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调控肝星状细胞胶原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娟 张晓岚 +4 位作者 敦志娜 赵春洪 申建刚 霍晓霞 安君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55-2158,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MT1-MMP在FRNK调控HSC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MT1-MMP在FRNK调控HSC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FRNK蛋白在瞬时转染时相应的表达,鉴定转染效果;分别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测定MT1-MMP在HSC中的相应表达。结果:FRNK质粒成功转染HSC,于转染48h时,FRNK蛋白表达最强,P<0·05;FRNK转染后在基因水平上:MT1-MMP mRNA表达明显增加;翻译蛋白水平上:FRNK质粒转染HSC48h后,MT1-MMP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脂质体介导下FRNK质粒转染,可使外源性FRNK在HSC内大量表达,FRNK可能通过上调MT1-MMP值来抑制HSC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黏着激酶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胶原 肝硬化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质粒转染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申建刚 张晓岚 +1 位作者 霍晓霞 魏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39-2244,共6页
目的:应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表达质粒瞬时转染肝星状细胞(HSCs),探讨FRNK选择性抑制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对FN刺激的HSCs凋亡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HSCs,以FN刺激HSCs增殖,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进行FRNK表达质粒转染。应用... 目的:应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表达质粒瞬时转染肝星状细胞(HSCs),探讨FRNK选择性抑制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对FN刺激的HSCs凋亡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HSCs,以FN刺激HSCs增殖,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进行FRNK表达质粒转染。应用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方法检测FRNK、FAK、p-FAK(Tyr397)、caspase-3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FRNK表达质粒成功转染HSCs,在翻译后水平抑制FAK磷酸化;FRNK表达质粒转染HSCs48h后,细胞凋亡率增加,与空质粒组之间有显著差异[(25.37±1.92)%vs(9.28±1.05)%],P<0.01,伴随caspase-3在翻译和转录水平的增高[(264.17±12.60vs185.82±9.69),P<0.01;(4.19±0.48vs1.07±0.27),P<0.01]。结论: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染FRNK表达质粒,可使外源性的FRNK在HSCs内大量表达,在翻译后水平抑制FAK磷酸化;可以诱导FN刺激的HSCs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凋亡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王朝阳 吴文艺 +5 位作者 朱世泽 杨维群 蔡玉梅 潘明孟 周仙颖 林新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acol adhesion kinase-ralated nonkinase,FRNK)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Western-blot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检测10例瘢痕疙瘩及10例相应周围正常...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acol adhesion kinase-ralated nonkinase,FRNK)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Western-blot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检测10例瘢痕疙瘩及10例相应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FRNK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的FRN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12±0.06比0.3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瘢痕疙瘩组织中FRNK m 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27±0.03比1.1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RNK蛋白及m RNA在瘢痕疙瘩组织中低表达,导致其对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减弱,对瘢痕疙瘩的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通过调节FRNK的表达,有望为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FAK的结构-功能关系模拟
4
作者 吕守芹 杨晴 +1 位作者 龚明亮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3-83,共1页
目的承接细胞膜以及胞内细胞骨架连接的黏附斑激酶(FAK)是细胞感知、转导外界力学信号的重要分子体系,主要含有FERM、Kinase、Linker2、FAT等结构域,具有酶与支架双重功能,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外力作用下自身构象的调整。但是由于目前尚... 目的承接细胞膜以及胞内细胞骨架连接的黏附斑激酶(FAK)是细胞感知、转导外界力学信号的重要分子体系,主要含有FERM、Kinase、Linker2、FAT等结构域,具有酶与支架双重功能,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外力作用下自身构象的调整。但是由于目前尚无FAK全分子微观结构,其不同结构域之间的互作特征及其力学因素调控下的微观结构动力学尚不清楚。方法结合基于AI的蛋白结构预测方法与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考察了FAK全分子结构特征;采用力致分子动力学进行恒力或恒速条件下FAK去折叠模拟,考察其力致去折叠过程。重点通过不同结构域之间的互作及其力致去折叠特征阐释其结构-功能关系。结果无外力作用下:由于Linker2结构域自身的柔性,导致其C端的FAT结构域可以与其N端的FERM结构域相互作用,进而调控FERM与Kinase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示外力对其酶功能的调控。有外力作用下:FAT与Linker2结构域最先去折叠,其去折叠行为暴露了FERM-Kinase结构域,使其更好发挥酶功能。另外,FAK全分子中FAT结构域的力致去折叠与单独FAT去折叠路径一致,而且FAT局部去折叠有利于其与paxillin的结合。提示外力对其支架功能的调控。结论本研究采用模拟方法预测了外力调控FAK功能的微观结构动力学特征,为深入阐释FAK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 去折叠 FAK 力学信号 细胞骨架 分子结构特征 分子体系 N端
原文传递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对CFSC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魏娟 张晓岚 +3 位作者 姚冬梅 霍晓霞 申建刚 敦志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CFSC胶原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FRNK蛋白表达,鉴定转染效果;用^3H Pr...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CFSC胶原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FRNK蛋白表达,鉴定转染效果;用^3H Pro掺入技术测定CFSCI型胶原的合成;用RTPCR方法测定FRNK转染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基因在CFSC中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FRNK质粒成功转染CFSC,Ⅰ型胶原合成下降;MMP2基因表达上升,TIMP2基因表达下降,MMP2/TIMP2比值明显上升。结论外源性FRNK在CFSC内大量表达后,CFSC胶原表达减少;FRNK可能通过调节MMP2/TIMP2比值来促进CFSC的胶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胶原Ⅰ型 明胶酶A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原文传递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朝阳 吴文艺 +5 位作者 朱世泽 杨维群 蔡玉梅 潘明孟 周仙颖 林新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观察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下游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和Ⅲ型胶原d1链(COL3A1)表达的影响。方法于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和... 目的观察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下游黏着斑激酶(FA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和Ⅲ型胶原d1链(COL3A1)表达的影响。方法于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中FRNK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在脂质体介导下用含FRNK基因的质粒转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FRNK、FAK、磷酸化FAK(p-FAK)、ERKl/ERK2、磷酸化ERKl(p-ERKl)、磷酸化ERK2(p-ERK2)的蛋白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FAK、ERK、COL1A1、COL3A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FRN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14±0.08比0.3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FRNK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0.30±0.04比1.0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于转染FRNK 48h后,FRNK蛋白表达量达到最高,72h后下降。与空质粒组比较,转染FRNK组的FAK、ERK蛋白及mRNA水平均下降,p-FAK、p-ERK的表达水平也均下降(P〈0.05);转染FRNK组与空质粒组比较,COL1A1、COL3A1mRNA的表达水平均下降(0.23±0.10比0.85±0.24,0.60±0.02比1.06±0.10,P〈0.01),而空质粒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FRNK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质粒组[(36.63±4.89)%比(14.70±0.70)%比(13.20±0.80)%,P〈0.05],而对照组、空质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瘢痕疙瘩组织中FRNK蛋白的低表达导致其对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减弱;(2)瘢痕疙瘩中FRNK可能通过抑制FAK磷酸化或下调FAK活性,从而抑制FAK—ERK信号通路转导来促进细胞凋亡;(3)瘢痕疙瘩中FRNK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可能导致胶原的生成下降。通过调节FRNK的表达,可能促进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凋亡,胶原生成下降,有望为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瘢痕疙瘩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黏着激酶 胶原
原文传递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申建刚 张晓岚 霍晓霞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49-853,共5页
目的应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表达质粒瞬时转染纤维连接蛋白(FN)预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探讨FRNK对HSC凋亡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影响。方法在体外,以FN诱导HSC增殖,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用FRNK表达质粒瞬时... 目的应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表达质粒瞬时转染纤维连接蛋白(FN)预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探讨FRNK对HSC凋亡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影响。方法在体外,以FN诱导HSC增殖,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用FRNK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SC,应用膜联蛋白/碘化丙啶双标记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FRNK、黏着斑激酶(FAK)、p-FAK(Tyr^397)、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ERK1、PERK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FRNK表达质粒成功转染HSC,在翻译后水平抑制FAK磷酸化。与空质粒组比较,FRNK表达质粒转染HSC 48h后,HSC凋亡率由9.28%±1.05%增至25.37%±1.92%(P〈0.01),caspase-3蛋白由185.82±9.69增至264.17±12.60(P〈0.01),caspase-3mRNA由1.07±0.27增至4.19±0.48(P〈0.01)。FRNK抑制FAK磷酸化和在翻译和转录水平抑制ERK1、p-ERK的表达,而FN则促进FAK和ERK1、pERK在翻译和转录水平的表达。结论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染FRNK表达质粒,可使外源性的FRNK在HSC内大量表达,在翻译后水平抑制FAK磷酸化;并可能通过FAK-ER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FN刺激的HSC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肝星状细胞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 黏着激酶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原文传递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抑制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 被引量:1
8
作者 霍晓霞 张晓岚 +1 位作者 申建刚 魏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7-548,共2页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是黏着斑激酶(FAK)的内源性抑制剂。我们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HSC增殖,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染FRNK质粒,探讨选择性阻断FAK磷酸化对HSC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期为逆转肝纤...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是黏着斑激酶(FAK)的内源性抑制剂。我们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HSC增殖,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染FRNK质粒,探讨选择性阻断FAK磷酸化对HSC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期为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治疗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周期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原文传递
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黏着斑激酶、蛋白激酶B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万亿 孙芳芳 张蔓娜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黏着斑激酶(FA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75例行肝脏穿刺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纤维化程度(HE和Masson染色)将其分为A组(S0-S1级,n=26)、B组(S2级,n=27)、C组(S3-S4级,n=22... 目的:探讨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黏着斑激酶(FA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75例行肝脏穿刺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纤维化程度(HE和Masson染色)将其分为A组(S0-S1级,n=26)、B组(S2级,n=27)、C组(S3-S4级,n=22)。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总胆红素(TBIL)、肝脏弹性硬度(LS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一般资料。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比较各组FAK、AKT蛋白及基因水平。结果:各组患者性别、T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年龄、LSM、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患者肝组织中FAK、AKT蛋白阳性表达积分比较:A组<B组<C组(P<0.05),各组p-AKT蛋白表达积分比较:A组>B组>C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组肝组织中FAK、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比较:A组<B组<C组(P<0.05),各组p-FAK、p-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比较:A组>B组>C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各组肝组织中FAK、AKT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A组<B组<C组(P<0.05)。结论:FAK、AKT表达水平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及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黏着激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黏着斑相关非激酶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红 郝嘉 +2 位作者 赵晓晏 吕伟 房殿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用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抑制剂黏着斑相关非激酶(FRNK)阻断FAK磷酸化,探讨FAK信号途径在肝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分子机制及FRNK对迁移的抑制效应。方法利用EGFPFRNK质粒转染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Transwell小室模型研究对细胞迁移... 目的用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抑制剂黏着斑相关非激酶(FRNK)阻断FAK磷酸化,探讨FAK信号途径在肝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分子机制及FRNK对迁移的抑制效应。方法利用EGFPFRNK质粒转染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Transwell小室模型研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FAK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磷酸化水平,并通过激光共聚焦分析免疫荧光双染后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的情况。结果EGFPFRNK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外源性FRNK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转染组的磷酸化FAK比未转染组下降约50.2%(P<0.01)。PI3K水平也较未转染组降低了39.5%(P<0.05)。代表NFκB核转位的细胞核区与胞质区绿色荧光比值分别为3.495±0.227和1.182±0.106,转染组显著低于未转染组(P<0.01)。结论外源性FRNK可抑制FAK磷酸化,从而降低抑制PI3K和NFκB的活化水平而减少细胞迁移,FAK可能是介导肝癌HepG2细胞迁移的重要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 肝癌 核因子-ΚB 迁移 磷酸肌醇3-激酶
下载PDF
力致粘着斑激酶FAT结构域去折叠的分子模拟
11
作者 杨晴 龚明亮 +1 位作者 吕守芹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9-679,共1页
目的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依赖其激酶和支架功能的协同作用介导细胞迁移、分化等生物学过程,而其C端的FAT(Focal Adhesion Targeting Domain)结构域是FAK支架功能的载体,直接参与和Src、Paxillin、Talin等蛋白的结合... 目的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依赖其激酶和支架功能的协同作用介导细胞迁移、分化等生物学过程,而其C端的FAT(Focal Adhesion Targeting Domain)结构域是FAK支架功能的载体,直接参与和Src、Paxillin、Talin等蛋白的结合。作为调控细胞感知外界力学微环境的重要分子体系,力学因素如何调控FAK自身结构,尤其是FAT结构域,进而调控其功能尚不清楚。方法首先利用平衡分子动力学进行FAT平衡模拟,评估其结构稳定性;接着采用力致分子动力学进行FAT去折叠模拟,考察其力致去折叠过程;最后采用分子对接方法,考察不同去折叠构象态与配体Paxillin的结合能力,分析外力对FAT-Paxillin相互作用的调控。结果FAT结构域在受力去折叠过程中出现3个典型结构,伸长量分别在5、13、23 nm左右,并且发现其N端和H4螺旋之间两对盐桥(D922-R1042和D1039-R919)的破坏是FAT开始发生去折叠的关键。进一步通过比较未发生去折叠以及三个典型去折叠中间态分别与Paxillin的LD2和LD4结构域对接的结合自由能,发现第一态具有最强的结合能力,提示力对FAT-Paxillin相互作用的调控作用。结论本工作从微观结构动力学角度考察了FAT结构域的结构-功能关系,为深入阐释FAK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折叠 粘着激酶 结合自由能 黏着激酶 FAK 分子模拟 分子体系 N端
原文传递
人黏着斑激酶(FAK)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12
作者 张丽 张娅 +4 位作者 季江颖 魏梓妤 刘家宇 许涛 汪洪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克隆、表达与纯化黏着斑激酶(FAK)基因C端黏着斑定位序列(第798~1041位氨基酸),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PCR法体外扩增FAK基因C端序列(2671~3402 bp),克隆至pCZN1,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 目的克隆、表达与纯化黏着斑激酶(FAK)基因C端黏着斑定位序列(第798~1041位氨基酸),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PCR法体外扩增FAK基因C端序列(2671~3402 bp),克隆至pCZN1,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次氮基三乙酸(Ni-NTA)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树脂进行蛋白纯化,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法进行效价和特异性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CZN1-FAK重组表达载体,FAK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目的蛋白纯化后,制备的兔抗FAK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512000,且与外源和内源FAK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与纯化FAK蛋白,制备兔抗FAK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内源FAK蛋白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FAK)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粘着斑相关非激酶对骨桥蛋白促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智敏 韩梅 温进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阐明整合素 β3 粘着斑激酶 (FAK)信号途径在骨桥蛋白 (OPN)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 ,用FAK磷酸化特异性抑制剂粘着斑相关非激酶 (FRNK)选择性阻断FAK磷酸化 ,观察对OPN 整合素 β3 相互作用所激活的FAK信号通路的影... 为阐明整合素 β3 粘着斑激酶 (FAK)信号途径在骨桥蛋白 (OPN)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 ,用FAK磷酸化特异性抑制剂粘着斑相关非激酶 (FRNK)选择性阻断FAK磷酸化 ,观察对OPN 整合素 β3 相互作用所激活的FA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与OPN诱导VSMC迁移之间的关系 .外源性FRNK在VSMC中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OPN诱导的VSMC迁移 ,使跨膜迁移细胞数下降 5 0 5 8% (P <0 0 5 ) .OPN刺激不但明显诱导FAK表达 ,而且还促进其磷酸化 .外源性FRNK对OPN诱导的FAK磷酸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使磷酸化型FAK水平比相应对照细胞下降5 9 1% ,但其对FAK表达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FRNK还具有下调整合素 β3 表达的作用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在转染FRNK的VSMC中 ,粘着斑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 ,粘着斑数量明显减少 .结果提示 ,整合素 β3 FAK是介导VSMC迁移的重要信号途径 ,外源性FRNK通过下调 β3 表达、抑制FAK磷酸化和减少粘着斑蛋白磷酸化及粘着斑形成等机制 ,减弱OPN刺激信号的跨膜转导及沿胞内途径传递 ,发挥抑制OPN促VSMC迁移的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粘着激酶 粘着相关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迁移
下载PDF
miR-7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与黏着斑激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国 史春云 +2 位作者 王建飞 曹丽 钟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9-522,528,共5页
目的探讨miR-7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与黏着斑激酶(FAK)相关性。方法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将细胞分为miR-7mimics组、miR-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转染miR-7模拟物(miR-7mimics)、miR-阴性序列和不做... 目的探讨miR-7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与黏着斑激酶(FAK)相关性。方法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将细胞分为miR-7mimics组、miR-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转染miR-7模拟物(miR-7mimics)、miR-阴性序列和不做任何处理。Real-time PCR检测miR-7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FAK和FAK Tyr397蛋白表达,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变量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miR-7mimics组细胞中miR-7相对表达量(2.86±0.47),显著高于miR-阴性对照组(1.03±0.15)和空白对照组(1.0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5.985,P<0.01);miR-7mimics组24、48、72和96h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高于miR-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迁移实验中,miR-7mimics组平均迁移细胞数[(159.52±5.94)/视野],显著低于miR-阴性对照组[(315.42±7.59/视野]和空白对照组[(307.53±8.16)/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侵袭实验中,miR-7 mimics组平均侵袭细胞数[(29.85±4.52)/视野],显著低于miR-阴性对照组[(85.42±5.59)/视野]和空白对照组[(88.53±6.16)/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7mimics组细胞中FAK、FAK Tyr397蛋白表达量均低于miR-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中miR-7表达量与FAK和FAK Tyr397蛋白表达量均呈负相关(r=-0.724和-0.874,均P<0.01)。结论过表达miR-7可显著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过程,可能与负性调控FAK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 人胃癌SGC7901细胞 迁移 侵袭 黏着激酶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在细菌侵入非吞噬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晓阳 付玉 +2 位作者 王潇楠 王志钢 郝慧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8-33,共6页
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是引发传染病的重要步骤。细菌在黏附的过程中,其表面结构或特殊黏附分子和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激活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通过FAK/Src-Cortactin-Arp2/3通路和FAK/PI3K-Rac通路调控... 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是引发传染病的重要步骤。细菌在黏附的过程中,其表面结构或特殊黏附分子和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激活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通过FAK/Src-Cortactin-Arp2/3通路和FAK/PI3K-Rac通路调控细胞骨架重排,促进细菌侵入非吞噬细胞。为了深入探讨细菌侵入非吞噬细胞的整个过程及调控机制,就细菌对非吞噬细胞的黏附、侵入以及细胞FAK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黏附 入侵 黏着激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特异性PCR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震 林江 +5 位作者 钱军 姚冬明 王雅丽 韩兰秀 朱照辉 肖高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建立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黏着斑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GRA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方法设计针对GRAF基因启动子的MSP引物,建立MSP检测体系,对不同DNA模板进行检测,评价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对10例急性髓... 目的建立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黏着斑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GRA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方法设计针对GRAF基因启动子的MSP引物,建立MSP检测体系,对不同DNA模板进行检测,评价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对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MSP方法仅能扩增出甲基化阳性模板,不能扩增出未甲基化阳性模板和未硫化处理的DNA模板;检测不同稀释度的甲基化阳性模板,其最大灵敏度可达2%;在不同时间进行MSP检测的结果均一致;对10例AML患者的初步检测发现7例存在着GRA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GRA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MSP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可用于临床AML标本的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 甲基化特异性PCR 甲基化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凌霄华 于欣 +1 位作者 汪丽燕 胡成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侵袭、转移及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FAK表达率分别为16%(4/25)、84.13%(5...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侵袭、转移及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FAK表达率分别为16%(4/25)、84.13%(53/63)、34.92%(22/63),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旁组织中FAK表达率在分化程度(P=0.015)、浸润深度(P=0.005)和淋巴结转移(P=0.008)中有显著性差异,在有无远处淋巴结转移中无差异(P=0.912)。结论结直肠癌中FAK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故检测结直肠癌黏膜及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有利于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黏着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C3T3-E1细胞成骨模型的建立及局部黏着斑激酶表达的研究
18
作者 曹志威 邵国 +1 位作者 赵志军 张春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化学诱导手段建立MC3T3-E1细胞成骨模型,探讨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基因表达与成骨细胞形成的关系,了解FAK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观察MC3T3-E1细胞成骨诱导前后细胞形态,茜素红化学染色检测矿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 目的:通过化学诱导手段建立MC3T3-E1细胞成骨模型,探讨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基因表达与成骨细胞形成的关系,了解FAK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观察MC3T3-E1细胞成骨诱导前后细胞形态,茜素红化学染色检测矿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标志物Runx2、ALP的表达,同时分析FAK在成骨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C3T3-E1细胞成骨诱导3 d后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第21、28 d时,茜素红染色可见矿化结节;成骨标志物Runx2、ALP的表达呈持续升高的趋势,FAK的表达总体呈升高趋势,在第7 d时略有下降。结论:FAK的表达与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提示FAK可能在MC3T3-E1细胞成骨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3T3-E1细胞 成骨 局部黏着激酶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3、黏着斑激酶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立友 吴东洋 +3 位作者 蔡青山 郑建兴 李树栋 刘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3(LAMA3)、黏着斑激酶(FAK)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5例,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和癌...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3(LAMA3)、黏着斑激酶(FAK)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5例,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LAMA3、FAK蛋白表达。术后随访肝癌患者3年,统计生存情况。分析肝癌组织LAMA3、FAK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AMA3、FAK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组织LAMA3和FAK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LAMA3和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的患者肝癌组织LAMA3、FAK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血管侵犯的患者(均P<0.05)。术后随访3年,生存患者35例,病死患者40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肝癌组织LAMA3、FAK蛋白表达阳性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LAMA3、FAK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淋巴结转移、有血管侵犯、LAMA3蛋白阳性和FAK蛋白阳性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LAMA3、FAK蛋白呈高表达,且两者阳性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预后有关,可能作为原发性肝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层粘连蛋白3 黏着激酶 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 血管侵犯 预后
下载PDF
皮层肌动蛋白与磷酸化黏着斑激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末 姜忠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2-1133,共2页
目的探讨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与磷酸化黏着斑激酶(FAKPY39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行择期手术的NSCLC患者120例,分别取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并应... 目的探讨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与磷酸化黏着斑激酶(FAKPY39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行择期手术的NSCLC患者120例,分别取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ortactin和FAKPY397表达,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正常组织中Cortactin和FAKPY397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肺癌组织(P<0.05);Ⅲ期和Ⅳ期患者肺癌组织Cortactin和FAKPY397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者Cortactin和FAKPY397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peaman分析显示:Cortactin表达与FAKPY397表达呈正相关(r=0.532,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Cortactin和FAKPY397表达会显著增高,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可能对NSCLC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肌动蛋白 磷酸化黏着激酶 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