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救药麝香保心丸能长期服用吗?
1
作者 马子霖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4期40-40,共1页
当心绞痛突然袭来,麝香保心丸能在关键时刻缓解症状。它的成分和功效是什么?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能否长期使用?问:麝香保心丸的成分和功效是什么?答:麝香保心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人工麝香、人参、肉桂、苏合香、冰片等,具有芳... 当心绞痛突然袭来,麝香保心丸能在关键时刻缓解症状。它的成分和功效是什么?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能否长期使用?问:麝香保心丸的成分和功效是什么?答:麝香保心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人工麝香、人参、肉桂、苏合香、冰片等,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以及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心系疾病急性发作时,麝香保心丸能够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心前区疼痛 心肌供血 气滞血瘀 芳香温通 人工麝香 苏合香 心系疾病
下载PDF
麝香酮对胰腺癌中NLRP3炎症体通路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宋银雪 苗常青 +2 位作者 许静 杜俊凯 徐之超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642-648,共7页
目的探讨麝香酮(MUS)对胰腺癌(PC)的抗癌作用及其对核苷酸结合寡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体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根据MUS处理浓度不同将人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分为0μM组、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 目的探讨麝香酮(MUS)对胰腺癌(PC)的抗癌作用及其对核苷酸结合寡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体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根据MUS处理浓度不同将人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分为0μM组、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M组,各组细胞使用相应浓度的MUS孵育48 h。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生长抑制率和半抑制浓度(IC50)值,使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使用Transwell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使用Western blot测定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血清人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对BALB/c雄性裸鼠皮下注射PANC1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然后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US组,每组6只。对照组裸鼠给予腹腔注射100μL的1%二甲基亚砜(DMSO),MUS组裸鼠给予腹腔注射100μL的MUS溶液(20 mg/kg)。给药21 d后测量裸鼠肿瘤体积和重量。结果与0μM组相比,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M组的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凋亡率逐渐升高(均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0μM组相比,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M组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逐渐降低(P<0.05),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0μM组相比,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M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MUS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降低(P<0.05),肿瘤组织中的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MUS具有良好的抗PC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体通路介导的EMT发挥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胰腺癌 肿瘤转移 NLRP3炎症体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麝香黄芪复方滴丸含药血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
3
作者 陈娜 王燕琳 +3 位作者 孙慧芳 樊飞燕 李东红 张运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60-2966,共7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以及干细胞在受损部位存活率、分化率低,导致治疗效果有限。目的:探讨麝香黄芪复方滴丸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以及干细胞在受损部位存活率、分化率低,导致治疗效果有限。目的:探讨麝香黄芪复方滴丸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迁移和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连续灌胃麝香黄芪复方滴丸5 d后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备用。采用CCK-8法检测体积分数5%,10%,20%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对BMSCs横向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培养BMSCs,用结晶紫染色和DAPI核染色观察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对BMSCs纵向迁移的影响;用含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的诱导液或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观察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积分数10%和20%含药血清在第2,3天促进细胞增殖更明显,且两种体积分数无统计学差异;②在划痕30,48 h时,10%含药血清组BMSCs迁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③10%含药血清组BMSCs穿过Transwell小室滤过膜的数量高于对照组;④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可能促进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但分化作用较弱,星形胶质细胞能进一步促进含药血清诱导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⑤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能促进BMSCs体外增殖、迁移;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可能促进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麝香黄芪复方滴丸 含药血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增殖 迁移 分化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影响
4
作者 余玲 杨洋 +2 位作者 段程慧 董瑞鸿 桑艳红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B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线粒体自噬及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DR组)、麝香保心丸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B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线粒体自噬及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DR组)、麝香保心丸低剂量组(SBP-L组)、麝香保心丸高剂量组(SBP-H组)、麝香保心丸高剂量+雷帕霉素组(SBP-H+RAP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DR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细胞线粒体形态;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sequestosome-1(SQSTM1/P6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PINK1、Parkin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DR组视网膜结构破坏严重,细胞排列紊乱,水肿明显,细胞间隙变宽,线粒体损伤、肿胀明显,形态异常,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DR组比较,SBP-L组、SBP-H组视网膜细胞结构改善,细胞排列逐渐整齐,细胞水肿减轻,细胞、线粒体形态均趋于正常,线粒体肿胀减轻,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BP-H组相比,SBP-H+RAP组视网膜细胞结构破坏加重,细胞排列紊乱,水肿明显,线粒体肿胀加重,形态异常,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通过抑制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DR大鼠线粒体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微血管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黄琪 隋向前 +4 位作者 蒋凤春 何武剑 裴德安 王士生 胡永宾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
目的测定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PMVA)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v WF水平的改变。方法明确诊断PMVA的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测定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PMVA)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v WF水平的改变。方法明确诊断PMVA的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麝香保心丸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WF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vWF(50.93±32.98)μg/L治疗后v WF(49.65±35.12)μg/L,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前v WF(27.45±25.02)μg/L治疗后v WF(17.37±15.68)μg/L。治疗后vWF下降值麝香保心丸组(10.08±16.47)μg/L较常规治疗组(1.28±12.37)μg/L更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具有血管内皮保护功能,PMVA患者能从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探究
6
作者 刘建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1-0103,共3页
探讨和研究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展开研究,对其实施随机分组,一组提供基础治疗(参考组),另一组增加使用麝香保心丸(参考组);就治疗效果展开对比。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心绞痛... 探讨和研究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展开研究,对其实施随机分组,一组提供基础治疗(参考组),另一组增加使用麝香保心丸(参考组);就治疗效果展开对比。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都明显更少,且硝酸甘油用量也更少。此外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炎性指标都有大幅下降,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麝香保心丸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缓解症状和炎症,改善心功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中医药的安全性更值得信赖,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
下载PDF
倍他乐克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刘建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22-0025,共4页
研究倍他乐克联合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心绞痛中治疗的成效。方法 本研究的100例研究对象都为本院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本研究以治疗方式作为分组标准,将这10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研究倍他乐克联合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心绞痛中治疗的成效。方法 本研究的100例研究对象都为本院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本研究以治疗方式作为分组标准,将这10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的研究对象均为50例。对照组在使用常规疗法的同时加用倍他乐克治疗,研究组在使用传统疗法的同时加用倍他乐克和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之后从心绞痛发生频率、心电图、不良反应的出现例数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相较对照组要低很多(P值小于0.05),心电图缺血ST-T改变的改善率相较对照组有了一定的提升(P值小于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较对照组差异较小(P值大于0.05)。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有积极作用,成效更好,建议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乐克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心绞痛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志豪 张宁 +5 位作者 刘璐瑶 焦雪妍 张艺凡 陈云 兰真真 刘新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2-27,45,共7页
目的:基于CiteSpace工具,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文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相关中文文献,... 目的:基于CiteSpace工具,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文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相关中文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应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40篇;纳入作者263位,形成了分别以杨国亮、薛增明、王焕超、吴海霞为代表的4个研究团队;纳入机构255所,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分别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省清河县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形成9个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主要为不同中医证型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主要的评价指标;获取了10个突现词,心功能、美托洛尔、高血压及炎性因子是近5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研究者和机构之间均未形成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因此需要加强沟通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麝香保心丸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三种递送体系对麝香草酚在致病菌胞内吸收的影响
9
作者 徐谭芳 刘军锋 +4 位作者 王平 昝俊峰 杨可 田代志 陈茂华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3期619-625,共7页
目的研究阳离子-β-环糊精(C-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及10%乙醇三种药物递送体系对麝香草酚(THY)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内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倍半稀释法确定C-β-CD-THY、HP-β-CD-THY包合物和THY 10%乙醇溶液的... 目的研究阳离子-β-环糊精(C-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及10%乙醇三种药物递送体系对麝香草酚(THY)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内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倍半稀释法确定C-β-CD-THY、HP-β-CD-THY包合物和THY 10%乙醇溶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其抑菌活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THY的测定方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C-β-CD-THY、HP-β-CD-THY包合物和THY 10%乙醇溶液的胞内吸收量。运用扫描电镜分析两种细菌经药物处理后的形态学变化。结果THY 10%乙醇溶液、C-β-CD-THY和HP-β-CD-THY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1.66、1.66、2.13 mmol·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依次为0.83、0.83、1.66 mmol·L^(-1)。大肠埃希菌对C-β-CD-THY和HP-β-CD-THY的胞内吸收量分别为THY水溶液组的2.2倍和1.6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C-β-CD-THY和HP-β-CD-THY的胞内吸收量分别为THY水溶液组的6.5倍和5.5倍。经C-β-CDTHY和HP-β-CD-THY处理后,菌体表面皱缩凹陷,细胞膜破坏严重,大量细胞丧失完整性。结论环糊精包合物能破坏细菌细胞膜,增加THY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内浓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代替乙醇作为辅料,以发挥增溶、促透作用,并提高药物安全性。与HP-β-CD-THY相比,C-β-CD-THY包合物的抑菌效果更佳,可作为更高效的抑菌剂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β-环糊精 羟丙基-Β-环糊精 麝香草酚 包合物 递送体系
原文传递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魏方勇 王伟荣 封传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1个月后,2组6MWD、LVEF、CO及NO高于治疗前,NT-proBNP、ET-1、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麝香保心丸 疗效
原文传递
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动脉血流参数、ST2和IL-33的影响
11
作者 刘慧慧 杨巍 +1 位作者 周文杰 严建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对动脉血流参数、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和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方法:该前瞻性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受试对象为10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对动脉血流参数、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和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方法:该前瞻性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受试对象为10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脱落5例,最后完成疗程并有完整记录的为100例。将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倦乏力、面肢浮肿和气喘等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疗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治疗前后心肌标志物水平、动脉血流参数以及血清ST2、IL-33、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倦乏力、面肢浮肿和气喘等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乳酸脱氢酶、心肌肌钙蛋白T和肌酸磷酸激酶含量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较对照组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血清ST2、IL-33和ET-1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更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较好,有助于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动脉血流循环,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ST2和IL-33的表达以及减轻血管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麝香保心丸 人脑利钠肽 心肌保护 动脉血流参数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12
作者 李蒙 刘用 +2 位作者 张健真 郝学增 张立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和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麝香通心滴丸组(SXTX组)和阳性组,每组15只。SXTX组以18.90 mg/(kg·d...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和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麝香通心滴丸组(SXTX组)和阳性组,每组15只。SXTX组以18.90 mg/(kg·d)的浓度灌胃;阳性组以尼可地尔1.35 mg/(kg·d)的浓度灌胃;Sham组和I/R组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各组均灌胃1周后,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松解手术,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构建心肌I/R模型。通过心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心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及血管改变;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和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血管相关蛋白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心肌细胞坏死和血管损伤明显,心肌组织中HIF-1α表达增加;与I/R组相比,SXTX组心肌细胞和血管病理结构损伤减轻,缺血区心肌组织VEGF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可保护大鼠心肌细胞和血管I/R损伤,可能与上调VEGF蛋白表达、促进缺血区微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麝香通心滴丸 保护作用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张蕾 胡波 彭奇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实施氯...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实施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实施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5.45%(χ^(2)=5.930,P=0.015)。治疗2周后,2组LVESD、BNP水平均降低,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低/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各发生1例皮疹。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LVESD、LVEF、BNP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麝香保心丸 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Rho/Rock通路研究麝香心痛宁抗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于凌群 高伟萍 +4 位作者 史明仟 辛新 王萌媛 曹桂云 杨莹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心痛宁抗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麝香心痛宁组。采用球囊损伤法制备大鼠腹主动脉血管损伤模型,造模后灌胃给予大鼠麝香心痛宁片(200 mg·kg^(-1)... 目的观察麝香心痛宁抗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麝香心痛宁组。采用球囊损伤法制备大鼠腹主动脉血管损伤模型,造模后灌胃给予大鼠麝香心痛宁片(200 mg·kg^(-1)),14 d后将大鼠处死,取其血清及腹主动脉,主动脉血管进行HE染色,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管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Rock1和Roc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管组织内膜增生,腹主动脉血管部位弹力变弱且管壁增厚。麝香心痛宁治疗后血管内膜损伤程度减轻。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麝香心痛宁组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升高,MCP-1、MDA活性降低(P<0.05);血管组织NO含量升高,ET-1、VEGF和IL-1β含量降低(P<0.05);Rho/Rock通路相关因子Rock1、Rock2、Rho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麝香心痛宁可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Rock通路 麝香心痛宁 内膜增生 动脉球囊损伤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5
作者 宋秋露 王保福 +1 位作者 滕羽鸥 王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11日,检索有关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筛选获得符合要求文献后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评价手册中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病人1 366例,其中试验组683例,对照组6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5,1.28),P<0.000 01],试验组治疗后B型钠尿肽水平低于对照组[SMD=-5.06,95%CI(-7.07,-3.05),P<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SMD=1.70,95%CI(1.36,2.04),P<0.000 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SMD=-1.31,95%CI(-1.74,-0.87),P<0.000 01]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SMD=-1.91,95%CI(-2.32,-1.51),P<0.000 01]小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对照组增加[MD=48.29,95%CI(37.06,59.52),P<0.000 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33,95%CI(0.18,0.61),P=0.000 3]。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麝香保心丸 曲美他嗪 心功能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麝香草酚破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细胞膜并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形成研究
16
作者 高畅 田露 +1 位作者 卢家兴 龚国利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主要的污染源.为了阐明麝香草酚对Y.enterocolitica的抑制机制,本研究首先测定了最小抑制浓度(MIC)、最小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BIC)和最小清除生物...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主要的污染源.为了阐明麝香草酚对Y.enterocolitica的抑制机制,本研究首先测定了最小抑制浓度(MIC)、最小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BIC)和最小清除生物被膜浓度(MBEC),随后检测了细胞膜电位以及细胞内ATP和pH值的变化,最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GSEM)和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了麝香草酚引起的细胞膜损伤及其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麝香草酚对Y.enterocolitica的MIC为0.156 25 mg/mL,MBIC仅为1/16 MIC,改变了细胞形态并导致胞内ATP降低、膜去极化和pH下降.旨在探索麝香草酚抑制Y.enterocolitica及其生物被膜的机理,从而为麝香草酚能否作为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生物被膜 细胞膜完整性
下载PDF
医院2021—2022年麝香保心丸临床用药分析
17
作者 庄彬 刘达 吴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36-138,145,共4页
目的归纳分析2021—2022年邳州市中医院麝香保心丸临床用药情况,评价药品使用合理性,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患者300例,回顾性收集患者麝香保心丸用药处... 目的归纳分析2021—2022年邳州市中医院麝香保心丸临床用药情况,评价药品使用合理性,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患者300例,回顾性收集患者麝香保心丸用药处方或医嘱,统计用药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构成与使用科室情况。依照相关标准对300份麝香保心丸用药处方和医嘱进行点评,筛查不合理处方和医嘱,计算用药频度(DDDs)与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用药合理性。另外,统计患者麝香保心丸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300例患者中女性占比高,为52.67%,是用药的主要群体。其中以>70~80岁患者用药占比最高,为30.67%,患者用药集中见于>60岁老年人,累计占比74.34%。麝香保心丸的应用涵盖临床多科室,其中心内科是最主要应用科室,占比49.67%。根据点评结果,281例患者用药合理,合理率为93.67%,主要不合理问题为无指征用药、用法用量不当和重复给药。根据计算,麝香保心丸DDDs为475,DUI为0.82(符合标准)。3例用药后出现舌麻感,1例眩晕,均为一过性轻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结论医院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且安全性良好,但仍存在个别不规范用药问题,有待加强用药监控和管理,以更好地保证用药疗效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临床用药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施治方义
18
作者 李慧茹 王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143-1145,共3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诸多因素致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归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据阴阳气化失司立意,“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为CMD的核心病机,提出以“抚阳化气”为核心,“抑阴散凝”为重点而拓展的辨治框架,并基...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诸多因素致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归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据阴阳气化失司立意,“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为CMD的核心病机,提出以“抚阳化气”为核心,“抑阴散凝”为重点而拓展的辨治框架,并基于此探讨麝香保心丸的施治方义,以期为临床多维度诊治CMD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阳化气 阴成形”理论 麝香保心丸 扶阳化气 抑阴散凝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对左心室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19
作者 胡云香 赵琦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MI患者对左心室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49例。检测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心肌耗氧...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MI患者对左心室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49例。检测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心肌耗氧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中医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房收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中医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DNN与SDANN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中医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能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可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情况,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心率变异性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麝香酮调节SHH介导的自噬对卵巢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20
作者 汪爱华 张飞忠 王红英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探究麝香酮调节超音刺猬蛋白(SHH)介导的自噬对卵巢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检测0、2、4、8、16、24μmol/L的麝香酮处理后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存活率,筛选出麝香酮最佳细胞作用浓度。体外培养SKOV3细胞并构建其移植瘤小鼠模型,... 目的探究麝香酮调节超音刺猬蛋白(SHH)介导的自噬对卵巢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检测0、2、4、8、16、24μmol/L的麝香酮处理后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存活率,筛选出麝香酮最佳细胞作用浓度。体外培养SKOV3细胞并构建其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麝香酮组,麝香酮+自噬抑制剂氯喹(CQ)组,麝香酮+空载组,麝香酮+SHH过表达组,按照分组分别以麝香酮、CQ、空载质粒及SHH过表达质粒处理后,检测各组移植瘤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分别以Ed U染色、TUNEL染色、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KOV3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SKOV3细胞及其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与SHH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麝香酮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率、侵袭数目、肿瘤体积和质量、肿瘤组织SHH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及肿瘤组织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麝香酮组相比,麝香酮+CQ组和麝香酮+SHH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率、侵袭数目、肿瘤体积和质量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及肿瘤组织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麝香酮+SHH过表达组细胞及肿瘤组织SHH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麝香酮+空载组细胞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酮可通过下调SHH而促进卵巢癌细胞自噬,进而抑制其增殖、体内生长、迁移及侵袭,促进其凋亡,最终抑制其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麝香 超音刺猬蛋白 自噬 恶性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