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6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治疗
1
作者 王黎 张婷婷 +2 位作者 俞萍源 万桃 杨永秀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5-77,共3页
目的 总结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因“下腹部增大伴腹胀3月余”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腔内巨大囊性包块,于气... 目的 总结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巨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因“下腹部增大伴腹胀3月余”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腔内巨大囊性包块,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腹卵巢巨大肿瘤切除术+右侧卵巢成形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好转后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上皮性肿瘤,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根据是否有生育要求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肿瘤 卵巢肿瘤 黏液性囊腺瘤 卵巢交界黏液性囊腺瘤 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腹水沉渣包埋诊断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丁春晓 张恒 +2 位作者 郭丹阳 祝迪 王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腹水脱落细胞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结合组织学活检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体征,以提高细胞学角度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腹水脱落细胞和活检组织学... 目的:探讨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腹水脱落细胞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结合组织学活检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体征,以提高细胞学角度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腹水脱落细胞和活检组织学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以腹水为首发症状的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非常罕见,其液基细胞形态主要特点为细胞核通常小而规则,仅有轻度异型性改变,细胞内富含黏液,沉渣包埋制片后可见细胞呈柱状,极向存在,单层或假复层排列,核分裂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腹水伴盆腔肿物为首发症状就诊,影像学检查与卵巢原发肿瘤鉴别困难,必须结合脱落细胞的病理形态特征进行诊断。结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脱落细胞病理形态特点主要为细胞呈柱状,细胞核通常小而规则,异型性小,核分裂罕见,细胞内富含黏液,细胞排列极向存在。腹水伴盆腔肿物极易首诊误诊为原发卵巢肿瘤,同时,通过腹水沉渣细胞学诊断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非常罕见,因此,需结合细胞学形态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黏液性肿瘤 细胞沉渣包埋 腹水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杨春梅 陈依静 邓伟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BO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22年2月昆山市中医医院及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MBOT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鉴别诊断等。结果:43例MBOT患者年龄24~7...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BO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22年2月昆山市中医医院及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MBOT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鉴别诊断等。结果:43例MBOT患者年龄24~77岁,平均(43.4±2.6)岁。肿瘤直径2.5~26 cm,大部分为单侧,少数为双侧。外观呈圆形、卵圆形或结节状,表面光滑。胃肠型MBOT切面呈多房囊性,蜂窝状,腔内充满黏液,无明显乳头状结构。浆黏液型MBOT以单房囊性为主,囊壁厚0.2~0.5 cm,囊壁内侧见大小不等的灰白或灰红色乳头状赘生物,囊内含黏液或黏稠胶冻样物。镜下胃肠型MBOT被覆复层增生的胃肠型上皮,细胞呈簇状、乳头状、管状绒毛状生长,细胞核呈轻-中度异型,核分裂象不易见。浆黏液型MBOT主要由子宫颈管型黏液上皮及浆液性上皮组成。肿瘤细胞呈腺样、粗大球茎状或乳头排列,细胞核呈轻-中度异型,核分裂象不易见,肿瘤间质内见特征性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随访9~96个月,除5例出现复发外,其余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预后效果较好,分为胃肠型及浆黏液型。准确识别交界性黏液型肿瘤的两型病理特征,避免过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交界黏液性肿瘤 胃肠型 黏液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伴腹膜假黏液瘤并发腹壁巨大面积蜂窝织炎一例
4
作者 陈寒春 曾颖 +1 位作者 金爱云 高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6-179,共4页
阑尾黏液性肿瘤(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AMN)为罕见疾病,每年发病率约0.003‰。由AMN引起的阑尾炎约占阑尾切除术的1%。AMN是一组异质性阑尾肿瘤的总称,其肉眼特征常为管腔内充满胶冻样黏液物质的囊肿。
关键词 阑尾黏液性肿瘤 腹膜假黏液 蜂窝织炎
下载PDF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RI特征及分型
5
作者 刘林成 周志厚 +3 位作者 于广会 陈伶俐 曾蒙苏 王明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RI特征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日照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55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位置、边界、数目、大小、形态、有无分隔...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RI特征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日照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55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位置、边界、数目、大小、形态、有无分隔、壁结节、有无胆管扩张、囊壁及囊腔在T1WI、T2WI、DWI及ADC图像上的信号特征,病灶的囊壁、分隔及壁结节的强化特点,根据形态学特点分为微囊型、寡囊型、混合型3组,分析3组病灶的MRI特征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55例患者中有55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微囊型6例,寡囊型20例,混合型29例,病灶大小为1.6~23(8.8±4.7)cm;3组间在病灶大小、有无壁结节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有无临床症状、形态、病灶位置、边界、实验室指标、有无浸润性、囊液信号、有无分隔、壁结节强化方式及壁结节是否扩散受限、囊腔数量及上游胆管有无扩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黏液性肿瘤 分型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伴子宫脱垂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柴登峰 赖斌 程书琴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15-616,共2页
报道1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伴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阑尾黏液性肿瘤 子宫脱垂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ICD-10编码探究
7
作者 严惠莲 廖定轲 +2 位作者 王洁容 王永杰 赵雁梨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ICD-10编码现状及问题,以期提高交界性肿瘤编码的准确率以及医院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入组率。方法从病案信息系统调取2018-2022年主要诊断编码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首次住院病案,获得病案共263份... 目的分析我院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ICD-10编码现状及问题,以期提高交界性肿瘤编码的准确率以及医院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入组率。方法从病案信息系统调取2018-2022年主要诊断编码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首次住院病案,获得病案共263份,对疾病编码进行逐一核查。结果263份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病案中,形态码编码正确153份,形态码编码正确率为58.17%;无转移的病案共91份,形态码编码正确82份,正确率为90.11%;有转移的病案共172份,形态码编码正确71份,正确率为41.28%。结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形态学编码正确率偏低,对DIP的入组造成一定影响。编码人员应加强IDC-10编码和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编码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病案形态学编码的正确率和DIP的入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ICD-10编码 按病种分值付费
下载PDF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陈雪 曾郁 +1 位作者 毕小涵 张素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对一种新命名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宫颈黏液腺癌——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进行病例分析,为这种罕见疾病提供更多临床和病理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ISMC,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HPV基因分型及... 目的 对一种新命名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宫颈黏液腺癌——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进行病例分析,为这种罕见疾病提供更多临床和病理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ISMC,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HPV基因分型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 ISMC肿瘤细胞表现为结构模式和细胞形态的多样性。肿瘤细胞胞质内含多少不等的黏液,瘤巢内外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3例均发现凋亡小体和有丝分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16和CK7呈弥漫强(+),PAX8、p40和CK5/6巢周少量(+)。结论 ISMC是一种少见、具有广泛形态学谱的HPV相关腺癌。PAX8、CK5/6和p40独特的表达模式使其可以作为ISMC诊断的有效标志物。ISMC预后较差,即便检测到少量ISMC成分也应在诊断中注明其占比,此点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复层产黏液性 组织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齐芳 范丽平 +3 位作者 康亚宁 屈文涛 崔晓媛 苏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94-97,共4页
目的分析阑尾黏液性肿瘤(AMT)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AMT患者,其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AMCA)22例,阑尾黏液性腺癌(AMAC)24例,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40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目的分析阑尾黏液性肿瘤(AMT)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AMT患者,其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AMCA)22例,阑尾黏液性腺癌(AMAC)24例,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40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对不同类型AMT的诊断准确率。比较AMCA、AMAC、LAMN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86例AMT患者中,44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诊断准确率为51.16%;42例误诊,误诊率为48.84%,其中AMCA患者误诊6例(误诊为阑尾炎3例,系膜囊肿1例,阑尾脓肿2例)、AMAC患者误诊14例(误诊为阑尾炎6例,阑尾脓肿4例,卵巢肿瘤2例,系膜囊肿1例,AMCA 1例)、LAMN患者误诊22例(误诊为阑尾炎10例,阑尾脓肿6例,卵巢肿瘤1例,系膜囊肿3例,AMCA 2例)。超声对AMCA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AMAC和LAM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T患者的临床主诉以右下腹疼痛为主,44.19%的患者累及腹腔脏器,肿瘤标志物以CEA和CA125阳性率最高。AMCA患者累及腹腔脏器的发生率、CE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AMAC、LAMN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AMT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主诉及WBC、PLT、Hb异常率、CA125、AFP、CA242、CA199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AMT患者的超声特征具有一定差异,且与AMCA相比,LAMN和AMAC的超声特征更为复杂多样,且CEA阳性率和腹腔远处转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黏液性肿瘤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 阑尾黏液性腺癌 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超声检查 肿瘤标志物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卵巢黏液性癌的诊治进展
10
作者 李桐 杨慧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卵巢黏液性癌(mucinous ovarian cancer,MOC)是卵巢上皮性癌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临床上治疗多参考卵巢浆液性癌(serous ovarian cancer,SOC)的相关指南,但由于MO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SOC显著不同,因此诊断和治疗均需... 卵巢黏液性癌(mucinous ovarian cancer,MOC)是卵巢上皮性癌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临床上治疗多参考卵巢浆液性癌(serous ovarian cancer,SOC)的相关指南,但由于MO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SOC显著不同,因此诊断和治疗均需仔细鉴别。手术联合辅助化疗为目前治疗MOC的标准方案,但由于其患病率低,临床试验难以开展,循证医学证据缺乏,术中阑尾切除指征、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等均缺乏共识。此外,还需进一步转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前研究,以利于MOC的精准诊断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卵巢黏液性 诊治进展
下载PDF
肉兔黏液性肠炎的诊治和预防措施
11
作者 董榕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期55-56,共2页
肉兔黏液性肠炎也被称为黏液性下痢或黏液性肠病,该病主要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内毒素所引发,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而且会对肉兔生长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肉兔黏液性肠炎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肉兔黏液性肠炎也被称为黏液性下痢或黏液性肠病,该病主要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内毒素所引发,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而且会对肉兔生长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肉兔黏液性肠炎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然后着重探讨了肉兔黏液性肠炎的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期为广大肉兔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兔 黏液性肠炎 诊治 预防
下载PDF
PET-CT及CT增强联合诊断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伴全身多发转移一例
12
作者 胡艳丽 周怡 +3 位作者 邓辉 周鹏 金文义 王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0-11,共2页
1病例资料男,32岁。一周前因爬山不慎摔倒,怀疑骨折入院检查。外院CT、MRI检查示全身多发骨质破坏,提示骨转移瘤,为明确原发病灶行PET-CT检查。影像学表现:全身PET-CT显示全身多发骨质破坏(颅骨、多发椎体、双侧肱骨、双侧锁骨、双肩胛... 1病例资料男,32岁。一周前因爬山不慎摔倒,怀疑骨折入院检查。外院CT、MRI检查示全身多发骨质破坏,提示骨转移瘤,为明确原发病灶行PET-CT检查。影像学表现:全身PET-CT显示全身多发骨质破坏(颅骨、多发椎体、双侧肱骨、双侧锁骨、双肩胛骨、胸骨、多发肋骨、骨盆骨、双股骨),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肝尾状叶囊实性占位伴肝门、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放射性摄取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黏液性肿瘤 PET-CT MSCT
下载PDF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阑尾血吸虫病并继发产酸克雷伯菌感染1例
13
作者 吴文龙 潘长林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5期40-42,共3页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阑尾血吸虫病并继发产酸克雷伯菌感染致阑尾脓肿临床罕见,且该类疾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右髂窝腹膜后肿瘤或附件肿块,手术后病理报告是诊断的关键。本文报道1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阑尾血吸虫病并继发产酸克雷伯菌感染致阑尾脓肿临床罕见,且该类疾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右髂窝腹膜后肿瘤或附件肿块,手术后病理报告是诊断的关键。本文报道1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阑尾血吸虫病并继发产酸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该患者早期被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个月后因阑尾脓肿再次入院,后依据手术病理结果最终明确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阑尾血吸虫病并继发产酸克雷伯菌感染形成阑尾脓肿。期望通过分享,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黏液性肿瘤 血吸虫病 克雷伯菌 脓肿
下载PDF
贾颖教授依据《内经》“治水”理论辨治黏液性水肿
14
作者 王浩悦 莘策 +1 位作者 孙慧 贾颖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黏液性水肿多与甲状腺疾病有关,临床上可分为全身黏液性水肿和胫前黏液性水肿,多表现为非凹陷性水肿,可归于中医“水肿”范畴。贾颖教授从《内经》“汤液醪醴论”讨论治水之法,认为“开鬼门”是通扶脾肾阳气、化气行水、通利小便;“洁... 黏液性水肿多与甲状腺疾病有关,临床上可分为全身黏液性水肿和胫前黏液性水肿,多表现为非凹陷性水肿,可归于中医“水肿”范畴。贾颖教授从《内经》“汤液醪醴论”讨论治水之法,认为“开鬼门”是通扶脾肾阳气、化气行水、通利小便;“洁净府”是通利三焦;“去菀陈莝”是活血利水;而“平治于权衡”是指以实际病情为依据,对三种治法的主次进行排序,属治疗中的思想层次,通过结合前人智慧与现代研究,从病因病机、症状分类、治疗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对黏液性水肿的辨治进行分析探讨,并附验案二则以与同道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性水肿 开鬼门 洁净府 去菀陈莝 平治于权衡 贾颖
原文传递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15
作者 周凯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13-15,58,共4页
目的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中医院诊断为LAMN的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中医院诊断为LAMN的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3例患者的病理结果均可见阑尾腔囊状扩张,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缺失,阑尾腔面内衬单层黏液性柱状细胞,波浪状,细胞轻度异型,胞质透亮,阑尾内充满黏液,阑尾腔均未见破裂,阑尾表面均未见黏液,切缘均未见肿瘤细胞。术后随访结果显示,3例患者在随访时间段内均未见复发。结论LAMN的诊断依赖病理检查,需与阑尾憩室、高级别黏液性肿瘤、阑尾锯齿状病变、阑尾黏液腺癌、卵巢来源黏液性肿瘤等相鉴别。完整切除病灶及阑尾表面未见黏液聚集者可能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李君 刘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59-360,356,共3页
宫颈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由Park等^([1])于2000年首次报道,遂后报道非常少,直至2014年第4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把SMILE归属于宫颈原位腺癌(AIS)的一种亚型^([2])。宫... 宫颈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由Park等^([1])于2000年首次报道,遂后报道非常少,直至2014年第4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把SMILE归属于宫颈原位腺癌(AIS)的一种亚型^([2])。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nvasive stratified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浸润性癌,由Lastra等^([3])于201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与SMILE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被认为是SMILE的浸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浸润复层产黏液性 宫颈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黏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7
作者 葛帆 郭何尊 李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47-0050,共4页
通过实验探究明确黏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7月份到2020年7月份间在我院内进行治疗的30名黏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病理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进... 通过实验探究明确黏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7月份到2020年7月份间在我院内进行治疗的30名黏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病理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明确与患者肿瘤复发有关的各危险因素。结果 在所选择的30名患者中,有部分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有部分患者完成了姑息性手术,还有部分患者做了全面分期手术,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率为100%,发现在所有病例中出现复发的人数为10名,与肿瘤有关,并且已经死亡的人数有2名。通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方式和患者的肿瘤复发以及死亡问题具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黏液性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来说,其预后较好,并且在进展期的患者出现复发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对于还具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如果其处于肿瘤早期,则应该选择保守性治疗,避免对患者的生育系统造成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性交界卵巢肿瘤 临床特点 预后 生育功能
下载PDF
1例肾周脂肪黏液性假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8
作者 王波 徐为为 +1 位作者 叶涛 任永昌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42-44,共3页
回顾性分析1例肾周脂肪黏液性假瘤的病理学特征。病理组织学检测示病变组织体积较大,弥漫生长,部分呈小叶状结构生长,由成熟脂肪、黏液样间质及胶原纤维混杂组成,可见粗大的胶原纤维,周围见淋巴细胞巢;血管增生明显,血管周围纤维母细胞... 回顾性分析1例肾周脂肪黏液性假瘤的病理学特征。病理组织学检测示病变组织体积较大,弥漫生长,部分呈小叶状结构生长,由成熟脂肪、黏液样间质及胶原纤维混杂组成,可见粗大的胶原纤维,周围见淋巴细胞巢;血管增生明显,血管周围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并见变异的呈巢状肌纤维母细胞;部分星芒状细胞可见小核仁。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双微体同源基因2(-)。病理诊断为肾周脂肪黏液性假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周 脂肪黏液性假瘤 病理特征
下载PDF
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卵巢黏液性肿瘤恶变的预测价值研究
19
作者 嵇梦颖 李雨荆 +2 位作者 陈醒 戴辉华 孙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22-3027,共6页
背景卵巢黏液性肿瘤(MOT)根据病理结果可分为良性肿瘤如黏液性囊腺瘤(MCA)、交界性肿瘤如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BT)及恶性肿瘤如黏液性癌(MC),最终确诊需依靠手术病理检查,术前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提高术前诊断效能对于医生的诊断及患者治疗... 背景卵巢黏液性肿瘤(MOT)根据病理结果可分为良性肿瘤如黏液性囊腺瘤(MCA)、交界性肿瘤如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BT)及恶性肿瘤如黏液性癌(MC),最终确诊需依靠手术病理检查,术前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提高术前诊断效能对于医生的诊断及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目的探讨MOT恶变的高危因素,评估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MOT恶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2020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14例MO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三组:MCA组(305例)、MBT组(79例)和MC组(3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B超表现(卵巢肿瘤大小、性质、是否有乳头、是否可探及血流信号、是否为多房肿瘤)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D-二聚体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OT恶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MOT恶变的预测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结果三组患者B超表现及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卵巢肿瘤最大径≥10 cm〔OR=1.947,95%CI(1.066,3.556),P=0.030〕,肿瘤内有实性成分〔OR=9.862,95%CI(4.465,21.782),P<0.001〕、乳头〔OR=2.320,95%CI(1.100,4.893),P=0.027〕、血流信号〔OR=2.289,95%CI(1.104,4.747),P=0.026〕,肿瘤表现为多房〔OR=5.722,95%CI(3.034,10.789),P<0.001〕及CA125≥35.0 U/mL〔OR=4.307,95%CI(1.963,9.452),P<0.001〕、CA199≥39.0 U/mL〔OR=2.227,95%CI(1.030,4.816),P=0.042〕是MOT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预测MOT恶变的AUC为0.868〔95%CI(0.825,0.912),P<0.001〕,最佳截断值为0.354,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90.8%。结论当卵巢肿瘤最大径≥10 cm,B超提示肿瘤内有实性成分、乳头、血流信号,肿瘤表现为多房及患者CA125≥35.0 U/mL、CA199≥39.0 U/mL时,需警惕MOT恶变的可能;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MOT恶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生物标记 肿瘤 卵巢黏液性肿瘤 黏液性交界肿瘤 黏液性 超声检查 B超 CA-125抗原
下载PDF
超声联合O-RADS对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玉 梁明明 +3 位作者 吕帅帅 李世真 刘欣欣 仇春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对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组)与33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组)患者...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对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组)与33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超声图像,比较2组临床资料、超声图像特征及O-RADS分类方面的差异。结果: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组有实性成分、不规则囊壁/分隔及微囊征的比例均高于黏液性囊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年龄、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肿瘤大小、是否有分隔、乳头状突起、血流和腹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RADS分类4~5类诊断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58.8%、60.0%和95.2%。结论: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和黏液性囊腺瘤超声征象存在共性和差异,O-RADS分类对诊断黏液性交界性肿瘤有较高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黏液性交界肿瘤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超声检查 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