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6/Ki67双染检测预测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病变转归价值
1
作者 李贇 王彩红 潘晋兵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465-1468,1498,共5页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预测宫颈TCT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病变转归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本院初诊的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患者610例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后患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病变进展组、持续组、消退组,分析3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预测宫颈TCT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病变转归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本院初诊的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患者610例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后患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病变进展组、持续组、消退组,分析3组一般资料、TCT以及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分析p16/Ki67双染检测预测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预后价值;根据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随访第1年后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与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病变转归相关性。结果:随访1年后,610例消退150例(24.6%),持续342例(56.1%),进展118例(19.3%)。进展组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67.8%)高于持续组(29.8%)和消退组(14.0%)(P<0.05)。p16/Ki67双染检测的灵敏度为0.287,特异性为0.760,阳性预测值为76.9%,阴性预测值为40.7%。随访1年后发现,阳性组癌变率(65.5%)高于阴性组(2.7%)(P<0.05)。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结果与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进展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预测宫颈TCT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病变转归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 p16/Ki67双染检测 病变转归 预测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维A酸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忠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1-21,共1页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维A酸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效果。方法6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按就诊时自愿选择药物随机分成2组,各30例。A组采用激素治疗,B组采用激素联合维A酸治疗。结果A组明显好转率10%,B组明显好转率67%,2组比较有显著...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维A酸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效果。方法6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按就诊时自愿选择药物随机分成2组,各30例。A组采用激素治疗,B组采用激素联合维A酸治疗。结果A组明显好转率10%,B组明显好转率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与维A酸联合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糖皮质激素 维A酸
下载PDF
中药坐浴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春梅 周玉红 +1 位作者 孙小丽 罗喜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3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坐浴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143例经病理确诊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采用自拟中药坐浴,早晚2次,每次坐浴20 min,连续用药3个月,经期停用。用药3个月及停药3个月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瘙痒、干燥、脱屑及不良... 目的观察中药坐浴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143例经病理确诊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采用自拟中药坐浴,早晚2次,每次坐浴20 min,连续用药3个月,经期停用。用药3个月及停药3个月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瘙痒、干燥、脱屑及不良反应。结果 143例患者完成观察,平均年龄(36.52±8.12)岁,治疗后1个月、3个月、停药3个月后外阴瘙痒评分(3.39±0.88)、(2.83±0.97)、(3.17±1.45)分与治疗前(9.01±1.1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燥、脱屑评分(1.85±0.94)、(0.56±0.79)、(0.95±0.23)分与治疗前(3.05±1.68)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后总体满意率97.9%。结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有年轻化趋势,中药坐浴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瘙痒、干燥、脱屑等改善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坐浴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视觉模拟评分 阴痒
下载PDF
曲安奈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孟祥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2期67-67,共1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以来我科门诊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20例患者,采用曲安奈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20例瘙痒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中16例外阴皮肤明显改善,另外...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以来我科门诊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20例患者,采用曲安奈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20例瘙痒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中16例外阴皮肤明显改善,另外4例皮肤改善不明显,仅瘙痒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曲安奈德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曲安奈德 氢化可的松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皮损组织中K17、IFN-γ、PC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娟 李宗恒 +2 位作者 唐利 李燕 陈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26,111,共4页
目的观察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皮损组织中角蛋白17(K17)、干扰素γ(IFN-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27例,取其皮损组织作为A组,取病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作为B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P... 目的观察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皮损组织中角蛋白17(K17)、干扰素γ(IFN-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27例,取其皮损组织作为A组,取病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作为B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PCNA、K17和IFN-γ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组增殖指数26.24%±6.60%,B组10.47%±4.77%,P<0.01。A组K17、IFN-γ的光密度值均高于B组(P均<0.01)。B组K17与IFN-γ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2,P>0.05),A组K17与IFN-γ表达呈正相关(r=0.607,P<0.01)。结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可能与皮损组织中PCNA、K17、IFN-γ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角蛋白17 干扰素Γ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自拟白癣皮汤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32例探讨
6
作者 张志晓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6期1094-1094,共1页
关键词 鳞状上皮增生 女性外阴 白癣皮 治疗 自拟 增生
下载PDF
自拟白鲜皮汤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32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张志晓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9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白鲜皮汤 女性外阴 临床分析 治疗 自拟
下载PDF
外阴白斑霜治疗妇产科外阴鳞状上皮增生1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强 刘冠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7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外阴白斑霜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来本院就诊自愿接受随访的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136例,采用外阴白斑霜局部外用给药的方法治疗本病。结果总有效率为97.06%。轻症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治愈率明显高于重症外阴... 目的探讨外阴白斑霜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来本院就诊自愿接受随访的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136例,采用外阴白斑霜局部外用给药的方法治疗本病。结果总有效率为97.06%。轻症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治愈率明显高于重症外阴鳞状上皮增生(P<0.01);单纯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高于混合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P<0.01)。结论外阴白斑霜治疗妇科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疗效显著,方便易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白斑霜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治疗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配合白斑霜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胡洪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2238-2241,共4页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白斑霜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白斑霜治疗,研究组56例给予龙胆泻肝汤配合白斑霜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白斑霜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白斑霜治疗,研究组56例给予龙胆泻肝汤配合白斑霜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阴痒和阴痛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水平,统计2组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阴痒和阴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和CD4^+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CD3^+和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白斑霜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白斑霜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姚琴 陆金霞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10期757-757,共1页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的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是最常见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但效果欠佳且复发率较高。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的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是最常见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但效果欠佳且复发率较高。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6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竹红菌素结合红外线对于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治疗与体会
11
作者 闫玲 刘颖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3期156-,共1页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竹红菌素 外阴瘙痒 外阴疾病 红外线 红外(辐射) 电磁波
下载PDF
中药外洗方剂结合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外用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少妤 何若英 谢剑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566-567,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外洗方剂结合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外用治疗和单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外涂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按就诊时自愿选择药物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热熏温坐浴后局部外涂复方地塞米松乳膏治疗;...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外洗方剂结合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外用治疗和单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外涂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按就诊时自愿选择药物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热熏温坐浴后局部外涂复方地塞米松乳膏治疗;对照组单纯用温水坐浴后局部涂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结果治疗组明显好转率为88.89%,对照组明显好转率为4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外洗方剂结合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外用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效果优于单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中药外洗方剂 复方地塞米松乳膏
下载PDF
氦氖激光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丹 姜芳燕 +2 位作者 吴鲜花 黄玲 何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4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价值。方法选择江西省上饶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氦氖激光治...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价值。方法选择江西省上饶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氦氖激光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药熏洗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瘙痒、干燥、脱屑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与药物相关的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氦氖激光联合中药熏洗可改善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氦氖激光 中药熏洗 临床疗效 临床症评定 复发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文芳 陈雅莉 +1 位作者 刘菊英 邱建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8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紫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地奈德乳膏治...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紫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地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4.35%)低于对照组(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00%)与对照组(1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坐浴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地奈德乳膏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复发 安全性
下载PDF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农瑞珍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5期88-89,共2页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以外阴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病因不明的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1]。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聚焦超声治疗 疗效观察 护理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妇产科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素明 《临床研究》 2014年第6期65-65,共1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软膏联合雌激素治疗妇产科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3年12月之间诊治的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软膏联合雌激素治疗妇产科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3年12月之间诊治的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两组均加外用洗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74.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妇产科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雌激素 糖皮质激素软膏 复方地塞米松乳膏
下载PDF
超声聚焦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20例临床护理
17
作者 杨锡华 于艳华 《当代医学》 2010年第9期110-110,共1页
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们为2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行超声聚焦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鳞状上皮增生 超声聚焦治疗 临床护理 外阴 手术治疗 精心护理 疗效满意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减轻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聚焦超声治疗过程中疼痛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袁小芳 杨玲玲 +1 位作者 夏淑芳 钟海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8期4248-4248,共1页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操作,干预组增加心理干预,并且对干预组30例病人在治疗过程的前5分钟内不进行干预,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再加以干预,然后分别观察两组病人及干预组病人在干预前后对疼痛的程度...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操作,干预组增加心理干预,并且对干预组30例病人在治疗过程的前5分钟内不进行干预,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再加以干预,然后分别观察两组病人及干预组病人在干预前后对疼痛的程度变化。干预组病人的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聚焦超声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聚焦超声治疗 疼痛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验案1则
19
作者 娄景娥 《国医论坛》 2015年第4期54-54,共1页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的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常见于50岁左右妇女,是最常见的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恶变率为2%~5%[1]。因其以外阴瘙痒为主,重者坐卧不安,因此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严重降低了...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的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常见于50岁左右妇女,是最常见的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恶变率为2%~5%[1]。因其以外阴瘙痒为主,重者坐卧不安,因此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如曲安奈德软膏外用、激光和聚焦超声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但依从性差,容易复发。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中药内服 中药熏洗 验案
原文传递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医辨证分型与HLA-A\B\DR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石晶 刘桂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4期522-52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国汉族妇女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中医证型与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汉族妇女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36例、肝经湿热型38例,正常中国汉族妇女62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PCR-SSP方法进行... 目的:观察中国汉族妇女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中医证型与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汉族妇女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36例、肝经湿热型38例,正常中国汉族妇女62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PCR-SSP方法进行基因多态性关联检测分析。结果:HLA-B*15等位基因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两组中出现的频率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HLA-B*40等位基因在两组中呈低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LA-DRB1*12等位基因在外阴鳞状上皮肝经湿热型出现频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HLA-A*02基因的出现频率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肝肾阴虚型中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中国汉族妇女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肝肾阴虚型与肝经湿热型,HLA-B*15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HLA-B*40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性基因。HLA-DR12等位基因可能是肝经湿热型鳞状上皮增生的易感基因,而与肝肾阴虚型无关;HLA-A*02等位基因可能是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肝肾阴虚型的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HLA 肝经湿热证 肝肾阴虚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