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7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吞噬功能及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陈颖颖 陈兰 +5 位作者 牟志向 胡小龙 张艺艳 翁娇青 吕佩瑜 关天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APK)信号通路...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300、600μmol·L^(-1)IS干预人原代DC细胞24 h,分为Control组、IS-30组、IS-300组、IS-600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细胞经600μmol·L^(-1)IS干预24 h后加入1 mg·L^(-1)anti-HMGB1或经1 mg·L^(-1)HMGB1单独处理后分为Control组、IS组、HMGB1组、IS^(+)anti-HMGB1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随IS浓度增加,CD83^(+)和CD86^(+)细胞数逐渐增加(P<0.01),DCs吞噬能力逐渐下降(P<0.01);与IS组相比,IS^(+)anti-HMGB1组的CD83^(+)和CD86^(+)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吞噬能力增加(P<0.01)。此外,与Control组比较,IS或HMGB1组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IS组相比,IS^(+)anti-HMGB1组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结论拮抗HMGB1可抑制IS诱导的DCs表型及成熟并抑制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树突状细胞 硫酸吲哚酚 表型 吞噬功能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脓毒症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文博 林钰洁 +2 位作者 马向丽 于志清 李培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71-277,共7页
脓毒症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疾病,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重症监护领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临床上目前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高迁移率族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含... 脓毒症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疾病,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重症监护领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临床上目前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高迁移率族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含量丰富、广泛表达的核蛋白。HMGB1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促炎、介导组织损伤、影响凝血功能、参与免疫调节等。其中,脓毒症期间免疫功能障碍是近年来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研究表明,HMGB1可通过参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调节从而影响脓毒症的病程进展及预后。本文作者对HMGB1在脓毒症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脓毒症 免疫调控 自噬 综述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孙林林 陈葶 +2 位作者 白运焕 吴岭 陈茂杰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1,sTREM-1)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1,sTREM-1)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156例脓毒症患者,另选取同期6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血清HMGB1、sTREM-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并发AK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HMGB1、sTREM-1水平对脓毒症并发AKI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HMGB1[172530(133870,204010)ng/L比83720(63480,99870)ng/L]、sTREM-1[(49.56±8.03)ng/L比(24.96±5.24)n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肌酐(OR=1.079,95%CI:1.037~1.122)、HMGB1(OR=1.933,95%CI:1.376~2.714)、sTREM-1(OR=1.201,95%CI:1.101~1.309)为脓毒症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HMGB1联合sTREM-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928,95%CI:0.876~0.963]诊断脓毒症并发AK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HMGB1(AUC=0.790,95%CI:0.718~0.851)、sTREM-1(AUC=0.778,95%CI:0.705~0.840)诊断。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sTREM-1水平明显增高,是脓毒症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糖类抗原125、人乳头瘤病毒DNA与早期宫颈癌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果
4
作者 贾萍 蹇国 +1 位作者 罗清松 何梦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糖类抗原125(CA125)、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uman papillomavirus-deoxyribonucleic acid,HPV-DNA)与早期宫颈癌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省广元...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糖类抗原125(CA125)、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uman papillomavirus-deoxyribonucleic acid,HPV-DNA)与早期宫颈癌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1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期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病变组。对比两组治疗前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HMGB1、CA125水平、HPV-D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高于宫颈上皮内病变组(P<0.05)。宫颈癌组中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111例宫颈癌患者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患者26例,复发率为23.42%。复发组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HMGB1、CA125与HPV-DNA串联检测预测宫颈癌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95%CI为0.911~0.989),联合预测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89.4%。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异常升高,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测定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分型对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糖类抗原125 人乳头瘤病毒DNA 复发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开放性胃肠手术患儿术后血清钙素原、正五聚蛋白3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及其预测早期感染的价值
5
作者 李妍 肖建明 杨建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 分析开放性胃肠手术患儿术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及其预测早期感染的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开... 目的 分析开放性胃肠手术患儿术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及其预测早期感染的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开放性胃肠手术患儿206例,依据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27例)和未感染组(1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3天血清PCT、PTX3、HMGB-1水平;观察术后1天、3天各血清指标单一、联合检测对开放性胃肠手术患儿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术后1天、3天血清PCT、PTX3、HMGB-1水平分别为(2.42±0.39)μg/L、(3.74±0.53)μg/L,(2.07±0.66)μg/L、(3.06±0.75)μg/L,(18.35±2.74)μg/L、(26.09±4.16)μg/L,均高于未感染组的(1.71±0.35)μg/L、(2.29±0.36)μg/L,(1.48±0.52)μg/L、(1.73±0.59)μg/L,(13.04±2.26)μg/L、(15.75±2.83)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显示,术后3天血清PCT、PTX3、HMGB-1联合检测预测开放性胃肠手术患儿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最大,为0.9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患儿术后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天、3天血清PCT、PTX3、HMGB-1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中重度感染患儿术后1天、3天血清PCT、PTX3、HMGB-1水平分别为(2.63±0.34)μg/L、(4.12±0.56)μg/L、(2.31±0.69)μg/L、(3.39±0.81)μg/L、(19.86±2.91)μg/L、(28.84±4.40)μg/L,均高于轻度感染患儿的(2.11±0.28)μg/L、(3.19±0.49)μg/L、(1.72±0.60)μg/L、(2.58±0.73)μg/L、(16.15±2.39)μg/L、(22.09±3.9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性胃肠手术患儿术后血清PCT、PTX3、HMGB-1表达显著增高,且其表达与术后早期感染及感染病情程度有关,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胃肠手术 降钙素原 正五聚蛋白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感染
原文传递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水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预后有评估价值
6
作者 毛周琳 刘云 沈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31-34,6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90例ADHF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9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1年随访期是否死亡,将ADHF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90例ADHF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9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1年随访期是否死亡,将ADHF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58例)和预后良好组(1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1、sRAGE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HMGB1、sRAGE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GB1、sRAGE及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AD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HF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HMGB1、sRAGE水平更高(P均<0.05);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血清HMGB1、sRAGE水平、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I(cTnI)、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法分析,ADHF患者血清HMGB1、sRAGE分别与LVEDD、LVESD、NT-proBNP、cTnl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HMGB1与sRAGE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MGB1、sRAGE、NT-proBNP对ADHF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价值均较高,AUC分别为0.869、0.852、0.84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2.91 g/L、296.46 ng/L、3809.77 ng/L时,灵敏度分别为79.3%、82.8%、82.8%,特异性分别为83.3%、74.2%、7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YHA分级、LVEF、NT-proBNP、HMGB1及sRAGE是AD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血清HMGB1、sRAGE表达与ADHF的发生及预后有关,可作为ADHF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预后
下载PDF
微小RNA-129-5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任伟曼 靳丽丽 夏松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29-5p(miR-129-5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 目的探讨微小RNA-129-5p(miR-129-5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I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43例、重度组19例。根据90 d随访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预后不良组29例。检测血清miR-129-5p、HMGB1水平,并收集观察组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29-5p和HMGB1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29-5p和HMGB1对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129-5p和HMGB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8、24.863,P<0.05)。观察组血清miR-129-5p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降低,HMGB1水平随之升高(F=83.466、8.423,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miR-129-5p和HMGB1水平呈负相关(r=-0.406,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梗死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入院时间、miR-129-5p和HMGB1水平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6、4.034、11.618、19.522、8.063、6.17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29-5p和HMGB1水平对IS患者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入院时间、HMGB1、miR-129-5p是I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5.361、4.465、7.245、0.806,P<0.05)。结论IS患者血清miR-129-5p低水平、HMGB1高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且对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微小RNA-129-5p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变化及预后意义
8
作者 王桂杰 杜传冲 +4 位作者 陆叶 赵健 沈勰 金冬林 耿佳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57,共8页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 目的·检测多发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1,sTREM-1)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9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伤组(n=24)、重伤组(n=58)、严重伤组(n=10);依据入院后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n=20)和非MODS组(n=72);根据创伤发生后28 d内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3)和存活组(n=79)。检测患者入院后静脉血炎症因子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创伤发生后24 h、72 h及7 d的血清HMGB1、sTREM-1水平。分析不同分组间血清HMGB1、sTREM-1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HMGB1、sTREM-1对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重伤和严重伤组各时间点HMGB1、sTREM-1水平明显高于轻伤组(均P<0.05),严重伤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和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重伤组(均P<0.05)。各时间点HMGB1与sTREM-1水平呈正相关性(r=0.645,r=0.942,r=0.722;均P<0.05)。MODS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和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均P<0.05);死亡组创伤发生后72 h和7 d的HMGB1水平及24 h、72 h的sTREM-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及入院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是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92.3%。结论·多发伤患者创伤发生后不同时间点HMGB1及sTREM-1水平与MODS及生存结局相关,且创伤发生后7 d的HMGB1水平是多发伤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预后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人β防御素2与腺病毒肺炎患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的关系
9
作者 程佳敏 谭志军 +3 位作者 蒙勇球 梁宙 赵玉莲 郑凤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人β防御素2(hBD-2)与腺病毒肺炎(AP)患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193例AP患儿,根据出院3个月后是否发生BO将AP患儿分为BO组58例和非BO组135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人β防御素2(hBD-2)与腺病毒肺炎(AP)患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193例AP患儿,根据出院3个月后是否发生BO将AP患儿分为BO组58例和非BO组135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MGB1、hBD-2,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儿发生BO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hBD-2对AP患儿发生BO的预测价值。结果BO组月龄小于非BO组,热程长于非BO组,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发生比例及血液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HMGB1、hBD-2高于非BO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和HMGB1、hBD-2升高为AP患儿发生BO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hBD-2联合应用预测AP患儿发生BO的曲线下面积为0.818,与血清HMGB1、hBD-2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0.739、0.7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HMGB1、hBD-2水平升高是AP患儿发生BO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AP患儿发生BO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肺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人Β防御素2
下载PDF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热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β防御素2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早期预测价值
10
作者 周恩谱 钱余 +2 位作者 黄进宝 曾俊斌 陆航晨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 探讨泌尿结石疾病采取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术后发生发热性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血清β防御素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以及Toll样受体4(TLR4)对早期预测尿路感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者的临... 目的 探讨泌尿结石疾病采取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术后发生发热性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血清β防御素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以及Toll样受体4(TLR4)对早期预测尿路感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发热性尿路感染分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记录患者资料,分析危险因素,此外采集2组血液分离血清,测定血清β防御素2、HMGB1、TLR4水平。结果 术后35例(28.7%)发生发热性尿路感染,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60 min、泌尿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导尿管留置时间≥72 h、住院时间≥7 d均是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术后发热性尿路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23、0.014、0.016、0.019、0.008、0.011,OR值=2.154、3.021、2.451、2.331、2.025、2.415);感染组血清β防御素2、HMGB1、TLR4检测水平高于未感染组(t=10.48、28.47、22.86,P<0.05)。结论 输尿管镜碎石术,年龄、手术时间、泌尿手术室、合并糖尿管、导尿管留置与住院时间为术后发热性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需加强防范,术后通过检测血清β防御素2、HMGB1、TLR4水平对早期预测感染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碎石术 发热性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β防御素2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降钙素原、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任艳霞 商留杰 高亮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331-333,338,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颅内肿瘤切除术后是否并发重症肺炎将65例颅内肿瘤患儿分为观察组(n=30,并发重症肺炎)和对照组(n=35,未并发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颅内肿瘤切除术后是否并发重症肺炎将65例颅内肿瘤患儿分为观察组(n=30,并发重症肺炎)和对照组(n=35,未并发重症肺炎)。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TLR4、PCT、HMGB1对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3天、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7天的患儿比例及TLR4、PCT、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3天、ICU住院时间≥7天及TLR4、PCT、HMGB1升高均是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LR4、PCT、HMGB1预测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AUC分别为0.838、0.955、0.827。结论TLR4、PCT、HMGB1可作为预测颅内肿瘤患儿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降钙素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颅内肿瘤 重症肺炎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DJ-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朋 杨拓 +5 位作者 王金铸 蔡科科 刘立朋 刘鹏 白铁男 念学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帕金森病相关蛋白(DJ-1)在膀胱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5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58例膀胱癌组织为实验组,其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组。应...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帕金森病相关蛋白(DJ-1)在膀胱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5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58例膀胱癌组织为实验组,其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HMGB-1和DJ-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率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膀胱癌中HMGB-1与DJ-1表达的相关性,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膀胱癌中HMGB-1、DJ-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分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肿瘤分化越差、淋巴结有转移、分期越高,HMGB-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P<0.05)。DJ-1在58例膀胱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肿瘤多发、分期越高、淋巴结有转移,DJ-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MGB-1与DJ-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1,P<0.05)。HMGB-1和DJ-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无病生存期低于HMGB-1和DJ-1蛋白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MGB-1和DJ-1阳性、腺癌、鳞癌、病理分级高、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高是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检测膀胱癌组织中HMGB-1和DJ-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与评估膀胱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风险,为膀胱癌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通过激活JAK2/STAT3轴加重神经性疼痛
13
作者 毛轲 高誉华 +3 位作者 周松林 赵彦芬 张原源 杜思龙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0-628,共9页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加重神经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激活的BV-2细胞中干扰HMGB1表达,检测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分泌,以及JAK2和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加重神经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激活的BV-2细胞中干扰HMGB1表达,检测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分泌,以及JAK2和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检测LPS激活的BV-2细胞中JAK2和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并引入JAK2抑制剂探究JAK2/STAT3轴阻断对细胞的影响。建立HMGB1敲低的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 SNL)大鼠模型,检测脊髓组织中通路蛋白表达和炎症因子分泌,评估SNL大鼠的机械痛敏阈值和热痛敏阈值。结果 LPS处理的BV-2细胞中HMGB1表达上调,干扰HMGB1表达显著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LPS处理激活JAK2/STAT3轴,且JAK2/STAT3轴激活是由HMGB1表达上调介导的。在SNL大鼠模型中,脊髓组织中HMGB1和通路蛋白表达增加,炎症反应加重,机械痛敏阈值和热痛敏阈值均降低。通过敲低HMGB1表达,观察到HMGB1和通路蛋白的表达下调,炎症减轻,神经性疼痛缓解。结论 HMGB1通过激活JAK2/STAT3轴加重神经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疼痛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JAK2/STAT3轴
原文传递
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
14
作者 张明 杨经文 +3 位作者 李悦 施学智 李华楚 童华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0-675,共6页
目的观察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方法制备中暑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n=6)与中暑组(n=6),分离单核细胞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对外泌体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并采用注释数据库进行功能描述;采... 目的观察热打击单核细胞外泌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方法制备中暑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n=6)与中暑组(n=6),分离单核细胞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对外泌体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并采用注释数据库进行功能描述;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验证中暑大鼠及患者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HMGB1的表达变化;将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对照组、中暑组以及中暑+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组,分别添加来自对照组、中暑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上清中提取的外泌体及EP,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皮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健康志愿者及中暑患者外泌体NLRP3及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暑组大鼠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数量(×104/单核细胞)明显增多(11.24±2.66 vs.1.52±0.21,P<0.001)。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中暑组外泌体HMGB1表达较对照组上调18.63倍(P<0.001),且在NOD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富集。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中暑组大鼠外泌体内含HMGB1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13±0.22 vs.1.00±0.15,P<0.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中暑组患者外泌体内含HMGB1水平(ng/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29±0.11 vs.0.12±0.04,P=0.006)。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暑组内皮细胞中NLRP3及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中暑组比较,中暑+EP组NLRP3及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打击可提高单核细胞来源外泌体HMGB1水平,并可能通过HMGB1介导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外泌体 单核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低氧诱导因子-1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马建宏 叶瑞兴 +2 位作者 刘长钰 李广华 邓倩昀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2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的评估...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MI患者为AMI组;根据A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AMI患者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45例)和重度组(32例);同时根据AMI患者1年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分为MACE组(24例)和非MACE组(74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cy、HIF-1α、HMGB1水平,分析Hcy、HIF-1α、HMGB1对AMI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组血清Hcy、HIF-1α、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Hcy、HIF-1α、HMGB1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又高于轻度组(P<0.05);AMI患者血清Hcy、HIF-1α、HMGB1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MACE组血清Hcy、HIF-1α、HMGB1水平高于非MACE组(P<0.05);Hcy、HIF-1α与HMGB1联合预测AMI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也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血清Hcy、HIF-1α、HMGB1水平与AMI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可作为评估AMI患者发生MACE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低氧诱导因子-1Α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宫颈癌中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的Meta分析
16
作者 张睿 李岚 +2 位作者 周欢欢 辛天芳 朱正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484-489,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宫颈癌患者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VIP)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och...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宫颈癌患者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VIP)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HMGB1在宫颈癌中表达的文献,以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为效应指标,应用STATA14.0进行Meta分析,并对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进行检验。结果纳入25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宫颈癌组2028例,对照组10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远高于对照宫颈组织(OR=35.936,95%CI:22.861~56.490,P<0.001),并且宫颈癌患者HMGB1的阳性率在不同宫颈癌临床分期(OR=2.993,95%CI:2.202~4.068,P<0.001)、淋巴结转移(OR=4.379,95%CI:3.091~6.205,P=0.001)、肿瘤分化程度(OR=1.965,95%CI:1.455~2.654,P<0.001)及肿瘤浸润深度(OR=3.086,95%CI:1.482~6.428,P=0.003)宫颈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最大径宫颈癌肿瘤组织中HMGB1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宫颈组织相比,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HMGB1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META分析 病例对照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β_(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及白细胞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17
作者 田颖 王根杰 +1 位作者 胡青竹 杨硕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2期2529-253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和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31例初诊未治,55例接受硼替佐米+地...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和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31例初诊未治,55例接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BDT)方案化疗。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体检者、初诊未治与BDT方案治疗不同临床疗效患者、不同临床分期初诊未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HMGB1、β_(2)-MG、LDH、IL-6水平。血清HMGB1水平与β_(2)-MG、LDH、IL-6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HMGB1、β_(2)-MG、LDH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未治及无效患者血清HMGB1、β_(2)-MG、LDH、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有效患者,无效患者血清HMGB1、β_(2)-MG、LDH、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初诊未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初诊未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HMGB1、β_(2)-MG、LDH、IL-6水平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Ⅲ期患者的血清HMGB1、β_(2)-MG、LDH、IL-6水平均明显高于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MGB1水平与β_(2)-MG、LDH、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902、0.867、0.882,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HMGB1水平较高,BDT方案治疗后可使其显著降低,且与β_(2)-MG、LDH、IL-6水平均呈正相关,临床可联合HMGB1、β_(2)-MG、LDH、IL-6共同作为评估多发性骨髓瘤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β_(2)-微球蛋白 乳酸脱氢酶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降钙素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及与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蕊 郝丽娜 +3 位作者 宋邵华 李栋梁 王来 赵志涛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降钙素原(PC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4种因子与脓毒症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降钙素原(PC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4种因子与脓毒症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74)与脓毒症休克组(n=76),且依据不同预后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n=107)与死亡组(n=43);同时,随机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75例健康者为健康组。分析各组HB-EGF、PCT、vWF、HMGB1表达水平,观察脓毒症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分析HB-EGF、PCT、vWF、HMGB1与APACHEⅡ及SOFA的相关性;分析HB-EGF、PCT、vWF、HMGB1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二元Logistic方程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组HB-EGF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两组,且脓毒症休克组HB-EGF水平最低,PCT、vWF、HMGB1水平健康组最低,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存活组HB-EGF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但PCT、vWF、HMGB1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健康组、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及SOFA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GF与APACHEⅡ及SOFA均呈负相关,PCT、vWF、HMGB1与APACHEⅡ及SOFA均呈正相关。HB-EGF、PCT、vWF、HMGB1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6.52%、67.79%、70.44%、69.54%、93.56%,特异度分别为68.99%、77.32%、71.76%、72.96%、88.78%。HB-EGF、PCT、vWF、HMGB1与APACHEⅡ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B-EGF、PCT、vWF、HMGB1在不同脓毒症患者中均有不同表达,且与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同时,HB-EGF、PCT、vWF、HMGB1指标对脓毒症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四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相关性 人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检测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早期预后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小丽 钟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检测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早期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12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检测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早期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12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97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分析影响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对患儿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预后良好组延长,脓毒症休克比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预后不良组氧合指数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是影响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评估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预测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88.7%。结论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B1检测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与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密切相关,联合分析各项指标有助于早期评估患儿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下载PDF
经外泌体释放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菌群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中的表达及Toll样受体4信号的调控作用
20
作者 孙焕焕 李培杰 +4 位作者 冯云 刘梦莹 师文 马富权 和水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中肠源性及肝源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经外泌体的释放情况及其调控途径。方法15只雄性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及10只合并肠道菌群紊乱的NAFLD小鼠(ASC-/-)模型。10只野生型小鼠喂食正常饲料(...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中肠源性及肝源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经外泌体的释放情况及其调控途径。方法15只雄性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及10只合并肠道菌群紊乱的NAFLD小鼠(ASC-/-)模型。10只野生型小鼠喂食正常饲料(ND)为正常对照组、喂养高脂饮食(HFD)为高脂饮食组,每组5只,另外5只用于了解造模情况。10只ASC-/-小鼠分别喂养ND(菌群紊乱组)及HFD(高脂菌群紊乱组),每组5只。共喂养8周。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肝脏及肠黏膜外泌体标志物与HMGB1共定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PCR等方法检测外泌体中HMGB1含量。通过棕榈酸(PA)及脂多糖(LPS)处理AML12细胞24 h构建体外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MGB1/CD63水平,并通过siRNA干预探讨经外泌体释放的调控机制。结果高脂饮食组的外泌体分泌较正常对照组增多[(3.5±0.2)ng/ml vs.(1.1±0.3)ng/ml,P<0.05],高脂菌群紊乱组的外泌体亦高于菌群紊乱组[(3.2±0.2)ng/ml vs.(1.9±0.4)ng/ml,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体内实验高脂饮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外实验高脂内毒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外泌体标记物(ALP或VPS16)与HMGB1的共定位增加。PCR检测发现,高脂饮食组肝细胞外泌体中的HMGB1较正常对照组升高(41.5±10.2 vs.1.3±0.3,P<0.05),高脂菌群紊乱组较菌群紊乱组升高(48.6±7.2 vs.1.5±0.5,P<0.05);高脂饮食组TLR4较正常对照组升高(13.8±6.2 vs.2.8±0.9,P<0.05),高脂菌群紊乱组较菌群紊乱组升高(22.6±4.1 vs.2.5±1.5,P<0.05)。在肠黏膜细胞中,高脂饮食组较正常对照组(0.6±0.2 vs.0.4±0.1,P<0.05)及高脂菌群紊乱组较菌群紊乱组(0.9±0.2 vs.0.5±0.1,P<0.05)中HMGB1与外泌体标记物(CD63)共显影增加。在体外实验中,内毒素组、高脂内毒素组外泌体的HMGB1(5.1±0.8,5.5±0.7)均较空白对照组(3.8±0.6)增加(P<0.05),而siRNA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3.7±0.6 vs.3.8±0.6,P>0.05)。结论在高脂饮食及肠道菌群紊乱环境下,HMGB1在肝细胞及肠细胞中经外泌体释放,并受TLR4调控,可能是促进脂肪性肝炎发展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性肝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外泌体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