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后C_(3)F_(8)与硅油填充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温晓英 杨娜 +3 位作者 张月玲 马伟娜 付燕 耿任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05-809,共5页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_(3)F_(8)填充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01/2022-08就诊于我院的45例45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硅油...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_(3)F_(8)填充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01/2022-08就诊于我院的45例45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硅油组(23例)及C_(3)F_(8)组(2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内界膜剥离后行内界膜填塞、自体血覆盖,硅油填充组行硅油填充,C_(3)F_(8)组行15%C_(3)F_(8)气体填充。两组患者分别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裂孔的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C_(3)F_(8)组、硅油组患者裂孔闭合率为77%、83%(P>0.05),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5%、96%(P>0.05)。C_(3)F_(8)组、硅油组术后视力分别为0.99±0.34、1.22±0.37,C_(3)F_(8)组视力优于硅油组(t=-2.156,P=0.037),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2 mo,两组患者mfERG一阶函数1环(C_(3)F_(8)组114.27±26.37 nV/deg2,硅油组98.08±24.36 nV/deg2)及2环(C_(3)F_(8)组80.45±14.94 nV/deg2,硅油组67.73±15.33 nV/deg2)P1波反应密度较术前(1环P1波反应密度:C_(3)F_(8)组58.13±13.96 nV/deg2、硅油组55.30±10.48 nV/deg2;2环P1波反应密度:C_(3)F_(8)组51.18±8.19 nV/deg2、硅油组47.43±11.97 nV/deg2)明显增加(均P<0.05),C_(3)F_(8)组较硅油组增加明显(P<0.05)。硅油组与C_(3)F_(8)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_(3)F_(8)填充均可促进高度近视MHRD患者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而且在视功能恢复C_(3)F_(8)填充优于硅油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玻璃体切割术 硅油填充 C_(3)F_(8)填充
下载PDF
人羊膜填塞与内界膜翻转填塞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比较
2
作者 王楚翘 周激波 +3 位作者 姚腾腾 王泽淇 高慧芹 汪朝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5例1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PPV,根据术中黄斑裂孔填塞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人羊膜填塞组7例7眼和内界膜填塞组8例9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测定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激光扫描检眼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眼底情况并判定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人羊膜填塞组6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即复位,内界膜填塞组所有术眼均实现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初次手术后,人羊膜填塞组5眼黄斑裂孔闭合,内界膜填塞组8眼黄斑裂孔闭合,2个组间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4.420,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优于术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0.183,P>0.05)。人羊膜填塞组和内界膜填塞组分别有2眼和4眼出现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给予降眼压治疗1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及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MHRD均安全有效,且人羊膜填塞术在伴随复杂的眼底情况时也能保持良好的视网膜解剖学复位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羊膜填塞 内界膜翻转填塞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术与内界膜翻转遮盖术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力及视网膜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唐余 管莉娜 +2 位作者 陈嘉玉 韩爽 张正培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评估内界膜(ILM)翻转遮盖术与ILM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中的效果,观察2种手术方法对黄斑裂孔闭合方式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MH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 目的评估内界膜(ILM)翻转遮盖术与ILM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中的效果,观察2种手术方法对黄斑裂孔闭合方式及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MH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采用ILM剥除术28例(28眼),采用ILM翻转遮盖术26例(26眼),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孔闭合形态及视网膜外层结构。结果术后6个月时,剥除组和翻转组平均视力(LogMAR)分别为0.85±0.25和0.71±0.19,2组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1)=12.67,P1<0.001;t_(2)=11.47,P_(2)<0.001)。术后视力翻转组较剥除组更好(t=2.20,P=0.033)。术后6个月时,剥除组黄斑裂孔(MH)成功闭合24例(85.7%),其中U型闭合11例(45.8%),EZ完整10例(41.7%),外界膜(ELM)完整17例(70.8%);翻转组MH成功闭合24例(92.3%),U型闭合18例(75.05%),EZ完整16例(66.7%),EIM完整20例(83.3%),翻转遮盖组术后U型闭合及EZ、ELM恢复均高于剥除组。结论2种手术方式在提高MH闭合率方面均有有效性,ILM翻转遮盖术更有利于裂孔沿着原有解剖形态愈合,有效恢复术后视网膜外层结构,提高患者预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 闭合形态 视网膜外层结构
下载PDF
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在黄斑裂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高英 郭家勋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在黄斑裂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黄斑裂孔手术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比... 目的探讨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在黄斑裂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黄斑裂孔手术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自我感受负担、疾病认知及应激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身体、情感、经济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手术、预后、出院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可减轻黄斑裂孔患者术后感受负担及手术应激,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护理 黄斑裂孔
下载PDF
基于血流OCT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戚雪敏 高小明 +3 位作者 刘鸿飞 朱益波 范正娟 卓优儿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因黄斑中心凹处全层神经上皮层的缺失造成视力下降、中心暗点和视物变形,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气体填充是治疗IMH的有效方法~([1])。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尽管IMH术后闭合率达到90%以上~...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因黄斑中心凹处全层神经上皮层的缺失造成视力下降、中心暗点和视物变形,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气体填充是治疗IMH的有效方法~([1])。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尽管IMH术后闭合率达到90%以上~([2-3]),视力也得到部分提升,但仍有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不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安蔺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59-0162,共4页
分析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联合眼部训练。结果 ... 分析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联合眼部训练。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术患者进行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训练 综合护理 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力 综合护理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赵玄真 李真 孙书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99-0202,共4页
分析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联合眼部训练;比较两... 分析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眼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78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联合眼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眼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1、3周观察组患者视力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术患者进行眼部训练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训练 综合护理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一例大面积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伴黄斑裂孔病案分析
8
作者 陈洪静 王瑶 秦学维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分析了一则孕妇左眼大面积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伴黄斑裂孔病例,并运用眼科视力、OCT、眼底彩超检查等提供的数据,通过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论文进行佐证。左眼大面积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伴黄斑裂孔诊断明确,相关论文对视网膜... 分析了一则孕妇左眼大面积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伴黄斑裂孔病例,并运用眼科视力、OCT、眼底彩超检查等提供的数据,通过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论文进行佐证。左眼大面积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伴黄斑裂孔诊断明确,相关论文对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伴黄斑裂孔治疗报道多为其他眼病术中偶然发现,未进行针对治疗,术后相关眼部症状得到改善。研究发现,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伴黄斑裂孔病例罕有报道,两者相关性及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 黄斑裂孔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板层黄斑裂孔相关视网膜前增生膜的全层黄斑裂孔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舟 周群 +1 位作者 李轻宸 曹文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伴有板层黄斑裂孔相关视网膜前增生膜(LHEP)的全层黄斑裂孔(FTMH)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的视力改善和解剖学闭合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纳入2018-01/2022-01本院确诊为FTMH患者28例28眼,根据是否有LHEP分为有LHEP组12例1... 目的:观察伴有板层黄斑裂孔相关视网膜前增生膜(LHEP)的全层黄斑裂孔(FTMH)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的视力改善和解剖学闭合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纳入2018-01/2022-01本院确诊为FTMH患者28例28眼,根据是否有LHEP分为有LHEP组12例12眼,无LHEP组16例16眼。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a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孔愈合情况、椭圆体带和外界膜(ELM)连续性、眼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BCVA(LogMAR)有LHEP组为0.80±0.17,无LHEP组为0.92±0.27(t=1.406,P=0.172);术后1a有LHEP组为0.54±0.14,无LHEP组为0.39±0.10(t=3.399,P=0.002)。两组患者术后1a BCVA较术前均显著改善(t_(有LHEP组)=4.029,P_(有LHEP组)=0.001;t_(无LHEP组)=7.445,P_(无LHEP组)=0.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LogMAR)差值有LHEP组为0.27±0.16,无LHEP组为0.52±0.26(t=3.153,P=0.002)。术后1a两组患者裂孔均愈合,愈合率均为100%。有LHEP组20%(2/12)患者椭圆体带闭合,无LHEP组56%(9/16)(P_(椭圆体带)=0.04);有LHEP组25%(3/12)患者ELM闭合,无LHEP组69%(11/16)(P_(ELM)=0.027)。有LHEP组2眼术后发生一过性的眼压升高,无LHEP组3眼。两组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均未并发显著白内障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与无LHEP的FTMH患者比较,有LHEP的FTMH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BCVA提高较小,尽管裂孔愈合,但椭圆体带和ELM闭合率较低,连续性中断持续时间较长,预后需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板层黄斑裂孔相关视网膜前增生膜 玻璃体切除术 板层黄斑裂孔
下载PDF
SD-OCT参数评估黄斑裂孔内界膜撕除术后视力改善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王赟 薛友余 徐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2-1526,共5页
目的:分析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参数评估黄斑裂孔内界膜撕除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5/2021-02于我院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撕除+长效气体填充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分... 目的:分析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参数评估黄斑裂孔内界膜撕除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5/2021-02于我院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撕除+长效气体填充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3mo IMH闭合情况与SD-OCT参数的相关性,并评估影响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术后3mo IMH闭合情况与术前外界膜(ELM)缺损直径呈正相关(r_(s)=0.308,P<0.05),与术前黄斑裂孔指数(MHI)呈负相关(r_(s)=-0.26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HI≥0.5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保护因素(OR=0.691,P<0.05)。结论:SD-OCT可通过检测术前MHI及ELM缺损直径等参数预测手术疗效,对判断视功能改善情况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 黄斑裂孔指数 外界膜缺损直径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玻璃体联合内界膜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的效果
11
作者 张丽娜 黄武 +2 位作者 邵慧 李俊 刘青林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5期836-839,共4页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底径>8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6例底径>8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53眼)采用25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观...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底径>8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6例底径>8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53眼)采用25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观察组53例(54眼)采用25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对比治疗后裂孔闭合率、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BCVA)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裂孔闭合率98.15%(53/54)明显高于对照组裂孔闭合率79.25%(42/53)(χ^(2)=9.599,P<0.05);术前两组BCVA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BCVA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晶状体浑浊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底径>8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提高裂孔闭合率,还能改善患者视力,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黄斑裂孔 大底径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翻转覆盖术 裂孔闭合率
下载PDF
内界膜翻转填塞与内界膜剥除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
12
作者 孙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MHRD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高度近视MHRD患者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术,A组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B组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比两组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及眼压变...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MHRD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高度近视MHRD患者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均行玻璃体切除术,A组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B组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比两组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及眼压变化情况。结果A组黄斑裂孔闭合率高于B组(χ^(2)=5.17,P=0.023);两组视网膜复位率、logMAR BCVA下降幅度及高眼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度近视MHRD患者治疗中,采用玻璃体切除+内界膜翻转填塞手术、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均可有效促进视网膜复位以及视力恢复,但前者可有效提升黄斑裂孔闭合率,可预防视网膜再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翻转填塞 内界膜剥除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王剑 《智慧健康》 2023年第6期201-204,共4页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 MHRD)的疗效。方法 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本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复发性MHRD患者分为50例/组,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 MHRD)的疗效。方法 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本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复发性MHRD患者分为50例/组,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联合14%C3F8气体填充,观察组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对比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logMAR-BCAV值、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黄斑裂孔闭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logMARBCAV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复发性MHRD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方案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填充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内界膜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乐宵 李悦 +1 位作者 张婷 周占宇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1873-1879,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内界膜(ILM)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7月于青岛市立医院眼科中心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ILM翻转覆盖治疗的难... 目的:回顾性分析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内界膜(ILM)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7月于青岛市立医院眼科中心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ILM翻转覆盖治疗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21例(21眼)。手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以上,利用OCT评估患者黄斑裂孔闭合情况,观察手术后ILM瓣膜位置、BCVA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1例患者裂孔闭合率100%,其中U形闭合17眼;V形闭合2眼;W形愈合2眼。患者术前BCVA (logMAR)为1.23 ± 0.55,术后为0.64 ± 0.09,术后BCVA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3, P < 0.01)。术中及随访期间翻转的ILM均在位,重水残留发生率0%,术眼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的ILM翻转覆盖能有效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避免ILM瓣膜滑脱,提高裂孔闭合率,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割术 基底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难治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慧玲 陈凡 卢毅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诊断MHRD并行玻璃体切除(PPV)联合内界膜(ILM)填塞术的患者;其中,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2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诊断MHRD并行玻璃体切除(PPV)联合内界膜(ILM)填塞术的患者;其中,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20例(20只眼)MHRD患者归于对照组(内界膜直接填塞组),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20例(20只眼)MHRD患者归于实验组(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组)。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裂孔愈合及网膜复位情况,有无术后并发症如高眼压等。以术后6个月的检查结果作为最终的疗效结果。结果末次随访结束,所有患者脱离的网膜均复位,MH均闭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高眼压、眼内炎等并发症。末次随访结束,对照组黄斑裂孔I型闭合9只眼(其中U形愈合只眼,V形愈合4只眼),II型闭合11只眼;实验组黄斑裂孔I型闭合16只眼其中U形愈合13只眼,V形愈合3只眼,II型闭合4只眼;两组间MH不同类型愈合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两组术前BCVA(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4);两组术后6个月BCVA(logMAR)较术前均有改善(P<0.001),两组间术后6个月BCVA(logMAR)比较,试验组(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组)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内界膜直接填塞组)(P<0.001)。结论PPV联合重水辅助内界膜填塞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裂孔的I型愈合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内界膜填塞 重水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中医辨治探讨
16
作者 尹奕秀 董志国 +2 位作者 刘新泉 张殷建 王大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8-50,共3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目前主要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切除术治疗,有文献报道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IMH为中医内障眼病,属“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病机与痰湿蕴结、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心脾两虚有关,治疗上临床医家多采用健脾...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目前主要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切除术治疗,有文献报道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IMH为中医内障眼病,属“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病机与痰湿蕴结、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心脾两虚有关,治疗上临床医家多采用健脾、补肺、补肾等方法治疗,现总结IMH的中医治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中医辨证 肺脾肾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预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解剖学预后
17
作者 熊晓忆 游志鹏 +2 位作者 谢平 李灵健 谢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是否可以作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解剖学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经EDI-SD-OCT确诊并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伴人工晶状... 目的 探讨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是否可以作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解剖学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经EDI-SD-OCT确诊并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伴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ILM剥除及硅油填充术的IMH患者63例66眼纳入研究,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患眼裂孔愈合情况分为闭合组和非闭合组。利用频域OCT深度增强成像(EDI-SD-OCT)测量所有患眼的SFCT,记录患眼术前黄斑裂孔最小孔径、基底径,同时记录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FCT与术前临床资料的相关关系,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与术后裂孔闭合相关的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闭合组56眼,非闭合组10眼,裂孔闭合率为84.8%。闭合组和非闭合组患眼的术前SFCT分别为(195.77±55.53)μm和(139.35±26.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P=0.00)。闭合组患眼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者所占比例较非闭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H患眼术前SFCT与年龄、性别、眼别、眼轴长度、黄斑裂孔最小孔径、黄斑裂孔基底径、症状持续时间、术前BCVA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MH术后裂孔闭合与术前SFCT呈显著相关(OR=0.34,P=0.01),与症状持续时间无相关性(OR=0.21,P=0.21)。结论 SFCT是IMH术后裂孔闭合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IMH术后解剖学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 裂孔孔径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激光损伤性黄斑裂孔1例
18
作者 王利萍 王国平 +2 位作者 刘小虎 马萌 段俊国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60-261,272,共3页
激光导致的损伤以眼底视网膜损伤最为严重,损伤可能仅位于视网膜外层,也可累及视网膜全层,表现为视网膜水肿、裂孔、出血、继发黄斑前膜、新生血管等。激光意外照射所致黄斑裂孔临床少见。激光损伤性黄斑裂孔可瞬间形成或随损伤时间的... 激光导致的损伤以眼底视网膜损伤最为严重,损伤可能仅位于视网膜外层,也可累及视网膜全层,表现为视网膜水肿、裂孔、出血、继发黄斑前膜、新生血管等。激光意外照射所致黄斑裂孔临床少见。激光损伤性黄斑裂孔可瞬间形成或随损伤时间的推移而进展,少部分黄斑裂孔可以自行闭合,但大多数黄斑裂孔会一直存在甚至逐渐扩大。因此,激光损伤性黄斑裂孔早期可密切观察,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如全身或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神经营养剂和中药等配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激光损伤 玻璃体手术
下载PDF
颜面向下体位与非面向下体位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闭合影响的Meta分析
19
作者 刘翠红 胡兵 +3 位作者 宋洁 刘欣 徐真真 季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术后颜面向下体位与非面向下体位对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关于颜... 目的系统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术后颜面向下体位与非面向下体位对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关于颜面向下体位与非面向下体位对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本研究共纳入6篇RCT,研究对象共计478例,其中颜面向下体位249例(大裂孔111例,小裂孔138例),非面向下体位229例(大裂孔100例,小裂孔129例),对纳入的数据应用RevMan5.4进行分析,主要指标包括黄斑裂孔总体闭合率和基于黄斑裂孔大小的亚组分析。结果颜面向下体位组的总体黄斑裂孔闭合率显著高于非面向下体位组(OR=0.23,95%CI:0.10~0.52,P<0.001),小裂孔闭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6,95%CI:0.11~1.93,P=0.290),大裂孔闭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CI:0.07~0.47,P<0.001)。结论黄斑裂孔>400μm的患者,采用颜面向下体位可提高裂孔闭合率。直径≤400μm的小裂孔患者,非面向下体位组裂孔闭合率良好,术后需避免仰卧位,无需强制术后面部朝下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体位 颜面向下体位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佩 张静琳 秦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135-142,共8页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剥离是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有效治疗方法。IMH的预后与裂孔大小及病程长短密切相关。直径<400μm的裂孔有自发闭合的可能,>400μm的裂孔很少能够自行闭合,需要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离解除玻璃体黄斑牵...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剥离是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有效治疗方法。IMH的预后与裂孔大小及病程长短密切相关。直径<400μm的裂孔有自发闭合的可能,>400μm的裂孔很少能够自行闭合,需要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离解除玻璃体黄斑牵引,才能达到理想的裂孔闭合率。部分直径>400μm、病程长(6~12个月)的IMH,单纯ILM剥除效果欠佳,常在ILM剥离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气体填充、孔周按摩、自体血填充等手术方式优化治疗效果。但是,有研究者认为ILM剥离会造成视网膜显微结构及视功能损害。近些年ILM剥离技术不断改进,衍生出保留中心凹ILM剥离、向心牵引ILM剥离、根据黄斑裂孔(MH)形状定制ILM剥离、各种类型的ILM瓣等技术,以及ILM磨损、奥克纤溶酶药物治疗等其他方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对视网膜的损害。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临床经验,对ILM剥离治疗IMH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明确不同治疗和手术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为临床上IMH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离术 染色剂 手术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