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7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杏石甘汤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王景会 何雷锋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炎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炎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CT、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儿症状消退,改善机体炎性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头孢他啶 儿童支气管肺炎 炎性指标 安全性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大鼠细菌清除效应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刘奉云 安然 +9 位作者 王睦天 李修齐 刘威威 赵启亮 刘凯 尹延重 孙宏源 常力 张慧琪 刘旻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12-219,共8页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铜绿假单胞菌(PA)肺炎大鼠细菌清除效应及炎症因子和中性粒细胞(PMNs)浸润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24只,采用气管滴注法,建立肺炎模...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铜绿假单胞菌(PA)肺炎大鼠细菌清除效应及炎症因子和中性粒细胞(PMNs)浸润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24只,采用气管滴注法,建立肺炎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肌注头孢他啶,中药组予麻杏石甘汤浓缩煎剂灌胃,中西医结合组采用肌注头孢他啶联合麻杏石甘汤浓缩煎剂灌胃,分4个时点(造模后0、12、24、72 h)处死大鼠,每组每个时点处死6只,取肺组织及腹主动脉血,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肺组织匀浆细菌计数、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外周血PMN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1)造模后各组组内前后时点比较,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肺部炎症均逐渐改善,肺组织细菌计数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时点,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肺部炎症均明显改善,肺组织细菌计数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外周血PMNs计数,模型组和西药组呈持续上升趋势,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组织MPO表达量,模型组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药物干预组均呈下降趋势;72 h时点,药物干预组MPO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炎症因子比较,造模后72 h内,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血清IL-10水平均呈上升趋势,72 h时点,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IL-10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0、12、24 h,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血清TNF-α、IL-8水平均呈上升趋势,24 h后,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TNF-α呈下降趋势,药物干预组IL-8均呈下降趋势,72 h时点,药物干预组TNF-α水平较模型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可促进机体清除PA,减少肺组织PMNs浸润,调节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8、IL-10水平,减轻肺部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 细菌清除 中性粒细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的Meta分析
3
作者 武攀 王雪峰 +1 位作者 黄廷岳 张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麻杏石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1日所发表的联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儿童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单独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 目的 系统评价麻杏石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1日所发表的联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儿童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单独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共涉及1 00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04例,对照组501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总有效率[RR=1.16,95%CI(1.11,1.22),P<0.000 01]、咳嗽消失时间[SMD=-1.60,95%CI(-1.81,-1.39),P<0.000 01]、退热时间[SMD=-1.43,95%CI(-2.04,-0.82),P<0.000 0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SMD=-1.35,95%CI(-1.55,-1.15),P<0.000 01]、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RR=0.41,95%CI(0.18,0.95),P=0.04]。结论 麻杏石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儿童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但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麻杏石甘汤 META分析 儿童
下载PDF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对风热闭肺证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影响
4
作者 王沁怡 陶黎梅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3期440-446,共7页
目的 探究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对风热闭肺证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及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MMP风热闭肺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目的 探究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对风热闭肺证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及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MMP风热闭肺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和对照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比较中药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发热积分、咳嗽积分、咯痰积分和气喘积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和Th17/Treg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106例MMP患者,每组各53例。治疗前,中药组和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和血清Th17/Treg细胞因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中药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中医组发热积分、气喘积分、咳嗽积分、咳痰积分、血清INF-γ水平和血清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FVC、FEV1、PEF、IL-4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MMP患儿可调节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提高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风热闭肺证 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 TH1/TH2平衡 Th17/Treg平衡
原文传递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雪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0-0113,共4页
探究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纳入60例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对照组(30例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 探究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纳入60例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对照组(30例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效果显著,适合在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千金苇茎汤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热壅肺型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应用
6
作者 闫妍 王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8-50,共3页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且病情反复,如未及时救治可诱发肺气肿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文...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且病情反复,如未及时救治可诱发肺气肿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文章从药物组成、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原文传递
麻杏石甘汤对风热郁肺证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华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0-342,共3页
目的考察麻杏石甘汤对风热郁肺证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疗程5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定量总积分、相关症状(热证、咳嗽、... 目的考察麻杏石甘汤对风热郁肺证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疗程5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定量总积分、相关症状(热证、咳嗽、气喘、肺啰音、咳痰)消退时间、肠道菌群(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症状消退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定量总积分降低(P<0.05),大肠杆菌减少(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风热郁肺证小儿肺炎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加快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常规治疗 小儿肺炎 风热郁肺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联合布地奈德与氨溴索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疗效
8
作者 邓慕贞 张智敏 +2 位作者 张海霞 刘爱娟 刘俭青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布地奈德于氨溴索治疗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疗效及对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5)。观察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布地奈德于氨溴索治疗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疗效及对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5)。观察组患者给与麻杏石甘汤联合布地奈德与氨溴索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与布地奈德和氨溴索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两组患儿疗效、恢复进度(退热、止咳、气促消失及肺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00%vs.63.64%,P<0.05);退烧、气促消失、肺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及外周血PLT水平及PDW低于对照组(P<0.05);MPV高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布地奈德与氨溴索治疗可有效改善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及细胞免疫应答,降低血液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布地奈德 氨溴索 小儿气管肺炎 疗效 细胞免疫 血小板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对肺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影响的关联分析研究
9
作者 赵珈瑶 白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目的 探索肠道菌群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雾化吸入法制备大鼠肺炎损伤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检测动物肠内容物,分析麻杏石甘汤干预后动物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变化;以组学和高通量映射的KEGG通路... 目的 探索肠道菌群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雾化吸入法制备大鼠肺炎损伤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检测动物肠内容物,分析麻杏石甘汤干预后动物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变化;以组学和高通量映射的KEGG通路为核心,联合分析代谢组和高通量测序结果。结果 经麻杏石甘汤治疗后,动物肺组织肺损伤情况显著好转。在肠道内容物中,优势菌种有Staphylococcaceae、Gemellaceae、Lactobacillaceae等,含量显著上调的代谢产物有芥酸、琥珀酸半醛、二十碳二烯酸等。其中Veilonella、Aerococcus等菌与磷酸氨基甲酸、琥珀酸半醛、维生素D2、棕榈酸、马来酸等相关性较为显著。结论 麻杏石甘汤可以缓解肺组织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通过肠道菌群调节棕榈油酸、马来酸、磷酸、1-甲基组氨酸、3-脱氢莽草酸等代谢产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肺损伤 肺胃内应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辅助西医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陈宏睿 陈再创 +1 位作者 许柏华 李颖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辅助西医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150例痰热闭肺证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辅助西医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150例痰热闭肺证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西医组给予西医治疗,汤剂组给予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辅助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评估两组中医症状评分的差异,检测两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MP-RNA病菌量及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8、CXCL9、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23的水平。结果 汤剂组的退热、止咳及水泡音消失时间、肺部影像学吸收时间分别为(2.05±0.68)、(6.69±1.21)、(10.12±1.89)、(15.24±2.61) d,均短于西医组[(3.89±1.54)、(8.14±1.45)、(13.64±2.13)、(18.52±3.4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发热、咳嗽、气喘、咳黄黏痰等主要症状评分和面赤口渴、口唇发绀、烦躁不宁、咽喉肿痛等次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汤剂组治疗10 d后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BALF中MP-RNA病菌量均较治疗前改善,汤剂组治疗10 d后BALF中MP-RNA病菌量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CXCL8、CXCL9、WBC、ESR、CRP、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汤剂组治疗10 d后上述指标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辅助西医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可促进症状和体征的消退,减少BALF中MP-RNA病菌量,可能与降低CXC趋化因子配体、WBC等指标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痰热闭肺证 CXC趋化因子配体 肺泡灌洗液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临床分析
11
作者 魏金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将乐县中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将乐县中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10例),对照组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患者总有效率、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呼气峰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胸部X线渗出性完全吸收占比高于对照组,吸收70%、吸收50%、吸收30%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发热退却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炎症因子水平,发热、咳嗽、咳痰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可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通气情况,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疾病症状,有效率高,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温肺热病 痰热壅肺证 麻杏石甘汤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辅治重症肺炎风热闭肺证临床观察
12
作者 范丽萍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辅治重症肺炎风热闭肺证的效果。方法:7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用常规抗感染及化痰治疗,试验组加用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辅治重症肺炎风热闭肺证的效果。方法:7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用常规抗感染及化痰治疗,试验组加用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银翘散辅治重症肺炎风热闭肺证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风热闭肺证 麻杏石甘汤 银翘散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3
作者 霍雪宾 叶海燕 +4 位作者 宋欢 李鹏 韩萍 胡海波 陆学超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82-86,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10月有关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慢阻肺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 目的:通过Meta分析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10月有关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慢阻肺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有6项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总计443例患者(试验组221例,对照组222例)。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试验组)显著提高总有效率[OR=6.64,95%CI(2.45,17.98),P<0.00001];改善咳嗽[MD=-1.09,95%CI(-1.21,-0.97),P<0.00001]、喘息[MD=-1.18,95%CI(-1.31,-1.06),P<0.00001]、哮鸣音症状[MD=-1.05,95%CI(-1.13,-0.97),P<0.00001];显著提高显著提高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MD=0.44,95%CI(0.34,0.53),P<0.00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MD=5.48,95%CI(3.32,7.64),P<0.00001];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RR=0.79,95%CI(0.43,1.45),P=0.45]。结论: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可提高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清金化痰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喘嗽临床观察
14
作者 贺志敏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980-983,共4页
目的 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痰热闭肺证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许昌市立医院就诊的痰热闭肺证肺炎喘嗽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 目的 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痰热闭肺证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许昌市立医院就诊的痰热闭肺证肺炎喘嗽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3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并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个疗程后,观察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喘嗽、退热、肺部湿啰音消失以及胸部X线片病变吸收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3个疗程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1 min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值流速(PEF)、CD4^(+)、CD4^(+)/CD8^(+)、IgA、IgM、IgG均高于对照组,其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疗效显著,可改善肺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免疫球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喘嗽 麻杏石甘汤 阿奇霉素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联合噻托溴铵对AECOPD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涛 王玉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红蓝球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75例,噻托溴铵治疗... 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红蓝球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75例,噻托溴铵治疗)和观察组(75例,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肺活量(VCmax)、最大通气量(MVV)及6 min步行试验(6MWT)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联合噻托溴铵治疗AECOPD患者可快速改善肺功能指标,降低呼吸困难指数及气道炎症生化指标水平,以此取得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麻杏石甘汤 千金苇茎汤 噻托溴铵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肺病高热患者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冼雪梅 邵景天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肺病高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江门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100例肺病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肺病高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江门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100例肺病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多西环素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相关炎症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肺病高热患者较单一使用多西环素具有明显优势,能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降低相关炎症指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多西环素 肺病 高热 炎症指标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17
作者 龚莹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4-0077,共4页
分析风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患儿接受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疗效。方法 83例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小儿肺炎喘嗽患儿为样本,中医辨证为风热闭肺型,随机分组,麻杏石甘汤纳入A组,西药纳入B组。结果 A组肺炎喘嗽症状消退时间均较B组短,P&l... 分析风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患儿接受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疗效。方法 83例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小儿肺炎喘嗽患儿为样本,中医辨证为风热闭肺型,随机分组,麻杏石甘汤纳入A组,西药纳入B组。结果 A组肺炎喘嗽症状消退时间均较B组短,P<0.05;A组肺炎喘嗽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均较B组低,P<0.05;A组肺炎喘咳患儿WBC、NEUT、CRP等炎症指标均较B组低,P<0.05。结论 肺炎喘嗽患儿接受麻杏石甘汤治疗,可抑制炎症,还可缩短肺炎喘咳病症时间,高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喘嗽 麻杏石甘汤 疗效 症状
下载PDF
西药结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邪热壅肺型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探讨
18
作者 胡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34-0037,共4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邪热壅肺型患者应用西药结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时间在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期间,实验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邪热壅肺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 社区获得性肺炎邪热壅肺型患者应用西药结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时间在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期间,实验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邪热壅肺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入组病人30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西药治疗及西药结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将炎症指标、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效果作为两组临床效果的对比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炎症指标、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邪热壅肺型患者采用西药结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能够提高病人的康复速度,并且在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等方面作用相对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药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 邪热壅肺型 临床指标 加味麻杏石甘汤
原文传递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老年人肺炎临床研究
19
作者 魏浏佳 李严严 +1 位作者 黄秋霞 曹秋彩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肺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100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麻杏石... 目的:观察老年人肺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100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单独治疗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单独治疗),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炎症因子、机体感染程度、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质量、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均低于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PR)水平低于单独治疗组、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系统评分(APACHEII)均低于单独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水平低于单独治疗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氧分压(PO_(2))水平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0%(49/5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0.00%(40/50);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体温稳定时间、鼻塞消失时间、流鼻涕消失时间、气急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炎症吸收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均短于单独治疗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肺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单独治疗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麻杏石甘汤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老年人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配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效果观察
20
作者 黄凤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98-0102,共5页
探讨运用麻杏石甘汤配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7-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小儿患者,总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片口服的基础上给与... 探讨运用麻杏石甘汤配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7-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小儿患者,总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片口服的基础上给与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中成药口服;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给与麻杏石甘汤及耳尖放血疗法,总共5日为1疗程;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结论 通过运用麻杏石甘汤配合耳尖放血疗法可有效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患者,提升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放血疗法 小儿感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