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不同时期应用替诺福韦阻断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卢小娟 孟伟伟 +1 位作者 高婧 罗秋平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应用替诺福韦阻断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孕妇在孕早期(第6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B组在孕中期(第14周)开始服用替诺福...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应用替诺福韦阻断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孕妇在孕早期(第6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B组在孕中期(第14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C组在孕晚期(第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观察比较三组孕妇治疗前和分娩时HBV-DNA、HBsAg及HBeAg水平、新生儿出生后感染状况以及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娩时A、B、C三组的HBV-DNA、HBsAg和HBeA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A、B组降低幅度大于C组(P<0.01);A、B组母婴传播感染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HBV病毒载量高的孕妇,在妊娠早、中期给予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相比妊娠晚期用药,可显著降低孕妇的病毒载量,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母婴传播阻断 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不同喂养方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田瑞华 李星明 +8 位作者 李高飞 李秋云 张玉珍 吕婧 许碧云 黄雁翔 陈俊梅 朱云霞 周乙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7-502,共6页
目的分析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至分娩当日停药后不同喂养方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北京佑安医院纳入57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 目的分析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至分娩当日停药后不同喂养方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北京佑安医院纳入57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HBV DNA>2×105 IU/ml孕妇,孕24~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或丙酚替诺福韦,分娩当日停药,新生儿按常规接受被动-主动免疫预防。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共3组,产后6~8周随访,检测产妇肝功能和HBV DNA;婴儿出生后完成免疫接种于7~12月龄随访,检测HBV血清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法、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74例产妇中,257例母乳喂养、241例人工喂养和76例混合喂养,3组不同喂养方式孕妇服用抗病毒药物前平均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90±0.67)、(7.82±0.70)及(7.83±0.70)log10 IU/ml,F=0.912,P>0.05];分娩前混合喂养组略低于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3.87±1.08)与(4.21±1.17)、(4.30±1.28)log10 IU/ml,q值分别为3.052和3.831,P值均<0.05],而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人工喂养组HBV DNA水平略低于母乳喂养组[(7.42±0.93)与(7.69±0.90)log10 IU/ml,q=4.583,P<0.05]。580例(6例双胎)婴儿中,243例人工喂养婴儿中仅1例(0.4%)发生母婴传播,259例母乳喂养和78例混合喂养婴儿均未发生母婴传播(P=0.553)。结论高病毒载量HBV感染孕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当日停药,尽管产后病毒载量又恢复至治疗前的高水平状态,但母乳喂养不增加婴儿感染风险,建议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药物 喂养方式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3
作者 李奎国 汪艳侠 +1 位作者 卜亚清 李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0064-0067,共4页
研究主要针对高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治疗分析,引入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法,明确其临床治疗有效性。方法:选自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高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开展对照试验,共计选取病例样本42例,利用随机分配方... 研究主要针对高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治疗分析,引入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法,明确其临床治疗有效性。方法:选自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高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开展对照试验,共计选取病例样本42例,利用随机分配方法将这些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选择阿德福韦酯药剂进行口服治疗,试验组除了采用阿德福韦酯药剂的口服治疗以外,同时配合恩替卡韦一同参与治疗,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持续治疗1年,并在治疗过程中的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对 患者的高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检测的HBVDNA载量相差不大(P>0.05),但是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个高病毒载量的测量结果显示均有明显下降,而且试验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高病毒载量降低趋势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为95.24%,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疗效为66.67%,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对比均P0.05。结论:从实验成果中可以看出,在开展临床高病毒载量异性肝炎肝硬化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利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法具有显著的质量效果,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帮助患者最有效改善肝脏器功能,因此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法值得临床医学全面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朱丽 王丽 +2 位作者 曾义岚 吴蓓 段萌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联合组60例,应用聚乙二... 目的分析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联合组60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ETV组60例,单纯行恩替卡韦治疗;派罗欣组60例,单纯行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3%,派罗欣组为60.0%,ETV组为61.7%,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ETV组、派罗欣组(P<0.05),而ETV组、派罗欣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患者HBeAg血清学应答显著优于ETV组(P<0.05);联合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以及HBeAg血清学应答均优于派罗欣组(P>0.05);ETV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以及HBeAg血清学应答与派罗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 病毒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给予恩替卡韦与干扰素序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金靖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6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给予恩替卡韦与干扰素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0例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序贯疗法治疗... 目的研究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给予恩替卡韦与干扰素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0例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等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等血清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采用恩替卡韦与干扰素序贯疗法均具有良好效果,且经研究表明,恩替卡韦整体效果优于干扰素治疗,可准确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干扰素 序贯疗法
下载PDF
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与肠道微生态分布及数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徐文琦 唐晓琦 《转化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与肠道微生态分布及数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经宜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阴性组29例,阳性组患者共6... 目的分析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与肠道微生态分布及数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经宜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阴性组29例,阳性组患者共65例。按照HBV-DNA载量将患者分为低、中拷贝组43例、高拷贝组22例,同期选择5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功能指标及与肠道微生物数量变化,分析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结果阳性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水平均高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低、中拷贝组和高拷贝组患者ALP、γ-G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拷贝组患者ALT、AST水平均高于低、中拷贝组(P<0.05)。阳性组患者普雷沃氏菌属、梭菌属、肠杆菌科细菌、粪球菌属、白色念珠菌数量均高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而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低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高拷贝组患者普雷沃氏菌属、瘤胃球菌属、梭菌属、粪球菌属、白色念珠菌数量均高于低、中拷贝组(P<0.05),而拟杆菌属低于低、中拷贝组(P<0.05)。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ALT、AST、γ-GT水平与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呈负相关,与普雷沃氏菌属、梭菌属、双歧杆菌属、粪球菌属、白色念珠菌、肠杆菌科细菌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肝功能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呈相关性。其患者病毒载越高,肠道微生态越紊乱,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 肝功能 肠道微生态
下载PDF
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其降低孕妇血清HBV-DNA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张桠铭 周千琦 王剑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究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使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7例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使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7例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TF组(n=48)和LdT组(n=49)。DTF组口服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DTF)治疗,LdT组口服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对比两组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基因(Hepatitis B virus-DNA,HBV DNA)水平、外周血Treg/Th17平衡状态、HBV母婴传播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孕妇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Treg细胞、Th17细胞百分比、Treg/Th17比值、新生儿HBV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T与DTF两种药物对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治疗,均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调节免疫状态,降低HBV DNA水平,提升抗病毒效果,效果相当,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替比夫定 替诺福韦酯
下载PDF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在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蔡晓娟 朱晓红 薛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9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对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在治疗高病毒载量(HVL)乙肝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上HVL乙肝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70例HVL乙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dT治疗组和ETV治疗组,对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对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在治疗高病毒载量(HVL)乙肝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上HVL乙肝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70例HVL乙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dT治疗组和ETV治疗组,对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评估。观察指标包括病毒应答、耐药性和安全性、HBV-DNA定量检测、病毒血清学、生物化学。结果LdT治疗组HBV-DNA阴性率和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化的比例分别为93.2%与92.0%,而ETV治疗组为96.32%与95.1%,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dT治疗组早期病毒应答率、HBeAg血清转化率及HBsAg血清转化率明显高于ETV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T治疗组的耐药率为15.9%,而ETV治疗组的耐药率为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T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明显高于ETV治疗组的0%(P=0.026)。结论LdT相对ETV治疗高病毒载量乙肝患者不仅快速,且远期疗效更好,虽然ETV安全性相对更好,从疗效上还是推荐LdT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 疗效
下载PDF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娟 张文芳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394-1399,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2例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ADV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干扰素组给予Peg-IFNα-2a治疗,ADV组...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2例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ADV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干扰素组给予Peg-IFNα-2a治疗,ADV组给予ADV治疗,联合组首先给予ADV治疗控制病毒载量下降后,再进行联合Peg-IFNα-2a治疗。观察三组治疗48周后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转化、血清学标志物转化情况、病毒学、血清学应答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的血清干扰素-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sAg阴转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1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ADV组(P<0.0167);联合组的完全病毒应答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167),无应答率显著低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167);治疗后,三组血清INF-γ显著上升(P<0.05),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5);联合组和干扰素组的流感样症状、失眠、脱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ADV组(P<0.0167)。结论: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利于提高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和病毒学、血清学应答率,可安全推广于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阿德福韦酯 HBV DNA阴转率 HBsAg阴转率 HBeAg血清转换率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观察
10
作者 关跃麟 罗至淳 +1 位作者 丁铨 陈敏 《社区医学杂志》 2013年第19期46-46,64,共2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4月收治的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96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联合用药组各32例,拉米夫定组单用拉米夫定0.1 g/次口服,1次/d,用...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4月收治的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96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联合用药组各32例,拉米夫定组单用拉米夫定0.1 g/次口服,1次/d,用药48周;干扰素组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药48周;联合用药组先给予拉米夫定0.1 g/次口服,1次/d,用药20周;之后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次皮下注射,3次/周+拉米夫0.1 g/次口服,1次/d,用药4周;接着单独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用药24周。比较治疗后三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拉米夫定组与联合用药组YMDD基因变异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用药组HBV DNA转阴率(84.38%)、HBeAg血清转换率(56.25%)与拉米夫定组(59.38%、31.25%)、干扰素组(53.12%、21.8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YMDD基因变异率(3.12%)低于拉米夫定组(18.75%),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或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 病毒慢性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谷丙转氨酶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病毒载量孕妇妊娠期和产后疾病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肖 汪雅锋 闫唯韦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7期3958-3960,共3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谷丙转氨酶(ALT)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病毒载量孕妇妊娠期和产后疾病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HBV感染高病毒载量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HBeAg情况分为A组(HBeA...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谷丙转氨酶(ALT)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病毒载量孕妇妊娠期和产后疾病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HBV感染高病毒载量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HBeAg情况分为A组(HBeAg阳性组,30例)和B组(HBeAg阴性组,30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妊娠早中期、晚期及产后6周的血清ALT异常情况、HBsAg水平及HBV DNA水平,同时比较两组不同ALT情况孕妇的HBeAg、HBsAg及HBV DNA水平。结果A组孕妇妊娠早中期、晚期及产后6周血清ALT异常情况(22例、22例、23例)、HBsAg水平[(4.92±0.63)log U/ml、(4.99±0.75)log U/ml、(4.80±0.61)log U/ml]及HBV DNA水平[(7.91±0.82)log U/ml、(8.12±0.90)log U/ml、(7.88±0.79)log U/ml]均高于B组[14例、13例、14例,(3.75±0.46)log U/ml、(3.86±0.52)log U/ml、(3.62±0.41)log U/ml,(6.89±0.75)log U/ml、(7.31±0.78)log U/ml、(6.53±0.60)log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5.554及5.711,t=8.215、6.781及8.793,5.027、3.725及7.453,均P<0.05)。两组ALT异常者妊娠早中期、妊娠晚期、产后6周HBeAg、HBsAg及HBV DNA水平[A组:(3.19±0.33)log S/CO、(3.03±0.30)log S/CO、(2.96±0.27)log S/CO,(4.66±0.57)log U/ml、(4.70±0.52)log U/ml、(4.25±0.50)log U/ml,(7.50±0.75)log U/ml、(7.57±0.73)log U/ml、(7.48±0.71)log U/ml;B组:(3.08±0.30)log S/CO、(2.95±0.28)log S/CO、(2.92±0.25)log S/CO,(3.62±0.40)log U/ml、(3.85±0.48)log U/ml、(3.56±0.37)log U/ml,(6.62±0.70)log U/ml、(6.80±0.72)log U/ml、(6.54±0.56)log U/ml]均高于ALT正常者[A组:(2.90±0.27)log S/CO、(2.81±0.23)log S/CO、(2.73±0.21)log S/CO,(5.09±0.66)log U/ml、(5.11±0.68)log U/ml、(4.96±0.66)log U/ml,(8.10±0.85)log U/ml、(8.21±0.92)log U/ml、(8.05±0.82)log U/ml;B组:(2.81±0.24)log S/CO、(2.75±0.20)log S/CO、(2.66±0.19)log S/CO,(4.10±0.50)log U/ml、(4.32±0.55)log U/ml、(4.02±0.47)log U/ml,(7.33±0.78)log U/ml、(7.46±0.82)log U/ml、(7.15±0.72)log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t=2.222、1.875、2.062、1.754、1.759、3.055、1.872、1.982及1.796,B组:t=2.737、2.284、3.230、2.874、2.447、2.947、2.607、2.300及2.561,均P<0.05)。结论HBeAg和ALT对HBV感染高病毒载量孕妇妊娠期和产后疾病状态存在明显影响,应重视对HBV感染高病毒载量孕妇HBeAg和ALT水平的监测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谷丙转氨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孕妇 妊娠期疾病状态 产后疾病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