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与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嗅觉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娴 王培丽 崔圆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入路切除垂体瘤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嗅觉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1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其手术方案分为A组和B组,A组42例,采用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B组49例,采用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入路切除垂体瘤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嗅觉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1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其手术方案分为A组和B组,A组42例,采用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B组49例,采用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脑脊液漏发生率、肿瘤切除率、住院时间)、术后嗅觉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激素水平[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变化。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均P<0.05)。两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和肿瘤切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嗅觉阈值较术前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A组鼻中隔穿孔和鼻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和2%,低于B组的14%和18%(均P<0.05)。两组术后PRL、GH、ACTH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在治疗垂体瘤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经黏膜下入路较传统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嗅觉功能的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 肿瘤切除 嗅觉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不同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王璐璐 郭培培 葛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下的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垂体功能、视觉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黏膜组和鼻内镜组各34例。黏膜组采用黏膜下经内...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下的垂体瘤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垂体功能、视觉功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黏膜组和鼻内镜组各34例。黏膜组采用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鼻内镜组采用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比两组肿瘤切除率、围手术期指标、垂体功能、视觉功能、激素水平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黏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鼻内镜组(P<0.05);术后1 d及术后30 d,黏膜组血浆皮质醇(Cor)水平低于鼻内镜组;术后30 d,黏膜组总甲状腺素(TT_(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高于鼻内镜组(P<0.05);术后30 d,黏膜组患者视野指数(VFI)、视野平均缺损(MD)水平高于鼻内镜组,视野模式标准差(PSD)低于鼻内镜组(P<0.05);手术后,黏膜组患者催乳素(PRL)水平低于鼻内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相比,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的垂体功能、视觉功能及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黏膜下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 传统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