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及种类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利 张梅 +3 位作者 姚有庆 季长波 王鹏 杨东霞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1-347,共7页
【目的】鸭绿江口湿地沿边沿海,生物入侵形势严峻,本文旨在探究其外来入侵植物特征的基本信息,为我国北方滨海湿地入侵植物防控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基于植物地理学理论和外业实地踏查法,同时结合文献查阅和咨询法,研究鸭绿江口湿... 【目的】鸭绿江口湿地沿边沿海,生物入侵形势严峻,本文旨在探究其外来入侵植物特征的基本信息,为我国北方滨海湿地入侵植物防控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基于植物地理学理论和外业实地踏查法,同时结合文献查阅和咨询法,研究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生活型和种类特征。【结果】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3种,隶属11科26属,其中菊科、豆科和苋科是入侵植物的优势科,占总种数的57.57%;植物科的区系以世界分布型为主,属的区系以泛热带、世界分布型占主导地位;原产于美洲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1.52%;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90.91%;生活型以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87.87%;果实以瘦果类型居多,占总种数的27.27%;扩散方式以混合传播和风力传播为主,占63.63%;湿地内入侵植物危害等级以恶性入侵(Ⅰ级)和严重入侵种(Ⅱ级)为主,占总种数的39.4%。【结论】鸭绿江口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以菊科、豆科和苋科为主;原产美洲最多,以草本植物为主,混合传播和风力传播占优,危害严重的种类多。应加强入侵植物监测和预警,并结合河口、海岸等生境治理,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湿地 植物区系 生活型 鸭绿江口
下载PDF
鸭绿江口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姚有庆 郭屹岩 +1 位作者 李富祥 张春鹏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233-241,共9页
为探索鸭绿江口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2000—2020年的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并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质量与生境质量水平,对土地... 为探索鸭绿江口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2000—2020年的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并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质量与生境质量水平,对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土地类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现象,且向建设用地与养殖水面转化显著,转入面积分别为56.54和35.80 km^(2),分别占转入总面积的50.85%和32.2%;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上升,相较于2000年,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率分别为1.18%和3.95%;2000、2010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4629、0.4557和0.4416;从2000年到2020年,低等级用地类型面积占比由12.15%上升至16.52%,高等级用地类型面积占比则由32.84%下降至29.32%。由此可见,鸭绿江口湿地生态退化趋势明显,建设用地和养殖水面用地面积的扩张是土地格局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湿地 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InVEST模型
下载PDF
鸭绿江口^(137)Cs的沉积记录及其意义
3
作者 李红军 程岩 +3 位作者 杜益晓 刘月 孙羽丰 李富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9-477,共9页
根据2013、2014、2018年鸭绿江口16个柱状样的^(137)Cs沉积记录,分析了其垂向分布特征,划分了^(137)Cs的4种沉积类型.根据柱状样^(137)Cs蓄积量较高、沉积连续、沉积过程清楚、最大蓄积峰对应1963年的特征初步确定了适合河口不同沉积状... 根据2013、2014、2018年鸭绿江口16个柱状样的^(137)Cs沉积记录,分析了其垂向分布特征,划分了^(137)Cs的4种沉积类型.根据柱状样^(137)Cs蓄积量较高、沉积连续、沉积过程清楚、最大蓄积峰对应1963年的特征初步确定了适合河口不同沉积状态的4个“参考”剖面,并与理想状态的大气沉降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鸭绿江口参考剖面的^(137)Cs沉积记录与大气沉降量(输入函数)曲线基本吻合. 1963年的主计年时标涵盖大部分柱状样,层位清楚、容易识别、可以信赖.鸭绿江口存在疑似1975年和1986年^(137)Cs的计年时标,但用于计年时需谨慎. 1986年以后大多数沉积记录显示了^(137)Cs沉积迅速降低的趋势,其他少部分柱状样的^(137)Cs蓄积峰是动力过程混合或扩散作用的结果,也不排除陆源输送.表层沉积物大多数站位检测不出^(137)Cs,说明近期陆源^(137)Cs的输送量微乎其微,个别站位表层中较多的^(137)Cs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沉积记录 参考剖面 鸭绿江口
原文传递
鸭绿江口潮滩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被引量:31
4
作者 叶曦雯 刘素美 张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96,共5页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 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 ,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 - .结果表明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 3含量平均值为 3 0 μmol/L ,垂直分布变化不大 .PO3- 4和SiO2 - 3的含量...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 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 ,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 - .结果表明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 3含量平均值为 3 0 μmol/L ,垂直分布变化不大 .PO3- 4和SiO2 - 3的含量范围分别为 0 8~ 70 4μmol/L ,1 1 1 6~ 1 0 5 4 3 μmol/L ,且两者垂直变化类似 ,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 .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分布是随深度增加 ,含量升高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Eh、pH的测定结果显示 ,在 1 3cm以下 ,Eh降为负值 ,沉积物还原性逐渐增强 .而 pH自上而下变化不大 .由分子扩散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潮滩区 沉积物 间隙水
下载PDF
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程岩 刘月 +3 位作者 李富祥 高建华 刘敬伟 张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6-525,共10页
为研究鸭绿江河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比较了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多金属污染度的沿程变化,分析了重金属的分布富集规律;讨论了采用不同的背景值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累积指数、生物效应浓... 为研究鸭绿江河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比较了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多金属污染度的沿程变化,分析了重金属的分布富集规律;讨论了采用不同的背景值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累积指数、生物效应浓度3种评价方法中的差异及其对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的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属于低风险等级,其中毗邻浅海和潮滩的重金属污染较轻,西汊道的污染相对较重.重金属的高值分布区与混浊带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大,对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贡献率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Cu,Hg和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毗邻浅海 重金属 富集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鸭绿江口湿地鸻鹬类停歇地的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宋伦 杨国军 +1 位作者 李爱 王年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500-7510,共11页
鸭绿江口湿地是鸻鹬类在东亚—澳大利亚北迁路线上的最重要停歇地,潮间带上的双壳类、腹足类、多毛类等底栖动物为鸻鹬类提供了能量保障。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鸭绿江口潮间带的生物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群落结构相... 鸭绿江口湿地是鸻鹬类在东亚—澳大利亚北迁路线上的最重要停歇地,潮间带上的双壳类、腹足类、多毛类等底栖动物为鸻鹬类提供了能量保障。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鸭绿江口潮间带的生物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以双壳类、腹足类和多毛类为主,优势种演替明显,系统具有低多样性低密度的特点。鸻鹬类能量补充来源相对匮乏,饵料生物量的更新速度较慢,所提供的能值也相对较低,江户明樱蛤、青蛤(幼体)和长吻沙蚕是鸻鹬类的主要食物来源。鸻鹬类主要集中在低潮带下区觅食,在北迁高峰期对低潮带下区饵料生物影响较显著,尤其对江户明樱蛤丰度影响最明显。泥螺作为优势种,生态位最宽,分布于整个调查断面和潮带,但因体表分泌一种毒性粘液而不被鸻鹬类取食。饵料生物的种群补充能力较强,在鸻鹬类迁徙高峰期之后,饵料丰度和生物量又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虽然目前人类对鸻鹬类的威胁显现较小,但使人类—生态系统—滨鸟之间持续和谐统一,必须综合考量鸭绿江口湿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各关键组分之间的生态关联,兼顾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鸻鹬类 生物生态 摄食压力 鸭绿江口 潮间带 迁徙停歇地
下载PDF
鸭绿江口的潮汐特征 被引量:26
7
作者 白凤龙 高建华 +2 位作者 汪亚平 程岩 林天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3,共7页
对1985年和1996年鸭绿江口6个站位的水位数据进行调和分析,结果显示,鸭绿江口的潮汐以半日潮为主,M2分潮占优。此外,潮高日不等和涨落潮历时不等的现象较为显著,与实测水位结果一致;由口门向上游方向潮差逐渐减小,落潮历时增大,涨潮历... 对1985年和1996年鸭绿江口6个站位的水位数据进行调和分析,结果显示,鸭绿江口的潮汐以半日潮为主,M2分潮占优。此外,潮高日不等和涨落潮历时不等的现象较为显著,与实测水位结果一致;由口门向上游方向潮差逐渐减小,落潮历时增大,涨潮历时减小,且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最下游枢岛验潮站的平均海平面为0.08m;最上游丹东站为1.14m(1985);从下游至上游平均海平面呈现增大趋势,主要原因是鸭绿江口为向上游迅速束窄的狭长形喇叭口,大面潮水涌入后水位被束窄抬升所致。利用调和常数计算的潮位与观测数据基本吻合,表明研究区观测期间水位主要受潮汐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潮汐调和分析 潮波 鸭绿江口
下载PDF
鸭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物群落的胁迫响应 被引量:14
8
作者 宋伦 王年斌 +1 位作者 杨国军 宋永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90-2802,共13页
利用ABC曲线法结合粒径谱理论对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的生物群落特征、优势种演替、多样性水平、稳定性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构建了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的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 利用ABC曲线法结合粒径谱理论对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的生物群落特征、优势种演替、多样性水平、稳定性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构建了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的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演替明显,受外界干扰较大。春、夏季浮游植物以r-对策者为主,群落数量偏离平衡点;秋季以r-对策者为主的微小型浮游植物逐渐被中大型k-对策者演替,群落完成反馈调节,恢复到平衡点。浮游动物由于较高的能量供应其幼体全年一直处于较高优势水平,但生态效率转换相对较慢。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演替明显,系统具有低多样性低密度的特点,群落在夏季受外界扰动较大。游泳生物群落主要以小型个体为主,已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构建的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测算结果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这也验证了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说明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较差,受外界干扰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曲线 生态对策 生物群落 生态稳定性 标准生物量粒径谱 胁迫响应 鸭绿江口
下载PDF
鸭绿江口近百年来重金属垂向沉积的污染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月 程岩 +4 位作者 李富祥 张春鹏 刘敬伟 张亮 高建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9-494,共6页
以鸭绿江口西汊道连续性较好、时间分辨率较高、以海湾性质为主的沉积柱状样为样本,对其沉积速率、粒度、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210Pb测年结果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鸭绿江口近百... 以鸭绿江口西汊道连续性较好、时间分辨率较高、以海湾性质为主的沉积柱状样为样本,对其沉积速率、粒度、重金属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210Pb测年结果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鸭绿江口近百年来重金属的垂向沉积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的重金属污染除Cu外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体现了人类活动在自然演变中的强烈响应;粒度不是控制鸭绿江河口重金属积累的唯一因素,除w(Cu)和w(As)外,w(Hg)、w(Cr)、w(Ni)、w(Zn)、w(Pb)及w(Cd)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这些重金属元素有较为一致的沉积环境.大多数重金属受控于工业和农业的污染物排放,而Cu主要来源于采矿污染.用中朝地台页岩作为背景值进行地累积指数的污染评价表明,大多数重金属污染级别目前已达到中等到强的程度,说明鸭绿江口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日益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重金属 沉积记录 污染评价
下载PDF
基于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鸭绿江口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富祥 张春鹏 +2 位作者 王路 刘敬伟 张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为了研究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物的来源和沉积环境,对不同断面43个点位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析,通过对沉积物的分类和粒度参数的计算,探讨了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地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 为了研究鸭绿江河口地区沉积物的来源和沉积环境,对不同断面43个点位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析,通过对沉积物的分类和粒度参数的计算,探讨了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地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极少量黏土质粉砂,其中砂的分布范围最广;鸭绿江河口地区表层沉积物来源具有多元性和空间差异性,以河流径流输砂为主体,同时也有浅海表层沉积物的向陆运动,其中鸭绿江下游地区沉积物来源主要为河流输送,中水道、西水道、辽东浅滩的沉积物来源既有河流输送又有浅海表层沉积物的向陆运动;河口不同区域的沉积环境不同,既有河流径流影响又有海洋潮汐和波浪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鸭绿江河口系统演变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表层沉积物 粒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鸭绿江口浅海海域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估算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宋广军 张雪 +2 位作者 宋伦 王年斌 李爱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0,共5页
通过对鸭绿江口海域初级生产力生产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根据PARSONS-TAKAHASHⅡ营养动态模型Q=(BEn)×k,对鸭绿江口浅海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壳长1.5、2.0、2.5c... 通过对鸭绿江口海域初级生产力生产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根据PARSONS-TAKAHASHⅡ营养动态模型Q=(BEn)×k,对鸭绿江口浅海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壳长1.5、2.0、2.5cm的菲律宾蛤仔年养殖容量分别为189 356.60、221 970.71、249 717.05t,养殖容量春季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春季单位面积可放养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平均为1.48kg/m2,深水养殖为1.17kg/m2;夏季单位面积可放养的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平均为0.17kg/m2,深水养殖为0.32kg/m2。该区域菲律宾蛤仔实际养殖密度已经大大超过其单位面积最佳放养容量,这也是导致该区域菲律宾蛤仔疾病频发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容量 菲律宾蛤仔 初级生产力 模型 鸭绿江口
下载PDF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桐 谢健 +1 位作者 徐映雪 王卫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1989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卫星影像进行分析,得到鸭绿江口湿地类型的转化数据,运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定量分析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989-2000年研究区内湿地中的芦苇和水田分别...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1989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卫星影像进行分析,得到鸭绿江口湿地类型的转化数据,运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定量分析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989-2000年研究区内湿地中的芦苇和水田分别减少2 241.54 hm2和1 136.07 hm2,而水库坑塘和虾田分别增加225.99 hm2和1 425.15 hm2。此外,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了2 806.38 hm2。受城市扩张影响和经济利益驱动,芦苇和水田被大量开发成了建设用地和虾田。预测结果显示,湿地类型中的浅海、河流、芦苇、水田面积逐年减少,而滩涂、虾田、水库坑塘面积逐年增加;非湿地中除了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外,其它类型的面积都在逐年减少。到2050年浅海将达到2.49%,滩涂15.06%,河流1.39%,芦苇1.21%,水库坑塘1.15%,虾田11.68%,水田36.44%,林地2.57%,建设用地15.59%,其它非湿地12.42%。这预示着人为干扰是鸭绿江口湿地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景观格局 马尔科夫模型 驱动因素 鸭绿江口
下载PDF
基于本底格局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索安宁 赵冬至 高树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0,共5页
在3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本底格局,并以本底格局为参照,分别对1989年和2005年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本底格局可作为强度开发环境下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评价的参照依据。与本底... 在3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本底格局,并以本底格局为参照,分别对1989年和2005年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本底格局可作为强度开发环境下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评价的参照依据。与本底格局相比,鸭绿江口湿地景观格局呈持续破碎化趋势,1989年和2005年湿地景观整体自然度分别为89.373%和86.691%。在不同自然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滩涂和潮沟面积萎缩幅度较大,2005年其自然度分别为69.94%、71.49%和78.42%;各湿地类型的斑块密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芦苇沼泽和滩涂增大最明显,2005年斑块相对密度分别达18.507和6.879;滩涂斑块形状趋于复杂,2005年斑块相对形状指数为1.085,其他湿地类型斑块形状则持续简化;各时期不同自然湿地类型斑块聚集度指数均较高,反映出鸭绿江口各湿地类型多呈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本底格局 破碎化 景观 鸭绿江口
下载PDF
鸭绿江口溶解有机碳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江涛 于志刚 张经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471-475,共5页
1996年5月采样测定鸭绿江口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得出分布变化特征,并同其它一些河口的溶解有机碳进行了比较。鸭绿江口表层水溶解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208μmolC/L。在盐度大于1.6的河口区,溶解有机碳的分布... 1996年5月采样测定鸭绿江口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得出分布变化特征,并同其它一些河口的溶解有机碳进行了比较。鸭绿江口表层水溶解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208μmolC/L。在盐度大于1.6的河口区,溶解有机碳的分布主要受海水稀释作用控制;在盐度0~1.6的区域溶解有机碳的浓度随盐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在最大混浊带,DOC的浓度最高,表明有颗粒有机碳转化为溶解有机碳。丹东市以上流段,河水中溶解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说明由丹东市引入的工业及生活污水对鸭绿江水体中溶解有机碳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 浓度 分布特征 盐度 鸭绿江口
原文传递
鸭绿江口湿地新记录外来种——禾叶慈姑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彦文 黄胜君 +2 位作者 赵兴楠 刘帆 赵骥民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1-633,共3页
近年来在中国东北鸭绿江口湿地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植被演替研究时发现一种国内未曾记录的慈姑属植物,经研究确认,该种原产北美,为东亚地区首次记录的水生植物Sagittaria graminea。依种加词的含义,初步拟定该种的中文名为"禾叶慈... 近年来在中国东北鸭绿江口湿地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植被演替研究时发现一种国内未曾记录的慈姑属植物,经研究确认,该种原产北美,为东亚地区首次记录的水生植物Sagittaria graminea。依种加词的含义,初步拟定该种的中文名为"禾叶慈姑"。调查了该种目前的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属 鸭绿江口 禾叶慈姑
原文传递
鸭绿江口沉积粒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红军 刘月 +5 位作者 程岩 张春鹏 高建华 刘敬伟 张亮 郑金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6,共9页
基于鸭绿江口主汊道10个沉积柱的粒度分析,讨论了鸭绿江口水动力条件、物源输入、沉积事件等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沉积记录显示,空间上自陆向海潮流对沉积的影响逐渐加强,时间上从上层到下层的径流影响逐渐减弱。沉积物的敏感粒度分析表... 基于鸭绿江口主汊道10个沉积柱的粒度分析,讨论了鸭绿江口水动力条件、物源输入、沉积事件等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沉积记录显示,空间上自陆向海潮流对沉积的影响逐渐加强,时间上从上层到下层的径流影响逐渐减弱。沉积物的敏感粒度分析表明,细组分可能来源于鸭绿江径流;粗组分大部分来源于径流悬移质中的较粗部分和跃移质,少部分来源于浅海潮流脊的物质。在可识别的9个沉积事件中,4个与洪水直接相关,其他也表现出对环境事件或流域变化的响应。1960年的沉积事件非常重要,导致了河口地貌"二级分汊,三口入海"的重大地貌格局的形成。鸭绿江河口三角洲沉积与西岸潮滩的沉积具有"耦合效应",1970年、1988—1992年和1995年的沉积事件在鸭绿江口西汊道及西岸潮滩剖面中同样存在,可以用来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沉积事件 鸭绿江口
下载PDF
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鸭绿江口河床演变影响的轻矿物沉积记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月 程岩 +3 位作者 张春鹏 李富祥 刘敬伟 张亮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研究了鸭绿江西汊道柱状沉积物中0.063~0.125 mm粒级的碎屑轻矿物组成和垂向分布特征,并寻找到了具有指"相"意义的代表性轻矿物和其他特征指数。结果表明,沉积记录中存在着明显的河流沉积与浅海沉积交替出现的情况,结合210Pb测年数据... 研究了鸭绿江西汊道柱状沉积物中0.063~0.125 mm粒级的碎屑轻矿物组成和垂向分布特征,并寻找到了具有指"相"意义的代表性轻矿物和其他特征指数。结果表明,沉积记录中存在着明显的河流沉积与浅海沉积交替出现的情况,结合210Pb测年数据和前期研究成果,揭示了该区域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河床演变的深刻影响。其中,水库建设的影响最大,形成了难以逆转的河势;其次是围垦的影响,影响相对较小的是港口建设和河道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河床演变 轻矿物 沉积记录
下载PDF
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鸭绿江口河床演变影响的重矿物沉积记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春鹏 程岩 +3 位作者 刘月 李富祥 刘敬伟 张亮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89-193,共5页
利用2006在鸭绿江河口西汊道采集的编号为YLJ-40的样品的平行样,选取了40个样品对柱状沉积物中0.063~0.125 mm粒级的重矿物特征进行了矿物学的分析与测试,重矿物30种,包括铁矿类4种、主要造岩矿物6种、帘石类5种、辉石与闪石类6种、变... 利用2006在鸭绿江河口西汊道采集的编号为YLJ-40的样品的平行样,选取了40个样品对柱状沉积物中0.063~0.125 mm粒级的重矿物特征进行了矿物学的分析与测试,重矿物30种,包括铁矿类4种、主要造岩矿物6种、帘石类5种、辉石与闪石类6种、变质矿物9种(包括指示性重矿物4种)。重矿物的沉积记录显示出西水道海陆交互的沉积历史,结合210Pb测年数据和前期研究成果,揭示了该区域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河床演变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河床演变 重矿物 沉积记录
下载PDF
基于表层沉积物的鸭绿江口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富祥 王路 +3 位作者 郑存德 张春鹏 张亮 刘敬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2,共6页
对鸭绿江口不同地区表层沉积物的生源要素和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河口地区生源要素与重金属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地区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相比之下,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重金属中Cu的污染... 对鸭绿江口不同地区表层沉积物的生源要素和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了河口地区生源要素与重金属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地区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相比之下,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重金属中Cu的污染状况相对较重;最大混浊带的细颗粒物对生源要素和重金属都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生源要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和评价结果表明,河流断面的污染程度大于潮滩断面和毗邻浅海断面,河口地区的生源要素主要来源于河流输送和近岸生活、生产活动,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鸭绿江的径流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表层沉积物 生源要素 重金属
下载PDF
鸭绿江口与邻近西海岸沉积记录的耦合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月 程岩 +5 位作者 李红军 高建华 郑金华 张春鹏 张亮 刘敬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8,共13页
通过对采自鸭绿江口主汊道的5个柱状样的^(210)Pb和^(137)Cs测年以及粒度参数的分析,并与前期合作研究的西汊道及西岸潮滩的4个柱状样沉积物的测年和粒度研究成果进行比对,探讨了流域来水来沙、河口沉积与海岸发育之间的耦合效应及鸭绿... 通过对采自鸭绿江口主汊道的5个柱状样的^(210)Pb和^(137)Cs测年以及粒度参数的分析,并与前期合作研究的西汊道及西岸潮滩的4个柱状样沉积物的测年和粒度研究成果进行比对,探讨了流域来水来沙、河口沉积与海岸发育之间的耦合效应及鸭绿江河口地貌演化的新证据。结果表明:鸭绿江口主汊道存在河流和潮流两种沉积作用,不同时期动力作用不同;以潮流作用为主的沉积时段,其沉积特征与西汊道及西岸潮滩的一致;主汊道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与西汊道和西岸潮滩的物质来源存在差异。鸭绿江口的主汊道、西汊道及邻近海岸的沉积记录对环境变化、人类活动、流域大洪水等事件均存在响应,响应的时间基本同步,具有耦合效应。沉积记录中存在5个明显的"事件信号",其中1960年最为重要,是鸭绿江河口地貌发生巨变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记录 鸭绿江口 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