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7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排球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影影 陈开梅 +1 位作者 满明辉 张红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课程思政是学校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排球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主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职体育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高职学生身心共育、德技双修为出发点,从教学目标实现育人价值引... 课程思政是学校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排球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主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职体育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高职学生身心共育、德技双修为出发点,从教学目标实现育人价值引领、教学内容实现全方位渗透、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巧妙运用、教学过程实现精细管理、教学评价实现多维结合五个方面对“排球”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进行探索,从而推动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共同实现高职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排球教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路径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苗勇 徐瑾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2期63-65,共3页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文化育人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院校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新媒体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依托新媒体强化文化育人的效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全面发挥育人...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文化育人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院校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新媒体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依托新媒体强化文化育人的效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全面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新媒体传播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对立冲突、适应共生、融合发展的逻辑关系,这决定了依托新媒体实施文化育人成为一项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工程,使高职院校面临契机的同时,还要积极应对更为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践行文化育人机制面临着环境氛围不浓厚、话语体系不完善、施教模式难以创新等困境,制约着主流文化育人效能的充分发挥。对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对新媒体与文化育人的深度配合的重视度,依托新媒体渠道作用深化校园文化隐性教育效能,借助新媒体资源优势强化传统文化思想塑造成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功能优化红色文化价值引领效果,进而使主流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新媒体的赋能下得到全方位发挥。文章以新媒体为视角,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为研究对象,梳理新媒体传播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逻辑关系,阐述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并从校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三个维度出发,指出新媒体赋能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 逻辑 困境 创新路径
下载PDF
“五育并举”视域下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及其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娜 许评 +1 位作者 潘蓉 吴燕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3期153-156,共4页
涉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任务,实施“五育并举”至关重要,劳动教育作为其中一育,能够积极有效开展是涉农高职院校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推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重要基础。该文分析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涉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任务,实施“五育并举”至关重要,劳动教育作为其中一育,能够积极有效开展是涉农高职院校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推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重要基础。该文分析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中存在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劳动教育开展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涉农高职院校 乡村振兴 劳动教育 实践策略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峰 李春蓬 《武术研究》 2024年第1期52-54,共3页
传统武术文化如何合理地融入现代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观察分析法、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在精忠报国、自强不息、... 传统武术文化如何合理地融入现代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观察分析法、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在精忠报国、自强不息、尚武图强、忧国忧民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其次,通过学生、教师、校园文化建设者三个角度的观察与访谈,了解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提出新时代传统武术融入高职思想教育中应当遵循“以技术学习为主体,以精神传达为核心,以教育学生为理念,以传承文化为使命,循序渐进为始终”的原则;最后,建议将武术技术内容教学与武术历史和内涵相结合,拓宽课程教育教学路径,丰富武术文化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传统武术 传统文化 教育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
5
作者 胡新岗 沈璐 +2 位作者 朱明苑 陈则东 黄银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8,25,共8页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数字化转型调研,探究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在师生素质与能力要求、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平台及网络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其是否符合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探索凸显类型...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数字化转型调研,探究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在师生素质与能力要求、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平台及网络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其是否符合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探索凸显类型特色、增强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适应性的对策,以期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数字化转型 调研分析 对策
原文传递
适性学习: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新样态
6
作者 肖海文 王艳丽 王茂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学习活动正在经历着全面的重构。适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对当下更为复杂的学习环境的实践因应,具有泛在性、混合性与交互性等特征。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促进个性...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学习活动正在经历着全面的重构。适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对当下更为复杂的学习环境的实践因应,具有泛在性、混合性与交互性等特征。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促进个性化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公平。高职院校应该深度推进适性学习,不断完善数字校园协同治理制度,打造课堂教学与智能技术的全方位耦合,构建起学生多维评价的新样态,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适性学习 高职院校 数字化
原文传递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目标绩效评价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
7
作者 吴阿莉 郭社军 李士森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98,共6页
改革目标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对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高职院校组织管理特征和工作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高职院校... 改革目标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对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高职院校组织管理特征和工作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高职院校团队工作和多任务工作特征对激励效果的影响,论证了学校内设机构的最优行为选择及其应对措施,进而阐述了高职院校目标绩效评价改革的思路和ABC目标绩效评价模式实践,以期为高职院校目标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目标绩效 信息经济学 高职院校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研究
8
作者 严晓燕 方祝根 +1 位作者 张军凤 刘智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肩负着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使命,目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学金申报及评审、奖助学金发放及使用监管等环节存在廉政风险。文章深入剖析其原因,并提出强化廉洁教育、宣传资助政策、规范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肩负着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使命,目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学金申报及评审、奖助学金发放及使用监管等环节存在廉政风险。文章深入剖析其原因,并提出强化廉洁教育、宣传资助政策、规范工作程序、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加大监督执纪力度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资助 廉政风险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优化路径研究
9
作者 嵇怡 杨淑莉 王全智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8-60,共3页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林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新禾助农...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林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新禾助农服务团”为例,分析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现状,探索符合农林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及相关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职院校 志愿服务 新禾助农 实践育人 优化路径
下载PDF
高职院校科研平台服务地方效能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10
作者 吴玺玫 曹明 宋志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95,共9页
科教融汇新战略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实效。面对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层次低、体量小,重数量、轻成效,重管理、轻评价的现实问题,选择科研平台服务地方发展效能研究评价标准,有助于明确科研平台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 科教融汇新战略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实效。面对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层次低、体量小,重数量、轻成效,重管理、轻评价的现实问题,选择科研平台服务地方发展效能研究评价标准,有助于明确科研平台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以破除“五唯”分类评价,定性定量综合考量,科学容错理性评价为原则,从平台效能目标推导评价指标体系,多元化选定评价主体,从目标设定、机构运行、有效投入、创新产出、收益影响等维度分类设计评价指标和测评点,创新性构建了高职院校科研平台服务地方效能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研平台 建设效能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重构及实施策略
11
作者 刘永胜 焦爱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89,共7页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群内涵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本着立德树人、德技兼修、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亟需重构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遵循,弥补专业群内涵建设的不足。针对目前高职院...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群内涵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本着立德树人、德技兼修、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亟需重构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遵循,弥补专业群内涵建设的不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存在教学目标缺乏系统设计、教学内容不契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不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教学评价缺少指标体系及脱离人才培养效果等现实困境,从二级学院中观层面提出设计专业群“系统分层”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构建专业群“师史事势”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专业群“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施专业群“增值赋能”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构建进路及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群 课程思政 构建进路 实施策略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高职院校学情调查分析
12
作者 郑永进 祝鸿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6,共9页
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和动能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新生中等收入群体的功用。对11万多名学生抽样调查发现,浙江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县城及以下,家庭经济收入以中等及偏下为主,来自乡镇的学生... 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和动能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塑造新生中等收入群体的功用。对11万多名学生抽样调查发现,浙江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县城及以下,家庭经济收入以中等及偏下为主,来自乡镇的学生有上升的趋势;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师生沟通和学生的时间控制呈现下降趋势;“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学生的满意度总体高于其他院校,而国家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分伯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效与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性,位于区域经济发展强的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赋能共富示范区建设,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兜底高等教育的同时增强学生获取和维护技能的意愿和能力,着力培育工匠精神;着力增强学生的数字技能等专业核心能力;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更加强化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评价“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指标;强化省域统筹,协同发展并推进优质高职资源下沉县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浙江省 高职院校 学情调查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现实路径
13
作者 张丽颖 张学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9,86,共7页
数字化时代呼唤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了技术知识的更新迭代,促进了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优化重组和教学资源扩容提质。深化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师、... 数字化时代呼唤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了技术知识的更新迭代,促进了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优化重组和教学资源扩容提质。深化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只有以技术知识开发为主线、顺应改革的现实要求、把握改革的现实状况、优化改革的现实路径,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高职院校 三教改革 技术知识
下载PDF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14
作者 李德义 邹淑燕 张燕青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6,共6页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分析科教融汇的内涵及其理念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适切性基础上,梳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开展情况,剖析存在的科研定位不准、社会服务意识较弱、应用技术服务能力不强、技术成果转化率偏低...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在分析科教融汇的内涵及其理念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适切性基础上,梳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开展情况,剖析存在的科研定位不准、社会服务意识较弱、应用技术服务能力不强、技术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进而从体制机制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与激励、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科教融汇
下载PDF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六省(市)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刘瑾 丁欢欢 王莉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88,95,共6页
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中央文件情况,掌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在全国六个省(市)高职院校开展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在全面领导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思政课... 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中央文件情况,掌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在全国六个省(市)高职院校开展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在全面领导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思政课教研机制等四个方面取得实效,但仍然存在思政课教师教材使用不规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二级机构设置不规范、思政课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不健全、思政课教师企业实践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基于调查,着重从统一编写高职院校思政课选修课教材、建立院企党组织“手拉手”工作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师队伍 调查研究
原文传递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准教学模式实施路径研究
16
作者 张帅 崔亚林 张博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2,32,共4页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机遇,精准教学模式研究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动力。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注重深度分析学情,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目标多维精准定位,提升教学内容...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机遇,精准教学模式研究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动力。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注重深度分析学情,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目标多维精准定位,提升教学内容匹配度,并通过格式化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实施精准教学模式需重视师资建设、教学资源建设,采取多元策略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及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职院校 精准教学 实施路径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困境、动力与机制
17
作者 陈新文 陈忠根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6,共7页
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高职院校被赋予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当前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面临思想与文化的桎梏、实践与政策的局限、主体与要素的缺失等问题。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在于在发展目标中寻找共同点、在发展路径... 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高职院校被赋予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当前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面临思想与文化的桎梏、实践与政策的局限、主体与要素的缺失等问题。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在于在发展目标中寻找共同点、在发展路径中寻找契合点、在发展重点中寻找融合点。其内生动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体现本质性的技能供给力、突出类型化的跨界融合力和增强适应性的质量保障力。其需要的有效服务机制包括多元协同、市场响应、职能再建和主体优先四种,从而凝聚内外合力,提升供给效能,强化育训一体,凸显终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能型社会建设 内生动力 有效机制
下载PDF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职院校形象传播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与优化路径
18
作者 吴昊 吴云飞 孙晓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4,20,共6页
优化高职院校形象传播,是当前我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有利于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推动职业教育打造特色品牌、畅通职教体系和形成中国标准。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职院校开展形象传播应以存在的... 优化高职院校形象传播,是当前我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有利于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推动职业教育打造特色品牌、畅通职教体系和形成中国标准。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职院校开展形象传播应以存在的现实挑战为导向,基于理念、行为、视觉三层次的形象传播基本逻辑,在认知层面形成“意义体系”传播理念,在机制层面建立整合协同全员传播机制,在举措层面系统化、多维度凝聚办学理念价值、注重行为互动展示、构建视觉传播矩阵,并在反馈控制层面,完善形象传播螺旋管理闭环,为提升高职院校的知晓度、关注度、满意度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高职院校 形象传播
下载PDF
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科研创新能力及其提升策略——基于18所高职院校的实证调研分析
19
作者 胥郁 曾娅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构建跨专业组织是高职院校回应社会现实问题重大关切,推进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结构化访谈和跨专业行为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跨专业研究仍处在创建和发展阶段,面临... 构建跨专业组织是高职院校回应社会现实问题重大关切,推进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结构化访谈和跨专业行为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跨专业研究仍处在创建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跨专业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跨专业活动文化氛围和产学政研合作关系等特征要素对科研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特征水平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显著高于低特征水平院校。据此,高职院校应精准定位组织目标,科学布局跨专业组织发展;加快组织结构变革,构建高效的跨专业组织运行机制;营造支持性组织环境,激发跨专业组织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跨专业组织 科研创新能力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现状、运行困境与推进策略
20
作者 刘小文 冯旭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4,共11页
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名班主任工作室人数规模适宜、成员年龄结构均衡,成员期待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经验研讨... 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名班主任工作室人数规模适宜、成员年龄结构均衡,成员期待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经验研讨与业务培训,工作室运行模式多样化、专业活动频次适中,工作室对班主任队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均有显著促进成效。但工作室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师资来源单一,职称结构不均衡;配套政策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建设经验欠佳;班主任业务能力培训偏少、教科研协同有待加强;工作室建设成效参差不齐、班级管理成效亟待提升等。可从优化工作室师资结构、健全工作室长效运行体制机制、打造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等方面推进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以期助推高职院校名班主任工作室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名班主任工作室 师资队伍 成长共同体 班级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