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4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现状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1
作者 王文玲 韩翠柳 +1 位作者 马洁 朱开春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现状,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HPV分型检测的2 447例患者资料,其中705例HR-HPV感染且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锥...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现状,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HPV分型检测的2 447例患者资料,其中705例HR-HPV感染且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锥切术或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病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入选本研究。依据病理诊断分为宫颈炎组、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组和宫颈癌组。分析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R-HPV亚型与各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PV总的阳性感染率为54.84%(1 342/2 447)。本研究纳入的705例患者中,单一感染率为70.92%(500/705),多重感染率为29.08%(205/705)。不同年龄段宫颈病变患者HR-HPV多重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25<~≤35岁年龄组多重感染率最高(36.55%)。HPV16、39、56、59、66型检出率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逐渐加重,HR-HPV多重感染率呈降低趋势(P_(趋势)<0.05)。结论 新疆地区HPV阳性率较高,本地区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R-HPV感染率前五的亚型分别是:HPV16、52、58、39、51/53型。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高,HR-HPV多重感染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基因分 感染 新疆地区
下载PDF
高危型HPV分型联合宫颈分泌物PKM2、Stat3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
2
作者 叶永生 徐燕 +1 位作者 孙君华 倪鸣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宫颈分泌物丙酮酸激酶M2型(PKM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406例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宫颈分泌物丙酮酸激酶M2型(PKM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406例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宫颈癌组(n=136)、非宫颈癌组(n=270),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各指标的筛查价值。结果406例接受宫颈癌筛查者,病理结果正常20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19例,宫颈癌136例。单因素分析,家族性妇科肿瘤史、除配偶/男朋友外性关系对象数量、阴道清洁度、高危型HPV分型情况、PKM2、Stat3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将家族性妇科肿瘤史、除配偶/男朋友外性关系对象数量、阴道清洁度控制后,高危型HPV分型阳性、PKM2≥两组均值、Stat3≥两组均值是宫颈癌发生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高危型HPV分型联合宫颈分泌物PKM2、Stat3筛查宫颈癌的AUC大于任一单一指标(P<0.05)。结论高危型HPV分型阳性、宫颈分泌物PKM2>39.33 U/mL、Stat3>0.07 ng/mL是宫颈癌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三者能为临床筛查宫颈癌高风险人群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 PKM2 STAT3 宫颈癌
下载PDF
健脾祛湿解毒方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谢雅贞 刘海红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解毒方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脾虚湿热型宫颈HR-HPV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解毒方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脾虚湿热型宫颈HR-HPV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口服健脾祛湿解毒方,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HR-HPV转阴率、临床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HR-HPV转阴23例,对照组HR-HPV转阴14例,观察组HR-HPV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31/34),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24/3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解毒方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能明显改善脾虚湿热型宫颈高危HR-HPV感染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有效清除持续感染的HR-HPV,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健脾祛湿解毒方 治未病 湿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4
作者 朱弘宇 冯祥 罗幼珍 《巴楚医学》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多种治疗方案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HPV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501例,根据患者选取... 目的:探讨多种治疗方案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HPV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501例,根据患者选取的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保妇康栓治疗(n=167),B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n=167),C组给予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n=167)。比较三组HPV患者治疗有效率、HPV-DNA水平、治疗后HPV阳性率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90.42%vs 74.85%)和B组(90.42%vs 77.25%)(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HP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C组患者的HPV-DNA水平较A组和B组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C组HPV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6.60%vs 22.75%)和B组(6.60%vs 20.96%)(均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对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保妇康栓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抗人乳头瘤病毒生物蛋白敷料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分析
5
作者 翟若昕 刘昊 +3 位作者 刘玉玲 宋亚骄 汤福想 王晓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39-843,847,共6页
探讨宫颈病变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微环境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确诊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为LSIL或HSIL,活检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行阴道微生态及HPV检测的... 探讨宫颈病变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微环境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确诊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为LSIL或HSIL,活检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行阴道微生态及HPV检测的患者共194例,其中LSIL患者100例,HSIL患者94例。LSIL组患者采用干扰素药物治疗,HSIL组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另选取同期于就诊的HPV检测及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均为阴性者1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指标的变化情况和相关性。结果:治疗前LSIL组清洁度、白细胞数量、优势菌、Nugent评分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清洁度、白细胞数量、优势菌、Nugent评分、白细胞酯酶的异常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前HSIL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Nugent、pH值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菌群多样性、优势菌、pH值、白细胞酯酶的异常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LSIL组HR-HPV转阴32例(32.0%),HSIL组HR-HPV转阴76例(80.9%);治疗后HR-HPV阳性组优势菌、Nugent评分、pH值、过氧化氢的异常率均高于转阴组(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阴道微生态 白细胞酯酶 乳酸杆菌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6
作者 唐伊蔓 陈力畅 +3 位作者 陈思思 金海红 孙咏梅 姜晓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行hr-HPV检查的体检女性志愿者1197例,其中hr-HPV阳性180例为阳性组、阴性1017例为阴性组;同时选取因宫颈筛查异常行阴道...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行hr-HPV检查的体检女性志愿者1197例,其中hr-HPV阳性180例为阳性组、阴性1017例为阴性组;同时选取因宫颈筛查异常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437例,依据阴道镜检查结果及活检病理结果分为非宫颈上皮内瘤变组237例(正常宫颈131例、慢性宫颈炎10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20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3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2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分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hr-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影响。绘制血清25(OH)D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38.00(13.03,131.43)、41.73(13.40,236.70)nmol/L,两组比较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降低是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B为-0.013,SE为0.004,OR为0.987,95%CI:0.978~0.995,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非宫颈上皮内瘤变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40.8(34.9,47.3)、45.1(38.25,55.15)nmol/L,两组比较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LSIL、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43.5(37.1,50.5)、39.5(34.4,45.3)、30.6(21.3,37.8)nmol/L,两两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降低是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最佳临界值为49.15 nmol/L,此时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41%、曲线下面积为0.628(95%CI:0.680~0.576,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下降可导致宫颈hr-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风险升高,血清25(OH)D水平有助于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维奈托克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黄天骄 刘松涛 +6 位作者 曾庆兰 周虹 王雪梅 尤春叶 安博 蒋博文 郭珩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 探究维奈托克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56例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 目的 探究维奈托克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56例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采用阿扎胞苷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奈托克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叶酸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维奈托克联合阿扎胞苷化疗方案可提高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维奈托克 阿扎胞苷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药复方组方规律
8
作者 林雪儿 梁怀枫 李道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探析中药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组方规律。方法搜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10日符合纳排标准的中药治疗HR-HPV感染的复方数据,运用Excel 2007、Cytoscape... 目的探析中药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组方规律。方法搜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10日符合纳排标准的中药治疗HR-HPV感染的复方数据,运用Excel 2007、Cytoscape 3.9.1、Rstudio 4.3.2、R 4.3.2等软件对处方数据进行数据建模、证型分析、用药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探究中药治疗HR-HPV感染的组方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治疗HR-HPV感染的复方231首,涉及中药225味,药物使用总频次2450次;常见的临床主治证候为脾虚肝郁证(39.39%)和湿热下注证(37.67%);用药频率前10名的中药为黄柏、白术、黄芪、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甘草、薏苡仁、党参、苦参、苍术;进行药物功效类别分析,排名前3位的是清热类(38.98%)、补虚类(23.10%)和利水渗湿类(10.24%);聚类分析共得到7个药物组合,其中可提供临床处方与新药开发的新处方2个,对药3组;中药核心复杂共现网络筛选得到核心药物黄芪-白术-黄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数据37条(对药组合6条、角药组合31条),常用对药组合有白术-党参、黄芪-党参、黄柏-苍术等,常用角药组合有白术-党参-黄芪、白术-黄芪-土茯苓、黄柏-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等。结论HRHPV的基本病机为脾虚肝郁、湿热下注,病性属本虚标实,处方多用白术、黄芪、党参等药补益中气以益其虚,防邪深入,再配伍土茯苓、黄柏、白花蛇舌草等清热祛湿药化其标,与临床用药相符。通过多元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所得基础复方及药对组合,可为临床诊治HR-HPV感染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中药复方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黄柏 白术 黄芪
下载PDF
高危型孕妇血清sFkn、CXCL12水平与妊娠糖尿病、围生结局的关系
9
作者 史少文 孙燕 魏敬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孕妇血清神经趋化蛋白(sFkn)、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围生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孕检及生产的235例高危型孕妇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随访并记录纳入研究者是否发生GDM... 目的探讨高危型孕妇血清神经趋化蛋白(sFkn)、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围生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孕检及生产的235例高危型孕妇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随访并记录纳入研究者是否发生GDM及其围生结局。另外,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230例无高危因素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纳入研究者血清sFkn、CXCL1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sFkn、CXCL12水平对高危型孕妇围生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型孕妇围生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sFkn、CXCL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35例高危型孕妇在妊娠期发生GDM 49例(20.85%),出现不良围生结局34例(14.47%)。GDM组血清sFkn、CXCL12水平高于单纯高危组(P<0.05)。不良围生结局组血清sFkn、CXCL12水平高于正常围生结局组(P<0.05)。血清sFkn、CXCL12预测高危型孕妇患者围生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0.716~0.814)、0.839(0.796~0.889),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5(0.855~0.948)。不良围生结局组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次、产次及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GDM者比例高于正常围生结局组(P<0.05),孕期饮食调整者比例低于正常围生结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28.0 kg/m^(2)(OR=3.604,95%CI:1.561~8.322)、GDM(OR=4.384,95%CI:1.668~11.522)、sFkn≥5.63 ng/mL(OR=4.707,95%CI:1.809~12.249)、CXCL12≥12.67 ng/mL(OR=5.217,95%CI:2.061~13.211)是高危型孕妇围生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危型孕妇血清sFkn、CXCL12水平与GDM密切相关,并且对高危型孕妇者围生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趋化蛋白 CXC趋化因子配体12 高危型孕妇 妊娠糖尿病 围生结局
下载PDF
安顺地区受检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的检出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
10
作者 席敏 李小多 +5 位作者 孙广 张海龙 谢南子 周琴 蒋红梅 张云东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05-312,共8页
目的 探讨安顺地区受检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检出及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特征。方法 采集10 774例行HPV分型检测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为细胞标本来源,选取其中HR-HPV阳性且有组织病理学活检指征的298例受检者的宫颈组织... 目的 探讨安顺地区受检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检出及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特征。方法 采集10 774例行HPV分型检测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为细胞标本来源,选取其中HR-HPV阳性且有组织病理学活检指征的298例受检者的宫颈组织为组织标本来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外扩增和反向点杂交相结合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HPV基因分型,进一步采用SnapGene、MEGA11分析HPV52、HPV58型的SNP,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判定宫颈组织的宫颈病变级别。结果 受检妇女中HR-HPV以单一感染为主、阳性率为20.36%,HR-HPV感染亚型主要为HPV52、HPV16、HPV58、HPV53及HPV51;宫颈病变中HR-HPV优势型别为HPV16、HPV52、HPV58、HPV18及HPV33;SNP和进化树分析发现,HPV52型E6和E7区SNP点分别有7个(其中A125T、A294G是新的突变位点,G350T、A379G突变率最高)和3个(其中T666C是新的突变位点,C751T、A801G突变率最高)、且HPV 52型均分布于B谱系,HPV58型E6、E7区SNP点分别有3个和8个、突变位点最高的是T744G、且HPV58型均分布于A谱系。结论 安顺地区受检妇女主要HPV阳性型别为HPV52、HPV16及HPV58型,宫颈病变中主要优势型别为HPV16、HPV52及HPV58型,且HPV52、HPV58有其特定的S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技术 宫颈肿瘤 高危型HPV 基因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能
11
作者 李玲玲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联合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池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43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联合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池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43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TCT、HR-HPV、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测及血清SCCA检测。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CT、HR-HPV、血清SCC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HSIL+的诊断效能。结果243例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2例,HSIL 173例,宫颈癌38例。TCT阳性率72.43%,HR-HPV阳性率83.54%,随着宫颈病理级别升高,TCT及HR-HPV检测阳性率随之升高(P<0.05)。血清SCCA阳性163例,随着宫颈病理级别的升高,血清SCCA阳性率及SCCA表达量均随之升高(P<0.05)。TCT+HR-HPV+SCCA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和两两联合检测(P<0.05)。结论血清SCCA检测结果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血清SCCA联合TCT、HR-HPV能提高HSIL+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诊断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寇月阳 张元芬 姚德生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HR-HPV阴性40例,HR-HPV阳性80例。比较HR-HPV阴性和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p16、Ki-6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HR-HPV阴性40例,HR-HPV阳性80例。比较HR-HPV阴性和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指标(p16、Ki-67、p53)及预后。结果HR-HPV阴性和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阴性宫颈癌患者p16、Ki-67阳性率及5年生存率均低于HR-HPV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HR-HPV阴性宫颈癌患者发病年龄更低、腺癌比例更高、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更低、p16和Ki-67阳性率更低、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临床特征 免疫组化指标 预后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效果
13
作者 王锦艳 马占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4-0107,共4页
评价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患者;按照宫颈细胞改变情况分组;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20例;同期选择120例... 评价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患者;按照宫颈细胞改变情况分组;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20例;同期选择120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中。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开展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过程中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高危型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癌前病变组以及对照组;子宫颈癌组的高危率明显更高;P<0.05。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较高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较高;在93.33%(112/120)。在HPV阳性患者中;主要是HPV16。结论 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理想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检测 子宫颈癌 癌前病变 筛查效果
原文传递
HPV DNA负荷量、辅助性T细胞17、FoxP3+调节性T细胞及炎症因子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吴淑霞 李金珠 刘迎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18-623,共6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辅助性T细胞17(Th17)、叉头状转录因子3阳性(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宫颈灌洗液中炎症因子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为高危型HPV感染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高危型...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辅助性T细胞17(Th17)、叉头状转录因子3阳性(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宫颈灌洗液中炎症因子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为高危型HPV感染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00例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然后将其中50例高危型HPV16/18阳性患者作为HPV16/18组,50例其他12种高危型阳性病例作为其他亚型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n=50)。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HPV DNA负荷量、Th17、FoxP3^(+)Treg及宫颈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A]水平,比较HPV16/18组和其他亚型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分析各项指标与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以及对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HPV DNA负荷量、Th17、FoxP3^(+)Treg及宫颈灌洗液中IL-10、TNF-α、IL-17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PV16/18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其他亚型组(P<0.05)。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DNA负荷量、FoxP3^(+)Treg、Th17及宫颈灌洗液中IL-10、TNF-α、IL-17A水平与高危型HPV感染分型(HPV16/18=1,其他亚型=2)均呈负相关(P<0.05),与宫颈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1,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2,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3,宫颈癌=4)均呈正相关(P<0.05)。各项指标联合诊断高危型HPV16/18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837~0.959),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HPV DNA负荷量、Th17、FoxP3^(+)Treg及炎症因子水平异常,与高危型HPV感染分型、宫颈病变密切相关,而且HPV DNA负荷量与Th17、FoxP3^(+)Treg、炎症因子相关,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防治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高危型 辅助性T细胞17 叉头状转录因子3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用药规律
15
作者 徐小雨 石明晴 王津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18-21,42,共5页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丽水中医院王津门诊治疗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医案及处方,利用SPSS Modeler...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丽水中医院王津门诊治疗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医案及处方,利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25.0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关联规则、聚类等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100首,涉及中药162味,共计中药频次1445次,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及安神药;复杂网络分析显示白花蛇舌草、陈皮、青皮、合欢皮、水牛角之间关联紧密;挖掘潜在新处方3首。结论 该病多属本虚标实,治则为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治以清热解毒燥湿、益气活血养阴,辅以养心安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数据挖掘 经验用药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断效果观察
16
作者 杨秀琴 姚帆 杨子芬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并整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开展HPV-DNA、TCT检查,观察阴道镜活检、HPV-DNA、TCT及联合检查的结果,...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并整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开展HPV-DNA、TCT检查,观察阴道镜活检、HPV-DNA、TCT及联合检查的结果,并对比单一HPV-DNA、TCT与联合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阴道镜活检结果中,炎性改变46例,CINⅠ33例,CINⅡ、Ⅲ29例,宫颈癌12例;而HPV-DNA检查结果中阳性86例,阴性34例;TCT检查结果中ASCUS 42例,LSIL 49例,HSIL 23例,SCC 6例;HPV-DNA、TCT联合检查结果中阳性102例,阴性18例。HPV-DNA+TCT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高出单一HPV-DNA、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DNA+TCT的诊断价值更高,判断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癌前病变 薄层液基细胞学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王敏 杨波 +3 位作者 王娟 陈龙 买莉 王佳陪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基因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HPV分型检测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标准的872例宫颈病变患者,分析HR-HPV单一感染型别、多重混合感染型别、亚型数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分布情况。结果 符...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基因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HPV分型检测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标准的872例宫颈病变患者,分析HR-HPV单一感染型别、多重混合感染型别、亚型数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分布情况。结果 符合标准的872例宫颈病变患者,单一感染597例,占比68.46%,检出最高的5种基因亚型依次为16、52、58、18(33)、31,其中宫颈炎组检出前5种高危亚型依次为16、52、58、53、59;CIN1组检出前5种高危亚型依次为16、58、 52、18、31;CIN2及CIN3组检出前5种高危亚型依次为16、52、58、33、18,宫颈癌组以16为主,其次为33,单一感染中HPV16随病变程度的加重,感染率明显增高,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感染275例,占比31.54%,检出最高的5种基因亚型依次为16、52、58、18、53,其中宫颈炎组检出前5种高危亚型依次为58、52、16、53、18;CIN1组检出前5种高危亚型依次为16、52、58、53、51;CIN2及CIN3组检出前5种高危亚型依次为16、52、 58、18、33,宫颈癌组主要为16,其次为18,多重感染中HPV16随病变程度的加重,感染率明显增高,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检出最高的前3种亚型均为16、52、58,其中HPV16检出率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不同宫颈病变中单一感染高于多重感染,多重感染并不影响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 单一感染 多重感染 宫颈病变
下载PDF
宫颈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18
作者 王雪娟 王兰兰 +2 位作者 李德玲 邹佳宏 蓝青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25-29,共5页
目的通过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分析总结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亚型特点。方法选取荣成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两癌”筛查患者中1000例宫颈病变患者,对其均实施HPV检... 目的通过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分析总结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亚型特点。方法选取荣成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两癌”筛查患者中1000例宫颈病变患者,对其均实施HPV检测。分析相关感染亚型,总结高致病性HPV感染亚型并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1000例患者中HPV阳性检出率为37.70%,HPV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升高趋势;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以单一感染为主;确诊为子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亚型主要是HPV16型、HPV18型、HPV33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呈现出升高趋势。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对子宫颈癌筛查与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够为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宫颈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亚型主要为HPV16型、HPV18型、HPV33与HPV51型,针对此亚型患者应结合其他方法检查,警惕子宫颈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子宫颈癌 高危型HPV HPV亚 检测价值 单一感染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联合干扰素栓对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病毒清除率及阴道微环境的影响
19
作者 唐容迪 倪泞 沈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08-111,116,共5页
目的探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联合干扰素栓对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HPV清除率及阴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联合干扰素栓对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HPV清除率及阴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栓联合ALA-PDT治疗,观察两组病毒载量变化和HPV清除率、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情况、阴道pH变化、Nugnet评分变化以及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HPV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菌群密集度正常率、菌群多样性正常率、优势菌群健康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阴道pH、Nugne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PDT联合干扰素栓治疗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可以提高HPV清除率,改善阴道微环境,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高危型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 清除率 阴道微环境
下载PDF
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血清中HDAC6和Hsp90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郝栋栋 王晓娟 +2 位作者 高凤春 李武珊 石倩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患者血清中组蛋白脱乙酰酶6(HDAC6)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66例HR-HPV...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患者血清中组蛋白脱乙酰酶6(HDAC6)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66例HR-HPV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镜检查和活检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6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0例]、对照组(子宫颈良性病变患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HDAC6、Hsp90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HR-HPV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DAC6、Hsp90对HR-HPV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吸烟、有盆腔炎病史及性传播疾病感染史患者占比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HDAC6、Hsp90水平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传播疾病感染史及IL-6、IL-1β、TNF-α、CRP、HDAC6、Hsp90水平均是HR-HPV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DAC6、Hsp90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HR-HPV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774、0.870,其中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Z=2.361、2.042,P<0.05)。HSIL患者IL-6、IL-1β、TNF-α、CRP、HDAC6、Hsp90水平显著高于LSIL患者(P<0.05)。结论血清HDAC6、Hsp90在HR-HPV阳性发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水平升高,均是HR-HPV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HR-HPV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 宫颈癌前病变 组蛋白脱乙酰酶6 热休克蛋白90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