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H下降速率的反馈补料策略高密度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NQ2508
1
作者 陈晓岑 徐岩 +2 位作者 刘彦民 李晓军 穆晓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酸奶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的重要菌种,其高密度培养对于提高菌种在应用产品生产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葡萄糖浓度和发酵pH是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关键因子,底物葡萄糖被转化为细胞菌体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探...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酸奶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的重要菌种,其高密度培养对于提高菌种在应用产品生产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葡萄糖浓度和发酵pH是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关键因子,底物葡萄糖被转化为细胞菌体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探究葡萄糖消耗速率与表征乳酸生成的发酵pH下降速率的关系,是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代谢流方向的重要方法。该实验通过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对葡萄糖消耗速率-pH降低速率相关模型研究,并基于底物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一条基于pH下降速率的保加利亚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反馈补料发酵策略。通过化学中和法控制发酵pH为6.0~5.0,基于pH下降速率进行反馈补料将葡萄糖质量浓度控制在8~2 g/L,发酵液的活菌数达到3.6×10^(9)CFU/mL,是批次分批培养的2.4倍。该策略的应用结果为提高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反馈补料策略 高密度培养 区间pH培养 比生长速率
下载PDF
高密度培养对猪肌肉干细胞命运的影响
2
作者 林玲 朱浩哲 +5 位作者 蒋翊宸 郑燕燕 刘政 吴中元 丁世杰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65-174,共10页
以猪肌肉干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4组不同初始密度(2.7×10^(3)、5.4×10^(3)、1.1×10^(4)cells/cm2和2.2×10^(4)cells/cm^(2))细胞培养3 d,探究高密度条件对猪肌肉干细胞命运的影响,其中2.7×10^(3)cells/cm^... 以猪肌肉干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4组不同初始密度(2.7×10^(3)、5.4×10^(3)、1.1×10^(4)cells/cm2和2.2×10^(4)cells/cm^(2))细胞培养3 d,探究高密度条件对猪肌肉干细胞命运的影响,其中2.7×10^(3)cells/cm^(2)组为对照组。计数结果表明,猪肌肉干细胞适宜的培养密度为2×10^(4)~3×10^(4)cells/cm^(2),超出此范围造成了增殖相关蛋白p-ERK1/2的下调,从而产生增殖抑制效应;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最高密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2 125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衰老、细胞周期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深入研究转录组学结果发现,高密度条件下干性基因PAX7、PAX3和静息相关基因SPRY1表达上调;分化基因MYOD、MYOG、MYH3和衰老基因P21、P53、P15出现上调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接种密度升高,干性基因PAX7和SPRY1、分化基因MYOG、衰老基因P21均出现上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猪肌肉干细胞在高密度条件下,会出现重返静息状态、分化和衰老等多种细胞命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高密度下细胞命运决定机制,为细胞培养肉研究在高密度条件下调节细胞增殖分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干细胞 高密度培养 衰老 增殖 干性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鞘氨醇单胞菌的微囊化高密度培养优化
3
作者 王明成 刘道奇 +1 位作者 刘超英 柴迎慧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8期154-160,共7页
在家禽饲养过程中,饮水中添加鞘氨醇单胞菌可显著提高鸡肉和蛋的品质,但传统发酵培养下菌体密度低,不能满足家禽养殖的需求。为提高鞘氨醇单胞菌的产量,该研究首先测定了鞘氨醇单胞菌的生长曲线,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 在家禽饲养过程中,饮水中添加鞘氨醇单胞菌可显著提高鸡肉和蛋的品质,但传统发酵培养下菌体密度低,不能满足家禽养殖的需求。为提高鞘氨醇单胞菌的产量,该研究首先测定了鞘氨醇单胞菌的生长曲线,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为:蔗糖20.0g/L,酵母浸粉25.0g/L,NaCl 10.0g/L,KH_(2)PO_(4) 2.0g/L,pH 6.0,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0℃。基于以上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将微囊化鞘氨醇单胞菌连续培养4代,细胞数达到51.7×10^(9)CFU/mL,是最适培养条件下活菌数量的3.64倍,是优化前培养基正常培养条件下的29.4倍。因此,该试验不仅通过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而且通过微囊华高密度发酵使菌体密度得到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单胞菌 微囊化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高密度培养技术 被引量:32
4
作者 熊涛 黄锦卿 +2 位作者 宋苏华 关倩倩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62-268,共7页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蛋白胨质量分数0.98%、K2HPO4质量分数0.59%。利用15L全自动发酵罐,在接种量3%、pH6.5、培养温度35℃的最佳条件下,采用氨水中和发酵培养基和指数流加碳、氮源,最终发酵液中植物乳杆菌菌体浓度达到9.3×109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响应面 培养基优化 高密度培养 指数流加
下载PDF
利用恒溶氧-补料分批技术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生产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A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民 陈常庆 +1 位作者 朴勤 陈苏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0-275,共6页
对表达人骨形成蛋白2A(BMP2A)的重组大肠杆菌YK537/pDHB2m在500ml摇瓶中进行了培养条件的摸索实验,继后用5L自控发酵罐进行分批培养和分批补料培养,以获取rhBMP2A。两种培养方式结果比较... 对表达人骨形成蛋白2A(BMP2A)的重组大肠杆菌YK537/pDHB2m在500ml摇瓶中进行了培养条件的摸索实验,继后用5L自控发酵罐进行分批培养和分批补料培养,以获取rhBMP2A。两种培养方式结果比较表明,在培养过程中保持30%~40%左右的溶解氧和限制性流加葡萄糖可以使BMP2A的含量达到278g/L,最终菌体密度为OD60053(相当于干菌212g/L),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5%。该培养技术的关键是:(1)在培养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溶解氧;(2)限制性流加葡萄糖;(3)42℃起始诱导的时间控制在对数生长中期,持续表达时间为4h;(4)细菌持续生长的比生长速率控制在03h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分批补料 高密度培养 BMP-2A
下载PDF
微载体高密度培养Vero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佃亮 肖成祖 +1 位作者 陈昭烈 黄子才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微载体是动物细胞高密度培养的有效手段。首先在硅化的方瓶中对Cytodex1、Cytodex3、Biosilon、Bellco Glass Microcarrier、CT-1、CT-3、MC-1、CT-28种国产和进口... 微载体是动物细胞高密度培养的有效手段。首先在硅化的方瓶中对Cytodex1、Cytodex3、Biosilon、Bellco Glass Microcarrier、CT-1、CT-3、MC-1、CT-28种国产和进口微载体进行了比较和筛选。确定以Biosilon作为Vero细胞高密度培养的首选微载体。用500ml Wheaton搅拌瓶探索影响Vero细胞高密度培养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细胞培养 微载体 高密度培养 VERO细胞
下载PDF
甲醇营养型酵母高密度培养过程中甲醇和乙醇的GC快速检测 被引量:19
7
作者 邓兵兵 方宏清 +2 位作者 薛冲 赵洪亮 刘志敏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9,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 (GC)快速检测甲醇营养型酵母发酵液中的甲醇、乙醇含量 ,具有样品处理简便 ,测定时间较短 ,结果重现性好的特点。在 1~ 10mg/m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毕赤酵母高密度高表达发酵过程中应用此法对甲醇和乙醇进行... 采用气相色谱法 (GC)快速检测甲醇营养型酵母发酵液中的甲醇、乙醇含量 ,具有样品处理简便 ,测定时间较短 ,结果重现性好的特点。在 1~ 10mg/m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毕赤酵母高密度高表达发酵过程中应用此法对甲醇和乙醇进行实时监控 ,细胞终密度超过 30 0g/L(干重 )。本方法为甲醇营养型酵母工程菌的发酵中试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发酵生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甲醇营养型酵母 甲醇 乙醇 GC 快速检测 高密度培养 表达系统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Pichia pastoris高密度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郭美锦 吴康华 +3 位作者 杭海峰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11,共6页
基因工程菌pichiapastoris最佳种子培养基为添加 4mL/LPTMl的BMGY培养基 ;全合成高密度摇瓶培养基是甘油 4% ,(NH4) 2 SO41 0g/L ,CaSO40 93g/L ,K2 SO41 8 2g/L ,MgSO4·7H2 O 1 4 9g/L ,0 1mol/L磷酸缓冲液 (pH =6 0 )配制 ,培养... 基因工程菌pichiapastoris最佳种子培养基为添加 4mL/LPTMl的BMGY培养基 ;全合成高密度摇瓶培养基是甘油 4% ,(NH4) 2 SO41 0g/L ,CaSO40 93g/L ,K2 SO41 8 2g/L ,MgSO4·7H2 O 1 4 9g/L ,0 1mol/L磷酸缓冲液 (pH =6 0 )配制 ,培养 2 6h后细胞密度OD60 0 可达到 65。经SDS PAGE电泳图谱分析 ,甲醇诱导培养 72h结果 :1 2h有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表达 ,2 4h达到最大。此全合成摇瓶培养基与批补料发酵培养基相类似 ,有利于指导发酵罐上发酵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菌 毕赤酵母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过滤法高密度培养凝结芽孢杆菌TQ33 被引量:16
9
作者 戚薇 刘馨磊 +3 位作者 王建玲 陈莹 路福平 杜连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8,共4页
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装置进行TQ3 3高密度培养 ,确定了采用过滤法进行高密度培养的工艺流程和参数。在对数后期 ,当乳酸质量浓度达到 15g/L时 ,开始过滤培养。过滤培养阶段持续 6h ,培养过程中平均过滤速率和培养基的流入速率为 1L/h ,平... 利用中空纤维超滤装置进行TQ3 3高密度培养 ,确定了采用过滤法进行高密度培养的工艺流程和参数。在对数后期 ,当乳酸质量浓度达到 15g/L时 ,开始过滤培养。过滤培养阶段持续 6h ,培养过程中平均过滤速率和培养基的流入速率为 1L/h ,平均稀释率为 0 4/h。对通过试验所确定的工艺进行高密度培养 ,最终菌体和芽孢浓度分别达到 1 6× 10 10 cfu/mL和 1 2× 10 10 cfu/mL ,是分批培养的 2 1倍和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法 高密度培养方法 凝结芽孢杆菌 中空纤维超滤装置
下载PDF
培养模式对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坚 李寅 +2 位作者 毛英鹰 伦世仪 Yoon-MoKoo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2-455,共4页
利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谷胱甘肽(GSH)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本研究室已对面包酵母生产GSH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2],但距工业化生产尚有一段距离,关键在于高GSH含量面包酵母的选育较为困难。近来这一方向的研究重点又转... 利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谷胱甘肽(GSH)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本研究室已对面包酵母生产GSH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2],但距工业化生产尚有一段距离,关键在于高GSH含量面包酵母的选育较为困难。近来这一方向的研究重点又转向构建重组大肠杆菌来生产GSH。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大肠杆菌 高密度培养 培养模式
下载PDF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 被引量:21
11
作者 熊涛 徐立荣 +1 位作者 范镭 曾哲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45-350,共6页
菌体高密度培养是制备浓缩型蔬菜发酵专用菌粉的关键。采用缓冲盐法、化学中和法和补料培养法进行乳酸菌NCU0101的菌体高密度培养,分析研究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补料培养方式对菌体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葡萄... 菌体高密度培养是制备浓缩型蔬菜发酵专用菌粉的关键。采用缓冲盐法、化学中和法和补料培养法进行乳酸菌NCU0101的菌体高密度培养,分析研究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补料培养方式对菌体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蛋白胨1%、磷酸氢二钾0.5%、醋酸钠0.3%,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液pH值6.3~5.8、培养温度30℃、振荡频率40r/min、培养时间20h,适宜补料培养方式为培养0、4和8h时各补加2.5%的碳氮源(碳氮比为5:1);培养结束后,培养液中乳酸菌菌体活菌数可达7.83×109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蔬菜发酵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剂高密度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熊晓辉 于修鑑 +1 位作者 熊强 陆利霞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1,共5页
研究了乳酸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和培养基组成(氮源、碳源、缓冲盐等),优化确定了乳酸菌发酵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配比为麦芽糖∶乳糖(1∶1)2%、牛肉膏1.0%、缓冲盐A0.5%、N... 研究了乳酸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和培养基组成(氮源、碳源、缓冲盐等),优化确定了乳酸菌发酵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配比为麦芽糖∶乳糖(1∶1)2%、牛肉膏1.0%、缓冲盐A0.5%、NaCl0.25%、MgSO40.1%,接种量4%,进一步探索了半连续法进行高密度培养,结合优化的培养条件,可使乳酸菌的液体发酵活菌密度至1.1×1012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剂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保加利亚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奎明 王昌禄 +4 位作者 陈铁涛 张虎成 杨秀旭 曹晓梅 陈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6-49,共4页
对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基础培养基进行优选,确定为基础MRS培养基。然后优化培养条件:发酵时间为12h,起始pH为6.4,发酵温度为37℃。培养基:MRS培养基+7.5%番茄汁+12%麦芽汁+5%海带汁+ 2%乳清。通过正交试验证明,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浓度... 对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基础培养基进行优选,确定为基础MRS培养基。然后优化培养条件:发酵时间为12h,起始pH为6.4,发酵温度为37℃。培养基:MRS培养基+7.5%番茄汁+12%麦芽汁+5%海带汁+ 2%乳清。通过正交试验证明,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浓度可达到1.0×10^(12) 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发酵剂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补料分批法高密度培养凝结芽孢杆菌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馨磊 肖春明 +2 位作者 许延涛 戚薇 杜连祥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0-23,共4页
研究在摇瓶条件下通过补加含有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与酵母膏的料液及不同流加方式对凝结芽孢杆菌 (Bacilluscoagulans)TQ33菌体量和芽孢生成量的影响 ,确定了补料液中的葡萄糖与酵母膏比例为6 :1(w/w) ,采用将葡萄糖浓度控制在 3 0g/L~ 6 ... 研究在摇瓶条件下通过补加含有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与酵母膏的料液及不同流加方式对凝结芽孢杆菌 (Bacilluscoagulans)TQ33菌体量和芽孢生成量的影响 ,确定了补料液中的葡萄糖与酵母膏比例为6 :1(w/w) ,采用将葡萄糖浓度控制在 3 0g/L~ 6 .0g/L的流加方式进行高密度培养凝结芽孢杆菌。在 5L自动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分批培养 ,最终菌体浓度达到 4 5× 10 9cfu/mL ,芽孢浓度为 1 2× 10 9cfu/mL ,分别是分批培养的 5 9倍和 3 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肝菌 高密度培养 补料分批培养 流加
下载PDF
大肠杆菌E.coli HB101(pBR322)高密度培养过程质粒的稳定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喻国策 焦瑞身 +1 位作者 王骥程 王树青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大肠杆菌E.coli HB101-pBR322)高密度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条件对质粒的稳定性和β(内酰胺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温度在33(39oC、pH为6.4-7.2、DO为 40%-80%、 补料速率在5.4-10.8 g/h范围内变化,以及细胞密度... 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大肠杆菌E.coli HB101-pBR322)高密度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条件对质粒的稳定性和β(内酰胺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温度在33(39oC、pH为6.4-7.2、DO为 40%-80%、 补料速率在5.4-10.8 g/h范围内变化,以及细胞密度达到27.3 g/L、比生长速率达到0.73 h-1时,质粒没有发生丢失现象,但在培养过程中β-内酰胺酶的活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E.coli HB101 (pBR322) 高密度培养 质粒稳定性 Β-内酰胺酶 基因工程菌 发酵
下载PDF
高密度培养工程菌生产谷胱甘肽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寅 陈坚 伦世仪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分析了一株具有高GSH合成活性的重组大肠杆菌在摇瓶培养中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继而在2L发酵罐中研究了不同流加方式对该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生产GSH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指数流加模式,发酵25h,细胞密度(干重)、GSH总... 分析了一株具有高GSH合成活性的重组大肠杆菌在摇瓶培养中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继而在2L发酵罐中研究了不同流加方式对该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生产GSH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指数流加模式,发酵25h,细胞密度(干重)、GSH总量和生产强度可分别达到80g/L、880mg/L和3.2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肽甘肽 重组大肠杆菌 高密度培养 工程菌
下载PDF
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YK537/pSBHL-11生产重组人细胞白介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民 杨立宏 +2 位作者 任红玉 高冕 陈常庆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0-476,共7页
在 B. Braun E S10 型15 L 和 N B S Bio Flo 3000 型5 L 发酵罐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高密度表达培养含重组质粒p S B H L11 的大肠杆菌 Y K537 ,生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 I ... 在 B. Braun E S10 型15 L 和 N B S Bio Flo 3000 型5 L 发酵罐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高密度表达培养含重组质粒p S B H L11 的大肠杆菌 Y K537 ,生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 I L3) ,发现在发酵过程中,限制性流加甘油,控制溶解氧在30 % ~40 % 左右、30 ℃生长11h ,42 ℃诱导培养4h ,能将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从 O D16600 提高到 O D53600( 相当于每升发酵液含106 克湿菌体) ,并且保持了白细胞介素3 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 % 左右,含量超过33 % g/ L,使 I L3 包涵体产量从湿重22g/ L 提高到85 g/ L,纯化步骤比较简单,超声破菌后经两次洗涤纯度就达到70 %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 分批补料 高密度培养 重组
下载PDF
微囊化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及释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英 周剑忠 +4 位作者 卢俭 马艳弘 张志辰 张丽霞 黄开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8-662,共5页
选择液芯胶囊内外菌体密度和胶囊强度为指标,研究接种量、培养批次和钙离子对微囊化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和胶囊在培养过程中菌体的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接种量在5%以下时,随着接种量的增大,相同培养时间内液芯胶囊内的菌体密度增大... 选择液芯胶囊内外菌体密度和胶囊强度为指标,研究接种量、培养批次和钙离子对微囊化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和胶囊在培养过程中菌体的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接种量在5%以下时,随着接种量的增大,相同培养时间内液芯胶囊内的菌体密度增大,且释放量也增大;随着培养批次的增加,液芯胶囊内和培养液中菌体密度都增加,培养至第4批时囊内菌体密度达1.12×1011CFU/g,但继续增加培养批次菌体密度变化不大;培养液中添加碳酸钙可减缓液芯胶囊强度下降,进而延长了胶囊的使用期限。由此确定了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最佳条件,即接种量为5%,培养批次为4,MRS培养液中添加0.3%碳酸钙。在此培养条件下,菌体密度达到1.12×1011CFU/g,并能延长胶囊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芯胶囊 乳酸菌 高密度培养 释放性能
下载PDF
三七悬浮细胞高密度培养生产人参皂甙和多糖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以恒 钟建江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研究了在摇瓶培养中接种量和各种营养成分对三七悬浮细胞高密度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起始浓度为3.75mmol/L对其细胞培养较佳。接种量对细胞量和产物形成量有一定程度影响,而对细胞倍增数影响更大。在摇瓶培养中采用12... 研究了在摇瓶培养中接种量和各种营养成分对三七悬浮细胞高密度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起始浓度为3.75mmol/L对其细胞培养较佳。接种量对细胞量和产物形成量有一定程度影响,而对细胞倍增数影响更大。在摇瓶培养中采用12层纱布较棉花塞有利于氧供应。进一步考察了培养过程中糖和其它营养成分的补料策略,发现仅添加合适浓度的糖可使干细胞达到35g/L,人参皂甙和多糖分别可高达1.57g/L和5.22g/L;其它营养物质的添加(如微量成分、氮源、激素等)则对生长不利。人参多糖的产量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三七 人参 皂甙 多糖 高密度培养
下载PDF
螺旋藻的光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长海 钟响 +3 位作者 鞠宝 郭尽力 林剑 李叙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10,57,共5页
利用自制的光生物反应器对螺旋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和液体循环速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 ,培养温度对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流加和碳源的供给形式的改变等培养条件和培养工艺的改进使藻体的生长速率、生... 利用自制的光生物反应器对螺旋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和液体循环速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 ,培养温度对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流加和碳源的供给形式的改变等培养条件和培养工艺的改进使藻体的生长速率、生物量产率和生物量产量分别达到了 0 .4 1 1 /d、3 2 .2 5g/m2 · d和 3 .93 g/L的水平 ,最大生长速率达到了0 .56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光生物反应器 高密度培养 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