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4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放血方法对鳙鱼鱼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黄天 沈建 +2 位作者 欧阳杰 马田田 马靖松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为探究不同放血方法对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放血效果及鱼肉品质的影响,采用了敲头致晕(对照组)、切鳃、断脊和切尾4种操作方式对鳙鱼进行放血处理,以操作时间、色泽、血红蛋白(Hb)含量、肌红蛋白(Mb)和高铁肌红蛋白(met-Mb)含量... 为探究不同放血方法对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放血效果及鱼肉品质的影响,采用了敲头致晕(对照组)、切鳃、断脊和切尾4种操作方式对鳙鱼进行放血处理,以操作时间、色泽、血红蛋白(Hb)含量、肌红蛋白(Mb)和高铁肌红蛋白(met-Mb)含量等指标评价放血效果;在4℃贮藏条件下,以硫代巴比妥酸(TBA)、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和离心损失率等指标评价鱼肉品质。结果显示:与其他放血方法相比,切尾放血操作更简便,亮度(L)和白度值显著提高,且Hb和Mb含量低;断脊与切尾放血可延缓TBA与离心损失率增长速度;不同放血方法对鱼肉TVB-N无太大影响;与其他试验组相比,断脊放血与切尾放血的鱼肉pH较高。研究表明,依据放血效果及鱼肉品质指标,切尾放血处理的鳙鱼获得了更好的放血效果,鱼肉品质也得到了改善,可为未来鳙鱼的机械放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鳙鱼 放血方法 放血效果 鱼肉品质
下载PDF
腌制时间对大黄鱼鱼肉理化性质和烤制品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黄莉 胡颜寓 +2 位作者 任中阳 石林凡 翁武银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9,共11页
为探究腌制时间对大黄鱼鱼肉理化性质和烤制品品质的影响,将大黄鱼鱼肉置于由1%谷氨酰胺转氨酶、10%食盐和15%山梨糖醇组成的溶液中腌制,测定鱼肉的保水效果、质构、热稳定性和蛋白组织结构,评价烤制鱼肉的品质。结果表明,当腌制时间从... 为探究腌制时间对大黄鱼鱼肉理化性质和烤制品品质的影响,将大黄鱼鱼肉置于由1%谷氨酰胺转氨酶、10%食盐和15%山梨糖醇组成的溶液中腌制,测定鱼肉的保水效果、质构、热稳定性和蛋白组织结构,评价烤制鱼肉的品质。结果表明,当腌制时间从2 h增至8 h时,鱼肉硬度从948.76 g降至352.67 g,蒸煮损失率从11.20%增至18.52%。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鱼肉硬度增加而蒸煮损失率降低。扫描电镜显示,腌制2~8 h的鱼肉呈现疏松的纤维结构,延长腌制时间会增加鱼肉结构的致密性。经过烤制,腌制2~24 h的鱼肉纤维结构间隙较大,硬度无显著变化,而腌制48 h的鱼肉微观结构致密,硬度显著增加。伴随腌制时间的延长,鱼肉烤制后的咸味、鲜味、涩味和丰富性逐渐增加,苦味逐渐降低;氮氧化合物、甲基类、硫化物、有机硫化物、醇和醛酮类相关的挥发性气味显著增加。结论:改变腌制时间可以调控大黄鱼鱼肉的理化性质和烤制品质,这为利用大黄鱼研发预制菜肴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时间 质构 微观结构 烤制鱼肉 风味分析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泡沫的电增强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3种磺胺类的残留
3
作者 孙瑞雪 方禹文 +2 位作者 陈冬妍 陈全胜 陈晓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5-274,共10页
为提高鱼肉中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残留的富集效果,建立了基于氮掺杂三维石墨烯泡沫功能化整体柱(monolith@nitrogen-doped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foam,M@NGF)的电增强固相微萃取(electroenhanced solid phase microext... 为提高鱼肉中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残留的富集效果,建立了基于氮掺杂三维石墨烯泡沫功能化整体柱(monolith@nitrogen-doped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foam,M@NGF)的电增强固相微萃取(electroenhanced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EE-SPME)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快速、灵敏地测定鱼肉中SAs残留。本研究采用原位聚合法,以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NGF为导电增强剂,在不锈钢丝表面制备多孔M@NGF,建立EE-SPME方法,从鱼肉中萃取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ST)、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SM_(2))和磺胺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ypyrimidine,SMM)。对吸附时间、搅拌速度、吸附电压、离子强度、样品溶液p H值、解吸时间、解吸电压和解吸液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基于M@NGF的EE-SPME法对ST、SM_(2)和SMM的富集倍数分别为74、58和64,吸附平衡时间缩短至35 min。在5~5000μg/kg线性范围内,本方法对ST、SM_(2)和SMM的检出限分别为1.78、3.16μg/kg和1.84μg/kg,定量限均为5μg/kg,线性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90,加标回收率为79.2%~110.1%,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4%~9.8%(n=5)。本方法解决了鱼肉中SAs残留萃取效率低、基质干扰严重的问题,实现了鱼肉中SAs残留的快速、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泡沫 电增强固相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磺胺类残留 鱼肉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不确定度评定
4
作者 杨冉冉 左惠君 +4 位作者 王忠一 都芸 鲍治成 周雁楠 王开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9-296,共8页
为了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进行了不确定度的评定。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识别“被测量”为样品中“以2,4,4’-三氯联苯(PCB 28)、2,2... 为了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进行了不确定度的评定。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识别“被测量”为样品中“以2,4,4’-三氯联苯(PCB 28)、2,2’,5,5’-四氯联苯(PCB52)、2,2’,4,5,5’-五氯联苯(PCB101)、2,3’,4,4’,5-五氯联苯(PCB118)、2,2’,3,4,4’,5’-六氯联苯(PCB138)、2,2’,4,4’,5,5’-六氯联苯(PCB153)和2,2’,3,4,4’,5,5’-七氯联苯(PCB180)总和计”的多氯联苯含量,根据“被测量”及检测标准,重新建立多氯联苯测量模型,分析测量模型中对结果有影响的不确定度分量,并进行评定。经评定,质控鱼肉样品中多氯联苯的测量结果为149.1μg/kg,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2.9%,k=2。不确定度贡献为:测量重复性70.8%、称样质量0.025%、加入内标体积1.8%、样品溶液中各目标物浓度比值之和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 多氯联苯 不确定度 气相色谱法 内标法
下载PDF
榴莲风味鱼肉香肠制备及其风味成分分析
5
作者 严丽娟 侯玉 +4 位作者 仪淑敏 励建荣 李学鹏 步营 郑万源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为了丰富鱼肉香肠的风味种类,以金线鱼鱼糜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不同添加量的榴莲、鸡蛋清、TG酶对鱼肉香肠的色泽、质地、凝胶强度、感官评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杀菌温度对鱼肉香肠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丰富鱼肉香肠的风味种类,以金线鱼鱼糜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不同添加量的榴莲、鸡蛋清、TG酶对鱼肉香肠的色泽、质地、凝胶强度、感官评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杀菌温度对鱼肉香肠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榴莲添加量为7%,TG酶添加量为0.4%,鸡蛋清添加量为1%时,产品的榴莲风味突出、色泽鲜亮、富有弹性;通过电子鼻测定得出芳香成分、氮氧化合物、芳香胺类、短链烷烃、甲基类、醇类等物质组成了鱼肉香肠不同杀菌温度下的气味轮廓。不同杀菌温度鱼肉香肠中共鉴定出2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酯类、醛类和芳烃类等。当杀菌温度为90℃时能够显著降低鱼肉香肠苯甲醛的含量,并且丰富脂类物质的含量,进而降低鱼肉香肠的腥味。研究结果为鱼糜制品的研发和实际生产与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莲风味 鱼肉香肠 杀菌温度
下载PDF
常用鱼肉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玉菁 周青 +3 位作者 王菲 喻嘉仪 赵利 白春清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鱼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水分,在室温下保存极易发生腐败和变质,品质也会有所下降。保鲜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对维持鱼肉品质、延长其货架期、保持鱼肉的新鲜度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几种保鲜技术在鱼肉保鲜方面的应用进... 鱼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水分,在室温下保存极易发生腐败和变质,品质也会有所下降。保鲜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对维持鱼肉品质、延长其货架期、保持鱼肉的新鲜度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几种保鲜技术在鱼肉保鲜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就其优劣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鱼肉品质鲜度常规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为鱼肉保鲜技术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 保鲜技术 冻结 辐照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鱼肉中6类31种兽药残留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孙思 刘太阳 +2 位作者 杨梅 冯毅 潘承丹 《贵州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为了建立1种可同时对鱼肉中酰胺醇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共6类31种兽药残留进行检测的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鱼肉样品通过酸化1%甲酸-乙腈提取,用Quecher... 为了建立1种可同时对鱼肉中酰胺醇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共6类31种兽药残留进行检测的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鱼肉样品通过酸化1%甲酸-乙腈提取,用Quechers净化剂、UPLC-MS/MS在电喷雾离子源(ESI^(-)/ESI^(+))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同时进行兽药残留检测,内、外标法定量。结果:31种兽药在5.0~200.0 ng/mL浓度内线性范围良好(R^(2)>0.995),检出限为0.34~5.95μg/kg,定量限为10.01~15.23μg/kg,加标回收(10、50、200μg/kg)31种兽药平均回收率(n=10)为78.51%~100.02%,RSD(n=10)为1.12%~5.74%。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高效,精密度与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同时对鱼肉中6类31种兽药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兽药残留检测 鱼肉
下载PDF
抗氧化酵母醛脱氢酶提取物对鱼肉模拟消化过程中脂肪氧化的影响
8
作者 肖毓 徐莉娜 +4 位作者 刘慧 周湘人 郭薇丹 何英杰 付湘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4-410,共7页
鱼肉脂质在消化过程中可能发生明显氧化,产生有害醛类。本文以脂肪过氧化值(peroxidation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ant value,TBARS)、醛类化合物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一株抗氧... 鱼肉脂质在消化过程中可能发生明显氧化,产生有害醛类。本文以脂肪过氧化值(peroxidation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ant value,TBARS)、醛类化合物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一株抗氧化酵母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提取物对鱼肉模拟消化过程中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空白鱼肉(CK)在模拟消化5 h后POV从(0.12±0.06)meq/kg增加到(1.14±0.12)meq/kg,加入ALDH提取物的鱼肉(FE)模拟消化5 h后POV为(0.69±0.08)meq/kg,而加入包埋ALDH的鱼肉(EB)POV为(0.13±0.06)meq/kg;CK组TBARS值从(0.77±0.11)mg/kg增加到(2.31±0.13)mg/kg,而FE、EB组的TBARS值分别为(0.79±0.09)mg/kg和(0.19±0.09)mg/kg;模拟消化物中含量较多的醛包括壬醛、己醛、2-庚醛、壬二烯醛、2-己烯醛等;CK组的醛含量在消化过程中迅速增加,FE、EB组醛含量逐渐减少,消化结束时己醛、壬醛、2-庚醛含量已低于检测限。CK组鱼肉中EPA、DHA在消化过程中氧化损失分别为59%和58%,FE组的损失值分别为35%和32%,EB组的损失值分别为20%和26%。本研究证明了抗氧化酵母ALDH提取物可以很好地抑制鱼肉在模拟消化过程中的脂肪氧化并有效消减因脂肪氧化产生的有害物质。酵母酶提取物可能是控制脂质氧化致餐后氧化应激的新型有效活性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脂质氧化 酵母醛脱氢酶提取物 活泼羰基化合物(RCCs)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鱼肉模拟消化
下载PDF
复合发酵剂对发酵鱼肉香肠品质、风味及其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冯美琴 李天翊 孙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38-145,共8页
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 NJ201)作为功能性发酵剂接种发酵鱼肉香肠,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利用pH值、质构、色差、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等指标,探究功能... 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 NJ201)作为功能性发酵剂接种发酵鱼肉香肠,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利用pH值、质构、色差、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等指标,探究功能性发酵剂对发酵鱼肉香肠品质、风味及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功能性发酵剂能够使鱼肉香肠在发酵期间pH值迅速降低,具有更低的pH值,提高了香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香肠的硬度和咀嚼性、提升了亮度和色泽,使之拥有更好的品质;显著提高了香肠多肽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有助于香肠多肽抗氧化活性的提升;增加了酮类、酯类等风味物质的含量,丰富了香肠的风味,使其有更强烈的甜味和果香;促进了香肠中游离氨基酸的释放,这些氨基酸有利于香肠营养性、抗氧化能力、风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鱼肉香肠 复合发酵剂 抗氧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检测鱼肉中三种四环素类药物
10
作者 王丽娟 张骊 +3 位作者 余颖 姜琳琳 刘海新 田盟盟 《渔业研究》 2023年第3期304-310,共7页
本文建立了可检测鱼肉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既环保又低成本的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HPLC-CL)方法。具有光致氧化性的纳米二氧化钛(TiO_(2))与鲁米诺反应产生化学发光(CL)信号,经Fe^(2+)催化增强,而四环素类药物与Fe^(2+)的络合作用抑制... 本文建立了可检测鱼肉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既环保又低成本的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HPLC-CL)方法。具有光致氧化性的纳米二氧化钛(TiO_(2))与鲁米诺反应产生化学发光(CL)信号,经Fe^(2+)催化增强,而四环素类药物与Fe^(2+)的络合作用抑制信号,进而实现对四环素类药物的检测。本方法对四环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的定量限(LOQ)分别为10.0、30.0和10.0μg/kg,并应用于鱼肉样品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残留检测,满足检测要求。采用纳米TiO_(2)代替传统化学发光氧化剂,避免一些有毒试剂的应用和化学试剂污染,具有环保、价廉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二氧化钛(TiO_(2)) 化学发光 四环素类药物 鱼肉
下载PDF
冻藏条件对带鱼鱼肉及其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雯璐 张文海 +6 位作者 焦熙栋 闫博文 张娜娜 叶伟建 陈江平 黄建联 范大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6,共9页
为研究不同冻藏条件对带鱼鱼肉及其鱼糜凝胶特性影响,将新鲜带鱼分别置于-7、-13、-18和-23℃下冻藏15~120 d,期间测定带鱼鱼肉理化特性(羰基、巯基、Ca^(2+)-ATPase活性、TBARS),随后将鱼肉制成鱼糜凝胶后测定凝胶特性(色泽、凝胶强度... 为研究不同冻藏条件对带鱼鱼肉及其鱼糜凝胶特性影响,将新鲜带鱼分别置于-7、-13、-18和-23℃下冻藏15~120 d,期间测定带鱼鱼肉理化特性(羰基、巯基、Ca^(2+)-ATPase活性、TBARS),随后将鱼肉制成鱼糜凝胶后测定凝胶特性(色泽、凝胶强度、持水力),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鱼肉羰基含量和TBARS值逐渐升高,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下降。冻藏温度越低,鱼肉的各项指标变化程度越小。除-7℃冻藏60 d后的样品TBARS值大于0.58 mg MDA/kg外,其余样品均未发生腐败。随冻藏时间的延长,带鱼鱼糜凝胶色泽逐渐劣变,持水力逐渐降低,冻藏温度越低色泽和持水力的变化越小。带鱼鱼肉在四个温度下冻藏120 d制成的鱼糜凝胶,其凝胶强度分别下降了72.33%、54.13%、39.17%和29.31%。通过SEM观察发现更低的冻藏温度能够使鱼糜凝胶保持良好的三维网状结构,抑制带鱼凝胶的劣变。综上,随冻藏时间的延长,带鱼鱼肉及其鱼糜凝胶特性逐渐劣变,随着冻藏温度由-7℃降低到-23℃,劣变过程得到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藏 带鱼 鱼肉 鱼糜 凝胶
下载PDF
QuEChERS-UPLC-MS/MS测定鱼肉中3种抗病毒药物残留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小乔 李坚 +5 位作者 许晓辉 石晓峰 吴福祥 张虹艳 潘秀丽 李赟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8期35-42,共8页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同时测定鱼肉中3种抗病毒药物(金刚乙胺、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残留的方法。以鱼肉作为样品,经甲醇直接提取,提取上清液经100 mg C18粉末净化;采用Brownlee SPP C18柱分离,电喷雾电离,...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同时测定鱼肉中3种抗病毒药物(金刚乙胺、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残留的方法。以鱼肉作为样品,经甲醇直接提取,提取上清液经100 mg C18粉末净化;采用Brownlee SPP C18柱分离,电喷雾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以含2 mmol/L乙酸铵和0.1%甲酸的水溶液与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空白基质匹配系列浓度的标准品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抗病毒药物在0~3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3种抗病毒药物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18~0.48μg/kg和0.64~1.5μg/kg;三个梯度水平加样回收率和RSD分别在66.1%~119.4%和1.9%~4.9%之间。提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鱼肉中抗病毒药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鱼肉 抗病毒药物 残留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熟化鱼肉纤维程度评价方法研究
13
作者 俞军华 朱金林 +3 位作者 闫博文 焦熙栋 黄建联 范大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2-260,共9页
为了打破熟化鱼肉纤维口感无系统性评价方法的局面,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熟化鱼肉纤维程度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纤维程度的熟化鱼肉样品进行微观图片采集,建立数据集。数据集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的模型在训练集... 为了打破熟化鱼肉纤维口感无系统性评价方法的局面,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熟化鱼肉纤维程度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纤维程度的熟化鱼肉样品进行微观图片采集,建立数据集。数据集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的模型在训练集上训练,然后用测试集评估其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在网络深度的选择时,34层的ResNet模型在收敛速度和准确率上均胜出;4种不同深度的ResNet模型在最佳识别准确率上都优于AlexNet、VGG-16和GoogLeNet模型;ResNet-34的准确性、精度、灵敏度、特异性和AUC的平均值分别为96.94%,91.26%,91.00%,98.13%和99.19%,表明基于ResNet-34模型搭建的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地识别熟化鱼肉纤维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化鱼肉 纤维程度 卷积神经网络 ResNet
下载PDF
鱼肉颗粒及壳寡糖对中餐鱼滑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于希良 蔺小雨 +4 位作者 谢伊莎 祁立波 丁浩宸 尚珊 董秀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6-145,共10页
以新鲜草鱼为原料,研究鱼肉颗粒添加量(20%,40%,60%,80%,100%)对中餐鱼滑质构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鱼滑中鱼肉颗粒添加量为40%时,鱼滑具有良好的质构特性,并且颗粒口感适宜,喜好度最高评分为11.20。在此基础上,研究冷藏期间壳... 以新鲜草鱼为原料,研究鱼肉颗粒添加量(20%,40%,60%,80%,100%)对中餐鱼滑质构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鱼滑中鱼肉颗粒添加量为40%时,鱼滑具有良好的质构特性,并且颗粒口感适宜,喜好度最高评分为11.20。在此基础上,研究冷藏期间壳寡糖添加量(0.2%,0.4%,0.6%)对鱼滑挤出强度、黏度和挥发性盐基氮的作用。壳寡糖添加量对鱼滑挤出强度和黏度无显著影响。冷藏第2天鱼滑的挤出强度和黏度升高,之后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用壳寡糖保鲜的鱼滑的挤出强度和黏度波动幅度小。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鱼滑TVB-N值逐渐升高,当壳寡糖添加量大于0.4%时,可将鱼滑的货架期延长至8 d。结论:当添加40%鱼肉颗粒,0.4%壳寡糖时鱼滑兼具良好的质构特性和颗粒口感,感官评价良好,冷藏期间品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颗粒 壳寡糖 中餐鱼滑 质构特性 冷藏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谱的淡水鱼肉持水性的预测研究
15
作者 李旭海 杨丽凤 +3 位作者 汪兰 周志 熊光权 石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59,共5页
文章以鮰鱼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采用CM-2300d分光测色仪采集具有不同持水性的鱼肉样品的可见光谱,建立基于可见光谱的淡水鱼肉持水性预测模型。共采集了128条可见光谱,检测了64个加压失水率和64个离心失水率数据。可见吸收光谱分别在410... 文章以鮰鱼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采用CM-2300d分光测色仪采集具有不同持水性的鱼肉样品的可见光谱,建立基于可见光谱的淡水鱼肉持水性预测模型。共采集了128条可见光谱,检测了64个加压失水率和64个离心失水率数据。可见吸收光谱分别在410~430 nm、480~510 nm、540~560 nm存在3个峰,采用3种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发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LR)建立的鱼肉持水性预测模型的Slope、R^(2)均高于0.8,Offset、RMSE大多小于1.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预测的相关性和R^(2)大多在0.92以上,Bias在0.47以下,表明基于可见光谱建立的淡水鱼肉持水性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且采用MLR方法建立的模型的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该研究为实现可见光谱技术在淡水鱼鱼肉持水性快速测定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谱 持水性 预测 鱼肉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猪肉/鱼肉复合调理狮子头的加工工艺
16
作者 杨眉 安玥琦 +3 位作者 任洋莹 易林 徐国栋 熊善柏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7-236,共10页
为确定复合调理狮子头的最优加工工艺,该研究以猪肉/鱼肉复合调理狮子头为研究对象,研究搅打时间、成型温度、成型时间对复合调理狮子头色度、质构特性、持水性、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复合调理狮子头的制作工艺。结果... 为确定复合调理狮子头的最优加工工艺,该研究以猪肉/鱼肉复合调理狮子头为研究对象,研究搅打时间、成型温度、成型时间对复合调理狮子头色度、质构特性、持水性、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复合调理狮子头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搅打时间、成型温度、成型时间对复合调理狮子头的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搅打时间的延长,产品的破断力、破断距离、持水性先升高后降低,并在搅打8 min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成型温度的上升,破断距离、凝胶强度及硬度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持水性、感官评分随温度的上升先逐渐增加,在温度超过90℃后基本保持不变。随成型时间的延长,产品的破断距离、凝胶强度及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先升高后降低,持水性、感官评分先升高后无显著变化,且在16 min时达到最大值。经响应面优化后,复合调理狮子头的最优加工工艺参数为:搅打时间8 min、成型温度91℃、成型时间17 min,该条件下产品质地优良,适口性好,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鱼肉复配 复合调理狮子头 加工工艺 质构特性
下载PDF
非衍生化-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鱼肉中9种生物胺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璐 孙小杰 +4 位作者 耿岳 史小萌 何沛桥 徐亚平 刘潇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Qu ECh ERS前处理技术快速测定鱼肉中9种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解决衍生化方法操作复杂、条件严格、重现性差等问题。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和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Qu ECh ERS前处理技术快速测定鱼肉中9种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解决衍生化方法操作复杂、条件严格、重现性差等问题。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和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净化后,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00 mm×3.0 mm,1.8μm)进行分离,以0.5%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m L/min。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检测,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9种生物胺化合物在1.0~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在0.9959~0.9998之间,方法检出限(limits of detection,LODs)和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tation,LOQs)分别为0.02和0.05 mg/kg。3个浓度水平下,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s)在1.2%~3.6%(n=6)之间,回收率在75.1%~105.6%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适用于鱼肉中9种生物胺化合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衍生化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生物胺 鱼肉
原文传递
花青素/大豆分离蛋白智能包装膜特性及鱼肉新鲜度监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毕会敏 徐柠檬 范方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2-240,共9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基材,紫薯花青素为指示剂,采用流延法制备可监测鱼肉新鲜度的智能包装膜,比较分析不同添加量紫薯花青素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花青素后,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均有所...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基材,紫薯花青素为指示剂,采用流延法制备可监测鱼肉新鲜度的智能包装膜,比较分析不同添加量紫薯花青素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花青素后,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均有所提高,添加量10%时,综合性能最好。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花青素与大豆分离蛋白有着良好的相容性,两者之间形成了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此外,花青素的加入显著增强了膜的抗氧化能力(P<0.05),添加量15%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值85.84%。将膜应用于鱼肉新鲜度的检测,发现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鱼肉腐败变质,膜的颜色随之改变,能灵敏地反映鱼肉新鲜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大豆分离蛋白 智能包装膜 鱼肉新鲜度
下载PDF
鱼肉品质评价及改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冉鹏程 赵松龄 +3 位作者 李选凯 刘巧 赵柳兰 杨淞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6期14-19,共6页
简述了鱼肉品质的概念,介绍了鱼肉品质评价指标,包括感官指标、技术指标。从品种选育、环境调控、养殖模式优化、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分析了鱼肉品质改善途径。指出,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评价鱼肉质量的指标与方法,国内的一些研究多... 简述了鱼肉品质的概念,介绍了鱼肉品质评价指标,包括感官指标、技术指标。从品种选育、环境调控、养殖模式优化、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分析了鱼肉品质改善途径。指出,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评价鱼肉质量的指标与方法,国内的一些研究多限于肌肉成分的分析,其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对畜禽肉质的研究。提出,应该根据水产动物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水产动物肉质的研究方法和相应的检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品质 评价指标 改善途径
下载PDF
猪肉-鱼肉复合狮子头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
20
作者 党美琪 杨眉 +2 位作者 安玥琦 李晓栋 熊善柏 《肉类研究》 2023年第2期26-31,共6页
为明确猪肉-鱼肉复合狮子头的最佳贮藏方式及贮藏期限,以猪肉和鱼肉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次加热成型工艺制备猪肉-鱼肉复合狮子头,研究复合狮子头在冷藏(4℃)和冻藏(-18℃)期间的色度、质构特性、pH值、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 为明确猪肉-鱼肉复合狮子头的最佳贮藏方式及贮藏期限,以猪肉和鱼肉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次加热成型工艺制备猪肉-鱼肉复合狮子头,研究复合狮子头在冷藏(4℃)和冻藏(-18℃)期间的色度、质构特性、pH值、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期间,复合狮子头的亮度值、白度值、硬度和感官评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pH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BARs值、TVB-N含量显著升高(P<0.05),产品在4℃贮藏15 d后,TBARs值超过2 mg/kg,且硬度、内聚性和感官评分均在贮藏15 d后显著下降(P<0.05),较初始值分别下降16.29%、12.20%和31.11%;复合狮子头在-18℃贮藏60 d期间菌落总数均低于国家限量要求,TBARs值和TVB-N含量均在规定限量范围内,产品在-18℃冻藏60 d时仍表现出良好的品质特性。综上,复合狮子头在4℃冷藏可保存15 d,-18℃冻藏可保存60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鱼肉复合狮子头 贮藏 品质变化 货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