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6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手术对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1
作者 张敏敏 吴涛 +4 位作者 吴雄枫 沈红健 朱宣 吕楠 徐小龙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12月我中心收治的42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22例)和开颅手术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血肿量、术后90 d预后良好(...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12月我中心收治的42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22例)和开颅手术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血肿量、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3分)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神经内镜组术后残余血肿量<15 mL的患者比例(77.3%,17/22)高于开颅手术组(35.0%,7/20;P=0.022)。神经内镜组和开颅手术组术后90 d预后良好的患者分别为14例(63.6%)和4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内镜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4.5%,1/22)低于开颅手术组(5.0%,1/20;P=0.001)。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神经内镜组的术后90 d死亡率(13.6%,3/22)低于开颅手术组(30.0%,6/20;P<0.001)。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可提高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手术 开颅手术 出血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 预后
原文传递
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曾红 扈俊华 +2 位作者 王凤仙 南琼 姚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6—2022-1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的6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再出血5例(再出血...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6—2022-1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的6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再出血5例(再出血组),术后未出血57例(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HICH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术后回病房的即刻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3 h、丘脑出血、血肿量≥30 mL,以及术后回病房即刻SBP≥140 mmHg、DBP≥90 mmHg是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以及术后回病房即刻SBP、DBP有关,发病至手术时间<3 h、丘脑出血、血肿量≥30 mL,以及术后回病房即刻SBP≥140 mmHg、DBP≥90 mmHg是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出血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定位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永雙 栗学玉 +1 位作者 龚政源 黄海能 《右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68-271,共4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我国HICH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但目前对于HICH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近年来,血肿穿刺引流术因创伤小且预...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我国HICH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但目前对于HICH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近年来,血肿穿刺引流术因创伤小且预后满意在我国HICH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为穿刺引流术的精准定位提供了新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血肿穿刺引流在HICH治疗中的优势以及3D导板个体化定位的优势,对于我国基层医院开展HICH的救治、HICH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现就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HIC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导板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穿刺引流
下载PDF
CCCK-18CTRP-3miR-340-5p预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
4
作者 庞珊珊 姜莹 姜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CCCK-18、CTRP-3、miR-340-5p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10—2021-10收治的80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 目的探讨CCCK-18、CTRP-3、miR-340-5p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10—2021-10收治的80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CCCK-18、CTRP-3、miR-340-5p水平,依据mR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5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CCCK-18、CTRP-3、miR-340-5p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CCCK-18、CTRP-3、miR-340-5p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CCCK-18、CTRP-3、miR-340-5p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CCK-18高于对照组,CTRP-3、miR-340-5p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CCCK-18低于预后不良组,CTRP-3、miR-340-5p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CCK-18、CTRP-3、miR-340-5p均是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CCCK-18与血清CTRP-3、miR-340-5p呈负相关(r=-0.385,r=-0.406,P<0.05),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值较高(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CCCK-18呈高表达,CTRP-3、miR-340-5p呈低表达,其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判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 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微小核糖核酸340-5p 预后 相关
下载PDF
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吞咽功能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张晓莉 徐茜 麻永花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吞咽功能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 目的:探讨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吞咽功能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吞咽功能干预。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吞咽功能分级及反流、误吸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反流、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吞咽功能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反流及误吸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间歇鼻饲 冰刺激吞咽功能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李宗武 钱超 +3 位作者 罗文 杨春银 代颖 王芮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单唾液酸...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DA、MPO、IL-6、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3/46),高于对照组的2.17%(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HICH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神经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强度和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尼莫地平 神经节苷脂 氧化应激指标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长春西汀通过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机制
7
作者 张春香 冀明明 +1 位作者 孙敏玲 李建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 探究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长春西汀通过Toll样受体(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择102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液治疗,实验... 目的 探究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长春西汀通过Toll样受体(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择102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液治疗,实验组给予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长春西汀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临床指标变化、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变化;检测血清内皮功能指标人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变化;检测TLR4/MyD88信号通路、TLR4、MyD88和核因子(NF)-κB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神经功能评分、血清SOD、GSH-Px、MDA、ET-1、VEGF、NGF、TLR4、MyD88、NF-κ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相关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SOD和GSH-Px水平升高,MDA、ET-1水平降低,VEGF和NGF水平升高,TLR4、MyD88、NF-κ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长春西汀可改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其机制与降低氧化损伤和TLR4/MyD88/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解物 长春西汀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 氧化损伤 Toll样受体(TLR)4/髓化分化因子(MyD)88/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徐四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64-868,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灌注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医院需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7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灌注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医院需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7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颞叶皮质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短期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脑血流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容量(rCBV)]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术后2个月临床疗效优于B组,A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rCBV、rCBF以及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rCBV、rCBF均上升,MTT均下降,且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术后并发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短期疗效及血肿清除率,改善颅脑血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流灌注 短期预后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结局
9
作者 谢立 刘小清 +2 位作者 赵纯风 刘文村 刘衡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项列线图模型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30 d临床结局情况。方法采用双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按时间顺序将中心1的患者(n=431例)分为训练队列(n=305例)和内部验证队列(n=126例),中心2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n=108例)...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项列线图模型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30 d临床结局情况。方法采用双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按时间顺序将中心1的患者(n=431例)分为训练队列(n=305例)和内部验证队列(n=126例),中心2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n=108例)。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对患者30 d的临床结局进行评估,mRS≤3为预后良好,mRS>3为预后不良。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和CT平扫征象应用随机森林(RF)筛选出重要因素,重要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危险因素来建构临床模型。提取患者平扫CT影像组学的特征,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出最优特征集,并对特征集进行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从而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独立危险因素联合Radscore共同建立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结果列线图模型由血肿部位、血肿体积、破入脑室、中线移位、GCS评分及Radscore预测因素构成,其在训练队列曲线下面积(AUC)为0.89,在内部和外部验证队列AUC分别为0.86和0.82。校准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在训练组队列中P=0.944,在内部验证队列中P=0.540,在外部验证队列中P=0.171。决策曲线分析(DCA)表明,列线图的阈值概率在(0.10~0.90)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最佳截断概率为0.33。结论列线图模型能有效的预测HICH患者30 d的临床结局情况,有一定临床诊疗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影像组学 临床结局 列线图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志华 陈智全 傅宪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时间:2018年1月到2023年10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最终选取符合要求共76例);分组方式:本次研究采用按电脑随机法将76例患...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时间:2018年1月到2023年10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最终选取符合要求共76例);分组方式:本次研究采用按电脑随机法将76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是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更佳,手术相关时间更短(P<0.05),MB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63%VS 15.79%)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有效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效果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影响分析
11
作者 杨永亮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33-135,139,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抽...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1、64.328、19.382、56.502,P<0.05)。术后观察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3、11.363、60.164、20.012,P<0.05)。术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4、4.510、11.326、6.074,P<0.05)。术后7 d内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35;χ^(2)=5.741,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提升血肿清除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血肿清除率
下载PDF
综合性气道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
12
作者 李艳锋 邢高局 王娜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59-360,共2页
目的 探讨综合性气道护理管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性气道护理管理)各51例。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 目的 探讨综合性气道护理管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性气道护理管理)各51例。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停留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 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综合性气道护理管理可降低HICH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ICU停留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综合气道护理管理 机械通气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炎症、术后恢复的影响
13
作者 黄跃供 白金伟 朱清伟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51-54,共4页
目的研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MPS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机体炎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MPS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机体炎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2例/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开颅手术处理,观察组予以MPST处理,比较两组手术基础性评估指标、机体炎症指标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围术期基础指标较对照组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机体3项炎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神经缺损状况得分为(10.21±2.05)分较对照组的(14.29±2.87)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6,P<0.001)。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MPST治疗效果显著,并可促进机体炎症清除,加快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机体炎症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4
作者 韩沛沛 吴先珍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HIC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7,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4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HIC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7,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47,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术前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较术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LPO、MP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2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HICH,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 有效 安全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张灵杰 陈娟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53-254,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再出血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HICH患...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再出血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H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2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舒张压>120 mm Hg、术前收缩压>200 mm Hg、术前GCS评分≤8分、合并糖尿病、术前血肿量≥60 mL是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舒张压>120 mm Hg、术前收缩压>200 mm Hg、术前GCS评分≤8分、合并糖尿病、术前血肿量≥60 mL是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出血
下载PDF
作业疗法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孙秋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54-0157,共4页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中,应用分析作业疗法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64例,均选取于2022.12-2023.07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入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以乱数表法为分组方案,将样本划分为作业组(n=32...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中,应用分析作业疗法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64例,均选取于2022.12-2023.07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入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以乱数表法为分组方案,将样本划分为作业组(n=32,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联合作业疗法)与康复组(n=32,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肢体平衡、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Carroll上肢动作评定量表(ARAT)、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1 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组干预后1个月均高于康复组(P<0.05)。躯干控制能力测试量表(TCT)、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1 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组干预后1个月均高于对康复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1 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组干预后1个月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中,应用分析作业疗法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价值较为理想,能够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平衡功能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与采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作业疗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 肢体功能恢复 影响
原文传递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及恢复效果的研究
17
作者 秦小花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207-210,215,共5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及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价患...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及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价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及恢复效果。结果在感染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的数据结果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前者的数据结果比较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持续感染时间,且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病情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ICU 肺部感染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经不同微创术式治疗后神经功能和预后情况分析
18
作者 于绍亮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IHE)与经软通道穿刺引流术(SCPD)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赤峰松山医院收治的8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IHE)与经软通道穿刺引流术(SCPD)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赤峰松山医院收治的8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SCPD,44例)与B组(NEIHE,4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血清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与A组比,B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升高,48 h血肿清除率升高,住院时间缩短;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CSS、ADL评分均升高,B组均高于A组;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及NIHSS评分均降低,B组均低于A组;术后3个月B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均P<0.05)。结论与SCPD比,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NEIHE治疗虽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但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软通道穿刺引流术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8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司建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2-0044,共3页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88位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进行临床研究,并对比了二类不同的外科处理方法(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术)对病人的效果,以判断其处理效果和预后状况。方法我们已经获取了88位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一般资料,包...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88位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进行临床研究,并对比了二类不同的外科处理方法(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术)对病人的效果,以判断其处理效果和预后状况。方法我们已经获取了88位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一般资料,包含了年龄、性别、脑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况,以及生命体征等信息。这些病人将被分成二组,一组进行开颅血肿的清理手术,另一组则接受了钻孔血肿抽吸术我们详细记录了观察到的指标,如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开颅血肿切除组显著高于钻孔血肿抽吸组。然而,钻头血肿抽吸组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神经系统状态方面,钻孔血肿抽吸组患者恢复情况稍好。最后,在预后方面,钻孔血肿抽吸组的良好率较高,死亡率较低。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钻孔血肿抽吸可能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风险、神经功能和生活功能改善以及较高的好率等几个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开颅血肿切除术仍有必要。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并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钻孔血肿抽吸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便秘的影响
20
作者 王赵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便秘情况、症状缓解时间、便秘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便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便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嗳气反胃、大便带血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前,两组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便秘症状评分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采用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前瞻性护理可降低便秘发生率,缩短腹胀、腹痛等症状缓解时间,改善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便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