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鲱形目和鲈形目七种鱼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金星 赵小凡 +1 位作者 王相民 田明诚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6-79,共4页
本文利用体内注射秋水仙素、低渗和空气干燥法,分析了7种海产鱼的染色体组型:鲱形目的斑和青鳞小沙丁,鲈形目的花鲈、皮氏叫姑鱼、黄姑鱼、小黄鱼和黄鳍刺虎鱼。并结合前人的文献,讨论了鲱形目的核型演化,将鲈形目几种鱼的核型与... 本文利用体内注射秋水仙素、低渗和空气干燥法,分析了7种海产鱼的染色体组型:鲱形目的斑和青鳞小沙丁,鲈形目的花鲈、皮氏叫姑鱼、黄姑鱼、小黄鱼和黄鳍刺虎鱼。并结合前人的文献,讨论了鲱形目的核型演化,将鲈形目几种鱼的核型与前人的报道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鲱形目 鲈形目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由16S rDNA序列初步推断鳜类与低等鲈形目鱼类的系统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金良 李思发 +1 位作者 蔡完其 王伟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369,共6页
为验证鳜类系统分类位置的各种假说,对部分鳜类鱼类线粒体16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其与GenBank中科以及鲈形目其它科鱼类的同源序列,初步构建了鳜类与部分低等鲈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表明,鳜类为单系类群,但未... 为验证鳜类系统分类位置的各种假说,对部分鳜类鱼类线粒体16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其与GenBank中科以及鲈形目其它科鱼类的同源序列,初步构建了鳜类与部分低等鲈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表明,鳜类为单系类群,但未与科聚合成单系群体,与目前假设的暖鲈科、狼鲈科、锯盖鱼群、花鲈等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由于鳜类为淡水特化类群,系统演化上较晚发生,因而,支持将其独立为一科鳜科。本研究结果可为理解低等鲈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分析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类 低等鲈形目 16S RDNA序列 系统关系
下载PDF
鲈形目线粒体DNA蛋白编码基因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昱嵩 王中铎 +1 位作者 焦阳 刘楚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355-7358,7360,共5页
[目的]对线粒体DNA 13种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能力进行了评估。[方法]单个基因和基因拼接序列比较,综合考虑序列的信息量和邻位连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置信度。[结果]按分类阶元不同将基因都分成不同的4等。在鲈形目的科间阶元... [目的]对线粒体DNA 13种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能力进行了评估。[方法]单个基因和基因拼接序列比较,综合考虑序列的信息量和邻位连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置信度。[结果]按分类阶元不同将基因都分成不同的4等。在鲈形目的科间阶元,最好的为ND6和cox2;好的序列为ND5和ND4;ND4L、ND3和ATP8差;包括Cyt b、cox1在内的其余6种基因为中等;在属内种间阶元,最好的为ATP6和cox2;好的序列为ND2和cox1;ND6、ND3和ATP8差;包括Cyt b在内的其余6种基因为中等。另外,分析揭示序列长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系统进化树的置信度,且属内物种间比较时序列长度的影响小于高级阶元。[结论]线粒体DNA蛋白质编码基因的信息分布具不均一性,需分类阶元选择最佳基因和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形目 线粒体DNA 蛋白编码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鲈形目少鳞鳜属(Coreoperca)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平富 刘焕章 阎际兴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27,共16页
记述的山东少鳞鳜(新种)(Coreoperca shandongensis sp.nov)是该属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标本产自山东山旺早中新世晚期山旺组纹层状硅藻页岩之上的含硅藻泥页岩中。山东少鳞鳜的发现,说明原始鳜类... 记述的山东少鳞鳜(新种)(Coreoperca shandongensis sp.nov)是该属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标本产自山东山旺早中新世晚期山旺组纹层状硅藻页岩之上的含硅藻泥页岩中。山东少鳞鳜的发现,说明原始鳜类在中新世已发生分化,在中新世时期的中国大陆和日本列岛均已相当繁盛。少鳞鳜属可能并非起源于朝鲜和日本一带,之后扩散到中国,而是中新世广布于东亚的鱼类,这进一步支持了关于中国东部和日本列岛新生代晚期同属一个鱼类区系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山旺 早中新世晚期 鲈形目 少鳞鳜属
下载PDF
中国沙塘鳢属(Odontobutis)鱼类之一新种(鲈形目:沙塘鳢科) 被引量:34
5
作者 伍汉霖 陈义雄 庄棣华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6-13,共8页
报道采自长江中游、珠江水系及海南岛的沙塘鳢属鱼类中有一种是新种 ,定名为 :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sinensisWu ,ChenetChongsp .nov .。此新种眼后方无感觉管孔C ,与仅产于日本的暗色沙塘鳢Odontobutisobscura (TemmincketSchlegel)相... 报道采自长江中游、珠江水系及海南岛的沙塘鳢属鱼类中有一种是新种 ,定名为 :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sinensisWu ,ChenetChongsp .nov .。此新种眼后方无感觉管孔C ,与仅产于日本的暗色沙塘鳢Odontobutisobscura (TemmincketSchlegel)相似 ,而与沙塘鳢属 (Odontobutis)所有种类 (其眼后方均有感觉管孔C)易于区别。本新种与暗色沙塘鳢可以下列特征加以区别 :第一背鳍具 6鳍棘 ,胸鳍具 14~ 15鳍条 ,纵列鳞39~ 4 2 ,横列鳞 16~ 17;暗色沙塘鳢第一背鳍具 7鳍棘 ,胸鳍具 16鳍条 ,纵列鳞 36~ 38,横列鳞 13~ 15。新种模式标本与副模标本均存于上海水产大学鱼类研究室 ,其体长及采集地详见本文叙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塘鳢属 鱼类 新种 鲈形目 沙塘鳢科
下载PDF
几种鲈形目鱼类口腔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云军 武云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6,共8页
对中国海洋大学鱼类标本室保存的部分鲈形目鱼类——鲷科 Sparidae,大眼鲷科 Priacan-thidae,科 Serranidae的几种鱼类的口腔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科与大眼鲷科的前颌骨、齿骨、犁骨、腭骨、咽骨上都着生有形态较单一的口腔齿 ... 对中国海洋大学鱼类标本室保存的部分鲈形目鱼类——鲷科 Sparidae,大眼鲷科 Priacan-thidae,科 Serranidae的几种鱼类的口腔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科与大眼鲷科的前颌骨、齿骨、犁骨、腭骨、咽骨上都着生有形态较单一的口腔齿 ,但较小 ,不是很坚固 ;而鲷科的几种鱼类口腔齿都着生在前颌骨、齿骨、咽骨上 ,且较强硬 ,形态较多样 ,特别发达。本研究为 3种鱼类的进化关系提供了某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形目鱼类 形态学 生态学 口腔齿
下载PDF
福建吻虾虎鱼属一新种(鲈形目,虾虎鱼科)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帆 钟俊生 伍汉霖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81-985,共5页
描述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溪流中的一吻虾虎鱼新种,定名为网纹吻虾虎鱼Rhinogobius reticulates sp.nov.。该虾虎鱼与R.mekongianus和R.nammaensis在头部斑纹上相似,但具有区别于此两种吻虾虎鱼的特征:纵列鳞27-29(平均27.7);椎骨... 描述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溪流中的一吻虾虎鱼新种,定名为网纹吻虾虎鱼Rhinogobius reticulates sp.nov.。该虾虎鱼与R.mekongianus和R.nammaensis在头部斑纹上相似,但具有区别于此两种吻虾虎鱼的特征:纵列鳞27-29(平均27.7);椎骨数26-27(平均26.5);成体眼肩胛骨管通常于眼窝后具有两个感觉管孔ω和ω1;鳃盖条部具8-13条红色网状条纹;眼下缘具1红棕色条纹;全身密布黑褐色细点;体侧无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形目 虾虎鱼科 吻虾虎鱼属 新种
下载PDF
鲈形目Perciformes四种淡水鱼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元凯 《淡水渔业》 1984年第4期23-24,F003-F004,共4页
鱼类染色体组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对鱼类的分类及系统演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国家对鱼类染色体研究已做了不少工作,我国自七十年代中才陆续开展此项工作。近年来,有关淡水鱼类染色体研究的报道也随之增多,... 鱼类染色体组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对鱼类的分类及系统演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国家对鱼类染色体研究已做了不少工作,我国自七十年代中才陆续开展此项工作。近年来,有关淡水鱼类染色体研究的报道也随之增多,但多集中在鲤科鱼类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组型 鲈形目 鲤科鱼类 系统演化 遗传学研究 淡水鱼类 年代 中国 基础工作
下载PDF
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鲈形目,虾虎鱼科)分类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钟俊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00-211,共12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头部感觉管孔及感觉乳突排列规律的观察和比较,研究细棘虾虎鱼属种类分类,并对国内外鱼类学者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的记录和分类进行了整理,列出了该属各种类的同物异名。将中国细棘虾虎鱼类分成两... 本文通过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头部感觉管孔及感觉乳突排列规律的观察和比较,研究细棘虾虎鱼属种类分类,并对国内外鱼类学者对中国细棘虾虎鱼属鱼类的记录和分类进行了整理,列出了该属各种类的同物异名。将中国细棘虾虎鱼类分成两个亚属,共有1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棘虾虎鱼属 感觉管孔 鲈形目 分类
下载PDF
鲻(鱼段)虎鱼属在四川省首次发现(鲈形目:(鱼段)虎鱼科)
10
作者 丁瑞华 邓其祥 《四川动物》 CSCD 1993年第1期37-38,共2页
鲻鰕虎鱼属(Mugilogobius Smitt)是鰕虎鱼亚科Gobiinae中一个较小的属。我国珠江口、郁江、长江中下游和闽江等水系有分布。1987年8月在嘉陵江采集鱼类标本时,采到一批鰕虎鱼标本,经鉴定为鲻鰕虎鱼属和栉鰕虎鱼属Ctenogobius,前者为四... 鲻鰕虎鱼属(Mugilogobius Smitt)是鰕虎鱼亚科Gobiinae中一个较小的属。我国珠江口、郁江、长江中下游和闽江等水系有分布。1987年8月在嘉陵江采集鱼类标本时,采到一批鰕虎鱼标本,经鉴定为鲻鰕虎鱼属和栉鰕虎鱼属Ctenogobius,前者为四川省新纪录,记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Xia虎鱼属 Xia虎鱼科 鲈形目
下载PDF
5种鲈形目淡水鱼肌肉脂肪酸及磷脂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迎雪 林婉玲 +7 位作者 杨少玲 李来好 黄卉 杨贤庆 王锦旭 吴燕燕 翟红蕾 郝淑贤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研究鲈形目淡水鱼在不同科和种间脂肪酸及磷脂组成的差异,该研究以高体革?(Scortum barcoo)、赤鲈(Perca fluviatilis)、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为对象,采... 为研究鲈形目淡水鱼在不同科和种间脂肪酸及磷脂组成的差异,该研究以高体革?(Scortum barcoo)、赤鲈(Perca fluviatilis)、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为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对以上5种鱼肌肉中的脂肪酸与磷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淡水鱼肌肉中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共有的脂肪酸有8种,分别为C_(14:0),C_(16:0),C_(18:0),C_(16:1),C_(18:1),C_(18:2),C_(20:5)和C_(22: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丰富,PUFA含量除高体革?为26.81%之外,其他均大于35%。5种淡水鱼肌肉中共检出6种磷脂,分别为磷脂酰乙醇胺(PE)、鞘磷脂(SM)、磷脂酰肌醇(PI)、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5种鱼肌肉磷脂中PC含量最高,占据磷脂总量的45.84%~62.55%,PE和PI次之,PS和SM含量相对较少,仅占总磷脂的2.19%~5.27%和2.06%~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鲈形目 脂肪酸 磷脂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六种鲈形目海水鱼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霞 林婉玲 +5 位作者 李来好 王林静 杨少玲 黄卉 杨贤庆 吴燕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50-255,共6页
分析六种鲈形目海水鱼脂肪酸组成,为海水鱼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氯仿-甲醇法提取六种海水鱼肌肉的脂肪,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六种鲈形目海水鱼肌肉粗脂肪含量为4.40%~8.72%,其中黄鳍鲷含量最高,总共... 分析六种鲈形目海水鱼脂肪酸组成,为海水鱼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氯仿-甲醇法提取六种海水鱼肌肉的脂肪,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六种鲈形目海水鱼肌肉粗脂肪含量为4.40%~8.72%,其中黄鳍鲷含量最高,总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包括6种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和15种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和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粗脂肪和脂肪酸总体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SFA含量为26.63%~33.97%,MUFA含量为23.07%~29.13%,PUFA含量为41.06%~44.35%。6种鲈形目海水鱼EPA和DHA占脂肪酸总量为21.17%~35.73%,除了黄鳍鲷,其他5种海水鱼占比均在30%以上,其中马拉巴笛鲷中占比最高,为35.73%。六种鲈形目海水鱼中MUFA/SFA总体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黒鲷最高(1.43),马拉巴笛鲷次之(1.36)。6种鲈形目海水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较丰富,其中马拉巴笛鲷的EPA+DHA含量较高,按照人们对于必需脂肪酸的需求,马拉巴笛鲷的营养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形目海水鱼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GC-MS)
下载PDF
11种鲈形目鱼类ITS2特征及系统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宝生 司李真 +4 位作者 孔晓瑜 时伟 龚理 杨敏 刘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1-1160,共10页
ITS2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是位于核糖体5.8S和28S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序列。为了探讨该片段的多样性特征以及进化模式,本研究选取了鲈形目(Perciformes) 5科11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共获得了444条ITS2克隆序列,其长度范围为332~51... ITS2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是位于核糖体5.8S和28S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序列。为了探讨该片段的多样性特征以及进化模式,本研究选取了鲈形目(Perciformes) 5科11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共获得了444条ITS2克隆序列,其长度范围为332~515 bp。比较种内不同序列的长度发现,金带细鲹(Selaroides leptolepis)在种内存在24 bp的差异,剑鱼(Xiphias gladius)在种内存在32 bp的差异,这2种鱼类的差异较为明显;其余9种鱼类的长度相对比较保守,长度差异小于14 bp。依据11种鱼类的保守位点数、变异位点数、简约信息位点数、单倍型数、保守位点比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等特征分析发现,种内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特别是金带细鲹的ITS2序列存在着Type A、Type B和Type C 3种类型,各类型间差异较大。根据序列的多样性特征推断,金带细鲹和剑鱼的进化方式为非协同进化;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大甲鲹(Megalaspis cordyla)、吉打副叶鲹(Alepes djedaba)和日本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as)的长度和变异位点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明显,视为不严格的协同进化;泰拉鰆鲹(Scomberoides tala)、布氏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射水鱼(Toxotes chatareus)和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5种鱼类为协同进化;另外,协同和非协同进化状态与分类系统没有相关性。序列比对发现,大甲鲹种内存在着由协同进化方式演变为非严格的协同进化方式的过度序列;在金带细鲹的3个不同个体中,序列间存在着从协同进化、非严格的协同进化演变为非协同进化的3种进化方式。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11种鱼类的邻接系统树显示,每种鱼类的克隆都分别按种单独聚为一支,鲹科7属鱼类各属也是单独聚支,表明ITS2不仅可以用在种类的分子鉴定,同时也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鲹科和属级水平的系统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协同进化 非协同进化 系统关系 ITS2 鲈形目
下载PDF
鲈形目TLR1和TLR9基因的选择压力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兴 高波 +6 位作者 吉红九 贾超峰 祝斐 孟乾 陈淑吟 张志勇 徐士霞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8,共11页
鲈形目(Perciformes)是鱼类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一个目,分布在多个水域,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加剧了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鱼类病害.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先天免疫中的重要蛋白质分子,在... 鲈形目(Perciformes)是鱼类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一个目,分布在多个水域,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加剧了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鱼类病害.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先天免疫中的重要蛋白质分子,在病毒以及细菌防御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以TLR1和LTR9为候选基因,共下载了鲈形目17个代表物种的同源序列,通过进化分析探讨该目物种先天性免疫的分子进化基础.选择压力分析发现TLR1、TLR9基因中分别有16和8个正选择位点被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到,且86%的位点位于蛋白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 rich repeat,LRR)结构域.上述结果提示鲈形目物种面临较高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挑战,而这些正选择位点可能导致基因进化出重要的功能改变以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另外,Free-ratio以及Branch-site模型检测发现基因的正选择具有物种特异性,如TLR1在鲷科的最近共同祖先支以及鲈科最近共同祖先支等受到显著正选择,TLR9也在鲷科的最近共同祖先支受到显著正选择,且这些谱系被报道经常受到病原体的威胁,因此,鲈形目多个谱系受到正选择可能是在长期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中进化的结果.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抵御病原微生物过程中,鲈形目物种的TLR1、TLR9基因可能发生了适应性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形目 TLR1 TLR9 适应性进化 先天性免疫
下载PDF
中国舌塘鳢属一新种(鲈形目,塘鳢科)
15
作者 钟俊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本文报导了鲈形目塘鳢科舌塘鳢属的一新种,定名为中华舌塘鳢ParioglossussinensisZhong,sp.nov.
关键词 塘鳢 鲈形目 中华 中国 报导
全文增补中
马夫鱼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16
作者 岳彦峰 蒋科技 +2 位作者 彭士明 叶丙聪 王孝杉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7期32-33,共2页
马夫鱼(Heniochus acuminatus),又称关刀或黑白关刀、头巾蝶鱼,属鲈形目,蝴蝶鱼科,马夫鱼属,为一类珊瑚礁区的热带海水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在中国只产于南海,体长一般在10 cm左右,最长>20 cm。活动在珊瑚礁丰茂的地区,摄... 马夫鱼(Heniochus acuminatus),又称关刀或黑白关刀、头巾蝶鱼,属鲈形目,蝴蝶鱼科,马夫鱼属,为一类珊瑚礁区的热带海水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在中国只产于南海,体长一般在10 cm左右,最长>20 cm。活动在珊瑚礁丰茂的地区,摄食有机物碎屑及珊瑚虫等,因其背鳍上有特殊的丝状鳍条而闻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马夫鱼的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捞而急剧减少,面临濒危,进行增殖保护、繁育放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和修复栖息生境,迫在眉睫。现开展马夫鱼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鲈形目 野生资源 过度捕捞 海水鱼 珊瑚虫 珊瑚礁 栖息生境
下载PDF
东星斑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上)
17
作者 梁友 陈松林 +3 位作者 毛东亮 曾顺辉 李昶昊 李建海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13-14,共2页
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暖水岛礁肉食性鱼类。其色泽有蓝、红、褐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胸鳍红色,尾鳍后缘... 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暖水岛礁肉食性鱼类。其色泽有蓝、红、褐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胸鳍红色,尾鳍后缘有不明显深色带。其颜色鲜艳,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故俗称“星斑”,“东”因它产自南海东部的东沙群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食性鱼类 人工繁育 东沙群岛 星斑 鲈形目 南海东部 石斑鱼
下载PDF
江苏省加州鲈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荣才 刘洪岩 +3 位作者 钟立强 王明华 陈校辉 张世勇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2期57-59,共3页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于北美洲,为典型肉食性淡水鱼类,现已被引入世界各地养殖。我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于北美洲,为典型肉食性淡水鱼类,现已被引入世界各地养殖。我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美国引进加州鲈,并于1983年实现人工繁殖。同年,广东省从台湾地区引入加州鲈,1985年首次在内地实现人工繁殖。经过多年的发展,加州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苏州市在江苏省率先引入加州鲈进行养殖,90年代末,南京市规模化加州鲈养殖产业开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养殖产业 发展现状及建议 台湾地区 人工繁殖 鲈形目
下载PDF
中国刺鳅属鱼类分类整理及两新种和一新纪录(鲈形目,刺鳅科)(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丽萍 周伟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5-331,共7页
系统整理了中国刺鳅属鱼类Mastacembelus,记述2新种,腹纹刺鳅M.strigiventus Zhouet Yang,sp.nov.和三叶刺鳅M.triolobus Zhouet Yang,sp.nov.及中国1新纪录种,云斑刺鳅M.oatesii(Boulenger)。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系统整理了中国刺鳅属鱼类Mastacembelus,记述2新种,腹纹刺鳅M.strigiventus Zhouet Yang,sp.nov.和三叶刺鳅M.triolobus Zhouet Yang,sp.nov.及中国1新纪录种,云斑刺鳅M.oatesii(Boulenger)。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KIZ)鱼类标本库和西南林业大学(SWFC)。腹纹刺鳅与三叶刺鳅、大刺鳅的区别在于:背鳍、臀鳍与尾鳍基部大部愈合,但具缺刻相区分;体侧前部具4~5条褐色纵条纹,最下1条常断续,全部纵纹至肛门前方渐成网格交叉或断续;腹面亦具1条明显褐色纵纹,有时分歧形成小网格。三叶刺鳅区别于腹纹刺鳅及大刺鳅的主要特征包括:背鳍条、臀鳍条和尾鳍条数目均少;背鳍、臀鳍与尾鳍仅在基部相连,在端部分开,能明显区分;除背部的黑色大斑块外,体无六角状环纹或锯齿状纹,腹面亦无斑纹;头长为头宽3.5倍以下,为吻长2.8倍以下。云斑刺鳅以下面组合特征区别于三叶刺鳅和腹纹刺鳅:背鳍条,臀鳍条数目均少,尾鳍条数目相对较多;背鳍、臀鳍与尾鳍仅基部愈合;体侧具云状斑,背部具14~15个褐色斑块,腹面无纵纹或网眼斑;头长为头宽4.0倍以上,为吻长3.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形目 刺鳅属 新种 新纪录
原文传递
金属离子和葡萄糖溶液对加州鲈精子活力的影响
20
作者 李永雄 梁潇 +2 位作者 王伟 王茂林 董鑫冉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3期25-28,共4页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nides),隶属于太阳鱼科、鲈形目、黑鲈属,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水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1]。加州鲈为淡水型食肉鱼类,适应范围较广,且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抵抗力...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nides),隶属于太阳鱼科、鲈形目、黑鲈属,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水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1]。加州鲈为淡水型食肉鱼类,适应范围较广,且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抵抗力强及容易捕捞等优点。近年来,随着鱼类人工繁殖的开展,许多学者均对鱼类精子的生物学进行大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鱼类人工繁殖 精子活力 淡水水域 葡萄糖溶液 鲈形目 生长速度 黑鲈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