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LP 3D打印的高给药效率微针制备工艺
1
作者 常兆敏 刘瑛 +1 位作者 亓剑 郑淑贤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44-152,共9页
载药微针可以实现一次性快速药物递送,无需二次药物涂敷与输送过程,但其不佳的载药量与刺入率造成了给药效率差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的高给药效率微针(HDMN)制备工艺。通过在载药微针上构建锯齿状针体结构... 载药微针可以实现一次性快速药物递送,无需二次药物涂敷与输送过程,但其不佳的载药量与刺入率造成了给药效率差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的高给药效率微针(HDMN)制备工艺。通过在载药微针上构建锯齿状针体结构与阶梯状载药结构来提高载药微针的刺入率与载药量,进而提高给药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环氧丙烯酸酯(EA)打印微针时,当曝光时间为700 ms、打印层厚为30μm时,打印出的微针实际尺寸与理论尺寸平均误差最小为9.2%。利用旋涂法在微针表面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以改善微针生物相容性。显微镜观察发现,当交联层数为1层时,PEGDA均匀地覆盖在微针表面。石蜡膜穿刺实验结果表明,HDMN穿透了2层石蜡膜,而相同实验条件下的传统载药微针仅穿透了1层。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HDMN相对于传统载药微针在猪皮内留下的模拟药物浓度提升了61%。该研究为后续通过改善微针结构来优化微针性能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结构 数字光处理(DLP) 刺入率 高给效率(hdmn)
原文传递
可分离微针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婷 陈雯琳 +2 位作者 卢爱玉 李海梁 张峻颖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186-189,共4页
可分离微针属于可溶性微针的一种,应用于皮肤后其针尖与背衬可快速分离,有效减少了微针的佩戴时间以及提高了给药效率,是一种新型透皮给药系统,因此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多种形式的可分离微针,体内外研究证实可分... 可分离微针属于可溶性微针的一种,应用于皮肤后其针尖与背衬可快速分离,有效减少了微针的佩戴时间以及提高了给药效率,是一种新型透皮给药系统,因此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多种形式的可分离微针,体内外研究证实可分离微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当前可分离微针的特点与分类,以期对后续可分离微针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分离 应用时间 给药效率
下载PDF
微针技术在经皮和其他组织器官给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巫传玲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1-1229,共9页
微针经近2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实心微针,逐渐演变成包括包衣微针、中空微针、可溶性微针及水凝胶微针在内的5大种类。在可递送的药物品种及剂型大幅增加的同时,微针的应用范围也从皮肤拓展到口腔黏膜、胃肠道黏膜、指甲、眼巩膜及阴道黏... 微针经近2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实心微针,逐渐演变成包括包衣微针、中空微针、可溶性微针及水凝胶微针在内的5大种类。在可递送的药物品种及剂型大幅增加的同时,微针的应用范围也从皮肤拓展到口腔黏膜、胃肠道黏膜、指甲、眼巩膜及阴道黏膜等方面,临床价值与日俱增。本文总结了微针给药原理及各型微针的优缺点,探讨了提高药物递送效率的方法及急需解决的问题,概括了微针技术在经皮肤及其他组织器官给药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综述了微针在小分子可溶药物、疫苗及生物大分子给药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途径 递送效率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