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早熟高产黄瓜品种“清白”栽培技术要点
1
作者 文守云 刘锟 《农家科技》 2025年第5期32-33,共2页
“清白”黄瓜是重庆三千种业有限公司最新培育而成的优良杂交一代黄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极早熟、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特点,经多地试验示范,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均表现优异,适合绿白黄瓜基地种植推广。
关键词 黄瓜品种 杂交一代 黄瓜新品种 极早熟 黄瓜 试验示范 抗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
下载PDF
生物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与鉴定
2
作者 刘东 潘春清 张艳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93-96,108,共5页
以黄瓜抗病高代自交系D9320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黄瓜霜霉病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表明:酵母文库克隆数为350个,文库滴度为3.5×10^(7)CFU/mL,重组率达到100%,插入片段长度在750~2000bp,平... 以黄瓜抗病高代自交系D9320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黄瓜霜霉病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结果表明:酵母文库克隆数为350个,文库滴度为3.5×10^(7)CFU/mL,重组率达到100%,插入片段长度在750~2000bp,平均片段长度超过1000bp。文库容量和重组率及插入片段大小均说明霜霉病菌和棒孢叶斑病菌胁迫下黄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成功,可用于黄瓜双抗机制互作蛋白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黄瓜棒孢叶斑病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温室黄瓜嫁接种植技术要点
3
作者 周霞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2期26-27,共2页
黄瓜属凉性蔬菜,口感甘甜。在黄瓜生产过程中,由于经常采用自根苗连作,导致土传性病害如枯萎病、白粉病等发生加剧,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嫁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连作障碍对黄瓜植株的影响,并增强其根系的吸收功能,从而显著提升... 黄瓜属凉性蔬菜,口感甘甜。在黄瓜生产过程中,由于经常采用自根苗连作,导致土传性病害如枯萎病、白粉病等发生加剧,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嫁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连作障碍对黄瓜植株的影响,并增强其根系的吸收功能,从而显著提升黄瓜的品质与产量。现将温室黄瓜嫁接种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黄瓜品种选择建议选择“津优358”“博耐”“航瓜绿龙”等黄瓜品种。这些黄瓜品种具有耐密植、高产、口感优良、上市早等特点,特别适宜在青海地区温室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品种 黄瓜嫁接 温室栽培 黄瓜 连作障碍 自根苗 土传性病害 枯萎病
下载PDF
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鉴定、果实长度变异及其分子机制
4
作者 刘紫薇 冯贤波 +2 位作者 赵勤政 夏磊 娄群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同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的果实差异,探究附加系中导入酸黄瓜6号染色体引起黄瓜果实变短的分子机制,为黄瓜近缘野生种优异性状挖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子标记和Oligo-FISH鉴定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同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的果实差异,探究附加系中导入酸黄瓜6号染色体引起黄瓜果实变短的分子机制,为黄瓜近缘野生种优异性状挖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子标记和Oligo-FISH鉴定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中的外源染色体,对栽培黄瓜‘北京截头'(CC3)和不同黄瓜-酸黄瓜异附加系的果实性状进行统计,开展石蜡切片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结果]共鉴定出7种异附加系材料:附加酸黄瓜6号染色体CC-H06、8号染色体CC-H08、9号染色体CC-H09及10号染色体CC-H10的单体附加系;附加酸黄瓜6和10号染色体CC-H06+H10的双单体附加系;附加酸黄瓜6、7和11号染色体CC-H06+H07+H11以及附加酸黄瓜6、7、10、11和12号染色体CC-H06+H07+H10+H11+H12的多单体附加系。表型统计发现,CC-H08、CC-H09和CC-H10的子房和果实长度均与CC3相似,而CC-H06较CC3明显变短,表明酸黄瓜6号染色体导入会引起CC3果实变短。石蜡切片结果显示,CC-H06的果实细胞相对于CC3较大,但细胞数目却明显减少。转录组分析表明,CC-H06中分别有695和2 770个酸黄瓜及CC3来源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玉米素生物合成、二萜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等激素合成通路。RT-qPCR 验证分析与转录组测定结果一致,说明结果真实可靠。[结论]酸黄瓜6号染色体导入会引起CC3果实变短和果实细胞数量减少,CC-H06的果实变短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共同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黄瓜 异附加系(ALL) 果实 转录组
下载PDF
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黄瓜表征对混合酚酸的响应阈值探究
5
作者 孙周平 张宏浩 +6 位作者 刘鑫 杨四萍 赵翌博 富宏丹 余朝阁 刘玉凤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旨在通过外源施加混合酚酸类物质,探明酚酸对设施黄瓜不同生育时期的化感效应及阈值特征,从而明确设施黄瓜全生育期对混合酚酸的化感响应阈值及动态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外源施加不同浓度的土壤酚酸... [目的]旨在通过外源施加混合酚酸类物质,探明酚酸对设施黄瓜不同生育时期的化感效应及阈值特征,从而明确设施黄瓜全生育期对混合酚酸的化感响应阈值及动态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外源施加不同浓度的土壤酚酸浸提液和酚酸混合液,测量黄瓜的株高、茎粗、整株生物量以及产量等指标,结合化感效应敏感指数(RI),分析不同酚酸浓度抑制全生育期黄瓜生长的浓度阈值。[结果]酚酸混合液在24~60,60~121,121~243 mg·kg^(-1)浓度范围内,分别对黄瓜的幼苗期、初花期和坐果期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酚酸的化感效应主要表现为抑制黄瓜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特别在坐果期,浓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几乎绝产绝收。此外,三维响应曲面图分析表明,酚酸浓度和设施黄瓜生育期对酚酸的化感效应具有动态交互作用。[结论]酚酸类物质产生的化感效应受浓度和生育期的双重影响,随着生育期延长,两者的交互作用可能主导其抑制效应。研究结果为控制酚酸对设施黄瓜的化感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优化栽培管理,提高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类物质 设施黄瓜 化感效应 阈值 生育期
下载PDF
12个黄瓜品种(系)芽期和苗期耐湿冷性比较
6
作者 王波 秦玉红 +2 位作者 李磊 张守才 张功臣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7,共6页
低温高湿是设施黄瓜秋冬季栽培的重要限制因子,为探明不同黄瓜品种(系)的耐湿冷特性,通过人工模拟低温高湿条件对12个黄瓜品种(系)进行耐湿冷性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低温高湿条件下,12个黄瓜品种(系)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 低温高湿是设施黄瓜秋冬季栽培的重要限制因子,为探明不同黄瓜品种(系)的耐湿冷特性,通过人工模拟低温高湿条件对12个黄瓜品种(系)进行耐湿冷性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低温高湿条件下,12个黄瓜品种(系)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存在一定差异,JY1的相对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苗期耐湿冷比较结果表明,湿冷条件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不同品种(系)间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QY30和JY1的D值相对较高,分别为0.942和0.774,而QY20和QD29的D值相对较低,分别为0.218和0.21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D值与湿冷伤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QY30和JY1的苗期耐湿冷性相对较强,而QY20和QD29的耐湿冷性相对较弱。研究结果为后续耐湿冷种质资源利用和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耐湿冷性 抗氧化酶活性 相对发芽指数 苗期
下载PDF
减氮配施炭基肥对黄瓜镉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罗娅 刘丽媛 +2 位作者 徐嘉宁 贾永霞 罗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1,共8页
【目的】探究减氮配施炭基肥对Cd污染设施土壤中黄瓜Cd积累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CK(不施肥)、CF(常规施肥)、OF(减氮20%施肥)、OBF(减氮20%+炭基肥)4个处理,研究减氮配施炭基... 【目的】探究减氮配施炭基肥对Cd污染设施土壤中黄瓜Cd积累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CK(不施肥)、CF(常规施肥)、OF(减氮20%施肥)、OBF(减氮20%+炭基肥)4个处理,研究减氮配施炭基肥对黄瓜生长及营养品质、Cd积累、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CF和OF处理并未影响黄瓜的品质及各部位Cd含量、土壤Cd有效态及有机质含量,但是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OBF处理促进了黄瓜的生长及营养品质的提升,同时显著降低了黄瓜不同部位Cd含量及土壤中利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和醋酸缓冲溶液(TCLP)提取的有效态Cd含量,其中根、茎叶和果实Cd含量较CK、CF、OF分别降低了34.92%、38.35%、29.91%,44.23%、50.00%、44.23%和50.00%、52.63%、47.06%,土壤DTPA和TCLP提取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39.39%、42.86%、41.18%和33.33%、35.71%、37.93%。此外,OBF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结论】减氮20%配施炭基肥一方面可通过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抑制黄瓜对Cd的吸收积累,进而提升黄瓜的营养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循环酶活性,从而改善了黄瓜的根际生长环境以提升黄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炭基肥 黄瓜 镉积累 品质
下载PDF
基于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风险的天气指数保险设计
8
作者 陈思宁 赵艳霞 +3 位作者 任义方 张祎 孙擎 刘莉 《中国农业气象》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因保温材料及建筑结构参数的差异导致温室内气象条件差异,作物响应小气候差异,以及灾害风险差异等导致保险产品同费率但基差风险不同,针对以上日光温室作物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难点问题,本文基于天津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风险,设计... 因保温材料及建筑结构参数的差异导致温室内气象条件差异,作物响应小气候差异,以及灾害风险差异等导致保险产品同费率但基差风险不同,针对以上日光温室作物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难点问题,本文基于天津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风险,设计天气指数保险产品。从温室小气候条件与温室外气象条件的关系出发,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综合考虑温室黄瓜低温冷害强度、灾害损失及温室防灾减灾能力,构建黄瓜低温冷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划分黄瓜低温冷害风险分区;结合不同等级致灾指标及黄瓜减产率计算气象理赔指数,根据低温冷害风险区域系数厘定不同风险区保险纯费率;明确不同理赔指数下单位面积黄瓜低温冷害保费及赔付金额,设计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结果表明:天津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天津北部地区,包括宝坻大部分区域、蓟州区西南部、武清区及北辰区中部地区、滨海新区汉沽西北部及宁河区东南部。黄瓜低温冷害高、中、低风险区的毛费率分别为8.05%、7.21%和6.27%,结合温室生产实际物化成本,黄瓜低温冷害单位面积赔付金额为45000元·hm^(−2)。以2015年11月天津一次典型低温过程为例分析黄瓜低温冷害天气指数保险的理赔情况,该产品可有效解决天津现行设施农业保险仅保棚体及保温材料等设施而不保作物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黄瓜 低温冷害 风险评估 天气指数保险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9
作者 闫晓花 曹甜 张国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31-38,共8页
为探明水分胁迫对黄瓜根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基于盆栽试验,选用黄瓜品种‘新春四号’作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重度胁迫(T3)4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黄瓜根系建成、... 为探明水分胁迫对黄瓜根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基于盆栽试验,选用黄瓜品种‘新春四号’作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重度胁迫(T3)4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黄瓜根系建成、抗氧化酶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正常供水,T1处理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并未降低,而T2和T3处理则对黄瓜生长发育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且T1处理使得黄瓜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4.8%、7.1%、6.8%和2.4%。从根系生理活动来看,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呈现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升高的趋势,但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呈现下降趋势。综上,在轻度水分胁迫下(T1),黄瓜幼苗根系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可溶性蛋白浓度等来提高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根系 水分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丙二醛 脯氨酸 可溶性蛋白
原文传递
大棚黄瓜疫病防治及发生规律
10
作者 郭涛 《农业知识》 2025年第1期52-53,55,共3页
黄瓜疫病是大棚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尤其在高湿、低温环境下发病更为频繁。此病不仅阻碍植株的生长发育,严重时更会导致黄瓜大幅度减产乃至绝收。因此,全面掌握黄瓜疫病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升黄瓜的产量与品质、... 黄瓜疫病是大棚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尤其在高湿、低温环境下发病更为频繁。此病不仅阻碍植株的生长发育,严重时更会导致黄瓜大幅度减产乃至绝收。因此,全面掌握黄瓜疫病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升黄瓜的产量与品质、保障种植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详尽阐述黄瓜疫病的发病规律、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疫病 大棚黄瓜 疫病防治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大棚栽培 致病机理 种植户
下载PDF
设施黄瓜嫁接防病增产技术
11
作者 朱红霞 《河南农业》 2025年第7期29-30,共2页
黄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缘草木,一般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相比其他蔬菜,黄瓜适应性强、品种多、经济效益高,在市场上销售状况良好。但温室黄瓜存在连作障碍、土传疾病增加、病虫害增加等问题,易出现苗弱甚至死苗等现象,严重影响黄瓜... 黄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缘草木,一般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相比其他蔬菜,黄瓜适应性强、品种多、经济效益高,在市场上销售状况良好。但温室黄瓜存在连作障碍、土传疾病增加、病虫害增加等问题,易出现苗弱甚至死苗等现象,严重影响黄瓜的成活率和产量。针对上述情况,扶沟县以黄瓜种植为研究对象,从幼苗培育、嫁接操作、嫁接后管理等方面,总结出黄瓜嫁接防病增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培育 设施黄瓜 土传疾病 温室黄瓜 连作障碍
下载PDF
秋季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12
作者 杨丽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1期32-33,共2页
卢龙县秋季大棚黄瓜的种植比较普遍,黄瓜是农业种植中经济效益非常好的果蔬菜类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市场上秋季黄瓜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秋季种植黄瓜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种植上要想达到增产增收,就要掌握科学... 卢龙县秋季大棚黄瓜的种植比较普遍,黄瓜是农业种植中经济效益非常好的果蔬菜类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市场上秋季黄瓜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秋季种植黄瓜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种植上要想达到增产增收,就要掌握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和技术,本文具体介绍了秋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黄瓜 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栽培技术 秋季大棚 农业种植 增产增收 种植比较 秋季种植
下载PDF
51份黄瓜种质资源的果实质地分析及评价
13
作者 丁银 侯栋 +5 位作者 张东琴 陶海霞 岳宏忠 李亚莉 颉建明 王仕宝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目的】通过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质地数据分析,建立统一、标准的黄瓜果肉质地评价方法,以期为黄瓜食用品质评价和高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质构仪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的黄瓜果实硬度、粘力、粘性、弹性、内聚性、咀嚼性等进... 【目的】通过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质地数据分析,建立统一、标准的黄瓜果肉质地评价方法,以期为黄瓜食用品质评价和高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质构仪对51份黄瓜种质资源的黄瓜果实硬度、粘力、粘性、弹性、内聚性、咀嚼性等进行测定,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进行品尝试验,得出综合评价评分,筛选优质黄瓜。【结果】对黄瓜纵向面测试,其质地指标硬度、粘性、弹性、胶着性、内聚性、咀嚼性间均无显著差异,用黄瓜横切面测试,其质地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51份黄瓜样品主成分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07%,建立黄瓜质地品质评价模型Y=0.606×Y_(1)+0.195×Y_(2),并计算综合得分,且得分与口感评价排序基本相同。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4类:优等品质类群、良等品质类群、中等品质类群和差等品质类群。而对同一品种春季优于冬季质地品质。【结论】黄瓜果实纵向果肉均匀一致,在一定范围内任取一点,可代表整条黄瓜质地特性,得出质地品质好的品种有H21、H29、H23、H3、H30,得出黄瓜种质资源中质地品质好的类群是优等品质类群和良等品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全质构分析(TPA) 主成分分析(PCA)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QUEFTS模型估算中国设施黄瓜养分吸收需求量
14
作者 宋蕾 徐新朋 +3 位作者 潘昭隆 陈延玲 何萍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1,共10页
【目的】黄瓜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量高、施肥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黄瓜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明确养分需求量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黄瓜推荐施肥方法的前提,也是实现精准施肥的基础,对于我国黄瓜可持续生产至关重要。【方法】以“黄瓜... 【目的】黄瓜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量高、施肥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黄瓜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明确养分需求量是建立科学有效的黄瓜推荐施肥方法的前提,也是实现精准施肥的基础,对于我国黄瓜可持续生产至关重要。【方法】以“黄瓜”、“黄瓜+产量”、“黄瓜+养分吸收”为关键词,收集汇总了来自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以及本课题在我国黄瓜主产区开展的田间试验。应用QUEFTS模型,预估不同目标产量下黄瓜的最佳养分需求量,并在天津、北京、河北和江苏四省市布置田间试验,验证模型得出的黄瓜养分需求量。【结果】我国黄瓜平均产量可达86.2 t/hm^(2),但样本间产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为2.9~339.5 t/hm^(2)。黄瓜果实氮(N)、磷(P)和钾(K)吸收量平均值分别为175.6、44.1和236.6 kg/hm^(2),变化范围分别为44.8~459.0、16.0~119.6和34.7~554.8 t/hm^(2);地上部N、P和K总吸收量平均分别为260.6、64.7和326.9 kg/hm^(2),变化范围分别为52.0~525.3、11.2~146.4和53.0~632.4 kg/hm^(2)。不同种植区气候、土壤条件、黄瓜品种、灌水量以及养分管理措施等差异,造成产量与养分吸收量变化范围较大。去除养分内在效率上下2.5%的数值,得到最大稀释边界(d)和最大累积边界(a)参数,应用QUEFTS模型模拟不同目标产量下黄瓜的最佳养分需求量,得出每生产1000 kg黄瓜,其地上部养分需求量分别为N 2.25 kg、P 0.48 kg和K 2.84 kg,相应的N、P和K养分内在效率分别为444.9、2074.3和352.1 kg/kg。田间验证试验结果显示,N、P、K养分吸收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一致性,其N、P和K的拟合指数d值分别达到了0.996、0.978和0.997。【结论】应用QUEFTS模型模拟了不同目标产量下黄瓜最佳养分需求量,确定了我国黄瓜产量与养分吸收之间的量化关系,为我国黄瓜推荐施肥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养分需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养分吸收量 QUEFTS模型 养分内在效率 最大稀释边界 最大累积边界 目标产量
下载PDF
菌渣还田对设施黄瓜土壤养分、根际细菌群落和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王彦丽 周娟 +3 位作者 韦峰 李梅花 胡豪 张亚红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以菌渣、土壤和黄瓜为试材,采用不同体积比的菌渣还田方法,设置菌渣体积占比为10%(T1)、20%(T2)、30%(T3)、40%(T4)、50%(T5)的5个处理,以不添加菌渣土壤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处理下黄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根际细菌群落和产量的差异,... 以菌渣、土壤和黄瓜为试材,采用不同体积比的菌渣还田方法,设置菌渣体积占比为10%(T1)、20%(T2)、30%(T3)、40%(T4)、50%(T5)的5个处理,以不添加菌渣土壤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处理下黄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根际细菌群落和产量的差异,以期为筛选出适宜黄瓜生长发育的最佳基质配方,增加菇渣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与CK相比,菌渣还田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pH,但增加了土壤EC值;其中,T4处理下土壤中的全氮(TN)、碱解氮(AN)、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相比于CK增加最多;2)T4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CK,T3处理的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CK;3)T4处理的Observed_specie指数显著高于CK,T5处理的Chao1指数显著高于CK,T4处理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CK;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富度均增加,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的相对丰富度均降低;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的相对丰富度均降低,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和根瘤菌科(Rhizobiaceae)的相对丰富度均增加;4)与CK相比,不同体积菌渣还田均可提高黄瓜产量,其中T4处理的667 m^(2)产量最高,为6094.8 kg,较CK增加了35.88%。综上所述,不同比例菌渣还田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理化学性状、酶活性、微细菌多样性和黄瓜产量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还田 土壤养分 根际细菌群落 黄瓜 产量
原文传递
黄瓜WIP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6
作者 韩瑞月 刘晓林 +3 位作者 辛同旭 李森 杨学勇 孙进京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5,共12页
WIP蛋白属于C2H2锌指蛋白的A1d亚组,目前研究发现CsWIP1在黄瓜中参与性别决定,但WIP基因在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仍存在未知的功能。在黄瓜、甜瓜、西瓜、冬瓜、葫芦和美洲南瓜中鉴定出40个WIP基因家族成员。利用在线网站对葫芦科WIP蛋白... WIP蛋白属于C2H2锌指蛋白的A1d亚组,目前研究发现CsWIP1在黄瓜中参与性别决定,但WIP基因在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仍存在未知的功能。在黄瓜、甜瓜、西瓜、冬瓜、葫芦和美洲南瓜中鉴定出40个WIP基因家族成员。利用在线网站对葫芦科WIP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等分析。对黄瓜WIP基因的顺式元件进一步分析表明,WIP家族基因具有空间表达、植物激素、光响应元件等顺式作用元件。黄瓜不同组织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CsaV3_1G014730和CsaV3_4G031370可能在黄瓜的顶芽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CsaV3_4G024150(CsWIP1)、CsaV3_3G039140、CsaV3_7G031140和CsaV3_5G023030则可能参与雌花、雄花、传输通道以及雄配子的生长发育,推测WIP基因可能在黄瓜传输通道发育、叶脉模式调控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WIP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模式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环境的影响
17
作者 张萱 杨玉莹 +3 位作者 王花 张洁 曹云娥 陈书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1,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指标的影响,为黄瓜育苗阶段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耐35B’为试验材料,设置T1(解淀粉芽孢杆菌)、T2(枯草芽孢杆菌)、T3(甲基芽孢杆菌)、T4(胶质芽孢杆...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指标的影响,为黄瓜育苗阶段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耐35B’为试验材料,设置T1(解淀粉芽孢杆菌)、T2(枯草芽孢杆菌)、T3(甲基芽孢杆菌)、T4(胶质芽孢杆菌)、T5(放线菌)、T6(哈茨木霉菌)、T7(EM菌)、T8(叶芭复合微生物菌剂)等8个菌剂处理进行育苗试验,菌剂采用拌基质的方式施入,用量为3.75×10^(8) CFU/株,以用清水代替微生物菌剂的处理为对照(CK)。于播后15,25,35 d时,取样测定株高、茎粗,采用根扫描仪对根系进行扫描,测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尖数;于播后35 d测定黄瓜叶片的叶长、叶宽,计算叶面积,测量植株地上部干鲜质量、地下部干鲜质量,并计算根冠比、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并测定栽培基质pH、电导率(EC),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于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测定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播后15~25 d,各菌剂对黄瓜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35 d时有的表现为促进作用,有的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差异大多不显著;各菌剂对黄瓜幼苗茎粗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更趋明显;播后35 d,T1处理的叶面积最大。T7处理的地下部干鲜质量、根冠比最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表现较好。T5处理的根系活力最大;不同菌剂对幼苗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其中以T5和T7处理效果较好。各菌剂处理对土壤pH、EC有一定影响,但均在植株可正常生长的范围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以T7处理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76%和50.48%;过氧化氢酶活性以T3处理最高,但与T7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蔗糖酶活性以T4处理最高。T7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高,其中全氮、全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6.24%和41.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T7处理(EM菌剂)排名第一,处理效果最好。【结论】EM菌剂可以有效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基质中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黄瓜幼苗 根系形态 基质理化环境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水溶肥对设施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航 周国彦 +3 位作者 宋晓飞 李晓丽 闫立英 谢洋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水溶肥对设施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该试验在每667 m^(2)施入微生物菌剂27.5 kg和复合肥62.5 kg底肥的基础上,于初花期始每667 m^(2)每周追施1次平衡通水溶肥10 kg和磷酸二氢钾水溶肥1.5 kg,分别为CK1、CK2,设置...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水溶肥对设施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该试验在每667 m^(2)施入微生物菌剂27.5 kg和复合肥62.5 kg底肥的基础上,于初花期始每667 m^(2)每周追施1次平衡通水溶肥10 kg和磷酸二氢钾水溶肥1.5 kg,分别为CK1、CK2,设置每667 m^(2)施入有机水溶肥50 L(T1)、每667 m^(2)施入平衡通水溶肥5 kg+有机水溶肥25 L(T2)、每667 m^(2)施入磷酸二氢钾水溶肥0.75 kg+有机水溶肥25 L(T3)共3个化肥减量配施处理。结果显示,每667 m^(2)施入有机水溶肥料25 L+平衡通水溶肥5 kg(T2)处理在提高设施黄瓜品质和产量上的综合效果最佳,为有机水溶肥部分替代化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品质 产量 有机水溶肥
下载PDF
基于隶属函数法的陕西关中地区大棚黄瓜品种综合评价
19
作者 马兆阳 杨玉莹 +1 位作者 曹云娥 陈书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8,共13页
【目的】筛选适合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大棚黄瓜品种,为当地黄瓜生产提质增效奠定基础。【方法】对不同来源的20个黄瓜品种(富农一号、富农四号、奥宝新秀、油亮先锋、津优1号、欧美夏秋、夏盛、博耐35B、津耘六号、津早19、中农2... 【目的】筛选适合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大棚黄瓜品种,为当地黄瓜生产提质增效奠定基础。【方法】对不同来源的20个黄瓜品种(富农一号、富农四号、奥宝新秀、油亮先锋、津优1号、欧美夏秋、夏盛、博耐35B、津耘六号、津早19、中农28、富阳二号、盛绿十三、荷兰35、中农脆玉3号、荷兰83-16、荷兰3099、摩登5号、甜脆13、玛莎702)进行区域栽培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津优1号为对照,调查不同黄瓜品种的生长指标、发育状况、抗病性、产量等农艺性状,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V_(C)、特征香气含量等品质指标,最后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筛选综合表现最优的黄瓜品种。【结果】20个黄瓜品种的株高为160.81~246.30 cm,以中农脆玉3号最高;茎粗为8.15~13.01 mm,以夏盛最粗;地上部鲜质量为507.42~903.05 g/株,以摩登5号最高;地下部鲜质量为7.94~17.23 g/株,以中农28最高;地上部干质量为69.62~141.36 g/株,以甜脆13最高;地下部干质量为2.41~5.47 g/株,以中农28最高;始花期为定植后21~37 d,以荷兰83-16最早;第一雌花节位在1~6节,以中农脆玉3号、荷兰3099、摩登5号和玛莎702最低;节成性为68.75%~89.58%,以富农一号和富农四号最高;畸形瓜率为9.07%~16.67%,以富农一号最低;所有参试品种对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均呈现高抗,对靶斑病除荷兰35呈现抗病外,其余品种均呈现高抗;各品种早期产量为6.32~24.02 t/hm^(2),以荷兰35最高;总产量为64.21~106.67 t/hm^(2),以富农四号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0%~4.43%,以中农脆玉3号最高;V_(C)含量为10.47~26.24 mg/hg,以荷兰35最高;反,顺-2,6-壬二烯醛含量为0.78~15.25μg/g,以中农脆玉3号最高。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农脆玉3号排序第1。【结论】对引进的20个黄瓜品种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农脆玉3号的田间性状与品质指标整体表现优良,可作为陕西关中地区优质的大棚黄瓜品种引进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品种 品种筛选 产量与品质 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南昌市郊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20
作者 张金艺 程淑媛 +3 位作者 王全兴 刘冰 蒋军喜 熊桂红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以南昌市郊具有典型棒孢叶斑病症状的黄瓜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观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研究了南昌市郊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种类,以期为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田间快速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 以南昌市郊具有典型棒孢叶斑病症状的黄瓜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观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研究了南昌市郊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种类,以期为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田间快速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黄瓜病叶中共分离获得32个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其对黄瓜叶片均具有致病性。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正面灰白色至灰褐色,背面黄褐色,菌丝体致密,绒毛状。菌落平均生长速率10.0 mm·d^(-1)。分生孢子梗粗壮,直立或稍弯曲,单生,浅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圆柱形、倒棍棒形、纺锤形或“Y”字形,有多个假隔膜,大小为(22.8~137.8)μm×(4.1~12.9)μm,常单生,偶串生。菌株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相符。3个代表性菌株具有完全相同的rDNA-ITS、ACT和EF-1α基因序列,且与GenBank中C.cassiicola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在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代表菌株与多主棒孢霉(C.cassiicola)菌株聚为同一支,且支持率为10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将南昌市郊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cassiic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病原鉴定 多主棒孢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