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产生菌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陈晨 陶泽 +5 位作者 王可 李晴晴 安红玉 卢增慧 李拖平 李苏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5-344,共10页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具备强致肝损伤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的微生物毒素。根据产黄曲霉毒素调节基因aflR、柄曲霉素转甲基酶基因omt-1、杂色曲霉素A脱氢酶基因ver-1分别对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具备强致肝损伤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的微生物毒素。根据产黄曲霉毒素调节基因aflR、柄曲霉素转甲基酶基因omt-1、杂色曲霉素A脱氢酶基因ver-1分别对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引物进行设计,对其建立并优化LAMP体系。结果显示,该文所建立的方法针对aflR、omt-1、ver-1基因设计的引物,黄曲霉菌DNA的检出限分别是1.0×10^(-2)、1.0×10^(-3)、1.0×10^(-4) ng/μL。此体系与黄曲霉及寄生曲霉反应成阳性,与其他菌体反应皆为阴性,该方法耗时短、设备要求低,借助恒温荧光读取设备或根据显色剂颜色变化可在60 min内迅速判定待检菌株是否为黄曲霉毒素产生菌,可满足各机构现场快速高效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产生菌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黄曲霉毒素调节基因aflr 曲霉素转甲基酶基因omt-1 杂色曲霉素A脱氢酶基因ver-1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aflR
2
作者 陈茹 刘钟滨 《细胞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1-434,共4页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在黄曲霉毒素产生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绝大多数黄曲霉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必需。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的启动子中,含有若干真菌转录因子同源物的假定结合位点。AflR蛋白是黄曲...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在黄曲霉毒素产生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绝大多数黄曲霉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必需。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的启动子中,含有若干真菌转录因子同源物的假定结合位点。AflR蛋白是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主要正性转录因子,它调节大多数黄曲霉毒素合成相关基因,也包括其自身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调节基因 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途径 调节基因 相关基因 转录因子 产生过程 结合位点 启动子
下载PDF
黄曲霉菌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变异与黄曲霉毒素产生相关联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茹 刘钟滨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912-916,共5页
为探讨黄曲霉菌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变异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系,收集黄曲霉菌、米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若干株。在有利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条件下培养后,提取各菌株的总RNA,RT-PCR法检测afl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ELISA法检测各菌株产... 为探讨黄曲霉菌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变异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系,收集黄曲霉菌、米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若干株。在有利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条件下培养后,提取各菌株的总RNA,RT-PCR法检测afl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ELISA法检测各菌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的情况。提取各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并测序。应用基因分析软件将不产毒素的黄曲霉菌与产毒黄曲霉菌的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比较,找出不产毒菌株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变异位点。ELISA法和RT-PCR法结果表明,产毒的黄曲霉菌菌株均有明显的aflR基因转录,而在2株不产毒的黄曲霉菌菌株中,一株aflR基因无转录,另一株仅有较低水平的转录。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不产毒黄曲霉菌菌株的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存在如下共同变异位点:-90、-236、-253、-262、-282位。米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B1和aflR基因转录的检测均为阴性,并且其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存在与上述不产毒黄曲霉菌菌株相同的变异位点。寄生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B1和aflR基因转录的检测均呈阳性,并且其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的上述5个位点与产毒黄曲霉菌完全一致。在不产毒素的黄曲霉菌aflR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发现了5个共同变异位点,实验结果提示这些变异位点可能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aflr基因 启动子 序列变异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调节基因
4
作者 王景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年第14期10-11,共2页
美国Tulame大学Chamg等证明寄生曲霉和黄曲霉的aflR基因能调控黄曲霉毒素(AF)
关键词 生物合成调节 黄曲霉毒素 调节基因 生物合成途径 生物合成基因 DNA结合区 寄生曲霉 转化体 电泳迁移率 转译起始
下载PDF
利用PCR-RFLP方法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长坡 常晓娇 +1 位作者 伍松陵 沈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675-3683,共9页
【目的】开发一种精准度高、灵敏性好、简便快捷的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的方法,为粮食储藏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早期预警,为食品工业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为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治提供无毒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生物信... 【目的】开发一种精准度高、灵敏性好、简便快捷的鉴别黄曲霉毒素产毒菌株的方法,为粮食储藏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早期预警,为食品工业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为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物防治提供无毒微生物来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eu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的黄曲霉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关键调控基因aflR及其启动子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进行鉴别分析研究;为进一步验证PCR-RFLP方法对产毒菌株区分结果,利用大豆培养基对上述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菌株产毒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可能产生菌株的aflR高度同源,但启动子和结构基因的部分碱基出现了规律性变异,并导致了限制性酶切图谱中的NheⅠ、PvuⅡ和HincⅡ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改变;通过提取各菌株基因组DNA,PCR扩增得到aflR和启动子序列片段,测序得知片段长度分别为798 bp和515bp;PCR-RFLP鉴定结果表明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aflR启动子片段经NheⅠ酶切后得到176 bp和339 bp 2个片段,不产毒菌株无该限制性酶切位点;试验进一步对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aflR结构基因的分析发现,利用HincⅡ分别处理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aflR的结构基因,可以分别得到3个片段(387、250和161 bp)和2个片段(548、250 bp);利用PvuⅡ分别处理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aflR结构基因,可以分别得到2个片段(652、146 bp)和3个片段(413、239和146 bp);产毒试验表明,米曲霉菌和酱油曲霉菌不产生黄曲霉毒素,PCR-RFLP分析表明不产毒的黄曲霉菌的确丧失了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能力;产生黄曲霉毒素各曲霉菌株之间产毒能力差异显著,不但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总量高低相差几十倍,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组分也不尽相同。【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在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关键基因aflR序列中存在的差异,通过PCR-RFLP方法快速鉴别黄曲霉菌株产毒与否,并且对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两种曲霉进行了区分。黄曲霉毒素产生菌株鉴定方法的开发,将为粮油食品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粮食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与监测提供基于分子水平的新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aflr基因 PCR-RFLP 产毒菌株鉴别
下载PDF
黄曲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毒能力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生瑞 屈凌波 +3 位作者 孙长坡 沈晗 沈瑾 伍松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114,123,共6页
对几株从发霉粮食中分离出的黄曲霉菌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发酵培养和产毒能力的HPLC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分离菌株均为黄曲霉菌株且含有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键基因aflR;黄曲霉菌株之间产毒能力差异巨大:黄曲霉菌株3.440... 对几株从发霉粮食中分离出的黄曲霉菌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发酵培养和产毒能力的HPLC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分离菌株均为黄曲霉菌株且含有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键基因aflR;黄曲霉菌株之间产毒能力差异巨大:黄曲霉菌株3.4408产毒量最高,黄曲霉菌株HDWS产毒量最低,黄曲霉菌株3.2572甚至不产生黄曲霉毒素;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中部分黄曲霉菌株产生4种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黄曲霉菌株HDWH只产生黄曲霉毒素AFB1、AF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aflr基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