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抗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清肌酐水平的相互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5 位作者 王敏 向光大 周子华 候洁 乐岭 蒋文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α1胆碱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α1受体和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了118例(高血压并肾损害60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α1胆碱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α1受体和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了118例(高血压并肾损害60例,高血压无肾损害58例,正常对照40例)。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9%、46·4%)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9%和20·7%及正常对照组17·5%和15%(P<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有关,与血清肌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 受体 自身抗体 高血压 血清肌酐 Α1受体 损害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水平 患者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α_1受体自身抗体与尿白蛋白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林双 向光大 +4 位作者 廖玉华 王敏 周子华 林萱 乐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R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A组)71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R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A组)71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B组)60例及40例健康者(C组)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尿白蛋白检测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技术检测。A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再分为A1组(UAER≥200μg/min)与A2组(UAER20-199μg/min)。结果A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54.9%(39/71)和54.9%(39/71),明显高于B组的13.3%(7/60)和15.0%(9/60)及C组的12.5%(5/40)和7.5%(3/40),P〈0.01。UAER较高的A1组,抗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87.1%(27/31)和80.6%(25/31),明显高于UAER较低的A2组的30.0%(12/40)和35.0%(14/40),P〈0.01。结论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有关,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与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的严重程度有关。AT1R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在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 α1受体自身抗体 尿白蛋白
下载PDF
抗β_1和M_2受体自身抗体和神经内分泌激素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3 位作者 王敏 向光大 侯洁 乐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讨抗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β1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并肾损害患者和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同时用放射免疫... 目的:探讨抗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β1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并肾损害患者和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浓度,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2%和49.2%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1.3%和11.7%及正常对照组的15%和10%(P<0.01,P<0.001),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血浆中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PRA、ALD、CA、E、NE)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P<0.05,P<0.01)。结论:血清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同时伴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 受体 自身抗体 神经内分泌激素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时降压药的选用
4
作者 寿松涛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8年第9期12-13,共2页
肾脏是高血压的靶器官。高血压能引起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又会加重高血压。血压正常偏高(135/85毫米汞柱)者,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较血压正常(120/80毫米汞柱)者高出2倍。高血压3级(≥180/110毫米汞柱)者发生终末... 肾脏是高血压的靶器官。高血压能引起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又会加重高血压。血压正常偏高(135/85毫米汞柱)者,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较血压正常(120/80毫米汞柱)者高出2倍。高血压3级(≥180/110毫米汞柱)者发生终末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较血压正常者高出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 120/80毫米汞柱 终末期功能衰竭 降压药 功能减退 血压正常 靶器官 正常者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高血压肾损害致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5 位作者 王敏 周子华 向光大 侯洁 乐岭 徐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和58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和58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组抗β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69%(42/61),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9%(11/58)和正常对照组的15%(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 受体 自身抗体
下载PDF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樊振兴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11期1240-1241,共2页
高血压肾损害是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肾脏结构、功能损害,分为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与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前者是由于良性高血压长期作用在肾脏引起;而后者是在原发性高血压基础上发展演变为恶性高血压后引起的肾损害。对于高血压... 高血压肾损害是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肾脏结构、功能损害,分为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与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前者是由于良性高血压长期作用在肾脏引起;而后者是在原发性高血压基础上发展演变为恶性高血压后引起的肾损害。对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两种疾病将互为因果、相互加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因此,加强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损害 尿微量蛋白 价值分析 联合检验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 原发性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 良性高血压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症应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秦少华 《健康之路》 2016年第1期64-64,共1页
目的:分析使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口服治疗的方... 目的:分析使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治疗口服治疗的方法,研究组使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病情的变化与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Bp、SBp、β2-mg、mau、SCr、Bun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有效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dBp、SBp、β2-mg、mau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o5;同时,两组治疗后SCr、Bun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症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应大力推广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联合 替米沙坦 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损害
原文传递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疗效
8
作者 王苏红 《健康之路》 2017年第10期41-41,共1页
目的: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017年我院收诊的5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 目的: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017年我院收诊的5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模式,研究组行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方法,统计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舒张压为(71.24±11.54)mm Hg,收缩压为(121.69±13.27)mm 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为(78.39±12.57)mm Hg,收缩压为(136.82±14.04)mm Hg。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压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64.0%差异显著(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治疗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是极为可观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 替米沙坦 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损害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