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光文 华渠成 +1 位作者 黄作鑫 达志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2-1571,共10页
黏温性能是润滑油的一项关键指标,在润滑油中添加黏度指数改进剂,可改善油品的黏温性能,使其低温下保持良好流动性,高温下保持适当黏度。随着国际上对节能减排的日益严苛,低黏度节能型润滑油开始引起润滑油厂商的重视,聚甲基丙烯酸酯(P... 黏温性能是润滑油的一项关键指标,在润滑油中添加黏度指数改进剂,可改善油品的黏温性能,使其低温下保持良好流动性,高温下保持适当黏度。随着国际上对节能减排的日益严苛,低黏度节能型润滑油开始引起润滑油厂商的重视,聚甲基丙烯酸酯(PMA)又重新焕发活力,引起了人们的重视。PMA类黏度指数改进剂在润滑油配方中需求逐渐增多。虽然PMA类黏度指数改进剂具有低的黏度、高的黏度指数、优异的低温性能,但是存在着热稳定性和剪切稳定性差的问题。为了改善PMA的性能,需要引入不同的烯烃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本文介绍了国内外PMA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研究状况,并以不同功能的烯烃单体为分类依据进行总结,分析了不同烯烃单体对PMA类黏度指数改进剂性能的影响。通过引入含极性官能团单体、烷基烯烃单体、芳基烯烃单体、植物基烯烃单体等方法,赋予PMA分散性能、剪切稳定性能、抗磨性能、减摩性能、生物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指数改进剂 烯烃 黏温性能 分散性能 减摩抗磨性能 剪切稳定性 生物降解性能
下载PDF
HSD黏度指数改进剂评价和性能改进
2
作者 钟锦声 高娜 +1 位作者 王宁 李义雅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0,共7页
分析了国内外两种星形氢化苯乙烯-二烯聚合物(HSD)黏度指数改进剂微观结构和使用性能差异,研究了国产HSD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抗氧和清净性能改进方案,并进行了清净性能发动机台架评定。结果表明,两种HSD黏度指数改进剂产品单臂结构基本相同... 分析了国内外两种星形氢化苯乙烯-二烯聚合物(HSD)黏度指数改进剂微观结构和使用性能差异,研究了国产HSD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抗氧和清净性能改进方案,并进行了清净性能发动机台架评定。结果表明,两种HSD黏度指数改进剂产品单臂结构基本相同,臂数有所差异;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国产HSD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稠化能力和剪切稳定性能略差,但低温流动性能相对较好;屏蔽酚抗氧剂可以改善国产HSD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抗氧性能;磺酸盐清净剂可以改善国产HSD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清净性能;发动机台架实验结果显示,配方改进后采用国产HSD黏度指数改进剂配制的发动机油具有良好清净性能,满足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规格C系列产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指数改进剂 发动机油 发动机台架
下载PDF
聚α-烯烃精细分子结构的表征及其与黏度指数的构效关系
3
作者 宋春侠 张智华 +2 位作者 徐冰 苏朔 史军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结合气相色谱(GC)、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FI-TOF MS)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实现了聚α-烯烃(PAO)合成油的烯烃含量、双键类型、碳链长度、支链结构以及异构程度等精细分子结构表征。基于平均碳数、支链长度以及支链个数等精细结构参数... 结合气相色谱(GC)、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FI-TOF MS)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实现了聚α-烯烃(PAO)合成油的烯烃含量、双键类型、碳链长度、支链结构以及异构程度等精细分子结构表征。基于平均碳数、支链长度以及支链个数等精细结构参数,建立起分子组成与黏度指数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加氢前PAO粗产品主要以单烯烃为主,还有少量的链烷烃和双烯烃,不含有芳烃;加氢后的PAO产品中仍含有质量分数10%左右的单烯烃,残留的双键主要以四取代乙烯基为主;对于以1-癸烯为原料合成的PAO,其碳数分布测定优先选择GC方法,对于以C_(8)~C_(12)混合烯烃为原料合成的PAO,其碳数分布测定优先选择FI-TOF MS方法;与黏度指数的构效关系表明,PAO黏度指数随着平均碳数的增大而增加,随着异构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基于建立的黏度指数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可对聚合度为3~5的PAO产品黏度指数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PAO) 黏度指数 质谱 核磁共振 烯烃结构 异构结构
下载PDF
氢化苯乙烯-二烯烃共聚物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研究概述
4
作者 李伟天 王勤芳 +2 位作者 张旺 董静 张华强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6-260,共5页
对国内外氢化苯乙烯-二烯烃共聚物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开发历程、市场概况、发展现状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对氢化苯乙烯-二烯烃共聚物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基本分类、性能特点及制备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指出了氢化苯乙烯-二烯... 对国内外氢化苯乙烯-二烯烃共聚物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开发历程、市场概况、发展现状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对氢化苯乙烯-二烯烃共聚物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基本分类、性能特点及制备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指出了氢化苯乙烯-二烯烃共聚物类黏度指数改进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指数改进剂 润滑油 氢化苯乙烯-二烯烃共聚物 加氢催化剂 增稠效率 剪切稳定性 综述
下载PDF
国产mPAO150基础油在黏度指数改进剂方面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揭斌华 邹小芸 +1 位作者 梁启源 韦嘉茵 《润滑油》 CAS 2023年第4期27-34,共8页
为推进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国产化替代,进一步拓展mPAO基础油的应用领域,文章考察了国产mPAO150基础油作为黏度指数改进剂在0W-20汽油机油、75W-90 GL-5重负荷车辆齿轮油、L-HS 46低温液压油等高端润滑油的应用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国... 为推进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国产化替代,进一步拓展mPAO基础油的应用领域,文章考察了国产mPAO150基础油作为黏度指数改进剂在0W-20汽油机油、75W-90 GL-5重负荷车辆齿轮油、L-HS 46低温液压油等高端润滑油的应用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国产mPAO150基础油调制的0W-20汽油机油、75W-90 GL-5重负荷车辆齿轮油、L-HS 46低温液压油理化性能均满足指标要求,与OCP、PMA、HSD等常用的进口黏度指数改进剂相比,剪切安定性、抗结焦性能具有突出优势,可替代进口黏度指数改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α-烯烃 黏度指数改进剂 剪切安定性 汽油机油 车辆齿轮油 液压油
下载PDF
高聚物改善油品黏度指数的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道胜 侯泽民 《润滑油》 CAS 2013年第2期55-64,共10页
黏度指数改进剂改善油品黏度指数的机理,通常认为是由于高聚物加入基础油中改善了黏温性能从而改善了黏度指数。通过研究增稠能力的升降随温度的变化以及高聚物与基础油的Hildbrand溶度参数差值的数据,发现广泛使用的OCP、Shellvis和PI... 黏度指数改进剂改善油品黏度指数的机理,通常认为是由于高聚物加入基础油中改善了黏温性能从而改善了黏度指数。通过研究增稠能力的升降随温度的变化以及高聚物与基础油的Hildbrand溶度参数差值的数据,发现广泛使用的OCP、Shellvis和PIB等高聚物在大幅度提高油品黏度指数的同时,反而使油品黏温性能变差,PMA只有辛酯有所改善而其他长链酯均不改善,浓度升高黏度指数也升高而黏温性能不变,甚至某些复合剂也提高黏度指数。研究证明了Andrede公式(η=AeQ/RT)中的黏温活化能Q可以很好地表征基础油和稠化油的黏温性能,使用Q定量地分析了ASTM D2270中黏度指数和黏温性能的关系,在同一黏度级别的中性油中,黏度指数很好地代表了黏温性能;相同黏度指数的轻馏分基础油的黏温性能比重馏分好很多。只要加入高聚物,无论此高聚物是否改善了基础油的黏温性能,稠化轻的基础油成为较重的多级油就提高了黏度指数,就具有比相应的重单级油好很多的黏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黏度指数 黏度指数改进剂 高聚物
下载PDF
异构脱蜡催化剂及工艺条件对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孟祥彬 胡胜 +1 位作者 孙发民 高善彬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轻质低含蜡油和重质高含蜡油为原料,用开发的PIC系列异构脱蜡催化剂,并配套使用某工业加氢预精制和补充精制催化剂,进行加氢预精制-异构脱蜡-补充精制试验,考察加氢预精制过程及异构脱蜡催化剂和工艺条件对润... 以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轻质低含蜡油和重质高含蜡油为原料,用开发的PIC系列异构脱蜡催化剂,并配套使用某工业加氢预精制和补充精制催化剂,进行加氢预精制-异构脱蜡-补充精制试验,考察加氢预精制过程及异构脱蜡催化剂和工艺条件对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和工业装置运行数据表明:通过对异构脱蜡催化剂的改进,催化剂中B酸含量增高;B酸含量、加氢精制温度、异构脱蜡温度的升高,均可提高催化剂的开环活性,进而提高产品黏度指数;与上一代异构脱蜡催化剂PIC-802相比,PIC-812催化剂的活性提高,在工业装置上加工大庆650SN糠醛精制油和200SN浅度脱蜡油时,反应温度分别降低2℃和26℃,基础油收率均提高4百分点,黏度指数均提高4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预精制 异构脱蜡 黏度指数 润滑油基础油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分子结构与黏度指数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宋春侠 张智华 +2 位作者 刘颖荣 王威 刘泽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为了全面、准确地揭示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分子结构与黏度指数的构效关系,结合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提出更准确的基础油分子结构表征参数,并建立其与异构脱蜡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关联。结果表明,基础油黏度指数随着链状结构... 为了全面、准确地揭示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分子结构与黏度指数的构效关系,结合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提出更准确的基础油分子结构表征参数,并建立其与异构脱蜡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关联。结果表明,基础油黏度指数随着链状结构平均碳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多环环烷碳分率和异构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黏度指数与结构表征参数的构效关系,为生产高黏度指数基础油的原料选择、工艺条件优化及馏程切割等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质谱 核磁共振 分子结构表征 黏度指数
下载PDF
分子组成对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小伟 王鲁强 +1 位作者 宋春侠 褚小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4,共5页
弄清分子组成对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影响,对原料优选和加工工艺调整有重要意义。采用传统分析与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个样品的黏度指数及分子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基础油B1、B2的链烷烃含量较低、环烷烃含量较高、... 弄清分子组成对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影响,对原料优选和加工工艺调整有重要意义。采用传统分析与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个样品的黏度指数及分子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基础油B1、B2的链烷烃含量较低、环烷烃含量较高、异构化程度(iP?nP)较大,但其黏度指数却与A1、A2相差约15个单位;尽管A1、B1的链烷烃含量较低、各环数环烷烃含量均较高,但是从分子组成上来看分布在碳数较大的范围,所以其黏度指数分别大于A2、B2;进一步分析实沸点蒸馏所得窄馏分的性质和组成表明,窄馏分的黏度指数随终馏点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的沸点范围内高黏度指数的窄馏分中链烷烃和一环环烷烃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油 黏度指数 链烷烃 环烷烃
下载PDF
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基础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丙伍 顾永建 +1 位作者 汪利平 金理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128,132,共5页
用凝胶色谱测定乙丙共聚物(OCP)和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SDC)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分子量和分散度,用运动黏度测定法、高温高剪切表观黏度测定法测定OCP和SDC在4类基础油中的运动黏度和高温高剪切表观黏度,用柴油喷嘴测定法测定其100℃下的剪... 用凝胶色谱测定乙丙共聚物(OCP)和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SDC)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分子量和分散度,用运动黏度测定法、高温高剪切表观黏度测定法测定OCP和SDC在4类基础油中的运动黏度和高温高剪切表观黏度,用柴油喷嘴测定法测定其100℃下的剪切稳定性,用冷启动模拟机法测定其-15℃与-20℃的低温动力黏度。结果表明:SDC分子量小于OCP,但分散度大于OCP,在相同基础油中其黏温性能、剪切稳定性优于OCP类;在4类基础油中,OCP和SDC的黏温特性表现为Ⅳ类>Ⅲ类>Ⅰ类,稠化特性表现为Ⅳ类>Ⅰ类>Ⅲ类>Ⅱ类,剪切稳定性表现为Ⅳ类>Ⅲ类>Ⅱ类>Ⅰ类;OCP和SDC稠化油的-15℃以及-20℃的低温动力黏度与基础油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指数改进剂 黏温特性 表观黏度 基础油
下载PDF
黏度指数改进剂HSD的增粘机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林 周涛 +3 位作者 周维燕 陈正广 惠江涛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1,共4页
对聚苯乙烯-氢化聚二烯嵌段共聚物(HSD)改性的150SN润滑基础油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HSD具有优异的增粘能力和抗剪切稳定性。动态激光光散射实验表明HSD在溶液中是以胶束形式存在,胶束的流体力学半径(Rh)对温度有依赖性。温度升高,... 对聚苯乙烯-氢化聚二烯嵌段共聚物(HSD)改性的150SN润滑基础油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HSD具有优异的增粘能力和抗剪切稳定性。动态激光光散射实验表明HSD在溶液中是以胶束形式存在,胶束的流体力学半径(Rh)对温度有依赖性。温度升高,HSD的流体力学半径逐渐增大,在45℃左右,流体力学半径突然减小。实验发现不同的溶剂有不同的转变温度,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动态流变测试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加,加入HSD的基础油的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均增加。在低频时主要表现为弹性效应,高频时则主要表现为粘性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润滑油的损耗模量逐渐减小,其弹性模量在60℃左右有一个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指数改进剂 聚苯乙烯-氢化聚二烯嵌段共聚物 流体力学半径 增粘机理
下载PDF
黏度指数改进剂HSD的分子结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君花 李林 +2 位作者 周涛 周维燕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6-79,共4页
对黏度指数改进剂氢化苯乙烯/共轭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HSD)进行了FT-IR、1H-NMR和DSC测试,研究表明,HSD是一种高度氢化的高丁二烯含量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8.50%,丁二烯的质量分数为81.50%,丁二... 对黏度指数改进剂氢化苯乙烯/共轭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HSD)进行了FT-IR、1H-NMR和DSC测试,研究表明,HSD是一种高度氢化的高丁二烯含量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8.50%,丁二烯的质量分数为81.50%,丁二烯氢化度为98.20%。通过凝胶色谱GPC测试,HSD12F数均分子量为4.59×105g/mol,单臂数均分子量为6.47×104g/mol,表明HSD12F是一种星型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其臂数为7.10,耦合效率为86.44%,耦合效率越高,增粘性能越好。通过DSC测试,表明HSD12F软段氢化丁二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6℃,不存在微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苯乙烯 共轭二烯烃共聚物 黏度指数改进剂 分子结构
下载PDF
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用乙丙共聚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崔华 郭扬 +2 位作者 孙文秀 孙聚华 孙亚斌 《弹性体》 CAS 2016年第5期89-92,共4页
详细介绍了润滑油用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品种及应用性能。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因其稠化能力强、剪切稳定性好、原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对国内外乙丙橡胶的发展、生产格局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 详细介绍了润滑油用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品种及应用性能。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因其稠化能力强、剪切稳定性好、原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对国内外乙丙橡胶的发展、生产格局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二元乙丙橡胶用于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科研进展以及我国二元乙丙橡胶生产及研究开发情况,进而对国内二元乙丙橡胶的开发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丙橡胶 乙丙共聚物 黏度指数改进剂 润滑油
下载PDF
乙丙共聚型黏度指数改进剂剪切稳定指数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雨富 刘振国 +3 位作者 穆秀云 杨博 王刚 单振国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采用连续聚合工艺制备了乙丙共聚型黏度指数改进剂,考察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乙烯含量及序列结构对其剪切稳定指数(SS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增加乙烯含量、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均有助于SSI的降低,提高黏度指数改... 采用连续聚合工艺制备了乙丙共聚型黏度指数改进剂,考察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乙烯含量及序列结构对其剪切稳定指数(SS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增加乙烯含量、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均有助于SSI的降低,提高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剪切稳定性。另外,乙烯平均序列长度的增加及丙烯平均序列长度的下降均有助于SSI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丙共聚型黏度指数改进剂 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量分布 乙烯含量 序列结构 剪切稳定指数
下载PDF
单茂膦亚胺钛配合物催化乙丙共聚及其共聚物在改善润滑油黏度指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建军 王铁石 +3 位作者 唐正伟 徐林 曹茂盛 冯增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4-1042,共9页
以甲基铝氧烷(MAO)和有机硼化物为助催化剂,分别采用两种单茂膦亚胺钛配合物PT1和PT2为主催化剂进行乙烯丙烯共聚,利用GPC,IR,^(13)C NMR,DSC,WXRD等方法分析了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乙丙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序列结构及分布... 以甲基铝氧烷(MAO)和有机硼化物为助催化剂,分别采用两种单茂膦亚胺钛配合物PT1和PT2为主催化剂进行乙烯丙烯共聚,利用GPC,IR,^(13)C NMR,DSC,WXRD等方法分析了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乙丙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序列结构及分布等的影响,探讨了所得乙丙共聚物用于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以MAO为助催化剂,单茂膦亚胺钛配合物催化乙丙共聚活性均在10~6 g/(mol·h)以上,PT2为主催化剂时,聚合活性最高可达到7.2×10~6g/(mol·h)。单茂膦亚胺钛配合物耐温性良好,高温下仍具有单活性中心特征,同时氢调敏感性较佳。单茂膦亚胺钛配合物催化所得乙丙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M_w/M_n=1.75),具有很好的增稠性能、高温抗剪切性能及低温流动及泵送性能,可用作黏度指数改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共聚物 膦亚胺钛 黏度指数改进剂 增稠性能 抗剪切性能
下载PDF
高黏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卜岩 贾丽 侯娜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7年第11期1-4,17,共5页
主要介绍当前润滑油基础油的供求现状及装置建设情况,展望未来基础油市场的发展趋势,指出目前Ⅰ类基础油产量降低,高黏度指数的Ⅲ类和Ⅲ+类基础油是主要发展方向。预计到2020年,全球Ⅲ类基础油的需求量将从目前占全球总量的5%增加到10%... 主要介绍当前润滑油基础油的供求现状及装置建设情况,展望未来基础油市场的发展趋势,指出目前Ⅰ类基础油产量降低,高黏度指数的Ⅲ类和Ⅲ+类基础油是主要发展方向。预计到2020年,全球Ⅲ类基础油的需求量将从目前占全球总量的5%增加到10%。概述了高黏度指数润滑油的生产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韩国SK公司和S-Oil公司高黏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产品特点,这两大公司都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生产基础油,生产的润滑油具有饱和烃含量高,氧化安定性好和挥发性低等特点。这两大公司目前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高黏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的供应商,其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基础油 黏度指数 生产工艺
下载PDF
国内外OCP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结构与使用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雨富 孙聚华 +4 位作者 车浩 郑翔 邵彦萍 王原钦 邹向阳 《弹性体》 CAS 2018年第4期56-59,共4页
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牌号乙烯丙烯共聚物(OCP)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序列分布、相对分子质量等微观结构,并考察了不同牌号OCP类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润滑油的稠化能力、剪切稳定指数、低温动力黏度、低温泵送黏度、高温高剪切黏度等使用性能... 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牌号乙烯丙烯共聚物(OCP)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序列分布、相对分子质量等微观结构,并考察了不同牌号OCP类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润滑油的稠化能力、剪切稳定指数、低温动力黏度、低温泵送黏度、高温高剪切黏度等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牌号OCP类黏度指数改进剂具有相同的微观结构,对油品低温性能、高温性能的影响基本一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丙共聚物 黏度指数改进剂 序列分布 润滑油
下载PDF
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油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雨富 孙聚华 +7 位作者 车浩 吴成美 郑翔 李国香 祖国臣 邹向阳 毛逸群 杨志宝 《弹性体》 CAS 2018年第3期55-58,共4页
研究了两种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稠能力、剪切稳定指数及其对油品低温动力黏度、低温泵送黏度、高温清净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稠能力、剪切稳定性指数基本相同,其对油品低温性能、高温性能的影响基本一致,能... 研究了两种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稠能力、剪切稳定指数及其对油品低温动力黏度、低温泵送黏度、高温清净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稠能力、剪切稳定性指数基本相同,其对油品低温性能、高温性能的影响基本一致,能满足润滑油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指数改进剂 增稠能力 剪切稳定指数
下载PDF
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组成的综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红 董慧茹 +1 位作者 王楠楠 毕鹏禹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采用光谱法表征了未知组成的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用1H-NMR确定其主要序列结构和各种单体的聚合比,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将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联用确定其聚合度.将所述方法用于九种黏度指数改进... 采用光谱法表征了未知组成的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用1H-NMR确定其主要序列结构和各种单体的聚合比,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将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联用确定其聚合度.将所述方法用于九种黏度指数改进剂样品的综合分析:1^#~8^#样品的化学组成为乙丙共聚物,序列结构以EEE、PEP、EPE和PEE结构为主,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52000~120000之间,多分散性在1.90~2.90之间,并分别计算其平均聚合度;9#样品为乙丙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共混物,序列结构以(PE)n为主,两种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40969和103383,并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出两种组分的质量分数及单体平均聚合度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黏度指数改进剂 光谱法 凝胶渗透色谱法 综合分析
下载PDF
高黏度指数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晓明 丁洪生 王丽 《工业催化》 CAS 2012年第4期40-42,共3页
以AlCl3-乙酰丙酮络合物为催化剂,1-辛烯为原料齐聚合成了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考察了AlCl3物质的量分数、n(AlCl3)∶n(乙酰丙酮)、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收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AlCl3物质的量分... 以AlCl3-乙酰丙酮络合物为催化剂,1-辛烯为原料齐聚合成了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考察了AlCl3物质的量分数、n(AlCl3)∶n(乙酰丙酮)、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收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AlCl3物质的量分数4%,n(AlCl3)∶n(乙酰丙酮)=2∶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4 h,此条件下,可以合成黏度指数为173和凝点-40℃的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AlCl3-乙酰丙酮络合催化剂 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 黏度指数 齐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