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黄攀登 董利平 +5 位作者 郭美丹 刘杨杨 席晓霞 高云鹰 吴佳宏 崔玉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4期2577-2581,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口服匹伐他汀钙片(1 mg/次,1次/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0.25 g/次,2次/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并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74.0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颈动脉IMT和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6.85±4.38)mm^(2),显著小于对照组[(22.47±6.29)mm^(2)],IMT及斑块总积分分别为(0.96±0.15)mm、(3.71±1.16)分,均低于对照组[(1.13±0.17)mm、(4.28±1.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hs-CRP、MMP-9、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hs-CRP、MMP-9、TNF-α及IL-6水平分别为(4.36±0.55)mmol/L、(2.69±0.36)mmol/L、(1.23±0.31)mmol/L、(1.08±0.29)mg/L、(187.62±35.73)μg/L、(22.58±6.72)pg/mL、(9.34±2.26)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79±0.63)mmol/L、(3.17±0.47)mmol/L、(1.46±0.34)mmol/L、(1.54±0.41)mg/L、(203.88±42.39)μg/L、(29.36±8.47)pg/mL、(11.53±2.8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匹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是消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安全有效途径,其作用可能与显著改善血脂异常、下调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老年人 普罗布考 匹伐他汀 颈动脉斑块 血脂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基于LACE模型的目标化干预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
作者 王培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3期70-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外再入院风险模型(LACE)的目标化干预在高血压(HTN)合并脑梗死(CI)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HTN合并CI患者9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5,常规护理)、观察组(n=45,常规护...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外再入院风险模型(LACE)的目标化干预在高血压(HTN)合并脑梗死(CI)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HTN合并CI患者90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5,常规护理)、观察组(n=45,常规护理+基于LACE模型的目标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BP)控制情况、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0 d、90 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0 d、90 d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0 d、90 d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LACE的目标化干预在改善HTN合并CI患者血压、神经功能与提高ADL中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外再入院风险模型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恢复期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杜贻萌 路方红 +4 位作者 王克志 吴凡 田奇 孙慧 商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91-694,共4页
探讨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侯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的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对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因子Ⅶ... 探讨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侯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的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对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因子Ⅶ基因MspI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 ,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结果发现 ,与高血压组比较 ,脑梗死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增高 (2 .78± 0 .5 9比2 .5 3± 0 .6 2 μg L ,P <0 .0 5 )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5 3± 0 .6 2比 2 .4 1± 0 .6 1μg L ,P >0 .0 5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OR =1.134,P <0 .0 5 ) ;凝血因子Ⅶ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各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均与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 ,M1 M1 纯合子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高于M2 等位基因携带者 (P <0 .0 5 )。以上提示 ,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并受其基因MspI多态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活化凝血因子Ⅶ与高血压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基因多态性 凝血因子Ⅶ 患者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应用ROC曲线评价不同方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黄虞 翟素莲 杜冀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941-94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法和循环酶法检测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Hcy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法和循环酶法检测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Hcy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2种方法检测Hcy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方法均显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高Hcy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之间血清Hcy水平及高Hcy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循环酶法检测Hcy的诊断灵敏度(67.5%)和特异性(85.3%)均较高,而荧光定量法灵敏度较低(40%),特异性好(97.1%);Hcy与三酰甘油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72.5%,特异性为94.1%,均高于Hcy单指标诊断效能。结论 Hcy的升高与高血压相关,但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并非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循环酶法检测Hcy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诊断效能优于荧光定量法,Hcy与三酰甘油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ROC曲线
下载PDF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熊晓玲 陈胜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3期300-301,共2页
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是高血压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在高血压病中的发病率甚高,也是致残的主要疾病。常规的合理降压、抗血小板、调脂治疗以及功能锻炼等均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祖国医学对中风理论有其独到的认识,中医药的运用... 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是高血压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在高血压病中的发病率甚高,也是致残的主要疾病。常规的合理降压、抗血小板、调脂治疗以及功能锻炼等均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祖国医学对中风理论有其独到的认识,中医药的运用也使得治疗手段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银丹心通软胶囊 调脂治疗 临床研究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 合理降压 抗血小板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益波 陈宇清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老年高血压患者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独立预测因子 hsCRP 外周血管病变 颈动脉内中膜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适时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治疗效果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晓红 张燕双 《全科护理》 2015年第12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探讨适时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两种疾病发病的时间特点采用适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适时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两种疾病发病的时间特点采用适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后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时护理干预符合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特点,能够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春华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法如下:选择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两组均治疗30 d。结果...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法如下:选择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两组均治疗30 d。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3%,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疗法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
下载PDF
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石雪松 顾兵 +2 位作者 迟欲欣 唐涵 张羽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13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而对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护理满意度评分(83.42±2.52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护理满意度评分(96.53±2.42分),该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促进疾病的痊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糖尿病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韦维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12期67-69,共3页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在多种相关因素影响下,患者极易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而加重病情[1,2]。有研究表明[3],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研究为进一步...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在多种相关因素影响下,患者极易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而加重病情[1,2]。有研究表明[3],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糖尿病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疾病特点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特选取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糖尿病 预后 循环系统疾病 患者 相关因素 慢性疾病 疾病特点
下载PDF
老年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偏瘫肢体的康复干预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英 张芸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期108-109,共2页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10%-20%。据统计。全国估计约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而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已超过500万。高血压是造成脑梗死肢体偏瘫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10%-20%。据统计。全国估计约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而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已超过500万。高血压是造成脑梗死肢体偏瘫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科2006年1—7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274例,检查发现有脑梗死者143例.脑梗死导致肢体偏瘫者21例。通过对肢体偏瘫患者的护理干预。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保持肢体生理功能,预防了肌肉萎缩,延缓了病情发展。减少了脑梗死的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偏瘫肢体 康复干预 老年高血压患者 老年性 老年高血压 肢体偏瘫 常见疾病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克山 齐晓丽 +1 位作者 张京玲 郭洪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 (IR)、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6 7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 (脑梗死组 33例 ,腔隙性脑梗死组 34例 )的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并与 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 (IR)、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6 7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 (脑梗死组 33例 ,腔隙性脑梗死组 34例 )的血脂、血糖、血清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并与 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IS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 ,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胰岛素明显高于脑梗死组 (P <0 .0 5 ) ,而ISI较脑梗死组明显减低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存在IR ,IR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血脂异常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危险因素 头颅CT MRI
下载PDF
健康宣教联合强化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候秀林 李燕 郑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1年第35期63-66,共4页
目的探究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将健康宣教与强化护理进行联合实施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工作选择在我院展开,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收的患者为例,人数为100例,均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对患者展开不同护理干... 目的探究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将健康宣教与强化护理进行联合实施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工作选择在我院展开,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收的患者为例,人数为100例,均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对患者展开不同护理干预,将100例患者采用平均分配法分为两组,组名称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联合强化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和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81.23±2.44)mmHg、(120.23±5.43)mmHg和(10.54±1.44)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87.32±5.21(生活起居)、94.33±1.65(饮食)、85.34±3.22(运动)、83.23±3.23(卒中危险因素)、73.21±3.76(卒中处理)、75.45±2.32(卒中先兆)、84.33±3.54(血压控制)和89.23±3.65(服药),均比对照组高;同时,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3.32±0.41(健康责任)、3.65±0.54(营养)、3.42±0.62(运动锻炼)、3.68±0.41(自我实现)、3.54±0.32(压力管理)和3.32±0.35(人际关系),均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更好。结论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将健康宣教与强化护理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其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健康宣教联合强化护理 血压水平 临床干预效果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文 王同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7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基础治疗用药均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7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基础治疗用药均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IHSS)及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average blood ow rate,VM)、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7.14%(27/35),低于观察组94.29%(3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SBP为(137.81±13.26) mm Hg,(128.63±11.42) mm Hg,DBP为(84.13±7.86) mm Hg,(77.34±7.35) mm Hg,NIHSS量表为5.98±2.10、4.65±1.74,大脑中动脉VM为(53.17±9.69) cm/s、(62.28±8.74) cm/s,大脑中动脉RI为0.64±0.08、0.57±0.07,基底动脉VM为(38.84±9.67) cm/s、(45.61±8.9) cm/s,RI为0.67±0.09、0.58±0.08,TNF-α(42.91±13.51) ng/m L、(26.50±12.69) ng/m L,IL-6为(11.96±3.81) pg/m L、(9.14±3.54) pg/m L,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2例胃部不适,服用为抑制胃酸药后缓解。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有助于提高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降低血压和炎症因子水平,且患者可耐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吴艳 朱莉萍 +1 位作者 徐思念 尹志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1213-1215,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高血压可诱发多种严重疾病,其中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率较高[1].由于多数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差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而延续性护理通过对出院后...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高血压可诱发多种严重疾病,其中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率较高[1].由于多数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差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而延续性护理通过对出院后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系统化的、连续性的全方位优质护理,以达到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目的[2].因此本文主要观察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运动功能 延续性护理 吞咽功能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患者依从性 出院后 康复效果 全方位优质护理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婷 马苏亚 张爱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9期146-148,153,共4页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以合并脑梗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余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以合并脑梗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余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及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并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86.0%年龄≥60岁、56.0%伴有吸烟、68.0%合并糖尿病、70.0%合并血脂异常,66.0%伴有肥胖,与对照组在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及肥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2.893,95%CI:1.586~3.123)、吸烟(OR=5.312,95%CI:1.421~2.342)、合并糖尿病(OR=3.253,95%CI:1.228~3.532)、血脂异常(OR=4.123,95%CI:0.452~2.323)、肥胖(OR=3.286,95%CI:0.386~3.832)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小宏 《当代临床医刊》 2019年第4期344-344,324,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20.14±2.20)分、(27.63±2.21)分,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t=17.486,P=0.000),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溶栓治疗效果,加快预后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效果 影响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BPV与IMT、NT-pro-BNP、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世磊 孙永全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12期1775-1779,共5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9月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56例、同期高血...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9月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156例、同期高血压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的BPV指标、超声测量的IMT及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依据不同程度分组并比较患者BPV,分析患者BPV指标与IMT、NT-pro-BNP、神经及认知功能相关性。结果3组研究对象各BPV指标比较,病例组高于高血压组,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研究对象IMT、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病例组高于高血压组,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神经功能患者各BPV指标比较,重度患者高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不同认知功能患者各BPV指标比较,中重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轻度患者高于正常患者(P<0.05);患者各BPV指标均与IMT、NT-pro-BNP水平、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BPV与IMT、血清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BPV IMT NT-PRO-BNP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钟欣怡 《中国农村卫生》 2021年第9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10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结果: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改善率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10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结果: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改善率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有重要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 延续性护理 吞咽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联用疏血通和脉络宁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亮 满孝蕊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 :探讨联用疏血通和脉络宁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脉络宁进行治疗... 目的 :探讨联用疏血通和脉络宁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脉络宁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联合使用疏血通和脉络宁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DNF评分下降的幅度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用疏血通和脉络宁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安全可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脉络宁 疏血通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