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4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鲟鱼重组鱼排3D打印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金铮 于婉莹 +4 位作者 赵文宇 刘宇轩 祁立波 白帆 董秀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9,共9页
该研究以鲟鱼肉为原料,复配鸭肉和山药并借助3D打印技术制备重组鱼排。通过分析复配物料的流变特性及3D打印效果,考察熟化后鱼排的质构特性、色泽、水分特性、微观结构,结合感官评定结果,探究山药和鸭肉复配比对重组鱼排品质的影响。研... 该研究以鲟鱼肉为原料,复配鸭肉和山药并借助3D打印技术制备重组鱼排。通过分析复配物料的流变特性及3D打印效果,考察熟化后鱼排的质构特性、色泽、水分特性、微观结构,结合感官评定结果,探究山药和鸭肉复配比对重组鱼排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山药和鸭肉总添加量为26.25%时,随山药占比增加,复配物料表观黏度降低,流动性增大。核磁共振结果显示,山药的添加会提高水分迁移率,使得重组鱼排微观网络结构逐渐粗糙不均匀。当山药与鸭肉复配比例为3∶7~4∶6时,重组鱼排的剪切力为456.86~504.19 g,硬度为300.72~391.79 g,此时3D打印鱼排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稳定性且感官接受度高。综上,当山药与鸭肉复配比例在3∶7~4∶6时,对重组鱼排进行加工,鱼排质构特性较为适宜,成型性良好,具有优良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鸭肉 山药 重组 3D打印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即食风味鲟鱼加工工艺及其贮藏品质分析
2
作者 王辅霞 毕保良 +4 位作者 李秀芬 赫明漪 邹钰萱 皇水芝 赵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为开发小包装即食风味鲟鱼零食,以感官评分、色值和质地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即食鲟鱼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常温贮藏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佳工艺参数为香葱粉0.2%、生姜粉0.4%、八角粉0.3%、桂皮0.3%、黑胡椒粉0.2%、酱油4.0%... 为开发小包装即食风味鲟鱼零食,以感官评分、色值和质地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即食鲟鱼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常温贮藏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佳工艺参数为香葱粉0.2%、生姜粉0.4%、八角粉0.3%、桂皮0.3%、黑胡椒粉0.2%、酱油4.0%、老抽11%、食盐2.0%、味精1.0%、牛肉膏3.0%、玉米淀粉1.0%、白砂糖5.0%、脱腥时间29 min、煮制时间15 min。此时即食风味鲟鱼香味浓郁,口感细腻,色泽诱人,是一款优质的休闲零食。即食风味鲟鱼贮藏25 d无胀袋和发霉,并且保鲜处理对产品的贮藏品质有一定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鲟鱼 加工工艺 响应面法 贮藏品质
下载PDF
鲟鱼高质化加工研究进展
3
作者 黎芷莘 苏青峰 +3 位作者 薛洋 何欢 李小甜 朱成科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鲟鱼作为新兴名特优养殖品种,近年来我国人工养殖技术趋于成熟,养殖产量逐年递增,产业链条逐渐完善。本文详细论述了鲟鱼卵、鲟肉以及其他鲟鱼副产品的高质化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对新时期鲟产业发展趋势及要求进行展望,以期促进公众对鲟... 鲟鱼作为新兴名特优养殖品种,近年来我国人工养殖技术趋于成熟,养殖产量逐年递增,产业链条逐渐完善。本文详细论述了鲟鱼卵、鲟肉以及其他鲟鱼副产品的高质化加工技术研究现状,对新时期鲟产业发展趋势及要求进行展望,以期促进公众对鲟鱼相关产业的了解,为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化 人工养殖技术 鲟鱼 养殖产量 产业链条 养殖品种 发展趋势及要求 技术研究现状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对鲟鱼头硒螯合肽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贾娇 吴汶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69-173,共5页
为了明确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抗氧化活性差异,体外模拟了口腔及胃肠道消化处理过程中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结构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鲟鱼头硒螯合肽的紫外光谱吸收峰在体外口腔胃肠模拟消化过程中比鲟鱼头... 为了明确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抗氧化活性差异,体外模拟了口腔及胃肠道消化处理过程中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结构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鲟鱼头硒螯合肽的紫外光谱吸收峰在体外口腔胃肠模拟消化过程中比鲟鱼头蛋白肽更加稳定。体外模拟消化导致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圆二色谱吸收峰强度显著降低。粒径分布结果也表明:鲟鱼头硒螯合肽在消化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溶解性。ABTS、DPPH以及OH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显示,在体外模拟消化后,鲟鱼头蛋白肽和鲟鱼头硒螯合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一步增强,且鲟鱼头硒螯合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头蛋白肽 硒螯合肽 结构特性 体外模拟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我国鲟鱼养殖发展历程与北京鲟鱼养殖产业化之路
5
作者 徐睿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本文以我国鲟鱼发展相关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和养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以及北京市在鲟鱼种质资源保护、种质创制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为今后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业化之路 鲟鱼养殖 种质资源保护 种业发展 养殖技术研究 发展历程 联合攻关 北京市
下载PDF
鲟鱼卵的营养功效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6
作者 袁艺菲 周宏亮 +1 位作者 白松 胡红霞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3期65-67,共3页
本文综述了鲟鱼卵的营养成分和功效益处以及其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现状和潜力。研究表明,鲟鱼卵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保湿、美白和修复等功效,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高端化妆品原料。不过目前对... 本文综述了鲟鱼卵的营养成分和功效益处以及其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现状和潜力。研究表明,鲟鱼卵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保湿、美白和修复等功效,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高端化妆品原料。不过目前对于鲟鱼卵的开发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鲟鱼卵的成分和作用机制,推动其在高端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行业 鲟鱼 营养功效 高端化妆品 营养成分 微量元素 应用现状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何磊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2期20-22,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挑选了体况一致、体重为(80±0.52)g的西伯利亚鲟鱼630尾,随机分为7个处理小组,分别为鱼油组、豆油组、菜籽油组、花生油组、葵花油组、玉米油组和亚麻籽油组,每个小组90尾,分3个平行小... 为了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鲟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挑选了体况一致、体重为(80±0.52)g的西伯利亚鲟鱼630尾,随机分为7个处理小组,分别为鱼油组、豆油组、菜籽油组、花生油组、葵花油组、玉米油组和亚麻籽油组,每个小组90尾,分3个平行小组,每个平行小组30尾,每个平行小组的鲟鱼均饲养于规格为1 m×1 m×0.8 m的水族箱中,整个饲喂试验为期70 d,之后测定鲟鱼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显示:鲟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鱼油组的最高,其次为豆油组,且鱼油组和豆油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是鱼油组和豆油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的高于其它植物油组(P<0.05),同时饵料系数鱼油组最低、其次为豆油组,且鱼油组和豆油组的饵料系数显著的低于其它植物油组(P<0.05);说明豆油可以作为鲟鱼饲料的植物脂肪源添加应用于鲟鱼饲料中,菜籽油、花生油、葵花油、玉米油和亚麻籽油代替鱼油不利于鲟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 鲟鱼 生长性能 影响
下载PDF
鲟鱼主要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技术
8
作者 李秋云 陈光荣 +1 位作者 李烟亮 李玉萍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57-58,共2页
本文对笔者前期开展的鲟鱼病害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工厂化流水养殖鲟鱼常见的病害、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及防治技术,以期为鲟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一、肠炎病,1.病症肠炎病在鲟鱼养殖过程中较为多见,病原菌主要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本文对笔者前期开展的鲟鱼病害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工厂化流水养殖鲟鱼常见的病害、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及防治技术,以期为鲟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一、肠炎病,1.病症肠炎病在鲟鱼养殖过程中较为多见,病原菌主要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短期内水质变差、摄食变质饲料或饲料投饵量过大等都容易引起该病。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养殖 肠炎病 变质饲料 投饵量 鲟鱼 病害研究 健康养殖 工厂化
下载PDF
鲟鱼流水生态养殖中的养殖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研究
9
作者 向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207-0210,共4页
鲟鱼流水生态养殖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创新养殖技术和工艺改进,实现高效养殖的方法。鲟鱼养殖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为提高鲟鱼养殖效率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分析了先进养殖技术在水质监测与控制、饲料配方与管理... 鲟鱼流水生态养殖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创新养殖技术和工艺改进,实现高效养殖的方法。鲟鱼养殖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为提高鲟鱼养殖效率和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分析了先进养殖技术在水质监测与控制、饲料配方与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循环水系统工艺改进和养殖设施设计等方面在中华鲟流水生态养殖中的应用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分析了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对提高养殖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的潜在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流水生态养殖 养殖技术创新 工艺改进
下载PDF
工厂化微流水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10
作者 闫雪梅 《农业知识》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鲟鱼因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且病害较少,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鲟鱼养殖达到节水、高效、健康的效果,需要控制好养殖中的各项关键环节。本文以泗水县为例,介绍了工厂化微流水鲟鱼养殖技术要点及... 鲟鱼因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且病害较少,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鲟鱼养殖达到节水、高效、健康的效果,需要控制好养殖中的各项关键环节。本文以泗水县为例,介绍了工厂化微流水鲟鱼养殖技术要点及关键控制点,为工厂化微流水鲟鱼养殖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工厂化微流水 养殖技术要点 关键控制点
下载PDF
人工养殖鲟鱼细菌性病原的研究现状
11
作者 雷登华 桂淑红 +2 位作者 蒲华靖 熊林 王海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0193-0195,共3页
鲟鱼是一种重要的商品鱼类,但其在养殖过程中常常受到细菌性病原物的侵袭,引起鲟鱼疾病和死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同时也加剧了对鲟鱼的保护难度。因此,在人工养殖环节中需要加强对鲟鱼细菌性病原的了解,正确认识鲟鱼病害的类型... 鲟鱼是一种重要的商品鱼类,但其在养殖过程中常常受到细菌性病原物的侵袭,引起鲟鱼疾病和死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同时也加剧了对鲟鱼的保护难度。因此,在人工养殖环节中需要加强对鲟鱼细菌性病原的了解,正确认识鲟鱼病害的类型、病因和传播机制,这也能够为鲟鱼细菌性病害的监测、防治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人工养殖 细菌性病原
下载PDF
鲟鱼营养组成、功能活性及加工现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萌 韩冰 +4 位作者 李圣威 徐英楠 韩雪 遇世友 韩春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8-56,共9页
鲟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还是多肽、硫酸软骨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良好来源,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降血糖等作用。此外,鲟鱼中的水分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在加工运输过程中极易... 鲟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还是多肽、硫酸软骨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良好来源,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降血糖等作用。此外,鲟鱼中的水分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在加工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变质,添加外源物质或使用罐藏、熏制等加工方式是目前改善鲟鱼制品品质及延长货架期的主要手段。但目前鲟鱼制品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还需开发多元化产品,扩大鲟鱼制品的产业链。本文通过对鲟鱼营养组成、功能活性及加工现状研究进展的系统性介绍,旨在为鲟鱼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我国水产品加工及利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功能活性 营养组成 加工
原文传递
鲟鱼表皮粘液抗菌肽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分析
13
作者 段晓琳 樊燕 +6 位作者 汪金林 姜晓明 徐新星 张绪清 刘荔 刘康 赵元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7-75,共9页
为了探究鲟鱼表皮粘液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粘液的基本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粗提了粘液中的抑菌物质,验证了其抑菌活性,探究了其对三文鱼的保鲜效果;其次通过固相萃取、凝胶过滤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粘液中纯化了具有抑菌活性... 为了探究鲟鱼表皮粘液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粘液的基本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粗提了粘液中的抑菌物质,验证了其抑菌活性,探究了其对三文鱼的保鲜效果;其次通过固相萃取、凝胶过滤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粘液中纯化了具有抑菌活性的组分,并进行了肽序列鉴定;最后人工合成抗菌肽,验证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鲟鱼表皮粘液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含量为47.44%±0.59%,总氨基酸含量为459.68 mg/g,其中碱性氨基酸及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抗菌肽粗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现显著抑菌活性,50 mg/mL的抗菌肽粗提物显著抑制了三文鱼保鲜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蛋白质降解;液相色谱纯化后最高活性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达92.40%±4.5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75.43%±5.02%;鉴定出两种新型抗菌肽序列HSETLHDV和PLTDWQL;人工合成抗菌肽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及希瓦氏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探索鲟鱼粘液的抗菌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为天然保鲜剂的开发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粘液 抗菌肽 抑菌活性 保鲜
下载PDF
超声波对鲟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提取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窦容容 赵春青 +3 位作者 颜子恒 桑亚新 孙纪录 亢春雨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135,共11页
以鲟鱼皮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酸提取对鲟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提取率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酸法制备的胶原蛋白(UASC)提取率(27.527%±0.65%,干重)明显高于常规酸提法制备的胶原蛋白(ASC)提取率(7.330%±0.42%... 以鲟鱼皮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酸提取对鲟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提取率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酸法制备的胶原蛋白(UASC)提取率(27.527%±0.65%,干重)明显高于常规酸提法制备的胶原蛋白(ASC)提取率(7.330%±0.42%,干重)。SDS-PAGE和紫外-可见光谱显示ASC和UASC均为I型胶原蛋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酰胺I带的光谱拟合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ASC和UASC均保持较完整的三螺旋结构,UASC的结构稳定性高于ASC;胶原蛋白黏度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UASC的热稳定性高于ASC;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SC和UASC微观结构均呈现多孔结构。结论:超声波辅助酸提取法可有效提高鲟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超声波对鲟鱼皮胶原蛋白结构没有造成破坏,反而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对超声波辅助用于鲟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超声波辅助提取 胶原蛋白 理化特性
下载PDF
鲟鱼头汤对产后缺乳大鼠泌乳功能的促进作用
15
作者 蒋博 汪金林 +5 位作者 王海燕 高瑞昌 徐新星 白帆 赵元晖 刘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1,共8页
目的:研究经蒸煮后高压液化熬制鲟鱼头汤的催乳功效。方法:将Wistar母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缺乳模型组(溴隐亭)、阳性对照组(乳清蛋白鲈鱼粉)和实验组(鲟鱼头汤),每组6只,对哺乳期Wistar母鼠进行连续14 d灌胃,考察其体质量和泌... 目的:研究经蒸煮后高压液化熬制鲟鱼头汤的催乳功效。方法:将Wistar母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缺乳模型组(溴隐亭)、阳性对照组(乳清蛋白鲈鱼粉)和实验组(鲟鱼头汤),每组6只,对哺乳期Wistar母鼠进行连续14 d灌胃,考察其体质量和泌乳量变化。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测定母鼠乳腺组织形态、相关激素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母鼠乳腺的腺管与腺泡中可以观察到棕黄色阳性显色蛋白分泌物数量增多,乳腺小叶间脂肪结缔组织数量减少,相较于模型组有明显恢复。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母鼠每小时泌乳量、乳腺相对质量以及仔鼠窝重净增率均显著提高(P<0.05),母鼠血清与乳腺组织中催乳素(prolactin,PRL)、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β-酪蛋白(β-casein,β-CN)、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α-LA)水平及乳糖合成酶(lactose synthase,LS)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活力也显著提升(P<0.05)。乳腺中β-CN、α-LA和FAS的mRNA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控制β-CN和FAS合成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上调。结论:鲟鱼头汤对产后缺乳母鼠具有促进泌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RL和PRLR水平以及促进β-CN、α-LA和FA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头汤 产后缺乳 催乳素 Β-酪蛋白 α-乳清蛋白 脂肪酸合成酶
下载PDF
鲟鱼内源丝氨酸蛋白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周猛 洪惠 +1 位作者 罗永康 谭雨青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4,共8页
【目的】探究鲟鱼(Acipenser sinensis)内源蛋白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鲟鱼鱼糜加工及品质提升提供基础。【方法】在鲟鱼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并于55℃下进行劣化降解试验,筛选起主要作用的蛋白... 【目的】探究鲟鱼(Acipenser sinensis)内源蛋白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鲟鱼鱼糜加工及品质提升提供基础。【方法】在鲟鱼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并于55℃下进行劣化降解试验,筛选起主要作用的蛋白酶类型,探究该蛋白酶在不同加热模式、不同加热阶段对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水平和主要化学力的影响,以及在动态流变学中对储能模量的影响。【结果】内源丝氨酸蛋白酶在肌原纤维蛋白劣化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且在不同加热模式下,额外添加鲟鱼内源丝氨酸蛋白酶粗酶组相比对照组,在凝胶化的过程中伴随蛋白质降解,三氯乙酸(TCA)可溶性肽含量显著增加(P <0.05);内源丝氨酸蛋白酶在凝胶形成过程中主要影响了疏水相互作用;动态流变学实验表明,内源丝氨酸蛋白酶的添加会降低凝胶形成的储能模量;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添加内源丝氨酸蛋白酶致使凝胶微观结构更为松散。【结论】鲟鱼内源丝氨酸蛋白酶一定程度上降低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丝氨酸蛋白酶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
下载PDF
模糊数学评定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核桃鲟鱼肠的工艺
17
作者 王辅霞 毕保良 +4 位作者 赵冰 赫明漪 皇水芝 邹钰萱 李秀芬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7,共7页
以鲟鱼肉为原料,开发高品质的核桃鲟鱼肠。以感官评分、白度和质构性质为指标,研究食盐、美藤果油、核桃分离蛋白、玉米淀粉的添加量以及蒸煮时间对鲟鱼肠品质的影响,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定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鲟鱼肠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 以鲟鱼肉为原料,开发高品质的核桃鲟鱼肠。以感官评分、白度和质构性质为指标,研究食盐、美藤果油、核桃分离蛋白、玉米淀粉的添加量以及蒸煮时间对鲟鱼肠品质的影响,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定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鲟鱼肠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影响核桃鲟鱼肠感官评分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核桃分离蛋白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核桃鲟鱼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鲟鱼肉100 g为基准,核桃分离蛋白添加量为4.4%,玉米淀粉添加量为19%,食盐添加量为3.0%,美藤果油添加量为5%,蒸煮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加工的核桃鲟鱼肠感官评分最高,风味独特,质地细腻有弹性。该研究结果可为鲟鱼肉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肉肠 核桃 模糊数学 感官评价 响应面法
下载PDF
3种免疫增强剂对鲟鱼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
18
作者 胡安东 袁林 +4 位作者 袁标 杨颖 程振涛 姜海波 文明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23-27,共5页
为探究免疫增强剂在鲟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月龄、体重相近的鲟鱼200尾,按照试验设计分为4组,其中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胸腺肽、绿原酸、壳寡糖200 mg/kg于基础饲料中,对照组只饲喂基础饲料,分别于正试验开始后第14、28、42 d采集样品,... 为探究免疫增强剂在鲟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月龄、体重相近的鲟鱼200尾,按照试验设计分为4组,其中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胸腺肽、绿原酸、壳寡糖200 mg/kg于基础饲料中,对照组只饲喂基础饲料,分别于正试验开始后第14、28、42 d采集样品,测定鲟鱼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不同程度提高。28 d时绿原酸组和壳寡糖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42 d时胸腺肽组和绿原酸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壳寡糖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28、42 d时壳寡糖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14 d时试验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42 d时胸腺肽组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绿原酸组和壳寡糖组血清尿酸、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14 d时胸腺肽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42 d时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胸腺肽、绿原酸、壳寡糖200 mg/kg均能促进鲟鱼生长,增加蛋白质合成速率,提高机体代谢水平,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但长期使用胸腺肽可对肝脏造成一定损伤,表现为42 d时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鲟鱼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鲟鱼籽酱微冻贮藏期间细菌多样性
19
作者 蔡泽田 黄韦霖 +5 位作者 李思思 万奎 郭宇星 罗海波 敖亚平 孔晓雪 《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796-807,共12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冻(−2℃ ± 0.5℃)贮藏条件下,不同贮藏期(0 d, 25 d, 50 d)鲟鱼籽酱中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鲟鱼籽酱初始菌落总数为3.08 ± 0.03 lg (CFU/g),贮藏第50天后增长到3.68 ± 0.05 lg...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冻(−2℃ ± 0.5℃)贮藏条件下,不同贮藏期(0 d, 25 d, 50 d)鲟鱼籽酱中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鲟鱼籽酱初始菌落总数为3.08 ± 0.03 lg (CFU/g),贮藏第50天后增长到3.68 ± 0.05 lg (CFU/g),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良好,没有出现腐败迹象。不同贮藏阶段鲟鱼籽酱的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细菌种类呈增加的趋势,0 d,25 d,50 d样品V3-V4区域扩增所得微生物相对丰度大于1%的分别为1属,14属和11属。主要优势菌属有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 0 d, 98.65%)、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25 d, 8.49%)、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 25 d, 6.52%)、定殖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 25 d, 4.55%)、污泥单胞菌属(Pelomonas, 25 d, 4.16%)、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25 d, 3.29%)、嗜酸菌属(Acidovorax, 25 d, 3.72%)、芽孢杆菌属(Bacillus, 25 d, 3.55%)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50 d, 29.51%)等。本研究结果为鲟鱼籽酱微生物的控制及保藏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籽酱 高通量测序 微冻保藏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鲟鱼集约化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20
作者 黄雅贞 郭婧 +3 位作者 曾庆祥 曾小荣 赵大显 简少卿 《中国水产》 2023年第10期51-53,共3页
本文介绍了鲟鱼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四池两坝”尾水处理工艺及其建造方法,尾水治理效果显著,可供相关鲟鱼养殖从业者参考借鉴。养殖鲟鱼主要包括西杂鲟、俄罗斯鲟和史氏鲟等品种,具有营养丰富、肉质口感佳、无肌间刺、软骨可食用、产量... 本文介绍了鲟鱼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四池两坝”尾水处理工艺及其建造方法,尾水治理效果显著,可供相关鲟鱼养殖从业者参考借鉴。养殖鲟鱼主要包括西杂鲟、俄罗斯鲟和史氏鲟等品种,具有营养丰富、肉质口感佳、无肌间刺、软骨可食用、产量高等优点。鲟鱼属高耗氧、高窒息点鱼类,主要采用流水式养殖,水资源消耗大,传统养殖模式中养殖尾水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天然水域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监管力度和环保意识的加强,为减轻水产养殖尾水对环境的污染,全国各地开始探讨兴建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对水产养殖尾水进行系统处理后再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域 集约化养殖 生态环境 养殖模式 流水式 尾水处理 水资源消耗 鲟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