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中药影响黏性放线菌对唾液获得性膜黏附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正蔚 李继遥 +2 位作者 周学东 刘天佳 肖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黏性放线菌在唾液获得性膜黏附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 (S HA)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 ,以黏性放线菌作为实验菌株 ,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S HA... 目的 :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黏性放线菌在唾液获得性膜黏附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 (S HA)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 ,以黏性放线菌作为实验菌株 ,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S HA和菌细胞 ,观察细菌对SHA的黏附情况。结果 :两组实验中三七均能抑制菌细胞对SHA的黏附 ,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药 三七 黏性放线菌 唾液获得性膜 黏附
下载PDF
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对黏性放线菌黏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皑 李艳萍 刘兴容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27-629,共3页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黏性放线菌黏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PP-ACP的防龋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aliva-coated hydroxyapatite,S-HA)形成实验性膜...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黏性放线菌黏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PP-ACP的防龋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aliva-coated hydroxyapatite,S-HA)形成实验性膜的体外黏附实验模型,用不同浓度(0.5%~5.0%(W/V))CPP-ACP处理S-HA,定量观察黏性放线菌在S-HA上的黏附情况。结果:黏性放线菌对经各实验浓度的CPP-ACP处理后的S-HA黏附能力明显下降,黏附量(CPM)随CPP-ACP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黏附抑制率均达100%。结论:CPP-ACP对黏性放线菌在S-HA上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随CPP-ACP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P—ACP 黏性放线菌 黏附 S-HA
下载PDF
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蛋白单链抗体的构建
3
作者 梁景平 褚敏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548-551,共4页
目的 :获得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单抗特异性单链抗体。方法 :从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蛋白杂交瘤细胞系 (mABCM)中分离总RNA ,经RT -PCR体外扩增重、轻链可变区基因 ,通过一连接肽拼接形成ScFv基因 ,经菌毛蛋白抗原亲和筛选出特异性阳性... 目的 :获得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单抗特异性单链抗体。方法 :从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蛋白杂交瘤细胞系 (mABCM)中分离总RNA ,经RT -PCR体外扩增重、轻链可变区基因 ,通过一连接肽拼接形成ScFv基因 ,经菌毛蛋白抗原亲和筛选出特异性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氨基酸序列推导。结果 :所构建的单链抗体基因为拼接正确的VH-Linker-VL 结构 ,无错义及移码读框 ,且含有编码 (Gly4Ser) 3的连接肽基因及维持抗体结构所必需的半胱氨酸残基。结论 :所构建的单链抗体为VH-Linker-VL 结构 ,含有连接肽基因和半胱氨酸残基 ,具有单链抗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噬菌体抗体库 黏性放线菌 I型菌毛蛋白
下载PDF
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蛋白单抗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测序
4
作者 褚敏 梁景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430-432,共3页
目的 :克隆并测序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蛋白单抗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方法 :从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蛋白杂交瘤细胞系 (mABCM)中分离总RNA ,经RT -PCR体外扩增重、轻链可变区基因并测序。结果 :VH、VL 可变区的分子量在 30 0~ 4 0 0b... 目的 :克隆并测序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蛋白单抗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方法 :从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蛋白杂交瘤细胞系 (mABCM)中分离总RNA ,经RT -PCR体外扩增重、轻链可变区基因并测序。结果 :VH、VL 可变区的分子量在 30 0~ 4 0 0bp之间 ,基因测序结果符合小鼠抗体可变区特征。 结论 :获得了抗黏性放线菌Ⅰ型菌毛蛋白单抗的可变区基因序列 ,与小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黏性放线菌 Ⅰ型菌毛
下载PDF
黏性放线菌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苗燕 于淼 +1 位作者 韩耀伦 郝玉庆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研究黏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A.viscosus)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细菌分为3组,即A.viscosus组、P.gingivalis组和2种细菌等量、等浓度混合组。3组细菌专性厌氧培养4... 目的:研究黏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A.viscosus)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细菌分为3组,即A.viscosus组、P.gingivalis组和2种细菌等量、等浓度混合组。3组细菌专性厌氧培养48h,绘制生长曲线;混合细菌组每隔2h取菌悬液梯度稀释,接种于BHI血琼脂平板,培养72h,计数P.gingivalis占菌落总数的百分比;制备P.gingivalis BHI血琼脂平板,将不同浓度的A.viscosus菌悬液及除菌后的上清液滴注于已经接种P.gingivalis的固体血琼脂平板,厌氧条件下培养72h,测量抑菌圈直径。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组中,A.viscosus2h已处于对数生长期,8h达平台期;P.gingivalis在12h进入对数生长期,32h达平台期;混合细菌组在2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12h达平台期;混合细菌组前8h P.gingivalis所占总菌落数的百分比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8h后平板上已经没有P.gingivalis的存在;1×109、108、107、106A.viscosus对P.gingivalis的抑菌圈平均直径(mm)为19.3、17.4、13.2和9.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viscosus的上清液对P.gingivalis无抑制作用。结论:A.viscosus对P.gingivalis生长的抑制作用是由于前者生长速度快,造成营养性竞争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放线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抑制
下载PDF
木糖醇对黏性放线菌生长及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厚佐 肖遥 +1 位作者 廉小天 邹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质量浓度下木糖醇对黏性放线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不同质量浓度(128、64、32、16、8、4 g·L-1)木糖醇的脑心浸液(BHI)液体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培养黏性放线菌,测定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然后测量对照组... 目的对比不同质量浓度下木糖醇对黏性放线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不同质量浓度(128、64、32、16、8、4 g·L-1)木糖醇的脑心浸液(BHI)液体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培养黏性放线菌,测定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然后测量对照组以及1/2、1/4、1/8 MIC和MIC质量浓度时培养1.5、3、6、12、24、48 h液体培养基的pH值,计算ΔpH值,同时测量2、4、6、8、10、12 h液体培养基的光密度(OD550)值;最后测定抑制50%及90%黏性放线菌生物膜形成的最低木糖醇质量浓度(即MBIC50和MBIC90)。运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木糖醇能抑制黏性放线菌的生长,MIC为64 g·L-1。培养12 h后,各组之间的Δp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ΔpH值随MIC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此时,除1/2 MIC以及MIC组之外,其余各组的OD5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550值随MIC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提示黏性放线菌在含1/2 MIC及MIC的木糖醇培养基里生长及产酸能力随木糖醇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木糖醇的MIBC50为64 g·L-1,MIBC90为128 g·L-1,说明木糖醇培养基能抑制黏性放线菌生物膜的形成。结论木糖醇能有效地抑制黏性放线菌的生长、黏附以及产酸,有一定的抑制致龋菌和防治龋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醇 黏性放线菌 生长 产酸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黏性放线菌与根面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开新 邹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87-191,共5页
根面龋是老年人龋病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牙根部牙骨质及牙本质中相对更高的有机物组成和其表面特殊的微环境,根面龋的发生过程相对复杂。白色念珠菌和黏性放线菌作为口腔常驻共生菌群,具有产酸、耐酸和酵解有机物等性能,在根面龋发生... 根面龋是老年人龋病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牙根部牙骨质及牙本质中相对更高的有机物组成和其表面特殊的微环境,根面龋的发生过程相对复杂。白色念珠菌和黏性放线菌作为口腔常驻共生菌群,具有产酸、耐酸和酵解有机物等性能,在根面龋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白色念珠菌、黏性放线菌与根面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从真菌-细菌控制的角度为根面龋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面龋 白色念珠菌 黏性放线菌 耐酸 产酸
下载PDF
黏性放线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间共聚对黏性放线菌黏附于S-HA的影响
8
作者 苗燕 楚金普 +2 位作者 王宏峰 楼红 郝玉庆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研究黏性放线菌(A.viscosus)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间共聚对A.viscosus黏附于唾液包被的羟基磷灰石(S-HA)的影响。方法:将0.5mL5×108CFU/mLA.viscosus分别与0.5mL1×109、3×109、5×109CFU/mL的P.gingi... 目的:研究黏性放线菌(A.viscosus)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间共聚对A.viscosus黏附于唾液包被的羟基磷灰石(S-HA)的影响。方法:将0.5mL5×108CFU/mLA.viscosus分别与0.5mL1×109、3×109、5×109CFU/mL的P.gingivalis菌液混合,室温旋转,SEM观察P.gingivalis与A.viscosus间的共聚;将不同浓度的P.gingivalis和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A.viscosus混合,室温旋转1.5h,荧光闪烁记数法检测A.viscosus对S-HA的黏附量,以单菌种的A.viscosus作为对照,设定其黏附量为100%,采用SPSS10.07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浓度P.gingivalis对A.viscosus黏附的影响。结果:1个A.viscosus的细胞表面可黏附多个P.gingivalis。P.gingivalis浓度较小时,A.viscosus对S-HA黏附量相对于对照组略增加;随P.gingivalis浓度增加,A.viscosus黏附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A.viscosus和P.gingivalis可发生细菌之间的共集,这种共集可影响A.viscosus对S-HA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放线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黏附 共聚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龈上菌斑致龋菌分布与功能研究
9
作者 李玉姣 王玮 +3 位作者 潘雅婷 陈力元 范晓敏 田宇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5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微生物中致龋菌群落分布特征与功能基因,提高对2型糖尿病与龋病关系的认识。方法试验组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口腔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正常对照组选取社区人群中口腔健康且不患2型糖尿...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微生物中致龋菌群落分布特征与功能基因,提高对2型糖尿病与龋病关系的认识。方法试验组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口腔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正常对照组选取社区人群中口腔健康且不患2型糖尿病受试者(10例)。采集口腔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龈上菌斑样本,分别进行宏基因组学测序,对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黏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等致龋菌进行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口腔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龈上菌斑样本中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黏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丰度稍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EGG Pathway功能代谢差异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龈上菌斑微生物的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生物膜形成-大肠杆菌代谢、己内酰胺降解、精氨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较正常对照组丰富,而硫胺素代谢、硒化合物代谢、丙酮酸代谢等代谢通路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结论口腔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致龋菌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功能基因差异代谢途径表明精氨酸代谢通路富集,有助于维持口腔微生态坏境的酸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2型糖尿病 龈上菌斑 宏基因组学 变异链球菌 乳酸杆菌 黏性放线菌 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复方中药制剂对感染根管常见细菌生物膜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瑞 黄莉莉 +2 位作者 夏文薇 朱彩莲 叶冬霞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观察由没食子酸、厚朴酚及白芨多糖三者配伍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对感染根管常见细菌混合生物膜的抗菌作用。方法:选择感染根管内常见细菌黏性放线菌、具核梭杆菌、粪肠球菌,在体外形成24h混合细菌生物膜,分别作用于复方中药制剂和... 目的:观察由没食子酸、厚朴酚及白芨多糖三者配伍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对感染根管常见细菌混合生物膜的抗菌作用。方法:选择感染根管内常见细菌黏性放线菌、具核梭杆菌、粪肠球菌,在体外形成24h混合细菌生物膜,分别作用于复方中药制剂和氧化锌溶液30min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厚度和细菌活性的变化,采用SAS6.12软件包中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方中药制剂、氧化锌溶液作用后,生物膜厚度均下降,两者间无显著差别(P>0.05);使用中药制剂后,生物膜活菌百分比显著下降,强于氧化锌溶液,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中药制剂对感染根管内常见细菌混合生物膜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将其作为根管封闭剂中的抗菌成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具核梭杆菌 黏性放线菌 粪肠球菌 生物膜 根管封闭剂
原文传递
冷光美白对釉质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苑克勇 马瑞 +3 位作者 朱彩莲 李鸣宇 何智妍 周薇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研究Beyond冷光美白对牙釉质表面主要致龋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制备4 mm×4 mm×1 mm的釉质片20片,随机分为冷光美白组、美白剂组、冷光照射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5片。冷光美白组用Beyond美白凝胶(主要成分为H2O2)+冷... 目的:研究Beyond冷光美白对牙釉质表面主要致龋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制备4 mm×4 mm×1 mm的釉质片20片,随机分为冷光美白组、美白剂组、冷光照射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5片。冷光美白组用Beyond美白凝胶(主要成分为H2O2)+冷光照射美白3次,每次12 min;美白剂组只在釉质片表面涂布美白凝胶美白3次,每次12 min;冷光照射组仅用冷光灯照射釉质片3次,每次12 min;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人工口腔模型内,将上述4组釉质片置于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具核梭杆菌混合菌液中培养36 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所形成的混合细菌生物膜,采用SAS8.2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CLSM扫描可见冷光美白组、美白剂组、冷光照射组的生物膜较对照组生物膜稀疏,生物膜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冷光美白组、美白剂组、冷光照射组之间生物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冷光美白组、美白剂组、冷光照射组釉质表面生物膜中活菌百分比显著降低(P<0.001)。结论:冷光美白可抑制釉质表面混合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破坏生物膜的结构,降低混合细菌生物膜中活菌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光美白 牙釉质 变形链球菌 具核梭杆菌 黏性放线菌 生物膜
原文传递
TiN涂层对牙科钴铬合金抗菌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洁 陈洁 胡滨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研究氮化钛膜对临床用钴铬(Co-Cr)合金抗菌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常用的钴铬合金,制作成10mm×10mm×3mm规格的试件,采用电弧离子镀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其表面沉积一层厚为2.5μm的TiN涂层。将涂层前后的试件分别... 目的:研究氮化钛膜对临床用钴铬(Co-Cr)合金抗菌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常用的钴铬合金,制作成10mm×10mm×3mm规格的试件,采用电弧离子镀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其表面沉积一层厚为2.5μm的TiN涂层。将涂层前后的试件分别置于有变形链球菌或黏性放线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共同培养,以单纯培养基作为对照。24h后,运用电化学实验对所有试件进行极化曲线分析。结果:塔菲尔极化曲线图形显示,未镀膜的Co-Cr合金与变形链球菌或黏性放线菌共同培养后,自腐蚀电位更负,钝化区间变短。而镀膜后合金与细菌共同培养,极化曲线的变化不明显,细菌对合金的腐蚀作用与镀膜前相比显著减弱。结论:氮化钛膜使Co-Cr合金能耐受细菌的作用,提高材料的抗菌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涂层 Co-Cr合金 极化曲线 变形链球菌 黏性放线菌 抗菌腐蚀性能
原文传递
钴铬合金表面镀氮化锆涂层对细菌黏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桑卓 付玉 +2 位作者 陈东 古育娣 陈湘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4033-4037,共5页
背景:细菌黏附与钴铬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成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目的:验证钴铬合金表面所镀氮化锆薄膜是否可以改善义齿金属材料的细菌黏附性能。方法:应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在钴铬合金材料表面镀... 背景:细菌黏附与钴铬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成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目的:验证钴铬合金表面所镀氮化锆薄膜是否可以改善义齿金属材料的细菌黏附性能。方法:应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在钴铬合金材料表面镀氮化锆薄膜,制备钴铬合金镀膜组试件(实验组),以未镀膜的钴铬合金试件为对照组,分别将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黏液放线菌接种在两组试件的测试面上,待培养结束时进行菌落计数。结果与结论:细菌黏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3种细菌的菌落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细菌黏附数量明显高于镀膜组。提示:钴铬合金表面所镀氮化锆薄膜可以显著降低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及黏性放线菌的黏附数量,从而改善钴铬合金材料的细菌黏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氮化锆 钴铬合金 细菌黏附 变形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黏性放线菌 表面改性 表面涂层
下载PDF
氮离子溅射对镍铬合金表面细菌黏附的影响
14
作者 史艳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8期7139-7141,共3页
背景:镍铬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大量实验正在进行其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目的:观察氮离子溅射对镍铬合金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镍铬合金试件 144 件,随机选出 72 件,采氮离子溅射法对其表... 背景:镍铬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大量实验正在进行其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目的:观察氮离子溅射对镍铬合金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镍铬合金试件 144 件,随机选出 72 件,采氮离子溅射法对其表面改性,镍铬合金组为对照组,氮离子溅射组为实验组。对两组试件表面黏附血型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分别进行细菌体外黏附实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氮离子溅射前后各种细菌黏附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在细菌黏附 24,48,168 h,上述 3 种细菌在实验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显著减少(P < 0.001)。提示,氮离子溅射可抑制镍铬合金表面细菌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铬合金 氮离子溅射 细菌黏附 链球菌 黏性放线菌 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桩核冠修复老年人群龈沟内致龋菌的改变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荣红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桩核冠修复后老年人群龈沟内致龋菌数量的改变。方法选择本院上颌第二磨牙无咬合功能的患者40例,将其需要桩核冠修复的第二磨牙一侧作为受试组A组,其对侧健康第二磨牙作为对照组B组。分别采集A、B两组在受试牙预备前、预备后3 ... 目的研究桩核冠修复后老年人群龈沟内致龋菌数量的改变。方法选择本院上颌第二磨牙无咬合功能的患者40例,将其需要桩核冠修复的第二磨牙一侧作为受试组A组,其对侧健康第二磨牙作为对照组B组。分别采集A、B两组在受试牙预备前、预备后3 d、预备后7 d及桩核冠修复后1个月牙根面的菌斑,之后进行厌氧培养、分离,通过形态学检查、数量分析、生化特征和聚合酶连反应对其中变异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进行鉴定和计数。结果两组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变异链球菌检出率在不同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预备前相比,A组预备后3 d黏性放线菌、变异链球菌菌落数显著增加(P<0.05)。与预备后3 d相比,A组预备后7 d内氏放线菌菌落数显著增加(P<0.05);与预备后7 d相比,A组修复后1个月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变异链球菌菌落数显著降低(P<0.05)。与预备前3 d相比,B组预备后7 d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菌落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变异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的数量在预备后7 d有所增加,修复后1个月有所降低。在牙体预备后初期进行积极的菌斑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核冠 变异链球菌 黏性放线菌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臭氧溶液对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16
作者 陈岚 杨洋 +1 位作者 刘兴容 徐皑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871-1875,1880,共6页
目的探讨小型电解式臭氧机制备的臭氧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对3种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以碘量法检测臭氧机产生的臭氧溶液浓度,通过定量悬液杀菌法测定其在不同浓度(1.12、1.96、2.85 mg/L)、不同温度(10、15、20℃)下对牙龈卟啉... 目的探讨小型电解式臭氧机制备的臭氧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对3种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以碘量法检测臭氧机产生的臭氧溶液浓度,通过定量悬液杀菌法测定其在不同浓度(1.12、1.96、2.85 mg/L)、不同温度(10、15、20℃)下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黏性放线菌(A.v)和具核梭杆菌(F.n)处理不同时间(30、60 s)后的菌落总数,分析其抑菌效果。结果1.12、1.96、2.85 mg/L 3种浓度的臭氧溶液在不同温度及作用时间下对P.g、A.v和F.n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当温度相同时,作用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强。当温度为20℃、浓度为2.85 mg/L,作用30 s时对P.g抑制作用最强(82.35%),作用60 s时对F.n作用最强(86.36%);当温度为15℃、浓度为2.85 mg/L,作用60 s时对A.v抑菌作用最强(81.25%)。结论小型电解式臭氧机所制备的3种不同浓度的臭氧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对3种牙周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但抑菌敏感性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溶液 牙周致病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黏性放线菌 具核梭杆菌 细菌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