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外周血髓鞘碱性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朱勇 高歌 王洪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8期940-942,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的病因[1]。对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临床上多采用介入栓塞术进行外科处理[2]。麻醉方式的选择对于介入栓塞术的术中、术后效果,常有很大的影响[3]。七氟醚是一种吸入麻醉药物,不会致术中患者颅内...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的病因[1]。对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临床上多采用介入栓塞术进行外科处理[2]。麻醉方式的选择对于介入栓塞术的术中、术后效果,常有很大的影响[3]。七氟醚是一种吸入麻醉药物,不会致术中患者颅内压增高,且具有改善局部脑血流灌注、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作用[4]。为探讨七氟醚麻醉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脑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机理,我们对收治的8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压增高 脑神经功能 介入栓塞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血管痉挛 髓鞘碱性蛋白 七氟醚麻醉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应激反应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3、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自立 王江洪 王勇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1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改善作用及对于血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提供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民权县人民医院...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改善作用及对于血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提供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A、B组,每组各47例,A组给予亚低温治疗,B组给予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治疗前后A、B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值(ICP)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A、B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CORT)、肾上腺素(E)、Caspase-3和MB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CP水平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0、2.815,P<0.01);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RT、E、Caspase-3、MBP水平均降低,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4.239、7.855、6.353,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可减轻应激反应,降低血清Caspase-3、MBP水平,改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高压氧 应激反应 半胱氨酸蛋白酶3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在脑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邵将 张春雨 +1 位作者 付亚威 栾新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179-0182,共4页
脑瘫(CP)是由发育不成熟的大脑(产前、产时或产后)、先天性发育缺陷(如畸形、宫内感染)或损伤(如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外伤、感染)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由于脑瘫病因、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及临床表现类型... 脑瘫(CP)是由发育不成熟的大脑(产前、产时或产后)、先天性发育缺陷(如畸形、宫内感染)或损伤(如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外伤、感染)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由于脑瘫病因、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及临床表现类型的差异性,时至今日脑瘫尚无治愈方法,目前脑瘫治疗主要集中在预防和改善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作为脑损伤生化标记物经临床研究已证实,并在脑瘫发病早期及脑瘫治疗中均展现出动态变化的特性,现就二者在脑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索脑瘫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治疗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生物学标记物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亚甲基蓝治疗DECAMP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卜曦 张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622-624,629,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亚甲基蓝(MB)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CAMP)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DECAM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亚甲基蓝(MB)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CAMP)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DECAM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MB治疗。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的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脑脊液MBP水平。治疗后1个月,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脑脊液M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脑脊液M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7例,占11.7%,观察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4例,占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MB治疗可明显改善DECAMP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亚甲基蓝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血清尿酸、5-羟色胺、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董艳松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8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5-羟色胺(5-HT)、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存在精神分裂症症状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5-羟色胺(5-HT)、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存在精神分裂症症状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的84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84例抑郁症患者设为抑郁组,比较三组血清尿酸、5-HT、MBP水平及PANSS评分,分析血清各指标水平与PANSS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各指标水平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血清尿酸、MBP水平及PANSS评分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抑郁组,且观察组血清5-H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尿酸、MBP水平与PAN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0,P<0.05),血清5-HT水平与PAN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r<0,P<0.05);血清尿酸、5-HT、MBP水平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精神分裂症的AUC>0.9,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均大于单项诊断(P<0.05)。结论:血清尿酸、5-HT、MBP水平检测可用于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情况及病情程度,且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单项指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尿酸 5-羟色胺 髓鞘碱性蛋白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乳酸清除率、转化生长因子-β1、髓鞘碱性蛋白水平检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刘平洋 王丽霞 范小勇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0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LC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检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6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LC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检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6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2个月内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将其分为发生组30例和未发生组39例。比较两组24h LCR、治疗前(入院时)和治疗14 d后血清TGF-β1、MBP水平,分析24h LCR及治疗14 d后血清TGF-β1、MBP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24h LCR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发生组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治疗前后血清M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4 d后,未发生组血清MBP水平低于治疗前,而发生组血清MBP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h LCR及治疗14 d后血清TGF-β1、MBP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AUC依次为0.758、0.803、0.744、0.944,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24h LCR及血清TGF-β1、MBP水平联合检测对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较高,可指导临床医师早期制订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乳酸清除率 转化生长因子-Β1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对脊髓损伤程度早期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建军 石莺 +1 位作者 詹瑞森 高志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含量与脊髓损伤程度间的关系及对脊髓损伤程度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60只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轻、中、重度脊髓损伤组,每组动物通过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损伤脊髓病理组织学检...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含量与脊髓损伤程度间的关系及对脊髓损伤程度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60只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轻、中、重度脊髓损伤组,每组动物通过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损伤脊髓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损伤后动物改良TARLOR评分证实损伤程度差异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不同损伤程度家兔损伤前后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结果]3组实验动物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损伤后均升高,伤后24、48、72h3组实验动物间血清MBP含量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后第7d时3组实验动物血清MBP含量在统计学上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MBP含量对脊髓损伤程度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血清MBP含量可作为早期判断脊髓损伤程度指标之一,但有一定的时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程度 髓鞘碱性蛋白 早期诊断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早期诊断价值 损伤程度 蛋白含量 脊髓损伤 实验研究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
下载PDF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8
作者 裘艳梅 侯洪涛 +4 位作者 王炜 叶秀春 张会丰 李月梅 马素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病例45例作为实验组,无脑损伤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及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的病例45例作为实验组,无脑损伤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分别在出生后第1天和第7天取动脉血查血气分析,并留取静脉血检测MBD和S100B。结果:实验组血气分析p H、PCO2、乳酸值、BE值和S100B蛋白、MBP的水平第7天与第1天存在明显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分别比较各指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后第1天检测动脉血气分析、S100B蛋白和MBP水平能够帮助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S100B 血气分析 早产儿 脑损伤
下载PDF
人脑髓鞘碱性蛋白对H_2O_2诱导人肺癌细胞YTLMC-90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建业 王晓明 +5 位作者 刘戟 陈璟歆 王若菡 彭文珍 程汉华 陈俊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4,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及多种非神经组织之中,而且在肺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检查到MBP的表达。但MBP与癌细胞侵犯神经组织的活性是否相关、与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 背景与目的: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及多种非神经组织之中,而且在肺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检查到MBP的表达。但MBP与癌细胞侵犯神经组织的活性是否相关、与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是否相关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MB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肺癌细胞YTLMC-90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MBPcDNA微基因pSVCEPMBPCAT转染组(试验组)、空质粒pSVCEPCAT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对照组)。将含人Ⅰ型胶原a1链(COLⅠA1)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元件、并在其3′端接MBPcDNA的微基因,转染YTLMC-90细胞,并驱动MBP异位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吖啶橙荧光染色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染色质DNA断裂。结果:200μmol/LH2O2作用24h后,转染组、未转染组和空载体pSVCEPCAT转染组YTLMC-9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6.67%、84.00%和78.67%(P<0.001);对照组YTLMC-90细胞普遍可见凋亡细胞特有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改变,如胞核固缩、染色质断裂,DNA电泳呈梯状条带;而MBPcDNA微基因转染的YTLMC-90细胞未发现上述凋亡特征。结论:MBP促进YTLMC-90细胞增殖和拮抗H2O2诱导的凋亡,明显减少H2O2对YTLMC-90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碱性蛋白 微基因 过氧化氢 肺肿瘤 YTLMC-90细胞系 凋亡
下载PDF
癫痫发作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光乾 林忠东 +3 位作者 焦颖 施旭来 叶秀云 胡鸿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是否引起脑损伤 ,生化标志物能否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癫痫发作后 2 4h内患儿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 10 0 β蛋白 (S 1...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是否引起脑损伤 ,生化标志物能否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癫痫发作后 2 4h内患儿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 10 0 β蛋白 (S 10 0 β)、髓鞘碱性蛋白 (MBP)水平的含量。 结果 癫痫非反复发作组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均 P <0 .0 1) ;癫痫反复发作组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又明显高于非反复发作组 ,差异有显著性 (均 P <0 .0 5 ) ;持续状态组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亦显著高于非反复发作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均P <0 .0 1) ;但癫痫反复发作组与持续状态组比较 ,血清和CSF中NSE、S 10 0 β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5 )。各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 >0 .0 5 )。结论 癫痫发作后 2 4h内血清和CSF中NSE和S 10 0 β已明显升高 ,两者均能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的早期指标 ;MBP不能作为癫痫发作后脑细胞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儿童
下载PDF
应用ROC曲线评价髓鞘碱性蛋白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作军 赵薛旭 +5 位作者 李作汉 张帆 曹福田 李少明 邵明 董亚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CSF)及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诊断多发性硬化(MS)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MS组(45例)患者CSF及血清中MBP水平,并与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相比较。运用ROC曲...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CSF)及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诊断多发性硬化(MS)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MS组(45例)患者CSF及血清中MBP水平,并与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相比较。运用ROC曲线评价CSF及血清中MBP诊断M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MS组中CSF和血清中MBP水平均显著高于GBS组(P<0.01)及对照组(P<0.01)。CSF中MBP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0.037,最佳分界值为0.87pg/ml。以CSF中MBP≥0.87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78.3%。血清MBPROC曲线的AUC为0.761±0.046,最佳分界值为0.25pg/ml。以血清MBP≥0.25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73.9%。两条曲线AUC的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F及血清MBP水平对诊断MS均有一定的准确性,两者联合可以作为诊断MS较为敏感的指标,CSF中MBP比血清MBP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脑脊液 血清 髓鞘碱性蛋白 ROC曲线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血清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祝惠华 杨思达 +3 位作者 何馨 何旦莎 夏学峰 邓维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2-203,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CNS) 疾病脑脊液(CSF) 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 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寻找反映小儿CNS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 证实为CNS疾病的患儿85 例,其中男58 例,女27 例,年龄1 月... 目的 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CNS) 疾病脑脊液(CSF) 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 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寻找反映小儿CNS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 证实为CNS疾病的患儿85 例,其中男58 例,女27 例,年龄1 月~13 岁。采用ELISA 法对病例血清及部分病例CSF标本作MBP定量测定。结果 疾病组中CNS感染、颅内出血、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病例中CSF和血清MBP均值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任何原因导致CNS髓鞘结构的破坏时,其MBP在CSF的水平升高,当血清MBP含量也升高时,提示血脑屏障(BBB) 破坏,通透性升高。结果显示对CSF和血清MBP的检测,可作为一项反映CNS损伤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S 血清 MBP CSF 脑脊液 升高 髓鞘碱性蛋白 标本 通透性 水平
下载PDF
同步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对脑梗死及多发性硬化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晓明 张国元 +3 位作者 龙存国 周京国 付红梅 李秋茹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9-169,共1页
关键词 脑梗死 多发性硬化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晓明 张国元 +2 位作者 许可 陈建业 杨德本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2-573,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梗死患者 蛋白含量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B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伟 王茂德 +2 位作者 王宁 鲍刚 王拓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出血患者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血肿体积、NIH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血肿体积、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分别为24.00%、36.00%、24.00%,观察组分别为30.00%、40.00%、24.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4.00%vs.84.00%,χ^2=3.55,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可降低脑出血患者凝血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D-二聚体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神经节苷脂 脑出血 凝血酶 髓鞘碱性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6
作者 周莉 胡昌恒 +3 位作者 袁光固 徐文桢 陈俊杰 赖立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62-366,共5页
作者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法对34例急性脑血管病(CVD)、30例脱髓鞘疾病(DMD)及26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的髓鞘碱性蛋白(MBP)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急性CVD患者血清MBP平均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DMD与0ND的患者,差... 作者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法对34例急性脑血管病(CVD)、30例脱髓鞘疾病(DMD)及26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的髓鞘碱性蛋白(MBP)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急性CVD患者血清MBP平均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DMD与0ND的患者,差别有显著性(P<0.06).在脑脊液(CSF)标本中,急性CVD与DMD患者的MBP含量均明显升高,与OND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急性CVD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MBP的含量之间呈正直线相关(r=0.72,P<0.01)。血清MBP含量与急性CVD的严重程度、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的程度、CT扫描显示的脑损害程度和部位呈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髓鞘碱性蛋白 测定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淑英 吕路线 +3 位作者 赵幸福 郭慧荣 赵峥 高福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有脑损伤。方法 对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例对照组手术病人的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测定。结果 病例组的NSE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有脑损伤。方法 对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例对照组手术病人的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测定。结果 病例组的NSE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脑脊液中NSE和MBP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脊液 研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髓鞘碱性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丽 罗荔 +2 位作者 陆春晖 张洁 王敏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5期174-178,共5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髓鞘碱性蛋白(M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 目的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髓鞘碱性蛋白(M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8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一般生化指标、血清HIF-1α、MBP、hs-CR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HIF-1α、MBP、hs-CRP与SOD、GSH、MDA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研究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HIF-1α、MBP、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SOD、GS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病程、TC、TG、FPG、HbA_(1c)、FINS、HIF-1α、MBP、hs-CRP、MDA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OD、GSH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性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HIF-1α、MBP、hs-CRP均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0.547、0.624、0.685,P<0.05),均与SOD、GSH水平呈负相关(r=-0.565、-0.583、-0.592,r=-0.492、-0.551、-0.572,均P<0.05)。结论血清HIF-1α、MBP、hs-CRP水平的上升和氧化应激反应均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成为临床辅助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生物指标,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 髓鞘碱性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颞叶癫癎大鼠癎性发作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汤继宏 胡斯明 +1 位作者 顾琴 包仕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在海人酸(KA)颞叶癫癎大鼠癎性发作后各时间点血液中的动态变化,探讨颞叶癫癎发作后脑神经元和神经髓鞘损伤程度。方法KA注射大鼠海马部位建立颞叶癫癎模型,在癎性发作后3h、6h、...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在海人酸(KA)颞叶癫癎大鼠癎性发作后各时间点血液中的动态变化,探讨颞叶癫癎发作后脑神经元和神经髓鞘损伤程度。方法KA注射大鼠海马部位建立颞叶癫癎模型,在癎性发作后3h、6h、12h、24h、48h、72h抽取血液,测定其血清中NSE、MBP含量。结果癫癎发作后NSE和MBP含量逐渐增高,24hNSE含量最高,72hMBP含量最高。结论癫癎发作后存在神经元损伤和坏死,继之出现脑白质神经髓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海人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