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晋模式的电影共情:《高山下的花环》与新主流电影
1
作者 李侃 黄钟军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共情是研究谢晋电影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和方法。一方面研究谢晋作为创作者如何编码情感符号与共情叙事,如何将个人的共情过程推衍成一个全民的共情机制;另一方面研究观众作为接受者如何解码谢晋电影的共情机制,文本的情感自治机制如何触... 共情是研究谢晋电影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和方法。一方面研究谢晋作为创作者如何编码情感符号与共情叙事,如何将个人的共情过程推衍成一个全民的共情机制;另一方面研究观众作为接受者如何解码谢晋电影的共情机制,文本的情感自治机制如何触发观众的个人情感生成。在新时代中国电影新发展的节点上,以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为样本,重新审视谢晋模式,进而中立地看待谢晋电影的共情装置,对当前中国电影的情感缺乏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共情 谢晋模式 高山下的花环 新主流电影
原文传递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军事文学的突出重围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子军 武彦池 王玥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期123-123,共1页
人民军队从八一南昌起义一路走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成为声震海内外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正义之师,而记载它成长过程的文学,已成为享誉文坛的"红色经典":它们形成了中国新文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独特的"美学规范"... 人民军队从八一南昌起义一路走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成为声震海内外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正义之师,而记载它成长过程的文学,已成为享誉文坛的"红色经典":它们形成了中国新文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独特的"美学规范",体现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这样的"美学规范"形成了中国当代战争文学的叙事特点:一是,忠贞坚定、献身革命的主题;二是,大智大勇、积极乐观的人物;悲壮豪迈、崇高伟大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军事文学 突出重围 “美学规范”
下载PDF
英雄战士之壮丽悲歌——《高山下的花环》之人物形象塑造探析
3
作者 唐伯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4-36,共3页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反映38年前、历时28天并改变现代世界格局之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影片。影片直面人性、直指人心、紧扣时代脉搏,自1984年问世就引发了长达数年的"家国何为"的大讨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极大地提振了人们的精气...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反映38年前、历时28天并改变现代世界格局之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影片。影片直面人性、直指人心、紧扣时代脉搏,自1984年问世就引发了长达数年的"家国何为"的大讨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极大地提振了人们的精气神,可谓满满的正能量。它不仅是第三代导演谢晋的代表作之一,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弘扬主旋律电影的扛鼎之作。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它把国家民族的振兴与个人命运巧妙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主旋律电影 直指人心 中国电影史 军事题材 人物形象塑造 自卫还击战 谢晋 扛鼎之作 赵蒙生
下载PDF
英雄书写与题材解构——《芳华》与《高山下的花环》主题塑造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宕川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的一次对外作战,其对于中国内外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是微妙而深远的。根据这场战争而产生的文艺作品也随着战局趋于稳定后被文艺工作者持续产出并一直对后世了解这段历史发生着解构与重组的效应。通过...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的一次对外作战,其对于中国内外环境的改变的影响是微妙而深远的。根据这场战争而产生的文艺作品也随着战局趋于稳定后被文艺工作者持续产出并一直对后世了解这段历史发生着解构与重组的效应。通过对近上映的《芳华》与曾经的《高山下的花环》两部电影作品的主题书写对比,探讨同样描述这场战争的两部作品在不同时代的文化语境中对于这场战争及其所属时期的异同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争电影 《芳华》 高山下的花环
下载PDF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断想
5
作者 程树安 《学习与实践》 1985年第1期44-45,共2页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震颤了亿万读者的心弦,话剧(《高山下的花环》;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誉;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又在亿万个观众家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是否可以这样说,《高山下的花环》已经家喻户晓...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震颤了亿万读者的心弦,话剧(《高山下的花环》;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誉;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又在亿万个观众家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是否可以这样说,《高山下的花环》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还有必要拍吗?它还有观众吗?从试映的情况看,大大出入意料之外,几乎所有观众都赞不绝口:“好!太感人了,它是多年来少见的一部好影片”,“是谢晋大导演的问鼎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电影 断想 观众 电视剧 话剧 共鸣 影片
原文传递
在与血火相搏中闪光——评《高山下的花环》
6
作者 栾俊林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39-43,共5页
在一九八二年的文艺创作中,《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的出现,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当它把举世瞩目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激烈、悲壮的战斗情景描绘出来的时候;当它把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薛凯华等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 在一九八二年的文艺创作中,《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的出现,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当它把举世瞩目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激烈、悲壮的战斗情景描绘出来的时候;当它把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薛凯华等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英雄人物介绍给人们的时候,其反响是热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对越自卫还击战 爱国主义思想 文艺创作 人物介绍
下载PDF
按生活本身的真实写人——读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7
作者 张毓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83-85,共3页
近年,很多军事题材的小说往往脱离生活,从某种概念出发,把一个个大致雷同、平庸的素材、情节、人物硬塞给读者,以考验人们的耐心。面临这种局面,李存葆同志《高山下的花环》(《十月》1982年第6期,以下简称《花环》)以它犀利的锋芒,磅礴... 近年,很多军事题材的小说往往脱离生活,从某种概念出发,把一个个大致雷同、平庸的素材、情节、人物硬塞给读者,以考验人们的耐心。面临这种局面,李存葆同志《高山下的花环》(《十月》1982年第6期,以下简称《花环》)以它犀利的锋芒,磅礴的气势,摄人的魅力,浓郁的军事生活气息,大胆地进行了一次突破性的尝试,犹如为国殇者奏响一曲悲壮的英雄挽歌,夺人心魄,催人泪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十月》 赵蒙生 军事题材 矛盾纠葛 现实斗争 李存 靳开来 一无所求 文学作品
下载PDF
做一个有大情怀的人——感悟《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的英雄情怀
8
作者 裴海波 《政工学刊》 2019年第1期94-95,共2页
近日重温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仍深受震撼,心绪未平。片中人物连长梁三喜、军嫂韩玉秀、雷军长、排长靳开来等让人感佩,包括指导员赵蒙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也从一个不接地气的高干子弟成长为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他们身上闪耀着军人无... 近日重温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仍深受震撼,心绪未平。片中人物连长梁三喜、军嫂韩玉秀、雷军长、排长靳开来等让人感佩,包括指导员赵蒙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也从一个不接地气的高干子弟成长为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他们身上闪耀着军人无私无畏、牺牲奉献的大我情怀。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连长梁三喜忧国、助人、为家、律己的成长历程,闪烁着'四种情怀'颇为动人、引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三喜 赵蒙生 高山下的花环 靳开来 战斗英雄
下载PDF
漫谈话剧《高山下的花环》改编的得失
9
作者 张应湘 《上海戏剧》 1983年第3期35-36,共2页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三团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改编成话剧并把它送上了舞台,受到了观众的赞扬和欢迎,值得为之祝贺。小说《花环》以它浓烈的生活气息、生动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三团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改编成话剧并把它送上了舞台,受到了观众的赞扬和欢迎,值得为之祝贺。小说《花环》以它浓烈的生活气息、生动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高尚激越的情愫深深扣动人们的心弦,读后产生一种崇高和悲壮的审美快感使人灵魂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情节 舞台 戏剧 剧种 梁三喜 赵蒙生 战斗场面 高山下的花环 靳开来 改编者 小说
下载PDF
朴实·真挚·细腻——谈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感情色彩词语的运用
10
作者 李静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79-84,共6页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修辞很讲究锤炼词语,即古人说的“炼字”,锤炼词语可以从词的意义、声音、语体、感情色彩等方面入手。这里,我们就感情色彩词语的修辞效果来谈谈。人们历来很重视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词义的组成部分... 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修辞很讲究锤炼词语,即古人说的“炼字”,锤炼词语可以从词的意义、声音、语体、感情色彩等方面入手。这里,我们就感情色彩词语的修辞效果来谈谈。人们历来很重视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词义的组成部分,表示赞许、褒奖、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叫褒义词,表示贬斥、厌恶、憎恨、蔑视等感情的词叫贬义词。人们在说明客观事物或现象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准确地挑选感情色彩词语无论在状物写人、说理论辩中都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古人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无不倾注作者深厚、真挚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靳开来 赵蒙生 修辞效果 文质兼美 语言运用 巴顿将军 中都 一束束 语言风格
下载PDF
求真 求深 求新——读《高山下的花环》
11
作者 夏曾澍 李维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23-27,共5页
《高山下的花环》(下简称《花环》)的引子,写了赵蒙生提出的三点要求,这就是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去打扮这个朴实的故事。具体说:离部队生活实际近些、再近些;要有战争的真情实感,不要把极其尖锐的矛盾冲突磨平,更不要凭空编造荒诞不经的故... 《高山下的花环》(下简称《花环》)的引子,写了赵蒙生提出的三点要求,这就是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去打扮这个朴实的故事。具体说:离部队生活实际近些、再近些;要有战争的真情实感,不要把极其尖锐的矛盾冲突磨平,更不要凭空编造荒诞不经的故事;要遵循“这一个”的创作原则。这一席话,表现了赵蒙生的文学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赵蒙生 靳开来 部队生活 人物形象 创作原则 文学作品 有枝有叶 西线轶事 社会生活内容
下载PDF
位卑未敢忘忧国 正义战火铸群雄——评《高山下的花环》人物形象系列
12
作者 胡国强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44-50,共7页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只有写出人物独特的精神状态,写出各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作品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李存葆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作者在人物的境遇与境界的强烈对比之下,...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只有写出人物独特的精神状态,写出各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作品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李存葆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作者在人物的境遇与境界的强烈对比之下,写出了新的军人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群“位卑未敢忘忧国”、外表平凡内心美好的军人形象。在这个跟当代实际生活很贴近的艺术天地里,我们逐渐结识了某步兵团三营九连的连长梁三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人物形象 赵蒙生 忘忧 靳开来 文学作品 文学是人学 步兵团 艺术天地 战斗场面
下载PDF
军事题材文学的新收获——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13
作者 徐崇刚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87-94,共8页
李存葆同志的《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评论界给予很高的赞誉,认为这是军事题材小说的“开山之作”。《花环》以其深刻的思想、深厚的感情、生动的情节、动人的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 李存葆同志的《高山下的花环》(以下简称《花环》)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评论界给予很高的赞誉,认为这是军事题材小说的“开山之作”。《花环》以其深刻的思想、深厚的感情、生动的情节、动人的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读者们不得不对我们当代军事题材小说创作刮目相看。作品确实有它新颖独到的地方,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它成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军事题材 赵蒙生 当代军事 李存 艺术风格 靳开来 对越自卫反击战 人生理想 喜剧性格
下载PDF
崇高美的体现——论《高山下的花环》和《射天狼》的人物形象塑造
14
作者 青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37-43,共7页
崇高美对于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它存在于古今中外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身上,无论出自传统道德观,还是出自共同审美观,它都时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以神圣而又无穷的力量.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人物形象塑造 天狼 靳开来 军事文学 赵蒙生 性描写 灵与肉 战争场面 朗加纳斯
下载PDF
高山下的花环
15
《语文建设》 1985年第1期44-45,共2页
这里拼写的是优秀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最后一段。主要是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拟订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下简称《规则》)拼写的。拼写中觉得可以讨论的问题,都在注释中加以说明。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汉语拼音正词法 动态助词 单音节动词 分写 双音节 《规则》 语法单位 语音形式 四音节词
下载PDF
由经典影片《高山下的花环》的成功谈对当前电影创作的思考
16
作者 郝天石 《戏剧之家》 2020年第25期156-157,共2页
本文从艺术角度深度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出品的优秀军旅战争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的原因,归纳出20世纪80年代电影创作获得成功的规律性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两年国内电影创作的实际,尖锐地指出了国内电影创作方... 本文从艺术角度深度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出品的优秀军旅战争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的原因,归纳出20世纪80年代电影创作获得成功的规律性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两年国内电影创作的实际,尖锐地指出了国内电影创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国内电影创作特别是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电影创作 中国电影
下载PDF
《高山下的花环》拍摄见闻
17
作者 苗小胜 《贵阳文史》 2009年第1期85-88,共4页
2008年10月18日,中国当代电影大师,著名导演——谢晋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旅程,永远告别了他毕生钟爱并为之不倦奋斗的电影事业,永远离开了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离开了他的亲朋好友和无数崇拜他的影迷们,在他的家乡溘然长逝。有人评... 2008年10月18日,中国当代电影大师,著名导演——谢晋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旅程,永远告别了他毕生钟爱并为之不倦奋斗的电影事业,永远离开了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离开了他的亲朋好友和无数崇拜他的影迷们,在他的家乡溘然长逝。有人评论说:谢晋的辞世,是一个电影时代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下的花环 见闻 拍摄 电影大师 中国当代 电影事业 谢晋 导演
下载PDF
英雄气长存 忠诚立丰碑——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原型、毕节籍战斗英雄王发坤牺牲前后
18
作者 陈泽劲 《源流》 2024年第9期46-49,共4页
1984年,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故事背景的军事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轰动全国,电影中的动人情节让许多观众不禁潸然泪下。电影主人公梁三喜为救战友不幸壮烈牺牲,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梁三喜在寄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交待,若是自己牺牲... 1984年,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故事背景的军事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轰动全国,电影中的动人情节让许多观众不禁潸然泪下。电影主人公梁三喜为救战友不幸壮烈牺牲,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梁三喜在寄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交待,若是自己牺牲了,一定要想办法将欠下的钱全部还清。为了完成梁三喜的遗愿,在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情况下,妻子与老母亲硬是咬紧牙关,拿出抚恤金将欠款还清。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情并非虚构,主人公“梁三喜”的原型叫王发坤,1979年2月17日为掩护战友罗顺良不幸牺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越自卫反击战 军事题材电影 高山下的花环 壮烈牺牲 故事背景 一封信 战斗英雄 抚恤金
原文传递
“失踪者”:文学史的遗漏与文学场的角力——“写真实”语境里的李存葆和《高山下的花环》 被引量:1
19
作者 傅逸尘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61,共19页
一、我与李存葆的文学机缘我没经历过让李存葆创作《高山下的花环》时痛苦煎熬的1980年代初,那个年代被许多过来人称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没见证过李存葆和《高山下的花环》在1982年年底,及至后来的三四年间有如“王炸”般的高光时刻... 一、我与李存葆的文学机缘我没经历过让李存葆创作《高山下的花环》时痛苦煎熬的1980年代初,那个年代被许多过来人称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没见证过李存葆和《高山下的花环》在1982年年底,及至后来的三四年间有如“王炸”般的高光时刻,因为我的出生还要在一年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 写真实 黄金时代 文学史
原文传递
“失踪者”:文学史的遗漏与文学场的角力——“写真实”语境里的李存葆和《高山下的花环》
20
作者 傅逸尘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5期91-95,共5页
危机四伏:“黄金时代”的“文学场”,在布迪厄看来,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只来自文本的互文性,也不仅源于它所反映的外部社会,只有在文学场中,文学作品的价值、作者的法定权威与文学内在传统之间、与外部社会场域之间的作用力才是清晰可见的。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李存葆 写真实 互文性 外部社会 高山下的花环 布迪厄 黄金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