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1
作者 李强 李文俊 +3 位作者 韩崇 鲁同富 龚剑 桂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08-111,120,共5页
[目的]三角鲤(Cyprinus multitaeniata)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之一,了解三角鲤线粒体基因的结构和特点,为三角鲤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26对引物扩增三角鲤的线粒体全基因,通过生物软件识别和分析各基因... [目的]三角鲤(Cyprinus multitaeniata)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之一,了解三角鲤线粒体基因的结构和特点,为三角鲤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26对引物扩增三角鲤的线粒体全基因,通过生物软件识别和分析各基因和非编码序列的位置和特点,并通过与GeneBank数据库已发表鲤科鱼类序列进行比较和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三角鲤线粒体全基因总长度为16 573 bp,碱基含量A为32.2%、T为24.9%、C为27.3%、G为15.6%;包括37个编码基因(编码蛋白基因13个、tRNA基因22个和rRNA基因2个)和2个非编码序列区(OL区和控制区)。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COX1的起始密码子为GTG,其他均为ATG;终止密码子包括TAG(ATP8)、TA(COX3、ATP6)、T(ND2、COX2、ND3、ND4、Cty b)和TAA(ND1、COX1、ND4L、ND5、ND6)3种。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AGC)外其余都能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三角鲤控制区序列可以识别出3个典型保守区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三角鲤与大眼鲤(C.megalophthalmus)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三角鲤线粒体基因组成、长度和排列顺序与典型的脊椎动物相同,在亲缘关系上与大眼鲤最近;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适用于三角鲤的系统发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 线粒体基因组 全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散鳞镜鲤皮肤囊肿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2
作者 魏强 赵晓静 +5 位作者 尹琪 杨医静 向建国 李德亮 余建波 刘新华 《当代水产》 2024年第1期75-77,79,共4页
吉陶单极虫隶属于后生动物亚界,粘体动物门,粘孢子纲,双壳目,单极虫科,单极虫属。目前,已报道单极虫属种类约100余种,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少数种类可寄生于海水鱼类当中。绝大部分种类不会导致鱼类疾病,仅少数几种单极虫会导致鱼类的大... 吉陶单极虫隶属于后生动物亚界,粘体动物门,粘孢子纲,双壳目,单极虫科,单极虫属。目前,已报道单极虫属种类约100余种,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少数种类可寄生于海水鱼类当中。绝大部分种类不会导致鱼类疾病,仅少数几种单极虫会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如寄生于异育银鲫皮肤的“肤孢子病”武汉单极虫、寄生于异育银鲫鳃上的“鳃孢子虫病”汪氏单极虫以及寄生于鲤或散鳞镜鲤肠道或皮肤的吉陶单极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鳞镜 吉陶单极虫 孢子虫病 异育银鲫 鱼类疾病 海水鱼类 寄生 粘孢子纲
下载PDF
江苏地区一株鲤浮肿病毒的检测和系统进化分析
3
作者 袁锐 方苹 +6 位作者 郭闯 吴亚锋 陈静 王晶晶 唐嘉荩 金承玲 刘肖汉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为及时掌握江苏省水生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趋势以便采取控制措施,应用国标或行标方法对江苏地区某养殖场的健康鲤鱼样品进行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测,检测了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 KH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 为及时掌握江苏省水生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趋势以便采取控制措施,应用国标或行标方法对江苏地区某养殖场的健康鲤鱼样品进行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测,检测了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 KH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 SVCV)和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 CEV)。结果显示CEV阳性,系江苏省首次检出CEV。基于CEV P4a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NCBI序列号为KY024583.1的CEV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可为江苏省鲤浮肿病毒的流行传播规律探寻、疾病诊断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肿病毒 系统进化分析 流行情况
下载PDF
鲤城区:人大监督出实招,推动行政审批“全速办”
4
作者 黄成君 蔡茹航 《人民政坛》 2024年第2期24-25,共2页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2023年,泉州市鲤城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职责,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打造出“全速办”政务服务品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简化流程首创“大综窗”集成...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2023年,泉州市鲤城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职责,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打造出“全速办”政务服务品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简化流程首创“大综窗”集成服务。为吸引更多企业在鲤城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鲤城区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督导推进会,针对问题难点,不断会商协调、集思广益,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鲤城实际,全面梳理现有行政审批职权事项,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形成工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人大常委会 政务服务 泉州市城区 集成服务 市场活力 简化流程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早期生长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汪洋 方弟安 +5 位作者 匡箴 谈龙飞 梁翼东 罗慧 祁洪芳 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拟合耳石轮纹数、轮纹间距与日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呈日周期性,日龄以轮纹数(N)+1进行推算;根据日龄和采样日期推算,2020年从青海湖支流沙柳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5日—8月14日,主要集中于7月中旬和8月初,从泉吉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27日—8月3日,孵化高峰期在7月中旬,与早期野外资源现场调查发现鱼卵的孵化期时间基本吻合;野生与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LT)与日龄(t)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01),耳石长度与仔稚鱼全长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其中,15℃条件下人工培育的仔稚鱼相关系数最高,此条件下的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拟合方程为L_(T)=0.1672t+10.377(R^(2)=0.6890,P<0.001)。研究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且耳石的沉积变化与仔稚鱼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 耳石轮纹 日龄 孵化期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花斑裸鲤SSR、SNP和InDel位点特征分析
6
作者 贺彩霞 李长忠 +8 位作者 金文杰 保长虹 简生龙 李昭楠 王丽楠 严青春 王振吉 王国杰 陈艳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利用分子标记规模化开发与辅助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良种选育,以花斑裸鲤(2+龄)的鳃、肾脏和肝脏组织为材料,经总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后采用Illumina Novaseq 2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采用MISA和GATK3软件分析转录组的SS... 为利用分子标记规模化开发与辅助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良种选育,以花斑裸鲤(2+龄)的鳃、肾脏和肝脏组织为材料,经总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后采用Illumina Novaseq 2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采用MISA和GATK3软件分析转录组的SSR、SNP和插入缺失标记(InDel)位点特征。结果表明:在486221条Unigenes序列中共发现了128727个SSR,出现频率为26.47%,平均每3.76 kb出现1个SSR;花斑裸鲤SSR包括6个重复类型,以单碱基和二碱基重复基元类型为主,分别占总SSR位点数的46.53%和42.45%,重复基元类型共77种,其中,A/T和AC/GT两种基元的出现频率最高,是花斑裸鲤SSR的优势重复基元;所有重复次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为5~15次,占所有SSR位点的87.52%;通过GATK3软件搜索得到399080个SNP位点,转换类型多于颠换类型,分别占总SNP的56.29%和43.71%,转换类型中A/G发生频率略高于C/T,而颠换类型中A/T发生频率最高,C/G发生频率最低;InDel分析显示,从花斑裸鲤转录组Unigenes中共筛选出254065个InDel位点,平均每1903 bp出现1个InDel位点,且SNP位点和InDel位点均以含1个位点的Unigenes数最多。研究表明,花斑裸鲤转录组中SSR、SNP和InDel位点非常丰富,这些位点对花斑裸鲤种质资源鉴定、种群遗传学研究及保护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裸 转录组 分子标记 SSR SNP INDEL
下载PDF
鲤PPARγ基因序列特征及其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
7
作者 周佳 刘天奇 +4 位作者 孙志鹏 吉宇丹 鲁翠云 曹顶臣 郑先虎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对鲤(Cyprinus carpio)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采用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克隆体质量(215.20±8.21)g鲤的PPARγ基因,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对鲤(Cyprinus carpio)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采用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克隆体质量(215.20±8.21)g鲤的PPARγ基因,分析其组织表达特征。结果显示,PPARγ基因c DNA全长为3 077 bp,包括233 bp的5′非编码区、1 311bp的3′非编码区和编码51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鲤PPARγ包括4个功能结构域,即A/B区,DNA结合区(DNA binding domain,DBD区),铰链区和配体结合区(ligand binding domain,LBD区)。鲤PPARγ与鲫(Carassius auratus)、斑马鱼(Danio rerio)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63%和87.28%。PPARγ基因在各组织均有表达,肝脏中相对表达量最高,脑次之,脾和心脏中最少。腹腔脂肪中PPARγ基因表达量多脂鲤显著高于少脂鲤(P<0.05),背部肌肉中PPARγ基因表达量多脂鲤极显著高于少脂鲤(P<0.01)。推测PPARγ具有促进脂肪沉积的作用,PPARγ基因可以作为鲤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用于分子选择。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鲤PPARγ基因调控脂肪沉积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基因 基因表达 脂肪沉积
下载PDF
野生和养殖锦鲤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预测
8
作者 赵园园 古应慧 +4 位作者 孟金柱 梁正其 梅杰 宋兴超 巴家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生活环境下锦鲤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本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和养殖锦鲤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鲤肠道微生物中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9.81%)、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25.57%)、绿... 为探究不同生活环境下锦鲤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本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和养殖锦鲤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锦鲤肠道微生物中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9.81%)、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25.57%)、绿弯菌门(Chloroflexi,18.16%);不同环境下锦鲤肠道菌群在数量和群落结构上都有明显差异,在属水平上,养殖环境下优势菌属有红细菌属(Rhodobacter)、藤黄色杆菌属(Luteolibacter)、泉发菌属(Crenothrix),野生环境下优势菌属有绿丝菌属(Chloronema)、纤发鞘丝蓝细菌属(Leptolyngbya)、暖绳菌属(Caldilinea);在种水平上,养殖环境下优势菌有Methylobacterium adhaesivum、琥珀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uccinicans)、胭脂甲杆菌(Methylobacterium komagatae)、湖泊玫瑰单胞菌(Roseomonas lacus);野生环境下优势菌有空腔污水球菌(Defluviicoccus vanus)、Proteocatella sphenisci、湖泊玫瑰单胞菌、Roseomonas massiliensis、索氏鲸杆菌(Cetobacterium somerae);α多样性分析显示养殖环境下锦鲤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物种丰富度均比野生样本高;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显示,L1、L2、L3水平最富集的KEGG通路分别是新陈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萜类和类固醇的生物合成,不同环境下差异显著的KEGG通路包括2-氧羧酸添加代谢、甜菜碱生物合成、安莎霉素的生物合成、双酚降解、丁酸盐代谢等。本研究从肠道微生物角度探究了锦鲤的环境适应性,为其健康养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肠道微生物 功能预测
下载PDF
LED光谱和温度协同对鲈鲤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9
作者 廖宝峰 黄应平 +2 位作者 高振军 李卫明 袁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了研究光谱和温度协同对鱼类代谢作用,在水温15℃和20℃下,设置红、黄、绿、白4种LED光谱和遮光、自然光(光强≤100 lx)条件,测定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在静水中的日常耗氧率。结果显示,不同光谱组实验鱼日常耗氧率差异性显著(P&l... 为了研究光谱和温度协同对鱼类代谢作用,在水温15℃和20℃下,设置红、黄、绿、白4种LED光谱和遮光、自然光(光强≤100 lx)条件,测定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在静水中的日常耗氧率。结果显示,不同光谱组实验鱼日常耗氧率差异性显著(P<0.05),15℃时,红>黄>绿>白>自然光>遮光,20℃时,红>绿>自然光>黄>白>遮光;红光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遮光组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红、绿、黄、白、遮光和自然光组的日常平均耗氧率分别增加了27.94%、34.88%、17.33%、33.39%、40.63%和62.06%。耗氧率温度敏感系数表现为,自然光>遮光>绿>白>红>黄,LED色光(特别是黄光)暴露使鲈鲤幼鱼对温度的灵敏性降低。本研究结果为鲈鲤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代谢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其人工养殖光环境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谱 耗氧率
下载PDF
鲤在阿维菌素胁迫下肝胰腺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10
作者 李兴洋 乔璐 +4 位作者 杨臻 徐锦华 宋金龙 孙慧武 穆迎春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32,45,共8页
为了探究阿维菌素胁迫对鲤机体的响应机制,在水温(22±2.0)℃,将体质量(150±30)g的鲤(Cyprinus carpio)分别暴露在阿维菌素浓度0μg·L^(-1)(对照组)、1.5μg·L^(-1)和3.0μg·L^(-1)下5 d,采用转录组学测序分析... 为了探究阿维菌素胁迫对鲤机体的响应机制,在水温(22±2.0)℃,将体质量(150±30)g的鲤(Cyprinus carpio)分别暴露在阿维菌素浓度0μg·L^(-1)(对照组)、1.5μg·L^(-1)和3.0μg·L^(-1)下5 d,采用转录组学测序分析方法,探究阿维菌素胁迫对鲤肝胰腺转录组学的影响,解析其对鲤的分子毒理机制。通过对所得基因的功能注释发现,被注释的差异基因主要与结合、催化和代谢等功能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其他酶、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通路中显著富集,涉及药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以及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等多个代谢过程。这些功能基因和预测通路为理解阿维菌素胁迫鲤体内解毒和免疫系统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获得的转录组数据可为深入研究鱼类应对杀虫剂污染物的分子机制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转录组学 肝胰腺
下载PDF
鲤上皮瘤细胞两种转染试剂的条件优化及应用
11
作者 李尚琪 徐梓明 +3 位作者 赵然 孙晓晴 张研 李炯棠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鲤上皮瘤细胞是常用的鱼类细胞系,广泛使用在各种病毒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利用细胞转染技术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时,转染试剂和DNA的剂量以及取样时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支持。为解决该问题,选取两种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分别对荧光蛋白标记的多种质粒进行多配组转染试验,多温度、多时间节点追踪记录转染效率。28℃,以35 mm培养皿铺板,16μL Lipofectamine®2000和4μg DNA在转染后48 h达到最高转染效率(5.92±0.52)%;12μL FuGENE®HD和4μg DNA在转染72 h后转染效率达到(9.81±0.33)%。为验证该条件,构建一个鲤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蛋白α(PPARα)的EGFP标签载体,该载体利用两种转染试剂分别获得了约4%和约8%的转染效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转录因子对下游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的转录调控效应,虽然两种转染试剂本身可导致下游基因的上调,但与空载质粒组相比,两种转染试剂高表达转录因子均对下游靶基因产生了转录激活效应。本试验获得了常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和FuGENE®HD在鲤上皮瘤细胞细胞转染时的最适转染试剂和DNA剂量和最优取样时间,并在一转录调控实例中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为后续充分利用鲤上皮瘤细胞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渔业种质资源育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瘤细胞 细胞转染效率 高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
下载PDF
不同体色锦鲤体色观察、基因表达以及过表达pnp4a对体色发育的影响
12
作者 黄靖 王海涛 +4 位作者 王梅 符文 彭亮跃 肖亚梅 刘锦辉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锦鲤色彩鲜艳,游姿飘逸,观赏价值高,被称作“会游泳的艺术品”。鱼类体色主要是由皮肤或鳞片上的色素细胞的种类和分布决定的。本文对黑色、白色、黄色和红色4种不同体色锦鲤的鳞片和皮肤的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及形态结构等进行了比较观... 锦鲤色彩鲜艳,游姿飘逸,观赏价值高,被称作“会游泳的艺术品”。鱼类体色主要是由皮肤或鳞片上的色素细胞的种类和分布决定的。本文对黑色、白色、黄色和红色4种不同体色锦鲤的鳞片和皮肤的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及形态结构等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鳞片和皮肤的色素细胞组成一致,4种锦鲤均存在着丰富的虹彩细胞,在黑色锦鲤中还观察到了黑色素细胞,黄色锦鲤和红色锦鲤还分布着黄/红色素细胞,在白色锦鲤中只观察到虹彩细胞。利用透射显微镜观察了4种体色锦鲤的虹彩细胞的超微结构,虹彩细胞主要有3种不同形态:梭形、短棒状和空泡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8个虹彩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在4种不同体色锦鲤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8个虹彩细胞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体色锦鲤皮肤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存在差异,其中alk、pka、sox10、pax3、foxd3和pnp4a基因在红色和黄色锦鲤中相对表达量较高,ltk和alx4a基因在白色锦鲤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为进一步证实pnp4a基因在虹彩细胞中的作用,构建了pnp4a过表达重组质粒,并将其显微注射至AB斑马鱼受精卵中,过表达斑马鱼中虹彩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pnp4a在鱼类体色形成尤其是在虹彩细胞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彩细胞 pnp4a 体色发育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肠道菌群对不同盐度胁迫的响应
13
作者 赵子丰 金文杰 +5 位作者 赵静 王蓉 祁洪芳 李瑾 白鹏 李长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3,共9页
为了探讨盐度胁迫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基于三代全长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不同盐度(0、5、10、15)下青海湖裸鲤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不同盐度组青海湖裸鲤肠... 为了探讨盐度胁迫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基于三代全长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不同盐度(0、5、10、15)下青海湖裸鲤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测序及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不同盐度组青海湖裸鲤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不同,对照组(盐度0)和低盐度组(盐度5、10)肠道菌群中,相对丰度较高的是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也占有一定比例,高盐度组(盐度15)中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和疣微菌门为主要菌群;在属水平上,对照组和低盐度组肠道菌群中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相对丰度较高,其次是弧菌属(Vibrio)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高盐度组中以弧菌属、假红杆菌属(Pseudorhodobacter)和卤蕨属(Haloferula)为主要菌群。研究表明,低盐度(盐度≤10)胁迫对青海湖裸鲤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不大,而高盐度(盐度≥15)胁迫则会抑制青海湖裸鲤肠道菌群和优势菌群的生长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 16S扩增子 盐度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元江鲤3个连续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变化
14
作者 刘娟 袁林聪 +9 位作者 杨剑虹 孔令富 李伟斌 白寿有 李进荣 刘林江 尹馨玉 高旭 王婷 武祥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为了掌握元江鲤(Cyprinus carpio yuankian g)3个连续选育世代群体遗传结构变化情况,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群体中共获得116个等位基因,平均7.73个/位点,每世代平均等位... 为了掌握元江鲤(Cyprinus carpio yuankian g)3个连续选育世代群体遗传结构变化情况,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群体中共获得116个等位基因,平均7.73个/位点,每世代平均等位基因数从7.2667减少至5.0667,观测杂合度从0.7680降低至0.7585,多态信息含量从0.7634降低至0.7451,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相邻世代间的遗传距离从0.0806减小至0.0449,遗传相似性从0.8464增加至0.8747,遗传相似性逐步提高。相邻世代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从0.0681降低至0.0230,世代间的遗传分化已处于低分化水平,人工选育已对元江鲤育种群体的遗传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Cyprinus carpio yuankiang) 微卫星 遗传育种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鲤疱疹病毒二型(CyHV-Ⅱ)疫苗研究进展
15
作者 吴琳娇 孙丽芳 +4 位作者 朱春华 张红 董盼盼 陈磊清 吴允昆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Ⅱ,CyHV-Ⅱ)对任何发育时期的金鱼、鲫鱼及其杂交品种均具有感染能力,能够引起金鱼疱疹病(goldfish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GFHN),是一种传染性强且死亡率极高的疫病,给我国金鱼和鲫鱼养殖业造... 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Ⅱ,CyHV-Ⅱ)对任何发育时期的金鱼、鲫鱼及其杂交品种均具有感染能力,能够引起金鱼疱疹病(goldfish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GFHN),是一种传染性强且死亡率极高的疫病,给我国金鱼和鲫鱼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鱼用疫苗的研发是预防和治疗该疫病最有效的办法。综述了CyHV-Ⅱ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活载体疫苗和纳米递送疫苗的研究进展,并对鱼用疫苗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金鱼疱疹病害防治和鱼用疫苗研究提供新技术方法和新思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二型(CyHV-Ⅱ) 免疫途径 纳米材料 疫苗类型
下载PDF
牛磺酸缓解脂质氧化日粮对黄河鲤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负面影响
16
作者 刘丹 米佳丽 +5 位作者 王俊丽 闫潇 秦超彬 杨丽萍 徐歆歆 聂国兴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7-279,共13页
为了探究牛磺酸对脂质氧化饲料饲喂下黄河鲤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先用等量的氧化鱼油(记为OFO)替换基础日粮(记为FO)中的新鲜鱼油,接着将不同含量(0.4%、0.8%和1.2%,质量分数)的牛磺酸分别加入OFO组饲料中(分别记为T0.4、T0.8... 为了探究牛磺酸对脂质氧化饲料饲喂下黄河鲤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先用等量的氧化鱼油(记为OFO)替换基础日粮(记为FO)中的新鲜鱼油,接着将不同含量(0.4%、0.8%和1.2%,质量分数)的牛磺酸分别加入OFO组饲料中(分别记为T0.4、T0.8和T1.2),对初始体重为(8.74±0.01)g的黄河鲤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与FO组相比,OFO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降低。上述所有指标在T0.4、T0.8和T1.2组中均显著高于OFO组。适量牛磺酸可抑制氧化脂质饮食引起的nrf2 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和keap1 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并且显著提高受Nrf2调控的下游转录因子(gr、gpx和sod)的mRNA表达水平。牛磺酸还能缓解氧化脂质饲料引起的肠道消化酶活性、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的降低。另外,OFO组中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条件致病菌丰度明显升高,而有益菌的丰度却有所下降,这些不良现象在牛磺酸组中均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表明,牛磺酸可缓解脂质氧化饲料对黄河鲤造成的生长性能抑制、肠道组织结构破坏、消化功能下降及肠道菌群紊乱等不良影响。结合本研究结果,在氧化脂质饲料中牛磺酸的建议添加剂量为0.4%~0.8%。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牛磺酸对鱼类肠道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牛磺酸 脂质氧化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原文传递
花斑裸鲤红细胞发育相关基因KLF17启动子区域互作蛋白筛选
17
作者 寇若彬 刘丹 +6 位作者 高强 晁燕 张存芳 聂苗苗 谭瑾 郭守全 祁得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819,共12页
为了进一步解析鱼类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确定相关基因KLF17是否在红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功能。将高原裂腹鱼亚科鱼类的代表物种——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作为实验对象,以实验室前期花斑裸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为基... 为了进一步解析鱼类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确定相关基因KLF17是否在红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功能。将高原裂腹鱼亚科鱼类的代表物种——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作为实验对象,以实验室前期花斑裸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为基础,鉴定出红细胞发育相关基因KLF17启动子序列,以其启动子DNA为诱饵,对花斑裸鲤肾脏组织蛋白进行筛选,采用LC-MS/MS技术对候选结合蛋白进行鉴定分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花斑裸鲤肾脏组织中共筛选到576个与KLF17启动子区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去除未能鉴定到的蛋白,共有306个候选结合蛋白,其中包括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细胞色素P450酶、转铁蛋白、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丙酮酸脱氢酶、红细胞膜蛋白带4.1蛋白等与红细胞或造血相关的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候选结合蛋白涉及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免疫反应、信号传导、核酸与转录因子结合等过程。KEGG通路分析表明,以上蛋白参与多条信号通路,包括氨基酸代谢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代谢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及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研究筛选出的KLF17启动子候选结合蛋白主要有参与红细胞发育相关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细胞色素P450酶、转铁蛋白等,经过功能分析发现它们参与HIF-1信号通路,通过调控血红素、珠蛋白基因表达、铁代谢、血管生成、糖酵解等途径激发红细胞的生成与发育,提示KLF17在转录水平上参与调控红细胞中血红素、铁和珠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为红细胞分化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同时,转铁蛋白作为参与铁和氧调节的交叉调控因子,它能够促进血液中铁的运输和增强血氧的结合能力,使得机体在低氧环境中长期生存,这也揭示了花斑裸鲤的低氧适应机制与HIF-1下游的转铁蛋白有关。研究可对下一步验证该蛋白与KLF17的互作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解析高原土著鱼类造血系统发育和低氧环境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发育 启动子 结合蛋白 KLF17 DNA pulldown-MS 花斑裸
下载PDF
花斑裸鲤SIRT基因家族分析及低温适应性表达
18
作者 倪伟琳 刘丹 +5 位作者 高强 晁燕 张存芳 寇若彬 祁得林 聂苗苗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共12页
花斑裸鲤是裂腹鱼亚科的代表物种之一,能够很好地适应青藏高原寒冷的环境。为探究sirtuins(SIRT)基因家族在花斑裸鲤低温适应中的作用,笔者对SIRT基因家族的7个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研究。结果显示,花斑裸鲤SIRT基因家族... 花斑裸鲤是裂腹鱼亚科的代表物种之一,能够很好地适应青藏高原寒冷的环境。为探究sirtuins(SIRT)基因家族在花斑裸鲤低温适应中的作用,笔者对SIRT基因家族的7个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研究。结果显示,花斑裸鲤SIRT基因家族的长度差异较大,序列最长的是SIRT1基因(22885 bp),最短的是SIRT4基因(3660 bp),包含蛋白质编码区,编码304至691个氨基酸不等。通过保守结构域和基序分析发现,花斑裸鲤SIRT基因均具有Sir2保守结构域和基序,包括GAGxSx、xxPxxR、PxxxH和QNxDxLx。氨基酸理化性质预测结果表明,花斑裸鲤SIRT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除SIRT4之外,均是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SIRT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通过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发现,SIRTs与SOD2、CAT、PPARGC1α、p53、FOXO1a和FOXO1b具有相互作用。进一步对SIRT基因在低温适应的花斑裸鲤的肝脏、脑和肌肉组织中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低温下,SIRT2、SIRT4和SIRT7基因在肝脏和脑中表达显著上调,SIRT2~4、SIRT6和SIRT7基因在肌肉中表达显著上调,推测SIRT基因家族尤其是SIRT2、SIRT4和SIRT7基因在花斑裸鲤低温适应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分析了花斑裸鲤SIRT基因家族的特征,其结果可为后续SIRT基因在花斑裸鲤低温适应中功能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裸 SIRT基因家族 基因特征与表达 低温适应
下载PDF
鲤多拷贝基因MRC1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9
作者 常松欢 王嘉利 +3 位作者 许建 张瀚元 张天杨 江炎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甘露糖受体C1型基因(mannose receptor C-type 1,MRC1)是C型凝集素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编码的甘露糖受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MRC1基因在哺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但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少。近年... 甘露糖受体C1型基因(mannose receptor C-type 1,MRC1)是C型凝集素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编码的甘露糖受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MRC1基因在哺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但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疾病频繁暴发,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常见的致病菌之一。本研究首次在鲤(Cyprinus carpio)全基因组范围鉴定MRC1基因,共发现11个基因拷贝,并进行了功能域预测、共线性分析、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RC1基因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保守程度较高。拷贝数比较分析发现,MRC1基因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拷贝现象,在多数鱼类中发现2个拷贝,而在鲤中发现多达11个拷贝。同时,比较了各拷贝在健康鲤脑、肌肉、肝脏和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免疫相关组织脾脏中的表达量相对高于其他组织。进一步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4、12、24 h后在鲤脾脏中的表达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拷贝的表达特征各有差异,其中,HHLG13g0734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4 h后表达显著上调,HHLG13g0734在感染24h后表现出极显著上调,HHLG3g0497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表明鲤MRC1基因只有部分拷贝保留了免疫相关功能及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鲤MRC1基因在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的免疫功能,并为分子选育抗病新品系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受体C1型 多拷贝基因 系统进化树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闫学成 孙学亮 +5 位作者 方珍珍 毕相东 张震 尤宏争 郭慧玲 陈成勋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1.0±0.5)g的锦鲤幼鱼36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锦鲤幼鱼。K组、C组和T组锦鲤幼鱼分别饲喂基础饲...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1.0±0.5)g的锦鲤幼鱼36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锦鲤幼鱼。K组、C组和T组锦鲤幼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基础饲料+5‰柴胡生粉和基础饲料+5‰柴胡提取物。试验期14 d。结果显示,锦鲤幼鱼血清中,14 d时,C组的溶菌酶(LZM)和C组、T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0 d,并显著高于K组(P<0.05)。锦鲤幼鱼肝脏中,14 d时C组的LZM、酸性磷酸酶(ACP)和T组的AKP活性显著高于0 d(P<0.05)。14 d时,C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0 d(P<0.05),丙二醛(MDA)含量低于0、7 d。攻毒试验中,24 h内K组锦鲤幼鱼的死亡率为41.7%;C组死亡率为18.3%,保护率为56%;T组死亡率为21.7%,保护率为48%。C组锦鲤幼鱼血清中48 h的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显著高于24、96 h(P<0.05);C组、T组48 h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24 h(P<0.05)。肝脏中,C组锦鲤幼鱼48 h的白细胞介素-4(IL-4)、IL-13和IgM含量显著高于24 h,IL-13含量显著高于K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投喂14 d可以有效提高锦鲤幼鱼的生理生化指标和抗维氏气单胞菌能力,但两者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具有差异性,柴胡的作用效果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柴胡提取物 幼鱼 抗氧化 免疫 肝功能 维氏气单胞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