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韦企平教授治疗黄斑病变用药规律
1
作者 王锐 龚文心 吴鲁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0期1937-1941,1981,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韦企平教授治疗黄斑病变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韦企平教授治疗黄斑病变的中药处方信息,使用MicrosoftExcel录入数据并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分布以及性味归经,运用IBMSPSS Statistics 26进行系统聚类,运用IBM...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韦企平教授治疗黄斑病变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韦企平教授治疗黄斑病变的中药处方信息,使用MicrosoftExcel录入数据并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分布以及性味归经,运用IBMSPSS Statistics 26进行系统聚类,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13首,药物142味,药物使用频次共计3210次。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高频药物分别是白术、茯苓、陈皮、浙贝母、鸡内金、黄芪、枸杞子、党参、丹参、猪苓。将药物以功效进行分类后,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为补益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解表药。用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用药归经多为脾、肺、肝经。结论韦企平教授临床治疗黄斑病变,除传统内障治肝肾外,常从脾胃论治,主张健脾益气,扶正祛邪,重视调理气机,疏通玄府,通补兼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变 数据挖掘 韦企平 用药规律
下载PDF
病证结合辨治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珂儿 亢泽峰 +3 位作者 孙宏睿 张明明 周雅琪 侯昕玥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38-242,共5页
随着教育压力、近距离工作和电子视频终端设备使用的增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病理性近视发生率也不断上升。与单纯性近视不同,病理性近视眼轴不断增长,终身进展,主要表现为后巩膜葡萄肿以及多种眼底改变,尤... 随着教育压力、近距离工作和电子视频终端设备使用的增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病理性近视发生率也不断上升。与单纯性近视不同,病理性近视眼轴不断增长,终身进展,主要表现为后巩膜葡萄肿以及多种眼底改变,尤其是黄斑区病变严重损伤视功能,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在防治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基于最新的近视性黄斑病变ATN分类系统,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对亢泽峰教授病证结合辨治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诊疗思路进行了总结,认为该病主要从肝、脾、肾论治,其病程较长,病机呈现一定的规律发展,早期肝肾亏虚,气血生化乏源,目络空虚失荣,久病脾虚湿浊内生,成痰或瘀,痰湿“邪阻”于目络,血不养脉,络道亢进,久生“败络”,络损血溢,出现视力损伤,契合近视性黄斑病变的现代医学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黄斑病变 中西医结合 病证结合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病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洁 雷晓军 林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8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102眼)黄斑病变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总体组(102眼, 75例)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51眼, 3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组(21眼, 20例)、新生血管...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102眼)黄斑病变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总体组(102眼, 75例)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51眼, 3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组(21眼, 20例)、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组(17眼, 13例)、其他类型组(13眼, 12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五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ST)和黄斑平均厚度(CAT),并统计康柏西普注射次数。结果 总体组、DME阻、RVO-ME组、其他类型组治疗后的CST水平分别为281(247, 340)、301(257, 354)、(288±87)、247(223, 340)μm,均低于治疗前的374(301, 525)、362(303, 461)、(505±168)、508(316, 57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D组治疗前后C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组、DME组治疗后的CAT水平分别为319(279, 351)、339(309, 364)μm,均低于治疗前的334(290, 390)、347(325, 425)μ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ME组、nAMD组、其他类型组CA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组康柏西普注射次数<3针有54眼(53%), 3~6针有44眼(43%)、>6针有4眼(4%)。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对黄斑病变的治疗是有效的,但是药物价格昂贵,治疗经济负担重,多数患者还是难以坚持按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变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内注射 康柏西普
下载PDF
保留中央凹或标准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柴宛璇 游志鹏 +2 位作者 胡寒英 赵永吉 苏晓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术中保留中央凹(FSIP)或标准内界膜剥除(CMIP)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2000-01-01/2022-0...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术中保留中央凹(FSIP)或标准内界膜剥除(CMIP)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2000-01-01/2022-07-01玻璃体切割术中FSIP或CMIP治疗MTM的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值和改善率、术后全层黄斑裂孔(FTMH)发生率、视网膜中央凹厚度(CFT)变化值、术后中心凹完全解剖复位率。结果:共12篇文献484眼纳入研究,其中FSIP组203眼,CMIP组281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FSIP组患者术后BCVA的变化值(SMD=0.52,95%CI:0.20~0.85,P=0.002)、BCVA改善率(RR=1.50,95%CI:1.22~1.85,P=0.0002)及术后FTMH发生率(RR=0.23,95%CI:0.10~0.54,P=0.0008)优于CMIP组,两组患者CFT变化值(SMD=0.04,95%CI:-0.19~0.26,P=0.75)及术后中心凹完全解剖复位率(RR=1.12,95%CI:0.94~1.32,P=0.20)比较均无差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两种术式解剖改善结果相似,但在改善视觉效果及降低术后全层黄斑裂孔发生率方面,FSIP明显优于CM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 保留中央凹 玻璃体切割术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 META分析
下载PDF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分级及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世玮(综述) 吴强(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7-832,共6页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是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劈裂(MRS)、黄斑裂孔(MH)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MD)等多种病理改变的总称。近年来,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根据外层MRS累及的部位和范围、MTM与后巩膜葡萄肿的关系以及是否发生MH、MD等提...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是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劈裂(MRS)、黄斑裂孔(MH)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MD)等多种病理改变的总称。近年来,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根据外层MRS累及的部位和范围、MTM与后巩膜葡萄肿的关系以及是否发生MH、MD等提出的新的MTM分级方法,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可有效评估病情及预后。MTM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内界膜牵拉及后巩膜葡萄肿产生的垂直及切线方向的牵引力有关。在MTM的自然病程中,多数MRS的形态和视功能保持稳定,劈裂的进展与劈裂的严重程度以及外层视网膜微结构的损害有关。处于进展期、视力明显受损的MTM可行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发生MH和/或MD的MTM可选择黄斑扣带术或联合手术,对于合并长眼轴、后巩膜葡萄肿及玻璃体切割术效果不佳的MTM可选择后巩膜加固术,以达到解除内外向牵引力、复位视网膜的目的,手术效果也与多种因素有关。酶促玻璃体溶解、巩膜交联技术等也为治疗MTM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MTM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进行归类总结,以指导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诊断
下载PDF
基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网状黄斑病变与慢性肾病关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褚哲 任奇 +1 位作者 程璐 程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网状黄斑病变(RMD)与慢性肾病(CKD)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自2019年2—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纳入至少1眼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上存在视网膜下疣样沉积物患者36例7... 目的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网状黄斑病变(RMD)与慢性肾病(CKD)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自2019年2—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纳入至少1眼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上存在视网膜下疣样沉积物患者36例71眼作为RMD组,连续纳入至少1眼确诊为早中期AMD患者29例50眼作为非RMD组,连续纳入双眼眼底正常的志愿者32例64眼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清计算估算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与eGFR,通过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值。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RMD发生的相关因素及RMD与CKD之间的关联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RMD患者eGFR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的关联性。结果RMD组受检者eGFR值为(66.40±27.58)ml/(min·1.73 m^(2)),明显低于非RMD组的(84.40±20.91)ml/(min·1.73 m^(2))和健康对照组的(87.64±22.32)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GFR降低与RMD患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比值比(OR)=0.973,95%置信区间(CI):0.954~0.992,P=0.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关联在eGFR<60 ml/(min·1.73 m^(2))(CKD期)显著(OR=6.482,95%CI:1.543~27.236,P=0.011)。RMD组患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值明显低于非RM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MD组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值与eGFR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38,P>0.05),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eGFR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457,P<0.05)。结论CKD与RMD存在关联性,这种关联可能来源于全身性微循环障碍的混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 肾小球滤过率 慢性肾病 网状黄斑病变
下载PDF
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手术疗效研究
7
作者 沈迎娇 陶继伟 +6 位作者 陈亦棋 张赟 叶昕 华彦婷 张一凡 毛剑波 沈丽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9-716,共8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探讨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的发病机制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MTM患者193例(210眼),其中74眼(35.2%)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剥离术。将患者分为三组:中央凹脱离组(FD)、中心凹劈裂(...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探讨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的发病机制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MTM患者193例(210眼),其中74眼(35.2%)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剥离术。将患者分为三组:中央凹脱离组(FD)、中心凹劈裂(FS)、板层黄斑裂孔(LMH)。根据基线(M0)的中央视网膜厚度(CFT),将FD组分为两个亚组:广泛性FD和局限性FD。观察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CFT、后巩膜葡萄肿高度(PSH)、黄斑前膜(ERM)和ILM脱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后6mo(M6)的BCVA相关因素。结果:M0时,LMH组的ERM发生率更高(r_(s)=0.28,P<0.001),FD组和FS组的ILM脱离发生率更高(r_(s)=-0.25,P<0.001)。玻璃体切除术后,所有眼的CFT和BCVA均明显改善(P<0.001)。与局限性FD相比,广泛性FD组CFT更厚(r_(s)=0.56,P<0.001)、ILM脱离发生率更低(r_(s)=-0.25,P=0.034),鼻侧PSH更高(r_(s)=0.27,P=0.024)。与局限性FD相比,广泛性FD组在M0(P=0.013)和M6(P=0.030)时BCVA更差。M6时BCVA较差的相关因素包括广泛性FD(β=-0.295,P=0.042)和M0时BCVA(β=0.669,P<0.001)。结论:MTM有多种发病机制,其中ILM脱离可能在FD和FS的发展中占主导,ERM可能在LMH的发展中占主导。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离手术可改善MTM患者的功能和解剖疗效。广泛性FD的预后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 发病机制 手术疗效
下载PDF
近视性黄斑病变黄斑结构和微循环的变化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张春侠 王庆旭 +2 位作者 于广委 李娜 王东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52-2058,共7页
目的:观察近视性黄斑病变(MM)黄斑区形态结构和微循环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10/2018-12于眼科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165例189眼,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154例154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理性近视荟... 目的:观察近视性黄斑病变(MM)黄斑区形态结构和微循环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对视力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10/2018-12于眼科检查的高度近视患者165例189眼,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154例154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理性近视荟萃分析(META-PM)分类方法将患者分为M0组(分类0,41眼),M1组(分类1,53眼),M2组(分类2和分类3,52眼),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组(43眼)。所有受检者均进行OCTA检查。对比组间视网膜不同分层形态学参数和微循环指标的差异,形态学参数与微循环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视力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0组、M1组、M2组中心区全层视网膜厚度(FRT),外层视网膜厚度(OR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M2组、mCNV组中心区表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VD)、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D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M0组、M1组、M2组、mCNV组旁中心区FRT、OR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M2组、mCNV组旁中心区内层视网膜厚度(IRT)、SVD、D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M0组、M1组、M2组、mCNV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近视性黄斑病变不合并CNV眼中心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密度与对应的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轴长(AL)、弥漫性或斑片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是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形态学改变早于微循环改变,且外层视网膜厚度改变早于内层视网膜厚度改变。中心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密度与对应的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BCVA的影响因素主要为AL和近视性黄斑病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黄斑病变 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血流密度 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下载PDF
日光性黄斑病变
9
作者 孙心铨 王燕琪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89年第1期37-39,65,共4页
本文报告3例日光性黄斑病变,并复习文献指出日光性黄斑病变的临床表现和各种影响因素。描述了由于波长、曝光时间和功率大小不同,光对视网膜至少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损伤,即电离或机械效应、热效应和光化效应。指出光化效应和热效应的区别... 本文报告3例日光性黄斑病变,并复习文献指出日光性黄斑病变的临床表现和各种影响因素。描述了由于波长、曝光时间和功率大小不同,光对视网膜至少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损伤,即电离或机械效应、热效应和光化效应。指出光化效应和热效应的区别,说明日光性黄斑病变是兰紫光对视网膜光化效应损伤的结果,尤其强调应防止医源性光性黄斑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性黄斑病变 光性黄斑病变 电离效应 热效应 光化效应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分类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士清 文峰 +3 位作者 吴为菊 黄时洲 罗光伟 吴德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类型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征。方法对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88例(125眼)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及FFA,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根据其FFA表现可分为6种类...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类型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征。方法对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88例(125眼)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及FFA,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根据其FFA表现可分为6种类型:(1)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25例36眼,占28.8%;(2)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黄斑病变:22例32眼,占25.6%;(3)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12例16眼,占12.8%;(4)高度近视性Fuchs斑:9例12眼,占9.6%;(5)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14例23眼,占18.4%;(6)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6例6眼,占4.8%.结论根据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FFA进行分类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荧光血管造影术 黄斑病变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和FFA形态学分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彩云 张文芳 +2 位作者 陶明 张婧 周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61例101眼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用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入选者需在同一天内行散瞳眼底检查、OCT及FFA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联合造影(FFA&ICGA)。分析不同类型的OCT及FFA形态学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探讨其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FFA分类的漆样裂纹型在OCT分类的1型中所占比例为57.14%,显著高于新生血管型和黄斑萎缩型(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在OCT分类的2型中所占的比例为67.80%,显著高于漆样裂纹型(18.64%)和新生血管型(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 3型均属于FFA分类的黄斑萎缩型。OCT 1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明显低于2型和3型,而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心凹厚度则明显高于2型和3型。FFA的漆样裂纹型与新生血管型在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上虽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BCVA及中心凹厚度显著低于前者(P<0.05)。漆样裂纹型及新生血管型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黄斑萎缩型,最佳矫正视力则明显高于黄斑萎缩型(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OCT和FFA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结合OCT和FFA的图像特征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提高我们对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的认识,更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黄斑病变情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曦 袁明霞 +2 位作者 信中 谢荣荣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3-856,共4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筛查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黄斑病变情况,并分析黄斑病变类型,以及影响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调查",最终521例受...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筛查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黄斑病变情况,并分析黄斑病变类型,以及影响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调查",最终521例受试者完成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OCT检查黄斑。结果 521例受试者经过筛查分为2组,其中黄斑正常组503例,黄斑病变组18例,分为5种类型:老年型黄斑(2例),弥漫性黄斑水肿无囊肿(5例),黄斑囊样水肿(6例),牵引性黄斑水肿(3例),浆液性视网膜脱离(2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P=0.024),餐后2 h血糖(OGTT-2 h PG)(P=0.029),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P=0.024)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P=0.044)是黄斑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黄斑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是黄斑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黄斑病变患者的黄斑显著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黄斑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2型糖尿病黄斑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中宁 黄杜茹 +3 位作者 尹东明 张良 黎爱莲 陈重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病变与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100、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进...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病变与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100、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83例糖尿病病人中,有黄斑病变患者35例。在16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中,有黄斑病变病人数12例,较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多(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与血浆总胆固醇(β=-313,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4077,P<005)和神经病变(β=-2655,P<005)呈显著相关,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国内分期)呈显著相关(β=2423,P<001)。结论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与脂代谢紊乱、神经病变和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严格控制血糖、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黄斑病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变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 病人 患者 人中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提示 目的 结论
下载PDF
黄斑病变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一宁 郑红 +2 位作者 常宝琴 曹燕 陈建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目的:观察黄斑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穴mERG雪特点,探讨mERG在黄斑功能测定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德国罗兰视觉诱发反应成像系统,对黄斑病变71 眼与正常人48眼进行mERG测定,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一阶反应(first orderkernel,FOK)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黄斑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穴mERG雪特点,探讨mERG在黄斑功能测定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德国罗兰视觉诱发反应成像系统,对黄斑病变71 眼与正常人48眼进行mERG测定,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一阶反应(first orderkernel,FOK)比较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a波和b波的平均反应密度值和潜伏期,并观察其三维图的改变。结果:黄斑病变患者1~3环a、b波平均反应密度下降,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差异。5、6环平均反应密度下降,无显著差异。1~6环a、b波平均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三维图形上主要特征为中心凹及黄斑振幅明显降低,严重者反应呈平坦。结论:mERG能客观地对黄斑病变局部视网膜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是评价黄斑病变的一种有效客观检测手段,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客观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变 视网膜部位 一阶反应 FOK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功能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黄斑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谢娟 王瑞姝 +2 位作者 张素华 钱军 江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68-269,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5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视力不良的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其图像特征。结果:15眼表现为黄斑水肿,...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5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视力不良的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其图像特征。结果:15眼表现为黄斑水肿,视网膜厚度增加;12眼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9眼表现为黄斑区增生膜形成,其中8眼伴有神经上皮水肿增厚;9眼表现为黄斑区裂孔形成,其中6眼为全层裂孔,3眼为板层裂孔;5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未发现明显异常,其中2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局部连续性中断。结论:OCT技术提供了黄斑区视网膜解剖结构改变的重要信息,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病变的早期确诊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变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 光相干断层扫描 白内障超声乳化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视网膜色素上皮 图像特征 60岁以上 视网膜厚度 黄斑 OCT技术 眼表现 CT检查 视力不良 黄斑水肿 结构改变 早期确诊 膜形成
下载PDF
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晓红 阴正勤 +3 位作者 王一 张敏芳 李世迎 杨红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366-1367,共2页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区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ZeissOCT 3A黄斑区扫描程序 ,对观察组 2 1例 36只眼 ,以视物变形、变暗 ,复视 ,近期视力下降为主诉症状的高度近视患者 ,以及对照组 11例 2 1只眼为无主诉症状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对照...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区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ZeissOCT 3A黄斑区扫描程序 ,对观察组 2 1例 36只眼 ,以视物变形、变暗 ,复视 ,近期视力下降为主诉症状的高度近视患者 ,以及对照组 11例 2 1只眼为无主诉症状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的眼轴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有主诉症状组 :主要表现为黄斑裂孔 2例 2只眼 ,玻璃体后脱离 3例 4只眼 ,视网膜前膜 2例 2只眼 ,视网膜劈裂 2例 3只眼 ,黄斑区视网膜浅脱 (局限性色素上皮脱离和局限性神经上皮层脱离 ) 5例 7只眼 ,黄斑区CNV4例 6只眼 ,视网膜玻璃体黏连 2例 2只眼 ,眼底后极部OCT扫描异常率为 86 .3% ,未发现异常者 2例 4只眼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以及矫正视力与黄斑区异常OCT表现直接相关。而FFA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者为 14例 2 2只眼 ,异常率仅为 2 6 .3%。无主诉症状组 :仅有 1例 1只眼见黄斑颞侧视网膜前膜。结论 建议对高度近视患者定期采用OCT检测将有助于黄斑病变的早期诊断、选择手术方式以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诊断
下载PDF
两种复方中药制剂联合应用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浩 夏阳 +2 位作者 孙克清 洪海峰 路晓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31-1332,共2页
目的:研究两种中药制剂复方血栓通胶囊及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用药对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64眼)AMD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及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维生素及复方芦丁片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维生素及复... 目的:研究两种中药制剂复方血栓通胶囊及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用药对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64眼)AMD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及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维生素及复方芦丁片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维生素及复方芦丁片,连续服用3个月后,从视力及视觉电生理方面给予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视力提高有效率为79.41%,对照组为43.33%,经四格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及闪光视网膜电流图a、b波的潜伏期均小于对照组,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提高AMD患者视力及视网膜神经传导功能状态,为治疗AMD的安全、有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AMD 复方血栓通胶囊 复方丹参滴丸
原文传递
微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毕燕龙 周祁 +2 位作者 王惠英 王震 荣翱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微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210眼临床确诊为轻至中度的背景型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激光治疗组(90例108眼)和微量激光治疗组(90例102眼)。随访12个月,以三面镜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 目的探讨微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210眼临床确诊为轻至中度的背景型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激光治疗组(90例108眼)和微量激光治疗组(90例102眼)。随访12个月,以三面镜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评估两组光凝前、后黄斑水肿严重程度、渗漏范围和硬性渗出的数量变化,同期进行视力、中心10°静态视野检查。结果术后12个月,传统激光治疗组中48例54 眼(50%)、微量激光治疗组中42例49眼(48%)OCT黄斑区厚度变薄。术后12个月在硬性渗出数量和程度上,传统激光治疗组好转54眼(50%),微量激光治疗组好转48眼(47%)。两组在OCT视网膜厚度、视力、视敏度等方面的改变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量激光与传统激光在治疗背景型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方面的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激光 黄斑病变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闫淑 杜敏 +1 位作者 邵玲 杨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形态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对67例(90眼)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必要时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结果:病理性近视性黄斑...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形态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对67例(90眼)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必要时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结果: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常见表现有表现8种类型:(1)漆裂纹性黄斑病变:12例18眼,占20%;(2)黄斑前膜性黄斑病变:6例9眼,占10%;(3)Fuchs斑性黄斑病变:5例8眼,占8.9%;(4)黄斑出血性黄斑病变:22例28眼,占31.1%;(5)黄斑萎缩性黄斑病变:9例14眼,占15.6%;(6)黄斑劈裂性黄斑病变:6例6眼,占6.7%;(7)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4例4眼,占4.4%;(8)视网膜脱离性黄斑病变:3例3眼,占2.7%。结论:OCT能直观、清晰地显示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形态;FFA能更准确地确定病变的性质,推测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黄斑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血管造影技术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老年黄斑病变患者血清CRP、VEGF与CMT、CNV、IOP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海霞 赵娜娜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对老年黄斑病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黄斑中央区厚度(centre macular thickness,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 ne...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对老年黄斑病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黄斑中央区厚度(centre macular thickness,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CNV)、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水平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50例,均为单眼病变,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予以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研究组25例予以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学指标及眼科指标,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有效率为48.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有效率为8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RP、VEGF指标更低,CMT、CNV、IOP水平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20.0%)与对照组(1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能够降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外周血VEGF、CRP含量,减少CMT、CNV水平,降低眼压,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