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王振宇 吴斌 鞠德泉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4例。对比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5.73±10.73)min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68.62±41.59)mL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2、22.123,P均<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多,但患者的术后髋关节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机器学习法优化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2
作者 费俊梁 马成 +5 位作者 王黎明 蒋纯志 李旭祥 王思娜 赵杨 曾逸文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29-236,共8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和进入ICU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预测...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和进入ICU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预测模型和进入ICU的预测模型,并且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探讨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治疗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F1得分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获得预测性能最佳的模型预测变量的重要性评分。结果:以输血为结局变量,平衡数据前随机森林的AUC值、准确率及特异度均是4个模型中最高的;平衡数据后支持向量机的AUC值、准确率、特异度以及F1得分均是最高的。以是否进ICU为结局变量,平衡数据前随机森林算法的AUC值最高,随机森林算法表现较好;平衡数据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AUC值和F1得分最高,表现最好。以是否输血为结局变量,预测变量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和术前肌酐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以是否进ICU为结局变量,预测变量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平衡数据前术前血红蛋白、年龄和术前肌酐具有较高的重要性;而平衡数据后术前肌酐和术前白蛋白具有较高的重要性。结论:围手术期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肌酐、术前白蛋白,加强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输血 ICU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
3
作者 杨康骅 朱道信 +1 位作者 罗志环 肖诗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骨密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评分均升高,但术后1 w、1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双侧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LP、BMP-2显著高于对照组,TRAP、CT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服用阿仑膦酸钠,能提高术后远期效果,增加骨密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改良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阿仑膦酸钠 移位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的影响
4
作者 白国玺 刘晓红 +3 位作者 杨艳 李战宁 李建武 吕尚军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04至2013-11武警陕西总队医院骨科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需要翻修病例146例,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固定组(61例),非骨水泥固定组(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04至2013-11武警陕西总队医院骨科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需要翻修病例146例,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固定组(61例),非骨水泥固定组(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两种固定方式的假体生存时间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4287),骨水泥固定组假体生存时间0.5~240个月,平均(75.741±7.507)个月;非骨水泥固定组假体生存时间0.3~228个月,平均(67.656±6.689)个月。两组病例假体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固定类形假体生存时间与非骨水泥固定类型假体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固定方式对假体生存无影响,翻修风险相同,临床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骨水泥 非骨水泥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王文璨 张宇 李培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对比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HA)患者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HA的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镇痛... 目的对比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HA)患者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HA的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镇痛。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1)、手术切皮时(T2)、麻醉30 min后(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变化;于术前(T5)、术后6 h(T6)、术后12 h(T7)及术后24 h(T8)记录患者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统计2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需补充镇痛药物情况,术中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T1时HR、MAP及R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HR、MAP及R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各时间段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5时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6、T7、T8时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需补充镇痛药物患者比例均少/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应用于HA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更轻,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
下载PDF
快速康复模式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准备服务模式建立及应用
6
作者 林程 胡秀丽 明蕾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8期55-59,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康复模式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出院准备服务模式,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3月1日~4月30日68例TH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出院准备服务模... 目的:建立快速康复模式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出院准备服务模式,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3月1日~4月30日68例TH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出院准备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采用外科大手术患者照顾者照护能力问卷)、满意度(采用住院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表)、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组出院准备度、满意度、出院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时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评分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出院准备服务模式能够提高THA患者出院准备度、满意度及照顾者照护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出院准备服务 多学科团队 出院准备度 照护能力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7
作者 刘弘扬 许弘佳 +3 位作者 罗程 于芳 赵晓勇 任原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H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68~89...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H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68~89岁,平均73.4岁;道路交通伤63例,高处坠落伤4例,机器挤压伤9例,重物压砸伤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HA组和PFNA组,各42例。HHA组行侧卧位改良Watson-Jones入路,置入水泥型半髋关节假体;PFNA组按照PFNA手术标准流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建立HH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对两组患者效益值、风险值及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PFNA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当天引流量分别为(78.30±12.14)min、(113.14±15.13)mL、(31.25±8.97)mL,与HHA组[(112.39±13.95)min、(285.21±18.19)mL、(98.25±9.03)mL]比较明显减少(P<0.05);但HHA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12.32±3.48)d、(16.14±2.16)周、(9.61±2.53)d]与PFNA组[(41.26±9.73)d、(17.26±2.38)周、(15.36±2.64)d]比较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和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均显著提升且HHA组[(78.97±4.95)分、(82.77±1.52)分]高于PFNA组[(64.35±4.12)分、(74.93±1.28)分,P<0.05];HH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12/42)显著低于PFNA组64.29%(27/42),P<0.05;效益指标中对患者病情影响最大的是骨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风险指标影响较大是切口感染和下肢静脉栓塞两种并发症;HH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益值、风险值、总效益-风险值均为72,而PFNA组分别为64、51、57,HHA组以100%的概率高于PFNA组,多准则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对于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相比于PFNA治疗,HHA可显著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手术中的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PFNA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种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效益 风险
下载PDF
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预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8
作者 于芳 翟晓娜 +1 位作者 张连英 刘弘扬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预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271例,根据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8)和未发生组(n=243)。采用... 目的探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预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271例,根据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8)和未发生组(n=24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NRI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年龄、术中输血例数占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白细胞、肌酐、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均高于未发生组,GNRI、淋巴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术中出血量高、GNRI低、手术时间长及血红蛋白水平低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NRI预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结论GNRI是影响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 营养状况 并发症
下载PDF
循证护理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葛蓓 叶金灵 胡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65-366,共2页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术患者86例,术后均进入麻醉恢复室,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和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生理...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术患者86例,术后均进入麻醉恢复室,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和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生理功能、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室时,观察组血压、呼吸、活动力、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3.26%(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79.07%(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的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恢复室
下载PDF
术前联合前倾角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陈有 刘敏 +2 位作者 王永胜 王鸿旭 杨广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8-0081,共4页
探讨术前联合前倾角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2例,A组36例接受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并测量联合前倾角,B组36例不接受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与前倾角测量,对比两组Harris评分... 探讨术前联合前倾角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2例,A组36例接受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并测量联合前倾角,B组36例不接受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与前倾角测量,对比两组Harris评分、VAS评分,影像学表现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Harris评分、VA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B组。结论 前倾角是影响髋臼假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如果前倾角不当,可能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增加脱位的风险,通过精确测量和控制前倾角和外展角,可降低脱位率,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和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有很大裨益,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假体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置换术 前倾角
原文传递
两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孙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比较Hardinge入路与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uperPATH组(采用SuperPATH入路THA治疗)和Hardinge组(采用Hardinge入路THA治疗),每组50例。记录两组... 目的比较Hardinge入路与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uperPATH组(采用SuperPATH入路THA治疗)和Hardinge组(采用Hardinge入路THA治疗),每组5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髋臼外展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前倾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偏心距及其恢复率、双下肢长度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SuperPATH组均短(少)于Hardinge组(P<0.05)。手术时间SuperPATH组长于Hardinge组(P<0.05)。术后6个月髋臼外展角及其安全区占比、髋臼前倾角及其安全区占比、偏心距及其恢复率、双下肢长度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6个月SuperPATH组高于Hardinge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SuperPATH组低于Hardinge组(P<0.05)。结论与Hardinge入路比较,SuperPATH入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虽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但也可准确置入假体,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短期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入路 Hardinge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基于“三因制宜”理念的中医辨证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褚俊链 郭容弟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三因制宜”理念的中医辨证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三因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三因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三因制宜”理念的中医辨证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三因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三因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因制宜”理念的中医辨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天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术后7天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术后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6天两组患者VAS和HAMA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三因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三因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个月,三因组患者Harris髋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度、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畸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因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7%(1/44),低于对照组的13.64%(6/44)(P<0.05);三因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P<0.05)。结论:基于“三因制宜”理念的中医辨证护理可有效缓解THA患者疼痛,抑制炎症反应、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三因制宜 中医辨证护理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快优康复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叶芹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快优康复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 目的分析快优康复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优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快优康复模式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保证髋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快优康复护理
下载PDF
股骨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段玉强 徐影飞 +2 位作者 王晓彬 刘青松 赵辉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04-0107,共4页
分析股骨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置纳排标准以筛选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共纳入本院收治的6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且64例患者就诊时间均在2022.01~2023.07期间,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随机性”为原则... 分析股骨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置纳排标准以筛选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共纳入本院收治的6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且64例患者就诊时间均在2022.01~2023.07期间,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随机性”为原则,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包括重新股骨偏心距的观察组,未做重建处理的对照组,共两组,各由32例患者组成。设置观察指标以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开展关于治疗效果的评估与比较工作,最终得出客观结论。结果 统计学分析治疗后的组间数据:观察组患侧股骨偏心距及治疗前后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髋外展肌力臂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建股骨偏心距不仅能有效增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髋关节稳定性与活动度,还有利于患者患肢长度的恢复,在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方面的效果理想,临床推广与学术研究的价值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偏心距重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孔涛涛 曹旭阳 +2 位作者 董瑞芳 张笑 王学攀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HH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为HHA组(采用HHA治疗,63例)和THA组(采用THA治疗,70例),每组划分为65~80岁和80岁以上2个年龄段。记录...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HH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为HHA组(采用HHA治疗,63例)和THA组(采用THA治疗,70例),每组划分为65~80岁和80岁以上2个年龄段。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髋关节活动度、步态指标(步速、步频、步长)。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8.21±3.40)个月。(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THA组均长(多)于HHA组(P<0.05)。(2)髋关节活动度、步态指标:末次随访时两组65~80岁年龄段均优于80岁以上年龄段(P<0.05);不同年龄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65~80岁年龄段均高于80岁以上年龄段(P<0.05);THA组不同年龄段均高于HHA组(P<0.05)。结论采用HHA和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HHA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较THA具有优势,THA在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较HHA有优势。因此,对于预期寿命长、活动量较大或合并患髋骨关节炎的患者,建议行THA治疗;对于身体情况相对较差的高龄患者建议行HH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下载PDF
全方位手术室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张华 陈宜辉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期间对其进行全方位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7月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期间对其进行全方位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7月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方位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焦虑情绪、呼吸频率、血压水平、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HS)各维度分值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情绪呼吸频率与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期间对其进行全方位手术室护理可以避免手术应激引起的各项心率波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指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全方位手术室护理 情绪状态 血压指标 手术指标 HHS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对比
17
作者 李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9-0012,共4页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自2021年1月起,且2022年12月前,进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有60例,年龄均超过60岁,根据术式不同分组,即闭合复位内固定...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自2021年1月起,且2022年12月前,进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有60例,年龄均超过60岁,根据术式不同分组,即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就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比较手术有关指标,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相互比较,前者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即13.33%虽低于对照组26.67%,但组间差异化较为均衡(P>0.05)。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更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会过度增加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维护患者术后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段玉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01-0004,共4页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58例。按照1:1的病例数组成比例并分组(随机法,2组),区分疗法(传统后外侧入路vs改良后外侧入路,即对照组vs观察组)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在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中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具有并发症少的优势,故建议加强对此项术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后外侧入路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19
作者 黄灿桥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患者选择的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半髋关节置换...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患者选择的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研究组(50例,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和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式能够优化手术指标,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刘勇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全/半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5例)和半髋关节置换组(35例)。全髋关节置换组应用全髋关... 目的:探讨全/半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5例)和半髋关节置换组(35例)。全髋关节置换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组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术中有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后不同时间(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长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半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半髋关节置换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更高(P<0.05)。与半髋关节置换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后,全髋关节置换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用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整体疗效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