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现况、高危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1
作者 杨琛 尹中普 +2 位作者 张贵 周聪 黄维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现况,调查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10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现况,调查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10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现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的高危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0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45例(43.69%)纳入耳鸣组,非耳鸣组58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咽鼓管鼓口异常、睡眠障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预测模型,将耳鸣患者纳入阳性,非耳鸣患者纳入阴性,按照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当logit(P)>14.60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7.93%。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鸣发生率较高,咽鼓管鼓口异常、睡眠障碍、血清IL-6、IL-8、TNF-α水平升高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高,可为临床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耳鸣 高危因素 模型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2
作者 李云会 周方胜 陈红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07-0011,共5页
临床角度上来说,重症监护室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是一种相对危急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类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 采取回顾分析法,回顾期间为我院2020年12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期间,这一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56例慢... 临床角度上来说,重症监护室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是一种相对危急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类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 采取回顾分析法,回顾期间为我院2020年12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期间,这一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照临床上的对照分析基本原则,其中25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组,剩余的31例未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则作为本文的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情发展进行综合性回顾分析,最终总结高危因素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结果 针对本文中的重症监护室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综合情况来看,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本身处于一种相对复杂的情况,存在的高危因素众多,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会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具体的高危因素包含年龄、合并糖尿病和营养情况以及呼吸机使用等等,这些高危因素与患者密切相关,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监护室慢阻肺患者临床层面本身就处于相对危重的病情状态,一旦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生命安全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其高危因素探究有利于未临床护理和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日后再临床层面也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慢阻肺患者 肺部感染 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晚期早产儿NRDS合并ARDS的围产期高危因素分析
3
作者 黄凤珍 王丽君 +2 位作者 郭春艳 祁宏亮 周启立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胎龄34周至36^(+6)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合并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晚期早产儿NRDS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胎龄34周至36^(+6)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合并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晚期早产儿NRDS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RDS分为观察组(NRDS合并ARDS组)和对照组(单纯NRDS组),对两组的围产期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92例,其中观察组44例、对照组48例。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分娩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晚期呼吸道感染、妊娠晚期阴道炎、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羊水粪染、窒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前促肺治疗、胎膜早破、脐带缠绕、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低体重、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妊娠晚期呼吸道感染、妊娠晚期阴道炎、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羊水粪染、窒息)纳入到Logistics回归分析中,经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妊娠晚期呼吸道感染(OR=9.613,95%CI 1.056-87.489,P<0.05);妊娠晚期阴道炎(OR=11.469,95%CI 1.286-102.294,P<0.05);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具有统计学意义(OR=7.499,95%CI 1.887-29.802,P<0.05),与晚期早产儿NRDS合并ARDS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呼吸道感染、妊娠晚期阴道炎、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是晚期早产儿NRDS合并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蒙特勒标准 围产期高危因素 晚期早产儿
下载PDF
新生儿病房护士对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其高危因素认知的现状调查
4
作者 张晓翠 尹雪梅 +1 位作者 张学颖 孔丽 《天津护理》 2024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护士对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NISI)及其高危风险因素的认识情况,并了解护士对NISI风险评估相关量表的认知现状,为编制科学实用的NISI风险评估量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1月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护士对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NISI)及其高危风险因素的认识情况,并了解护士对NISI风险评估相关量表的认知现状,为编制科学实用的NISI风险评估量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1月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天津市205名新生儿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生儿病房护士认为临床最为常见的NISI类型依次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和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DRPI)。帕累托图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新生儿科病房护士认为MARSI高危因素主要为皮肤状况、粘胶粘贴时间、粘胶剂类型、胎龄及体质量,累计比率为78.53%;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高危因素主要为输注药物性质、置管位置、早产和低体质量及置管类型,累计比率77.62%;MDRPI高危因素主要为胎龄、体质量、活动度、营养及皮肤浸渍,累计比率为79.44%。卡方检验显示,是否在临床使用过NISI风险评估量表对于护士应用NISI风险评估量表的意愿、应用量表对临床工作量的影响评价及应用量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886、12.641、8.863,P均<0.01)。结论: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临床常见类型包括MARSI、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和MDRPI,新生儿科病房护士认为胎龄、体质量是其共同高危因素,但损伤类型不同,其特异性高危风险因素存在差异。NISI风险评估量表在临床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有必要编制出科学实用的NISI风险评估量表以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皮肤损伤 风险评估 高危因素
下载PDF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5
作者 褚月波 马建婷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慢性疾病,发生在青少年(WHO定义10~19岁为青少年)的EMs称为青春期EMs,也称之为早发性EMs。相对于育龄期女性,青少年中...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慢性疾病,发生在青少年(WHO定义10~19岁为青少年)的EMs称为青春期EMs,也称之为早发性EMs。相对于育龄期女性,青少年中的EMs真实患病率不详,诊断和治疗延迟现象严重,将影响远期生育能力。青春期EMs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早期无创诊断方法及有效的疾病预防手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青春期EMs高危因素相关文献复习及归纳总结,试图早期识别青春期EMs,或通过减少高危因素的暴露来控制甚至逆转疾病的进展,保护远期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青少年 高危因素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患者高危因素分析
6
作者 陈永刚 李冬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结直肠癌术后1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腹腔感染组(45例)和腹腔未感染组(151例)。统计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结直肠癌术后1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腹腔感染组(45例)和腹腔未感染组(151例)。统计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19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45例,腹腔感染发生率为22.96%。45例腹腔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48株,革兰阴性菌36株(75.00%),革兰阳性菌10株(20.83%),真菌2株(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肠梗阻、切口长度≥15 cm、手术时间≥2.5 h、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及住院时间≥30 d是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OR=2.751、2.659、3.108、2.404、2.575、2.455,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10.669+合并糖尿病×1.012+术前肠梗阻×0.978+切口长度≥15 cm×1.134+手术时间≥2.5 h×0.877+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0.946+住院时间≥30 d×0.898。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2,95%CI为0.817~0.916,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8.08%。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高危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术前肠梗阻、切口长度≥15 cm、手术时间≥2.5 h、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及住院时间≥30 d等,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感染 高危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抗凝相关性肾病发病及高危因素的应知知识
7
作者 杨德玉 顾谊铮 岑俊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6期0291-0293,共3页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抗凝剂在心血管等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应用,但对于部分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而言,抗凝剂的应用可导致抗凝相关性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形成较大影响。抗凝相关性肾病的发生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凝血功能...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抗凝剂在心血管等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应用,但对于部分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而言,抗凝剂的应用可导致抗凝相关性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形成较大影响。抗凝相关性肾病的发生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凝血功能障碍、慢性肾病、肝功能损伤等,均是常见的危险因素。因此,本文立足抗凝相关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就其相关高危因素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公众对抗凝相关性肾病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剂 抗凝相关性肾病 发病机理 高危因素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8
作者 樊佳 冯贵龙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高危因素众多且复杂。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危险因素与10~20年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相关研究大多数是基于15~20年前的高危因素分析,近年来有一些针对性的研究,但全面总... 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高危因素众多且复杂。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危险因素与10~20年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相关研究大多数是基于15~20年前的高危因素分析,近年来有一些针对性的研究,但全面总结分析的文章较少。本文从患者、诊疗和护理3个方面对各种高危因素进行全面阐述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腹泻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淋巴结转移对于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赵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67-0070,共4页
分析子宫内膜癌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的高危因素,同时研究淋巴结转移后对个人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病例数设置为141例,所有人员就诊治疗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系统检查个人情况后,以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分组原则,发生淋... 分析子宫内膜癌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的高危因素,同时研究淋巴结转移后对个人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病例数设置为141例,所有人员就诊治疗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系统检查个人情况后,以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分组原则,发生淋巴结转移人员设定为观察组,共计40例,无淋巴结转移人员则为对照组,共计101例,分析所有人员的实际情况,观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同时探究两组人员的预后情况。结果 从转移与未转移人员基本情况来看,转移人员中非子宫内膜样癌、存在乳头样结构、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阳性、存在宫颈浸润、腹腔积液细胞学阳性、CA125>35人数多于非转移人员(P<0.05);分析不同组别人员的预后情况可以看到,非转移组改善人数多于转移组,且无效人员少于转移组(P<0.05)。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癌人员来说,为非子宫内膜样癌、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阳性者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高,且转移发生后可对预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高危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海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分析
10
作者 文翠芳 郑晓乾 丁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2021年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对正常新生儿94 118例采用OAE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用OAE+AABR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采用OAE、ABR、声导抗...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2021年出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对正常新生儿94 118例采用OAE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用OAE+AABR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采用OAE、ABR、声导抗进行听力诊断。高危儿组2 356例先采用OAE进行初筛,通过者采用AABR进行复筛,未通过者采用OAE+AABR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 正常新生儿组94 118例中,初筛未通过率为7.74%(7 284/94 118);复筛率为54.00%(3 933/7 284),复筛未通过率为27.28%(1 073/3 933),确诊听力障碍383例,检出率为0.41%(383/94 118)。高危儿组2 536例中,初筛未通过率为13.76%(349/2 536),复筛率为31.07%(788/2 536),复筛未通过率为16.12%(127/788),确诊听力障碍42例,检出率为1.66%。新生儿听力障碍由高到低的危险因素为存在颅面形态畸形者(包括耳廓、外耳道畸形)、有儿童期永久性耳聋家族史、极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指征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在NICU住院超过5 d、呼吸机辅助通气超过48 h、病毒感染等。结论 海南省2021年出生的高危儿听力障碍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其中,存在颅面形态畸形者听力损失检出率最高,有儿童期永久性耳聋家族史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高危因素 听力损失
下载PDF
子宫肌瘤手术后1年复发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11
作者 杨健 李倩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术后复发高危因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术后1年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子宫肌瘤复发高...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术后复发高危因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术后1年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子宫肌瘤复发高危因素.结果:子宫肌瘤术后1年复发率15.0%.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体质指数、子宫肌瘤直径及数目、术后1年雌二醇(E_(2))、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癌胚抗原-125(CA125)、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有差异(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数目>2个、术后1年FSH、LH、CA125及CTGF高水平是术后1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1年E_(2)高水平为保护因素(P<0.05).术后1年CA125、CTGF水平预测子宫肌瘤术后1年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6、0.921.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有肌瘤多发、性激素指标异常及血清CA125、CTGF高表达,需加强上述因子监测,针对性干预以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手术 术后1年复发 高危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张华堂 王佳洁 曹毅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45-748,共4页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入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妊娠孕妇3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胎盘植入分为单纯前置胎盘组和前置...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入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妊娠孕妇3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胎盘植入分为单纯前置胎盘组和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孕次、人工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原手术医院等级)、既往妊娠情况(剖宫产分娩史、宫腔操作史、保胎史)、孕期临床表现(产前有无阴道流血)、B超检查结果(前置胎盘类型、胎盘厚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根据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纳入的306例前置胎盘妊娠孕妇患者中,单纯前置胎盘组211例,占比68.95%,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组95例,占比31.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人工流产次数、孕次、剖宫产次数、有无剖宫产分娩史、有无宫腔操作史、前置胎盘类型、胎盘厚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人工流产次数≥2次、有剖宫产分娩史、前置胎盘类型(完整性)、胎盘厚度≥50 mm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列线图,利用ROC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曲线下面积值为0.864(95%CI:0.821~0.908),H-L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χ^(2)=1.136,P=0.793)。结论 年龄、人工流产次数、前置胎盘类型、有剖宫产分娩史、胎盘厚度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可用于临床指导,制定最佳的临床干预计划,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 高危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13
作者 徐玥 廖应英 孙泽群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113-117,共5页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发食管癌病例60.4万,其中超过一半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在中国。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明确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可尽早预防和诊断...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发食管癌病例60.4万,其中超过一半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在中国。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明确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可尽早预防和诊断食管癌,并根据地域分布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文综述全球范围内的食管癌流行病学特征,阐明食管癌的发病高危因素,以期为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高危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特征、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分析
14
作者 刘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特征、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真菌败血症的早产儿65例为研究组,观察患儿病原菌特征及临床特点,并分析早产儿真菌...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特征、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真菌败血症的早产儿65例为研究组,观察患儿病原菌特征及临床特点,并分析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前3位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4.62%(29/65)、23.08%(15/65)、13.85%(9/65);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其中发热发生率最高,占61.54%(40/65)。生化指标情况显示,84.62%(55/65)WBC升高,81.54%(53/65)真菌G试验阳性,70.77%(46/65)CRP升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2000g、联合使用抗生素时间≥7d、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机械通气时间≥7d均是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化,出生体质量<2000g,联合使用抗生素≥7d,需应用丙种球蛋白,机械通气≥7d,易致早产儿真菌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败血症 早产儿 病原菌 生化指标 高危因素
下载PDF
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Clavien-Dindo分级、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15
作者 叶君燕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268例胃癌患者。以其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 目的 探讨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268例胃癌患者。以其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别为33例、235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其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根据所筛选出的高危因素进行预测模型构建,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该模型的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预测价值进行分析,获取其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268例胃癌患者中3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2.31%。Clavien-Dindo分级主要集中为Ⅱ级。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年龄≥65岁、胃管留置时间≥3 d、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OR分别为3.449、3.180、2.824,P<0.05)。构建回归模型并按照预测概率logit(P)绘制ROC曲线,当logit(P)>12.95时,AUC值为0.897,敏感度为84.85%,特异度为78.72%,预测价值良好。结论 年龄≥65岁、胃管留置时间≥3 d、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为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较高,临床可对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群体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根治术 肺部感染 Clavien-Dindo分级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16
作者 汪波澜 王芬芬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73-676,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后发生延迟性出血(DPPB)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EMR治疗的20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EMR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DPPB分为出血组(n=... 目的 探讨分析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后发生延迟性出血(DPPB)的高危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行EMR治疗的20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EMR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DPPB分为出血组(n=10,例)和未出血组(n=19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EMR术后发生DPPB的危险因素,绘制并计算ROC曲线,评估对结直肠息肉EMR术后发生DPPB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息肉大小、息肉部位、息肉形态、息肉病理、术中出血、既往伴有高血压、PLT、PT和INR等指标比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EMR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息肉大小≥10 mm、既往合并高血压和术中出血;而PLT为保护性因素(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项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高于各单项因素的息肉大小(0.802)、既往合并高血压(0.799)、术中出血(0.794)和PLT(0.834)。结论 结直肠息肉患者EMR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息肉大小≥10 mm、既往合并高血压和术中出血;而PLT为保护性因素。多项指标的联合预测在术后DPPB的判断中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 结直肠息肉 黏膜切除术 延迟性出血 高危因素
下载PDF
颅内出血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分析及预警模型的建立
17
作者 何国军 王刚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01-404,408,共5页
目的 分析颅内出血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颅内出血后未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 目的 分析颅内出血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颅内出血后未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及检查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T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ROC曲线效能分析,最终建立预警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D-二聚体、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颅内出血后发生VTE与脱水剂使用、卧床时间、骨盆或下肢骨折、肌力大小、中心静脉置管、下肢肌张力增高、手术及心脑血管病史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5.417,95%CI:1.234~23.775)、D-二聚体(OR=10.402,95%CI:2.081~52.001)、肌力≤3级(OR=5.426,95%CI:1.314~24.083)、骨盆或下肢骨折(OR=6.901,95%CI:1.090~43.672)、中心静脉置管(OR=4.489,95%CI:1.024~20.554)、心脑血管病史(OR=5.165,95%CI:1.020~26.166)是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各OR值取整后建立预警模型,该模型总评分为36分,进行ROC曲线效能分析后发现评分>14分时为高风险。结论 该颅内出血后VTE预警模型预测准确性较好,对于高风险评分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能降低VTE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静脉血栓栓塞 高危因素 预警模型 ROC曲线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梦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80-81,84,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动力性肠梗阻分为两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肿...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动力性肠梗阻分为两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肿瘤位置、TNM分期、分化程度、术前是否有肠梗阻、腹部手术史、合并贫血、淋巴结转移、低蛋白血症、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吸烟酗酒史等资料。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因素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8例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率22.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TNM分期、术前是否有肠梗阻、腹部手术史、术前是否合并贫血、是否淋巴结转移、术前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8、7.681、8.119、10.904、9.395,P=0.000、0.003、0.006、0.0.05、0.001);Logistic回归分析TNM分期为Ⅲ期、术前有肠梗阻、有腹部手术史等是影响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与TNM分期为Ⅲ期、术前有肠梗阻等有关,及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动力性肠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动力性肠梗阻 高危因素 低蛋白血症
下载PDF
新生儿脑损伤发生机制及其产前相关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19
作者 邢丽媛 李亚军 +3 位作者 刘红艳 邢怡 郭甜甜 张楚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173-2180,共8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由于新生儿期严重缺氧脑损伤引起的复杂生理、细胞和分子变化。导致过早死亡或各种终身发病率,包括癫痫发作、意识改变、呼吸无力、肌肉紧张度差或代谢紊乱等急性症状,以...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由于新生儿期严重缺氧脑损伤引起的复杂生理、细胞和分子变化。导致过早死亡或各种终身发病率,包括癫痫发作、意识改变、呼吸无力、肌肉紧张度差或代谢紊乱等急性症状,以及脑瘫、癫痫、智力残疾和行为障碍等慢性疾病。本文分析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如分娩孕周、出生体重、孕母合并症、胎盘因素等相关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目的是讨论相关危险因素对HIE发生的影响,为预防HIE的发生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脑损伤发生机制 产前相关高危因素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高危因素研究
20
作者 李小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1-0103,共3页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高危因素,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本实验选择2020年1月5日至2022年6月5日前来本院因不孕、异常子宫出血、子宫息肉/超声证实宫腔中图像不正常前来我院接受宫腔镜检查,同时接受子宫内膜病...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高危因素,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本实验选择2020年1月5日至2022年6月5日前来本院因不孕、异常子宫出血、子宫息肉/超声证实宫腔中图像不正常前来我院接受宫腔镜检查,同时接受子宫内膜病理活检的病患800例为研究样本。结合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分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观察组)423例以及非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照组)377例。记录好病患的临床资料,开展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探究结果。结果 在所有EPs(423)病患中,单发性息肉 220例、多发性息肉 203例;异常阴道出血 212例、合并不孕症 63例、无症状 12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是44岁。在所有患者中, 30-50岁所占比例最高。在EPs病患内,手术后病理结果诊断是良性息肉共计404 例;子宫内膜良性增生 11例,不典型增生7 例,恶性肿瘤1 例,属于子宫内膜癌。经过单因素分析表明,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子宫颈息肉、子宫腺肌症、绝经、年龄是引起疾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而产次则是EPs的保护因素。W把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条件性逐步向前模式。结果证实:子宫腺肌症和年龄是导致患者出现EPs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子宫腺肌症以及年龄为子宫内膜息肉疾病有关的独立高危因素。高血压、2型糖尿病、子宫颈息肉、绝经者也有可能发生子宫内膜息肉。产次可能为子宫内膜息肉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高危因素 子宫腺肌症 宫腔镜 绝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