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中部近岸产卵场小黄鱼卵子的自然死亡特征
1
作者 曲宁新 叶振江 +5 位作者 张文超 王艺翰 张艺笑 蒋慧东 张新贵 卢志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8,共9页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死亡是影响群体补充量动态及种群结构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中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早期补充阶段的自然死亡特征,本文根据2013—2018年春季黄海中部(34.4°N—35.6°N、119°...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死亡是影响群体补充量动态及种群结构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中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早期补充阶段的自然死亡特征,本文根据2013—2018年春季黄海中部(34.4°N—35.6°N、119°E—122°E)水深20 m以内海域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基于马尔科夫链构建了鱼卵自然死亡评估模型,分析了小黄鱼卵子的自然死亡特征,初步研究了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水深、卵子密度、离岸距离等环境因子对小黄鱼卵子死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小黄鱼卵子的不同发育阶段卵子的死亡量值变化显著,Ⅱ期阶段死亡概率、瞬时死亡率最高。以死亡概率计,小黄鱼Ⅱ期卵子死亡概率的变化范围是0.80~0.98,平均为0.87;Ⅲ期卵子死亡概率的变化范围是0.05~0.81,平均为0.46;Ⅳ期卵子死亡概率变化范围是0.62~0.78,平均为0.68;以瞬时死亡率计,小黄鱼Ⅱ期卵子瞬时死亡率变化范围是16.43~364.24 d^(-1),平均为93.50 d^(-1);Ⅲ期卵子瞬时死亡率变化范围是0.09~16.94 d^(-1),平均为5.66 d^(-1);Ⅳ期卵子瞬时死亡率变化范围是3.18~7.31 d^(-1),平均为4.83 d^(-1)。调查未采集到小黄鱼Ⅴ期卵子。小黄鱼卵子的自然死亡呈显著的年度差异,2017—2018年小黄鱼Ⅱ期卵子的瞬时死亡率较2013—2015年显著上升。与东北大西洋的大西洋鲭(Scomber scombrus)和竹荚鱼(Trachurus trachurus)的Ⅱ、Ⅲ、Ⅳ、Ⅴ期卵子的瞬时死亡率相比,黄海小黄鱼卵子的瞬时死亡率显著偏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海小黄鱼卵子的自然死亡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小黄鱼早期补充动态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小黄 鱼卵 自然死亡 环境
下载PDF
黄河调水调沙对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杨艳艳 朱明明 +5 位作者 宋泉清 王秀霞 李凡 张孝民 逄志伟 苏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8-503,共16页
为了解调水调沙(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Scheme,WSRS)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分别于2017年(非调水调沙年)和2018年(调水调沙年)的6—7月在黄河口海域利用水平拖网开展了6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调... 为了解调水调沙(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Scheme,WSRS)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分别于2017年(非调水调沙年)和2018年(调水调沙年)的6—7月在黄河口海域利用水平拖网开展了6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该海域非调水调沙年和调水调沙年的鱼卵、仔稚鱼丰度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子状况等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6个航次调查共采获鱼卵6212粒,仔稚鱼431尾,隶属于8目12科14属,其中,河口定居性鱼类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eri)为控制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夏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演替格局的主要种类;鱼卵受环流和调水调沙的共同影响,其空间分布在各调查阶段有所不同,仔稚鱼则趋向于在河口近岸海域分布;河口东北部及东南部靠近莱州湾区域是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主要聚集区;调水调沙年鱼卵、仔稚鱼的采获总量以及底层鱼类鱼卵的采获数量均明显高于非调水调沙年,调水调沙带来的丰富径流和泥沙有利于黄河口海域渔业资源的补充;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海洋鱼类的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研究区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与盐度、水温、水深及浮游生物密度等因素息息相关,环境条件影响着鱼类对栖息地的选择。黄河调水调沙输送的丰富入海淡水和泥沙与其邻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生物资源构成了密切的响应关系,随着我们对调水调沙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建议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调水调沙的目标、时间和频次优化等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仔稚 调水调沙 黄河口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的研究
3
作者 孔啸兰 张帅 +3 位作者 陈作志 林昭进 蒋佩文 江艳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5,共14页
采用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分析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究两种条形码在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共扩增样本391个,成功鉴定的鱼卵和仔稚鱼共7目25科42属60种(2种未鉴定到种)... 采用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分析珠江口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究两种条形码在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共扩增样本391个,成功鉴定的鱼卵和仔稚鱼共7目25科42属60种(2种未鉴定到种)。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和数量最多,种类数占比为51.6%,数量占比为47.91%;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种类数占比为25%,数量占比为34.56%。优势种10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优势度最高,为0.071;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最低,为0.014。COⅠ和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结果显示,鱼卵和仔稚鱼12S rRNA基因片段扩增成功率(95.60%)明显高于COⅠ基因(43.22%)。遗传距离和ABGD分析显示,COⅠ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5(平均0.003),种间遗传距离为0.061~0.376(平均0.253),两者间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隙”,ABGD划分结果与数据库比对结果一致;12S r RNA基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1(平均0.007),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0.487(平均0.283),龟(Chelon haematocheila)和前鳞龟(Chelon affinis)种间遗传距离与种内遗传距离不形成“条形码间隙”,ABGD将其划分为同一种。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种的分类阶元,所有物种均能聚为独立分支,得到有效区分。综上,线粒体COⅠ和12S rRNA条形码可有效鉴定珠江口大多数鱼卵和仔稚鱼,但是COⅠ基因扩增成功率较低,12S rRNA基因部分近缘物种存在区分困难的情况,两种基因结合使用更能提高鱼卵和仔稚鱼种类鉴定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12S rRNA基因 鱼卵和仔稚 DNA条形码
下载PDF
酵母发酵黄鰤鱼鱼卵的工艺探究及其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仪 燕建辉 +3 位作者 张梅超 李诗洋 赵跃 吴浩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39-151,共13页
为了探究酵母发酵对黄鰤鱼鱼卵脱腥增香的影响,本文先研究了黄鰤鱼鱼卵营养价值,后采用高糖型高活性干酵母对其进行发酵脱腥处理,以感官评分、pH和总酸含量为指标,确定酵母粉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等发酵参数。以新鲜... 为了探究酵母发酵对黄鰤鱼鱼卵脱腥增香的影响,本文先研究了黄鰤鱼鱼卵营养价值,后采用高糖型高活性干酵母对其进行发酵脱腥处理,以感官评分、pH和总酸含量为指标,确定酵母粉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等发酵参数。以新鲜鱼卵和未发酵鱼卵作对照,分析发酵后鱼卵样品感官品质、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鰤鱼鱼卵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及锌和硒元素,营养价值较高。在酵母接种量为1.5%,蔗糖添加量为5%,发酵时间为1.5 h,发酵温度为28℃时,黄鰤鱼鱼卵的鱼腥味最低、发酵香味最浓郁、整体风味协调性最好。黄鰤鱼鱼卵中甜味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且TAV值总和大于苦味氨基酸,表明酵母发酵掩盖了鱼卵本身的苦味。三种鱼卵样品中共检出81种挥发性化合物,经酵母发酵后,鱼卵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均增加。新鲜鱼卵和未发酵鱼卵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是庚醛、壬醛、(E,E)-2,4-庚二烯醛等醛类物质,并且腥味物质(1-辛烯-3-醇、(E,E)-2,4-庚二烯醛等)的相对含量较高。酵母发酵鱼卵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酯类物质,而腥味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根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s,ROAV值),酵母发酵鱼卵中的关键性风味物质为(E,Z)-2,6-壬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苯乙醇、1-辛烯-3-醇和3-甲硫基丙醇,代表鱼腥味的关键性风味物质1-辛烯-3-醇的ROAV值明显下降,新增苯乙醇和3-甲硫基丙醇两种风味成分,为发酵鱼卵提供了玫瑰香味、甜味和肉香味等。总之,酵母发酵有效改善了黄鰤鱼鱼卵的异味,并产生了怡人的发酵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鰤鱼卵 酵母发酵 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本
下载PDF
大黄鱼鱼卵鱼露快速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及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
5
作者 雷彩玲 周静 +4 位作者 火玉明 柯汉杰 陈丽娇 程文健 梁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2,共9页
为探究鱼露快速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的变化,以大黄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解和加曲的方式快速发酵鱼露,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黄鱼鱼卵鱼露快速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开展基因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未灭菌组(K... 为探究鱼露快速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的变化,以大黄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解和加曲的方式快速发酵鱼露,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黄鱼鱼卵鱼露快速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开展基因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未灭菌组(K组)和灭菌组(M组)鱼露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葡萄球菌属是鱼露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高的菌属有链球菌属、糖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PICRUSt (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基因功能预测显示,鱼露细菌基因功能涉及遗传信息处理、代谢等6类一级生物代谢通路,以及辅助因子与维生素的代谢、能量代谢等35个二级功能层。M组鱼露在发酵第5、10天时的细菌组成与组内其他发酵时间的样本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M组发酵前期含有相对丰度较高的芽孢杆菌属及更为丰富的二级功能预测基因。在M组鱼露发酵后期,复合曲的加入使细菌菌落发生了改变。本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功能菌、改善鱼露品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卵 露发酵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PICRUSt基因功能
下载PDF
大黄鱼鱼卵磷脂与乳清分离蛋白复合分散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6
作者 林艺璇 陈宇涵 +2 位作者 李响 陈继承 梁鹏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4,56,共8页
大黄鱼鱼卵磷脂(LYCRPLs)富含DHA和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质。为了拓宽LYCRPLs在乳制品中的应用,采用高速均质法将其与乳清分离蛋白(WPI)复配制备分散液,以粒径和澄清指数作为分散液稳定性的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 大黄鱼鱼卵磷脂(LYCRPLs)富含DHA和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质。为了拓宽LYCRPLs在乳制品中的应用,采用高速均质法将其与乳清分离蛋白(WPI)复配制备分散液,以粒径和澄清指数作为分散液稳定性的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分散液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分散液稳定性的因素由大到小为pH值、LYCRPLs添加量、WPI添加量、均质速度、均质时间;分散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均质速度23 000 r/min、WPI添加量1.0%、LYCRPLs添加量0.50%,此条件下制备的分散液粒径为(215.20±2.12) nm,澄清指数为0.080±0.003,该分散液储藏稳定性良好。本研究为LYCRPLs的高值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卵 磷脂 乳清分离蛋白 响应面法 稳定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鱼卵油面包配方
7
作者 吴晨昕 皮俊飞 +2 位作者 杜艳瑜 黄璐瑶 梁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118,153,共5页
以大黄鱼鱼卵油为主要配料制作大黄鱼鱼卵油面包。以质构指标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大黄鱼鱼卵油面包的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以高筋小麦粉质量为基准,大黄鱼鱼卵油添加量2.50%、绵白糖添加... 以大黄鱼鱼卵油为主要配料制作大黄鱼鱼卵油面包。以质构指标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大黄鱼鱼卵油面包的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以高筋小麦粉质量为基准,大黄鱼鱼卵油添加量2.50%、绵白糖添加量15.80%、酵母添加量1.65%,在此条件下制作的大黄鱼鱼卵油面包口感松软,气孔均匀细密,色泽金黄,且没有刺鼻的鱼腥味,感官评分高达88.50±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鱼卵 面包 感官品质
下载PDF
鲣鱼鱼卵成分分析及其活性糖蛋白提取工艺优化
8
作者 蔡怡静 仲雅琦 +5 位作者 贤观妙 杨会成 廖妙飞 姚玮 郑斌 周宇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5-263,共9页
目的分析鲣鱼鱼卵营养成分组成,优化鲣鱼鱼卵糖蛋白(Katsuwonus pelamis roe glycoprotein,TGP)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鲣鱼鱼卵基本营养成分及其氨基酸、脂肪酸和胆固... 目的分析鲣鱼鱼卵营养成分组成,优化鲣鱼鱼卵糖蛋白(Katsuwonus pelamis roe glycoprotein,TGP)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鲣鱼鱼卵基本营养成分及其氨基酸、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以糖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研究优化TGP制备工艺;应用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TGP对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鲣鱼鱼卵中水分含量(72.79±0.33)g/100 g,蛋白质含量(21.09±0.03)g/100 g,脂肪含量(3.91±0.06)g/100g,灰分含量(1.50±0.01)g/100g,总糖含量(0.50±0.01)g/100g。鱼卵中氨基酸总量(727.38±8.77)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9.42%,鲜味氨基酸占30.68%,且谷氨酸含量最高(84.61±0.98)mg/g。鱼卵中含有17种脂肪酸,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 c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合计占脂肪酸总量的41.63%;胆固醇含量(119.50±0.50)mg/100g。优化后TGP制备条件为:NaCl浓度0.5 mol/L、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5 h、超声时间42 min,该工艺下TGP得率为71.26 mg/g。TGP具有较好的促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结论本研究测定了鲣鱼鱼卵主要营养组成,优化了具有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鱼卵糖蛋白制备工艺,为鲣鱼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营养成分 糖蛋白 超声波辅助提取 MC3T3-E1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虹鳟鱼卵孵化的要点及试验研究
9
作者 杜繁昌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5期181-183,共3页
虹鳟鱼是一种名贵的冷水鱼,因其成鱼两侧各有一条棕红色斑纹而得名,其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适合集约化养殖等特点,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优质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笔者于2018年1月15日购买了2万粒丹麦进... 虹鳟鱼是一种名贵的冷水鱼,因其成鱼两侧各有一条棕红色斑纹而得名,其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适合集约化养殖等特点,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优质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笔者于2018年1月15日购买了2万粒丹麦进口的三倍体虹鳟鱼发眼卵,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宛田瑶族乡临桂江头养殖场进行孵化试验,现对本次试验过程的孵化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鱼卵 孵化要点
下载PDF
自来水厂取水对河流鱼苗、鱼卵影响的初探
10
作者 何斌 谢航 +2 位作者 苟钟友 罗其刚 张泽永 《中国水产》 2023年第9期83-84,共2页
为了解长江泸州段水生生物资源流失情况,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某水厂按照要求,开展了鱼苗、鱼卵(为方便统计,两者合称“卵苗”)监测工作。经调查发现,水厂取水对河流中水生生物资源会造成一定影响,被吸入的卵苗中存在部分长江上游特有鱼... 为了解长江泸州段水生生物资源流失情况,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某水厂按照要求,开展了鱼苗、鱼卵(为方便统计,两者合称“卵苗”)监测工作。经调查发现,水厂取水对河流中水生生物资源会造成一定影响,被吸入的卵苗中存在部分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为有效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厂 水生生物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 流失情况 水厂取水 长江流域 鱼卵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鱼卵、仔鱼的种项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11
作者 蒋玫 沈新强 +2 位作者 王云龙 袁骐 陈莲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关键词 长江口 鱼卵 种类组成 平面分布 水文环境
下载PDF
浙江中北部沿岸春、夏季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37
12
作者 周永东 金海卫 +3 位作者 蒋日进 张洪亮 张亚洲 潘国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0-889,共10页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7种。3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5 846个和仔稚鱼5 502个。其中4月最少,仅采集到鱼卵366个和仔稚鱼1 445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6.26%、26.26%;5月份共采集到鱼卵1 530个和仔稚鱼1 551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26.17%、28.19%;6月份数量最多,共采集到鱼卵3 950个和仔稚鱼2 506个,分别占总数的67.57%、45.55%,4—6月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呈月递增趋势。鱼卵中石首鱼科未定种最多占10.06%,其次黄姑鱼占6.45%,再次为凤鲚占总数的6.06%。凤鲚仔稚鱼数量最多,占总种类数的34.06%,其次为虾虎鱼科仔稚鱼,占24.25%,再次为鲻科鱼类仔稚鱼,占23.57%。调查发现杭州湾是凤鲚的主要产卵场,其仔稚鱼也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内,少量分布在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小黄鱼产卵场主要分布在舟山渔场、鱼山渔场外侧。从产卵时间和渔场分布来看,鱼山渔场是最早集中的水域,随着时间推移,产卵场的中心区向北部水域的舟山渔场转移。研究的海域内重要经济鱼类大黄鱼、小黄鱼、银鲳的鱼卵数量百分比明显下降,由1960年的优势种成为现在的非优势种;主要经济鱼类中鳓、凤鲚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但绝对数量有所下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沿岸水域资源补充量有所减少,这可能与水域环境变化及过度捕捞导致亲体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仔稚 种类组成 分布 浙江中北部沿岸
下载PDF
莱州湾鱼卵、仔稚鱼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宋秀凯 刘爱英 +5 位作者 杨艳艳 杨建敏 任利华 刘丽娟 孙国华 刘小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8-385,共8页
于2007年和2008年6月、8月,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11271粒鱼卵,隶属于4目、15科、22种(不包括2个未定名物种);仔稚鱼2942尾,隶属于4目、9科、12种(不包括2个未定... 于2007年和2008年6月、8月,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11271粒鱼卵,隶属于4目、15科、22种(不包括2个未定名物种);仔稚鱼2942尾,隶属于4目、9科、12种(不包括2个未定名物种)。6月份是莱州湾大部分鱼类主要产卵期,鱼卵、仔稚鱼种类达25种,鱼卵优势种以斑(Clupanodon punctatu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为主;仔稚鱼优势种以凤鲚、梭鱼(Mugil soiuy)和斑为主。8月份产卵的鱼类较少,仅采集到15种鱼卵、仔稚鱼,优势种均以凤鲚和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主。鱼卵、仔稚鱼平面分布极不均匀,黄河、广利河和老弥河口附近海域数量较多,莱州湾中部海域数量较少。通过SPSS软件分析发现,鱼卵数量与仔稚鱼、表层铵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38,0.604,P<0.01),与盐度、透明度呈负相关(r=-0.343,-0.329,P<0.05);仔稚鱼数量仅与鱼卵数量和表层铵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38,0.536,P<0.01),与其它环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鱼卵 仔稚 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AOX漂白废水对黑鲷鱼卵及仔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14
作者 蒋玫 沈新强 +3 位作者 晁敏 王云龙 袁骐 陈莲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0,共4页
用含AOX的造纸漂白废水对人工养殖的黑鲷鱼卵和早期仔鱼进行了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AOX漂白废水的毒性,黑鲷鱼卵胚胎阶段比早期仔鱼阶段更为敏感.高浓度的AOX漂白废水对鱼卵孵化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仔鱼产生尾部畸形和致死现... 用含AOX的造纸漂白废水对人工养殖的黑鲷鱼卵和早期仔鱼进行了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AOX漂白废水的毒性,黑鲷鱼卵胚胎阶段比早期仔鱼阶段更为敏感.高浓度的AOX漂白废水对鱼卵孵化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仔鱼产生尾部畸形和致死现象,鱼卵孵化的EC50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18和0~0.087mL/mL;仔鱼72h LC50和96h LC50分别为0.557和0.774mL/mL,72h的LOEC和NOEC分别为0.032和0.001mL/mL,96h的LOEC和NOEC分别为0.003和0.001mL/mL.表明仔鱼对AOX漂白废水的毒性敏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废水 黑鲷 鱼卵 AOX 毒性
下载PDF
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1
15
作者 万瑞景 曾定勇 +1 位作者 卞晓东 倪晓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5-1398,共24页
为了解当前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现状及其变化与物理环境因素的关系,根据2006年11月—2008年6月5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和物理环境调查资料,对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产卵场物理环境进行分析,探讨... 为了解当前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现状及其变化与物理环境因素的关系,根据2006年11月—2008年6月5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和物理环境调查资料,对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产卵场物理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变化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5个航次采集到74 813粒鱼卵、16 826尾仔稚鱼,共有135个种类。其中,鉴定到种的有109种,隶属于15目67科99属,还有17个种类仅能鉴定到属、6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科和3个种类仅能鉴定到目。2006年—2007年秋季、冬季和春季鱼卵、仔稚鱼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增多;2008年春季的种类和数量较2007年春季明显偏少;2008年初夏种类的数量与2008年春季基本相近,但鱼卵的数量明显增多,仔稚鱼的数量基本相近。42种优势种类、重要种类和主要种类构成当前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的主要成分。东海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布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冬季表层水温锋面强度最强,春季次之,初夏最弱;锋面的位置秋季离岸最近,冬季次之,春季和初夏离岸最远,冬季偏南,初夏季节北移。表层盐度锋面主要分布在近岸区域,与岸线大致平行,其强度冬季最强,春、秋季次之,初夏季节最弱。秋、冬季节陆架深水海域的水温较沿岸海域高,鱼类生殖群体在陆架深水高温区产卵;春季和初夏季节沿岸海域明显升温,鱼类生殖群体由深水区向近岸海域进行生殖洄游,产卵场分布由陆架中部向近岸海域扩展,并在近岸海域形成了中心产卵场。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与温、盐锋面和种类的温、盐属性的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温度锋面暖水一侧,并有各自最适宜的温度和盐度范围。水温、盐度与种类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导致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适宜的温度和盐度范围、锋区的辐聚和卷夹作用以及种类的生物学属性是影响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分布以及密集分布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仔稚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温度 盐度 锋面 东海
下载PDF
鱼卵加工产品类型与鱼籽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郝淑贤 何丹 +4 位作者 魏涯 李来好 杨贤庆 黄卉 林婉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鱼卵因其特有的营养价值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为更好地促进鱼卵高值化加工利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鱼卵加工类型及鱼籽酱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鱼卵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卵 营养 加工 保藏
下载PDF
2007年春、夏季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27
17
作者 卞晓东 张秀梅 +2 位作者 高天翔 万瑞景 张沛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5-827,共13页
2007年春季和夏季,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春季和夏季分别设置19个(6个断面)相同的调查站位。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min,拖网速度为2.0nmile/h;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 2007年春季和夏季,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春季和夏季分别设置19个(6个断面)相同的调查站位。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min,拖网速度为2.0nmile/h;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m/s。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共采集鱼卵7661粒、仔稚鱼70尾,共18种,能鉴定到种的有17种,隶属于5目12科16属,其中1种虾虎鱼类的稚鱼仅能鉴别到科的水平。优势种为斑(Konosirus punctatus)、油(Sphyraena pingui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春季的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6932粒鱼卵、6尾仔稚鱼和11粒鱼卵、0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4.21%、10.53%和15.79%、0%,平均密度分别为364.84粒/网、0.32尾/网和0.34粒/m3、0尾/m3;夏季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658粒鱼卵、57尾仔稚鱼和60粒鱼卵、7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4.21%、63.16%和31.58%、15.79%,平均密度分别为34.63粒/网、3尾/网和1.85粒/m3、0.22尾/m3。结果表明,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季节更替明显分成春夏季-夏季2种生态类型,种类更替率高达83.33%;河口南部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优势种突出,优势度较大,物种多样性水平与种间分布均匀度高于北部海域。上述规律符合该海域的水文地理学特征和硬骨鱼类的繁殖生物学规律。此外,本研究分别对春季和夏季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分布以及斑、油、短吻红舌鳎等优势种类的鱼卵数量分布绘制了密度等值分布图。与1982-1983、1984-1985、1992-1993年同期调查结果比较发现,2007年春季和夏季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认为,在渔业捕捞压力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双重扰动下,黄河口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的种群交替和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导致资源补充群体也随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仔稚 黄河口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优势种 群落结构 水文地理学
下载PDF
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卵中的17种氨基酸 被引量:29
18
作者 孙言春 许宪祝 +3 位作者 徐衍岭 谭志军 牟振波 杜宁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5-280,共6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测定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和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鱼卵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采用6.0mol/L的盐酸水解鱼卵,...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测定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和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鱼卵中1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采用6.0mol/L的盐酸水解鱼卵,提取液经低压浓缩、碱性中和,然后以6-氨基喹啉-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AQC)为衍生试剂在pH 8.8硼酸盐缓冲溶液中衍生化。采用的色谱分离柱为Waters 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3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pH 3.5)和乙腈(含0.15%(v/v)甲酸及30 m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流速为0.7 mL/min,在260 nm波长下检测。17种氨基酸在5.0~1 000μmol/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5 0)。以标准加入法测定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0、500、750μmol/L的添加水平下,17种氨基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5.4%~107.3%,RSD为2.19%~12.3%。以3倍信噪比(S/N>3)计方法的检出限,17种氨基酸的检出限为0.94~4.04μmol/L。应用该方法检测了3种鲟鳇鱼鱼卵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前衍生 超高效液相色谱 氨基酸 鱼卵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水域鱼卵仔鱼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9
作者 蒋玫 王云龙 +3 位作者 林钦 徐兆礼 沈新强 袁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根据2001年5、8月和2003~2005年间5月和8月分别对洋山港航道水域20个定点测站进行的鱼卵仔鱼调查资料,着重就水域鱼卵仔鱼的数量时空分布和种类组成的年际变化特征与洋山港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关系作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鱼卵... 根据2001年5、8月和2003~2005年间5月和8月分别对洋山港航道水域20个定点测站进行的鱼卵仔鱼调查资料,着重就水域鱼卵仔鱼的数量时空分布和种类组成的年际变化特征与洋山港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关系作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鱼卵仔鱼隶属6目19科25种,另有2种未定种。种类数以2005年最高,2004年与2003年持平。2003年和2005年鱼卵仔鱼的种类数比工程前期的2001年有所减少,2004年则与之持平。鱼卵仔鱼的数量年际变化较大,2003年和2005年鱼卵数量均低于2001年,2004年则要高于2001年;仔鱼数量上,2003~2005年均明显低于2001年。从区域分布看,航道区鱼卵仔鱼数量密度最高,其次为港口区,大桥区的数量密度最低。港口航道的开挖建设,其疏浚后海底地形的改变会导致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产生泥沙回淤,加上抛泥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对鱼类特别是游泳能力较弱的仔、稚幼鱼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由于施工造成局部地区的流场和生态有较大改变,使得某些不适应环境变化的亲鱼群体逃离或生殖能力下降,代之以适应能力较强的种群,最终导致优势种群结构的改变较明显。随着工程建设进度的开展,影响程度逐渐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鱼卵 数量分布 种类组成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俄罗斯鲟鱼卵与西伯利亚鲟鱼卵的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38
20
作者 高露姣 夏永涛 +4 位作者 黄艳青 师伟 庄平 张涛 宋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3,共7页
采用生化方法分析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鱼卵的营养成分,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鱼卵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62.83%~64.88%,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0.38%~20.77%,粗脂平... 采用生化方法分析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鱼卵的营养成分,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鱼卵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62.83%~64.88%,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0.38%~20.77%,粗脂平均含量为10.41%~13.58%。统计分析表明,俄罗斯鲟鱼卵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西伯利亚鲟鱼卵,而粗蛋白、水分和灰分含量略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俄罗斯鲟鱼卵和西伯利亚鲟鱼卵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50.66和44.43。两种鲟鱼卵的脂肪酸中,均以C16∶0、C18∶2n6c和DHA为主要脂肪酸,三者总的质量分数达50%左右;而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俄罗斯鲟鱼卵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在两种鱼卵中含量分别为19.47%和16.83%。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鲟鱼卵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但从粗蛋白、必需氨基酸(EAA)、DHA和n3PUFA含量来看,俄罗斯鲟鱼卵的营养价值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西伯利亚鲟 鱼卵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