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D-SWE与高频彩超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价值
1
作者 林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5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采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高频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徐州民政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学检查,转移性淋巴结38例,非转移性淋巴结26例。所有患...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采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高频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徐州民政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学检查,转移性淋巴结38例,非转移性淋巴结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二维超声、2D-SWE及高频彩超进行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2D-SWE下超声图像特征以及高频彩超图像特征,并对比常规2D-SWE与2D-SWE联合高频彩超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淋巴结性质的肿块大小、L/S、形状、方位、微钙化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转移性淋巴结患者毛刺征、血流分级0~Ⅰ级、内部回声不均匀、皮质厚度增厚占比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淋巴结性质比较,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皮质增厚型占比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皮质狭窄型占比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D-SWE联合高频彩超诊断的各项诊断价值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采用2D-SWE与高频彩超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特征性声像图,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SWE 高频彩超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高频彩超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吴小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9-0112,共4页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选择高频彩超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探究。方法 选取2018年08月-2023年08月之间本院就诊的20例患者,均疑似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予以保守或手术治疗,记录治疗结果,在治疗前均实施高频彩超和MRI检查,记录两种影像检查...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选择高频彩超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探究。方法 选取2018年08月-2023年08月之间本院就诊的20例患者,均疑似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予以保守或手术治疗,记录治疗结果,在治疗前均实施高频彩超和MRI检查,记录两种影像检查的诊断结果,参考治疗结果(金标准)分析影像学诊断准确性。结果 经治疗后确诊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共13例,检出率为65.00%;以其为诊断金标准对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诊断符合率为90.00%、敏感度为84.62%、特异度为85.71%;对高频彩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诊断符合率为80.00%、敏感度为69.23%、特异度为71.43%。MRI与高频彩超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总满意度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与活动受限,严重妨碍患者正常生活,早期确诊、早期治疗不仅能够及早解除疼痛与活动限制,且有望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高频彩超影像检查技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可靠,重复性好、费用合理、检查舒适度有保障,患者更易接纳,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式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高频彩超 诊断准确性 诊断满意度
原文传递
高频彩超联合声触弹性成像在评价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推拿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3
作者 王雁丽 赖梅平 +1 位作者 周江鑫 林晓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8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联合声触弹性成像(STE)在评价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推拿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0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CMT的48例患儿为实验组,另选取48名健康婴儿为对照组。实验组据患儿...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联合声触弹性成像(STE)在评价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推拿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0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CMT的48例患儿为实验组,另选取48名健康婴儿为对照组。实验组据患儿颈部被动活动受累程度再分为4组(A~D组);根据6个月推拿治疗复诊情况,分为康复组(35例)、好转组(12例)和无效组(1例)。比较推拿治疗前、治疗第2个月及治疗第6个月后各组的胸锁乳突肌(SCM)超声图像及指标的差异,分析推拿疗效,评估高频彩超联合STE检查在CMT患儿诊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A~D4组患儿的患侧与健侧SCM厚度差值(D_(1))及STE弹性参数(E_(mean)、Cs_(mean)、G_(mean)),在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个月后及第6个月后均不断缩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分析得出患儿颈部被动活动受累程度与D_(1)间存在正相关性(r=0.723,P<0.01),与STE弹性参数(E_(mean)、Cs_(mean)、G_(mean))也存在正相关性(r=0.841、0.810、0.795,P<0.01)。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及康复组患儿D_(1)、E_(mean)、Cs_(mean)、G_(mean)显著低于于好转组、无效组,好转组显著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超、STE、高频彩超联合STE诊断CMT患儿患侧功能推拿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0.914、0.941,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9.17%(38/48)、81.25%(39/48)、85.42%(4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联合应用STE技术,在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及动态评估疗效上,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能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更科学、准确的信息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高频彩超检查 声触弹性成像 推拿 胸锁乳突肌
下载PDF
高频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葛文璇 李莉 +1 位作者 岳娟 刘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期间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病例组,纳入同期于日照市中医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名体检者作为...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期间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病例组,纳入同期于日照市中医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高频彩超检查,分析高频彩超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静脉反流、管腔内不均质回声和内径扩张的检出率以及高频超声对不同类型DVT的检出情况。结果:病例组静脉反流检出率12.94%(11/85)、管腔内不均质回声检出率77.65%(66/85)以及内径扩张检出率68.24%(58/85)均高于对照组的2.25%(2/80)、7.50%(6/80)以及12.50%(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侧别,高频超声检查出单侧占61.18%,双侧占38.82%;根据部位高频超声检查出,单纯性DVT(34.11%)、合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4.17%)、单纯肌间静脉血栓(34.11%)、浅表静脉血栓(5.88%);根据血栓类型,周围性占23.53%、中央型52.94%、混合型23.53%;根据血栓特征高频超声检查出慢性血栓(60.00%)、急性血栓(22.35%)、亚急性血栓(17.65%)。结论:高频彩超对下肢DVT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内径扩张
下载PDF
高频彩超及超声造影对不完全睾丸扭转的诊断效能研究
5
作者 冯业平 符川 +2 位作者 李秋枫 黄振秀 陈道磊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77-81,共5页
目的:探析高频彩超及超声造影(CEUS)对不完全睾丸扭转(TT)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不完全T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超及CEUS扫描,对比患者健侧及患侧高频彩超睾丸检测结果及睾丸实质CEUS定量参数,分析不完全TT患者高频彩超... 目的:探析高频彩超及超声造影(CEUS)对不完全睾丸扭转(TT)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不完全T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超及CEUS扫描,对比患者健侧及患侧高频彩超睾丸检测结果及睾丸实质CEUS定量参数,分析不完全TT患者高频彩超及CEUS影像特征,并对比两种超声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完全TT患者患侧与健侧高频彩超及CEUS血流信号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0.306,P<0.05),患侧血流信号主要集中于Ⅰ级,而健侧血流信号主要集中于Ⅲ级。两侧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定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患侧流出时间(WT)明显长于健侧,峰值强度(PI)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t=6.34;P<0.05)。CEUS与高频彩超诊断特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的准确率及灵敏度均明显高于高频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28,x^(2)=6.871;P<0.05)。结论:CEUS应用于不完全TT中诊断效能明显优于高频彩超,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更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声造影(CEUS) 不完全睾丸扭转(T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在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侯丽红 蔡晓婷 邱惠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8期1210-1212,共3页
目的 研究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对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D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女性D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例健康体检未孕女性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给予高频彩超联合... 目的 研究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对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D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女性D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例健康体检未孕女性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给予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静息、屈曲状态下不同体表腹直肌间距(IRD),并对比静息、屈曲状态下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测量IRD对产后女性DRA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静息状态下脐上3 cm、脐上6 cm、脐下3 cm、脐上缘及脐下缘IR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屈曲状态下脐上缘、脐下缘IR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结果发现静息、屈曲状态下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测量IRD对产后女性DRA的诊断AUC>0.8。结论 采用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诊断产后女性DRA可较直观地反映出不同体表IRD状态,有助于指导产后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腹直肌分离 高频彩超 经腹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方 刘从兵 黄娟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6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择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行超声检查并手术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187例,分别采取高频彩超(A组)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高频彩超(B组)进行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择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行超声检查并手术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187例,分别采取高频彩超(A组)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高频彩超(B组)进行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结果:A组与B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11%与93.48%,说明联合诊断方式的准确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高频彩超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采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弹性成像 高频彩超 乳腺癌 准确性
下载PDF
高频彩超与核磁共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郝巧梅 李文周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高频彩超、核磁共振的诊断效用。方法 研究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依次接受高频彩超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病理检查等,以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高频彩超、核磁共振的诊断效用。方法 研究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依次接受高频彩超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病理检查等,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高频彩超、核磁共振、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疑似患者检出病灶结节共123个,其中恶性病灶77个,良性病灶46个。联合检查恶性检出率高于高频彩超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且核磁共振检查恶性检出率高于高频彩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高频彩超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且核磁共振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高频彩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果优于高频彩超,而联合核磁共振及高频彩超进行检查,能够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核磁共振 早期乳腺癌 病理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频彩超诊断先天性多睾症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毛武勇 林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4期193-196,共4页
先天性多睾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对其早期诊断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高频彩超作为一种无创、低成本、非放射性且可以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先天性多睾症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和价值。本文通过对我院的1例先... 先天性多睾症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对其早期诊断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高频彩超作为一种无创、低成本、非放射性且可以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先天性多睾症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和价值。本文通过对我院的1例先天性多睾症的高频彩超结果和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对高频彩超在诊断先天性多睾症的重要作用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探讨,促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多睾症 高频彩超 诊断
下载PDF
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及高频彩超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0
作者 裴长志 林华云 +1 位作者 顾英翠 吴慧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0例乳头溢液患者,依次进行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检查。统计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钼靶、选择性...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0例乳头溢液患者,依次进行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检查。统计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及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联合高频彩超对乳头溢液的诊断效能(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80例乳头溢液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82例,良性98例。乳腺钼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0.314)。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好(K=0.730)。高频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很好(K=0.873)。乳腺钼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68.29%(56/82)、71.43%(70/98)、70.00%(126/180),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89.02%(73/82)、83.67%(82/98)、86.11%(155/180),高频彩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5.12%(78/82)、91.84%(90/98)、93.33%(168/180),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联合高频彩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100.00%(82/82)、98.98%(97/98)、99.44%(179/180)。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均高于乳腺钼靶,高频彩超诊断的准确度高于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联合高频彩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均高于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高频彩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头溢液的临床诊断中,高频彩超、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的诊断准确度高于单用乳腺钼靶检查,高频彩超联合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临床诊疗价值更高,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溢液 乳腺钼靶 高频彩超 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
下载PDF
高频彩超下中医经筋刀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姜瑞国 孙汉臻 +2 位作者 任长吉 李延胜 任永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4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下中医经筋刀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12月青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疼痛科收治的88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4例。...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下中医经筋刀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12月青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疼痛科收治的88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4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高频彩超下中医经筋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快,A组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下中医经筋刀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经筋刀 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原位癌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刘凌丽 归奕飞 +3 位作者 李卓容 梁珊 何亮 何志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原位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确诊为乳腺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全数字化钼靶与高频彩超检查,统计分析全数字化钼靶与高频彩...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原位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确诊为乳腺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全数字化钼靶与高频彩超检查,统计分析全数字化钼靶与高频彩超联合及两者单独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结果: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P<0.05。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检查诊断≤50岁患者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P<0.05。结论:全数字化钼靶联合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准确率较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化钼靶 高频彩超 乳腺原位癌 诊断
下载PDF
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筛查诊断价值观察
13
作者 张丽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6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观察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乳腺癌患者100例(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均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高频彩超对在乳腺癌筛查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4... 目的:观察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乳腺癌患者100例(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均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高频彩超对在乳腺癌筛查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43例诊断为乳腺癌、57例非乳腺癌,经过高频超声筛查乳腺癌阳性病例52例,乳腺癌阴性48例,高频超声检查早期乳腺癌的准确性为85.00%(85/100),灵敏度为93.02%(40/43),特异度为78.95%(45/57),阳性预测值为76.92%(40/52),阴性预测值为93.75%(45/48);100例肿块中有55个(55.00%)为不规则形,其中43个(43.00%)镜下可见肿瘤组织直接侵犯周围脂肪组织或纤维组织;57个(57.00%)为椭圆形,其中30个(30.00%)切片局部可见包膜,未发现肿瘤组织直接浸润周围正常组织。结论:在乳腺癌筛查诊断中,高频彩超具有较高灵敏度,检出率高,能准确了解患者病情情况,是一种较便捷的乳腺癌筛查手段,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乳腺癌 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小结节的高频彩超影像学特征及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分析
14
作者 陈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5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小结节高频彩超影像学特征及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5例甲状腺小结节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超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分析甲状腺小结节良恶性高频彩... 目的:探讨甲状腺小结节高频彩超影像学特征及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5例甲状腺小结节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超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分析甲状腺小结节良恶性高频彩超影像学特征及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清晰,显像效果良好,其中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甲状腺小结节患者48例,显示为恶性甲状腺小结节患者17例。高频彩超检查结果显示为良性甲状腺小结节患者50例,显示为恶性甲状腺小结节患者15例。高频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834,说明高频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性良好。高频彩超检查结果诊断甲状腺小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92%、82.35%、93.85%、93.33%、94.00%。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48例良性甲状腺小结节患者纳入良性组,将17例恶性甲状腺小结节患者纳入恶性组,两组患者之间病变部位形态、回声、有无声晕、有无钙化、组织边界清晰度、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小结节患者良恶性的高频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性良好,对良恶性诊断率较高,可通过观察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辅助诊断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小结节 良恶性鉴别 高频彩超 影像学特征 一致性
下载PDF
高频彩超对学龄前儿童睾丸白血病的诊断效能分析
15
作者 赵志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8期87-89,共3页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对学龄前儿童睾丸白血病的诊断效能并予以分析,旨在为睾丸白血病的诊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3年1月收治的64例学龄前睾丸肿瘤患儿开展研究,对所有患儿均开展高频彩超检查。将睾丸穿...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对学龄前儿童睾丸白血病的诊断效能并予以分析,旨在为睾丸白血病的诊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3年1月收治的64例学龄前睾丸肿瘤患儿开展研究,对所有患儿均开展高频彩超检查。将睾丸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视作金标准,分析高频彩超诊断学龄前儿童睾丸白血病的效能(关联指标为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对比睾丸白血病及良性病变高频超声特征(关联指标涵盖形态、内部回声、边界、血流信号及钙化)。此外,分析高频彩超对差异性临床分期及大小睾丸白血病的检出率。结果:将睾丸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视作金标准,高频超声诊断学龄前儿童睾丸白血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6.67%(26/32)、94.12%(32/34)、90.63%(58/64)。睾丸白血病高频超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模糊、血流信号丰富及钙化人数占比分别为80.00%(24/30)、60.00%(18/30)、43.33%(13/30)、66.67%(20/30)、70.00%(21/30),均高于睾丸良性病变的32.35%(11/34)、20.59%(7/34)、8.82%(3/34)、23.53%(8/34)、17.65%(6/34)(均P<0.05)。高频彩超对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睾丸白血病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2/3)、87.50%(7/8)、90.91%(10/11)、87.50%(7/8)。高频彩超对大小<2.0cm、2.0~5.0cm及>5.0cm睾丸白血病的检出率分别为80.00%(4/5)、93.33%(14/15)、80.00%(8/10)。结论:高频彩超对学龄前儿童睾丸白血病的诊断效能较佳,且有利于对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的判断提供辅助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睾丸白血病 高频彩超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探讨高频彩超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税玉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049-0052,共4页
研究分析高频彩超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均采取高频彩超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高频彩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手术病理(P<0.05);在两种检查方式下,... 研究分析高频彩超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均采取高频彩超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高频彩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手术病理(P<0.05);在两种检查方式下,本次研究中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脂肪瘤、淋巴结发炎、淋巴瘤、滑膜囊肿、甲状腺癌、颌面部瘤、转移瘤、淋巴癌和转移癌,这些疾病类型在两种检查方式下的分布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良性肿瘤中的Vs、Vd、RI水平明显低于恶性肿瘤(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临床检查中,高频彩超诊断具有高准确率,能够准确地分析疾病类型。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相差无几,表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高频彩超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肿块血流指标,让患者更加舒适地接受检查,临床优势显著,因此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浅表软组织肿块 手术病理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与高频彩超对乳腺占位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研究
17
作者 邓艳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47-0050,共4页
研究乳腺占位良恶性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与高频彩超的价值。方法 挑选2020.1-2022.10月阶段内我院接受疾病诊断患者100例开展观察研究,均属于乳腺占位性病变情况,对100例患者依次开展核磁共振诊断、高频彩超诊断,研究术前评估情况和术后... 研究乳腺占位良恶性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与高频彩超的价值。方法 挑选2020.1-2022.10月阶段内我院接受疾病诊断患者100例开展观察研究,均属于乳腺占位性病变情况,对100例患者依次开展核磁共振诊断、高频彩超诊断,研究术前评估情况和术后检查结果。结果 针对100例患者,利用病理学诊断结果如下:病灶有100个,74个属于良性病变,涉及25个炎性、15个乳腺增生、10个纤维腺瘤以及24个乳头状瘤;26个属于恶性病变,涉及9个大叶癌、11个黏液癌、3个导管原位癌以及3个浸润性导管癌;核磁共振检查中,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多个具体项目的检出率和高频彩超之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综合诊断中,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诊出率均比较高,p<0.05;综合检查的多个项目肯定度评估分数均高于核磁共振检查以及高频彩超检查,p<0.05。结论 乳腺占位良恶性的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方式以及高频彩超方式的检出准确率相当,如果对两者进行综合诊断,可以更好地保障诊断效果,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高频彩超 乳腺占位良恶性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的高频彩超诊断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冬梅 任杰 +2 位作者 郑荣琴 李凯 张新玲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9期689-690,共2页
目的探讨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及彩超特点,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对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8例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超声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而确诊,高频彩超检查表现为瘤体较小,... 目的探讨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及彩超特点,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对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8例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超声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而确诊,高频彩超检查表现为瘤体较小,轮廓清晰,内部呈低回声,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呈彩球样,并可见动静脉瘘血流频谱。结论高频彩超是甲床根部血管球瘤简便、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高频彩超检查 高频彩超诊断 根部 甲床 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手术切除 病理证实 声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