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复杂度协方差矩阵重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1
作者 张诚禹 马文峰 +1 位作者 潘子豪 王聪 《陆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6-104,共9页
基于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interference and noise covariance matrix, INCM)的重构算法是近年兴起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RAB)技术。针对目前大多数INCM算法只注重不同误差情况下的性能表现而忽视了算法... 基于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interference and noise covariance matrix, INCM)的重构算法是近年兴起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RAB)技术。针对目前大多数INCM算法只注重不同误差情况下的性能表现而忽视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的问题,聚焦INCM算法鲁棒性和计算复杂度,在使用Capon算法得到干扰和期望信号(signal of interest, SOI)的名义导向矢量的基础上,使用鲁棒Capon波束形成(robust Capon beamforming, RCB)算法对名义导向矢量进行校正,得到干扰和SOI的实际导向矢量,提升了对导向矢量误差的抵抗能力。使用样本协方差矩阵(sample covariance matrix, SCM)的最大特征值估算所有干扰功率,有效地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基于上述两部分工作设计波束形成器,在保持低复杂度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抗误差能力。仿真结果表明,INCM算法对不同种类的误差均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能够兼顾计算复杂度和性能。利用软件无线电(software-defined radio, SDR)设备搭建实物验证平台,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优越的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重构 Capon波束形成算法
下载PDF
最坏情况下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静然 彭启琮 +1 位作者 邵怀宗 居太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61-2166,共6页
研究了最坏情况下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它通过对角加载提高波束对方向矢量误差的鲁棒性.给出了其最优对角加载因子的近似解析达式,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最优加载因子.在此基础上,对该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推导出了关于目标功率估... 研究了最坏情况下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它通过对角加载提高波束对方向矢量误差的鲁棒性.给出了其最优对角加载因子的近似解析达式,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最优加载因子.在此基础上,对该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推导出了关于目标功率估计和信号干扰噪声比的近似表达式.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本文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方向矢量误差 最坏情况 最优加载因子 性能分析 目标功率估计 信号干扰噪声比
下载PDF
一种基于Bayesian方法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昕 汪晋宽 +1 位作者 韩英华 王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3-796,共4页
由于在实际环境中,期望信号的阵列响应与实际阵列响应之间存在偏差,使得现存的一些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基于Bayesian方法提出了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并且给出其递推形式.该算法利用接收到的采样信号对实际信... 由于在实际环境中,期望信号的阵列响应与实际阵列响应之间存在偏差,使得现存的一些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基于Bayesian方法提出了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并且给出其递推形式.该算法利用接收到的采样信号对实际信号方向向量进行估计,降低了信号到来方向的不确定性,对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从而可以保证输出阵列的信干噪比接近最优值.采用递推方法来计算逆矩阵,大大地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能够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相比,所提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信干噪比 Bayesian方法 信号方向向量偏差
下载PDF
基于对角载入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昕 汪晋宽 韩英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86-2789,共4页
作为一种梯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LMS算法因简单有效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存在偏差的情况下,LMS算法的性能较差。针对上述问题,考虑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对LMS算法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载入的鲁棒约束LMS算法,并对算法的对... 作为一种梯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LMS算法因简单有效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存在偏差的情况下,LMS算法的性能较差。针对上述问题,考虑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对LMS算法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载入的鲁棒约束LMS算法,并对算法的对角载入因子和收敛性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保证算法收敛的步长取值范围。该算法利用对角载入的特性,可有效的抑制各种偏差所带来的影响,收敛速度快,抗扰动性强,对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从而可以保证阵列输出的信干噪比接近最优值。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约束LMS算法相比,基于对角载入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具有很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算法 信干噪比 LMS算法 对角载入
下载PDF
基于可变对角载入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昕 汪晋宽 韩英华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2-545,共4页
针对传统算法对方向向量偏差敏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对角载入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为了提高算法的鲁棒性,采用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阵列输出功率对信号方向向量进行优化求解,且优化解中的参量能够准确求出。为了减少... 针对传统算法对方向向量偏差敏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对角载入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为了提高算法的鲁棒性,采用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阵列输出功率对信号方向向量进行优化求解,且优化解中的参量能够准确求出。为了减少计算量,采用递推算法求逆矩阵并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推导出基于可变对角载入的权重向量公式。该算法可有效地抑制方向向量偏差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了计算量易于实时实现,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改善了阵列输出的信干噪比,使其更接近最优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传统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形成 信干噪比 对角载入 信号方向向量偏差
下载PDF
基于Bayesian准则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杰 李春晓 马永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7-20,共4页
研究波束形成算法的前提是驾驶向量是确定的。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实际的阵列响应和期望信号的阵列响应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时候就需要研究对于驾驶向量不确定情况下的波束形成问题。该文基于Bayesian准则,对一系列自适应MVDR波束形成器的... 研究波束形成算法的前提是驾驶向量是确定的。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实际的阵列响应和期望信号的阵列响应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时候就需要研究对于驾驶向量不确定情况下的波束形成问题。该文基于Bayesian准则,对一系列自适应MVDR波束形成器的权向量进行后验概率密度加权,得到Bayesian自适应波束形成器。仿真和实际水声阵列数据结果显示,该波束形成器在驾驶向量不确实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信号处理 波束形成 贝叶斯自适应波束形成
下载PDF
一种低复杂度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昊 武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22-3426,共5页
传统基于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interference-plus-noise covariance matrix,INCM)重构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robust adaptive beamformer,RAB)算法在多种样本数据协方差矩阵误差和信号导向向量误差的失配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目前... 传统基于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interference-plus-noise covariance matrix,INCM)重构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robust adaptive beamformer,RAB)算法在多种样本数据协方差矩阵误差和信号导向向量误差的失配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目前主流的INCM重构法都是对信号和干扰的导向向量通过建立凸优化模型来估计的,这带来了很高的计算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基于INCM重构的RAB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干扰信号的导向向量分解为对应标称项和误差项的和,然后通过一种子空间方法估计得到误差项的单位向量。接下来对一个Capon空间谱功率最大问题进行求解,得到误差项的模值,以此得到重构的INCM。同时利用Capon空间谱中残差噪声的存在,使用交替投影法估计得到期望信号的导向向量,最后得到所提算法的权重向量。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多种误差环境下具有较强鲁棒性的同时,还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方差矩阵重构 特征分解 自适应波束成形 导向向量估计
下载PDF
鲁棒约束恒模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昕 汪晋宽 +1 位作者 薛延波 韩英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33-1837,共5页
线性约束恒模算法能够有效克服恒模算法中存在的干扰捕获问题,但在信号方向向量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其性能将会受到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鲁棒约束恒模自适应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该算法收敛速度快,抗扰动性强,对信号方向向... 线性约束恒模算法能够有效克服恒模算法中存在的干扰捕获问题,但在信号方向向量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其性能将会受到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鲁棒约束恒模自适应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该算法收敛速度快,抗扰动性强,对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改善了系统的输出信干噪比.仿真实验表明,与线性约束恒模算法相比,鲁棒约束恒模算法具有很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模算法 线性约束 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信干噪比
下载PDF
一种具有双重鲁棒性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林静然 彭启琮 邵怀宗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0-1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双重鲁棒性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以克服有限采样效应和方向矢量误差引起的波束性能下降。该算法使用对角加载提高鲁棒性,并通过协方差矩阵拟合和优化最坏情况下的波束性能确定对角加载因子。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最优... 提出了一种具有双重鲁棒性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以克服有限采样效应和方向矢量误差引起的波束性能下降。该算法使用对角加载提高鲁棒性,并通过协方差矩阵拟合和优化最坏情况下的波束性能确定对角加载因子。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最优加载因子的近似表达式,揭示了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最优加载因子,以及如何影响。和该领域现有的其他算法相比,本算法运算量更低,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计算机仿真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对角加载 协方差矩阵拟合 最坏情况性能优化 有限采样效应 方向矢量误差
下载PDF
一种非平滑相干干扰鲁棒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
10
作者 卢文龙 李旦 +1 位作者 毕权杨 张建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7-1476,共10页
针对文献报道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RAB)算法,分析了在存在相干干扰时其性能严重下降甚至失效的原因:通过将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分解为阵列流形矩阵左和共轭右乘一个矩阵P的描述形式,在存在相干干扰时,P为... 针对文献报道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RAB)算法,分析了在存在相干干扰时其性能严重下降甚至失效的原因:通过将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分解为阵列流形矩阵左和共轭右乘一个矩阵P的描述形式,在存在相干干扰时,P为非对角阵,其非对角元素表征了信号与干扰间的互相关,该成分造成了RAB算法的失效;另表明:快拍数有限可视为特殊的相干干扰情况。为此,提出了一种构建P为对角阵的协方差矩阵拟合方法;并据拟合的协方差矩阵,给出了对非平滑相干干扰RAB方法。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有效性,所提方法在相干干扰时仍能实现非相干干扰时的性能,且收敛速度优于报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波束形成 Capon谱 相干干扰 协方差矩阵拟合
下载PDF
基于JADE-斜投影的鲁棒波束形成算法
11
作者 程永杰 李纯 +1 位作者 刘帅 金铭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06,共6页
针对矩阵重构类波束形成算法对阵列幅相误差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盲源信号分离和斜投影的矩阵重构鲁棒波束形成算法。首先,依靠盲源分离技术得到接收信号和混合矩阵,结合期望信号先验信息完成混合矩阵中信号导向矢量的搜索。然后,利... 针对矩阵重构类波束形成算法对阵列幅相误差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盲源信号分离和斜投影的矩阵重构鲁棒波束形成算法。首先,依靠盲源分离技术得到接收信号和混合矩阵,结合期望信号先验信息完成混合矩阵中信号导向矢量的搜索。然后,利用盲源分离得到的信号协方差矩阵完成阵列幅相误差估计。最后,基于幅相误差校准的混合矩阵和斜投影思想,构建各干扰的斜投影算子,将接收数据分别向干扰斜投影空间进行投影,得到对应的干扰信号,完成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重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阵列幅相误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形成 矩阵重构 幅相误差 盲源信号分离 斜投影
下载PDF
多维线性约束鲁棒自适应特征波束形成算法
12
作者 刘铁林 张成 石全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9,共5页
以镶嵌在刚性圆柱体上的均匀圆阵为阵列模型,研究了一种鲁棒自适应特征波束形成算法。在分析了特征波束形成技术的基础上,将阵列优化问题描述为多维线性约束下的波束优化问题,进而在约束矩阵的正交线性子空间求解最优化问题,在满足鲁棒... 以镶嵌在刚性圆柱体上的均匀圆阵为阵列模型,研究了一种鲁棒自适应特征波束形成算法。在分析了特征波束形成技术的基础上,将阵列优化问题描述为多维线性约束下的波束优化问题,进而在约束矩阵的正交线性子空间求解最优化问题,在满足鲁棒性约束条件下自适应地得到了阵列最优权向量,进而获得了与期望波束图较为一致的波束图,并分析了在满足鲁棒性约束条件下最大特征波束阶次的选择以及算法的收敛性。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迭代误差不会累积的特点。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算法 特征波束形成 多维线性约束 白噪声增益
下载PDF
自适应零限波束形成语音增强算法鲁棒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楼厦厦 郑成诗 李晓东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8-476,共9页
分析了双传声器自适应零限波束形成语音增强算法对传声器不一致和本底噪声的鲁棒性。结果表明:信干比越高,算法对传声器不一致的鲁棒性越差;当信干比很低时,算法对相位不一致是鲁棒的。幅度不一致会降低算法对干扰的抑制能力,但引起的... 分析了双传声器自适应零限波束形成语音增强算法对传声器不一致和本底噪声的鲁棒性。结果表明:信干比越高,算法对传声器不一致的鲁棒性越差;当信干比很低时,算法对相位不一致是鲁棒的。幅度不一致会降低算法对干扰的抑制能力,但引起的目标信号失真很小。相对于传声器不一致,本底噪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较小。对自适应滤波器权值加约束和对传声器做校准可以提高算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增强算法 自适应滤波器 性分析 波束形成 双传声器 本底噪声 算法性能 抑制能力
原文传递
滤波器权值约束对自适应零限波束形成语音增强算法鲁棒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楼厦厦 郑成诗 李晓东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6-1067,共2页
自适应零限波束形成(ANF:AdaptiveNullForming)算法是基于差分传声器阵列技术的自适应语音增强算法,最早由G.W.Elko等人于1995年提出。ANF算法运算景小,干扰抑制性能显著,阵列结构简单小巧,因而在应用领域中备受关注。
关键词 语音增强算法 波束形成 自适应 滤波器 权值 阵列技术 抑制性能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高斯勒让德积分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15
作者 崔琳 王博言 +2 位作者 薛凯 张元帮 崔赢凯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5,共7页
针对协方差矩阵重构过程中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高斯勒让德积分重构协方差矩阵并且改进导向矢量估计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首先构造干扰子空间,引入自适应高斯勒让德积分计算干扰子空间得到干扰相关矩阵,然后对干扰相关矩... 针对协方差矩阵重构过程中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高斯勒让德积分重构协方差矩阵并且改进导向矢量估计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首先构造干扰子空间,引入自适应高斯勒让德积分计算干扰子空间得到干扰相关矩阵,然后对干扰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分解求出投影矩阵,并且将接收信号投影到投影矩阵上,求出重构的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最后对导向矢量失配进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设计出的波束形成器具有较好的应对导向矢量失配、阵元扰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高斯勒让德积分 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干扰信号子空间 协方差矩阵重构 最优导向矢量估计
下载PDF
鲁棒参数自适应微振动控制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昱斌 朱晓锦 +2 位作者 高志远 杨龙飞 张小兵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递推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算法因其简单、快速的特点,在微振动自适应控制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微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扰动环境的特殊性及复杂性,需要重点考虑微振动控制中所采用的参数自适应算法在参数估计过程中的鲁... 递推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算法因其简单、快速的特点,在微振动自适应控制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微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扰动环境的特殊性及复杂性,需要重点考虑微振动控制中所采用的参数自适应算法在参数估计过程中的鲁棒性。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微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基于无限冲激响应(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IIR)滤波器,提出一种结合死区和归一化的MIMO鲁棒参数自适应算法,并给出其详细的算法推导与收敛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三自由度微振动主动振动控制实验系统,针对单频窄带扰动、双频窄带扰动展开了对比实验分析,相关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鲁棒参数自适应算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主动控制 参数自适应算法 多输入多输出 RLS 自适应
下载PDF
一种鲁棒性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闫超 郭良浩 +1 位作者 汪福全 葛凤翔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5-610,共6页
理论上,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要比不依赖于输入数据的常规波束形成方法有更好的目标参数估计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但在实际水声环境中,声传播模型、接收阵阵列流形以及信号统计特征等因素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传统的自适应... 理论上,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要比不依赖于输入数据的常规波束形成方法有更好的目标参数估计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但在实际水声环境中,声传播模型、接收阵阵列流形以及信号统计特征等因素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性能下降。因此,提高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对上述因素的鲁棒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最差条件最优化的思想,改进MVDR(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方法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鲁棒性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R-MVDR),并对输入数据协方差矩阵和方向向量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进行了性能分析,推导给出了波束形成的加权向量和空间谱估计表达式,最后通过海上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实际环境中有更好的方位分辨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形成方法 应用 抑制能力 输入数据 水声环境
原文传递
鲁棒RLS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晋宽 宋昕 王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分析了多径传播环境下,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和采样样本数目的变化对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鲁棒RLS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抗扰动性强,误差小的特点·采用鲁棒RLS波束形成算法不但降低了波束形成... 分析了多径传播环境下,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和采样样本数目的变化对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鲁棒RLS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抗扰动性强,误差小的特点·采用鲁棒RLS波束形成算法不但降低了波束形成器对于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的敏感程度,而且可以保证阵列输出的信干噪比(SINR)接近最优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强扰动或偏差存在的情况下,采用鲁棒RLS算法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SINR,而且可以改善加权向量的归一化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算法 信干噪比 归一化偏差 RLS算法 RLS算法
下载PDF
基于空间平滑差分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旺身 刘雨曦 +4 位作者 冀科伟 张二亮 董辛旻 李继康 赵露露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0-55,共6页
针对当采样协方差矩阵中包含期望信号时,模型失配会使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平滑差分算法(SSDA)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空间平滑差分算法获得源数目先验知识,再对MVDR空间... 针对当采样协方差矩阵中包含期望信号时,模型失配会使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平滑差分算法(SSDA)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空间平滑差分算法获得源数目先验知识,再对MVDR空间功率谱进行波峰搜索得到期望信号,最后再从采样协方差矩阵中去除期望信号协方差矩阵。仿真结果表明,在高信噪比输入的情况下,改进后的算法在去除期望信号后其输出信干噪比有了很大提升,比MVDR算法提高了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空间平滑差分 源数估计 协方差矩阵重构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次元分析技术的鲁棒波束形成算法
20
作者 汪晋宽 田丹 +1 位作者 刘志刚 贾利琴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1-634,共4页
针对实际应用中先验知识存在偏差的问题,基于权向量长度恒定的常规线性约束波束形成算法,提出一种权向量长度恒定的最差情况性能优化波束形成算法.分析了神经次元分析(MCA)学习规则与该波束形成优化问题在数学描述上的相似性,利用神经MC... 针对实际应用中先验知识存在偏差的问题,基于权向量长度恒定的常规线性约束波束形成算法,提出一种权向量长度恒定的最差情况性能优化波束形成算法.分析了神经次元分析(MCA)学习规则与该波束形成优化问题在数学描述上的相似性,利用神经MCA学习规则实现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线性约束的波束形成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强的信号跟踪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并且对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天线 自适应波束形成 最差情况性能优化 神经网络 次元分析 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