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酮对胰腺癌中NLRP3炎症体通路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
作者 宋银雪 苗常青 +2 位作者 许静 杜俊凯 徐之超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642-648,共7页
目的探讨麝香酮(MUS)对胰腺癌(PC)的抗癌作用及其对核苷酸结合寡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体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根据MUS处理浓度不同将人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分为0μM组、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 目的探讨麝香酮(MUS)对胰腺癌(PC)的抗癌作用及其对核苷酸结合寡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体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根据MUS处理浓度不同将人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分为0μM组、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M组,各组细胞使用相应浓度的MUS孵育48 h。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生长抑制率和半抑制浓度(IC50)值,使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使用Transwell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使用Western blot测定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血清人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对BALB/c雄性裸鼠皮下注射PANC1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然后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US组,每组6只。对照组裸鼠给予腹腔注射100μL的1%二甲基亚砜(DMSO),MUS组裸鼠给予腹腔注射100μL的MUS溶液(20 mg/kg)。给药21 d后测量裸鼠肿瘤体积和重量。结果与0μM组相比,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M组的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凋亡率逐渐升高(均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0μM组相比,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M组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逐渐降低(P<0.05),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0μM组相比,0.1μM组、0.5μM组、1μM组、2μM组和4μM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MUS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降低(P<0.05),肿瘤组织中的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MUS具有良好的抗PC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体通路介导的EMT发挥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胰腺癌 肿瘤转移 NLRP3炎症体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麝香酮调节SHH介导的自噬对卵巢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2
作者 汪爱华 张飞忠 王红英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探究麝香酮调节超音刺猬蛋白(SHH)介导的自噬对卵巢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检测0、2、4、8、16、24μmol/L的麝香酮处理后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存活率,筛选出麝香酮最佳细胞作用浓度。体外培养SKOV3细胞并构建其移植瘤小鼠模型,... 目的探究麝香酮调节超音刺猬蛋白(SHH)介导的自噬对卵巢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检测0、2、4、8、16、24μmol/L的麝香酮处理后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存活率,筛选出麝香酮最佳细胞作用浓度。体外培养SKOV3细胞并构建其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麝香酮组,麝香酮+自噬抑制剂氯喹(CQ)组,麝香酮+空载组,麝香酮+SHH过表达组,按照分组分别以麝香酮、CQ、空载质粒及SHH过表达质粒处理后,检测各组移植瘤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分别以Ed U染色、TUNEL染色、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KOV3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SKOV3细胞及其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与SHH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麝香酮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率、侵袭数目、肿瘤体积和质量、肿瘤组织SHH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及肿瘤组织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麝香酮组相比,麝香酮+CQ组和麝香酮+SHH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率、侵袭数目、肿瘤体积和质量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及肿瘤组织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麝香酮+SHH过表达组细胞及肿瘤组织SHH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麝香酮+空载组细胞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酮可通过下调SHH而促进卵巢癌细胞自噬,进而抑制其增殖、体内生长、迁移及侵袭,促进其凋亡,最终抑制其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麝香酮 超音刺猬蛋白 自噬 恶性进展
下载PDF
麝香酮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3
作者 刚瑛 丁鹏 +1 位作者 李冰 张文想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20-24,42,共6页
目的:探讨麝香酮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MCAO+cGAS抑制剂(RU.521)组、麝香酮组、麝香酮+STING激动剂(2′3′-cGAMP)组,每组10只。采用MCAO法构建IS... 目的:探讨麝香酮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MCAO+cGAS抑制剂(RU.521)组、麝香酮组、麝香酮+STING激动剂(2′3′-cGAMP)组,每组10只。采用MCAO法构建IS大鼠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病理变化和损伤,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GAS-STING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AO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皱缩,Nissl体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神经元凋亡率、IL-6水平、IL-1β水平、TNF-α水平,以及IL-1β、TNF-α、cGAS、STING、p-IRF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MCAO组比较,MCAO+RU.521组、麝香酮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病理损伤减轻,Nissl体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神经元凋亡率、IL-6水平、IL-1β水平、TNF-α水平,以及IL-1β、TNF-α、cGAS、STING、p-IRF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STING激动剂可逆转麝香酮对IS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损伤和神经炎症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麝香酮可能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减少IS大鼠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麝香酮 神经炎症 cGAS-STING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麝香酮抑制低氧下胃癌细胞中HIF-1α以及HK2、VEGF的表达
4
作者 庞一丹 刘雅 +4 位作者 陈思媛 易毅 张荆雷 曾今 安娟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究麝香酮在低氧状态下对胃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以及己糖激酶-2(HK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C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HIF-1α、HK2、VEGF在胃癌STAD(Stomach adenocarcinoma)与癌旁组织... 目的探究麝香酮在低氧状态下对胃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以及己糖激酶-2(HK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C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HIF-1α、HK2、VEGF在胃癌STAD(Stomach adenocarcinoma)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KM-plotter网站的Log-rank、Breslow检验分析基因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三种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胃癌HGC27细胞在低氧(由CoCl^(2)形成)时,麝香酮对HIF-1α、VECF、HK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IF-1α和HK2在胃癌组织呈现高表达(P<0.01),预后评估提示VECF为胃癌风险基因(P<0.05),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qRT-PCR结果显示,用麝香酮干预低氧状态下的HGC27细胞8h后,VECF的mRNA表达量下调,24h后,HIF-1α、HK2的mRNA表达量下调;WesternBlot结果显示,用麝香酮干预低氧状态下的HCC27细胞24h后,HIF-1α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麝香酮可能对低氧状态下的HIF-1α、HK2和VECF的mRNA和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胃癌 低氧 缺氧诱导因子1 己糖激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温柔杀手——麝香酮
5
作者 沈若羽 宋佩遥 +2 位作者 陆红健 沈珍 陈建成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7期164-168,共5页
由于影视剧中对麝香堕胎作用的多次提及,大家普遍对其的了解只停留在这一方面,甚至谈麝香色变。但其实,麝香在有危害的同时也有不少益处。学生林筱湘对中医药,尤其是麝香酮的研究兴趣浓厚。一次,她在梦中穿越回古代,运用麝香酮的化学与... 由于影视剧中对麝香堕胎作用的多次提及,大家普遍对其的了解只停留在这一方面,甚至谈麝香色变。但其实,麝香在有危害的同时也有不少益处。学生林筱湘对中医药,尤其是麝香酮的研究兴趣浓厚。一次,她在梦中穿越回古代,运用麝香酮的化学与药理学知识帮助患有小儿惊厥(精神类疾病)的孩子,并为孕期女性提供麝香酮的正确使用建议,让更多人正确、全面地了解麝香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麝香酮 胚胎 血脑屏障 黄体
下载PDF
麝香酮治疗痴呆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韦美岐 刘桂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5-65,共1页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可由神经系统变性、脑血管病、感染及外伤等引起。麝香酮是开窍醒神药麝香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痴呆治疗中具有多重药理作用:①抗脑缺血作用:刺激脑动脉β受体,对抗凝血酶活性,改善脑组织血液循...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可由神经系统变性、脑血管病、感染及外伤等引起。麝香酮是开窍醒神药麝香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痴呆治疗中具有多重药理作用:①抗脑缺血作用:刺激脑动脉β受体,对抗凝血酶活性,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激活血管生成素/丛蛋白B2轴,促进血管生成。②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减少胶质细胞激活和后续的多种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小胶质细胞分化为M2表型,调节炎症并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线粒体破裂,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挽救氧化应激带来的细胞损伤。③改善认知和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元钙离子内流,改善兴奋性;增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泛素化,提高可塑性突触数量,促进记忆形成;抑制单胺类氧化递质的分解,改善大脑神经递质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痴呆 神经保护药物
下载PDF
基于麝香酮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辛温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魏芹 赵晓鹏 +1 位作者 于华林 燕彩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79-85,共7页
目的观察麝香酮调控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L)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陈树泉“辛温通络”理论治疗DCM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DCM组、麝香酮低剂量组(0.68 mg/kg麝香酮)... 目的观察麝香酮调控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L)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陈树泉“辛温通络”理论治疗DCM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DCM组、麝香酮低剂量组(0.68 mg/kg麝香酮)、麝香酮高剂量组(2.72 mg/kg麝香酮)、二甲双胍组(140 mg/kg二甲双胍)、麝香酮高剂量+重组人FasL蛋白(rh-FasL)组(2.72 mg/kg麝香酮+0.017 mg/kg rh-FasL),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式构建DC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给药1次/d,持续6周。末次处理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纤维化程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DCM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空腹血糖、MDA含量、心肌胶原面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Bax、Fas、FasL蛋白表达升高,LVEF、LVFS、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CM组比较,麝香酮低剂量组、麝香酮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空腹血糖、MDA含量、心肌胶原面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Bax、Fas、FasL蛋白表达降低,LVEF、LVFS、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麝香酮低剂量组比较,麝香酮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空腹血糖、MDA含量、心肌胶原面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Bax、Fas、FasL蛋白表达降低,LVEF、LVFS、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麝香酮高剂量组比较,麝香酮高剂量+rh-FasL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加剧,空腹血糖、MDA含量、心肌胶原面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Bax、Fas、FasL蛋白表达升高,LVEF、LVFS、SOD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酮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通路抑制DCM大鼠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配体信号通路 糖尿病心肌病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纤维化
下载PDF
麝香酮对脓毒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石亚其 雷玉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9期3540-3544,共5页
目的:探讨麝香酮在脓毒血症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8~10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及LPS+麝香酮组,每组12只。LPS组和LPS+麝香酮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5 mg/kg以构建脓毒血症心肌损伤模型,L... 目的:探讨麝香酮在脓毒血症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8~10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及LPS+麝香酮组,每组12只。LPS组和LPS+麝香酮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5 mg/kg以构建脓毒血症心肌损伤模型,LPS+麝香酮组小鼠于LPS注射前7 d开始,每日09:00给予2 mg/kg的麝香酮灌胃处理。对比分析各组小鼠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心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心肌组织中CD 45阳性细胞浸润水平;同时检测小鼠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以评估心肌损伤状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LVEF及LVFS明显降低,TNF-α、IL-1β、HMGB1 mRNA表达量升高,CD 45阳性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CK-MB、LDH及AST水平升高,NLRP3、ASC、IL-18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LPS+麝香酮组LVEF及LVFS明显升高,TNF-α、IL-1β、HMGB1 mRNA表达量降低,CD 45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血清CK-MB、LDH及AST水平降低,NLRP3、ASC、IL-18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酮可能通过调节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反应减轻脓毒血症小鼠心肌炎症及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心肌损伤 麝香酮 炎性小体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在圈养林麝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贺国华 吴杰 陈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7期0112-0115,共4页
圈养林麝麝香作为一种替代资源其麝香酮含量的测定对于评估其品质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圈养林麝麝香中存在着复杂的基质干扰和样品前处理步骤中的困难,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圈养林麝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测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 圈养林麝麝香作为一种替代资源其麝香酮含量的测定对于评估其品质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圈养林麝麝香中存在着复杂的基质干扰和样品前处理步骤中的困难,传统的分析方法在圈养林麝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测定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气相色谱法在圈养林麝麝香中麝香酮含量测定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麝香酮的化学性质,包括其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详细描述了圈养林麝麝香的提取和准备过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和样品前处理步骤。接下来阐述了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包括色谱柱选择、色谱条件设置、检测器选择以及内标法的应用。最后给出了样品分析方法,包括样品进样技术、气相色谱条件的设定、校准曲线的建立、样品测定过程以及定量分析方法。希望为圈养林麝麝香中麝香酮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圈养林麝麝香 麝香酮含量
下载PDF
麝香酮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其表面ICAM-1、VCAM-1和CD44表达 被引量:23
10
作者 何秀娟 李萍 +3 位作者 邱全瑛 盛巡 王芳 娄金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0,155,共4页
目的:从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角度探讨麝香对创伤愈合的作用基础。方法:以TNF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应用MTT法、虎红法、荧光免疫组化法研究麝香酮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与HUVEC黏附及HUVE... 目的:从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角度探讨麝香对创伤愈合的作用基础。方法:以TNF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应用MTT法、虎红法、荧光免疫组化法研究麝香酮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与HUVEC黏附及HUVEC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TNF处理HUVEC12小时,能明显增强PMN与HUVEC黏附(P〈0.01),并能明显促进HUVEC表面ICAM-1、VCAM-1和CIM4表达(P〈0.05)。75~150ml麝香酮作用于TNF活化的HU-VEC,明显抑制PMN与HUVEC黏附(P〈0.01),仅150μg/ml时降低HUVEC表面ICAM-1表达(P〈0.05),37.5μg/ml和150μg/ml时减少其表面VCAM.1表达(P〈0.05),75-150μg/ml时抑制其表面CD44表达(P〈0.05或P〈0.01)。结论:麝香酮通过降低HUVEC表面ICAM-1、VCAM-1和CD44表达而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可能是麝香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黏附分子 创伤愈合
下载PDF
艾片与麝香酮芳香开窍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振振 杜守颖 +3 位作者 陆洋 徐攀 杨冰 刘慧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0-464,共5页
目的:研究艾片与麝香酮对血脑屏障体外模型MDCK和MDCK-MDR1细胞膜流动性、膜电位、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中药芳香开窍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DCK、MDCK-MDR1细胞。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目的:研究艾片与麝香酮对血脑屏障体外模型MDCK和MDCK-MDR1细胞膜流动性、膜电位、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中药芳香开窍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DCK、MDCK-MDR1细胞。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栀子苷50μg/mL作为对照,与不同浓度艾片与麝香酮配伍干预3 h,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膜流动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试剂盒检测Na+,K+-ATPase活性。结果:与栀子苷50μg/mL比较,配伍艾片(55.6、111.2μg/mL)和麝香酮(8.34、16.68μg/mL)后可以提高MDCK和MDCK-MDR1细胞膜流动性;配伍艾片(27.8、55.6、111.2μg/mL)和麝香酮(4.17、8.34、16.68μg/mL)可以降低MDCK和MDCK-MDR1细胞膜电位;艾片可使MDCK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但可降低MDCK-MDR1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麝香酮对MDCK和MDCK-MDR1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具有升高作用;配伍艾片和麝香酮能提高MDCK和MDCK-MDR1细胞Na+,K+-ATPase活性。结论:艾片与麝香酮具有芳香开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细胞膜流动性、Na+,K+-ATPase活性、降低细胞膜电位以及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片 麝香酮 细胞膜电位 钙离子 MDCK MDCK-MDR1
原文传递
麝香酮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怡君 钟玉绪 +6 位作者 董武 李春杰 王丽星 蒲韵竹 尚艳楠 赵宝全 刘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7-273,共7页
目的:研究麝香酮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受精后3 h(3 hpf)斑马鱼胚胎在含麝香酮分别为5,10,20,40,80和160μmol·L -1的胚胎养殖水液暴露,每24 h 更换一次麝香酮养殖水液,在8,24,48,72和96 hpf 用显微镜观察胚胎发育形... 目的:研究麝香酮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受精后3 h(3 hpf)斑马鱼胚胎在含麝香酮分别为5,10,20,40,80和160μmol·L -1的胚胎养殖水液暴露,每24 h 更换一次麝香酮养殖水液,在8,24,48,72和96 hpf 用显微镜观察胚胎发育形态,测定24 hpf 自主抽动次数,48 hpf 心率、孵化率、畸形率和死亡率, RT-qPCR法检测96 hpf 胚胎 sepn1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各暴露组24 hpf 自主抽动次数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48 hpf 后出现脊柱弯曲、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游泳异常的毒性症状;48 hpf 心率减少至每10 s 18.0±1.9(P<0.01),正常对照组为26.0±0.89;孵化率在48 hpf 时,5~40μmol·L -1组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160μmol·L -1组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其他时间点的各浓度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高浓度下畸形率、死亡率都可达到100%;96 hpf 时,麝香酮40μmol·L -1组胚胎的sepn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麝香酮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毒性作用。鱼体脊柱弯曲,游泳异常以及心包水肿发育异常的出现可能与麝香酮抑制胚胎 sepn1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麝香酮 斑马鱼 胚胎发育 婴幼儿用药
下载PDF
不同浓度麝香酮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谢兴文 侯费祎 +2 位作者 李宁 李盛华 宋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0-985,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rn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体内迁移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佳的治疗剂量。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采用牙科钻营造颅骨缺损的大鼠模型;利...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rn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体内迁移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佳的治疗剂量。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采用牙科钻营造颅骨缺损的大鼠模型;利用贴壁筛选法提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并加入含有终浓度为10μmol/LBrdU进行标记,待细胞融合至于80%时,利用胰酶消化,配置成细胞密度为1×109cells/L细胞混悬液,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入颅骨缺损的大鼠体内,回植后分别采用高(16.8μL/100g)、中(8.4μL/100g)、低(4.2μL/100g)剂量的麝香酮灌服实验大鼠,空白组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4d后取出颅骨,固定,脱钙,做免疫组化后,荧光显微镜下,计数BrdU阳性细胞。结果利用免疫组化处理后,进行灰度分析,麝香酮低、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麝香酮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酮具有促进外源性干细胞在体内的迁移作用,以中、低浓度麝香酮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麝香酮 BRDU 迁移
下载PDF
麝香酮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侯费祎 谢兴文 +3 位作者 席芳琴 徐世红 李盛华 宋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研究麝香酮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初步了解麝香酮单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提取大鼠BMSCs,培养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成骨成脂诱导,鉴定认为培... 目的研究麝香酮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初步了解麝香酮单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提取大鼠BMSCs,培养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成骨成脂诱导,鉴定认为培养成功后,利用制备的不同浓度麝香酮含药血清干预。测定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盐沉积量、骨钙素分泌量等,研究麝香酮含药血清对大鼠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筛选纯化的BMSCs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以长梭形为主;表型鉴定:CD45阴性,CD44、CD95均呈阳性表达;用含药血清干预后的增殖率、ALP活性、钙盐沉积量、骨钙素分泌量、钙化结节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麝香酮含药血清可以促进BMSCs的增殖、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分化 麝香酮 含药血清
下载PDF
HPLC-MS在麝香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皓冰 陶奕 +1 位作者 洪筱坤 王智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70-973,共4页
目的 测定制剂中麝香酮含量。方法 标准加入法、2 ,4 -二硝基苯腙 (DNP)衍生化法及高效液相 /电喷雾 -串联质谱法。结果 根据标准品麝香酮腙特有的质谱图对样品中的麝香酮进行了鉴别 ,并在优化的高效液相及质谱条件下观察到了 [M+H]+... 目的 测定制剂中麝香酮含量。方法 标准加入法、2 ,4 -二硝基苯腙 (DNP)衍生化法及高效液相 /电喷雾 -串联质谱法。结果 根据标准品麝香酮腙特有的质谱图对样品中的麝香酮进行了鉴别 ,并在优化的高效液相及质谱条件下观察到了 [M+H]+ 峰及其特征碎片峰。 ESI及 APCI对 m/z 4 19作 MS/MS全扫描质谱图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断裂方式。回收率 10 2 .5 % ,RSD≤ 2 .76 % (n=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标准加入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麝香 中药材质量
下载PDF
麝香酮的2种不同包合物及脂质体载体经皮扩散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狄留庆 毛春芹 +5 位作者 谢辉 郭戎 薛明 燕珂 张莉 郦红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比较麝香酮(muscone)在β-环糊精、HP β 环糊精分子包合物中以及脂质体载体中的透皮扩散情况。方法:采用Franze扩散池,进行小鼠离体皮肤渗透扩散试验,比较其透皮扩散特征。结果:麝香酮HP-β-环糊精分子包合物以及脂质体后的经皮... 目的:比较麝香酮(muscone)在β-环糊精、HP β 环糊精分子包合物中以及脂质体载体中的透皮扩散情况。方法:采用Franze扩散池,进行小鼠离体皮肤渗透扩散试验,比较其透皮扩散特征。结果:麝香酮HP-β-环糊精分子包合物以及脂质体后的经皮渗透速率明显大于麝香酮,麝香酮β-环糊精包合物则较低。结论:麝香酮HP-β-环糊精包合或脂质体化后能够促进麝香酮的经皮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脂质体 包合物 透皮扩散 经皮渗透 β-环糊精 离体皮肤 载体 扩散池 速率
下载PDF
藏药八味秦皮丸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和麝香酮的定量测定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苏阳 陈佳正 +1 位作者 李晓英 韩泳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4-988,共5页
目的建立八味秦皮丸(秦皮、针铁矿、草莓、多刺绿绒蒿、寒水石、美丽风毛菊、朱砂、麝香)质量标准中的定量测定项。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27... 目的建立八味秦皮丸(秦皮、针铁矿、草莓、多刺绿绒蒿、寒水石、美丽风毛菊、朱砂、麝香)质量标准中的定量测定项。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27∶73);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344.4 nm。采用气象色谱法测定麝香酮,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载气为氮气(99.99%);检测器温度为250℃;分流比为40∶1;程序升温150℃开始以10℃/min速度升温至170℃保持4 min,然后以15℃/min速度升温至230℃保持5 min。结果秦皮甲素、秦皮乙素进样量分别在0.200~2.502μg、0.120~1.50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1%、100.38%,RSD分别为0.65%、0.87%(n=6);麝香酮进样量在15.20~15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为0.74%(n=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八味秦皮丸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麝香酮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味秦皮丸 秦皮甲素 秦皮乙素 麝香酮 HPLC GC
下载PDF
~3H-麝香酮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中药麝香芳香开窍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4
18
作者 莫启忠 宫斌 +4 位作者 茅惠明 王菊美 徐莲英 戴荣兴 陶建生 《中成药》 CAS 1984年第7期1-4,共4页
为研究麝香芳香开窍机理,我们以其主要有效成分麝香酮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了~3H-麝香酮经灌胃和尾静脉注射两种途经进入小白鼠的体内过程,研究~3H-麝香酮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途径及代谢定位。初步证实:两种给药途径,均有吸收速度... 为研究麝香芳香开窍机理,我们以其主要有效成分麝香酮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了~3H-麝香酮经灌胃和尾静脉注射两种途经进入小白鼠的体内过程,研究~3H-麝香酮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途径及代谢定位。初步证实:两种给药途径,均有吸收速度快、分布广、排泄快,和能迅速透入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蓄积量相对高,蓄积时间较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蓄积量 芳香开窍 小白鼠 中枢神经系统 灌胃给药 尾静脉注射 血脑屏障 中药
下载PDF
麝香酮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瑾翡 王宁生 +1 位作者 陆惠文 黄天来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用SE -54石英毛细管柱 ( 0 .2 5mm× 30m) ,FID检测器 ,以高纯氮为载气 ,异补骨脂素为内标 ,定量测定口服麝香酮后不同时间内大鼠血中和脑组织中麝香酮浓度 ,探明其体内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麝香酮在大鼠体内的血浆浓度 -时间过... 用SE -54石英毛细管柱 ( 0 .2 5mm× 30m) ,FID检测器 ,以高纯氮为载气 ,异补骨脂素为内标 ,定量测定口服麝香酮后不同时间内大鼠血中和脑组织中麝香酮浓度 ,探明其体内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麝香酮在大鼠体内的血浆浓度 -时间过程、脑组织浓度 -时间过程均可用具吸收的二房室模型来描述 ;麝香酮血浆的Ka =1 .66h- 1,α =0 .58h- 1,β =0 .4 5h- 1,T1/ 2 ( β) =1 .53h ,T1/ 2 (α) =1 .1 9h ,T1/ 2 (吸收 ) =0 .4 2h ,表观Tmax=1 .5h ,表观Cmax=3.1 4mg/L ;麝香酮脑组织Ka =1 .2 8h- 1,α =0 .74h- 1,β =0 .56h- 1,T1/ 2 ( β) =1 .2 4h ,T1/ 2 (α) =0 .94h ,T1/ 2 (吸收 ) =0 .54h ,表观Tmax=1 .5h ,表观Cmax=2 .37mg/ g。表明麝香酮口服给药后很快进入血液 ,透过血脑屏障很快进入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药代动力学 血浆 气相色谱法 中药
下载PDF
麝香酮对血瘀证乳腺癌生长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永惠 常靖 +5 位作者 薛陆军 郭少贤 王瑞 孙烨 夏欣欣 李恩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7-550,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酮对血瘀证裸鼠乳腺癌进展的影响。方法构建血瘀证乳腺癌裸鼠模型,用麝香酮[2mg/(kg·d)]灌胃14d后,观察裸鼠的一般状况,计算肿瘤体积及麝香酮的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麝香酮可... 目的观察麝香酮对血瘀证裸鼠乳腺癌进展的影响。方法构建血瘀证乳腺癌裸鼠模型,用麝香酮[2mg/(kg·d)]灌胃14d后,观察裸鼠的一般状况,计算肿瘤体积及麝香酮的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麝香酮可抑制血瘀证裸鼠乳腺癌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麝香酮可有效抑制瘤体生长(抑瘤率为48.03%);麝香酮组VEGF的阳性细胞表达降低。结论在血瘀证裸鼠模型中,麝香酮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VEGF的表达,达到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营养供应,从而影响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麝香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