,左右方向最大径2∶5处及入口位上下方向最大径5∶2处;S1最佳进钉终点约在S1椎体中轴线上下2∶3及前后径3∶5处。与矢状面夹角、与冠状面夹角、与S1椎体上表面夹角男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可以在几何学上精确确定并测量最佳骶髂螺钉通道,用以指导计算机导航下进钉。双侧S1最佳骶髂螺钉通道具有对称性。S1椎弓根可以置入2枚直径7.3mm的骶髂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髂螺钉 CT 数字化仿真技术 骶髂螺钉通道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板引导骶髂螺钉置钉实验与临床准确性评价
8
作者 游木荣 董书辉 +3 位作者 樊志强 叶海民 董谢平 邹华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1-125,136,共6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点,设计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导板。每具标本置入6枚空心螺钉,通过X线检查、CT扫描、标本剖开观察螺钉在骶椎内的位置。(2)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上采用3D打印新型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固定12例骨盆后环损伤病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5.75±11.58)岁。术后通过X线检查、CT扫描评价骶髂螺钉位于骶椎椎体内的情况。结果 (1)实验共应用骶髂关节螺钉导板16个,双侧共计置钉48枚。参照Smith评定标准:0级45枚,准确率93.75%。3枚螺钉穿出骶骨皮质,其中Ⅰ级2枚,Ⅱ级1枚。(2)临床1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共置入骶髂螺钉26枚,25枚完全位于骶椎椎体内,评为0级,准确率96.15%。仅1枚穿出骶椎进入骶管评为Ⅰ级(3.85%),但没有神经症状。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复位情况:优10例,良2例。末次随访依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4例。结论 运用3D打印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准确安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新型导板 骶髂关节螺钉 骨盆后环损伤 准确性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8
9
作者 高伟强 王光林 +4 位作者 刘华渝 吴刚 池雷霆 方跃 刘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骶髂螺钉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7年1月,收治15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21~56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6例,压砸伤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4 h~3 d。耻骨骨折合并骶... 目的评价经皮骶髂螺钉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7年1月,收治15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21~56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6例,压砸伤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4 h~3 d。耻骨骨折合并骶骨骨折7例,髂骨骨折合并骶骨骨折2例,耻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4例,前环耻骨骨折、后环骶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2例。采用经皮骶髂螺钉技术固定骨盆后环,合并的前环损伤中7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钢板固定,5例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15例住院16~33 d,平均22.4 d。除4例同时行髋臼骨折固定患者术中失血量1 000~1 500 mL,余失血约50 mL。手术时间60~305 min,平均153.6 min。15例均获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4例,良1例。最后1次随访时,X线片示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28.8个月。1例骨折愈合后骶髂螺钉松动,3例腰骶部劳累后疼痛,2例轻度跛行,均未作特殊处理。9例恢复原工作,3例改变工作,3例仍未工作。Majeed功能评分,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同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创伤小,是不稳定骨盆骨折后环稳定性重建的良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 骶髂螺钉 经皮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阮默 徐达传 +2 位作者 汪新民 徐永清 汤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 目的: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皮螺丝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50块干燥成人骶骨及30个骨盆防腐标本,测量S1、S2侧突、侧块厚度等指标,观察骶髂关节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定位进针点;通过标本断层及正常骨盆CT片测量螺钉进针方向及深度。结果:S1侧突高度为(22.1±4.6)mm,厚度为(27.8±3.1)mm,S2侧突高度为(13.4±3.6)mm,厚度为(20.9±2.2)mm。S1进针点位于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连线中后1/3交点附近,S2进针点位于髂结节-髂后上棘连线前4/5与后1/5交点附近。S1侧突中轴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S2则约为80°,S1侧突中轴与冠状面的夹角约为36°,S2则约为15°。结论:(1)S1侧突能容纳直径为6.5~7.0mm的螺丝钉2枚,S2侧突可容纳1枚。(2)S1侧突螺丝钉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约为55°,与冠状面夹角约为36°;对S2则分别约为80°和15°。S1进针深度为68mm,S1为55mm。(3)经皮骶髂螺丝钉固定手术应严格限制在骨折精确复位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 骶髂螺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仰卧位CT引导下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亮 于四堂 +2 位作者 刘秀民 左自军 任国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573-1574,共2页
[目的]探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入1枚直径7.2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3例。[结果]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 [目的]探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入1枚直径7.2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3例。[结果]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6-12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愈合,无腰骶部疼痛。[结论]仰卧位CT引导下骶髂置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操作简便,损伤小,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螺钉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仰卧位
下载PDF
成人后路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固定钉道的CT测量 被引量:11
12
作者 袁硕 邱勇 +3 位作者 朱锋 朱泽章 刘学光 赵清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7-991,共5页
目的:对成人后路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固定钉道各参数进行CT测量,探讨S2AI螺钉固定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骨盆正常的50例腰椎病变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46.1岁,其中男25例,女25例。对其骨盆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 目的:对成人后路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固定钉道各参数进行CT测量,探讨S2AI螺钉固定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骨盆正常的50例腰椎病变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46.1岁,其中男25例,女25例。对其骨盆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采用Light Speed工作站模拟理想的S2AI螺钉固定钉道。选择S1骶孔外缘1mm的垂线和下缘1mm的水平线的交点为进钉点,前后旋转三维骨盆图像,得到骨髓腔最长与最宽的骨盆横断面,在此横断面穿过髂骨中央部位的直线即为理想的S2AI螺钉固定钉道,测量此钉道在矢状面上尾向偏角(sagittal angle,SA)、在横断面上与正中线的夹角(transverse angle,TA)、钉道最大长度(maximal length,ML)、钉道在骶骨内的长度(sacral length,SL)、横断面上髂骨髓腔的最窄宽度(iliac width,IW)及进钉点与皮肤的垂直距离(skin distance,SD)。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理想的S2AI螺钉固定钉道,该钉道穿过骶骨侧块和骶髂关节,穿行于髂骨内。SA、TA、ML、SL、IW及SD在男性分别为29.56°±8.38°、36.11°±3.38°、120.94±7.89mm、26.56±4.08mm、17.00±3.16mm和44.01±12.10mm,在女性分别为35.11°±7.03°、36.69°±3.21°、115.21±8.80mm、27.85±5.56mm、14.85±2.51mm和47.97±13.39mm,女性钉道SA、ML和IW与男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女性TA、SL和SD与男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S2AI螺钉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置钉方向、长度以及性别间的差异等;术前骨盆CT三维重建及钉道模拟有助于术中S2AI螺钉的准确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骶椎 内固定 骶髂螺钉 CT三维重建 CT测量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山东 万磊 +6 位作者 沈洪园 徐凯 丁焕文 章莹 魏仲恩 符史发 尹庆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前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模拟手术,确定个性化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在CT引导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20~43min,平均28min。1例于术中钻入导针时出现一过性腹部疼痛,扫描发现导针钻入过长,退出后疼痛消失,术后复查大小便常规正常。未发生伤口和深部感染。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双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术后均获随访。14例均恢复工作。术后X线及/或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3~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结论数字技术和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复合体损伤 骶髂螺钉 经皮内固定 数字骨科
下载PDF
骶髂螺钉固定在骶髂关节脱位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开舜 马梦昆 劳汉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48-850,共3页
目的 :为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 0具成人干燥骨盆标本 ,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并作CT扫描 ,对进针点与不同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进针的方向、进针的深度以及S1骶孔上方的骶骨翼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 目的 :为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 0具成人干燥骨盆标本 ,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并作CT扫描 ,对进针点与不同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进针的方向、进针的深度以及S1骶孔上方的骶骨翼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测量。结果 :进针点距臀肌线的距离为 ( 2 0 70± 3 2 7)mm ,距坐骨大切迹的距离为( 3 5 0 0± 1 91)mm ;轴位及冠状位CT测量进针与髂骨外板的交角分别为 ( 90 18± 2 69)°和 ( 90 40± 2 87)° ;进针深度为 ( 67 77± 3 63 )mm ;S1骶孔上方骶骨翼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 ( 18 2 6± 2 0 6)mm和 ( 18 74± 1 5 1)mm。结论 :临床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需选择恰当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术中需行骨盆正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骶髂螺钉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合并腰骶移行椎时应用骶髂螺钉的临床解剖测量 被引量:7
15
作者 柳伟 杜心如 +4 位作者 杨立辉 王瑞 张继宗 孔晓川 安立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腰骶移行椎时骶1、2椎弓根的形态学特点,为应用骶髂螺钉固定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生前资料完整的标本共79例。对骶1、骶2椎体前后径、椎体高度、椎体横径、椎弓根前高、椎弓根后高、椎弓根宽度、进针深度、进针角度进... 目的探讨合并腰骶移行椎时骶1、2椎弓根的形态学特点,为应用骶髂螺钉固定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生前资料完整的标本共79例。对骶1、骶2椎体前后径、椎体高度、椎体横径、椎弓根前高、椎弓根后高、椎弓根宽度、进针深度、进针角度进行测量。结果正常骶1椎弓根前高(18.1±3.8)mm,后高(20.6±3.6)mm,宽度(27.7±3.1)mm;Ⅱ型骶1椎弓根前高(19.9±2.0)mm,后高(19.2±2.6)mm,宽度(29.9±2.2)mm;Ⅲ型骶1椎弓根前高(18.5±3.0)mm,后高(16.9±3.1)mm,宽度(27.8±2.2)mm。正常骶2椎弓根前高(12.4±2.3)mm,后高(14.34±2.9)mm,宽度(22.2±3.1)mm,Ⅱ型骶2椎弓根前高(10.4±1.5)mm,后高(14.4±2.4)mm,宽度(19.5±2.7)mm;Ⅲ型骶2椎弓根前高(9.5±2.0)mm,后高(14.0±3.0)mm,宽度(18.6±3.4)mm。Ⅱ型骶1椎弓根大于正常,Ⅲ型与正常接近。正常骶2椎弓根大于Ⅱ型和Ⅲ型。结论合并腰骶移行椎时可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骶1椎弓根可容纳1~2枚螺钉,骶2椎弓根可容纳1枚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移行椎 骶髂螺钉 椎弓根 骶骨
原文传递
C形臂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5
16
作者 代飞 王序全 +3 位作者 许建中 周强 吴雪晖 张劲松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26-1027,1030,共3页
目的评价C形臂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的C型骨盆骨折患者35例,骶髂螺钉均为7.0mm直径的半螺纹空心螺钉,其中8例行双侧螺钉固定,5例行单侧2枚螺钉... 目的评价C形臂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的C型骨盆骨折患者35例,骶髂螺钉均为7.0mm直径的半螺纹空心螺钉,其中8例行双侧螺钉固定,5例行单侧2枚螺钉固定,22例行单侧一枚螺钉固定。应用术后和随访中详细的神经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评估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55 min,平均28 min,术中平均累积X线透视时间为4min。术后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除2例患者骶髂螺钉欠佳外,其余骶髂螺钉位置良好,未见到螺钉移位现象;术后6个月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其中6例患者出现生理负荷下骶髂部疼痛;没有需要再手术的患者。结论C形臂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C型骨盆骨折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螺钉 C型臂
下载PDF
髖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结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献忠 吴晓阳 +3 位作者 易先达 苗万坡 邓俊森 畅宁 《中医正骨》 2017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结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22例骨盆骨折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19~67岁,中位数41岁;车祸伤11例,坠落伤7例,压砸伤4例;合并颅脑损伤... 目的:探讨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结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22例骨盆骨折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19~67岁,中位数41岁;车祸伤11例,坠落伤7例,压砸伤4例;合并颅脑损伤3例、血气胸4例、膀胱或肠管破裂5例、尿道断裂3例、其他部位骨折6例;按Tile分型标准,C1型11例、C2型8例、C3型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补液、输血等对症处理,积极处理合并伤,进行股骨髁上骨牵引纠正纵向移位。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骨折纵向移位纠正后,先通过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前环,再以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术后评定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75min,中位数62 min;术中出血10~25 mL,中位数15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7个月。术后2例患者出现一侧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口服甲钻胺1个月后逐渐缓解;3例出现一侧外固定架钉道渗液,但Schanz针未松动,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经换药后2例愈合,1例外固定架取出后愈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中位数12周。术后按照Tornetta等的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优7例、良10例、可5例。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Majeed评分为(85.6±12.7)分,优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架固定结合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骨盆功能恢复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骶髂螺钉 髋臼
下载PDF
骨盆轴向CT扫描在平向骶髂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蔡鸿敏 成传德 +3 位作者 张俊 王武超 汤金城 常守亚 《中医正骨》 2013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轴向CT扫描在平向骶髂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对39例正常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进行系统分析,男31例,女8例。年龄18~66岁,中位数41岁。均排除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髂关节病变及骨盆后环骨... 目的:探讨骨盆轴向CT扫描在平向骶髂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对39例正常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进行系统分析,男31例,女8例。年龄18~66岁,中位数41岁。均排除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髂关节病变及骨盆后环骨折后畸形愈合患者。分析骶骨翼斜坡与髂骨皮质密度影之间的关系,并测量骶髂螺钉钉道。结果:骶骨翼斜坡高于髂骨皮质密度影8例、平于髂骨皮质密度影20例、低于髂骨皮质密度影11例。平向骶髂螺钉钉道宽(12.7±3.9)mm;一侧进钉点距离S1椎体中心矢状面(75.0±10.0)mm,距离对侧骶髂关节骶骨侧软骨(127.7±12.1)mm;两侧进钉点之间相距(153.7±10.7)mm。结论:骨盆轴向CT扫描能够明确骶骨翼斜坡与髂骨皮质密度影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准确测量骶髂螺钉钉道,在平向骶髂螺钉内固定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髂关节 骶骨 髂骨 骨折固定术 骶髂螺钉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韩巍 张腾 +4 位作者 苏永刚 赵春鹏 周力 吴新宝 王军强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1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S2(骶髂)螺钉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S2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63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实验组38例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S2(骶髂)螺钉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S2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63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实验组38例采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医生置入S2骶髂螺钉,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传统透视下医生徒手置入S2骶髂螺钉。通过评价术后CT扫描图像评估所有螺钉置入位置及骨折复位情况,分析天玑^(■)(T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螺钉置入与医生徒手置入螺钉在临床上的表现。结果两组患者共置入89枚S2骶髂关节螺钉,相比于医生徒手置入螺钉,实验组具有提高置入精准度、减少手术过程中辐射暴露、降低患者损伤等优势。其中实验组置入54枚,对照组35枚,均未出现螺钉相关的并发症及翻修手术。实验组螺钉位置优良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5.7%(P<0.001)。实验组每枚螺钉的透视时间及导针调整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01)。根据Matta标准评定的术后优良率,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9.5%与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0)。结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置入S2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的骨盆后环骨折比透视下徒手操作成功率更高。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固定S2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是安全且临床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玑 机器人辅助 经皮 骶髂螺钉 骨盆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