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1篇文章
< 1 2 2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魏丹丹 宋宇涵 +3 位作者 王淇 宿树兰 朱悦 段金廒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53-557,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力健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功能障碍是其关键环节。年龄增长导致RPE复制性衰老,光暴露、香烟暴露等导致RPE压力性早衰,衰老的RPE细胞溶酶体消化能力下降导致脂褐素积累,触发早期AMD的发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力健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功能障碍是其关键环节。年龄增长导致RPE复制性衰老,光暴露、香烟暴露等导致RPE压力性早衰,衰老的RPE细胞溶酶体消化能力下降导致脂褐素积累,触发早期AMD的发生。老化的视网膜内细胞衰老-更新失衡、氧化压力-抗氧化失衡、慢性炎性反应-抗炎失衡、肠道屏障和肠道微生态失衡、促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失衡一系列内稳态失衡进一步促进AMD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衰老
下载PDF
三仁汤联合电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2
作者 张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三仁汤加减联合电针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黄斑视网膜厚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单侧湿性AM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入院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仁汤加减联合电针治疗,2组治疗3个月。比较... 目的探讨三仁汤加减联合电针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黄斑视网膜厚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单侧湿性AM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入院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仁汤加减联合电针治疗,2组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部色素上皮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层(PECCL)厚度、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L)厚度、神经纤维层(MNFL)厚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0.91%(50/55)高于对照组的74.55%(41/55)(P<0.05)。治疗后,试验组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CMT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ECCL、RNL及MNFL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仁汤加减联合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湿性AMD患者视力,降低黄斑视网膜厚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瞻昏渺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三仁汤 电针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基于血清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评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3
作者 高惠红 许晓风 +1 位作者 白晶 刘向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与血清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构建基于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的W-AMD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46例W-AMD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8... 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与血清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构建基于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的W-AMD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46例W-AMD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8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样本血清补体因子,包括C1q、C3、CFB及CFH;血脂成分,包括TC、TG、HDL-C及LDL-C。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W-AMD组与对照组的各项研究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进一步对W-AMD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各项研究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R Studio软件(R 3.6.0),构建基于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的W-AMD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效能。结果W-AMD组与对照组比较,C1q、C3、CFB以及TC、TG、LDL-C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0.05;CFH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W-AMD组中C3与CFB、TC、TG、LDL-C之间,CFB与TC、TG之间,TC与TG、LDL-C之间,以及TG与LDL-C之间存在关联性,P<0.01。应用R Studio软件(R 3.6.0)综合C1q、C3、CFB及TC、TG、LDL-C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W-AMD=-12.835+8.753×CFB+6.098×TG。模型训练集特异性0.758、灵敏度0.843、准确度0.811、阳性预测值0.852、阴性预测值0.746、AUC值0.901;验证集特异性0.630、灵敏度0.909、准确度0.803、阳性预测值0.800、阴性预测值0.810、AUC值0.943。结论W-AMD患者血清补体因子C1q、C3、CFB及外周血脂水平TC、TG、LDL-C均高于健康人群水平,推测与其发病机制相关,有助于寻找治疗靶点;基于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建立的W-AMD预测模型能够准确识别W-AMD,为临床评估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实验室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补体因子 血脂水平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明睛颗粒联合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纤维血管膜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宇 梁丽娜 +3 位作者 高云 陈强 李佳豪 郭惠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观察明睛颗粒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实验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纤维血管膜以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阐释明睛颗粒治疗nAM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中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观察明睛颗粒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实验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纤维血管膜以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阐释明睛颗粒治疗nAM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中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两阶段激光光凝的方法建立实验性nAMD纤维血管膜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BN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抗VEGF组、明睛颗粒(MJKL)+抗VEGF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抗VEGF组: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MJKL+抗VEGF组: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同时予明睛颗粒灌胃。10只BN大鼠不造模,常规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40 d后,采用眼底照相(FP)、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巩膜铺片观察眼底病变形态、病变渗出面积及MD值;组织病理学观察视网膜结构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Collagen-1,Fibronectin,α-SMA,TGF-β1的表达及分布,qRT-PCR法检测Collagen-1mRNA,FibronectinmRNA,α-SMAmRNA和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两阶段激光造模后40d建立纤维血管膜模型;抗VEGF组在病变渗出面积、光密度值(MD)值、病变高度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病变面积及视网膜结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而MJKL+抗VEGF组较抗VEGF组在病变渗出的MD值、病变高度更加降低(P<0.05),病变面积及视网膜结构损伤程度也明显降低。Collagen-1,Fibronectin,α-SMA,TGF-β1的荧光强度中模型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抗VEGF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MJKL+抗VEGF组中Collagen-1,Fibronectin,TGF-β1的荧光强度较抗VEGF组明显降低(P<0.05)。Collagen-1mRNA,FibronectinmRNA,α-SMAmRNA和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中,模型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抗VEGF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MJKL+抗VEGF组均较抗VEG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明睛颗粒联合抗VEGF药物可以通过降低Collagen-1,Fibronectin,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从而较单一应用抗VEGF药物可以更好地抑制实验性nAMD纤维血管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明睛颗粒 两阶段激光诱导 纤维血管膜 TGF-β1 纤维化相关蛋白
下载PDF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孙婉钰 李欣 张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74-377,391,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老年人致盲的常见性眼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MD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根据眼底的不同表现,AMD在可分为2种类型,即干性AMD(dAMD)和湿性AMD(wAMD)。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线药物治疗wAMD已取得显著...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老年人致盲的常见性眼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MD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根据眼底的不同表现,AMD在可分为2种类型,即干性AMD(dAMD)和湿性AMD(wAMD)。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线药物治疗wAMD已取得显著疗效,而dAMD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针对dAMD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补体抑制、神经保护、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抗炎、抗氧化治疗等;中医治疗本病主要从肝、脾、肾出发,病证结合、辨证论治。但目前研究样本量均较小,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中医 西医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运用升清降浊法辨治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6
作者 那爽 吴正正 +3 位作者 刘思言 马若楠 钟莉 严京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62-264,283,共4页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一种引起老年人严重视力下降的退行性病变,在中医学上属“视瞻昏渺”的范畴。临床多认为wAMD是由脾肾亏虚所致,病证多属本虚标实。脾肾气虚导致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液输布障碍、血脉闭阻产...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一种引起老年人严重视力下降的退行性病变,在中医学上属“视瞻昏渺”的范畴。临床多认为wAMD是由脾肾亏虚所致,病证多属本虚标实。脾肾气虚导致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液输布障碍、血脉闭阻产生的痰、湿、瘀等病理产物瘀阻于脉道而发为本病。因此,治疗wAMD应着重以补益脾肾,调整气机、升清降浊为治则。在临床治疗本病时,注重运用升降理论,调补脾肾,调畅气机,畅达气、血、津液,常可达到脏腑清浊调和,目得所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气机 升降理论 升清降浊法
下载PDF
基于病因病机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7
作者 李晓宇 高云 +5 位作者 梁丽娜 陈强 郭育卿 张帅 杨胜平 崔玉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47-252,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骨性关节炎(OA)均为老年常见慢病,是老年退行性改变在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病理表现。最新研究发现AMD与OA发病具有相关性,OA患者发生AMD的风险较高,其机制尚未明确,推测可能与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炎性细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骨性关节炎(OA)均为老年常见慢病,是老年退行性改变在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病理表现。最新研究发现AMD与OA发病具有相关性,OA患者发生AMD的风险较高,其机制尚未明确,推测可能与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炎性细胞、自噬及Wnt、Notch、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有关。从中医病因病机上讲,AMD与OA虽病位与临床表现不同,但二者均为本虚标实之病,与年老肝、脾、肾亏损有关。本文拟从发病危险因素、中医病因病机、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探讨AMD与OA异病中的共病规律,从而为AMD及O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病机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骨性关节炎 异病同治
下载PDF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8
作者 李晓宇 梁丽娜 +2 位作者 李佳豪 高云 陈强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 使用大黄水煎液灌胃联合视网膜光凝建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脾虚证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将24只10周龄BN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光凝组(PG)、大黄联合光凝组(RPG),每组8只。RPG组大鼠予10 mL/kg灌胃大黄水煎... 目的 使用大黄水煎液灌胃联合视网膜光凝建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脾虚证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将24只10周龄BN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光凝组(PG)、大黄联合光凝组(RPG),每组8只。RPG组大鼠予10 mL/kg灌胃大黄水煎液,行右眼视网膜氪激光光凝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PG组仅予氪激光光凝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CG组仅灌胃蒸馏水,均连续干预10 d。记录3组大鼠10 d内的一般情况及表观行为情况;光凝后7 d、14 d活体进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CNV病灶。14 d后取材,计算大鼠脾脏及胸腺指数,间苯三酚法检测血清D-木糖表达,测定血清α-淀粉酶活力;分离大鼠眼球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脉络膜—巩膜的复合体,AF488偶联同工凝集素B4法观察CNV病灶;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果 (1)一般情况及表观行为:RPG组大鼠毛发色泽、四肢肌肉、行动、精神状态等得分持续下降,体质量、体温低于P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体质量)=6.014,P=0.000;t_(体温)=3.125,P=0.005)。(2)脾脏及胸腺指数:3组间大鼠胸腺及脾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D-木糖与α-淀粉酶:PG、RPG组大鼠血清D-木糖水平均低于CG组(t_(PG)=11.270,t_(RPG)=17.990,均P=0.000),且RPG组低于PG组(t=6.72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3组间血清α-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眼底CNV:RPG组大鼠第7天、第14天CNV渗出面积高于PG组(t_(7 d)=2.217,t_(14 d)=2.210,均P=0.032),且灰度值高于PG组(t_(7 d)=3.448,P=0.001;t_(14 d)=2.215,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视网膜形态结构:CG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完整清晰,PG、RPG组视网膜结构破坏,伴有出血、水肿以及新生血管生成,且RPG组较PG组更为显著。(6)视网膜病变面积:RPG组平均病灶面积高于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5,P=0.000)。结论 大黄水煎液灌胃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法可以成功建立脾虚证wAMD病证结合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衰老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9
作者 雷艺(综述) 颜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衰老相关的眼病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尤其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近年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仍然是老年人视力障碍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认为AMD主要由衰老和炎症两方...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衰老相关的眼病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尤其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近年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仍然是老年人视力障碍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认为AMD主要由衰老和炎症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尽管更多的研究聚焦于炎症对AMD的作用,衰老作为其重要相关因素,也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本文就衰老造成的物质堆积、吞噬功能异常、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损伤等与AMD的发生和发展的密切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AMD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BRUCH膜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所致地图样萎缩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博昭 张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99-901,共3页
地图样萎缩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一种中期及进展期表现。由于地图样萎缩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强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最终将丧失中心视力。研究显示,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与地图样萎缩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文章就地图样萎缩的... 地图样萎缩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一种中期及进展期表现。由于地图样萎缩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强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最终将丧失中心视力。研究显示,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与地图样萎缩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文章就地图样萎缩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补体系统在发病进程中的作用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地图样萎缩 补体系统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像模式及应用专家共识(2024)
11
作者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像模式及应用专家共识(2024)》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邵毅 迟玮 张少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7,共11页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改变以外层视网膜萎缩和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增生或萎缩以及黄斑新生血管为主,包括地图样萎缩和湿性AMD,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目前,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的眼底成像模式主要包括彩色眼底照...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改变以外层视网膜萎缩和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增生或萎缩以及黄斑新生血管为主,包括地图样萎缩和湿性AMD,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目前,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的眼底成像模式主要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自发荧光、眼底近红外反射、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等。近年来发展的眼底成像模式包括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炫彩眼底成像、广角照相成像和多光谱成像等,也广泛应用于进展期AMD的成像检查。这些进展期AMD成像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对于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至关重要,并可能会影响相关临床诊疗的时效和成本。目前,进展期AMD成像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成像方案的选择和图像分析算法技术的研究。然而,国内外在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的传统及当代先进的成像模式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就进展期AMD的各种成像模式进行了系统性讨论,在大量临床病例进行大样本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各种成像模式的优缺点,并对每种成像模式在进展期AMD未来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本共识专家组针对进展期AMD诊断和监测的不同阶段,结合经济效益成本分析,提出了各种适用技术的选择方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进展期 地图样萎缩 诊断 视网膜成像检查 共识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及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甜甜 李静 田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0-414,共5页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最常见的病理机制,常导致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尽管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经成为临床主要有效的一线用药,但仍有近50%的病例因SRFi产生的瘢痕而最...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最常见的病理机制,常导致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尽管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经成为临床主要有效的一线用药,但仍有近50%的病例因SRFi产生的瘢痕而最终视力丧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是从人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一类促血管生成因子,目前已证实其参与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以及SRFi形成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未来开发新型诊疗方式提供资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区新生血管 纤维化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蒙药明目十一味丸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3
作者 苏日古嘎 冉琳琳 晓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1-696,共6页
目的:蒙药明目十一味丸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11/2021-1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wARMD患者72例72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眼每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 目的:蒙药明目十一味丸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11/2021-1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wARMD患者72例72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眼每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连续3 mo;联合治疗组3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明目十一味丸(2次/日,15粒/次,3 wk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视网膜中央厚度变化(CMT)及N1、P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5 mo两组患者BCVA(字母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CM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BCVA(字母数)治疗后3 mo(17.42±3.29 vs 14.61±3.14,P<0.001)、治疗后5 mo(19.75±3.25 vs 16.81±2.77,P<0.001)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CMT治疗后3 mo(304.58±53.34 vs 351.94±52.99μm,P<0.001)、治疗后5 mo(274.17±62.26vs 321.78±63.22μm,P<0.05)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 mo N1、P1波r1-r3振幅密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P1波r1-r3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0.05),N1波r1-r3潜伏期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 mo N1、P1波振幅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P1波r1-r3潜伏期较对照组均缩短(P<0.05), N1波r1-r3潜伏期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明目十一味丸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wARMD在改善视力和降低黄斑水肿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明目十一味丸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下载PDF
microRNA在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14
作者 田珍 张甜甜 李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61-566,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一种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进行性死亡,是导致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microRNA(miRNA)是一类调节性短链非编码RNA,能够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一种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进行性死亡,是导致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microRNA(miRNA)是一类调节性短链非编码RNA,能够结合并抑制同一生物途径中的多个基因,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其成为用于探索非渗出性ARMD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理想靶点。既往研究发现非渗出性ARMD的发病机制涉及年龄、遗传、环境、氧化应激、脂质代谢、自噬和免疫等多方面,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miRNA作为非渗出性ARMD的生物标志物在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多种miRNA通过靶向Nrf2、HIF-1α抑制缺氧相关的血管生成信号影响氧化应激;miRNA通过调节脂蛋白的摄取、RPE和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影响脂质代谢,加深了对miRNA在非渗出性ARMD氧化应激、脂质代谢方面的认识,为完善非渗出性ARMD发病机制和进一步预防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MICRORNA 氧化应激 脂质代谢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
下载PDF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5
作者 董婷婷 梁凤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9-424,432,共7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及视功能的进行性眼底疾病。该病的患病人群多在50岁以上,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据研究预测,到2040年,将有2.88亿人受到AMD的影响,其中亚洲可达1.13亿...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及视功能的进行性眼底疾病。该病的患病人群多在50岁以上,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据研究预测,到2040年,将有2.88亿人受到AMD的影响,其中亚洲可达1.13亿人[1]。AMD根据病理变化分为干性(萎缩型)AMD和湿性(新生血管型)AMD两型,其中干性AM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占所有AMD患者的85%~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RPE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景清荷 孔虹雨(综述) 赵晨(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世界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功能退化。RPE细胞功能损害是导致临床相关AMD变化的分子途径中的早期及关键事件。程序性死亡(PCD)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世界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功能退化。RPE细胞功能损害是导致临床相关AMD变化的分子途径中的早期及关键事件。程序性死亡(PCD)在应激反应、体内平衡调节和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各种研究发现,凋亡、焦亡、坏死性凋亡以及铁死亡均可能参与RPE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进而促进AMD的发生和发展。各种死亡通路间可能存在交互或协同作用。本文就RPE细胞凋亡、焦亡、坏死性凋亡、铁死亡及其相关机制在A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AM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 程序性细胞死亡 干扰素
下载PDF
细胞衰老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蔡梦霞 魏婷婷 +1 位作者 朱凌鹏 姚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328,共5页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退行性疾病,各种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衰老变化是AMD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衰老是细胞在某些生理过程中或受到应激性损伤时引发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过...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退行性疾病,各种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衰老变化是AMD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衰老是细胞在某些生理过程中或受到应激性损伤时引发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在AM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衰老的机制及其与干性AMD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干性AMD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 线粒体 溶酶体 炎症
下载PDF
影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应答不良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18
作者 潘海涛 李瑞庄 +1 位作者 张秋丽 陈旭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67-571,共5页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视力不可逆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一线使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治疗wARMD上效果显著。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抗VEGF药物治疗的预后表现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部...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视力不可逆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一线使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治疗wARMD上效果显著。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抗VEGF药物治疗的预后表现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治疗表现出应答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可能与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形态学差异、遗传基因学、全身情况等因素相关。提前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判断其预后,将有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减少过度治疗,从而降低对视网膜损伤的风险。近年来关于治疗应答的研究多集中在眼底形态学、遗传基因学等方面。本文将对影响wARMD不良应答反应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及预后监测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良应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补虚化浊汤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
19
作者 韩治华 吴雪梅 +3 位作者 杨淑焕 吴沂旎 冀璐 安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究补虚化浊汤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黄斑变性(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21年6—12月收治的100例(100眼)nAM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每月1次,连续注射3次;治疗组在... 目的 探究补虚化浊汤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黄斑变性(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21年6—12月收治的100例(100眼)nAM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每月1次,连续注射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虚化浊汤口服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C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Ang-2、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血清Ang-2、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7/50)比78%(39/50),P<0.05]。结论 补虚化浊汤联合康柏西普治疗nAMD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眼底出血和渗血,作用机制可能与联合用药可进一步下调Ang-2、VEGF的表达来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黄斑变性 补虚化浊汤 促血管生成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
作者 李妍 周璠 陈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96-198,F0003,共4页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老年人不可逆的中心视力损害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医暂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在本病治疗的优势及治疗进展,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临床研究、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引起老年人不可逆的中心视力损害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医暂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在本病治疗的优势及治疗进展,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临床研究、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为指导,认为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肝、脾、肾失调,病因病机为精气血亏虚,即肝脾肾亏虚为本,瘀血、痰浊贯穿疾病始终为标,临床常见证型有肝肾不足、脾气虚弱、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通过辨证施治及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优势,但其中医药及中医外治法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机制相关报道较少,为笔者提供了研究方向,在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机制上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中医药 中医外治法 治疗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