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50℃高温CO_(2)掺杂SO_(2)环境中Super304H及Inconel625的腐蚀行为
1
作者 周永莉 赵钦新 +4 位作者 鲁金涛 袁勇 梁志远 杨珍 黄锦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87-4394,I0017,共9页
研究掺杂气体对合金的腐蚀行为及作用机理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发电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开展Super304H及Inconel625合金的高温CO_(2)腐蚀试验,并结合腐蚀增重法、扫描电镜观察及XRD分析,研究两... 研究掺杂气体对合金的腐蚀行为及作用机理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发电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开展Super304H及Inconel625合金的高温CO_(2)腐蚀试验,并结合腐蚀增重法、扫描电镜观察及XRD分析,研究两种耐热合金在750℃CO_(2)及掺杂S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两种合金在750℃CO_(2)、750℃CO_(2)+SO_(2)环境中的腐蚀动力学均遵循抛物线规律,Inconel625抗腐蚀能力优于Super304H,具有较少的腐蚀增重;Super304H在750℃CO_(2)腐蚀初期增重高于CO_(2)+SO_(2)环境,而120 h后在CO_(2)+SO_(2)环境中腐蚀增重较高。两种环境中腐蚀500 h后,Super304H表面氧化膜为单层Cr_(2)O_(3)及外层疏松瘤状富铁氧化物与内氧化物FeCr_(2)O_(4)组成的局部双层氧化膜;Inconel625为单层均匀致密Cr_(2)O_(3)氧化膜,平均厚度不到1μm。高温CO_(2)腐蚀环境中,Cr含量对提高合金抗腐蚀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温CO_(2)掺杂SO_(2)对于Cr_(2)O_(3)形成合金具有抑制渗碳的作用,对于氧化铁形成合金具有加速腐蚀及渗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合金 高温co_(2) 掺杂气体 SO_(2) 腐蚀 渗碳
原文传递
高温-超压-高CO_(2)背景下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以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楷乐 何胜林 +5 位作者 杨朝强 王猛 张瑞雪 任双坡 赵晓博 姚光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5,共13页
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高温-超压-高CO_(2)背景下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 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高温-超压-高CO_(2)背景下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储层发育重力流沉积,岩性以中—细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层物性以特低—低孔、特低渗特征为主。(2)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是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超压对黏土矿物的转化及石英次生加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生孔隙。富含CO_(2)的高温流体不仅造成了黏土矿物的异常转化,同时促进了溶蚀作用发生,增加了次生孔隙。(3)研究区黄二段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为:菱铁矿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胶结→长石淋滤溶蚀→高岭石形成→早期方解石胶结→早期白云石胶结→长石溶蚀→方解石溶蚀→伊利石大量生成→晚期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形成。(4)总体上,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少了45.30%~62.93%,胶结作用使孔隙度减少了1.65%~35.01%,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了0.72%~8.00%。其中,黄流组中下部砂岩储层受到了超压保护和CO_(2)溶蚀作用的双重影响,物性较好,钻井过程中应考虑高CO_(2)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高温-超压-高co_(2) 成岩演化 梅山组—黄流组 新近系 LD10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高温CO_(2)环境下表面划痕对耐热钢T92、TP347H和TP347HFG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郭亭山 梁志远 +1 位作者 王鹏 赵钦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1-132,共12页
针对热能动力设备结构材料在高温CO_(2)环境下的潜在腐蚀问题,采用间隔取样对比法研究了表面存在划痕的耐热钢T92、TP347H和TP347HFG在600℃C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腐蚀产物的成分、分布及含... 针对热能动力设备结构材料在高温CO_(2)环境下的潜在腐蚀问题,采用间隔取样对比法研究了表面存在划痕的耐热钢T92、TP347H和TP347HFG在600℃C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腐蚀产物的成分、分布及含量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3种实验材料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均遵循抛物线型规律;材料表面划痕加剧了耐热钢T92的内氧化,导致TP347H和TP347HFG表面划痕内部出现剥落现象。根据腐蚀热力学计算,给出了TP347H在600℃CO_(2)环境中的Cr-C-O相图,明确了碳化物的分布。对比TP347H和TP347HFG发现晶粒细化加剧了渗碳行为,恶化了贫Cr区,破坏了富Cr氧化膜,从而降低了TP347HFG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co_(2) 耐热钢 划痕 剥落 晶粒细化 腐蚀行为
下载PDF
预氧化对高温CO_(2)环境下典型耐热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一鸣 刘仕杰 +2 位作者 王硕 梁志远 赵钦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118,共14页
为提高耐热材料在高温CO_(2)中的抗腐蚀性能,以耐热材料Sanicro 25、HR6W、HR230和740H为对象,经高温O_(2)短时预氧化后开展CO_(2)腐蚀实验。采用分析天平测量耐热材料腐蚀前后质量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表征腐蚀... 为提高耐热材料在高温CO_(2)中的抗腐蚀性能,以耐热材料Sanicro 25、HR6W、HR230和740H为对象,经高温O_(2)短时预氧化后开展CO_(2)腐蚀实验。采用分析天平测量耐热材料腐蚀前后质量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表征腐蚀产物形貌、成分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预氧化后耐热材料在900℃CO_(2)中的腐蚀动力学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预氧化后4种耐热材料表面氧化物主要为Cr的氧化物和少量零星团状的Fe氧化物,该富Cr氧化膜有效减低腐蚀行为的离子扩散,从而降低耐热材料的腐蚀质量增加;耐热材料Sanicro 25和HR6W表面腐蚀层厚度减薄,而740H内氧化加剧。结合耐热材料腐蚀质量变化与腐蚀产物,高温预氧化处理可提高HR6W和HR230的抗高温CO_(2)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材料 高温co_(2) 预氧化 腐蚀行为
下载PDF
工业固废和廉价矿石制备高循环稳定性高温CO_(2)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范文琦 潘登 +1 位作者 黄亮 王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7090-17102,共13页
全球范围已就“2℃气候红线”达成共识。为缓解气候变暖,同时满足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CO_(2)大规模减排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认为是实现减排的最理想途径。而无论对于CO_(2)的利用还是封存,CO_... 全球范围已就“2℃气候红线”达成共识。为缓解气候变暖,同时满足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CO_(2)大规模减排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被认为是实现减排的最理想途径。而无论对于CO_(2)的利用还是封存,CO_(2)捕集都是必要的前提。近年来,空气中CO_(2)的捕集开始逐渐受到关注,但从源头控制出发,工业源的CO_(2)捕集仍是减排的重点所在。目前工业应用的CO_(2)捕集技术——胺洗涤仍存在成本高且产物具有环境毒性等问题。与之相比,固体CO_(2)捕集材料在生产、运输、应用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鉴于工业CO_(2)普遍温度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固体高温CO_(2)吸附剂的构建。目前,固体材料高温CO_(2)捕集已进入中试阶段。为实现工业化应用,吸附材料的成本、吸附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都受到重点关注。常规的高温CO_(2)吸附材料CaO、Li 4SiO 4都存在多次循环后易发生烧结而导致吸附性能下降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改进合成方法、元素掺杂、表面修饰等手段对其进行改性,但这无疑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对此,许多研究者开始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或廉价矿石合成高温CO_(2)吸附剂。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天然/废弃原料不仅可以降低吸附剂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原料中的部分杂质组分还对吸附剂的抗烧结性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固体高温CO_(2)吸附剂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基于天然/废弃原料合成高温CO_(2)吸附剂的良好应用前景,为助力廉价高效CO_(2)吸附剂的研发,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以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廉价矿石为原料制备CaO基和Li 4SiO 4基两种高温CO_(2)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制备高温吸附剂的各类前驱体及改性材料,如矿石(石灰石、白云石、高岭土、硅藻土、蛭石、方解石、埃洛石、铝土矿尾矿等)、生物质(蛋壳、贝壳、微生物、谷稻壳等)、水泥建筑工业废弃物(粉煤灰、电石渣、钢渣、铝酸钙水泥、造纸白泥、建筑废料、水泥生料、废弃大理石粉末等)等;整理了材料的合成及改性方法,如掺杂改性、酸浸、水洗、干燥、煅烧、造粒等预处理手段;综合对比了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性能及吸-脱附循环稳定性,如不同温度或不同CO_(2)浓度下材料的性能变化;并讨论了其可能的优化机理,如表面孔径的优化,造粒耐磨损、耐烧结骨架的生成及离子的均衡扩散等;总结了各类材料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如CaO基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但存在因循环煅烧而导致的吸附性能下降问题,Li 4SiO 4基材料具有较快的吸-脱附速率,但循环稳定性较差且受CO_(2)浓度影响大的问题有待解决。希望本文不仅能帮助研究者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还能为其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co_(2)捕集材料 矿石 工业固体废物 吸-脱附循环 氧化钙 硅酸锂
下载PDF
球形颗粒Li_(4)SiO_(4)吸附CO_(2)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伟洋 秦昌雷 +2 位作者 陈结 陈淑珍 冉景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5-151,共7页
Li_(4)SiO_(4)吸附CO_(2)的动力学研究普遍以粉末样品为对象,忽略了流化床反应器对于吸附颗粒尺寸的基本要求,因而大幅削弱了其参考价值。为此,基于挤出滚圆法通过添加PE、C_(6)H_(12)O_(6)、NH_(4)HCO_(3)造孔剂实现了Li_(4)SiO_(4)颗... Li_(4)SiO_(4)吸附CO_(2)的动力学研究普遍以粉末样品为对象,忽略了流化床反应器对于吸附颗粒尺寸的基本要求,因而大幅削弱了其参考价值。为此,基于挤出滚圆法通过添加PE、C_(6)H_(12)O_(6)、NH_(4)HCO_(3)造孔剂实现了Li_(4)SiO_(4)颗粒成型,分别得到了P颗粒、C颗粒和N颗粒,随后采用热重分析、抗压强度测试和孔结构测试研究了3种吸附颗粒的基础特性;进一步基于吸附性能最优的P颗粒进行了CO_(2)吸附反应过程测试与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P颗粒的抗压强度最低、吸附性能最优,N颗粒的性能则与P颗粒相反,3种造孔后的颗粒吸附性能均强于未造孔颗粒。孔结构测试发现P颗粒具有最佳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C颗粒其次、N颗粒最差,因此造成了性能方面的差异。晶粒模型及Jander模型对P颗粒CO_(2)吸附动力学的研究发现,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CO_(2)浓度升高以及粒径降低而增大,P颗粒吸附CO_(2)过程在动力学控制阶段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41.61 kJ/mol和4.20 m0.133·mol-0.289·s^(^(-1)),而在扩散控制阶段则分别为114.81 kJ/mol和131.92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高温co_(2)吸附 Li_(4)SiO_(4)吸附剂 挤出-滚圆造粒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Li_(4)SiO_(4)基CO_(2)吸附材料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希璇 潘登 +2 位作者 薛天山 黄亮 王强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9,共19页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量随之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在所有温室气体中,CO_(2)占比最多、贡献最大,被认为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人为排放的CO_(2)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除...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量随之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在所有温室气体中,CO_(2)占比最多、贡献最大,被认为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人为排放的CO_(2)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除了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加植物碳汇等措施外,对工业排放的CO_(2)进行捕集封存必不可少。目前限制CO_(2)捕集和分离工艺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成本过高,为解决该问题,开发第2代低能耗固体CO_(2)吸附材料对推动工业源CO_(2)减排具有重要意义。Li_(4)SiO_(4)凭借较高的吸附容量、较低的再生能耗和成本在高温CO_(2)捕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推进Li_(4)SiO_(4)材料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工艺中的应用,综述了Li_(4)SiO_(4)基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合成方法及合成条件对Li_(4)SiO_(4)材料的影响,论述了材料的性能改性方法及其影响机制,归纳了近年来Li_(4)SiO_(4)材料的成型及应用技术,最后总结了目前Li_(4)SiO_(4)基吸附材料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Li_(4)SiO_(4)吸附CO_(2)的过程可分为化学吸附和孔内扩散,其中扩散过程是Li_(4)SiO_(4)吸附CO_(2)的决速步骤,通过调控合成工艺可获得具有更小粒径及多孔结构的吸附剂材料,从而促进CO_(2)扩散过程。此外,利用碱金属盐负载也可改善吸附剂表面活性点位,从而提高其吸附动力学。对于材料成型应用,传统挤压造粒易造成Li_(4)SiO_(4)颗粒孔道结构破坏和比表面积降低,一般可通过模板支撑和造孔剂添加进行改善,对于成型材料还需合适的反应器及吸脱附工艺匹配,目前这些研究有待进一步优化。Li_(4)SiO_(4)基材料处于从基础研究向工程应用过渡的阶段,除了对吸附材料有更高活性及稳定性需求外,其规模化生产及成型、合成成本、吸脱附能耗、应用场景及捕集后CO_(2)的处理处置等也是亟待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高温co_(2)捕集 固体co_(2)吸附剂 Li_(4)SiO_(4) 造粒 吸附增强型产氢
下载PDF
燃煤烟气CO_(2)吸附剂造粒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戈 付瑞诚 +2 位作者 李敏 赵瀛 胡迎超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106,共11页
燃煤烟气排放的碳源被认为是全球CO_(2)浓度快速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应对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所带来的气候环境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将低碳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温CO_(2)捕集技术一直是碳减排领域的研究重点,CaO基和Li_(4)S... 燃煤烟气排放的碳源被认为是全球CO_(2)浓度快速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应对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所带来的气候环境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将低碳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温CO_(2)捕集技术一直是碳减排领域的研究重点,CaO基和Li_(4)SiO_(4)基固体吸附剂是目前2种最常见也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高温CO_(2)吸附剂,吸附剂粉末造粒成型是其工业循环流化使用的必要前提。对CaO基和Li_(4)SiO_(4)基吸附剂的造粒成型技术进行了分析综述,主要通过造粒成型方式对CaO基和Li_(4)SiO_(4)基吸附剂进行分类总结和讨论,并对吸附剂颗粒化学吸附性能和机械强度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综述总结认为:机械成型法制备的CaO吸附剂颗粒通常具备更高的机械强度,但机械成型过程通常会对吸附剂原本的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会造成吸附剂微观结构的密实化,从而影响CO_(2)的化学吸附性能,而注模成型法制备的吸附剂颗粒其化学吸附性能较好,但由于没有机械力挤压的过程,其机械强度有待增强。针对Li_(4) SiO_(4)基高温吸附剂,由于可以避免直接成型过程造成的吸附剂颗粒破碎,间接成型法展现出了更大的造粒成型优势和应用前景。还对CaO基和Li_(4) SiO_(4)基吸附剂造粒成型的未来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温CO_(2)固体吸附剂的发展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燃煤烟气 高温co_(2)捕集 固体吸附剂 造粒成型
下载PDF
Overcoming coke formation in high-temperature CO_(2)electrolysis
9
作者 Tongbao Wang Guangtai Han +1 位作者 Ziyun Wang Yuha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938-2945,共8页
High-temperature CO_(2)reduction reaction(HT-CO_(2)RR)in solid oxide electrochemical cells(SOECs)features near-unity selectivity,high energy efficiency,and industrial relevant current density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 High-temperature CO_(2)reduction reaction(HT-CO_(2)RR)in solid oxide electrochemical cells(SOECs)features near-unity selectivity,high energy efficiency,and industrial relevant current density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a widely-utilized“building block”in today’s chemical industry.Thus,it offers an intriguing and promising means to radically change the way of chemical manufacturing and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u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CO_(2),and water.Albeit with the great potential of HT-CO_(2)RR,this carbon utilization approach,unfortunately,has been suffering coke formation that is seriously detrimental to its energy efficiency and operating lifetime.In recent years,much effort has been added to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coke formation,managing reaction conditions to mitigate coke formation,and devising coke-formation-free electrode materials.These investigations have substantially advanced the HT-CO_(2)RR toward a prac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but the resulting coke formation prevention strategies compromise activ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Future research may target exploiting the control over both catalyst design and system design to gain selectivity,energy efficiency,and stability synchronously.Therefore,this perspective overview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oke formation in HT-CO_(2)RR,and elaborates on possible future directions that may accelerate its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at a large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temperature co_(2)electroreduction Solid oxide electrochemical cell coke formation Boudouard reaction STABILITY
下载PDF
高等级合金CO_(2)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志远 徐一鸣 +2 位作者 王硕 李玉峰 赵钦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3-620,共8页
以 Sanicro 25 奥氏体不锈钢和 HR230、740H 镍基合金为研究对象,在高温 CO_(2)环境下分别进行了 800、900 和 1000 ℃的腐蚀实验。利用分析天平获得材料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利用 SEM/EDS 对合金反应后的形貌及腐蚀产物进行观察分析,利... 以 Sanicro 25 奥氏体不锈钢和 HR230、740H 镍基合金为研究对象,在高温 CO_(2)环境下分别进行了 800、900 和 1000 ℃的腐蚀实验。利用分析天平获得材料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利用 SEM/EDS 对合金反应后的形貌及腐蚀产物进行观察分析,利用XRD表征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结果表明:3种材料在高温CO_(2)环境下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反应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量级的增加,表面腐蚀产物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3种材料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主要为富Cr氧化物。3种材料表面腐蚀产物结构存在差异,Sanicro 25 不锈钢上的呈多层,而 HR230 和 740H 合金上的为单层;HR230 和 740H 合金均存在内氧化现象,且740H 合金中高含量的 Al 和 Ti 使其内氧化程度更加严重,抗 CO_(2)腐蚀性能降低。因此,在高温CO_(2)环境下镍基合金HR230具有较为优越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合金 高温co_(2) 腐蚀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