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9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微观模拟
1
作者 孔维军 李立峰 +4 位作者 张建宁 苏书震 师国记 黄耀 张美丹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部位运移聚集,有利于后续水驱阶段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地层倾角的增大、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剩余油再动用;关井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剩余油向高部位采出端接近聚集;后续水驱阶段注入速度的增大会增加波及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断块油藏 剩余油再动用 运移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及工程实践路径
2
作者 杨勇 曹绪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针对胜利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在科学、技术、管理、工程四个角度面临的开发矛盾,以渤76块为典型单元,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具体对策分析,构建了“适、专、快、集”的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适”指在老油田科学开发方式转化上,构建不... 针对胜利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在科学、技术、管理、工程四个角度面临的开发矛盾,以渤76块为典型单元,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具体对策分析,构建了“适、专、快、集”的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适”指在老油田科学开发方式转化上,构建不同油藏类型老油田化学驱最佳介入时机模型,提出了在含水率相对较低的阶段,是适合化学驱的有利时机,高效开发方式需“适”介入。“专”指在老油田开发技术应用上,改变传统聚合物先溶解后注入的开发思路,研制可控相转化聚合物,使聚合物先注入后溶解,解决炮眼剪切降解的难题,提高油水流度控制能力,老油田开发矛盾需“专”治理。“快”指在老油田综合管理模式上,改变传统方式,即矿场提问题、研究院设计方案、化工厂生产驱油剂的“串联”管理模式,提出充分发挥矿场、研究院、生产厂三方优势的“并联”管理模式,形成针对单一油藏的产品工业化工艺包以及产业化落地方案,老油田开发技术实现“快”转化。“集”指在老油田工程应用实践上,打破老油田化学驱地面大规模建站的工程工艺模式,采用集约化撬装配注设备,实现老油田化学驱的集约快速配注,老油田工程工艺实现“集”应用。运用上述方法,在胜利油田渤76块综合含水率上升初期,实施由水驱转为可控相转化聚合物驱,实施后一年即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单井日产油水平增加8.6t/d,综合含水率降低3.1%,验证了综合治理模式的可行性,为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老油田 质量发展 综合治理新方法 采收率 工程实践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CO_(2)人工气顶驱油-封存适宜条件研究
3
作者 王军 邱伟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4,63,共8页
针对水驱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剩余油常富集在构造高部位或厚油层顶部,井网控制不到的问题,利用油藏自身特点注CO_(2)形成气顶驱,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并实现CO_(2)封存,但什么样的油藏适宜开展气顶驱尚待研究。通过剖析典型高含水油... 针对水驱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剩余油常富集在构造高部位或厚油层顶部,井网控制不到的问题,利用油藏自身特点注CO_(2)形成气顶驱,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并实现CO_(2)封存,但什么样的油藏适宜开展气顶驱尚待研究。通过剖析典型高含水油藏CO_(2)气顶驱见效特征,分析气顶驱油过程中油气界面移动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物理模拟,以提高采收率幅度、换油率、到达极限气油比时间、存气率等为主要评价标准,研究地层倾角、原油密度、黏度、油藏封闭性、渗透率、水动力强弱等相关参数对CO_(2)气顶驱油-封存效果的影响。按照到达极限气油比时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大小,评价各参数对驱油--封存效果的影响程度,确定高含水期油藏的CO_(2)气顶驱油-封存筛选条件主要受油藏封闭性、地层倾角、原油黏度、油层渗透率及厚度影响,为拓展CO_(2)驱应用范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CO_(2)人工气顶 敏感性因素 地层倾角 水动力强弱 存气率
下载PDF
泡沫堵水技术在高含水油田研究应用
4
作者 李立冬 梁拓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10期93-96,共4页
目前,海上油田多采用大段防砂和强注强采的开发模式以满足“少井高产”技术需求,但经过长期强注强采,加之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度比大等因素,导致部分生产井防砂段内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严重,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以渤海... 目前,海上油田多采用大段防砂和强注强采的开发模式以满足“少井高产”技术需求,但经过长期强注强采,加之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度比大等因素,导致部分生产井防砂段内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严重,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以渤海油田为例,目前含水率高于80%的井占生产井总量的比例高达39.9%,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迫在眉睫。现有油井堵控水方法主要分为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但机械堵水只能解决层间矛盾,且作业难度大、施工成本高,因此一般以化学堵水手段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堵水 机械堵水 层间矛盾 渤海油田 高含水油田 产量递减 海上油田 堵水技术
下载PDF
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层间干扰影响因素
5
作者 李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层间干扰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同类型气藏合采气井高效开发,以该盆地北缘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集层地质条件、储集层改造对合采井产层段贡献的影响,指出了该类合采气...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层间干扰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同类型气藏合采气井高效开发,以该盆地北缘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集层地质条件、储集层改造对合采井产层段贡献的影响,指出了该类合采气井层间干扰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合采井各产层段贡献率主要受各产层段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控制,其产层段孔隙度占主导地位;(2)储层压裂改造对于提高气井产量具有较大的作用,但对合采井各产层段的贡献率却很小;(3)对于致密高含水气藏而言,含气饱和度是合采井产层段贡献率及层间干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4)合采井各产层段之间的孔隙度级差、渗透率级差及含气饱和度级差直接影响着合采井层间干扰程度。结论认为:(1)合采井产层段的孔隙度越大、渗透性越好、含气饱和度越高,则产层段的产量贡献率越大;(2)合采井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3个参数的级差越大,层间干扰程度越大,当孔隙度级差大于1.248或渗透率级差大于2.69或含气饱和度级差大于1.22时,合采井层间干扰已经非常严重,亟需开展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 东胜气田 致密高含水气藏 合采气井 层间干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注采井网优化技术
6
作者 孔维军 张建宁 +2 位作者 苏书震 程平 师国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后,目前处于中高含水开发期。现阶段储层非均质性对注采井网的影响更加突出,局部存在低效无效注水循环问题,亟需优化调整注采井网。根据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富集类型和影响因素,在原井网基础上,...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后,目前处于中高含水开发期。现阶段储层非均质性对注采井网的影响更加突出,局部存在低效无效注水循环问题,亟需优化调整注采井网。根据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富集类型和影响因素,在原井网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相控条件下的注采井网优化技术政策研究。根据模拟结果,确立了抽稀井网和转注高含水油井两种注采井网优化技术的政策界限,指导陈2断块、韦2断块注采井网优化调整,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小断块 高含水油藏 注采井网 优化调整 水驱效果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
7
作者 王吉涛 李俊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9,共12页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一步提出了目前剩余油研究的难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剩余油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井网密度、井网模式、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生产动态等;剩余油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分析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矿场测试方法等,各种方法的研究目的和适用条件不同,测试结果反映不同位置、不同尺度下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总体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的特征,剩余油微观分布呈现连续相和非连续相多种形式;剩余油研究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方面:超大物理模型的构建、多尺度高分辨率成像系统集成、考虑不同驱替介质及物性时变与非连续相非线性渗流的数值模拟改进方法、多学科多方法矿场测试的综合应用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 分布特征 非线性渗流 研究方法 适用条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海上高含水油井分段开采的选井方法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丰辉 孟令强 +4 位作者 李思达 王彦利 李彦来 乐平 张东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62-71,共10页
海上边底水油藏一旦见水会迅速进入高含水阶段,而分段开采可以达到抑制高含水和延长油井寿命的目的。因此,可利用分段开采机理模型对含水上升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高含水油井分段开采的选井方法依据,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验证... 海上边底水油藏一旦见水会迅速进入高含水阶段,而分段开采可以达到抑制高含水和延长油井寿命的目的。因此,可利用分段开采机理模型对含水上升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高含水油井分段开采的选井方法依据,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影响因素敏感性大小排序为黏度>高低渗级差>高渗条带比例>最大产液>高渗段渗透率。2)根据生产动态、水平段地质资料及邻井资料将海上底水油藏高含水水平井见水模式分为线性见水全面水淹、点状见水局部水淹和多点见水全面水淹,其中点状见水局部水淹模式可进行分段开采。以典型井A1为例,利用所建选井方法流程判断含水率曲线为线状见水特征,开井含水高,水平段渗透率分段特征明显,Ⅲ-1小层水淹程度较高,A1井跟部水淹严重,且由于第1套夹层遮挡,A1井趾部水淹程度较低,为点状见水模式局部水淹,符合分段开采特征。3)针对点状见水局部水淹水平井,采用分段开采进行稳油控水,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预测,分段开采方案开发较不分段方案产油量和采收率得到显著提升,验证了选井方法及分段开采的适用性。提出的选井方法流程可为现场水平井分段开采选井研究提供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水平井 分段开采 选井 模拟分析
下载PDF
高含水钻井固废超细颗粒过滤分离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颖 温钰奇 +2 位作者 李辉 庞凯 罗会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针对钻井固废处理的难点在于其含有大量10μm以下的超细颗粒难以分离问题,结合振动筛分和深层过滤处理方法,从减少整体固相含量和分离超细颗粒出发,开发了一种能有效去除高含水钻井固废中超细颗粒的新型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优选工艺... 针对钻井固废处理的难点在于其含有大量10μm以下的超细颗粒难以分离问题,结合振动筛分和深层过滤处理方法,从减少整体固相含量和分离超细颗粒出发,开发了一种能有效去除高含水钻井固废中超细颗粒的新型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优选工艺参数下,高含水钻井固废经过振动筛分处理后,10μm以上的较大颗粒被去除,固相含量从30.42%降低至9.55%。筛下液再经过深层过滤处理,92.77%的超细颗粒被去除。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处理方法对高含水钻井固废超细颗粒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有利于实现高含水钻井固废回收利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钻井固废 振动筛分 深层过滤
下载PDF
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失稳特性与处理技术研究
10
作者 高树鑫 张双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高含水区域的膨胀土边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其失稳性对于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旨在探究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失稳特性,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技术。通过实际工程调查,分析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失稳特性和力学... 高含水区域的膨胀土边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其失稳性对于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旨在探究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失稳特性,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技术。通过实际工程调查,分析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失稳特性和力学性能。结合现有的加固处理技术,提出适用于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处理方法,包括土体排水降湿、边坡加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等内容。研究表明,高含水条件下膨胀土的含水量增加会导致其体积膨胀和强度降低,从而增加边坡失稳风险。采用排水降湿法可以有效降低高含水区域膨胀土边坡的失稳风险,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区域 膨胀土边坡 边坡失稳 处理技术 排水降湿法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1
作者 王恩博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对于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刻画难度大,如何寻找剩余油甜点区成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关键。以H区块为例,在分析不同韵律性储层水淹特征基础上,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生产井间、断层附近剩余油富集以及... 对于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刻画难度大,如何寻找剩余油甜点区成为提高水驱采收率关键。以H区块为例,在分析不同韵律性储层水淹特征基础上,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生产井间、断层附近剩余油富集以及正韵律和渗透率极差小的反韵律厚油层顶部,并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制定合理的挖潜对策,包括实施加密井、老井侧钻及厚层顶部部署水平井等,现场部署实施各类井23口,日注水量增加440方,日产油量最高增加170t,采油速度提高0.28%,阶段累增油5.7万t,预计可提高水驱采收率5%,实现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剩余油 分布特征 挖潜对策
下载PDF
高含水区船闸基坑防渗墙施工的控制措施
12
作者 李成 韦率权 《珠江水运》 2024年第8期71-73,共3页
船闸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和效益。在高含水区进行船闸基坑防渗墙施工时,由于地下水丰富,地层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渗漏和塌陷等工程问题,因此,研究高含水区船闸基坑防渗墙施工的控制措施具... 船闸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和效益。在高含水区进行船闸基坑防渗墙施工时,由于地下水丰富,地层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渗漏和塌陷等工程问题,因此,研究高含水区船闸基坑防渗墙施工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高含水区船闸基坑防渗墙施工的特点,以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施工为例,从基坑降水、墙体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例证和数据,分析了这些措施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区船闸基坑 防渗墙施工 控制措施
下载PDF
中高渗油藏高含水阶段智能分注分采精准挖潜技术及应用
13
作者 佘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91-95,共5页
XX油田老区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大都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面临层间干扰严重,高渗层注水效率低,流线长期固定,低渗层动用差或未动用,水驱动用不均衡的问题。将利用数值模拟建立数值模型,对老区生产情况进行拟合,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应用智... XX油田老区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大都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面临层间干扰严重,高渗层注水效率低,流线长期固定,低渗层动用差或未动用,水驱动用不均衡的问题。将利用数值模拟建立数值模型,对老区生产情况进行拟合,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应用智能分注分采的开发技术,精准挖潜老区剩余油,高效注水、均衡驱替,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开发阶段 数模研究 智能分注分采
下载PDF
海上高含水油田示踪监测控水技术及应用
14
作者 曾奇灯 马宇奔 +2 位作者 张斌斌 吴高盛 张珂 《价值工程》 2024年第7期98-100,共3页
针对海上高含水油田在完井之后无法实现精准找水、控水的难题,将微量元素示踪监测技术与机械控水技术结合,形成示踪监测控水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在满足稳油控水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海上高含水油田生产井不动管柱... 针对海上高含水油田在完井之后无法实现精准找水、控水的难题,将微量元素示踪监测技术与机械控水技术结合,形成示踪监测控水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在满足稳油控水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海上高含水油田生产井不动管柱产液剖面在线监测;通过在井口取样分析示踪剂的浓度,无需改变生产制度,即可定量计算出各个层段的油水动态变化及产液贡献;可精准识别见水时间及主力见水位置,有利于优化油田生产制度,实现精准找水,提高稳油控水技术的针对性。研究及应用结果为此类高含水油田的治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示踪监测 产液剖面 控水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运用探讨
15
作者 赵晓龙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石油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采油田的资源将逐渐枯竭,因此,高含水油田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高含水油田通常面临着水油比高、采油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对石油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分层采油技... 石油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采油田的资源将逐渐枯竭,因此,高含水油田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高含水油田通常面临着水油比高、采油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对石油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分层采油技术成为一种关键的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油效率和减少水的开采。基于此,旨在探讨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其原理、方法、优势和限制。我们将研究不同的分层采油技术,包括多管分层开采和单管分层开采,以及相关的转向剂和压裂剂选择。此外,我们将深入研究该技术的现实应用,探讨其在我国石油工程中的运用情况,并分析其效果和潜在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分层采油技术 多管分层开采 单管分层开采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运用探讨
16
作者 杨红华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石油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采油田的资源逐渐枯竭,使高含水油田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高含水油田通常面临着水油比高、采油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对石油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分层采油技术... 石油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采油田的资源逐渐枯竭,使高含水油田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高含水油田通常面临着水油比高、采油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对石油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分层采油技术成了一种关键的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油效率和减少水的开采。基于此,旨在探讨高含水后期分层采油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其原理、方法、优势和限制。我们将研究不同的分层采油技术,包括多管分层开采和单管分层开采,以及相关的转向剂和压裂剂选择。此外,我们将深入研究该技术的现实应用,探讨其在我国石油工程中的运用情况,并分析其效果和潜在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分层采油技术 多管分层开采 单管分层开采
下载PDF
东胜气田A井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高含水气藏地质建模
17
作者 邱新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2期1-7,13,共8页
为了精细描述致密高含水气藏可供开发调整的有利区、明确储集层参数的空间展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A井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适合高含水气藏的建模方法,综合岩心、测井、钻井等资料,借助Petrel软件建立了该... 为了精细描述致密高含水气藏可供开发调整的有利区、明确储集层参数的空间展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A井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适合高含水气藏的建模方法,综合岩心、测井、钻井等资料,借助Petrel软件建立了该区下石盒子组气藏三维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整体上为北东高、南西低的宽缓单斜,区内发育两条正断层、小型鼻状隆起以及背斜构造;②盒1段河道及复合心滩规模较大,呈“砂包泥”状,盒2+3段河道及心滩规模相对较小,呈“泥包砂”状,研究区泥岩夹层占比为50%,粉砂岩夹层和致密层夹层占比为30%;③所建模型数据与实际钻井情况较为相符,能够快速高效地计算研究区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出A井区下石盒子组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为341.16×10^(8) m^(3)。结论认为:①利用精细水平井单层划分成果细化地层微构造可以建立全区精细构造模型;②建立水平井构型控制的沉积微相模型及隔夹层模型能有效提高物性参数模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③沉积微相、岩石相、断层等主控因素约束的水平井气藏属性参数建模能有效提高物性参数模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在致密高含水气藏“多、薄、窄、密、强、杂”型的储层空间中适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 致密高含水气藏 地质建模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聚集度表征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晨云 窦松江 +4 位作者 窦煜 柳朝阳 黄博 王振宇 李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0-695,共6页
剩余油聚集度是评价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效果及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剩余油储量丰度,确定油藏优势储量区;利用单块面积、分布密度和形状指数,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剩余油聚集度的表征。研究表明,对于一个稳定开发的油藏... 剩余油聚集度是评价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效果及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剩余油储量丰度,确定油藏优势储量区;利用单块面积、分布密度和形状指数,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剩余油聚集度的表征。研究表明,对于一个稳定开发的油藏,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离散与聚集可分为一次离散阶段、迅速分离阶段、波动聚集与离散阶段和二次离散阶段。利用表征指标对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二区七断块Nm3-4-1小层进行评价,该小层剩余油聚集度随着开发的进行稳步下降,现阶段由于注采结构和井网调整,剩余油聚集度开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熵权法 剩余油聚集度 剩余油团块属性 形状指数 注采井网 分布密度 采收率
下载PDF
高含水期原油低温集输温度界限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东海 李文洋 +5 位作者 李金永 杨中锋 赵丽 卢细来 韩毅 雷创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原油流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传统的集输工艺流程能耗较高,为了降低集输能耗,急需对管道低温集输温度界限进行研究。因此,在华北油田测试区块建立了可视化试验装置,研究实际生产过程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和...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原油流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传统的集输工艺流程能耗较高,为了降低集输能耗,急需对管道低温集输温度界限进行研究。因此,在华北油田测试区块建立了可视化试验装置,研究实际生产过程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和温度界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集油管线温度的降低,存在3个压降变化的转折点,其中压降增加率突变点和压降峰值点所对应的特征温度可作为低温集输的温度界限,据此拟合得到了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黏壁温度回归模型。基于所得模型,针对不同工况下低温集输的温度界限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创建了低温集输可行性的图示判断工具。所得结果对高含水期油田实际生产中低温集输的可行性判断及其安全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低温集输 温度界限 回归模型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CO_(2)驱油与地质封存机理研究现状及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0
作者 鞠斌山 杨怡 +3 位作者 杨勇 吕广忠 张传宝 曹伟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67,共15页
为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将化石能源燃烧生成的CO_(2)捕集后注入到高含水油藏,不仅可提高原油采收率,而且能在油层中实现CO_(2)地质封存,有利于实现油气增产和降低碳排放的双重目标。针对高含水油藏的特点,从CO_(2)驱油和... 为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将化石能源燃烧生成的CO_(2)捕集后注入到高含水油藏,不仅可提高原油采收率,而且能在油层中实现CO_(2)地质封存,有利于实现油气增产和降低碳排放的双重目标。针对高含水油藏的特点,从CO_(2)驱油和地质封存机理、赋存方式、埋存量计算方法以及CO_(2)运移、泄漏风险预测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回顾。基于高含水油藏CO_(2)驱油与地质封存的中外研究现状,结合与之密切相关的科学领域及其矿场面临的难题,提出了CO_(2)与储层岩石和流体反应、驱油机理和封存方式、赋存量、封存效率、泄漏与风险防控等亟需深入研究的10个关键问题,为CO_(2)驱油与地质封存研究方向及产业化技术储备提供参考。CO_(2)驱油与地质封存问题的解决,对服务于“碳减排”和“碳增汇”,实现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CO_(2)驱油 CO_(2)地质封存 CO_(2)埋存量 泄漏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