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磺酸缓解脂质氧化日粮对黄河鲤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负面影响
1
作者 刘丹 米佳丽 +5 位作者 王俊丽 闫潇 秦超彬 杨丽萍 徐歆歆 聂国兴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7-279,共13页
为了探究牛磺酸对脂质氧化饲料饲喂下黄河鲤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先用等量的氧化鱼油(记为OFO)替换基础日粮(记为FO)中的新鲜鱼油,接着将不同含量(0.4%、0.8%和1.2%,质量分数)的牛磺酸分别加入OFO组饲料中(分别记为T0.4、T0.8... 为了探究牛磺酸对脂质氧化饲料饲喂下黄河鲤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先用等量的氧化鱼油(记为OFO)替换基础日粮(记为FO)中的新鲜鱼油,接着将不同含量(0.4%、0.8%和1.2%,质量分数)的牛磺酸分别加入OFO组饲料中(分别记为T0.4、T0.8和T1.2),对初始体重为(8.74±0.01)g的黄河鲤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与FO组相比,OFO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降低。上述所有指标在T0.4、T0.8和T1.2组中均显著高于OFO组。适量牛磺酸可抑制氧化脂质饮食引起的nrf2 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和keap1 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并且显著提高受Nrf2调控的下游转录因子(gr、gpx和sod)的mRNA表达水平。牛磺酸还能缓解氧化脂质饲料引起的肠道消化酶活性、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的降低。另外,OFO组中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条件致病菌丰度明显升高,而有益菌的丰度却有所下降,这些不良现象在牛磺酸组中均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表明,牛磺酸可缓解脂质氧化饲料对黄河鲤造成的生长性能抑制、肠道组织结构破坏、消化功能下降及肠道菌群紊乱等不良影响。结合本研究结果,在氧化脂质饲料中牛磺酸的建议添加剂量为0.4%~0.8%。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牛磺酸对鱼类肠道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牛磺酸 脂质氧化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原文传递
黄河鲤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
2
作者 王延晖 张芹 +4 位作者 王冰柯 张玲 杨兴丽 周晓林 冯建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2,共9页
黄河鲤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鱼类,该类群经过长期的遗传改良后,其基因组上可能存在特定的选择信号,研究这些选择信号是筛选功能基因的重要策略之一。笔者对2个黄河鲤遗传改良群体(豫选黄河鲤新品系和福瑞鲤2号养殖群体)和1个未选育群体... 黄河鲤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鱼类,该类群经过长期的遗传改良后,其基因组上可能存在特定的选择信号,研究这些选择信号是筛选功能基因的重要策略之一。笔者对2个黄河鲤遗传改良群体(豫选黄河鲤新品系和福瑞鲤2号养殖群体)和1个未选育群体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共获得8665728个高质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分型数据,并采用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核苷酸多态性比值和跨群体复合似然比检验检测受到选择的基因组区域。取前5%的位点作为受选择位点,选择在多种方法中检测到重叠的区域作为候选区域,并对其进行基因注释。结果显示,在黄河鲤基因组上广泛存在选择信号,与未选育群体相比,两个遗传改良群体分别有1434和1333个基因受到选择,豫选黄河鲤新品系群体中受选择的基因富集到了细胞发育、心肌收缩、细胞分化、蛋白质糖基化等相关通路上,福瑞鲤2号养殖群体的受选择基因则与胚胎骨关节发育、细胞膜融合、神经递质分泌有关。将两个遗传改良群体混合,与未选育群体相比,检测到2037个基因受到选择,包括Fabp2、Acaca、Acsl、Cpt1基因等,这些基因显著富集在脂肪合成代谢相关的通路上,如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合成、脂肪酸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选育群体中受选择的基因组区域具有特异性,同时检测出与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的重要基因在黄河鲤遗传改良群体中受到选择。试验结果为探索黄河鲤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并有助于促进黄河鲤的基因组选择育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遗传改良 重测序 选择信号 生长性状
下载PDF
贺兰县黄河鲤的气象影响因素分析及浮头预报研究
3
作者 吕巡均 何泉 +2 位作者 李晶 姜志斌 张召妮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44-146,共3页
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并利用2015—2019年贺兰县常信乡区域自动站各气象要素的日数据资料(气温、气压、水汽压)和寇家湖1个鱼塘水产监测设备溶解氧监测等资料,找出影响贺兰县黄河鲤生长发育的气象关键因子,分析溶解氧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 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并利用2015—2019年贺兰县常信乡区域自动站各气象要素的日数据资料(气温、气压、水汽压)和寇家湖1个鱼塘水产监测设备溶解氧监测等资料,找出影响贺兰县黄河鲤生长发育的气象关键因子,分析溶解氧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鲤养殖水体溶解氧与平均气温、气压、水汽压存在密切相关关系,其随温度升高而先增加后减少,与气压成正比,随气压升高而增加。结合黄河鲤养殖气象指标,建立浮头预报的逐步回归模型,并开展黄河鲤浮头预报,以期为黄河鲤养殖过程中有效减少气象灾害损失提供强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气象影响因素 水温 浮头预报 宁夏贺兰
下载PDF
浅谈河套地区黄河鲤保护及开发
4
作者 郝智功 贺培 +5 位作者 张永祥 张振雄 王惠珍 郝宇 张龙 赵佳惠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期5-6,共2页
本文针对河套地区土著鱼——黄河鲤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途径及保障措施。一、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黄河河套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水资源充沛,渔业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环... 本文针对河套地区土著鱼——黄河鲤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途径及保障措施。一、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黄河河套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水资源充沛,渔业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土著鱼——黄河鲤栖息生长的独特优势和品牌形象,当地老百姓都俗称黄河鲤为“红拐子”,家喻户晓的一条鱼寄予人们特殊的感情伴其成长,丰美的佳肴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渔业资源 河套地区 保障措施 保护与开发利用 品牌形象 解决途径 地理环境
下载PDF
三氯生对黄河鲤幼鱼性腺发育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王凡 刘雪琴 +6 位作者 刘飞 冉娜娜 高晓杨 石亚男 朱娜娜 程惠敏 杨瑞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为了探讨三氯生(TCS)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幼鱼性腺分化的分子机制,采用半静态水体暴露法,将体长为7.8~9.9 cm的黄河鲤幼鱼暴露于0(对照)、0.04、0.08、0.16 mg/L的三氯生溶液中42 d,利用RT-qPCR技术检测黄河鲤性腺发育分化相关基... 为了探讨三氯生(TCS)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幼鱼性腺分化的分子机制,采用半静态水体暴露法,将体长为7.8~9.9 cm的黄河鲤幼鱼暴露于0(对照)、0.04、0.08、0.16 mg/L的三氯生溶液中42 d,利用RT-qPCR技术检测黄河鲤性腺发育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雄鱼精巢中,dax1和sox9a基因在0.04 mg/L和0.08 mg/L TCS处理组中均极显著上升(P<0.01),0.08 mg/L处理组中sox9b、dmrt1和foxl2基因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1,P<0.05,P<0.01),nobox基因在0.04 mg/L和0.16 mg/L TCS处理组显著和极显著下降(P<0.05,P<0.01),zp2基因在各TCS处理组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P<0.01),ar和amh基因在各TCS处理组显著和极显著下降(P<0.05,P<0.01);雌鱼卵巢中,sox9b基因在0.04 mg/L和0.08 mg/L TCS处理组均极显著上升(P<0.01),sox9a和dax1基因在0.04 mg/L TCS处理组显著和极显著上升(P<0.05,P<0.01),zp2基因在TCS处理组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foxl2基因在0.04 mg/L TCS处理组显著下降(P<0.05),nobox基因在0.16 mg/L TCS处理组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TCS影响了黄河鲤幼鱼性腺发育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进一步影响其生殖腺的发育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黄河鲤 性腺发育分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槲皮素对黄河鲤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如意 程银峰 +4 位作者 张博洋 景诗源 王冰柯 齐茜 张春暖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14-252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槲皮素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尾初始体重为(26.00±0.50)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T1组)投喂基础饲料...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槲皮素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尾初始体重为(26.00±0.50)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T1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T2组)、100(T3组)、200(T4组)和400 mg/kg(T5组)槲皮素的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T1组相比,T3组和T4组黄河鲤幼鱼终末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T3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且T3组饵料系数最低。以特定生长率为评定指标,根据三次曲线回归模型分析,黄河鲤饲料中槲皮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24.02 mg/kg。2)T3组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与T1组相比,T3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补体3(C3)含量显著提高(P<0.05);T3组血清补体4(C4)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3组和T4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T3组血清LZM活性显著高于T4组(P<0.05)。4)与T1组相比,T3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T3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3组和T4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T2组、T3组和T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槲皮素可提高黄河鲤幼鱼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100 mg/kg添加水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黄河鲤 生长性能 消化酶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下载PDF
基于地标点法的不同黄河鲤群体形态鉴别
7
作者 姜京京 张成锋 +4 位作者 唐永凯 敬小军 李红霞 刘磊 苏胜彦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6,共8页
为了解黄河鲤谱系进化过程中不同群体形态差异,利用地标点法对20世纪70年代标本黄河鲤和现有山东、河南黄河鲤群体形态进行比较。选取19个地标点,通过最小平方和法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为0.998,证明地标点选取有效。通过地标点的重叠... 为了解黄河鲤谱系进化过程中不同群体形态差异,利用地标点法对20世纪70年代标本黄河鲤和现有山东、河南黄河鲤群体形态进行比较。选取19个地标点,通过最小平方和法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为0.998,证明地标点选取有效。通过地标点的重叠效果以及对平均形进行矢量化、网格化处理,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背鳍基部和腹鳍。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在不同黄河鲤群体中共提取34个主成分,通过第1、2主成分绘制散点图,标本黄河鲤群体与其他2个群体无重叠且较集中,河南和山东黄河鲤群体重叠且分散。聚类分析表明,河南、山东群体聚为一支,标本黄河鲤为单独一支。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3.03%,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对前5个相对扭曲主成分得分建立Bayes判别函数,结果显示100%的标本黄河鲤能准确识别。背鳍基部和腹鳍2个位置靠近鱼类传统测量中体高特征值,标本黄河鲤与河南、山东黄河鲤形态差异极显著。综上,标本黄河鲤与河南、山东黄河鲤形态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体高/体长比,而河南和山东黄河鲤形态无明显差异,为探究不同群体黄河鲤谱系在种质利用过程中分化和遗传渐渗时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地标点法 形态差异 群体识别
下载PDF
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的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冰柯 王延晖 +5 位作者 冯建新 吴小军 屈长义 于潇 贺海战 张芹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8-495,共8页
为探讨黄河鲤新品系群体选育过程中相邻世代F_(3)和F_(4)群体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差异,分别从2龄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中挑选10尾进行肌肉营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2龄黄河鲤新品系F_(4)群体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F_(3)群体(... 为探讨黄河鲤新品系群体选育过程中相邻世代F_(3)和F_(4)群体的生长和肌肉营养组成差异,分别从2龄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中挑选10尾进行肌肉营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2龄黄河鲤新品系F_(4)群体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F_(3)群体(P<0.05);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的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F_(3)群体的肌肉粗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F_(4)群体(P<0.05);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F_(3)群体的肌肉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均显著高于F_(4)群体(P<0.05),但F_(4)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却显著高于F_(3)群体(P<0.05);黄河鲤新品系F_(3)和F_(4)群体的肌肉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F_(3)群体的肌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花生一烯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F_(4)群体(P<0.05),而硬脂酸、芥酸、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却显著低于F_(4)群体(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黄河鲤新品系F_(4)群体的体质量、体长、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得到显著提高,体长和体质量分别由299.86mm、605.98g增至326.34mm、778.36g;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49.17%和31.87%增至51.07%和41.52%,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占比由0.45%和1.31%增至0.90%和5.42%,但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却显著下降,由69.15g/kg降至65.34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新品系 群体选育 生长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高糖饲料中添加沙棘粉对黄河鲤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航 闫潇 +4 位作者 杨丽萍 秦超彬 庞鹏 杨博文 聂国兴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125,共15页
为研究沙棘粉对黄河鲤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重约为7.55 g的黄河鲤450尾,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高糖组(HG组)、高糖+0.1%沙棘粉组(G-LSP组)、高糖+0.3%沙棘粉组(G-MSP组)和高糖+0.5%沙... 为研究沙棘粉对黄河鲤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重约为7.55 g的黄河鲤450尾,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高糖组(HG组)、高糖+0.1%沙棘粉组(G-LSP组)、高糖+0.3%沙棘粉组(G-MSP组)和高糖+0.5%沙棘粉组(G-HSP组),开展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与高糖组相比,G-HSP组黄河鲤的增重率(WGR)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黄河鲤血清和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而补充沙棘粉可减轻这些负面影响。高糖饲料抑制了肝胰脏和肌肉中nrf2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了keap1 mRNA的表达水平。沙棘粉对高糖引起的nrf2 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和keap1 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沙棘粉可显著提高受Nrf2调控的下游转录因子(gr、cat、gpx和sod)的mRNA表达水平。此外,添加0.5%的沙棘粉能显著提高血清、脾脏和肠道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活性和白蛋白(Alb)含量。另外,沙棘粉可以恢复因高糖饲料造成的脾脏和肠道中nf-κb、il-1β和tnf-α的mRNA异常表达。研究表明,沙棘粉可以缓解高糖饲料造成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同时促进黄河鲤生长、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结合本研究结果,在饲料中的建议添加剂量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沙棘粉 高糖 抗氧化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
原文传递
不同模型估计黄河鲤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比较分析
10
作者 王延晖 王冰柯 +3 位作者 屈长义 冯建新 常东洲 张芹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7-385,共9页
为精准评估黄河鲤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7对微卫星标记对1个黄河鲤家系混养群体的亲本和子代进行基因分型,利用分型信息进行亲子鉴定后,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算法开展黄河鲤20月龄体质量、体长的遗传参数估计。考虑到可能存在... 为精准评估黄河鲤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7对微卫星标记对1个黄河鲤家系混养群体的亲本和子代进行基因分型,利用分型信息进行亲子鉴定后,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算法开展黄河鲤20月龄体质量、体长的遗传参数估计。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非加性遗传效应,建立和比较分析3种动物模型:模型A只考虑加性效应,模型AM包含加性效应和母本效应,模型AF包含加性效应和全同胞效应。用似然比统计量检验不同模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7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1个,变化为5~11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9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0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71,所有位点表现高度多态性;实际亲子鉴定成功率为96.1%。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模型AM为最优模型,获得黄河鲤选育群体20月龄体质量和体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46和0.41,属于高遗传力;两个性状的母本效应值分别为0.14和0.11;采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分析相关性发现,体质量和体长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均达到高度正相关(0.75~0.85)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河鲤20月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模型中,应考虑母本效应,同时结合相对遗传进展分析,说明以体质量为目标性状可便捷有效地改良黄河鲤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下载PDF
黄河鲤CFH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及对病原类似物的表达响应
11
作者 赵彤 朱雷 +1 位作者 高园园 孔祥会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2,共8页
补体调节因子H(Complement factor H,CFH)为一类重要的补体调节蛋白,在调节补体激活反应和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YR)CFH基因在病原感染中的作用,本文克隆获得了体质量(20±2)g黄河鲤CFH基... 补体调节因子H(Complement factor H,CFH)为一类重要的补体调节蛋白,在调节补体激活反应和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YR)CFH基因在病原感染中的作用,本文克隆获得了体质量(20±2)g黄河鲤CFH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命名为CcCFH),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用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分析其在肝脏、脾脏、头肾、鳃、心脏、皮肤、肠和体肾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腹腔注射100μL浓度为0.2 mg/mL的LPS溶液、100μL浓度为0.2 mg/mL的Poly I:C溶液和100μL生理盐水(对照组)后3 h、6 h、12 h、24 h、48 h和72 h脾脏、头肾和体肾等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CcCFH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2 817 bp,编码939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信号肽和15个CCP重复结构域。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cCFH基因与鲤科鱼类相似性最高。组织分布结果表明:CcCFH基因广泛分布在健康黄河鲤各组织器官中,在肝脏和皮肤中表达量最高。LPS和Poly I:C刺激后,CcCFH基因在脾脏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在刺激后的24 h出现表达峰值;在头肾中呈逐渐上升的表达趋势,在72 h表达水平最高;在体肾中3 h表达水平最高,之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表达趋势。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cCFH基因参与了黄河鲤对病原的响应过程,可能在鱼类抗病原感染的免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CFH 基因克隆 病原类似物 免疫响应
下载PDF
黄河鲤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序列特征、SNP位点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12
作者 王新华 路畅 +2 位作者 徐文彦 齐子鑫 徐梦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3-771,共9页
为探究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ulin-induced gene,INSIG1)在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erus)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候选基因法对黄河鲤生长候选基因INSIG1进行了序列特征分析、组织表达及SNP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 为探究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ulin-induced gene,INSIG1)在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erus)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候选基因法对黄河鲤生长候选基因INSIG1进行了序列特征分析、组织表达及SNP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鲤INSIG1基因全长为4853 bp,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其中cDNA全长为1530 bp,蛋白编码区(CDS)全长为756 bp,可编码251个氨基酸;INSIG1在不同物种间序列保守性较高,黄河鲤INSIG1与金线鲃、斑马鱼和鲫等鲤科鱼类聚为一支;预测黄河鲤INSIG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7674.25,理论等电点为8.09,属于稳定的疏水性蛋白,该蛋白无信号肽,包含6个跨膜结构,蛋白三级结构包含6个α-螺旋和部分无规则卷曲;qRT-PCR分析显示,INSIG1基因在黄河鲤肝、脾、肾、肠、心脏、鳃、脑、肌肉和皮肤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肠和肝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鳃组织中表达量最低;黄河鲤INSIG1基因共鉴定到10个SNP位点,其中g.1854T>C和g.1982A>T 2个SNP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黄河鲤肥满度性状显著相关(P<0.05),其他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未表现出显著关联性。研究表明,INSIG1基因参与了黄河鲤的生长发育过程,其突变位点g.1854T>C和g.1982A>T显著影响了黄河鲤的肥满度,该结果为黄河鲤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可用的分子标记,对于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黄河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胰岛素诱导基因(INSIG1) 组织表达 SNP位点 生长关联性
下载PDF
建鲤与黄河鲤的杂交优势研究及主要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63
13
作者 佟雪红 董在杰 +4 位作者 缪为民 袁新华 王建新 岳春梅 林连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163,共5页
通过比较建鲤Cyprinus carpiovar.及其与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正反杂交子代的体长、体高、体重、生长指标、丰满度、变异系数以及杂交F1的超亲优势率,建立了其生长方程,并对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反交F... 通过比较建鲤Cyprinus carpiovar.及其与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正反杂交子代的体长、体高、体重、生长指标、丰满度、变异系数以及杂交F1的超亲优势率,建立了其生长方程,并对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反交F1在体长、体重和生长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生长和增重最快,其变异系数也最大,需加强选育;建鲤的丰满度始终较高;反交F1在体长、体重上的超亲优势率均高于正交F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子代的体长、体高、体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体长对体重的影响主要为直接效应,而体高对体重的影响主要为间接效应;体长、体高的效应在建鲤中差异不明显,而在杂交F1中,体长的效应远大于体高;剩余项的决定系数很小,说明体长和体高在影响体重的增长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生长性状 杂交子代 杂交优势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福瑞鲤与黄河鲤、建鲤鱼肉品质的比较及影响肉质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吕帆 朱文彬 +1 位作者 王兰梅 董在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4,共7页
为研究福瑞鲤和黄河鲤、建鲤的肉质差异,选取了体质量相近、相同养殖条件下的3种鲤鱼,分析其质构特性、肉色、p H值变化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福瑞鲤剪切力、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指标低于黄河鲤和建鲤,而黏附性高于黄河鲤;水分含量、... 为研究福瑞鲤和黄河鲤、建鲤的肉质差异,选取了体质量相近、相同养殖条件下的3种鲤鱼,分析其质构特性、肉色、p H值变化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福瑞鲤剪切力、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指标低于黄河鲤和建鲤,而黏附性高于黄河鲤;水分含量、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黄河鲤及建鲤(P<0.01),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Ser、Cys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含量较高,Thr含量较黄河鲤、建鲤有很大提升。整体上来说,福瑞鲤鱼肉品质在质构性能和营养价值上要优于黄河鲤和建鲤。而相关性分析表明剪切力、硬度、胶黏性、咀嚼性4项指标均与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两项指标成显著正相关(P<0.05);黏附性与粗脂肪含量成负相关(P<0.05);从12项指标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硬度、剪切力、粗脂肪、粗蛋白为影响肉质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瑞 黄河鲤 质构分析 氨基酸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殷海成 赵红月 +1 位作者 黄进 贾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59-1567,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选择初始平均体重为(35.36±0.46)g的黄河鲤1 920尾,随机分为8组(Ⅰ~Ⅷ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Ⅰ~Ⅳ组为注射抗原的免疫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选择初始平均体重为(35.36±0.46)g的黄河鲤1 920尾,随机分为8组(Ⅰ~Ⅷ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Ⅰ~Ⅳ组为注射抗原的免疫组,Ⅴ~Ⅷ组为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试验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量分别为0(Ⅰ、Ⅴ组)、1.5×1011(Ⅱ、Ⅵ组)、3.0×1011(Ⅲ、Ⅶ组)、4.5×1011CFU/kg(Ⅳ、Ⅷ组)。各组试验鱼在投喂试验饲料28 d后,改喂基础饲料28 d。于免疫后第7、14、21、28、35、42天测定各组试验鱼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42天采用嗜水气单孢菌对各组试验鱼进行攻毒,14 d后统计各组的死亡率,计算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Ⅲ组黄河鲤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其几何平均值为486.7;其次是Ⅳ组,为372.6;再次是Ⅱ组,为234.6;而Ⅰ组最低,为192.8。免疫组黄河鲤均获得了一定的免疫保护率,以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4.5×1011CFU/kg时的免疫保护率最高。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建议添加量为3.0×1011~4.5×1011 CF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黄河鲤 抗原 免疫功能 抗病力
下载PDF
不同地域黄河鲤、建鲤肌肉生化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兵兵 孙海坤 +2 位作者 孙建富 韩雨哲 姜志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40-545,共6页
为给黄河鲤肉质改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采集了陕西新民家鱼原种场、河南郑州黄河鲤鱼良种场养殖黄河鲤和伊洛河花园口段野生黄河鲤,并与养殖范围较广的建鲤品种(采自辽宁丹东英波鸭绿江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了比较分析。应用生化... 为给黄河鲤肉质改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采集了陕西新民家鱼原种场、河南郑州黄河鲤鱼良种场养殖黄河鲤和伊洛河花园口段野生黄河鲤,并与养殖范围较广的建鲤品种(采自辽宁丹东英波鸭绿江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了比较分析。应用生化分析方法对4个鲤群体肌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以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之间水分和灰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黄河鲤群体的粗脂肪含量除郑州良种场群体外,均显著低于建鲤群体,陕西群体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鲤群体(P<0.05)。陕西群体的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和总呈味氨基酸均最高,必需氨基酸含量为陕西群体>伊洛河群体>建鲤群体>郑州良种场群体。建鲤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平均为90.11。郑州良种场群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建鲤群体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酸总量最大的为陕西群体,必需脂肪酸最大的为伊洛河群体。以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进行评价4个鲤鱼群体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氨基酸评分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化学评分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群体 肌肉 营养品质
下载PDF
福瑞鲤与豫选黄河鲤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及亲本间遗传距离分布 被引量:10
17
作者 鲁翠云 张晓丽 +5 位作者 顾颖 李超 董在杰 冯建新 程磊 孙效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1-1098,共8页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鲤鱼(Cyprinus carpio L.)的2个品种福瑞鲤和豫选黄河鲤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并揭示了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3个微卫星标记在福瑞鲤(FR,n=192)和豫选黄河鲤(YX,n=96)中各检测到160个和...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鲤鱼(Cyprinus carpio L.)的2个品种福瑞鲤和豫选黄河鲤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并揭示了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3个微卫星标记在福瑞鲤(FR,n=192)和豫选黄河鲤(YX,n=96)中各检测到160个和131个等位基因。福瑞鲤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矾)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4.559、0.695、0.741和0.702,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豫选黄河鲤的4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分别为3.620、0.665、0.642和0.600。虽然豫选黄河鲤同样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但是Ne、风和PIC均极显著低于福瑞鲤(P〈0.01),说明福瑞鲤的杂交选育背景决定了其较系统选育的豫选黄河鲤具有较多的来源于不同亲本的等位基因;而两者风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豫选黄河鲤种内也保持了较高的遗传杂合度。分别统计福瑞鲤与豫选黄河鲤雌雄个体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两两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呈正态分布。福瑞鲤个体间遗传距离的中间值位于0.8~1.0,占37.39%;而豫选黄河鲤个体间遗传距离中间值位于0.5-0.7,占49.33%0建议福瑞鲤和豫选黄河鲤在家系配组时,选择亲本间遗传距离阈值范围在0.8-1.0和0.5-0.7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瑞 豫选黄河鲤 微卫星 遗传结构 遗传距离
下载PDF
水体铜对黄河鲤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高春生 张光辉 +1 位作者 杨国宇 王艳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9-184,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水体铜对黄河鲤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采用ρ(Cu2+)为0.01,0.05,0.10,0.30,0.50,0.70和1.00 mg/L的试验液分别刺激黄河鲤1,3,5和7 d后,测定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Cu2+对黄河鲤的9...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水体铜对黄河鲤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采用ρ(Cu2+)为0.01,0.05,0.10,0.30,0.50,0.70和1.00 mg/L的试验液分别刺激黄河鲤1,3,5和7 d后,测定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Cu2+对黄河鲤的96 hLC50为1.67 mg/L;低浓度Cu2+(ρ(Cu2+)为0.01和0.05 mg/L)对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且随着ρ(Cu2+)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也越明显(P<0.05);黄河鲤暴露于0.10 mg/L的Cu2+溶液时,鳃组织Na+-K+-ATP酶活性5 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高浓度Cu2+(ρ(Cu2+)为0.30,0.50,0.70和1.00 mg/L)对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着ρ(Cu2+)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也越明显(P<0.05或P<0.01).提示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K+-ATP酶活性对铜的污染均具有指示作用(其中最为灵敏的是鳃组织Na+-K+-ATP酶活性),且存在计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可以用来指示低剂量重金属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鳃组织 肝胰脏 肾组织 NA^+-K^+-ATP酶
下载PDF
水体铜对黄河鲤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高春生 王春秀 张书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57-1162,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水体铜对黄河鲤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0.01、0.05、0.10、0.30、0.50、0.70和1.00mg·L-1Cu2+分别刺激黄河鲤1、3、5、7d后,测定黄河鲤肝胰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水体铜对黄河鲤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0.01、0.05、0.10、0.30、0.50、0.70和1.00mg·L-1Cu2+分别刺激黄河鲤1、3、5、7d后,测定黄河鲤肝胰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黄河鲤暴露于0.01mg·L-1Cu2+溶液时,SOD、CAT和GPx活性及T-AOC高于对照组,其中GPx活性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AOC3、5、7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u2+浓度为0.05mg·L-1时,SOD和CAT活性及T-AOC(P<0.05)达到最大,其中SOD和CAT活性3、5、7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Px活性1d时高于对照组,3、5、7d时低于对照组,其中5、7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u2+浓度为0.10mg·L-1时,SOD活性3、5、7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T和GPx活性及T-AO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0.30、0.50、0.70和1.00mg·L-1)Cu2+抑制了SOD、CAT和GPx活性及T-AOC。结果提示,黄河鲤肝胰脏SOD、CAT和GPx活性及T-AOC对铜的污染均具指示作用,其中最为灵敏的是GPx活性,可以用来指示低剂量重金属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肝胰脏 抗氧化酶 总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徐文彦 郭国军 +2 位作者 齐子鑫 唐国盘 高春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1,共4页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2,7.85,6.97×10-3 mg/L;安全浓度为1.91×10-3 mg/L。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2,7.85,6.97×10-3 mg/L;安全浓度为1.91×10-3 mg/L。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9,3.98,3.53 mg/L;安全浓度为1.23 mg/L。结果表明这两种杀虫药物的安全浓度都接近甚至低于它们在养殖生产中的的使用浓度,所以在养殖生产中应该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阿维菌素 甲苯咪唑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