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FNL(1°×1°)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雷达回波资料,对乌鲁木齐2015年12月10—12日的极端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演变及暴雪产生和维持的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欧洲脊发展推动乌拉...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FNL(1°×1°)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雷达回波资料,对乌鲁木齐2015年12月10—12日的极端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演变及暴雪产生和维持的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欧洲脊发展推动乌拉尔山地区长波槽东移南压,同时配合低层风场的辐合切变、地面冷锋及地形强迫抬升等共同作用造成的。500 h Pa偏南气流,700h Pa、850 h Pa的偏北气流在乌鲁木齐的交汇有利于加强冷暖空气的汇合和水汽的聚集,为乌鲁木齐强降雪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各物理量场的配合及地形作用使得大暴雪持续时间长,降雪强度大;降雪前期乌鲁木齐逆温使不稳定能量集中释放;散度辐合中心最强时段及上升运动均与降雪时段对应,乌鲁木齐地形引起的强迫抬升为暴雪提供有利的垂直环流;水汽的主要来源为阿拉伯海及孟加拉湾,且水汽在中低层的辐合上升明显,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的出现时间对大暴雪的最强降水时段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FNL(1°×1°)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雷达回波资料,对乌鲁木齐2015年12月10—12日的极端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演变及暴雪产生和维持的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是欧洲脊发展推动乌拉尔山地区长波槽东移南压,同时配合低层风场的辐合切变、地面冷锋及地形强迫抬升等共同作用造成的。500 h Pa偏南气流,700h Pa、850 h Pa的偏北气流在乌鲁木齐的交汇有利于加强冷暖空气的汇合和水汽的聚集,为乌鲁木齐强降雪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各物理量场的配合及地形作用使得大暴雪持续时间长,降雪强度大;降雪前期乌鲁木齐逆温使不稳定能量集中释放;散度辐合中心最强时段及上升运动均与降雪时段对应,乌鲁木齐地形引起的强迫抬升为暴雪提供有利的垂直环流;水汽的主要来源为阿拉伯海及孟加拉湾,且水汽在中低层的辐合上升明显,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的出现时间对大暴雪的最强降水时段有很好的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