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确定复方黄柏液治疗的Ⅲ度烧伤肉芽组织愈合的有效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潜在的药理学机制,并进行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初步验证。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复方黄柏液组...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确定复方黄柏液治疗的Ⅲ度烧伤肉芽组织愈合的有效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潜在的药理学机制,并进行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初步验证。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复方黄柏液组成成分连翘、黄柏、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和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Ⅲ度烧伤”疾病相关靶点。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以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获得了关键的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DiscoveryStudio分子对接分析有效成分化合物与靶蛋白的结合。0.5%的DMSO溶液处理的成纤维细胞记为对照组;槲皮素(40μmol/ml)处理的成纤维细胞记为槲皮素组。采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WB试验检测细胞p-PI3K、p-Akt蛋白。结果:共筛选出74个有效成分,331个作用靶点,AKT1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木犀草素、山柰酚、槲皮素、汉黄芩素、丹皮酚为潜在的候选药物。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复方黄柏液治疗Ⅲ度烧伤中发挥关键作用;分子对接表明槲皮素与AKT1结合最好。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组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均显著降低,p-PI3K、p-Akt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促进Ⅲ度烧伤患者肉芽组织形成的生物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潜在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为复方黄柏液治疗Ⅲ度烧伤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在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84例行TST治疗的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余数分组法分...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在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84例行TST治疗的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余数分组法分为常规组(92例)与坐浴组(92例)。常规组给予创面清洁、换药等常规术后处理,坐浴组联合复方黄柏液坐浴治疗,疗程为2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即术后2 d)、治疗1周、治疗2周时肛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创面水肿评分差异,并在术前及术后8周时,评估排便功能[中文版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PAC-SYM)],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坐浴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肛门VAS评分及创面水肿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坐浴组治疗1周、2周时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8周时,两组粪便性状、直肠症状、腹部症状PAC-SY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坐浴组术后直肠症状、腹部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结论复方黄柏液坐浴治疗可促进直肠黏膜内脱垂TST术后疼痛缓解,减轻术后创面水肿,加速转归。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相火理论研究知母-黄柏药对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知母、黄柏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目的:基于相火理论研究知母-黄柏药对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知母、黄柏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进行交集靶点基因本体论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槲皮素、山柰酚等对ICPP的治疗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治疗的核心靶点为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1、IL-1β等。根据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预测该药对主要通过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ed end-products,AGEs)-AGEs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ICPP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和山柰酚与核心靶点Akt1、IL-6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知母、黄柏配伍治疗ICPP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等有效成分发挥作用,并且与Akt1、IL-6、ESR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Akt1、IL-6、ESR1可能是知母-黄柏药对治疗ICPP的重要作用靶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确定复方黄柏液治疗的Ⅲ度烧伤肉芽组织愈合的有效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潜在的药理学机制,并进行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初步验证。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复方黄柏液组成成分连翘、黄柏、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和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Ⅲ度烧伤”疾病相关靶点。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以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获得了关键的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DiscoveryStudio分子对接分析有效成分化合物与靶蛋白的结合。0.5%的DMSO溶液处理的成纤维细胞记为对照组;槲皮素(40μmol/ml)处理的成纤维细胞记为槲皮素组。采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WB试验检测细胞p-PI3K、p-Akt蛋白。结果:共筛选出74个有效成分,331个作用靶点,AKT1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木犀草素、山柰酚、槲皮素、汉黄芩素、丹皮酚为潜在的候选药物。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复方黄柏液治疗Ⅲ度烧伤中发挥关键作用;分子对接表明槲皮素与AKT1结合最好。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组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均显著降低,p-PI3K、p-Akt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促进Ⅲ度烧伤患者肉芽组织形成的生物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潜在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为复方黄柏液治疗Ⅲ度烧伤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文摘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在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84例行TST治疗的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余数分组法分为常规组(92例)与坐浴组(92例)。常规组给予创面清洁、换药等常规术后处理,坐浴组联合复方黄柏液坐浴治疗,疗程为2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即术后2 d)、治疗1周、治疗2周时肛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创面水肿评分差异,并在术前及术后8周时,评估排便功能[中文版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PAC-SYM)],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坐浴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肛门VAS评分及创面水肿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坐浴组治疗1周、2周时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8周时,两组粪便性状、直肠症状、腹部症状PAC-SY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坐浴组术后直肠症状、腹部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结论复方黄柏液坐浴治疗可促进直肠黏膜内脱垂TST术后疼痛缓解,减轻术后创面水肿,加速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