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差异DNA甲基化谱研究
1
作者 冀君华 杨敏 +5 位作者 蒋艳 杨庭显 马晓静 尹启超 尹红卫 冀林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0-586,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谱。方法:研究共纳入HAPC成年男性患者20例,藏、汉族患者各10例。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20例,藏、汉族各10例。取各组外周血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组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谱。方法:研究共纳入HAPC成年男性患者20例,藏、汉族患者各10例。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20例,藏、汉族各10例。取各组外周血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组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使用简化代表性亚硫酸氢盐测序的方法进行检测,比对参考基因,将富集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取差异富集区域,差异富集区域取交集,将富集区域关联到基因,并根据组间富集区域富集样本个数差异筛选组间差异的甲基化富集区域,针对差异关联基因集进行GO、KEGG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藏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25%的位点共17152个,<-25%的位点共15558个。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MCCC2、RP3-399L15.3、ZNF621、RP11-394A14.2和SLC39A10。两组差异基因的信号通路注释中差异最显著的通路为血清素能突触。汉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25%的位点共2687个,<-25%的位点共2602个。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NAA25、CORO2B、PDC、ZNF853和MLLT10。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信号通路为谷氨酸能突触、Rap1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和胆碱能突触。HAP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位点>25%的位点共3895个,<-25%的位点共3969个。两组甲基化差值最大的能达到78.1%,而最小为-42.6%,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MCCC2、ARSJ、CTNNA3、SLC39A10和SWAP70。差异基因最为显著的通路为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结论:HAPC的发生可能与DNA甲基化异常变化有关,甲基化位点可能对HAPC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原文传递
实景仿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的血液学及组织器官变化
2
作者 钟秉洋 尹丽 +4 位作者 余伟 李亚丽 李康 杨承钧 钟浩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考察一种稳定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大鼠模型的血液学及组织器官变化。方法将SD大鼠按血红蛋白值完全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和高原模型组,对照组在平原常氧下饲养,模型组置于“实景仿真高原环境人类疾病模拟系统”中饲养,实景仿真... 目的考察一种稳定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大鼠模型的血液学及组织器官变化。方法将SD大鼠按血红蛋白值完全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和高原模型组,对照组在平原常氧下饲养,模型组置于“实景仿真高原环境人类疾病模拟系统”中饲养,实景仿真模拟海拔5000 m的高原环境,观察大鼠的血液学及组织器官变化。结果1周后HAPC大鼠模型成立,血红蛋白(HGB)均值达204.3 g/L,2~8周,模型组大鼠HGB均值逐渐回落;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积(HCT)自2周时明显升高,持续至第6周;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第2周时、尿素氮(UREA)第4周时明显升高,第8周时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心、肺指数自2周时明显升高,持续至第8周,肾指数第6周时明显降低,心、肺、肾均有显著病理改变。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1周成模,2~8周后能引起心、肺、肾等组织器官的器质性变化,8周后可见脂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大鼠 高原环境模拟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饲养系统 器质性变化
下载PDF
HIF-1αrs11549465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胃黏膜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李苏华 黄云 +3 位作者 李焱 张孟君 安琪 王学红 《河北医药》 2025年第2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讨HIF-1αrs11549465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胃黏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世居青海地区的藏族HAPC患者作为病例组(n=52),另选择同期就诊的移居青海地区30年以上的汉族HAP... 目的探讨HIF-1αrs11549465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胃黏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世居青海地区的藏族HAPC患者作为病例组(n=52),另选择同期就诊的移居青海地区30年以上的汉族HAPC患者作为对照组(n=48),采用TaqMan探针以及PCR仪进行rs11549465的SNP测定,并Hardy-Weinberg平衡(HWE)分析。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以及rs11549465位点多态性与胃黏膜损伤分层分析;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子降维法(MDR)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经DNA测序验证,2组均检测出HIF-1α基因rs11549465位点存在C、T 2个等位基因,CT、CC两种基因型,且以CC基因型为主,并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病例组CT基因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吸烟、饮酒、胃癌家族史、TG、HDL-C、TC、LDL-C、ALB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1549465位点多态性与胃黏膜损伤分层结果显示,与CC基因型比较,CT基因型三酰甘油(TG)≥3.8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27 mmol/L以及白蛋白(ALB)<60.13 g/L的患者比例均更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饮酒、TG、LDL-C、ALB、C/T基因型是藏族HAPC患者发生胃黏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G、LDL-C及ALB均与HIF-1α(rs11549465)SNP存在交互作用。MDR法结果显示,对于胃黏膜损伤发生风险,具有TG、LDL-C以及ALB水平异常和HIF-1α(rs11549465)基因多态性交互组合人群是非上述组合人群的2.75倍[OR(95%CI):2.75(2.03~3.72)]。结论青海地区藏族HAPC患者HIF-1αrs11549465基因GT型较常见且与胃黏膜损伤以及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可通过HIF-1αrs11549465基因检测预测个体胃黏膜损伤发生风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低氧刺激低氧诱导因子(rs11549465) 藏族 胃黏膜损伤
下载PDF
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评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菌群特征
4
作者 黄沛 黄河 +6 位作者 谢慎威 吴玉 钟志凤 董华平 周思敏 李鹏 谢佳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5-1082,共8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HAP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年在西藏日喀则陆军第九五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体检的41名HAPC患者(HAPC组)和41名高...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HAP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年在西藏日喀则陆军第九五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体检的41名HAPC患者(HAPC组)和41名高原健康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血液细菌16 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进行检测,比较分析HAPC组和对照组血液菌群组成情况和差异。结果2组人员均为汉族男性,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高原移居时间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HAPC组中反映血液菌群α-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0.931±0.005)vs(0.907±0.008),P<0.05]、Goods Coverage指数[(0.998±0.001)vs(0.997±0.001),P<0.001]和Pielou指数[(0.597±0.011)vs(0.567±0.009),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菌群相对丰度分析显示,HAPC组血液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0.046±0.004)vs(0.033±0.003),P<0.05]、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0.046±0.006)vs(0.021±0.003),P<0.01]、食酸菌属(Acidovorax)[(0.032±0.003)vs(0.019±0.002),P<0.05]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征性细菌LEfSe分析显示,HAPC组标志菌群是α-变形菌纲,对照组标志菌群是毛螺菌科。结论HAPC患者较高原健康人群的血液菌群在多样性、相对丰度及特征性菌类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这类变化可能与HAPC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血液菌群 移居者
原文传递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24小时动脉血氧饱和度昼夜变化特征
5
作者 扎西曲珍 格桑罗布 +2 位作者 单增卓嘎 索娜央宗 达娃 《西藏医药》 2024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24小时动脉血氧饱和度昼夜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藏族男性HAPC患者(51例)设为HAPC组,同时间选取健康男性50例设为对照组(HC),回顾全部患者24小时动态血氧饱和度检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24小时...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24小时动脉血氧饱和度昼夜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藏族男性HAPC患者(51例)设为HAPC组,同时间选取健康男性50例设为对照组(HC),回顾全部患者24小时动态血氧饱和度检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24小时动态S_(a)O_(2)均小于90%,且HAPC组明显低于HC组(78.35%vs 84.85%),有显著差异(P<0.001);两组动态S_(a)O_(2)变化规律相似:(1).夜间S_(a)O_(2)显著低于白天,均于0:00~3:00最低(HAPC组73.33%~73.48%vs HC组82.8~82.86%),(2).白天S_(a)O_(2)均较平稳,夜间波动幅度大;HAPC组动态变化幅度明显较HC组大,于22:00~4:00下降明显(HAPC组降幅5.9%vs HC组3.9%)。结论 HAPC患者夜间S_(a)O_(2)变化呈“勺形”特征,夜间极低S_(a)O_(2)水平可能对HAPC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改善夜间缺氧状态可能是预防或改善HAPC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动脉血氧饱和度(S_(a)O_(2)) 高原
下载PDF
基于深度测序和生信分析挖掘高原汉族人群红细胞增多症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思源 罗勇军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通过小样本外显子测序与公用数据库比对进行生物信息挖掘,探寻汉族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变异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汉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男性患者4例和高原健康男性5例,采集静脉血并提取DNA进... 目的通过小样本外显子测序与公用数据库比对进行生物信息挖掘,探寻汉族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变异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汉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男性患者4例和高原健康男性5例,采集静脉血并提取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将测序数据进行功能学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构建突变基因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选择显著性最高的基因,筛选潜在关键HAPC相关变异位点,初步探究相关变异与HAPC发病可能的机制。结果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发现HAPC相关的突变基因216个,其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mal growth farctor,EGF)基因在功能学富集分析(GO&KEGG),蛋白质互作网络(PPI)中具有高度显著性,初步筛选出5个潜在关键HAPC相关变异位点,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分析,最终筛选出EGF基因上3个可能的变异c.2124G>A(p.Met708Ile)、c.2351A>T(p.Asp784Val)以及c.2759A>T(p.Glu920Val),可能是HAPC的突变位点,与HAPC发病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汉族EGF基因的变异与HAPC发病存在相关性。EGF基因的变异可能通过干扰RNA剪接,改变RNA二级结构,影响蛋白质结构,进而影响EGF的生成及HAP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EGF基因 生物信息学 全外显子测序
下载PDF
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手术进展
7
作者 李一鸣 朱海宏 +1 位作者 蔡子为 赵得武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肝泡型棘球蚴病(HAE)是高原牧场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类感染性疾病,困扰并威胁着高原地区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由于肝泡型棘球蚴病感染进展缓慢,早期临床表现及体征不明显,常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大多数患者已是中晚期,甚至有些患者病灶... 肝泡型棘球蚴病(HAE)是高原牧场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类感染性疾病,困扰并威胁着高原地区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由于肝泡型棘球蚴病感染进展缓慢,早期临床表现及体征不明显,常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大多数患者已是中晚期,甚至有些患者病灶已通过淋巴管或血管向肺、脑、脾或其他部位转移,引起相应并发症,预后较差。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农牧民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血液中血红蛋白升高,临床上称之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当高原农牧民患HAE时,相对于低海拔地区的患者,手术风险更大,术后恢复差,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本文就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的临床诊断、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其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棘球蚴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 治疗现状 手术预后
下载PDF
低氧通过HIF-1α介导Hepcidin mRNA的去甲基化修饰促进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8
作者 白洁 黄河 +2 位作者 张莲 浩光东 万玛草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50-1255,共6页
目的:探讨HIF-1α和Hepcidin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招募和测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E组)和同一高海拔地区健康个体(HH组),以及出生于同一高海拔地区并在超过2年的时间段居住于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个体(LH组)外周血血红... 目的:探讨HIF-1α和Hepcidin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招募和测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E组)和同一高海拔地区健康个体(HH组),以及出生于同一高海拔地区并在超过2年的时间段居住于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个体(LH组)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质量(Hbmass)、血容量和外周血O_(2)饱和度(SpO_(2))。ELISA法测定上述个体外周血清HIF-1α和Hepcidin的水平。体外低氧诱导HepG2细胞,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和Hypoxia组,测定细胞中HIF-1α和Hepcidin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6A含量分析、RNA免疫共沉淀法(RIP)、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法,mRNA稳定性分析法深入探讨HIF-1α对Hepcidin mRNA的m6A去甲基化修饰的分子机制。结果:与LH组相比,HH组[Hb]、Hbmass水平和血容量升高,SpO_(2)降低;与HH组相比,HAE组[Hb]、Hbmass水平和血容量升高,SpO_(2)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Hypoxia组HIF-1αm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升高,Hepcidin m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Hypoxia组HepG2细胞的m6A(%)水平降低(P<0.05)。mRNA稳定性分析HepG2细胞中Hepcidin mRNA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Hypoxia组Hepcid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共转染了Hepcidin 3'-UTR和shRNA NT组的HepG2细胞相比,共转染了Hepcidin 3'-UTR和HIF-1αshRNA组的HepG2细胞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升高(P<0.05)。RIP结果显示,与IgG组相比,FTO Ab组Hepcidin 3'-UTR富集水平升高(P<0.05)。结论:低氧上调HIF-1α介导Hepcidin mRNA的去甲基化修饰参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缺氧诱导因子-1Α 铁调素 m6A RNA去甲基化修饰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藏药鬼箭锦鸡儿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分子机制
9
作者 刘超 韩春笋 +3 位作者 于进帅 李涛 陈帆 任建委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00-508,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藏药鬼箭锦鸡儿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寻找鬼箭锦鸡儿的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采用OMIM和GeneCard...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藏药鬼箭锦鸡儿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寻找鬼箭锦鸡儿的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采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HAPC靶点,并将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 networks),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筛选鬼箭锦鸡儿活性成分潜在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得到鬼箭锦鸡儿的有效活性成分25种,成分对应的靶点401个。连接度最高的前8种化学成分为7,3',4'-Trihgdroxy flavone、Geraldone、Quercetin、biochanin A、lsorhamnetin、7,4'-Dihydroxyflavone、Formononetin、Afrormosin。HAPC的疾病靶点共261个;药物成分与HAPC的交集靶点共41个,作用核心靶点包含VEGFA、AKT1、TNF、HAP90AA1、ESR1、MMP9、ACE、F2、CYP3A4、REN;参与的生物过程、细胞复合物、分子功能主要有缺氧反应生物过程、蛋白质磷酸化正调控过程、细胞表面、大分子复合体、类固醇结合、酶结合等;关键信号通路主要涉及Pathways in cancer、Chemical carcinogenesis-receptor activation、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8种主要活性成分与ACE、CYP3A4的结合情况很好,结合能均小于-8.5 kcal·mol^(-1)。结论鬼箭锦鸡儿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通路作用于多靶点来治疗HAPC,为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箭锦鸡儿 高原红细胞增多 分子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颅脑CT表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汪静静 土尕 +2 位作者 索南曲措 果让布吉尼玛 尕丁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3期397-400,415,共5页
目的:利用CT检查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患者颅内动脉管径、密度的变化,以及二者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含量的相关性,增加对HAPC患者颅脑CT表现的认识、提高HAPC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 目的:利用CT检查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患者颅内动脉管径、密度的变化,以及二者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含量的相关性,增加对HAPC患者颅脑CT表现的认识、提高HAPC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HAPC患者及生活在同海拔高度的健康对照者各1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颅脑CT表现,分析颅内动脉管径大小、密度高低以及二者与Hb的相关性。结果:HAPC患者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及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管径、密度均大于健康对照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APC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大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PC患者颅脑CT主要表现为颅内动脉管径代偿性增粗,密度显著增加,二者表现与Hb呈正相关。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颅脑CT表现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 CT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下载PDF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15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东知才让 多杰顿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4-0047,共4页
探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采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HAPC患者,随机分析观察组(75例藏医放血疗法)、对照组(75例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象指标、临床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 探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采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HAPC患者,随机分析观察组(75例藏医放血疗法)、对照组(75例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象指标、临床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藏医放血疗法治疗HAPC效果显著,适合在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 放血疗法 高原红细胞增多
下载PDF
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8
12
作者 白玛康卓 巴桑次仁 +5 位作者 次仁央宗 罗布占堆 央拉 春花 格桑曲珍 崔超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了解拉萨和阿里地区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的患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拉萨(海拔3 680-3 800 m)和阿里(海拔4 400-4 700 m)2个地区的2 757例世居藏族人口进行问... 目的了解拉萨和阿里地区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的患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拉萨(海拔3 680-3 800 m)和阿里(海拔4 400-4 700 m)2个地区的2 757例世居藏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血液学检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2 757例中HAPC患者共72例,总患病率为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阿里地区HAPC患病率明显高于拉萨地区(5.2%vs 1.9%,P〈0.05);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3.4%vs 1.9%,P〈0.05);吸烟人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4.7%vs 2.1%,P〈0.05);不同职业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牧民(9.2%),其次是个体户者(7.3%),家庭月收入最低组HAPC患病率最低(2.1%)。HAPC患病率与饮酒、文化程度和各年龄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海拔(P〈0.01)、性别(P〈0.01)和职业(P〈0.01)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因素。结论拉萨和阿里地区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总患病率较低,海拔、性别和职业是影响其发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红细胞增多 患病率 藏族
原文传递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理功能反应 被引量:22
13
作者 靳国恩 韵海霞 +4 位作者 马兰 白振中 杨应忠 曹越 格日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713-4716,共4页
背景:国内外关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研究主要以模拟海拔进行,少数情况下进行现场研究,但在现场究竟多长时间可以使平原大鼠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功能反应进行初步... 背景:国内外关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研究主要以模拟海拔进行,少数情况下进行现场研究,但在现场究竟多长时间可以使平原大鼠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功能反应进行初步观察。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09在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和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160~200g,雌雄各半。10只高原鼠兔(Pika)于青海玛多县4300m现场捕获,体质量100~180g。促红细胞生成素试剂盒由美国R&DSystems公司提供。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高原15和30d两组(雌雄分开),每组各15只,运至海拔4300m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饲养。余20只大鼠为对照组在西宁海拔2260m饲养。另10只高原鼠兔作为高海拔对照组。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高原15d组和高原30d组中出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阳性数。②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与各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比较。③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与各正常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氧饱和度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原15,30d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升高,与高海拔和低海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原15d对照组中血红蛋白>207g/L,红细胞压积>65%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占75%,高原30d组中占93%。高原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值显著高于高海拔和低海拔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Wistar大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认为在海拔4300m地区饲养30d才可完全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低海拔动物在不同海拔具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模型 动物 生理功能
下载PDF
EPAS1基因rs6756667及rs7583392多态性与汉族男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郁 蒋春华 +2 位作者 罗勇军 刘福玉 高钰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PAS蛋白1(EPAS1)基因rs6756667、rs7583392多态性与汉族男性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APC患者318例(HAPC组)与高原同期汉族男性健康对照316例(对照组),采用PCR.HRM分析方法检测EVAS1基因rs6... 目的探讨内皮PAS蛋白1(EPAS1)基因rs6756667、rs7583392多态性与汉族男性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APC患者318例(HAPC组)与高原同期汉族男性健康对照316例(对照组),采用PCR.HRM分析方法检测EVAS1基因rs6756667及rs7583392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搜集人类单倍体计划数据库中北京汉族人群和既往文献中藏族人群的基因多态性数据,与本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结果rs6756667及rs7583392存在AA、AG、GG基因型。rs6756667的这三种基因型在HAPC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1.9%、16.0%、82.1%和3.2%、22.8%、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其中GG基因型频率在HAP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o.025),而A等位基因频率与G等位基因频率在HAPC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1,OR=0.645,95%CI0.459~0.908)。rs7583392三种基因型在HAPC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77.7%、18.6%、3.7%和69.0%、24.0%、7.0%,但频率分布不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与人类单倍体计划数据库中北京汉族人群的数据相比,HAPC组rs6756667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但与既往文献中藏族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33,P〈0.0001)。结论EPAS1基因rs6756667多态性与汉族男性HAPC的发生存在相关性,A等位基因可能是HAPC的保护因素,而GG基因型可能是HAPC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红细胞增多 内皮PAS蛋白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高亮 崔建华 +2 位作者 马广全 曾东风 孔佩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28-2529,共2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血管治疗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证实雌激素可抑制红细胞增生,因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成年男性、少见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高原红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采用低频旋转磁场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大龙 杨军 +3 位作者 罗永昌 俞洁 罗陈宇 曹征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7,共4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常成为其它慢性高原病的初始肇因。HAPC的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目前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以放血疗法或血液稀释疗法为代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常成为其它慢性高原病的初始肇因。HAPC的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目前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以放血疗法或血液稀释疗法为代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病因治疗,复发率高;后者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待进一步验证。大量文献表明:旋转磁场可改善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特性,可促进微循环。基于此,通过研究观察低频旋转磁场对红细胞增生的作用,以探索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新方法。使用低频旋转磁场系统对6名志愿者进行治疗,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血尿酸等4个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经过低频旋转磁场治疗14 d后(60 min/d),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尿酸平均值分别降低7.87%、9.67%、31.59%,而血红蛋白浓度则较为稳定(仅降低3.61%)。初步的试验显示,低频旋转磁场对治疗红细胞增生有一定的效果,有望被用于辅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但其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旋转磁场 高原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计数 血尿酸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石泉贵 冯东方 +4 位作者 陈芳芳 石华英 童静 肖静 黄淮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385-1386,共2页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凝血功能的损伤状况。方法选择高HAPC患者69例,检测空腹血浆标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以生活在同海拔地的健康人群作为高原对照组...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凝血功能的损伤状况。方法选择高HAPC患者69例,检测空腹血浆标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以生活在同海拔地的健康人群作为高原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APC患者Fbg、APTT、TT水平均高于高原对照组(P<0.05),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表明,综合治疗可促进HAPC患者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HAPC患者出血与凝血两个过程十分复杂,既包含生理性的适应过程,同时也包含着从生理适应到病理改变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凝血功能 凝血指标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发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马婕 崔森 +1 位作者 冀林华 熊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常驻高原居民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高原病。近年来,有许多针对高原地区人群遗传相关的研究。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相关基因...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常驻高原居民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高原病。近年来,有许多针对高原地区人群遗传相关的研究。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相关基因与HAPC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其水平变化对HAPC的病因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缺氧诱导因子1 红细胞生成素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藏药三果汤散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强 杨文娟 +3 位作者 张艺 更藏加 李宁 聂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01-2406,I0018,共7页
目的:观察藏药三果汤散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抗氧化等指标表达的影响,探究三果汤散干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每组8只,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三果汤高、中、低剂... 目的:观察藏药三果汤散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抗氧化等指标表达的影响,探究三果汤散干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每组8只,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三果汤高、中、低剂量组。将模型组和给药组置于5000米高原环境模拟舱内,40 d后测定大鼠血常规、血流变、SOD、MDA、EPO、ROS、HIF-1α等指标,探究三果汤散干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结果:与高原模型组相比,三果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RBC、HGB和HCT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也有显著改善,三果汤散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HIF-1α蛋白含量降低。与平原对照组相比,高原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HIF-1α蛋白含量显著升高,EPO浓度显著升高,EPO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0. 05)。结论:三果汤散具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能降低耗氧量、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缺氧造成的血流变改变、改善机体的能量代谢,这可能是其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三果汤散 高原红细胞增多 抗缺氧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高原地区成年男性血常规参数差异性及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翠莉 吴明阳 +2 位作者 谢磊 尚冬梅 李博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293-294,298,共3页
目的探讨四川高原地区不同海拔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方法抽取乐山、康定、甘孜、石渠等4个海拔高度的成年男性标本,检测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PLT)等8项... 目的探讨四川高原地区不同海拔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方法抽取乐山、康定、甘孜、石渠等4个海拔高度的成年男性标本,检测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PLT)等8项指标;分析各组血常规指标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分析甘孜、石渠地区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的差异。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之间,除外MCV、MCHC,其他血常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甘孜、石渠地区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原藏区血常规各项参数的参考范围应依据当地情况建立;应加强对3000 m以上地区人员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高原 红细胞增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