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地区暴雨过程高、低空急流耦合影响机制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海霞 姚秀萍 +2 位作者 刘新伟 周甘霖 赵采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7-1924,共18页
高、低空急流对中国暴雨有重要影响,但是其对中国西部地区暴雨影响的深入研究缺乏,其耦合过程及机制的研究更少。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数值模拟,研究高、低空急流耦合效应对2018年7月8... 高、低空急流对中国暴雨有重要影响,但是其对中国西部地区暴雨影响的深入研究缺乏,其耦合过程及机制的研究更少。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数值模拟,研究高、低空急流耦合效应对2018年7月8~11日中国西部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在中高纬东移冷涡低槽与副高西伸北抬的有利背景下产生的,高、低空急流耦合有利于暴雨的发展。(2)高、低空急流耦合主要通过次级环流和动量下传得以实现:高空急流加强高层辐散下沉,同时低空急流加强低层辐合上升,促使高、低空急流之间形成次级环流,其下沉支引导高层高值位涡向下层传播,形成动量下传,与中层高值位涡区相衔接,高、低空急流在中层耦合。(3)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强了中层不稳定能量的聚集,促使低空急流加强发展;进而增强了辐合强度,促使上升运动加强,从而增强了降水强度。通过增减高、低空风速的敏感性试验发现,高低层风速的增减能够改变中低层最大位涡的增减,其基本对应了强降水时段,且位涡值越大降水强度越强。(4)高、低空急流强度共同对降水强度有重要影响:数值模式敏感试验表明,当同时增加高低空急流强度,降水强度将增强,而仅增加高空或低空急流,降水强度变化不大,但减弱高空或低空急流强度,降水强度均会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暴雨 低空急流耦合 数值模拟 动量下传 次级环流
下载PDF
2020年7月一场梅雨暴雨的异常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
2
作者 何春杨 杜银 谢志清 《气象科学》 2024年第3期512-526,共15页
利用GPCP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和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20年7月17—19日长江梅雨大暴雨异常空间分布及成因。结果表明,强降水主雨带在长江下游呈纬向分布,与长江干流位置重合、走向一致、长江中游雨带为西南—东北走向。中高层大... 利用GPCP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和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20年7月17—19日长江梅雨大暴雨异常空间分布及成因。结果表明,强降水主雨带在长江下游呈纬向分布,与长江干流位置重合、走向一致、长江中游雨带为西南—东北走向。中高层大气环流出现“两脊一槽”的异常大气环流型,南亚高压主体强盛东伸,副高西北侧水汽通道持续维持,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环流背景。17—18日高空西风急流呈纬向分布、副高控制华南、低空西南急流持续加强并东移;19日高空西风急流转为“V”型分布,江淮气旋形成,长江中下游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南侧、副高的西北侧和低空西南急流出口区北侧。“两脊一槽”和“V”型大气环流配置结构使得上层的“抽吸”作用和下层的抬升活动相重叠,伴有江淮气旋的辐合作用,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易产生大暴雨。过程内高低空急流和副高位置和形态的变化是暴雨空间分布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诊断结果显示,热力因子对抬升活动起主要作用,位涡垂直输送和非绝热加热随气压变化项均有利于位涡增强,假相当位温在500 hPa与850 hPa之差的峰值、强上升运动和位涡高值区与强降水中心重合为本次大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热力与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在500 hPa与850 hPa之差的谷值具有较好前期预报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空西风急流 异常空间分布 位涡 高低空急流耦合
下载PDF
安徽沿江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中急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蕾 周晶 +1 位作者 付伟 高辉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5-552,共8页
利用国家自动气象站和ECMWF-interim再分析资料,从高低空急流的角度对2016年7月1—4日安徽沿江地区的连续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7月1—4日,高空急流出现明显的北跳、强度增强,低层西南急流强度则达到2016年最大值。伴随着... 利用国家自动气象站和ECMWF-interim再分析资料,从高低空急流的角度对2016年7月1—4日安徽沿江地区的连续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7月1—4日,高空急流出现明显的北跳、强度增强,低层西南急流强度则达到2016年最大值。伴随着高低空急流的异常变化,在安徽沿江地区上空形成了强烈的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形成次级环流,使得旺盛的上升运动一直延伸至对流层上层。高低空急流耦合在1—2日比较强烈,3日起耦合强度逐渐减弱,导致小时雨强进一步减弱。另一方面,低空急流的增强也使得孟加拉湾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安徽沿江地区,近地面至3 000 m高度上南风输送为沿江地区连续性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暴雨 急流 高低空急流耦合 水汽输送
下载PDF
秦岭近邻地区秋季暴雨的天气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方建刚 侯建忠 +1 位作者 陶建玲 郭大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36,共6页
对2005年10月1~2日秦岭近邻地区连阴雨中的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500 hPa东亚稳定的东高低环流形势下;低空西南急流为雨区提供了大量热量、动量及水汽,而高、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以及锋面次级环流之间的耦合加大... 对2005年10月1~2日秦岭近邻地区连阴雨中的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500 hPa东亚稳定的东高低环流形势下;低空西南急流为雨区提供了大量热量、动量及水汽,而高、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以及锋面次级环流之间的耦合加大了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使暴雨区产生了强烈上升运动,为产生暴雨的中-α尺度系统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秦巴山区复杂地形对产生暴雨中-α尺度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激发作用;螺旋度强度变化对暴雨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暴雨发生前对流中底层有较大螺旋度值,且呈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暴雨一般发生在对流层低层螺旋度正值中心的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急流 高低空急流耦合 螺旋度
下载PDF
关中北部一次暴雨水汽条件及不稳定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大梅 潘留杰 +3 位作者 李明娟 屈丽玮 史月琴 张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1-1491,共11页
2019年9月13-14日关中北部出现暴雨天气,这次暴雨开始时关中北部地区位于冷锋后地面冷高压中和700 hPa横切变线的北侧,探空图上中低层是锋面逆温稳定层结,中低层以下是深厚的冷垫,地面能量较低,没有对流不稳定,低层水汽不足,短期时效内... 2019年9月13-14日关中北部出现暴雨天气,这次暴雨开始时关中北部地区位于冷锋后地面冷高压中和700 hPa横切变线的北侧,探空图上中低层是锋面逆温稳定层结,中低层以下是深厚的冷垫,地面能量较低,没有对流不稳定,低层水汽不足,短期时效内暴雨漏报。为了研究此次过程中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机制,为今后此类暴雨预报提供有价值的预报思路,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欧洲中心细网格模式预报等资料对其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较强降水期间关中北部水汽的大值区集中在700 hPa,700 hPa随时间而增强的偏南风为其提供了充沛的水汽,700 hPa比湿大值区、切变线随着增强的偏南风北移至关中北部,这为关中北部暴雨提供了较强的水汽辐合条件,因此,为关中北部提供充沛水汽的偏南风能否随时间而增强是其暴雨能否发生的关键。而偏南风增强与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凝结潜热释放有关,暴雨区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的次级环流上升支有利于暴雨区中低层减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暴雨区之间的气压梯度加大,这将使西南低空急流加强并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后的低空急流在其前方辐合上升造成新的暴雨区,这将形成低空急流和暴雨的正反馈,西南低空急流随着时间向东北方向移动,造成关中南部地区出现低空急流和关中北部偏南风增强;暴雨区凝结潜热释放有利于上升运动,使得中低层减压,这同样造成关中南部形成偏南风急流、关中北部偏南风增强。可见,高低空急流耦合和凝结潜热释放通过影响偏南风而间接影响关中北部暴雨区水汽条件。关中北部暴雨的不稳定机制是条件性对称不稳定。700~600 hPa关中北部暴雨区有着较强的垂直地转风切变和向北的水平地转风切变使得等地转绝对动量倾角较小,偏南暖湿气流输送水汽和能量使得等饱和相当位温面倾角较大,这一区域存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即等饱和相当位温面的坡度大于等地转绝对动量坡度的区域。当冷锋上空偏南气流沿着锋面爬升至关中北部暴雨区辐合上升至700~600 hPa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域,产生倾斜对流,使得降水强度增大,这也是造成关中北部暴雨天气的原因之一。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撤东退及地面冷高压的形势下,暴雨预报需考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走向,高低空急流耦合、凝结潜热释放对低空急流及偏南风的影响,有可能出现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机制,结合数值模式,综合考虑暴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偏南风 高低空急流耦合 凝结潜热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湖北省西南气流型暖区暴雨相关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萍萍 董良鹏 +2 位作者 钟敏 王珊珊 陈璇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6期13-19,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湖北省西南气流型暖区暴雨相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暖区暴雨主要发生在鄂东南地区,容易形成极端暴雨;低空急流是最主要的一个影响系统,低层强烈暖平流配合中层小股弱干冷空气,形成...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湖北省西南气流型暖区暴雨相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暖区暴雨主要发生在鄂东南地区,容易形成极端暴雨;低空急流是最主要的一个影响系统,低层强烈暖平流配合中层小股弱干冷空气,形成上干冷下暖湿层结,是本类暖区暴雨主要的不稳定建立机制;主要水汽输送通道有3条,水汽输送高度主要位于850 hPa附近,水汽辐合高度则位于850 hPa以下;暴雨发生过程中,0~1 km和0~3 km垂直风切变增长明显,其中0~3 km垂直风切变平均值可达11.6 m/s以上,对暴雨区的指示作用更显著;主要动力启动机制是低层风速辐合,而动力加强机制则来自于高低空急流耦合,在这个过程中,高空辐散加强,次级环流形成,从而形成强烈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气流型暖区暴雨 极端暴雨 高低空急流耦合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一次强冷流降雪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苏博 吴增茂 +1 位作者 李刚 袁海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9,共9页
利用NCAR/PSU的中尺度大气非静力模式MM5对2005年12月20~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强冷流降雪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Doppler雷达资料着重分析了产生此次暴雪的热力、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高空槽后持续侵入的冷空气在渤海暖湿海面增温增... 利用NCAR/PSU的中尺度大气非静力模式MM5对2005年12月20~2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强冷流降雪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Doppler雷达资料着重分析了产生此次暴雪的热力、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高空槽后持续侵入的冷空气在渤海暖湿海面增温增湿,在上冷下暖的层结条件下形成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大量堆积,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的上升支触发了潜在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雪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中-β垂直涡旋的不断增长为对流的发展起到了增强作用;山东半岛东部的低风速区的少动对暴雪区的水汽与能量的辐合堆积及对流云带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岸锋锋生是山东半岛北岸降雪云团的移动的原因,且海岸锋在冷流降雪的中尺度结构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流降雪 高低空急流耦合 低风速区 海岸锋
下载PDF
黄河中游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天气学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乔春贵 梁钰 +1 位作者 王君 戴翠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2,共7页
利用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制作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黄河流域国家气象站(国家基准、基本和一般气象站)、区域站(地面加密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2018年7月10—11日黄河流域中游出现的致洪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 利用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制作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黄河流域国家气象站(国家基准、基本和一般气象站)、区域站(地面加密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2018年7月10—11日黄河流域中游出现的致洪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台风“玛丽亚”西北移动影响,副高稳定少动,低槽移动缓慢,导致降水维持时间长,降水落区呈东北西南向;暴雨区主要的水汽来源为台风“玛利亚”,受黄河中游地形和中高纬度西北气流的影响,水汽通量辐合区域走向和暴雨落区一致,850—700 hPa为暴雨主要水汽输送层;暴雨区出现在中低层θse等值线密集区右侧暖区一侧,且中层存在■θse/■p>0的大值区域;高低空急流存在明显的耦合机制,中低层辐合区、高层辐散区重叠是降水强度增强和乔沟湾站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200 hPa散度正值区的移动早于低层散度负值区的移动,对降水落区移动有指示意义。700 hPa锋生函数水平分布和降水分布较为一致,锋生函数数值南小北大的水平分布和降水分布一致,锋生函数的大值中心和降水量超过100 mm的中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散度 高低空急流耦合 锋生函数 黄河中游
下载PDF
淮河上游一次暴雨洪水过程的气象成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罗静 叶金印 +1 位作者 邱旭敏 刘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9-42,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水文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5~20日淮河上游一次暴雨洪水过程的气象和水文要素特点以及气象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本次降雨过程总体上南多北少,强降雨带呈现东西带状分布,并且时程集中、... 利用常规气象水文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5~20日淮河上游一次暴雨洪水过程的气象和水文要素特点以及气象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本次降雨过程总体上南多北少,强降雨带呈现东西带状分布,并且时程集中、降雨量越大雨强越强;集中强降雨导致王家坝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快速上涨和增大,水位及流量过程线呈单峰型分布;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和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由于强烈的高空辐散和非地转平衡强迫,激发出一支横跨低空急流的经向垂直环流,导致强降雨的发生;对流层高层或平流层低层高位涡的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暴雨激增;低层三支气流在华南沿海汇合,并通过西南低空急流向淮河上游地区输送水汽,水汽在雨区强烈地辐合上升,为强降雨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雨强 高低空急流耦合 低涡 淮河上游
下载PDF
2013年6月7日浙江省中北部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进 丁婷 +1 位作者 赵思楠 单晓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5-1221,共7页
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ERA Interim全球再分析资料(0.75°×0.75°)对2013年6月7日发生在浙江省中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了相关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高空短波小槽东移加深,底层西南涡东移发展的形势下发生的... 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ERA Interim全球再分析资料(0.75°×0.75°)对2013年6月7日发生在浙江省中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了相关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高空短波小槽东移加深,底层西南涡东移发展的形势下发生的,同时浙江中北部暴雨区位于高低空急流耦合带;暴雨发生前700 hPa以下蕴含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随着西南涡的靠近而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对大气变量物理分解的环境场分析发现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具有一定的背景环境支持,同时在瞬变扰动场的异常下而诱发了暴雨,暴雨落区位于850 hPa扰动暖切辐合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西南涡 高低空急流耦合 大气变量物理分解
下载PDF
江淮气旋北上造成黑龙江省强雨雪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丽 杨艳敏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1月8-9日发生在黑龙江省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气旋在向北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移入黑龙江...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1月8-9日发生在黑龙江省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气旋在向北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移入黑龙江省后发展到锢囚阶段,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先后受暖锋和锢囚锋影响出现强降水;锋面附近有变压风辐合,造成低层辐合加强,导致强降水的出现;暖锋锋生降水过程中,低层出现湿对称不稳定,中高层大气稳定度减小,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发展;锢囚锋与暖锋相比,低层大气更加稳定,中高层大气稳定度更小;强降水区处于低空急流左前侧的强辐合区及北支高空急流右后侧和南支高空急流左前侧的强辐散区;中低层的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运动相重叠的区域即为强降水区。强降水期间有偏东急流和偏南急流两条水汽输送路径,两支低空急流合并后由强降水区的东边界输入强降水区;强降水期间,东边界的水汽输送是产生降水的关键,占水汽输入总量的7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锋 锢囚锋 锋生 冷涡 高低空急流耦合
下载PDF
初夏两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长胜 丑士连 +1 位作者 慕秀香 王晓明 《气象灾害防御》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以2009年初夏的两次冷涡天气过程为对象,应用吉林省气象观测站实时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6小时1°×1°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分析冷涡活动路径及强对流天气与高低空环流配置关系基础上,进一步选取两次冷涡过程... 以2009年初夏的两次冷涡天气过程为对象,应用吉林省气象观测站实时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6小时1°×1°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分析冷涡活动路径及强对流天气与高低空环流配置关系基础上,进一步选取两次冷涡过程中两场有代表性的对流天气,从热力、动力、不稳定条件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东北冷涡发展演变与高层温度平流有关,涡后冷平流越强,冷涡发展越快;在冷涡发展至成熟阶段,高空锋区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冷涡逐渐消散的阶段,暖平流侵入冷涡内部的交汇处也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区域。(2)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环境下,高低层急流的耦合作用触发强烈垂直运动。在没有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的弱风垂直切变的环境场中垂直运动也相对较弱。(3)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都可以激发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强对流天气 垂直风切变 高低空急流耦合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一次春季暴雨的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青云 廖文超 +1 位作者 李晓容 周虹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利用地面自动站、高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以及WRF模式,对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一次春季暴雨过程进行了基本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伴随高空急流波动的中低层短波槽和中小尺度系统十分活跃、低纬度环流系统稳定的... 利用地面自动站、高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数据以及WRF模式,对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一次春季暴雨过程进行了基本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伴随高空急流波动的中低层短波槽和中小尺度系统十分活跃、低纬度环流系统稳定的形势背景下,暴雨存在多个落区,其影响系统和触发机制各不相同。暖区暴雨的触发系统初始扰动主要是与江南切变线活动有关的东风倒槽,对流不稳定区地形对加强的偏东气流强迫是盆地西部沿山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南支高空急流与东南风低空急流的垂直耦合为暴雨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暖平流引起的低层高能高湿和对流不稳定与弱垂直风切变是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主要环境条件。数值模拟表明,尽管WRF模式系统对暴雨发生的低层热力和水汽输送以及沿短波槽分布的短时强降水落区、强度模拟基本正确,但过度估计了锋面降水的强度,对无或弱斜压强迫的暖区暴雨造成漏报。主要原因是较大尺度锋面降水影响系统能够被模式所分辨,而对暖区暴雨不稳定能量触发系统初始扰动发展的模拟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江南切变线 倒槽 高低空急流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05.6”华南暴雨中低纬度系统活动及相互作用 被引量:34
14
作者 何立富 周庆亮 陈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逐时云顶亮温资料(分辨率为0.05°×0.05°)及射出长波辐射资料(分辨率为0.5°×0.5°)、实时地面加密观测和实况探空资料等,对"05.6"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期间南...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逐时云顶亮温资料(分辨率为0.05°×0.05°)及射出长波辐射资料(分辨率为0.5°×0.5°)、实时地面加密观测和实况探空资料等,对"05.6"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期间南海季风活动、副热带高压演变、冷空气影响、高低空急流耦合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低纬度不同尺度系统的活动特征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05.6"华南暴雨是在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场稳定的北高南低背景下,由东亚沿岸槽和青藏高原短波系统引导中纬度冷空气与低纬度地区季风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南海副热带季风的活跃与100°~120°E处越赤道气流通道的消失密切相关,其两次大规模向北推进是过程开始和结束的重要标志;副热带高压较多年平均明显偏南且强度达到最强,700 hPa中纬度冷空气的明显南侵对暴雨过程有重要贡献;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方与低空急流左侧由于强烈的高空辐散和非地转平衡强迫,构成一支横跨低空急流的经向次级环流,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正反馈机制是华南暴雨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出长波辐射 副热带季风 冷空气 高低空急流耦合
下载PDF
陕北一次秋季连阴雨过程的天气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慧敏 魏娜 万宏卫 《陕西气象》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通过对2007年秋季陕北一次极端连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动力结构、水汽输送等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陕北秋季连阴雨具有雨日长、雨强大、面积广的特点;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西,其外围形成的西南低空急流把充足的水汽输送到陕... 通过对2007年秋季陕北一次极端连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动力结构、水汽输送等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陕北秋季连阴雨具有雨日长、雨强大、面积广的特点;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西,其外围形成的西南低空急流把充足的水汽输送到陕北;当乌山有阻高建立时,北方冷空气沿脊前下滑,在巴湖形成切断低压,在贝湖形成低涡;贝湖底部分裂小槽南下,冷暖空气在陕北长时间交汇;由于高空西风急流稳定在38°N附近,陕北位于高空急流的出口区,高空急流与副高外围的西南低空急流耦合,提供了持续的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从而形成了陕北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登陆台风北侧的东风气流为陕北连阴雨期间发生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当阻高减弱崩溃,巴湖到新疆有高压脊建立,副热带高压东移南退,陕北上空转为西北气流控制,连阴雨天气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环流背景 高低空急流耦合 水汽输送
下载PDF
陕西北部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毕旭 张弘 +1 位作者 刘慧敏 刘晓莉 《陕西气象》 2007年第2期13-15,共3页
利用FY-2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对2006-07-02发生在陕西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现: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3个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暴雨区上空反复出现造成的。第一时段的降水出现在850hPaθse能量锋区右侧,第二、三时段降水出现... 利用FY-2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对2006-07-02发生在陕西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现: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3个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暴雨区上空反复出现造成的。第一时段的降水出现在850hPaθse能量锋区右侧,第二、三时段降水出现在850hPa能量大值区中心附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暴雨期间,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西南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促进了暴雨区上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中尺度对流系统反复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中尺度云团 能量锋 高低空急流耦合
下载PDF
台风麦莎影响期间山东半岛大暴雨成因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淑莲 单宝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3,共7页
2005年8月7—8日,在050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北上影响山东的过程中,对流的发展在台风外围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积云对流在台风中心的东北侧得到强烈发展,强降水集中出现在山东半岛东部。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1o×1o再分析资... 2005年8月7—8日,在050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北上影响山东的过程中,对流的发展在台风外围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积云对流在台风中心的东北侧得到强烈发展,强降水集中出现在山东半岛东部。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1o×1o再分析资料,对这次台风大暴雨天气过程作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强降水发生时的物理量场与流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输送充足的水汽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大暴雨落区出现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内,与高能量锋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较强正涡度平流与暖平流沿低空急流向山东半岛输送是造成对流不对称发展的主要原因,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在山东半岛的耦合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能量锋区 涡度与温度平流 高低空急流耦合
下载PDF
“05.07.02”临汾局部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海萍 王智娟 +1 位作者 张临平 吴海婷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文论述了2005年7月2日临汾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特征,并对暴雨发生时的天气背景、主要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副高北抬与西风槽结合、高低空急流耦合、700hPa主导系统低涡串西... 本文论述了2005年7月2日临汾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特征,并对暴雨发生时的天气背景、主要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副高北抬与西风槽结合、高低空急流耦合、700hPa主导系统低涡串西南东北上的条件下产生的;时效性强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图是对天气图很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高低空急流耦合 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暴雨分析及预报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春荣 徐昌龙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年第5期73-74,共2页
1高低空急流耦合高低空急流耦合是低空和高空的强风带交叉而成的形势,蕴含着容易发生强对流的物理特征。
关键词 预报技术 暴雨分析 高低空急流耦合 物理特征 带交叉 强对流 强风
下载PDF
柳州“2012.4.12”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凌云 刘蕾 +1 位作者 李亚琴 李家文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3期22-25,46,I0002,共6页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风云FY-2C卫星云图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柳州"2012·4·12"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高空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大环流背景下,高低空急流耦...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风云FY-2C卫星云图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柳州"2012·4·12"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高空槽、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大环流背景下,高低空急流耦合、槽前正涡度平流以及锋面抬升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触发机制。锋前暖区生成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和锋面云系的南压在不同的地点产生了强对流天气,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强风暴具有超级单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空急流耦合 中尺度云团 超级单体风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