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1
作者 李敏 叶毅飞 +10 位作者 李永福 谢海燕 李鸿超 李春枝 李希国 李本旺 陈灼均 莫介化 卢伟华 朱燕秋 张险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采集死亡病鱼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鳃丝等组织样品。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命名为DG230920,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综合分析,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肠出血、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脾淋巴细胞稀疏、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变性坏死,鳃见鳃丝脱落、出血。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为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仅≤0.25 mg·mL^(-1);其次是厄他培南,最低抑菌质量浓度≤0.5 mg·mL^(-1)。结果表明,黄唇鱼发病原因可能是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分离菌株遗传序列稳定,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研究提示,应加强黄唇鱼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防治,选用敏感药物科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迟缓爱德华氏菌 细菌分离鉴定 病理组织切片 药物敏感分析
下载PDF
池养条件下黄唇鱼幼鱼周年生长特性研究
2
作者 莫介化 刘文瑜 +3 位作者 陆丙乾 卢伟华 陆昌胜 李春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目的】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掌握其早期生长特点,丰富其养殖生物学基础数据,为黄唇鱼人工池塘养殖和繁育提供参考,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黄唇鱼种质资源。【方法】以人工繁育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0+龄幼... 【目的】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周年生长特性,掌握其早期生长特点,丰富其养殖生物学基础数据,为黄唇鱼人工池塘养殖和繁育提供参考,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黄唇鱼种质资源。【方法】以人工繁育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0+龄幼鱼为研究对象,1年内定期测量池塘养殖条件下黄唇鱼幼鱼的体长、体质量等生长参数,分析其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周年生长规律。【结果】黄唇鱼幼鱼平均体长4.56(±0.54)cm、平均体质量10.63(±0.91)g,经365 d的养殖试验,个体生长为平均体长30.22(±4.32)cm、平均体质量1085.73(±328.55)g,体长增长562.16%,日均增长0.07 cm,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08%/d~1.08%/d,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7.83%~14.31%;体质量增加10117.06%,日均增长2.95 g,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68%/d~2.77%/d,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8.53%~33.37%之间;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大于体长的特定生长率和变异系数,肥满度周年变化范围为2.21%~11.18%。黄唇鱼幼鱼周年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m=0.3783L2.2363(R^(2)=0.9705,b=2.2363<3),呈负异速生长;全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L_(T)=1.1918L+0.2809(R^(2)=0.9986),全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_(T)=-0.0002t^(2)+0.159t+4.6652(R^(2)=0.9791),体长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L=-0.0002t^(2)+0.1294t+3.7988(R^(2)=0.9865),体质量与日龄拟合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0.0076t^(2)+0.0618t+28.915(R^(2)=0.9956)。【结论】在人工池塘养殖1年,黄唇鱼幼鱼生长良好,处于负异速生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池塘养殖 生长特性 负异速生长
下载PDF
野生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肌肉和鳔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区又君 廖锐 +1 位作者 李加儿 勾效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3-120,共8页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野生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肌肉和鳔的营养成分。黄唇鱼肌肉和鳔的营养成分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类型。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优于FAO/WHO的理想模式,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野生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肌肉和鳔的营养成分。黄唇鱼肌肉和鳔的营养成分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类型。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优于FAO/WHO的理想模式,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种类齐全。鳔的氨基酸组成较FAO/WHO的理想模式低,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5.90%,高于其他已报道的水产品,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含量丰富,富含鲜味氨基酸;在氨基酸测定中发现了牛磺酸、γ-氨基丁酸、鸟氨酸和羟脯氨酸等4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衍生氨基酸。肌肉和鳔的支/芳值均接近正常人的水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丰富,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分别为1.45和1.51,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钙、钠、钾、镁、铁、铜、锌等元素。结果表明,黄唇鱼肌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肌肉和鳔均属于优质的海产蛋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肌肉 生化组成 氨基酸 衍生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下载PDF
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廖锐 区又君 +1 位作者 勾效伟 李加儿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5-310,共6页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4种鱼的21个形态性状的种间形态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的所有性状差异显著(P...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4种鱼的21个形态性状的种间形态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的所有性状差异显著(P〈0.01),头部性状以及臀鳍条数、脊椎骨数、幽门盲囊数是区别4种鱼的主要性状,黄唇鱼与丁氏馘、大黄鱼、棘头梅童鱼的差异逐渐增大;大黄鱼与黄唇鱼、丁氏馘的差异相当,而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形态差异较小。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4种石首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1%~100%(P1)和98.36%~100%(P2),综合判别率为9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丁氏■ 棘头梅童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下载PDF
黄唇鱼的耳石形态和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区又君 廖锐 +1 位作者 李加儿 勾效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124,148,共3页
研究了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耳石的形态特征和参数。结果表明,黄唇鱼有矢耳石、星耳石和微耳石各1对,矢耳石最大,微耳石最小。矢耳石略呈长方形,前端圆形,后端呈截形,两侧近平行,叶形晶状突多于圆形晶状突和尖形晶状突;星耳石翼... 研究了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耳石的形态特征和参数。结果表明,黄唇鱼有矢耳石、星耳石和微耳石各1对,矢耳石最大,微耳石最小。矢耳石略呈长方形,前端圆形,后端呈截形,两侧近平行,叶形晶状突多于圆形晶状突和尖形晶状突;星耳石翼叶较基叶发达,中央突粗长,约成扇形,其长度约为星耳石长的0.50倍;微耳石略呈锥形。矢耳石、星耳石长度均大于高度,微耳石长度小于高度。矢耳石长高比平均为1.371,星耳石长高比平均为1.332,微耳石长高比平均为0.647。矢耳石长、高与体长的比值分别为0.0479和0.0350。矢耳石和星耳石各具有1个中心核,矢耳石中心核的直径平均为68.15μm,星耳石中心核的直径平均为46.72μm;矢耳石原基的直径平均为11.4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耳石 形态 微结构
下载PDF
采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黄唇鱼幼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被引量:7
6
作者 区又君 廖锐 +1 位作者 李加儿 勾效伟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9-212,共4页
通过矢耳石日轮对采自珠江口的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幼鱼进行日龄鉴定,并据此研究其产卵期和生长特性。黄唇鱼的产卵时间最早为2月8日,最晚是5月17日,产卵期主要集中在3—5月。体长为16.40—26.30 cm的黄唇鱼幼鱼的体长与体重之间... 通过矢耳石日轮对采自珠江口的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幼鱼进行日龄鉴定,并据此研究其产卵期和生长特性。黄唇鱼的产卵时间最早为2月8日,最晚是5月17日,产卵期主要集中在3—5月。体长为16.40—26.30 cm的黄唇鱼幼鱼的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体重生长为匀速生长;体长和体重随日龄的生长关系均以幂函数模型符合程度较好;体长和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55 mm·d-1和1.60 g·d-1,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27%·d-1和0.82%·d-1。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耳石日龄来推算黄唇鱼的产卵期是可行的,并可据此推算其特定阶段的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矢耳石 日轮 产卵期 生长
下载PDF
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鱼或)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区又君 廖锐 +1 位作者 李加儿 勾效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43-147,共5页
运用耳石传统形态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识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耳石形态存在体长效应,矢耳石对4种鱼的判别成功率为9... 运用耳石传统形态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识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耳石形态存在体长效应,矢耳石对4种鱼的判别成功率为94.86%,星耳石对除黄唇鱼以外3种鱼的判别成功率为92.70%;矢耳石和星耳石对除黄唇鱼以外3种鱼的联合判别效果为9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丁氏(或) 棘头梅童 耳石形态 种类识别
下载PDF
黄唇鱼矢耳石的生长特性及与鱼体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区又君 廖锐 +1 位作者 李加儿 勾效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9-192,共4页
研究了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矢耳石的形态参数、生长特性及其与鱼体生长的关系,依据耳石日轮鉴定了日龄。黄唇鱼矢耳石大小与鱼体大小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耳石长半径与体长以及长半径与短半径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耳石重与体质... 研究了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矢耳石的形态参数、生长特性及其与鱼体生长的关系,依据耳石日轮鉴定了日龄。黄唇鱼矢耳石大小与鱼体大小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耳石长半径与体长以及长半径与短半径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耳石重与体质量、耳石重与体长以及耳石厚与体长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矢耳石长半径与体质量、矢耳石重与矢耳石长之间呈显著的指数相关。矢耳石平均生长轮宽度随着日龄的增加有变窄的趋势,表明日龄与平均耳石生长轮宽度之间存在一种负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耳石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黄唇鱼SSR分子标记筛选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彦花 区又君 +2 位作者 温久福 李加儿 周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78-2087,共10页
【目的】筛选出可用于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遗传资源评价及亲缘鉴定的SSR分子标记,为开展其保护遗传学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野生黄唇鱼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TGICL对转录组数据进行聚类去... 【目的】筛选出可用于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遗传资源评价及亲缘鉴定的SSR分子标记,为开展其保护遗传学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野生黄唇鱼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TGICL对转录组数据进行聚类去冗余以获得Unigene,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功能注释分类、代谢通路和SSR特征分析等。【结果】黄唇鱼混合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3.43 Gb数据,经组装并去冗余后获得65047条Unigenes。采用BLAST对组装获得的Unigenes进行七大功能数据库(NR、NT、GO、COG、KEGG、Swissprot和Interpro)注释,结果共有55583条Unigenes被注释(占85.45%)。通过MISA对黄唇鱼的Unigene进行SSR搜索,共检测到29797个SSR位点分布于19664条Unigenes中。SSR位点分布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最主要的重复类型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元(11855个,占39.79%),其次是单核苷酸重复基元(9695个,占32.54%)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6663个,22.36%),而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基元的数量相对较少。二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中重复最多的基序是AC/GT(8355条),在三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中重复最多的基序是AGG/CCT(1866条)。从随机选取的186对SSR引物中,最终筛选出47对扩增稳定性好且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以二核苷酸和四核苷酸重复基元的扩增结果居多。【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能有效筛选出具有多样性的黄唇鱼SSR分子标记,可为黄唇鱼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鉴定和遗传图谱构建等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SSR分子标记 转录组测序 功能注释 多态性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黄唇鱼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彦花 区又君 +2 位作者 温久福 李加儿 周慧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132,共6页
文章利用微卫星标记对珠江口海域19 个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 DNA 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期为黄唇鱼的种质鉴定和保育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29 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2~7 个,等位基因总数为121 个,平均等... 文章利用微卫星标记对珠江口海域19 个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 DNA 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期为黄唇鱼的种质鉴定和保育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29 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2~7 个,等位基因总数为121 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7 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1.060 6~6.056 1,总和为85.205 0。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59 3 和0.597 3。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055 5~0.813 7,平均值为0.542 3,其中19 个位点表现出高度多态性。5 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 平衡(校正P≤0.036)。基因丰富度(Rs)介于2~6.976,总和为119.638。基因多样性(GD)介于0.059~0.856。这些数据显示黄唇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唇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及黏液细胞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彦花 区又君 +2 位作者 李加儿 温久福 周慧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6,共7页
利用石蜡切片、HE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Alician blue and periodic acidSchiff reagent AB,pH 2.5)]染色技术,研究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黏液细胞的分布特征。黄唇鱼食道粗而短,胃呈“卜”形,分... 利用石蜡切片、HE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Alician blue and periodic acidSchiff reagent AB,pH 2.5)]染色技术,研究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黏液细胞的分布特征。黄唇鱼食道粗而短,胃呈“卜”形,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胃与肠的连接处有8条幽门盲囊,肠道在体腔内迂回2个曲折。光镜下观察到消化管管壁由外至内依次为外膜、肌肉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食道肌肉层很厚,黏膜层很薄,未见黏液细胞分布。胃部肌肉层和黏膜层均很厚,黏膜固有层分布胃腺,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幽门盲囊管腔很大,但肌肉层很薄。肠道肌肉层较厚,黏膜皱褶较细长,黏膜上皮细胞间可见圆形的黏液细胞。肝脏内弥散分布胰腺组织,肝小叶内可见大量糖原空泡。AB-PAS染色检测到胃部分布为红色的Ⅰ型黏液细胞;幽门盲囊黏膜上皮分布大量蓝色的黏液细胞,为Ⅱ型黏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检测到大量Ⅱ型黏液细胞,并有少量Ⅰ型黏液细胞。黄唇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黏液细胞分布特征体现了食性与结构功能相协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消化系统 黏液细胞
下载PDF
珍稀黄唇鱼频频现身南澳海域
12
作者 许国 杨映乔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2,共1页
2004年11月中旬至今年2月下旬,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频频现身粤东南澳海域,仅自撞渔网被误捕的就有12条,实为南澳岛50多年来所罕见。
关键词 黄唇鱼 海域 2004年 野生动物 重点保护 南澳岛 误捕
下载PDF
内港捕到大黄唇鱼
13
作者 陈厚信 《海洋渔业》 1984年第3期128-128,共1页
福建省福鼎县桐城区江边乡分别于2月20和21日,在深入沿海海岸30多公里的八尺门内港捕到雌雄性大黄唇鱼各1尾,体重为146和140市斤,在门内港高潮时水深只有10米时,定置网捕获到这2尾鱼的。黄唇鱼为石首鱼科.黄唇鱼属.栖息于水深50... 福建省福鼎县桐城区江边乡分别于2月20和21日,在深入沿海海岸30多公里的八尺门内港捕到雌雄性大黄唇鱼各1尾,体重为146和140市斤,在门内港高潮时水深只有10米时,定置网捕获到这2尾鱼的。黄唇鱼为石首鱼科.黄唇鱼属.栖息于水深50~60米海区。一般体重30~50市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定置网装置 石首 黄唇鱼 沿海捕捞
下载PDF
严打买卖金钱鳘鱼胶保护黄唇鱼及加湾石首鱼
14
作者 吕华当 粤海渔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2期19-19,共1页
新年伊始,中国再次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行为。1月9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和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联合在广州举办“打击非法经营利用黄唇鱼及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专项执法行... 新年伊始,中国再次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行为。1月9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和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联合在广州举办“打击非法经营利用黄唇鱼及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专项执法行动”肩动仪式,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针对非法经营利用黄唇鱼及加湾石首鱼鱼鳔(市场名:金钱鳘鱼胶)的市场清查与宣传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首 黄唇鱼 金钱 保护 买卖 经营利用 加利福尼亚湾
下载PDF
墨西哥黄唇鱼鱼肉胶原肽促进小鼠伤口愈合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来梦婕 陈玉峰 +1 位作者 张英 楚秉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2-278,共7页
以人工增殖放流的墨西哥黄唇鱼肉为原料,经复合酶解得到平均分子量为837 Da的寡肽(Totoaba macdonaldi-meat collagen peptides,TMCP),口服给药探索其对皮肤创伤模型小鼠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取40只体重为(25±2)g的健康雄性ICR小鼠... 以人工增殖放流的墨西哥黄唇鱼肉为原料,经复合酶解得到平均分子量为837 Da的寡肽(Totoaba macdonaldi-meat collagen peptides,TMCP),口服给药探索其对皮肤创伤模型小鼠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取40只体重为(25±2)g的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在其背部制造直径为8.0 mm的皮肤切除型伤口。造模后次日起,分别用低、中、高三个剂量(0.66、1.33和2.0 g/kg·bw)的TMCP和等体积的去离子水(空白对照)连续灌胃14 d。每隔2 d测定伤口愈合率,分别于造模后的第7和第14 d分批处死动物,取伤口边缘皮肤组织,用于HE染色和Masson染色,并进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在第7、14 d时,TMCP三个处理组均优于空白对照组,且中、高剂量组与之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第14 d时,TMCP低剂量组也在伤口愈合率、胶原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表达量指标上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TMCP有效促进了小鼠伤口的胶原表达和组织重塑,有效促进创伤性动物皮肤伤口的愈合,具有作为口服营养保健品开发的潜力,为取鳔后墨西哥黄唇鱼的高值转化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黄唇鱼 胶原肽 皮肤创伤 口服给药 伤口愈合
下载PDF
黄唇鱼声谱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丝雨 张琳玲 +1 位作者 黄洪辉 郭少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2,共9页
文章通过被动声学方法监听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的声音,初步分析了其声谱特征,旨在为黄唇鱼声学无损调查、水下噪声影响分析和发声的生物学行为等物种保护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017年3—5月,用microMARS型声学记录仪对东莞黄唇鱼... 文章通过被动声学方法监听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的声音,初步分析了其声谱特征,旨在为黄唇鱼声学无损调查、水下噪声影响分析和发声的生物学行为等物种保护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017年3—5月,用microMARS型声学记录仪对东莞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室内水族箱和室外2个驯养池中救护驯养的96尾黄唇鱼进行了2个时段、每个时段连续7个昼夜的声学监听。监听到黄唇鱼共发声246次,发出7类声音,分别是类鼓声、咔嚓声、雀鸣声、嗡嗡声、嗒嗒声、嚓咕声和其他声音等。黄唇鱼昼夜发声次数没有明显差异。黄唇鱼发声以类鼓声为主(175次),类鼓声由1~3个脉冲组成,又以单脉冲类鼓声为主(139次)。类鼓声为类正弦波形,能量集中在0~1 000 Hz,声纹与时间轴平行,谱峰中心频率为50~140 Hz。嗒嗒声与类鼓声相似,其能量也集中在0~1 000 Hz,但谱峰中心频率范围为180~190 Hz。嗡嗡声、咔嚓声、雀鸣声和嚓咕声同时包含低频(0~1 000 Hz)与高频(3 000~12 500 Hz)成分。类鼓声时长、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范围分别为67~1 333 ms、35~733 ms和0~1 130 ms,平均值分别为279 ms、70 ms和183 ms;类鼓声时长和脉冲间隔随着声信号脉冲数的增加而增长,脉冲宽度则减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发声行为 声信号 声谱特征
下载PDF
黄唇鱼的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丙乾 陆昌胜 +3 位作者 黄建强 周永东 刘文瑜 蔡焰值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4期100-103,共4页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是中国特有的近海海水鱼类,因受环境因素影响其资源量严重减少,为了保护黄唇鱼资源,在珠江口设立了保护中心进行池塘条件下人工驯化养殖。对黄唇鱼的形态特征、池塘人工驯化养殖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是中国特有的近海海水鱼类,因受环境因素影响其资源量严重减少,为了保护黄唇鱼资源,在珠江口设立了保护中心进行池塘条件下人工驯化养殖。对黄唇鱼的形态特征、池塘人工驯化养殖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唇鱼体呈长的纺锤形,尾柄细长,体侧扁,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腹侧灰白色。体长为体高的3.42倍,为头长的3.3倍,为尾柄长的4.1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31倍;头长为眼径的5.69倍,为眼间距的7.09倍,为吻长的3.78倍,为口裂长的2.87倍。生活水温为6~33℃,摄食水温为18~33℃。年增体重1500~3500 g,最大个体可达90 kg。以鱼和虾、蟹等大型甲壳类为食的肉食性鱼类,幼鱼则以虾的无节幼体为食。亲鱼成熟年龄雄鱼为6龄,雌鱼为8龄;雌鱼绝对怀卵量为每克体重150~170粒,卵径为1.35~1.49 mm,卵淡黄色、漂浮性。产卵水温为1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 形态特征 生态特征 生殖生物学
下载PDF
黄唇鱼白点病和水霉病的防治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少忠 卢伟华 张轶琴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64,93,共2页
黄唇鱼中文学名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英文名Chinesebahaba,别称金钱鲵、金钱鳘、金钱猛鱼、鱼高、黄甘,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图见彩中插2)。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东... 黄唇鱼中文学名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英文名Chinesebahaba,别称金钱鲵、金钱鳘、金钱猛鱼、鱼高、黄甘,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图见彩中插2)。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东莞市在虎门镇设立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目前只见过对黄唇鱼进行驯养的报道,对黄唇鱼病害的研究至今还未见诸报道,对防治黄唇鱼病害的有效药物以及药物对黄唇鱼的敏感性等几乎是空白。笔者有幸接触黄唇鱼,并对黄唇鱼发生的病害进行初步的实验性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防治 水霉病 白点病 有效药物 中国特有种 自然保护区 病害
下载PDF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 (Lin)资源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伟华 叶普仁 《现代渔业信息》 2002年第5期10-14,共5页
本文根据虎门口黄唇鱼资源迅速衰退的情况,进行一年多的调查,对虎门口珍稀野生保护动物黄唇鱼历史及目前的资源状况、衰退原因、保护措施、恢复办法等提出了调查结果和意见。
关键词 黄唇鱼 资源衰退 资源保护 资源恢复 资源调查
下载PDF
野生黄唇鱼救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希国 卢伟华 +4 位作者 张汉霞 路宁宁 刘泽伟 杨志普 陆昌胜 《现代渔业信息》 2011年第4期14-15,35,共3页
本文主要对黄唇鱼救护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改进和完善救护方法,并总结了多年的救护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救护方法,大大提高了黄唇鱼救护的成功率,在近3年中,共救护黄唇鱼380条,成功救护303条,通过改进救护技术,使黄唇鱼的救... 本文主要对黄唇鱼救护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改进和完善救护方法,并总结了多年的救护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救护方法,大大提高了黄唇鱼救护的成功率,在近3年中,共救护黄唇鱼380条,成功救护303条,通过改进救护技术,使黄唇鱼的救护成活率提高了44%,从最初的40%提高到84%,对保护黄唇鱼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救护 驯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