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9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肾病凝血功能变化及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业富 李水娇 陈绮婷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化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T2DN患者75例进行研究,依据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将T2DN组患者分为高凝状态组(FIB≥4g/L,31例)和非高...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化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T2DN患者75例进行研究,依据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将T2DN组患者分为高凝状态组(FIB≥4g/L,31例)和非高凝状态组(FIB<4g/L,44例),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N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时间及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Sc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是T2DN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时间长,D-D、TC、Scr及CRP水平高均是T2DN患者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N患者可凝血功能紊乱,且随着肾功能损伤加剧逐渐形成高凝状态,透析时间、D-D、TC、Scr及CRP与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定期监测上述指标对改善或控制T2DN患者凝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凝血功能 高凝状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虫类药在肿瘤高凝状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娟 张文曦 奚肇庆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243-247,共5页
肿瘤患者通常伴有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脑栓塞、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现代医学抗凝治疗有出血风险,虫类药善攻逐走窜、破结逐瘀,能有效改善肿瘤高凝状态,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虫类药多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肿瘤患者通常伴有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脑栓塞、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现代医学抗凝治疗有出血风险,虫类药善攻逐走窜、破结逐瘀,能有效改善肿瘤高凝状态,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虫类药多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溶解纤维蛋白、改善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机制改善高凝状态,临床上各医家将其广泛运用于肿瘤高凝状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类药 肿瘤 高凝状态 血瘀 抗凝
原文传递
儿童IgA血管炎肾炎伴高凝状态的尿蛋白和肾脏病理特征分析
3
作者 白梦刻 杨晓青 +3 位作者 梅晓峰 李金刚 杨月丽 黄岩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与IgA血管炎肾炎(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 with nephritis,IgAVN)患儿尿蛋白和肾脏病理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凝血功能结果,将349例IgAV患儿分为高凝组(52例)和非高凝组(297例),比较两组间尿蛋白和肾脏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与IgA血管炎肾炎(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 with nephritis,IgAVN)患儿尿蛋白和肾脏病理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凝血功能结果,将349例IgAV患儿分为高凝组(52例)和非高凝组(297例),比较两组间尿蛋白和肾脏病理特征,并分析IgAVN患儿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凝组患儿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尿免疫球蛋白G/肌酐、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高于非高凝组(P<0.05);高凝组患儿肾脏病理分级为Ⅲ~Ⅳ级、弥漫性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新月体形成>25%比例高于非高凝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新月体形成>25%是IgAVN患儿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伴高凝状态IgAVN患儿的肾损伤更为严重,肾小球新月体形成>25%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是进一步加重IgAVN高凝状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血管炎肾炎 蛋白尿 肾脏病理 高凝状态 儿童
下载PDF
李海霞治疗恶性肿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经验
4
作者 李梓宁 焦倩 +4 位作者 孙迪 马婧 李姗姗 陈浩琛 李海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恶性肿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严重威胁肿瘤患者的生命,干预恶性术后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血瘀证”的概念相接近。研究表明在术后抗凝、放置滤器、溶栓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 恶性肿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严重威胁肿瘤患者的生命,干预恶性术后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血瘀证”的概念相接近。研究表明在术后抗凝、放置滤器、溶栓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李海霞教授对恶性肿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病因病机进行归纳:其一是癌症患者本身正气亏虚,久病伤阳,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此为根本;其二是肿瘤患者本身即有气血不足,手术后更伤气血,血脉不和,血不归经;其三为情志内伤,心神失司,肝气失于疏泄,气滞血瘀。治疗用附子、干姜、人参等温阳益气调和五脏;以神曲、麦芽、砂仁、白术等顾护健运脾胃;桃仁、红花、水蛭等活血理血,祛瘀生新;用桂枝、柴胡等条达情志,理气行滞。李教授基于此辨治原则,治疗恶性肿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嘱患者以小米粥恢复胃气,药食并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术后 高凝状态 药食并行 扶阳活血
原文传递
高压氧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郎健勇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高压氧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对听力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采用脑仿生电刺激治疗。... 目的研究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高压氧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对听力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采用脑仿生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听阈值、耳聋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31,P<0.05),听阈值、耳聋评分、FIB、D-D、SAS及SDS低于对照组(t分别=14.13、16.45,6.54、3.68、15.82、17.83,P均<0.05),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7、-4.37,P均<0.05)。结论较单一应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在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优势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 脑仿生电刺激 听力 血液高凝状态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探究芩柏四物合剂对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小鼠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文洪 莫黎 +1 位作者 王真权 刘丽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65-472,共8页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芩柏四物合剂对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 NF)术后小鼠模型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芩柏四物合剂-NF相关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的共同作用靶点进行GO及KEGG富...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芩柏四物合剂对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 NF)术后小鼠模型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芩柏四物合剂-NF相关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的共同作用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获取芩柏四物合剂治疗NF的潜在作用机制。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芩柏四物合剂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模型组。芩柏四物合剂组以芩柏四物合剂水煎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低分子肝素钠组以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经腹壁皮下注射给药。通过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病理形态;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 D-D)、血小板(platelet, PLT);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fa,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interleukin-1 beta, IL-1β)、白细胞介素-6(iinterleukin-6, IL-6)。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芩柏四物合剂干预NF主要与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联系密切。体内验证试验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在灌胃3、7 d后,模型组小鼠全血中PT、D-D、PLT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芩柏四物合剂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小鼠全血中PT、D-D、PLT下降(P<0.01);芩柏四物合剂组与低分子肝素钠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芩柏四物合剂组组内比较,PT、D-D、PLT含量在第7 d明显下降,与第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芩柏四物合剂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P<0.01);芩柏四物合剂组中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钠组(P<0.01);芩柏四物合剂组组内比较,TNF-α、IL-1β、IL-6含量在第7天明显下降,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芩柏四物合剂能通过多成分、多通路改善NF小鼠模型炎症,缓解术后高凝状态,从而有效地改善术后并发症,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柏四物合剂 坏死性筋膜炎 炎性反应 高凝状态 网络药理学 中医药
下载PDF
中药干预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方药规律研究
7
作者 刘颖 韩坤余 +2 位作者 何宛霖 赵常国 冯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6期89-93,共5页
目的:系统整理并归纳总结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方用药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中检索有关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文献,提取方药组... 目的:系统整理并归纳总结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方用药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中检索有关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文献,提取方药组成,统计药物使用频率与类别,使用SPSS 23.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37篇合格文献,涉及122种药物,药物总频次为314次,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黄芪(20.49%),当归(18.03%),川芎(17.21%)。系统聚类分析显示,高频使用的22味中药聚为6类时聚类效果最好。公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因子。结论:研究可见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以益气活血法为主要的治法。临床高频用方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有效干预的药物公因子主要为破血行气类药物;益气养血化瘀类药物;散结消瘀类药物;养血柔肝、疏肝调气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高凝状态 血瘀证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钱秋然 张圆圆 +1 位作者 王杰平 张艳荣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617-618,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凝状态R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凝状态R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APTT、PT长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产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1%(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明显改善高凝状态RSA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最终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 丹参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凝血功能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槟 何杰 +1 位作者 燕晓茹 张培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研究,提取基本信息建立数...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研究,提取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0篇,涉及有效处方61首,涵盖中药173种。高频药物包括当归、黄芪、川芎、甘草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多为甘、苦、辛味,归经以肝、脾、肺经居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2条二项关联;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组方侧重益气补血及活血化瘀法的使用,重视通补兼施,祛邪的同时强调固护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高凝状态 中医药治疗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关联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血府逐瘀方类药物改善肿瘤高凝状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0
作者 梁秋然 李潇 +5 位作者 宋连英 吴俊汎 南梦蝶 许晶 侯丽 陈信义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411-241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府逐瘀方类药物改善肿瘤高凝状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万方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库... 目的系统评价血府逐瘀方类药物改善肿瘤高凝状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万方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库建库时间至2022年6月,搜索血府逐瘀方类药物改善肿瘤高凝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使用血府逐瘀方类药物相比,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方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时血小板计数(PLT)水平(MD=-34.85,95%CI:-36.98~-32.71,P<0.0000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MD=-0.91,95%CI:-1.00~-0.82,P<0.00001)、中医证候积分(MD=-5.86,95%CI:-6.61~-5.51,P<0.00001),提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MD=1.92,95%CI:1.28~2.57,P<0.00001)、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MD=1.07,95%CI:0.83~1.30,P<0.00001)。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RR=0.84,95%CI:0.45~1.58,P=0.78;RR=0.93,95%CI:0.49~1.78,P=0.82;RR=0.78,95%CI:0.40~1.52,P=0.27)。结论血府逐瘀方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时PLT水平、FIB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提高APTT、PT水平,临床使用该方案具有安全性,但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府逐瘀 高凝状态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纪澄华 李凤慧 李晓川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92例肥胖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血液高凝分为高凝组和非高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92例肥胖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血液高凝分为高凝组和非高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术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术前3 d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空腹血糖(GLU)、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RI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钙离子(Ca^(2+))、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等。对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2例LSG患者均未见血栓形成,其中41例(44.57%)发生血液高凝状态,51例(55.43%)未出现血液高凝状态。两组性别、年龄、高血脂病史、PLT、PCT、HDL-C、TRIG及AP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高脂血症史、年龄及APTT是LSG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LSG患者,高脂血症史和年龄为危险因素,APTT为保护因素。如患者有高脂血症史或年龄较大应注意预防术后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腹腔镜 肥胖 高凝状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涤痰化瘀方对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影响
12
作者 夏逸飞 黄辉 +2 位作者 何方凯 苏士成 李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684-1688,共5页
目的探讨涤痰化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5月—2022年7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处于急性期辨证属痰瘀阻肺证的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涤痰化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5月—2022年7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处于急性期辨证属痰瘀阻肺证的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涤痰化瘀方,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凝血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肺动脉收缩压(PASP)、Tei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MPV、IL-6、TNF-α、LTB4、ET-1、vWF水平和PASP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延长(P均<0.05);2组治疗后Te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2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化瘀方可有效缓解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症状,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途径而调节高凝状态,降低肺动脉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心病 高凝状态 痰瘀阻肺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高凝状态与喉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鲁明 洪育明 +3 位作者 郑朝晖 陈晓芳 梁振源 李雅虹 《甘肃医药》 2023年第10期876-878,88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的实验室指标与喉鳞癌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收治的168例喉癌及40例喉良性病变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的实验室指标与喉鳞癌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收治的168例喉癌及40例喉良性病变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凝血指标在喉癌组与喉良性病变组、喉癌的临床分期、是否转移、是否复发、病理分级中的差异。结果:168例喉癌患者中,78.0%患者存在高凝状态,38.7%D-D、35.7%FIB、22.6%PLT高于正常,16.1%PT、13.7%APTT、1.8%TT低于正常。喉癌组PT、APTT低于喉良性病变组,FIB、D-D高于喉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喉癌Ⅲ~Ⅳ期与Ⅰ~Ⅱ期比较、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PT、APTT均延长,FIB、D-D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喉鳞癌是否复发、分化程度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PT、APTT、FIB、D-D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FIB的含量与喉癌的病理分化及肿瘤复发紧密相关,临床上应密切检测高凝状态的凝血指标,为喉癌的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高凝状态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肺癌初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夏之 肖锏 戴倩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3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血液高凝状态肺癌初诊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311例首次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高凝状态诊断标准分为高凝组(... 目的探讨合并血液高凝状态肺癌初诊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311例首次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高凝状态诊断标准分为高凝组(213例)、非高凝组(98例)。统计两组患者初次入院时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肺癌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合并症、是否有并发症、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及分值]及多项实验室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D-二聚体、凝血功能),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患者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311例病例资料中高凝组有213例(68.49%),非高凝组98例(31.51%)。高凝组中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生远处转移、有胸腔积液及ECOG评分>2分占比高于非高凝组;且高凝组患者ECOG评分高于非高凝组;高凝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白蛋白均低于非高凝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高于非高凝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远处转移、血小板计数升高均是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升高为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肺癌初诊患者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时临床特征可表现为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发生远处转移、并发胸腔积液、血小板及白细胞升高、红细胞降低、低蛋白血症等;且发生远处转移、血小板计数升高均是肺癌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升高为其保护因素,因此临床对于肺癌初诊患者需密切监测上述指标,预防血液高凝状态甚至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高凝状态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活血化瘀药治疗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的用药规律及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马海刚 高宏 王晓东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目的 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殷东风教授临床应用含活血化瘀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的用药规律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复方中活血化瘀类药伍用情况、使用频次与中医四诊的关系,患者处方中活血化瘀药的... 目的 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殷东风教授临床应用含活血化瘀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的用药规律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复方中活血化瘀类药伍用情况、使用频次与中医四诊的关系,患者处方中活血化瘀药的剂量与体力状态(ZPS,5分法)的关系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未化疗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的变化。结果 殷东风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遵循药物兼顾的病因病机或症状的数目多少、症状的普遍性及药物的对症性的用药规律,治疗50例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患者。活血化瘀类药的应用剂量在10~15 g,剂量与PS评分的关系,从最大值、最小值和中位数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S评分与其不相关;50例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无明显出血不良反应;30例未化疗患者用药后无明显肝肾功能、血常规的异常变化(P> 0.05),凝血功能中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合理的用量及配伍前提下,含活血化瘀药复方治疗恶性肿瘤伴高凝状态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并能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高凝状态 活血化瘀药 用药规律 安全性
下载PDF
高艳霞教授治疗膜性肾病高凝状态经验探析
16
作者 武文玉 郝丽中 高艳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7期81-83,共3页
膜性肾病高凝状态在临床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但长期服用会有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风险,需要定期监测相关凝血指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中医药治疗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活血不伤血,止血不留瘀,大大降低抗凝治疗过程中... 膜性肾病高凝状态在临床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但长期服用会有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风险,需要定期监测相关凝血指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中医药治疗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活血不伤血,止血不留瘀,大大降低抗凝治疗过程中出血的倾向,还能预防长期服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文章总结了高艳霞教授治疗膜性肾病高凝状态的临证经验,其认为该病多因“湿热”“气虚”“阴虚”“阳虚”致瘀,临床上将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采用益气、清热、滋阴、温阳并加以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膜性肾病高凝状态,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高凝状态 经验总结 高艳霞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机体高凝状态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徐露丹 马莲美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4期42-45,共4页
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导致学龄期儿童及青壮年群体发生肺炎的呼吸道病原体。它不仅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导致多个系统(如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相关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文献指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机体... 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导致学龄期儿童及青壮年群体发生肺炎的呼吸道病原体。它不仅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导致多个系统(如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相关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文献指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机体凝血状态的变化,从而导致多种血栓性疾病,例如肺栓塞,但具体致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文将对肺炎支原体引起机体凝血状态改变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及治疗肺炎支原体所致高凝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致病机制 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对血流动力学、血液高凝状态影响分析
18
作者 黄超 黄晔 濮健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3856-385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股骨粗隆间骨折(FIF)中对血流动力学、血液高凝状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3月132例FIF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股骨粗隆间骨折(FIF)中对血流动力学、血液高凝状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3月132例FIF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FICB,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T1、T2、T3时,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观察组FIB均低于对照组,而TT、APTT、P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 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3%,与对照组的6.0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FICB应用于FIF手术中,可维持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减轻疼痛感,减少镇痛泵使用次数,且麻醉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粗隆间骨折 血流动力学 血液高凝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