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例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影像学分析
1
作者 陈倩倩 余强 +1 位作者 孙晶晶 熊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总结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超声、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经... 目的:总结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超声、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WT-MEC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超声、CT、MRI资料,回顾性总结其具体特征。结果:12例WT-MEC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2.7±16)岁。7例行超声检查,6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腮腺内单发肿块。91.7%(11/12)的病灶(91.7%)边界清晰,83.3%(10/12)的病灶呈囊实性肿块。在超声上,71.4%(5/7)的病变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85.7%(6/7)血流不丰富、85.7%(6/7)后方回声增强。在CT上,所有病变(6/6,100%)呈软组织密度肿块,不均匀强化(5/6,83.3%)。在MRI上,肿瘤在平扫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T1WI呈不均匀强化。结论:WT-MEC多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晰、无钙化的囊实性肿块。肿瘤内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部分是其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thin瘤黏液表皮样 腮腺 超声 CT MRI
原文传递
11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聂小 刘益飞 +3 位作者 毛海峰 王伟 张青 刘颖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ME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手术切除并确诊为PM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9~58岁,中位年龄33岁;肿瘤...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ME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手术切除并确诊为PM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9~58岁,中位年龄33岁;肿瘤均发生于段及段以上支气管,临床以支气管刺激症状为主。胸部CT显示10例为边界尚清晰的类圆形结节,1例显示为不规则肿块,5例伴有浅分叶。11例肿块增强扫描后均显示轻-中度的不均匀强化,肿块内有钙化者5例。1例组织学分级为高级别PMEC,10例为低级别PME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CK7、p63及p40阳性,TTF1、NapsinA、CK20和SMA阴性,增殖指数Ki-67约4%~28%。特殊染色示黏液细胞PAS阳性。6例患者行MAML2的FISH检测,4例患者显示MAML2基因重排阳性。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辅助化疗。8例患者随访8~144个月,1例高级别PMEC复发。结论 PMEC是一种罕见肿瘤,其诊断需结合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FISH检测到MAML2基因易位,主要依据术后组织病理,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其预后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黏液表皮样 病理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低分化原发性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1例
3
作者 刘玉娟 李永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黏液表皮样癌通常发生在唾液腺,是唾液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极少原发于甲状腺^([1])。原发性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prim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gland, TME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通常以恶性鳞状细胞和黏液... 黏液表皮样癌通常发生在唾液腺,是唾液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极少原发于甲状腺^([1])。原发性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prim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gland, TME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通常以恶性鳞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混合为特征^([2])。国内暂无相关报道。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高度恶性TMEC,同时结合国外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甲状腺恶性肿瘤 文献总结 鳞状细胞 唾液腺 黏液细胞 诊疗方法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列线图对黏液表皮样癌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4
作者 李晓娜 宗颖睿 +2 位作者 张彦喜 候珍珍 卢丽雯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黏液表皮样癌(MEC)患者手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并建立列线图预后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5例ME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SII进行受试者...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黏液表皮样癌(MEC)患者手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并建立列线图预后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5例ME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SII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得到最佳截断值,由此将患者SII指数分为高低2组,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正曲线评价该模型,并验证一致性。结果:生存分析显示,高SII组无复发生存期显著短于低SII组(P<0.001)。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中,高SII(HR=2.179,95%CI:1.072~4.426,P=0.031)、肿瘤低分化(HR=6.894,95%CI:2.770~17.158,P<0.001)、颈淋巴结转移(HR=2.091,95%CI:1.034~4.230,P=0.040)为预后因子,与低RFS有关。结论:MEC患者术前SII越低,预后越好,基于SII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MEC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列线图 生存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MAML2重排阴性腮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宋汉香 文双雪 郭乔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腮腺MAML2重排阴性的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原发于腮腺的WT-ME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和FISH检测,分... 目的探讨原发于腮腺MAML2重排阴性的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Warthin-like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WT-M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原发于腮腺的WT-ME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和FISH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肿瘤呈实性,多小叶状,边界大部分清楚,切面灰白、灰黄色,局部呈蜂窝状伴点灶性出血。镜检:大量呈多层排列的嗜酸性上皮、部分透明细胞样上皮,丰富的非肿瘤性淋巴细胞间质,可见淋巴滤泡。嗜酸性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泡状核和嗜酸性胞质,核仁清楚,上皮内可见异型黏液细胞,还可见灶性分布的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35βH11阳性、CD117部分阳性,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CK5/6、p63局灶阳性,S-100阴性,AB染色黏液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5%。FISH检测:MAML2重排阴性。结论MAML2基因易位是诊断WT-MEC的金标准,当MAML2重排阴性不能除外时,需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Warthin瘤黏液表皮样 MAML2重排阴性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儿童肺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进展
6
作者 胡雨润 李渠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851-2856,共6页
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PMEC)是一种发起源于呼吸道黏膜下层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因病例罕见,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目前对于PEMC的治疗还没有统一标准。完全切除所有肿瘤负荷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 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PMEC)是一种发起源于呼吸道黏膜下层导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因病例罕见,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目前对于PEMC的治疗还没有统一标准。完全切除所有肿瘤负荷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对于切除方式的选择还存在争议,并且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PMEC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年在儿童PMEC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治疗
下载PDF
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
7
作者 刘艳芳 任刚 +1 位作者 蔡嵘 汪心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11~80岁,中位年龄49岁。3例位于叶支气...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大体分型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8例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11~80岁,中位年龄49岁。3例位于叶支气管,4例位于段支气管,1例位于肺的周围部。肿瘤最大径为1.0~7.0 cm,平均2.5 cm。腔内结节型2例,腔内外肿块型5例,外周型1例。8例平扫均为软组织密度,其中1例伴多发点状钙化。4例行CT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2例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例伴支气管黏液栓塞,1例伴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1例伴左颈部淋巴结肿大。8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肺黏液表皮样癌,其中低级别6例,高级别1例,未定级别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8例CK5、P63表达阳性,6例CK7、P53表达阳性,3例EGFR表达阳性,6例Ki-67阳性率≤5%,8例Napsin A表达阴性,5例TTF1表达阴性,8例ALK表达阴性。结论:肺黏液表皮样癌早期易误诊,好发于叶、段支气管,CT大体分型以腔内外肿块型居多,边缘清楚,肿块长径与支气管走行一致,呈轻度强化,可合并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少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Napsin A、TTF1阴性表达,结合CK5、CK7、P63阳性表达有助于PME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计算机体层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24例泪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智绪爽 吴畏 +3 位作者 杨新吉 黑砚 吕小辉 邓爱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5-349,共5页
背景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常见的唾液腺肿瘤,极少数原发于泪腺,临床实践中认识有限。目的分析泪腺MEC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连... 背景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常见的唾液腺肿瘤,极少数原发于泪腺,临床实践中认识有限。目的分析泪腺MEC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连续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4例泪腺ME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24例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56.35岁,男女比例7∶1。临床表现:21例(87.5%)眼球突出,16例(66.7%)眶外上方可扪及肿物,3例(12.5%)眶周疼痛。初发为泪腺MEC有19例,泪腺多形性腺瘤术后恶变为MEC有5例;6例发生远处转移。10例泪腺MEC的CT图像中,7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9例形状不规则,7例肿瘤内有钙化,7例肿瘤破坏周围骨质;8例泪腺MEC的MRI图像中,8例不均匀强化,均可见液化腔;4例形状呈不规则,3例侵犯颅内、鼻旁窦、颞窝。24例泪腺MEC均进行了手术切除。病理证实24例均为高级别泪腺MEC,其中20例(83.3%)可见肿瘤侵犯神经,肿瘤细胞坏死,4个以上的核分裂/10个高倍视野;9例(37.5%)可见侵犯骨质。随访7例患者中1例复发(随访时间为12个月),6例患者未复发(平均随访时间为24.3个月)。结论高级别泪腺MEC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常表现为无痛性眼球突出;影像大多表现为眶外上方中密度占位病变,形状不规则,常发生钙化,多伴有骨质破坏,可见液化腔,可侵犯邻近组织结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需警惕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 黏液表皮样 临床特征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与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9
作者 鄢丽敏 董郁红 +1 位作者 张志勇 姜海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9-1261,共3页
目的探讨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和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的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和1例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病例,行免疫组化和MAML2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 目的探讨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和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的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和1例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病例,行免疫组化和MAML2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镜下观察囊内衬覆鳞状上皮和黏液柱状上皮,未发现Warthin瘤特征性的上皮细胞,伴MAML2基因重排;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镜下可见Warthin瘤特征性的嗜酸性双层上皮,多灶衬覆鳞状上皮和黏液柱状上皮,未检测到MAML2基因重排。结论Warthin瘤样黏液表皮样癌和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组织学形态虽相似,但两者肿瘤性质、治疗、预后截然不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thin瘤黏液表皮样 Warthin瘤伴鳞状与黏液上皮化生 免疫组织化学 MAML2基因
下载PDF
17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分析与文献复习
10
作者 张兆璇 张敏 +2 位作者 刘大伟 王悦 张娅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组织病理、临床特征及CRTC1/3-MAML2融合基因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9-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并对其临床信息、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CRTC1/3-MAML2融合...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组织病理、临床特征及CRTC1/3-MAML2融合基因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9-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并对其临床信息、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CRTC1/3-MAML2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51.3±17.3岁。男女人数比例相仿。瘤体大小为3~97mm(平均值为27.4±22.6mm)。左右肺发病比例相仿。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14例(82.4%),高级别黏液表皮样癌3例(17.6%)。免疫组化中,CK7和CK5/6表达率均为100%。MAML2基因重排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瘤体直径、部位及病理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RTC1/3-MAML2融合基因重排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发生率高,因此MAML2基因重排可以成为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的分子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 哺乳动物智者-2基因重排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唾液腺嗜酸性黏液表皮样癌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小艳 王博 +1 位作者 万海玉 郑绘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84-387,共4页
嗜酸性黏液表皮样癌(OMEC)是一种罕见且具有诊断挑战性的黏液表皮样癌(MEC)变异体,其被定义为具有MEC特征的肿瘤,以嗜酸细胞为主(嗜酸细胞比例至少占50%)。目前各种特殊的染色剂可用于帮助正确诊断,最新研究强调p63蛋白的强阳性和黏液... 嗜酸性黏液表皮样癌(OMEC)是一种罕见且具有诊断挑战性的黏液表皮样癌(MEC)变异体,其被定义为具有MEC特征的肿瘤,以嗜酸细胞为主(嗜酸细胞比例至少占50%)。目前各种特殊的染色剂可用于帮助正确诊断,最新研究强调p63蛋白的强阳性和黏液细胞的存在是该疾病的诊断标志,多数病例荧光原位杂交和第二代测序检测证实了有MECT1-MAML2基因融合阳性。由于OMEC发病率较低,病例数较少,容易漏诊与误诊,本研究回顾并总结了92例OMEC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研究进展,以期提高诊断该疾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黏液表皮样 唾液腺 嗜酸细胞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黏液表皮样癌1例报告
12
作者 王俊杰 陈诚 吴涯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55,共4页
黏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项关于黏液表皮样癌的文献回顾分析[1]发现,在8525例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来源于腮腺4843例(56.8%),硬腭1536例(18.0%),其他部位占25.2%,包括食道、肛管、乳房皮肤、泪囊、胸腺、甲状腺... 黏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项关于黏液表皮样癌的文献回顾分析[1]发现,在8525例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来源于腮腺4843例(56.8%),硬腭1536例(18.0%),其他部位占25.2%,包括食道、肛管、乳房皮肤、泪囊、胸腺、甲状腺、肺或子宫颈[2-3]。原发性肝黏液表皮样癌极其罕见,目前文献报道的原发性肝黏液表皮样癌共18例[2,4-12],国内尚无相关报道,其发病机制及起源目前尚不明确,临床诊断较困难,易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肝肿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腮腺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例
13
作者 赵玲帆 周杨 +1 位作者 叶鑫鑫 张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19-422,共4页
黏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由于肾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故肾移植受者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恶性肿瘤,其中皮肤癌最为多见,而肾移植术后发生涎腺肿瘤较... 黏液表皮样癌是唾液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由于肾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故肾移植受者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恶性肿瘤,其中皮肤癌最为多见,而肾移植术后发生涎腺肿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了1名肾移植术后6年,患腮腺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男性患者。该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后,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出院。随访21个月后,病变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恶性肿瘤 黏液表皮样 肾移植
下载PDF
原发性23例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李玉玲 李霞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证实或免疫组织化学辅助下证实的23例PMEC患...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证实或免疫组织化学辅助下证实的23例PM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组织学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低级别组(n=15)和高级别组(n=8)。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升高(P=0.002)、有吸烟史(P=0.039)、TNM分期高(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1)的患者中高级别PMEC占比更高。单因素分析显示,PMEC患者的总生存期在组织学分级(P=0.020)、淋巴结转移(P=0.002)和TNM分期(P=0.040)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PME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PMEC发病率低,患者的预后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且淋巴结转移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组织学分级 预后
下载PDF
肺黏液表皮样癌诊治及分析
15
作者 李钰婷 张加勇 别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8期1437-1438,共2页
肺黏液表皮样癌(Primary 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型肿瘤,占所有肺部恶性肿瘤的0.1%~0.2%[1]。PMEC现在被定义为以鳞状细胞、黏液分泌细胞和中间细胞类型组合为特征的肿瘤,通常根据组织学外观、有... 肺黏液表皮样癌(Primary 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型肿瘤,占所有肺部恶性肿瘤的0.1%~0.2%[1]。PMEC现在被定义为以鳞状细胞、黏液分泌细胞和中间细胞类型组合为特征的肿瘤,通常根据组织学外观、有丝分裂活性、细胞异型性、局部浸润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2]。由于该病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关于其人口统计学、治疗、预后和生存率知之甚少。本文介绍1名老年女性PMEC患者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以肺黏液表皮样癌为主的多原发肺癌合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周攀 吴中权 +2 位作者 朱杰 舒圣 程玲玲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3期1501-1504,共4页
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一种少见的肺恶性肿瘤,约占肺部原发肿瘤的0.2%^([1-5])。PMEC临床特点不典型,病理组织成分比较复杂,术前诊断困难,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放化疗效果不理想^([6-11])。... 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一种少见的肺恶性肿瘤,约占肺部原发肿瘤的0.2%^([1-5])。PMEC临床特点不典型,病理组织成分比较复杂,术前诊断困难,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放化疗效果不理想^([6-11])。分子靶向治疗使肺癌进入精准分子治疗时代,免疫治疗开创了人类肿瘤治疗的新篇章,但PMEC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经验较少。由于PMEC发病率低,国内外文献较少,多为个案报道,所以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组织学特征、影像学特征、临床诊断与治疗、术后辅助治疗、预后等缺乏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多原发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下载PDF
NDRG2通过BRD4/c-Myc通路抑制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魏欣欣 封琳 +2 位作者 卜歆 申亮亮 李德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研究NDRG2基因抑制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MC3细胞过表达NDRG2和MEC1细胞敲降NDRG2模型,用Westernblot和Real-timePCR检测c-Myc蛋白和mRNA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Myc启动子活性;染色质... 目的:研究NDRG2基因抑制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MC3细胞过表达NDRG2和MEC1细胞敲降NDRG2模型,用Westernblot和Real-timePCR检测c-Myc蛋白和mRNA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Myc启动子活性;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检测BRD4与c-Myc启动子结合活性;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侵袭。结果:过表达NDRG2的MC3细胞中c-Myc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c-Myc启动子活性降低、BRD4与c-Myc启动子结合活性降低;敲降NDRG2的MEC1细胞中c-Myc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c-Myc启动子活性升高、BRD4与c-Myc启动子结合活性升高;过表达NDRG2的MC3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降低,而同时过表达c-Myc后细胞活力恢复,敲降NDRG2的MEC1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增加,而同时敲降c-Myc表达后细胞活力被抑制。结论:NDRG2通过抑制BRD4与c-Myc结合抑制c-Myc表达,抑制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NDRG2 C-MYC BRD4 转录调控 启动子
下载PDF
宫颈黏液表皮样癌并文献复习1例
18
作者 彭娇娇 杨炳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114-1115,共2页
1临床病例患者,女,31岁,因“外院检查提示宫颈病变27 d”于2021年7月6日入院。入院前27 d因外阴、阴道瘙痒,伴有白带异常于外院就诊,行HPV病毒DNA检测提示HPV16(+),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提示:不能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 1临床病例患者,女,31岁,因“外院检查提示宫颈病变27 d”于2021年7月6日入院。入院前27 d因外阴、阴道瘙痒,伴有白带异常于外院就诊,行HPV病毒DNA检测提示HPV16(+),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提示:不能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H),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提示(2点、6点、10点、宫颈管内膜)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并累及腺体伴鳞状细胞癌,无腹痛、腹胀,无阴道流血、流液等不适,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治疗。末次月经:2020年5月30日,G 3P 3,自然分娩3次。体格检查无特殊。妇科查体: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黏膜皱壁弹性可,宫颈前唇11点方向可触及约2 cm×3 cm肿块,质硬,接触少许出血,无触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三合诊:双侧骶主韧带未扪及明显增厚及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末次月经 累及腺体 阴道瘙痒 白带异常 宫颈病变 主韧带 自然分娩
下载PDF
花姜酮通过免疫原性死亡影响黏液表皮样癌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苏凤芹 苏慧 +1 位作者 吴慧炜 邢淑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767-772,共6页
目的 探究花姜酮(zerumbone,Zer)治疗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的机制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开发MEC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以及理论依据。方法 购入MEC细胞系H292及H3118,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氮... 目的 探究花姜酮(zerumbone,Zer)治疗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的机制研究,以期为临床上开发MEC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以及理论依据。方法 购入MEC细胞系H292及H3118,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氮唑[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出Zer对MEC细胞系的IC50;在IC50的浓度下,进一步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表面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水平,观察Zer是否可以影响MEC的免疫原性死亡;最后为探寻Zer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采取pcDNA3.1-STAT3上调MEC细胞中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转染效率及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活化的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ATF3及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水平,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测定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ATP含量,MEC。结果 Zer组细胞凋亡率高于Control组(P<0.05),Zer组H3118细胞上清液中HMGB1蛋白含量高于Control组(P<0.05),Zer组H3118细胞中ATP含量高于Control组(P<0.05),Zer组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ATF4、ATF3及CHOP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P<0.05),Zer组的MEC细胞中STAT3 mRNA水平低于Control组(P<0.05),Zer+oe-STAT3组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ATF4、ATF3及CHOP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Zer+oe-NC组(P<0.05)。结论 Zer介导STAT3促进MEC细胞内质网应激由此诱导MEC细胞免疫原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 内质网应激 免疫原性死亡
下载PDF
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2例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
作者 霍双杰 温俊秀 +7 位作者 宋慧茹 倪璐 张可心 王琦 唐慧 刘芳 宋旭东 董丽儒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57-559,570,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分析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组成的团块状或小梁状癌巢构成,其内可见少量非透... 目的探讨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分析其临床和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组成的团块状或小梁状癌巢构成,其内可见少量非透明细胞不规则分布于透明细胞巢周围,呈逐渐的过渡。免疫表型:CK5/6、P63、P40、S-100、SOX-10、Vimentin和CK7呈强阳性表达,DOG-1、Mammaglobin、SMA及GFAP呈阴性表达;特殊染色:AB阳性提示细胞有黏液分泌,Ki-67增殖指数3%~5%。结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是黏液表皮样癌一种少见的变异型,其确诊需结合临床病史、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色的综合分析,低级别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