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BES-XGBoost的高速铁路沿线风速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建军 江相君 +1 位作者 孟高阳 李德仓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保证高速铁路沿线风灾预警信息具有较高时效性,需要进行高速铁路沿线超短期风速的提前多步预测。针对众多预测模型在预测中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采用Tent混沌映射和BFGS拟牛顿法对秃鹰搜索算法进行改进,并用改进的秃鹰搜索算法(IB... 为保证高速铁路沿线风灾预警信息具有较高时效性,需要进行高速铁路沿线超短期风速的提前多步预测。针对众多预测模型在预测中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采用Tent混沌映射和BFGS拟牛顿法对秃鹰搜索算法进行改进,并用改进的秃鹰搜索算法(IBES)对XGBoost的初始参数进行优化。在构建IBES-XGBoost模型时,加入风速以外的其他气象特征,以提高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1)改进的秃鹰算法相比其他智能优化算法有更好的寻优能力,与其他模型相比IBES-XGBoost在超短期风速的提前多步预测上有着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拟合效果。(2)Tent混沌映射和BFGS拟牛顿法对秃鹰算法有着较好的改进效果。(3)IBES-XGBoost能为高速铁路规范下的大风预警提供可靠的提前多步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风灾 风速预测 机器学习 秃鹰搜索算法
下载PDF
收缩徐变对高速铁路斜拉桥单箱单室混合梁位移的影响及调控
2
作者 秦煜 张鑫 +3 位作者 曾永平 刁志帅 王亭 王威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以某主跨300 m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运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其数值模型,进行桥塔、桥面板、箱梁等混凝土构件收缩徐变对主梁位移影响研究,并提出主梁位移调控措施。结果表明:成桥10年后,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 以某主跨300 m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运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其数值模型,进行桥塔、桥面板、箱梁等混凝土构件收缩徐变对主梁位移影响研究,并提出主梁位移调控措施。结果表明:成桥10年后,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跨中主梁向下位移共计79 mm,桥塔、桥面板、箱梁收缩徐变的影响占比在施工阶段分别为58%,32%和10%,在运营阶段分别为48%,38%和14%;跨中主梁向下位移的主要原因是桥塔和桥面板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缩小了桥塔竖向及桥面板纵桥向尺寸,改变了斜拉索锚点位置及索力,导致主梁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分别产生56和18 mm的向下位移;预抬高斜拉索的桥塔锚点位置10 mm,可消除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钢梁架设初始误差;混凝土桥面板预制后存放6个月、桥塔采用低徐变混凝土、成桥后延迟90 d铺轨等措施,能改善混凝土收缩徐变对单箱单室混合梁位移的不利影响,可减小跨中主梁向下位移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斜拉桥 收缩 徐变 单箱单室混合梁 位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静态轨检数据里程对齐与误差修正
3
作者 何庆 马玉松 +3 位作者 李晨钟 俞伟东 吴维军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 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修正算法,并以距离误差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某高铁线路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案例分析,以静态检测数据作为参考基准,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里程误差评估与修正。结果表明,两阶段算法修正效果显著,累积距离误差降幅超过93%,修正后的动、静态检测数据严格对齐保证了动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里程误差修正 动静轨检数据 两阶段修正算法 距离误差
下载PDF
基于多孔介质的高速铁路透风式挡风墙关键参数研究
4
作者 钟睦 王田天 +4 位作者 梁习锋 鲁寨军 闫宏凯 乐天晗 刘东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2-890,共9页
合理的匹配参数是风区铁路沿线防风设施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风区铁路沿线部分区段混凝土实心挡风墙出现的环境风越过挡风墙顶导致严重的弓网离线、无法正常升弓,危及铁路行车安全问题,提出改“堵”为“疏”,通过一定的透风率来调控挡... 合理的匹配参数是风区铁路沿线防风设施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风区铁路沿线部分区段混凝土实心挡风墙出现的环境风越过挡风墙顶导致严重的弓网离线、无法正常升弓,危及铁路行车安全问题,提出改“堵”为“疏”,通过一定的透风率来调控挡风墙后的线路风场,从而为缓解上述现象提供一种新思路,其关键问题在于透风式挡风墙关键参数与防风效果的合理匹配。为此,基于多孔介质的自身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孔介质的挡风墙风场新研究方法,将挡风墙透风率与防风效果的合理匹配问题转化为多孔介质的阻力系数与列车气动载荷的关系研究。首先,通过比较数值模拟结果与兰新高铁挡风墙风场现场试验结果,修正并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进一步探究多孔介质阻力参数与挡风墙透风率之间的关系,获得风区铁路沿线透风式挡风墙关键参数最优区间。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采用多孔介质代替挡风墙几何进行挡风墙风场研究,能够显著提升研究效率;多孔介质的黏性阻力系数在挡风墙风场研究中可以忽略,多孔介质的惯性阻力系数与挡风墙的透风率呈幂函数关系;风区铁路沿线透风式挡风墙高度为3.5 m,透风率在24.4%~28.7%区间时,对一线、二线列车的防风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挡风墙 多孔介质 透风率 气动性能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日常客运量的EMD-Informer组合预测方法
5
作者 秦进 胡冉 +2 位作者 毛成辉 小虎 徐光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铁路客流需求的科学预测是进行运输组织方案决策的重要依据。以高速铁路历史客票数据为基础,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与机器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提出高速铁路日客流量的EMD-Informer组合预测方法。首先... 铁路客流需求的科学预测是进行运输组织方案决策的重要依据。以高速铁路历史客票数据为基础,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与机器深度学习中的注意力机制,提出高速铁路日客流量的EMD-Informer组合预测方法。首先采用EMD方法分解高速铁路客流量序列,获得具有周期特征和线路客流内在特征的模态分量,再利用Informer模型分别训练和预测各模态分解分量,并通过多头注意力机制高效挖掘客流数据内在规律和捕捉数据序列中的关键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组各分量预测值,从而得到高速铁路日常客流的整体高精度预测值。同时,根据结合问题特征的大量实验,明确可供实际运用参考的超参数设置规则。基于京沪高速铁路全线的实例计算分析表明,相对对比预测方法,EMD-Informer组合预测方法在高速铁路客流的单步预测及超前预测上均具有明显更小的预测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运量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注意力机制 Informer模型
下载PDF
智慧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发展趋势综述
6
作者 余祖俊 唐涛 +2 位作者 李开成 宿帅 朱力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进一步结合现代感知、控制、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是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前沿方向。分析目前高速铁路运营中仍存在异物侵限造成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导致列车延误、运力与运量不匹配等...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进一步结合现代感知、控制、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是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前沿方向。分析目前高速铁路运营中仍存在异物侵限造成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导致列车延误、运力与运量不匹配等问题,提出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智慧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保持和提升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整体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新时期的智慧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以实现列车(群)全天候全无人自主追踪运行控制为目标,主要包括移动闭塞、列车运行净空感知、列车状态智能监测、列车自主追踪、智能调度指挥、车-地动态自组网通信等关键技术。结合新一代使能技术,研究高速铁路运行控制智能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智慧高速铁路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高速铁路 运行控制 平稳追踪控制 智能感知 车-地自组网
下载PDF
速度350km/h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闭塞分区设置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守帅 张雨洁 +2 位作者 闫海峰 田长海 骆泳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通过分析长大下坡道闭塞分区长度对CTCS-3级和后备CTCS-2级列控系统的影响,指出二者对闭塞分区长度的需求完全相反,并针对CTCS-3级列控系统的行车许可回缩、速度突降等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坡度、闭塞分区长度与不同列控模式下... 通过分析长大下坡道闭塞分区长度对CTCS-3级和后备CTCS-2级列控系统的影响,指出二者对闭塞分区长度的需求完全相反,并针对CTCS-3级列控系统的行车许可回缩、速度突降等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坡度、闭塞分区长度与不同列控模式下列车运行速度、追踪间隔时间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制定闭塞分区设置的基本原则。检算典型坡度下闭塞分区长度设置的合理区间范围及相应追踪间隔时间,指出坡度超过-30‰后将无法兼顾不同列控等级下的运行速度。设计模拟退火算法,根据闭塞分区设置原则及闭塞分区取值规律,给出压缩求解空间、提高求解效率的方法。以郑万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为例,对闭塞分区设置进行优化,在不考虑其他约束的前提下,与设计院优化方案相比,本求解优化方案在确保CTCS-3级控车模式下允许速度可达350 km/h的同时,将CTCS-2级控车模式下的允许速度提高30 km/h,追踪间隔时间压缩2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大下坡道 CTCS-3级列控系统 闭塞分区 行车许可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主跨320 m钢-混部分斜拉桥无砟轨道适应性研究
8
作者 王俊冬 欧阳辉来 +2 位作者 魏周春 苏成光 高天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过建立有限元及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组合工况下无砟轨道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动力特性,运用60 m弦测法探究各工况下无砟轨道的线形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大跨度钢-混部分斜拉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在各种不利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列车通过大桥的各项安全性与舒适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斜拉索升降温是影响无砟轨道线形标准的两大主因,应在无砟轨道施工前确保足够的沉降观测期和收缩徐变释放期,并充分考虑拉索的保温设计;在温度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的60 m弦测不平顺幅值为6.79 mm,满足高速铁路静态验收标准;但在叠加列车荷载和收缩徐变后,变形弦测值均出现Ⅱ级及以上超限,通过合理设置预拱度后可有效改善轨道平顺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 钢-混部分斜拉桥 无砟轨道 车-轨-桥耦合 60 m弦测法 轨道不平顺
下载PDF
基于分形维数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地震P波震相识别方法
9
作者 杨长卫 张凯文 +3 位作者 吴东升 张志方 张良 瞿立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1,共8页
为更好保障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实施十分必要。5级以下的小震事件占据地震事件的95%以上,提高高速铁路预警系统在小震震相识别的速度与精度能有效保障高铁安全运营。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维数的地震震相识别算法,优... 为更好保障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实施十分必要。5级以下的小震事件占据地震事件的95%以上,提高高速铁路预警系统在小震震相识别的速度与精度能有效保障高铁安全运营。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维数的地震震相识别算法,优化传统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分形维数的计算速度。引入分形斜率曲线并划分为4个阶段,分析临界点的分形斜率特征,通过识别分形斜率极值时刻判断地震波精准到达时刻。提出的算法平均误差达到0.006 3 s,标准差达到0.043 8 s,满足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时效性和准确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预警 P波识别 长时窗均值与短时窗均值之比 赤池信息法则
下载PDF
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
10
作者 任连伟 王自强 +2 位作者 邹友峰 顿志林 杨文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目的高速铁路穿越采空区场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探讨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方法利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17组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沉降变形和动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无砟... 目的高速铁路穿越采空区场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探讨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方法利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17组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沉降变形和动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路基内部动力响应的分布差异,分析采空区开采宽度、厚度对动力响应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与无砟轨道相比,有砟轨道路基内部的动应力幅值明显更高,但其动应力的衰减速率也更高;动应力、动位移的时程曲线沿着路基深度方向出现不断增大的相位差;路基内部动位移幅值随着荷载作用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增大的速度不断降低,动应力幅值基本保持不变;动应力、动位移幅值与列车轴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轴重增加而线性增大;采空区开采宽度、厚度越大,列车荷载造成的动位移幅值也越大,但当开采宽度大于一定数值后,动位移幅值反而出现减小趋势。结论列车荷载、路基轨道类型和采空区场地的差异都会对路基内部的动力响应分布情况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场地 高速铁路路基 动应力 动位移 离散元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旅客购票时间选择行为研究
11
作者 徐光明 林珊珊 +1 位作者 胡心磊 秦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共11页
研究高速铁路旅客的购票行为对铁路企业预测需求、优化票价、分配票额等具有重要意义。考虑旅客个体和群体层面的异质性,分别构建混合和潜在类别Logit模型,研究出行时段、票种和供需关系等因素对旅客购票时间选择的影响。利用售票数据... 研究高速铁路旅客的购票行为对铁路企业预测需求、优化票价、分配票额等具有重要意义。考虑旅客个体和群体层面的异质性,分别构建混合和潜在类别Logit模型,研究出行时段、票种和供需关系等因素对旅客购票时间选择的影响。利用售票数据估计模型参数,得到高速铁路旅客购票时间选择的规律:一天中下午和晚上出行的旅客在出行当日或前一天购票的可能性更高;购买全价票、儿童票、半价票的旅客偏向于在距离出发日9~30 d内购票,免票旅客往往选择随到随走;供需关系会显著影响旅客的购票时间选择而且越临近出发日影响越显著。进一步结合预售期购票量预测值和旅客购票选择概率,计算各预售阶段的购票量,可为铁路企业制定票额预分和浮动票价等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购票时间选择 购票量分布 LOGIT模型 交互效应分析 售票数据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边坡作用机制
12
作者 张锐 周豫 +3 位作者 兰天 郑健龙 刘昭京 李彬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土工格栅加筋处治是解决膨胀土边坡问题的关键技术。为深入研究格栅与膨胀土相互作用机制,依托南宁铁路改柳南线工程,开展加筋设计及格栅抗拔稳定性计算。将考虑膨胀土侧向膨胀影响及格栅反包约束作用的设计方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通... 土工格栅加筋处治是解决膨胀土边坡问题的关键技术。为深入研究格栅与膨胀土相互作用机制,依托南宁铁路改柳南线工程,开展加筋设计及格栅抗拔稳定性计算。将考虑膨胀土侧向膨胀影响及格栅反包约束作用的设计方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通过预埋设的监测元件,对自然降雨−蒸发气候下加筋边坡的含水率、应力、位移及格栅应变的变化特征进行长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侧向膨胀及格栅约束的影响下,土工格栅的抗拔稳定安全系数仍满足规范要求。基于监测数据发现,受大气环境影响,体积含水率的波动幅度由浅至深逐渐减弱;格栅应变变化趋势与土体应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季节性干湿气候呈“波浪”式变化;靠近坡面土体受大气干湿循环的影响更为显著,对降雨入渗敏感,其土工格栅应变变化迅速,峰值出现时间早;格栅应变峰值远小于格栅允许拉应变,且边坡累积水平位移量较小,表明加筋边坡滑移破坏风险较低;在降雨过程中,格栅对边坡土体施加弹性约束,允许坡面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释放坡体因增湿产生的膨胀势,从而避免边坡因侧向应力增大形成渐进式滑坡,体现了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边坡“以柔治胀”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膨胀土边坡的土工格栅加筋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加筋膨胀土边坡 筋土相互作用 现场监测 土体位移
下载PDF
基于MDS和改进SSA-SVM的高速铁路道岔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3
作者 王彦快 米根锁 +2 位作者 孔得盛 杨建刚 张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0,共10页
针对高速铁路道岔设备故障频繁,现场维修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基于多维尺度缩放法(MDS)和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高速铁路道岔故障诊断模型。首先以ZDJ9道岔转换功率曲线为研究对象,总结现场典型道岔故障类型及故障... 针对高速铁路道岔设备故障频繁,现场维修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基于多维尺度缩放法(MDS)和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高速铁路道岔故障诊断模型。首先以ZDJ9道岔转换功率曲线为研究对象,总结现场典型道岔故障类型及故障原因,分别提取道岔功率曲线的时域、频域特征指标以及小波包能量熵,组成特征指标向量;其次采用MDS方法进行多维特征指标的降维优化,建立道岔故障特征指标样本数据库;最后利用改进Circle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并通过自适应t分布增强麻雀种群的多样性,再以改进SSA算法优化SVM模型中的惩罚因子和核函数方差2个关键参数,构建改进SSA-SVM的道岔故障诊断模型。故障诊断结果表明,本模型的故障诊断正确率高达96.25%,诊断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可以为道岔设备的故障维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道岔 故障诊断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支持向量机 Circle混沌映射 自适应t分布 小波包能量熵 多维尺度缩放法
下载PDF
高速铁路系杆拱桥检测方法及应用
14
作者 吴涛 陈勇 陈朝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根据高速铁路系杆拱桥的结构特点、受力特点和养护条件,研究制定了外观缺损检测、吊杆体系专项检测、结构姿态检测、材料性能检测、动力特性测试、承载能力检算等测试内容及采用方法,并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一座实桥检测中。检测结果表明... 根据高速铁路系杆拱桥的结构特点、受力特点和养护条件,研究制定了外观缺损检测、吊杆体系专项检测、结构姿态检测、材料性能检测、动力特性测试、承载能力检算等测试内容及采用方法,并应用于京沪高速铁路一座实桥检测中。检测结果表明:该桥除外观上存在少量病害外,结构整体受力性能良好,相对于桥梁建成初期没有明显的变化,验证了本文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系杆拱桥 外观缺损 吊杆 动力特性 承载能力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地方服务经济的影响——来自江苏酒店业的微观证据
15
作者 苏炜 张梦缘 +1 位作者 夏雯婷 苏竑予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高铁对于实现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和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出行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江苏省星级酒店为例,运用江苏省2019—2022年间县域高铁开通数据实证评估高铁对地方旅游服务经济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江苏县域高铁... 高铁对于实现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和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出行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江苏省星级酒店为例,运用江苏省2019—2022年间县域高铁开通数据实证评估高铁对地方旅游服务经济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江苏县域高铁的开通提高了当地酒店的总收入和客房出租量,但是对于酒店总利润无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高铁对酒店客房出租量的促进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疫情期间和市辖区促进效应更小,对距离高铁站较远的酒店促进效应更小,但是对不同星级酒店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基于微观视角探索高铁和酒店绩效之间的关系,丰富了高铁旅游效应研究文献,也为交通强国战略提供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游经济 江苏省星级酒店
下载PDF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
16
作者 张玉召 刘斌 张洪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从高铁发展中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国家有关高铁发展的战略及政策、高铁领域的大国工匠案例和我国高铁重大建设成果案例四个方面深入挖掘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融入... 从高铁发展中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国家有关高铁发展的战略及政策、高铁领域的大国工匠案例和我国高铁重大建设成果案例四个方面深入挖掘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交通强国意识,切实做到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可为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概论 课程思政 元素挖掘 大国工匠 教学设计
下载PDF
高速铁路预制装配式大跨度明洞衬砌地震响应的数值分析
17
作者 周晓军 管鸿浩 +1 位作者 王春梅 徐巍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结合某拟建高速铁路大跨度明洞穿越地层的工程地质和地貌,建立了地层与装配式明洞衬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了装配式大跨度明洞衬砌的地震响应,给出了装配式明洞衬砌受地震影响的薄弱部位。结果表... 结合某拟建高速铁路大跨度明洞穿越地层的工程地质和地貌,建立了地层与装配式明洞衬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了装配式大跨度明洞衬砌的地震响应,给出了装配式明洞衬砌受地震影响的薄弱部位。结果表明:在高烈度震区装配式明洞衬砌拱肩和拱脚部位以及管片接头处的应力和位移响应较大,是装配式明洞衬砌的薄弱部位,在结构设计时需加强此部位的配筋。此外,与EI波和汶川波相比,天津波对预制装配式明洞衬砌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装配式明洞衬砌 地震波 动力响应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综合优属度的大风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
18
作者 韩峰 王成祥 刘泽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3-881,共9页
为了应对西部路网扩张过程中必须面临的大风环境高铁建造问题,从问题的本源出发,研究选线设计与大风环境的耦合关系,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成为实现高速铁路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内容。通过分析大风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参... 为了应对西部路网扩张过程中必须面临的大风环境高铁建造问题,从问题的本源出发,研究选线设计与大风环境的耦合关系,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成为实现高速铁路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内容。通过分析大风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参考选线原则,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防风工程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选取22项指标,建立大风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优选的多层次指标体系。采用三角模糊数对定性指标量化后,引入最佳去模糊性能值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精确数,并融合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算法与信息熵理论,根据属性重要度将冗余或不重要的属性去除,实现初选指标的筛选。为使结果既能反映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又能反映指标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兼顾数据的变异和相互影响程度,分别采用G2法和CRITIC法进行主、客观赋权,并引入最优卡方距离的思想计算最终权重。最后,统筹考虑距离相似性和几何相似性维度,采用靶心距确定距离优属度以及与集合曲线趋势变化的趋同程度确定几何优属度,建立基于综合优属度的大风区高速铁路线路方案决策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本模型的大风区高速铁路方案的决策结果与工程实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为大风区高铁线路方案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环境 高速铁路 线路方案优选 属性约简 综合优属度
下载PDF
高速铁路预售期旅客购票量分布预测
19
作者 徐光明 林珊珊 +2 位作者 米希伟 王凯 胡心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共13页
在预售前(相隔31 d)预测高速铁路预售期旅客购票量分布是铁路企业精准进行收益管理的前提。基于高速铁路预售模式和旅客售票数据,分析预售期内各预售日旅客购票量的相关性,探究预售期旅客购票量分布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出发日特征以及... 在预售前(相隔31 d)预测高速铁路预售期旅客购票量分布是铁路企业精准进行收益管理的前提。基于高速铁路预售模式和旅客售票数据,分析预售期内各预售日旅客购票量的相关性,探究预售期旅客购票量分布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出发日特征以及旅客购票量分布时序特征的影响,构建了考虑多输出间关联性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MLSSVR-ConvLSTM)模型。以京沪高铁线路中上海虹桥站至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至徐州东站、上海虹桥站至无锡东站这3种不同距离OD旅客为例,进行预售期旅客购票量分布预测实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MLSSVR-ConvLSTM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真实的预售期旅客购票量分布的变化趋势,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7%~11.0%,预测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MLR)、K近邻回归(KN)、极致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支持向量回归机(SVM)、多输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MLSSVR)和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LSTM)等模型,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表明,在构建预售期旅客购票量分布预测模型时,考虑预售期旅客购票量分布整体性以及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可有效地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所提出的预售期旅客购票量分布预测模型可以为铁路企业制定动态票额分配和浮动票价等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预售期 旅客购票量分布预测 MLSSVR-ConvLSTM模型 售票数据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地段轴箱振动加速度时频特征分析
20
作者 和振兴 刘旭麒 +2 位作者 王玉魁 封全保 王淑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5-1285,共11页
钢轨波磨是一种常见的高速铁路轨道病害。为了研究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加速度响应时频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理论上探索通过轴箱振动加速度识别钢轨波磨的可行性,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车辆主要部件柔性化的刚柔耦合动... 钢轨波磨是一种常见的高速铁路轨道病害。为了研究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加速度响应时频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理论上探索通过轴箱振动加速度识别钢轨波磨的可行性,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车辆主要部件柔性化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研究了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时域信号之间因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VMD-SPWVD的钢轨波磨时频分析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会对轴箱振动加速度信号产生较大影响;不同波深和波长下的轴箱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在时域信号中的位置具有随机性;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均方根之间的规律性较为明显,但其作为一种时域指标无法准确定位波磨区段的位置和严重程度;相较于时域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VMD-SPWVD的时频分析方法能有效反映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之间的因应关系,时频分析结果能准确得到钢轨波磨的特征频率且不存在干扰成分,能量幅值与钢轨波磨波深之间呈正相关,该方法可以定位波磨存在的区段并能够体现同一区段不同位置波磨的严重程度。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通过轴箱振动加速度信号识别钢轨波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波磨 轴箱加速度 动力学响应 时频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