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隆藏布流域高位危岩体工程影响分析方法
1
作者 李俊青 《山西建筑》 2024年第8期60-65,共6页
复杂山区高位危岩体工程影响评价依赖于危岩体的准确及全面识别、落石运动特征及影响范围的科学分析。基于“机载倾斜摄影技术+机载激光LiDAR技术”的高位危岩体复合勘察方案,完成了帕隆藏布交通廊道内65处高陡坡面上显性危岩体、隐蔽... 复杂山区高位危岩体工程影响评价依赖于危岩体的准确及全面识别、落石运动特征及影响范围的科学分析。基于“机载倾斜摄影技术+机载激光LiDAR技术”的高位危岩体复合勘察方案,完成了帕隆藏布交通廊道内65处高陡坡面上显性危岩体、隐蔽性危岩体、坡脚落石的高精度、高效率识别与三维数字化建模,解决了传统识别方法在局部植被茂密区识别精准度低的问题;借助Unity3D开发平台,充分利用高位危岩体解译成果,自主编程实现了高精度、超大高差的真实崩塌场景构建,结合现场落石的调查解译进行参数优化和结果验证,确保了模拟结果的客观性。在大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落石影响范围确定方法与基于危岩体的选线及局部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危岩体 崩塌场景 参数优化 包络线
下载PDF
基于Rockfall的沟谷区高位危岩体危险性评估
2
作者 刘仍阳 《城市地质》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了降低高位危岩体对沟谷区建设用地威胁,以沟谷区内某商住小区为例,探讨高位危岩体危险性评估结果。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采用Rockfall模型软件计算沟谷区高位危岩体对小区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了防治措施情景下的地质灾害危险... 为了降低高位危岩体对沟谷区建设用地威胁,以沟谷区内某商住小区为例,探讨高位危岩体危险性评估结果。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采用Rockfall模型软件计算沟谷区高位危岩体对小区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了防治措施情景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用Rockfall模拟软件计算出沟谷区内危岩体现状和设计情景条件下的运动路径和最远威胁距离,确定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结果。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沟谷区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危险性中等区域面积112.15 m2,设计情景下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均为危险性小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区 Rockfall软件 高位危岩体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基于机载LiDAR及无人机影像的高位危岩体调查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夏雄彬 谯立家 许万忠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8-194,共7页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危岩体常发育在高陡边坡的危险隐蔽地带,传统勘察测量方法存在精度低、勘察难度高等缺点,快速、便捷地识别高陡边坡危岩体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黄登水电站重要建筑物边坡开口线外危岩体隐患排查结果为研究基础,利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危岩体常发育在高陡边坡的危险隐蔽地带,传统勘察测量方法存在精度低、勘察难度高等缺点,快速、便捷地识别高陡边坡危岩体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黄登水电站重要建筑物边坡开口线外危岩体隐患排查结果为研究基础,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构建1∶500的三维实景模型,结合机载激光雷达(LiDAR)遥感测量技术获取研究区内高精度的LiDAR点云数据及光学影像数据等成果,搭载三维可视化遥感解译平台,建立危岩体解译标志,获取危岩体的结构面产状特征并开展野外详细调查及解译成果复核工作,复核工作证明前期遥感测量技术准确率强,解译成果可信度高。同时根据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危岩体的发育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得出研究区内危岩体主要发育在1 609~1 963 m高程,多数危岩体所在的边坡坡度为40°~70°,危岩体发育以正南向为主,并且河流水系与人类工程活动对危岩灾害的发生也具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对水电库区高位危岩体的隐患识别及成因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危岩体 机载LIDAR 无人机影像 稳定性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无人机微变摄影测量技术在边坡高位危岩体监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白奎明 范庆龙 +4 位作者 杨宝全 殷滋 侯争军 陈媛 贺宁波 《四川水力发电》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针对传统边坡高位危岩体监测手段的局限性,结合硬梁包水电站厂区边坡高位灾害变形监测要求,引入了无人机微变摄影测量技术,利用无人机采集边坡高位危岩体数据,分辨率可达亚毫米级,并构建三维实景模型,可以生成三维模型、DOM、DEM、数字... 针对传统边坡高位危岩体监测手段的局限性,结合硬梁包水电站厂区边坡高位灾害变形监测要求,引入了无人机微变摄影测量技术,利用无人机采集边坡高位危岩体数据,分辨率可达亚毫米级,并构建三维实景模型,可以生成三维模型、DOM、DEM、数字点云等测绘产品。工程实践表明:微变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的三维模型具有真实、纹理清晰、精度高等优势,为边坡高位危岩体调查、监测及巡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高位危岩体 无人机 微变摄影测量技术 三维实景模型
下载PDF
基于Rockfall的高位危岩体影响范围预测及防治——以新力内屯危岩崩塌为例
5
作者 刘振龙 蒙发强 +1 位作者 彭鹏程 黄迪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6期0063-0068,共6页
根据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T/CAGHP001-2018)表8,高位危岩体指顶端距离陡崖脚高差在50m<H≤100m之间的岩体。高位危岩地质灾害通常位于高陡山坡的上部,其隐蔽性强,勘察难度大,运动轨迹复杂,威胁范围难以确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 根据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T/CAGHP001-2018)表8,高位危岩体指顶端距离陡崖脚高差在50m<H≤100m之间的岩体。高位危岩地质灾害通常位于高陡山坡的上部,其隐蔽性强,勘察难度大,运动轨迹复杂,威胁范围难以确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高位危岩成为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大新县桃城镇宝贤村新力内屯危岩治理工程中,采用了Rosciences公司开发的Rockfall软件,利用离散元方法模拟岩石滚落时的位置、速度、轨迹和冲击能量等参数。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工程的分析,为类似危岩灾害的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危岩体 预测及防治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防御高位危岩体施工技术——初期施工保后期安全的快速施工方法
6
作者 祝全兵 赵全峰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第4期33-34,共2页
锦屏一级水电站为双曲拱坝,最大坝高达305 m,总库容为77.6亿m3,装机容量为6×600 MW,左岸和右岸30余个高危岩体形成对电站施工的安全威胁。文章介绍防御高位危岩体初期施工保后期安全的被动防护网快速施工方法。
关键词 水电站 高位危岩体 被动防护网 主动防护网 锚杆 锚索 施工方法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高位危岩体高空脚手架方案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全峰 常耀华 《科技资讯》 2009年第31期41-42,共2页
高位危岩体位于锦屏一级的坝区正上方,所有主要建筑物均处于其下方,岩体如果发生失稳势必造成整个锦屏一级水电站建设重大事故。为了安全、迅速地完成左右岸高位危岩体的处理工程,在保证高位危岩体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及施工进度采用本... 高位危岩体位于锦屏一级的坝区正上方,所有主要建筑物均处于其下方,岩体如果发生失稳势必造成整个锦屏一级水电站建设重大事故。为了安全、迅速地完成左右岸高位危岩体的处理工程,在保证高位危岩体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及施工进度采用本施工方案。本方案实施后效果理想,可为其他类似工程高危岩体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危岩体 高空脚手架 方案设计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泄洪雾化区及高位危岩体施工交通与运输方案浅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义 常耀华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6年第9期24-27,共4页
水电站泄洪雾化区及以上自然边坡陡峭,未进行系统开挖,为解决施工道路布置与材料运输困难条件下的运输问题,本文介绍了锦屏一级水电站泄洪雾化区及以上高位危岩体施工中交通运输难题的处理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泄洪雾化区 高位危岩体 施工交通及运输 方案浅析 锦屏一级水电站
下载PDF
张家界天门洞危岩体监测方法建议
9
作者 李力宏 欧阳红军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本文以张家界天门洞危岩体崩塌为例,针对危岩体崩塌监测与预警的国际难题,从天门洞危岩体形成崩塌的特点出发,在分析研究了天门洞高位、特高位危岩体的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天门洞危岩体崩塌监测可采用声发射技术的监测方法,确保景区... 本文以张家界天门洞危岩体崩塌为例,针对危岩体崩塌监测与预警的国际难题,从天门洞危岩体形成崩塌的特点出发,在分析研究了天门洞高位、特高位危岩体的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天门洞危岩体崩塌监测可采用声发射技术的监测方法,确保景区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崩塌 高位、特高位危岩体 监测方法 声发射技术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结构面劣化特征及高位危岩体动力失稳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丙丽 张金厚 张路青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17-4427,共11页
地震是高位危岩体失稳崩塌主要诱因之一,而结构面强度与变形特性对高位危岩体稳定性起关键控制性作用.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高位危岩体动力失稳机制,基于数值试验研究结构面震动劣化效应,并利用极限平衡法对高位危岩体动力稳定性进行研究.... 地震是高位危岩体失稳崩塌主要诱因之一,而结构面强度与变形特性对高位危岩体稳定性起关键控制性作用.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高位危岩体动力失稳机制,基于数值试验研究结构面震动劣化效应,并利用极限平衡法对高位危岩体动力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面的峰值抗剪强度随着循环剪切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幅度愈来愈小,最终趋于稳定值;随着起伏角度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幅度随着循环剪切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并在同一起伏角度下,随着循环剪切幅值的增大而减小.最后,基于回归分析法建立结构面震动劣化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考虑结构面震动劣化的高位危岩体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高位危岩体动力稳定性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结构面劣化 高位危岩体 动力稳定性 岩土工程
原文传递
拉林铁路隧道洞口高位高陡危岩体发育类型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国壮 张玉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2,共5页
通过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等手段,将拉林(拉萨—林芝)铁路沿线高位高陡危岩体发育类型划分为陡坡断崖裸露硬岩危岩体、破碎陡坡裸露硬岩危岩体、陡坡突兀硬岩危岩体及陡坡裸露软岩危岩体。根据诱发高位危岩体失稳的关键风险要素,制定了灾... 通过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等手段,将拉林(拉萨—林芝)铁路沿线高位高陡危岩体发育类型划分为陡坡断崖裸露硬岩危岩体、破碎陡坡裸露硬岩危岩体、陡坡突兀硬岩危岩体及陡坡裸露软岩危岩体。根据诱发高位危岩体失稳的关键风险要素,制定了灾害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及其分级标准,构建了适用于拉林铁路高位高陡危岩体灾害风险的定量评估技术体系。将该评估技术体系应用于江木拉隧道出口危岩体,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工程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风险评估 高位危岩体 崩塌落石 指标系法
下载PDF
城市高位危岩体形成因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朝发 《土工基础》 2020年第3期301-303,共3页
贵州属典型的山区,城市及周边存在较多高位危岩体,其失稳将带来极大的人生威胁和财产损失。通过贵阳市某高位危岩体的勘查及防治措施,总结探索出城市高位危岩体的形成因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岩性、地质构造、风化卸荷、水、植物根... 贵州属典型的山区,城市及周边存在较多高位危岩体,其失稳将带来极大的人生威胁和财产损失。通过贵阳市某高位危岩体的勘查及防治措施,总结探索出城市高位危岩体的形成因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岩性、地质构造、风化卸荷、水、植物根劈、人类活动等,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危岩体 形成因子 防治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强震区公路高位危岩崩塌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4
13
作者 陈宙翔 叶咸 +2 位作者 张文波 郭彪 方留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7-267,270,共12页
强震区公路高位危岩崩塌具有极高隐蔽性和危害性,传统的接触式勘察方法难以有效调查震后位于公路两侧高陡斜坡体上的危岩崩塌体。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该技术采用无人机超低空采集高位危岩体的高清影像数据,构建三维... 强震区公路高位危岩崩塌具有极高隐蔽性和危害性,传统的接触式勘察方法难以有效调查震后位于公路两侧高陡斜坡体上的危岩崩塌体。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该技术采用无人机超低空采集高位危岩体的高清影像数据,构建三维空间模型,从而提取危岩体特征参数,为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利用无人机对某高速公路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路段进行调查,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成果进行分析,明确调查区19处危岩崩塌体特征和崩塌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评价典型崩塌体稳定性。并且使用RocFall软件模拟分析典型危岩体崩落运动轨迹,研究高位危岩崩塌对公路的危险性。研究成果对强震区山区公路高位危岩崩塌勘察、稳定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倾斜摄影测量 高位危岩体 崩塌 稳定性
下载PDF
奥维地图软件及小型无人机在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文强 《中外公路》 2021年第2期5-9,共5页
传统地质调查方法主要是徒步踏勘,工作量大,效率低,耗时较长,尤其在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有时往往还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传统地质调查的不足,该文以西北某山区高速公路地质调查为例,在传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两种新兴的技... 传统地质调查方法主要是徒步踏勘,工作量大,效率低,耗时较长,尤其在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有时往往还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传统地质调查的不足,该文以西北某山区高速公路地质调查为例,在传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两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现代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主要包括线位在奥维地图中的导入与导出,各类地质调查点如何通过奥维地图和无人机精准定位来完成以及不良地质的排查,尤其是隐伏构造、大型复杂滑坡和高位危岩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调查。通过上述两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外业地质调查工作更为高效、便捷和精确,该项目各条线位总长约170km,传统外业地质调查需要1~2月时间,融合奥维地图软件和无人机技术后,20d完成了外业地质调查工作,并成功解译断层22条、排查80余处滑坡和崩塌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维地图软件 无人机 公路工程 高位危岩体 三维激光扫描仪 地质勘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