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盆固定中髂骨钉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1
作者 贺云 段洪 +5 位作者 张云峰 陈戈 周兆文 李兴国 刘宗良 闵捷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中髂骨钉入钉点、钉长及直径、植钉方向,为其正确植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35侧成人尸体髋骨标本(左16侧,右19侧,男30侧,女5侧),经髂后上、下棘间切迹上缘至坐骨大切迹顶弧做一直线并延续至髋臼缘,定为基线(...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中髂骨钉入钉点、钉长及直径、植钉方向,为其正确植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35侧成人尸体髋骨标本(左16侧,右19侧,男30侧,女5侧),经髂后上、下棘间切迹上缘至坐骨大切迹顶弧做一直线并延续至髋臼缘,定为基线(a),通过坐骨棘和髂前上棘做一直线(b),该线与a线相交于C点上。经过a线和C点在髂骨后部向上做5°、10°、15°、20°、15°、30°、35°的扇形线,之后经过10°~30°5个角度做髂骨斜截面。观察各斜截面形态,并从截面上面进行相关数据测量。同时观察髂骨后部内外侧唇、中间线的形态和可辨性。确定髂骨钉入钉点、直径、长度及进钉方向后,以2具尸体标本进行验证。结果 35°扇形线已到达髂窝,髂骨臀盆面间距明显变窄,5°扇形线紧邻坐骨大切迹弧顶,坐骨大切迹弧顶A点到各截面垂直距离变短明显。f线在各截面最为狭窄。髂骨后部中间线明显可辨,呈一规则弧形,为后部髂嵴最凸出部,在所选实验标本中均可观察到。进钉点至髋臼顶软骨距离(k)测得值最小为109.38mm。结论通过基线(a)、C点及10°~30°之间髂骨外侧板能准确、安全植入髂骨钉;钉长以不超过100mm、直径不超过9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固定 髂骨钉 应用解剖学
原文传递
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髋关节脱位的CT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运平 陈鸿奋 +2 位作者 王富明 贾谊 王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腰-骶-髂复合体的数字模型,应用数字骨科技术为临床上采用联合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0例正常骨盆CT平扫数据,用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在虚拟的髂骨...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腰-骶-髂复合体的数字模型,应用数字骨科技术为临床上采用联合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0例正常骨盆CT平扫数据,用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在虚拟的髂骨上模拟髂骨钉的置入,测量不同进钉方向时进钉角度及髂骨钉的解剖参数。结果进钉方向Ⅰ:髂骨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即容纳髂骨螺钉的最大直径)(6.00±0.84)mm,能置入螺钉的长度(59.97±7.99)mm,TSA(12.48±7.16)°,CSA(56.41±6.47)°,SSA(29.91±5.55)°。进钉方向Ⅱ:髂骨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即容纳髂骨螺钉的最大直径)(6.95±0.50)mm,能置入螺钉的长度(106.69±8.74)mm,TSA(43.93±6.09)°,CSA(39.25±6.11)°,SSA(19.24±3.78)°。结论数字骨科模型能更好的指导临床上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髋关节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椎弓根 髂骨钉系统 骶髂关节 内固定 mimics10.0软件
原文传递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苏汝堃 刘兴漠 +2 位作者 邓颖辉 潘滔 李佛保 《广州医药》 2007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4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1)髂骨翼拉力螺钉;(2)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上述...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4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1)髂骨翼拉力螺钉;(2)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上述试件分别与无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同时还对22例应用髂骨钉行腰骶骨盆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最好,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钉 腰骶骨盆间固定 生物力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后路髂骨钉棒及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忠仁 曾浩然 廉克强 《当代医学》 2014年第6期101-101,共1页
目的研究后路髂骨钉棒及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髂骨钉棒联合前路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疗效评分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手... 目的研究后路髂骨钉棒及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髂骨钉棒联合前路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疗效评分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耗时93~224min,平均14Imin;手术输血量211~1352ml,平均587ml。所有患者手术后3~5d即可在床上行康复锻炼,手术15~17d后即可下地锻炼,手术40~48d后即可独立弃拐行走。术后疗效行Mata评分优良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167%。全部病例骨折愈合,无发生下肢不等长或骨盆畸形病例。1例因坐骨神经损伤引发足下垂,其余均无瘸行或腰骶痛发生。1例因膀胱功能受损而轻度尿失禁。结论后路髂骨钉棒及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钉 钢板固定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
下载PDF
髂骨钉在腰骶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斌 魏尧森 +2 位作者 张立岩 王济纬 甘维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2期245-246,共2页
目的观察髂骨钉在腰骶椎结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髂骨钉及腰骶椎弓根钉技术进行腰骶骨盆重建的6例腰骶椎结核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脊髓恢复情况,常规摄X线片及CT扫描。结果 6例患者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能够恢... 目的观察髂骨钉在腰骶椎结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髂骨钉及腰骶椎弓根钉技术进行腰骶骨盆重建的6例腰骶椎结核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脊髓恢复情况,常规摄X线片及CT扫描。结果 6例患者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能够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术后X线片及CT定期复查提示腰骶骨盆位置及内固定位置正常,植骨块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5个月。结论髂骨钉联合腰椎椎弓根钉达到腰骶骨盆重建治疗腰骶椎结核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 结核 髂骨钉
下载PDF
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段骨折脱位的初步应用
6
作者 彭朝华 杨彬 +2 位作者 杨军 袁自生 王瀚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骶段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9年2月对11例腰骶段骨折脱位行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AO分型均为C型损伤;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中,B级3例,C级6例,D级2例。手... 目的:探讨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骶段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9年2月对11例腰骶段骨折脱位行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AO分型均为C型损伤;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中,B级3例,C级6例,D级2例。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首先暴露伤椎后方结构及双侧髂后上棘,在上位一正常腰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选髂后上棘为入点,平行于髂嵴置入髂骨钉,再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预弯棒置棒,行撑开或加压使骨折脱位复位,最后行后外侧植骨。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和随访的X线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获随访,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复位满意,骨折6个月时均愈合,植骨全部融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复位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钉 椎弓根螺 腰骶段骨折脱位
下载PDF
髂骨钉进钉外展角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7
作者 陈辉 刘明军 王志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成人螺旋CT三维重建骨盆的影像解剖学测量,了解髂骨钉进钉时在水平面上的外展角度,从而保证髂骨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患者的骨盆螺旋CT电子影像资料(男107例,女93例,排除明显骨盆畸形、外伤等疾病),平均年龄... 目的通过对成人螺旋CT三维重建骨盆的影像解剖学测量,了解髂骨钉进钉时在水平面上的外展角度,从而保证髂骨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患者的骨盆螺旋CT电子影像资料(男107例,女93例,排除明显骨盆畸形、外伤等疾病),平均年龄(55.6±18.3)岁。通过骶1水平的CT平面,测量脊柱-髂骨角(Thespino-iliacangle,S-I角),该角度是通过骶骨棘突中心的垂线与此处髂骨内外板中心线间的交角。结果男性组S-I角为(30.1±7.7)°,女性组为(29.9±8.1)°,统计学检验2组间无明显差异,故2组合并后为(30.1±7.8)°。结论对于大多数人群采用外展约30°的进钉角度可以保证髂骨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钉 影像测量 腰骶融合
下载PDF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苏汝 刘兴漠 +2 位作者 麦海民 谭成波 任平 《中医正骨》 2006年第5期20-21,共2页
为探讨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进钉部位、进钉方向及临床应用效果,对11例应用髂骨钉及腰骶椎弓根钉技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步态情况,常规摄X线片,进行CT扫描。结果11例患者均无术后双... 为探讨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进钉部位、进钉方向及临床应用效果,对11例应用髂骨钉及腰骶椎弓根钉技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步态情况,常规摄X线片,进行CT扫描。结果11例患者均无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减退。X线片显示腰骶骨盆间位置正常,内固定在位。随访3个月以上步态无异常。X线片及CT扫描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认为应用髂骨钉及腰骶椎弓根钉技术维持腰骶骨盆间的稳定,临床适应证较多,只要术中正确选择髂骨钉的进钉点及打入方向,选择优质高强度的钉棒系统,髂骨钉是腰骶骨盆固定中较理想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腰骶骨盆间固定 髂骨钉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桥接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
9
作者 蒋磊 马国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探讨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3例不稳定性骶骨骨折行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根据术后X线、CT结果评价复位及愈合情况,并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 目的探讨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3例不稳定性骶骨骨折行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根据术后X线、CT结果评价复位及愈合情况,并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骶骨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骨盆环得以重建,所有患者骶骨骨折影像学全部愈合,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100%。结论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可以恢复骶骨的解剖关系,不破坏骶髂关节的情况下能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是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髂骨钉 重建LCP钢板 桥接固定
下载PDF
髂骨钉垫片对腰-髂固定结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
10
作者 王丽冰 潘鹤海 +3 位作者 于滨生 谢超凡 许银峰 郑召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11,共6页
目的评价一种自主设计的髂骨钉垫片对腰-髂固定结构疲劳载荷前、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自愿捐献的12具成人防腐尸体腰椎-骨盆标本,根据是否使用髂骨钉垫片随机分成A组(使用垫片)和B组(不使用垫片),每组6具。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1... 目的评价一种自主设计的髂骨钉垫片对腰-髂固定结构疲劳载荷前、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自愿捐献的12具成人防腐尸体腰椎-骨盆标本,根据是否使用髂骨钉垫片随机分成A组(使用垫片)和B组(不使用垫片),每组6具。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1~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后,行双侧L3、L4、L5椎弓根钉和髂骨钉固定,并且切除L5、S1双侧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制作椎间失稳模型。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向标本施加0~600 N轴向压缩和—7~7 N.m轴向扭转载荷,测试固定结构初始压缩及扭转刚度。然后给标本施加2万次40~400 N循环压力载荷,重复刚度测试。最后,对所有螺钉进行轴向拔出测试,记录最大拔出力。植钉及加载过程中行大体及影像学观察。结果 A、B组BMD值分别为(1.15±0.13)g/cm2和(1.12±0.11)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8,P=0.678)。所有螺钉植入位置良好,加载过程中无钉棒松动及断裂。疲劳载荷后X线片示A、B组分别有1具(16.7%)和3具(50.0%)标本髂骨钉周围出现"骨透亮带"。A、B组疲劳载荷后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均低于疲劳载荷前(P<0.05)。疲劳载荷前,A、B组间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载荷后A组压缩刚度显著高于B组(t=2.664,P=0.024),而两组扭转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90)。A、B组L3、L4、L5椎弓根钉的最大拔出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髂骨钉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B组(t=3.398,P=0.007)。组内比较:A、B组L3椎弓根钉的最大拔出力均显著低于L4、L5椎弓根钉(P<0.05)。A组髂骨钉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节段椎弓根钉(P<0.05);而B组髂骨钉拔出力显著低于L4、L5椎弓根钉(P<0.05)。结论在腰-髂重建中,髂骨钉垫片可以预防髂骨钉松动,有效保持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钉垫片 腰-髂重建 髂骨钉技术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髂骨钉置入深度对腰椎-骨盆重建结构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辉 于滨生 +4 位作者 郑召民 吕游 张奎渤 刘辉 李佛保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比较髂骨长钉和短钉对腰椎-骨盆重建结构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7具成年防腐尸体L3-骨盆标本用于实验。使用脊柱椎弓根钉后路系统对L4~S1椎间活动度进行固定,并将这一状态定义为骶髂关节完整状态。完整状态测试后,将骶骨全部切除... 目的比较髂骨长钉和短钉对腰椎-骨盆重建结构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7具成年防腐尸体L3-骨盆标本用于实验。使用脊柱椎弓根钉后路系统对L4~S1椎间活动度进行固定,并将这一状态定义为骶髂关节完整状态。完整状态测试后,将骶骨全部切除,联合髂骨钉行L4-L5-骨盆的稳定重建。根据髂骨钉置入长度顺序分为短钉组和长钉组。其中短钉长度定义为过坐骨切迹水平2mm,长钉长度定义为穿透髂前下棘前方皮质2mm。在858型MTS材料实验机上,给标本施加800N轴向压缩和7Nm轴向旋转载荷后,行髂骨钉轴向拔出实验,记录压缩和旋转刚度、最大拔出力,并加以分析。结果髂骨短钉和长钉的置入长度分别为(70±2)mm和(138±4)mm。髂骨短钉和长钉的重建结构,在压缩实验中分别获得脊柱-骨盆间初始刚度的53.3%±13.6%和57.6%±16.2%;在旋转实验中,分别恢复脊柱.骨盆间初始刚度的55.1%±11.9%和62.5%±9.2%;长钉和短钉结构间的压缩和旋转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者的轴向压缩及旋转刚度均显著低于完整状态组(P〈0.05)。髂骨长钉的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髂骨短钉(P〈0.05)。结论在生理载荷下,髂骨短钉的脊柱-骨盆重建结构可获得与髂骨长钉同等的力学稳定性;髂骨短钉的置入深度仅为长钉的一半,可降低置入的风险。但是,无论髂骨长钉或短钉的脊柱-骨盆重建装置均难以恢复局部的初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骨切除 脊柱-骨盆重建 髂骨钉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骶骨切除范围对髂骨钉重建腰-髂固定结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庄新明 于滨生 +4 位作者 李泽民 郑召民 梁春祥 李浩淼 韩国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目的评价骶骨切除范围对使用髂骨钉技术的腰-髂固定结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以明确髂骨双钉技术的使用时机。方法取自愿捐献的9具成年新鲜尸体L2至骨盆标本用于实验。首先行L3~5椎弓根钉固定,并将此结构定义为腰-髂部的完整状态(完... 目的评价骶骨切除范围对使用髂骨钉技术的腰-髂固定结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以明确髂骨双钉技术的使用时机。方法取自愿捐献的9具成年新鲜尸体L2至骨盆标本用于实验。首先行L3~5椎弓根钉固定,并将此结构定义为腰-髂部的完整状态(完整状态组)。完整状态测试后,在同一标本上行阶段性骶骨部分切除并联合L3~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如下,A组:S1以下切除加双侧髂骨单钉的腰-髂固定(以下称Single);B组:1/2S1以下切除加Single;C组:单侧骶髂关节切除加Single;D组:骶骨完全切除加Single;E组:骶骨完全切除加双侧髂骨双钉的腰-髂固定。在MTS材料测试机上,给标本分别施加0~800N轴向压缩和-7~7N?m轴向扭转载荷,计算并比较各组的结构压缩和扭转刚度。结果完整状态组的压缩刚度值为(392±119)N/mm,A~E组L3~髂骨重建结构的压缩刚度分别是完整状态组的106.4%±9.5%、102.7%±8.0%、92.2%±10.1%、72.7%±8.0%和107.7%±10.7%。A、B、C组及完整状态组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压缩刚度显著高于D组(P<0.05);E组与A、B组和完整状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C、D组(P<0.05)。完整状态组的扭转刚度值为(3.22±1.23)N·m/deg,A~E组重建结构的扭转刚度分别是完整状态组的105.4%±10.1%、89.8%±12.3%、75.9%±10.6%、71.2%±10.2%和109.1%±16.9%。A、B、E组与完整状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的扭转刚度显著低于A、E组和完整状态组(P<0.05),E组的扭转刚度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1/2S1以下切除后,使用髂骨单钉技术可有效恢复局部稳定性;进一步切除单侧骶髂关节或全部骶骨时,髂骨单钉技术难以恢复局部初始稳定性。在骶骨肿瘤手术治疗中,对于骶骨全切或单侧骶髂关节切除所致的失稳,应采用髂骨双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骶骨切除 髂骨钉 腰-髂固定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髂骨螺钉联合磷酸钙骨粉在腰骶椎结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资兵 曾荣 +4 位作者 魏波 魏劲松 孙欣 林颢 陈思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椎间隙的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38岁。病变节段为L4/5~S1/2,...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椎间隙的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38岁。病变节段为L4/5~S1/2,术前后凸成角5°~18°,平均9°。治疗组21例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髂骨螺钉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隙及骨缺损区填充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对照组2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入和椎体钉棒固定。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结果术后治疗组3~6个月骨缺损区修复、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对照组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7个月。治疗组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对照组术后后凸成角3~11°,平均7°(P〈0.05)。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治疗组优17例,良2例,总优良率90.5%;对照组优13例,良3例,总优良率76.2%。术后末次随访结果显示脊柱病变节段稳定,病例无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椎间隙及骨缺损区、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的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结核 病灶清除 磷酸钙 髂骨钉 固定
原文传递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苏汝堃 李佛保 +1 位作者 潘滔 刘兴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①髂骨钉(B组);②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C组);③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D组)。将上述三组分别与... 目的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①髂骨钉(B组);②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C组);③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D组)。将上述三组分别与无固定组(A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结果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最好,D组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在6.4Nm力矩下的三维运动度为:旋转(1.07±0.86)°、侧弯(0.95±0.47)°、前屈(1.22±0.67)°、后伸(1.80±0.73)°;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钉 腰骶骨盆间固定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植钉部位和骨水泥强化对髂骨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滨生 李泽民 +4 位作者 郑召民 周治宇 梁春祥 李浩淼 韩国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比较使用和未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钉道强化髂骨上钉和下钉在疲劳载荷后的最大拔出力,为合理使用髂骨钉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5具自愿捐献的成人防腐尸体采集10个完整髂骨标本用于实验。采用双能X... 目的比较使用和未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钉道强化髂骨上钉和下钉在疲劳载荷后的最大拔出力,为合理使用髂骨钉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5具自愿捐献的成人防腐尸体采集10个完整髂骨标本用于实验。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每具尸体L1~4椎体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将植入髂骨上柱和下柱的螺钉分别命名为髂骨上钉和髂骨下钉。使用长70mm、直径7.5mm的螺钉,根据PMMA强化与否依次建立以下4组髂骨钉固定模型:髂骨上钉(A组)、PMMA钉道强化髂骨上钉(B组)、髂骨下钉(C组)和PMMA钉道强化髂骨下钉(D组)。将髂骨模拟人体站立位固定于MTS材料实验机上,向螺钉尾部施加100~300N循环压力载荷2000次后,测试髂骨钉的轴向最大拔出力。结果 5具尸体的BMD为(0.88±0.06)g/cm2。所有髂骨钉均准确植入预计钉道,未见髂骨钉穿入髋臼和穿出内外板等情况,疲劳测试后均未出现螺钉松动迹象。A、B、C、D组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964±250)、(1462±266)、(1537±279)、(1964±422)N。D组最大拔出力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最大拔出力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骨下钉的固定强度显著高于髂骨上钉;PMMA钉道强化技术可有效提高髂骨钉的锚定强度,可用于髂骨钉松动的翻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髂重建 髂骨钉 内固定 翻修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闵少雄 靳安民 +2 位作者 段扬 张力 陈远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84-1586,共3页
目的探讨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8月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采用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5~62岁,平均46岁。术后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个月。通... 目的探讨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8月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采用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5~62岁,平均46岁。术后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个月。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术前术后的症状缓解标准评价腰骶固定融合的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80~290min,平均210min。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感染、内固定失败及侧凸进展病例。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12例,良3例,可2例,症状改善优良率达83%。结论采用Galveston技术置入髂骨短钉在腰骶固定融合术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veston技术 髂骨 腰骶固定融合术
下载PDF
髂骨钉三种置入通道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辉 刘明军 王志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各髂骨钉通道的影像学测量,了解髂骨钉三种不同置入通道的参数并为其安全置入提供帮助。方法选择40例髂骨外伤患者,男21例(16~75岁,27个髂骨翼),女19例(16~78岁,28个髂骨翼),均采用三维螺旋CT重建骨盆,并对髂结... 目的通过对各髂骨钉通道的影像学测量,了解髂骨钉三种不同置入通道的参数并为其安全置入提供帮助。方法选择40例髂骨外伤患者,男21例(16~75岁,27个髂骨翼),女19例(16~78岁,28个髂骨翼),均采用三维螺旋CT重建骨盆,并对髂结节到髂前下棘、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髂后下棘到髂前下棘髂三种不同的髂骨钉通路进行测量,评价参数分别是长度、内径以及皮质厚度。结果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通道有着最长的骨性通道,男性长为141mm,女性长为129mm,两髂骨板间可容纳在男性直径最大8mm、女性6~7mm的内植物,最佳髋关节上通道皮质骨厚度男性为5.2mm、女性为4.7mm术中髂骨钉的置入。结论本研究提示为安全置入髂骨钉,男性长度140mm直径8mm、女性长度130mm直径6mm左右的髂骨钉是较为妥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一骨盆固定 髂骨钉 影像测量
原文传递
髂骨翼置钉和髋臼上置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筱 张轶 +3 位作者 朱锋辉 冯斌 姚爱明 许铁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髂骨翼置钉和髋臼上置钉技术在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6年7月实施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APCⅡ/Ⅲ型)外固定手术60例,比较分析髂骨翼置钉组(51例)和髋臼上置钉组(9例)平均手... 目的探讨髂骨翼置钉和髋臼上置钉技术在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6年7月实施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APCⅡ/Ⅲ型)外固定手术60例,比较分析髂骨翼置钉组(51例)和髋臼上置钉组(9例)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钉道松动及感染情况。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估骨盆骨折患者的预后优良率。结果髂骨翼置钉组手术时间较髋臼上置钉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髋臼上置钉组明显减少(P〈0.01)。2组间钉道感染率、钉道松动率及Majeed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髂骨翼置钉技术与髋臼上置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骨盆外固定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翼置 髋臼上置 不稳定骨盆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空心钉固定加多肌蒂髂骨瓣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状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尊荣 徐献信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与观察空心钉固定加多肌蒂髂骨瓣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状态的影响状态。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进... 目的研究与观察空心钉固定加多肌蒂髂骨瓣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状态的影响状态。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闭合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进行空心钉固定加多肌蒂髂骨瓣治疗,然后统计两组中不同Garden分型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的足甲襞微循环及骨代谢指标进行分别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Garden分型患者的Harris评分总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足甲襞微循环及骨代谢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固定加多肌蒂髂骨瓣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对患者的骨代谢状态也有更为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固定加多肌蒂髂骨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骨代谢状态
下载PDF
第2骶椎骶髂螺钉固定骶骨骨盆的优势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钢 杨强 +1 位作者 郝永宏 邓树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395-3400,共6页
背景:在脊柱畸形、肿瘤等的外科治疗中,实现腰骶交界处牢固稳定的固定是手术中的重要操作,且具有相对较大的挑战,术后并发症(如假关节、内固定失败和松动)的发生率较高。骶骨中骨组织的机械强度低,腰椎和骨盆中的较大负荷导致内固定拔... 背景:在脊柱畸形、肿瘤等的外科治疗中,实现腰骶交界处牢固稳定的固定是手术中的重要操作,且具有相对较大的挑战,术后并发症(如假关节、内固定失败和松动)的发生率较高。骶骨中骨组织的机械强度低,腰椎和骨盆中的较大负荷导致内固定拔出的风险增高,进一步导致内固定松动。虽然存在一些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案,但技术的复杂性经常导致不满意的临床结果。目的:概述关于骶骨骨盆固定技术以及第2骶椎(S2)骶髂螺钉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中2005至2020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骶髂螺钉,S2AI,髂骨螺钉,骶骨骨盆固定,S2 alar iliac screw,Iliac screw,sacropelvic fixation,alar iliac screw"。查阅相关文章,最终共纳入4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脊柱长节段固定的下端增加了骶骨骨盆固定,如髂骨和S_2骶髂螺钉,以解决上述相关并发症;②S2骶髂螺钉置入技术在稳定骶髂关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其独特的置钉方式,可避免螺钉脱位,减轻术后骶髂关节疼痛,降低了再次手术的风险;③S2骶髂螺钉作为脊柱骨盆固定的新兴技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及临床意义,但由于骶髂关节复杂多样的结构及患者个体差异,使S_2骶髂螺钉的临床应用仍存在着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骶椎骶髂螺 髂骨钉 徒手 导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